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偷香窃玉-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子充实,时间就过得快。
贾琅来到远安县已经两月,十天和贾琏碰一次面,交换一下消息。
他们俩是亲兄弟,也没想瞒着,两县的村民也因为他们的关系倒是熟络起来。
领着村民修渠,事情进行的很顺利,虽然没有溪水改道之前那么湍急,但水流还算连贯。
村民大多还是有些愚昧封建,所有贾琅特意让人修了石碑,在溪流前中后有一座,写上一些危害和日常维护。
贾琅亲自和村民们解释着一条条规定,失而复得的溪水让村民都喜疯了。这会贾琅说会危害的溪流,村民个个群情激奋,拍着胸脯保证。
接下来就是新垦地,贾琅按户算地,每户五亩地。许多家有兄弟的,只要过了十岁都分了家。
户籍册上面多了许多奇奇怪怪的名字,类似老大狗蛋,老二就叫狗毛,老三就要狗儿,老四就叫狗尾。。。
贾琅看到户籍册这上面的名字,差点笑到桌子底下。
他不仅笑弯了腰,他还把让人复制了户籍册呈了上去,他几乎都可以肯定元衡看到这些名字的模样。
除开每户的五亩地,还余下零星的几十亩地,这地他当着所有村民面做了安排。
“这地分四份,三成收益平分村里的每家每户,另三成收益是给村里那些没有人赡养的老人、孤儿寡母、家里没有大人的半大孩子。
还有三成是交给朝廷的税收,最后这一成是用来给村里的娃上学用的。”贾琅话音一落,大家立即嘈杂起来。
“大家安静一下,先听我把话说完。”贾琅现在的威信建立起来,他一开口大家便巴巴得望着他。
“首先,村里一共有四百五十八户,每一户最大六口人,最少就一个人。家中有青壮年只有二百七十六户。那剩下的呢?”贾琅看着他们,村民不敢直视贾琅。
“我知道你们分家想要多拥有几块田,无非就是想要以后能多吃两口饭。但是,你们想过那些家中没大人的该怎么办?那些孤儿寡母,那些死了儿子的老人怎么办?
人啊,要有一点良心。
这新垦的地,不种粮食,种药材,那个赚钱。那些药材金贵着,你们这些大老粗可不行。以后就让村中有经验的老人、寡妇或者一些懂事的孩子来照看。
这些都会写进条规里面,就是你们的村规,你们只要还是这个村的人,就要遵守。
以后这些田种的药材,我已经让人联系了,到时候人家会免费给你们种子,到时候还会教你们怎么种。无论好坏,人家都收,但是你们就不要想着卖高价。
毕竟人家给你们提供种子,还教你们种,最后都给你们包了,价钱肯定是要比市面上低一点。不过,我可以给你们保证,绝对不会低于市面价格的八成。
这些都是会写进契约的,到时候你们每个人都要按手印,大家都是这个村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有份。
每年年初的时候,到时候商家会先给你们一部分钱,年中的时候再结算一半,到年末的时候再结算剩下的钱。
三成收益平分给村里每一户。另外三成收益就是分给那些没人养的老人、没大人的孩子,还有那些孤儿寡母。
每一户不管几个人,都只能算一次。你要么领前面的三成,要么领后面的三成,不能两个都领知道吗?”贾琅大声吼道。
“知道。”村民们虽然还有些不是能懂,但是也知道这是可好事。这年头,死的人多,指不定自己那天就剩一个人了。
那几十亩也不够分给所有人,不如按照贾大人的安排来,他们有个万一以后也就有保障。
“三成不是所有都平分给那些人,要是村里只有一个寡妇,那她不是一下子就变成村中首富了吗。”贾琅看村民没有太多反对意见,便开了一个玩笑。
村民也大笑起来。
“按照你们每一户平分的钱,分给没有能力养活自己的人。要是有个别情况,比例老人生病了,或者寡妇儿子要娶媳妇,这种村长就会看情况多发一点。
当然,也不可能要多少给多少,村长给多少到时候会和你们商量。大家都是一个村的,不要太计较那一点两点,一条人命救起来也是积福的事情。
何况,谁能从出生到死都一帆风顺呢,谁都有个困难的时候。要是没能力帮,那就算了。有能力,就当给自己子孙后代积积福。
你们觉得这办法可行不?”贾琅说完这么一通话,嗓子都哑了。
“行。”古代村民虽然愚昧,到底还是很淳朴。
“那行,税收三成是老例,这是必须要交的,不仅这些田,你们那些田也要交。这大家都没什么话说,我们说说那最后一成,
大家虽没读过书,但也知道这年头想要有出息还是要读书。你就算不当官,经商好歹也要认字不是。
所以这最后的一成是用来办一个私塾,请一个教书先生,到时候你们的子孙读了书也有了好出路不是。”
贾琅的最后一个提议,村民是举双手双脚赞同。
这年头,士农工商,读书人还是最受人尊敬。
这年头的人,只要吃饱喝足再有那么一点点盼头,自然就会为之努力奋斗。
贾琅这边的情况传到隔壁远淮县,还没人贾琏提出来,村民主动提着鸡蛋蔬菜找上贾琏。
生怕自己的娃比隔壁县晚一天读书。
这有了一个好开头,接下来就容易发展。
贾琅送给元衡的信件,元衡的确大笑起来,但是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
因为元衡看到后面,发现贾琅只给每户五亩地。
元衡记得,当初太上皇得胜而归,下令全国休养生息。待他七八岁的时候,每户户均是七亩地。
可贾琅是在开垦新地之后分给居民,却只分了五亩地。哪怕每户分家,贾琅绝对不可能越分越少。
那么……
3。7亩!
这个数字,元衡看到这个数字惊得直接从龙椅上跳起来。
以一家五口来算,每户最少要六亩地才能够混一个温饱。
而如今,天子脚边,每一户居然连一半人都养不活。
元衡一时之间不知该说什么,也无话可说。
冲着他的内侍王六文招招手。
王六文立即上前来,元衡只说了两句话,王六文的脸上突变,立即脚步放轻向店外冲去。
元衡下意识想要召回贾琅,但是转念一想贾琅回京只怕就是明晃晃的靶子,还是让他在远安县呆着比较好。
贾琅是个好官,但他不适合在朝堂里面当官。
又想起林如海,立即又写了一份圣旨,赐林如海为太子少师,去上书房教导皇子读书。另带话贾府,让贾琅之弟贾宝玉当太子伴读。
太子作为储君,光是伴读便有四人,其余皇子只有两人。伴读是指比较有身份的,如果是书童,就是包衣,不限数量。
伴读其实就是皇子们发展势力的基础,是属于有座位的一类人。而书童则是负责替皇子挨打的,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贾宝玉其实比书童肯定地位高一点,但是作为太子的伴读又不够格。
太子见过贾琅,贾琅的与众不同给太子留下很深刻得印象,尤其是贾琅有意显摆,被太子认为贾琅学识渊博、无所不知。
对于贾琅隔了几岁的贾宝玉,太子也颇有些期待。
贾府这桩小事是用不到圣旨,王内侍就是过来说句话。
但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让整个贾府恨不得满府挂上大红灯笼,满府铺红。
贾母得到消息,更是抱着贾宝玉心肝宝贝的叫着。王夫人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把腰杆挺得更直。
不管贾琅还是贾宝玉,对三春而言都是亲人,谁有出息她们都高兴。跟着众人一起,向贾宝玉道喜。
只不过来的时间不凑巧,王夫人正说着话,看打头进来的探春,不免眼神带出几分神气和不屑。
探春冷笑两声,对着贾母好话一箩筐,说得贾母连连大笑。话头一转便对着宝玉说了一句:“你瞧,琅哥说得对,宝玉就是个大造化的。他一举荐,皇上就同意了。二哥哥,以后见了皇上,能不能跟我们说说皇上长什么样子?”
迎春听了,心咯噔一下,立即也上前祝福宝玉,把话给岔开了。
惜春若有所感,也围了上来,挡住王夫人看探春的眼神。
探春说的声音不大,但是跟前的贾母、邢夫人、王夫人都听到。
王夫人横眉倒竖,看着环境到底没发作,想瞪探春,却被人挡着。
贾母到是笑意收敛起来,最后思考片刻,对着邢夫人说道:“探丫头说得对,琅儿是个好的。这次要不是有贾琅举荐,宝玉未必能当上太子的伴读。
你教子有功,我那有一盆红珊瑚,我叫鸳鸯抬你屋去。这些年,你也辛苦了。”
贾母难得对着邢夫人如此问道,倒叫邢夫人有些不好意思。
王夫人在一旁看到,快要咬碎了一嘴的牙。
第55章 药田计划,民富开始
贾琅第二天傍晚收到林如海寄过来信,询问他如今的现状,问他是否需要帮助。
没想到这林如何到真是把他当成半子,看到林黛玉写得两字,贾琅心里还是有几分感动。
想到这信,贾琅突然灵机一动,想到某些电视剧片段,立即笑了起来。
贾琅提笔写信给自己老师,问他今年可有落榜学子或者家境贫寒无法回家的学生,若是有不知可有兴趣来远安县、远淮县教导学生启蒙。
这教书先生,最好还是要有功名在身。倒不是那些落榜学子不够资格,而是贾琅身份特殊,容易遭人诟病。
贾琅虽然不知道学校如何运作,傻子也知道分级而教。
启蒙、童子、书生。
启蒙,便只教认字;童子,教四书五经;而书生,自然更高级,经义策略,民生时政。
当他们符合秦风书院招生标准之后,就可以进入秦风书院就读。
之所以送他们去书院读书,一是书院藏书很多,二是开阔眼界。远安县还是太小,接触的世界面世非常狭窄的。
进入书院,系统的学习,多方面接触世界,对他们未来的仕途会有一定的帮助。
秦风书院寒门子弟是豪门子弟的五六倍,虽没钱势小,但在书院很团结。书院老师个个傲人正骨,那些豪门子弟也不敢放肆。
这些年,被师者赶出学院的豪门学生不知道多少,不是没有报复的,可秦风书院依旧屹立不倒。
贾琅当时虽然是豪门子弟,却被寒门子弟所敬服。他的洒脱和不拘小格,以及新鲜的言论,到是让学院学生之间气氛融洽不少。
上次和村民说过之后,其他村贾琅都一一去说服。不过,还真有几个村不同意。要不就是认为那些寡妇、老人和他们有什么关系,不愿意。
要不,就是觉得孩子读书哪里供得起,与其读书不如早点下田帮忙做农活。
贾琅给他们说了药田以后的收入,以及孩子读书以后可以当官光宗耀祖,有的想了想还是同意了。
但依旧有两个以打猎为生的村子不愿意。贾琅第三次到访让他们按手印,愿意就按左边,不愿意就按右边。要是右边多于左边,就不实施药田。
最后,但凡是猎户都不愿意。愿意的都是那些没有依靠,想要得到救助的鳏寡孤独者。
贾琅当即宣布不强迫他们种药田,不过他留下那些同意开垦药田的人家,问他们愿不愿意加入其它村子。
谈了许久,他们都同意了。
贾琅第二天就派官兵送他们去远一点的村子安顿好。
当然不可能把别村的地分给他们,而是再次新垦地。贾琅亲自带着官兵,帮这些孤儿寡母开垦新地。
告诉村长,那些人的村子要看着这些人饿死。没办法,只能搬过来。
这新垦的药田,是官兵开垦的。如果大家愿意接纳他们,这些药田就归村里,他们以后就上这村里的户籍。
要是不愿意,大家就当做邻居,这新垦的药田的收益就全都分给他们,让他们用这些钱给自己养老。
这年头的人讲脸面,这话传出去难免有人说他们刻薄。虽然村民不识字,但心会算账。
村长和几个德高望重的人算过账之后,就同意那些人变成他们村的人。
村长叫了几个人高马大的汉子,给他们起了屋子,都安排在一起。虽然位置不算特别好,但是房子做得很结实,还给他们围了院子,以后还可以养鸡养猪。
那些人连连感激,好几个都跪下了。
贾琅当然不能错过这个刷声望的机会,领着一些粮食和鸡鸭鱼肉过来。
“让你们离开生长的村子,也是迫不得已。谁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村子,只不过你那村子不愿意管你们死活。
来到这里,就把自己当成村里的人。村长你们见过了,有什么事就找他,要是不嫌远去县衙找我也可以。
这是我给你们买的一些粮食,你们这匆匆出来,什么都没带。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米,还有几只鸡。这鸡,你们留着生蛋,到时候看看能不能换点菜。
这些鱼和肉,嫂子们做几个菜请村长和帮忙的兄弟吃顿大锅饭。你看你们这屋子,人家可是出了不少力气。
你们也是每户五亩地,刚垦什么也没种。过两天,村长会安排人给你们种上,你们和这里人一样,交给村里的汉子种,收成分给他们三层。”贾琅详细的给他们说了说规矩。
这地三成交税,三成交给种地的人,剩下的四成除了支付种子钱和一些材料费,最后还能剩下两成多一点。
这几乎就是白得的,他们自然不会不乐意。贾琅连忙阻拦他们新一轮的跪地磕头,赶紧使唤他们做饭。
贾琅单独找了找村长,其实也没有太避着人。
“我也没多少月奉,暂时只有二十两,你帮我接济一下他们。他们出来的时候,他那村的人让他们净身出户,连件衣服都不让他们带,真是狠心。
那些锅碗瓢盆、衣服被褥,我都让人给他们弄了来,旧的,只能凑着用。
这钱要是给他们,怕原来那村人知道,过来闹。放你这里,时不时接济一下他们。
他们地里没粮,身上没钱,就两只鸡。你现在也是他们的村子,帮着照看点,帮着用鸡蛋换点菜。
紧巴点过着,下个月我还来,再给你点,不用跟他们说。都是可怜人,叫村里人别排斥他们。”
“哪里会排斥他们,他们可是可怜人。再说,我们村的人都热情好客,心肠都是这个。”背后有个黑炭一样的汉子,听到贾琅的话,冲着贾琅一举大拇指。
“你这小兔崽子,谁让你乱说了。”村长看不懂事的娃子打算贾琅的话,立即吹胡子瞪眼。
“诶诶,他说的对。就是觉得你们村人好,所有才把他们这些可怜人带过来。村长,这是就交给你们了,我还有事,就先走了。”贾琅笑了笑,便离开。
“别啊,这饭菜都做好了,您留下来吃一顿饱饭,再赶路啊。”村长连忙挽留。
“不了,我真有急事,你们多吃点。”贾琅知道自己在这里,他们放不开。
村长见贾琅执意要走,也没再挽留。
回去之后,贾琅把这些天跟着他的兵聚起来,大鱼大肉全都端上来。
“这些天你们也辛苦了,老爷我不是厚此薄彼的人。这顿饭,你们敞开了吃,不够就叫,老爷让你们舒舒服服吃顿好的。
酒呢,喝点没事,但是不准喝多,谁要是喝多了闹事,那以后这样的好事就再也没你的份,听到没有?”贾琅让人抬酒坛过来。
“是。”士兵们看着桌子上面的菜,早就口水直流。
“你们几个,”贾琅看向几个管理人员,“都是老兵,管着他们点,这不和规矩,别吵得满县衙的人都知道了。”
“是。”几个老兵全都拱手答道。
“除了酒,老爷我也有赏。这几天垦地的兵,也是辛苦了。老爷我是个清白知县,没钱,所有一人就两百文,你们也别嫌少。”贾琅把装好铜钱的布袋子亲自发给垦地的兵手里。
这铜钱发出来的响声,叫其他兵都红了眼。
“你们有功,老爷就有赏。这钱,只管拿去花。以后,谁立功,老爷我还有赏。来,兄弟们,老爷和你们喝一杯。”贾琅端着酒杯,和他们喝了一杯。
喝过酒,贾琅就走了。
他不走,这些人跟鹌鹑似的,他走了,这些人才放得开。
还没走出十几米,就听到震天响的笑骂声。
贾琅笑着摇摇头,他也要回房间吃饭去了。
贾琅一个村一个村走过去,远安县一共三十七个村,只有两个村不同意。
不同意种植药田的村子,里面愿意去别村的村民也都移走了,不愿意的他也没有办法。
贾琏也是同样,远淮县一共四十一个村,有七个村不同意。愿意离开村子移居别村的,不到十户。
贾琏可没有贾琅那边能忍得住,面对那些不服朝廷的村民,他只是按照贾琅的流程走了一遍,做足证据之后,便不再管那些不愿意种植药田的村子。
那些不愿意种植药田的村子大多都是以打猎或者贩卖特产,日子过得不差,自然就看不上药田。
新的药田全都进行开垦灌溉之后,贾琅派来送药土(适合药材种植的土地)的人也来了。
药土是极为肥沃的泥土混合碱性或酸性药渣,变成微碱性或微酸性土壤。
那些农民看到这些泥土,用手一握,温润却不湿手,还透着淡淡的草药香。看到那些人将这样好的泥土全都倒进他们的药田里面,差点要疯癫过去。
这样的土,要是种上粮食,那简直…那简直…
“我们是贾知县派来教你们种植药材的,你们村哪些人种植这些药田?”开头的那人颇为傲气。
村民并不反感,把全村的人都叫了过来。
“行了,你们安静,我说,你们记着。”那人被村民吵得头痛,还喊一声,语气中颇有些不客气。
这年头,有钱人家还是让穷苦农民感到害怕。
那人一身绸缎,一看就是家里有钱的人。
“我是祥云药铺的掌柜,这次是贾知县亲自牵头,我们才愿意教你们种药田。
不过,虽然贾知县和我们保证你们会好好种药田,但我还是丑话说在前面,这一亩药土就价值一两黄金,要是你们种不好这药田,也就没有下次的合作了,你们听明白了吗?”
所有人都被那人‘一亩药土=一两黄金’的话给吓懵了。
刷的一下,大家全都往外跳了两步。
刚才还扒拉药土的人看着自己手上的残渣,特别想要咬一口。
“行了,村长是谁?”那人似乎很没有耐性,语气相当不客气。
“诶诶,我在这。”村长一点不敢托大,随叫随到。
“这是契约,叫那些种药田的人一个一个按手印,不要一个人代表一户,谁种谁就按手印。一户中,那么一户中的所有人,哪怕两岁娃娃都按手印。
现在,我给你们讲一下这契约里面说的什么。你们真是走了大运,要不是贾三公子,我们当家的才不会把这生钱的好差交给你们。”那人的话一点都没小声,大家全都听到了。
“这里,写得是我们祥云药铺,我们已经按了手印,另外一边写是是远安县长水村村民,你们等会挨个按手印。
这里一共是三十七亩地,药土、种子还有肥料,全都由我们祥云药铺出。你们负责种药材、护理药田。
你们听好了,你们不会收割药材,所有谁也不准收割,要是割坏了你们自己负责,我们是不要的。
这是白护,一两种的种子,三十两白银。种好了,按收割下来的药材称重,一斤白护收购价一两白银到五百文之间。
也不怕告诉你们,我们店铺里面一斤白护卖三两白银,京都市面收购是二两白银,外市是一两五百文。
为什么我们给你们比较低的收购价,很简单,第一不管你们种的好不好,我们全收。我们店铺只收购中上的,稍微差一点,我们都是不要的。
所有,你们种的差,我们也只能亏本收。
种的好,一两白银一斤,虽然也低,但是人家可是拿着种好的给我们。你们这些药土、这些种子,可都是我们祥云店铺出钱,收购价格当然不一样。
不仅仅是你们,我们祥云店铺外庄都是这个收购价,你们不信随便去问。
这一亩种下去,你们就算种的差一年最少有五十两,所以知足吧。要知道,多少人求我们给他们种,我们都没同意。”
那人说完颇有些洋洋得意。
村民听到一亩地一年能有五十两,想都没想争先恐后按手印。
当贾琅看到满是手印的契约书,点点头,叫掌柜收好就行。
第56章 二贾闻名,宝玉苦闷
贾琅处理完村民的生计问题,现在就要开始处理案卷。
看到一卷卷文言文版的记述,贾琅差点头要白了。立即招来师爷和之前留下的五品、六品、七品官全都召集起来。
将典籍房里面沾灰的案卷全都拿出来,一一进行分类。
他来的这些天没有处理案子,也没人来报案。那些农民都要饿死了,谁还有那个精力去为鸡毛蒜皮的事找到衙门来。
而那些原本要被砍头的犯人,贾琅也下令推迟。
这年头没有高科技,很多证据都没有办法查到,当官的要是不在乎,那么下面的人会更不在乎。
贾琅让他们一人一份案卷进行复查,就从那些本该要推到午门问斩的犯人开始。
这么一折腾,贾琅还真的找到一个人才——仵作。
四十年经验的老仵作,只要不是太混,技术应该是杠杠的。
就几个尸体方面的问题问了问,得到还算不错的答案便让他们开始复查。
他对审案真的是不擅长,大多都是听底下官员的分析,一些细节他也许注意不到,但是逻辑有问题,他还是能够察觉出来。
贾琅坐在高堂之上,掌握杀伐之权,才真正有了那么一点作为‘官’的觉悟。
林府:
花园中,花池里莲花盛开。
凉亭里,凉风习习,艳阳高照。
“你家这院子,真真是别有一番风味。”探春看着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的院子,也颇为感叹它的精致。
京都的院子都是四四方方,略显整齐庄重,不如山水园林那般灵秀。林府虽外边看似四四方方,里面的格局却早已脱离四合院的规制。
怪石嶙峋、假山流水,枝叶繁茂,百花丛生。
夏末秋初,偶有蝴蝶翩至。落英缤纷,果香弥漫,光着这味就透着一股清凉。
正是看见此等美景,林黛玉特意邀请过来游玩。
林黛玉是晚辈,家中又无管家夫人,她不能下帖邀请他府当家夫人。但是她可以请人以口述的方式邀请几个闺中密友,这在其他‘大人’的眼里,不过是小孩子玩闹而已。
贾母也想要去林府看上一看,偏林如海不下帖,她不能随意过去。林黛玉又小,请她不和规制。
贾宝玉就更不用说,他得到消息时正值休沐日,听此消息死死磨着贾母想要去林府。不要说林如海不让他去,就连贾母也不会让贾宝玉和林黛玉有过多的接触。
林黛玉和贾琅的婚事,虽然大家都没有在明面上说,但是暗地里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如果这个时候林黛玉邀请未来小叔子过府游玩,那么林黛玉这辈子身上都会有污点。所以,贾母拦着宝玉不让他去,嘱咐三春在林府要庄重守礼,不要太过随意放肆。
“钟秀灵巧,生机盎然。这院子,瞧着就很舒服。”迎春看到这院子,真的很喜欢。一边游览一边凝望,似要把这一切都记下来一般。
“你要是真喜欢,早点嫁出去啊。你嘴巴一张,琅哥肯定修一座带江南风光的院子给你做陪嫁。”惜春看迎春这样,不知被这景还是这人感染了,竟开起迎春的玩笑来。
“我看你啊,谁也不学,就学那嘴皮子最厉害的人。我看,我得和你换个位置,你做她小姑子最合适了。”迎春点着惜春的鼻子,把她一把推向林黛玉。
林黛玉听了迎春这番话,娇嗔一声,追着迎春来了。
一时之间,莺莺燕燕的打闹声在整个院子里面回响。
贾琅亲自看着农民收割着春耕的成果,看着他们脸上幸福到感激涕零的表情,心中也多了几分自豪的神色。
他捧着一个雕刻精美的木箱,亲自从每一户户主的手里接过一株颗颗饱满的稻穗,放入礼盒中。
一村一木箱,有的满,有的空,但每一个木箱里面都有稻穗。
贾琅同着贾琅,亲自做了这件事,并亲自上了折子,呈上这盒丰收稻穗。一对人马日夜兼程,最终在元衡生辰当天送入宫内。
当元衡当着所有大臣打开着七十八个盒子,看着这些稻穗,自然是赞不绝口。不仅仅是夸奖,元衡还把这些木箱放置宫门之外,让天下的百姓都看着。
颁下明令:不管是谁,只要是晋朝的子民,朝廷绝对不会不管他们,绝对不会舍弃他们。
看着这明明白白的拍马屁行为,贾琅再次成为朝中权臣的眼中钉,而贾琏也第一次有资格进入他们的眼里。
不到两日,嘉奖贾琅和贾琏的旨意便下来了。
但这一次,贾琅的旨意依旧诡异。
贾琏晋升从三品,任怀安道巡抚,掌怀安道七城六县一百五十二村。
而贾琅却依旧官居从四品,只不过从远安县调去蒙章城,任蒙章城知府。蒙章城可不是一般的城市,那里靠近边境,时常盗匪横行。
蒙章城乃是兵家重地,新皇登基第一批换心腹的地方,蒙章可是排在前几位。
一城六县三十二村,近八万人,却拥兵二十万。
镇守蒙章城的将军乃是江利,虽年轻,却也是双手沾满敌人的鲜血。血煞凶魔,这称号听到就能让人心惊胆寒。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贾琅和江利,一文一武,两虎相争必有一死的时候,贾琅听到圣旨内容却开怀大笑。
贾琅和贾琏因升官和调任都得了一月假期,按理可以回京述职并回家休息一段时间。只不过新官没有上任,贾琅和贾琏都没有走,一直都等着新官姗姗来迟。
新来的并不是皇帝的亲信,属于中间派。贾琅和贾琏都是刚刚出了风头的人物,他们自然彬彬有礼。
两人知道新旧交替,未来他们都不会再回来,所有也只是简单交代两句。
贾琏以后还是会管着远淮县,远淮县的新任知县很是讨好他。
也不知是许久没有听到这些阿谀奉承之话,还是这些拍马屁的话太假,贾琏心中竟听着有些不顺耳。
本还想多交代几句,贾琏也草草说了两句,留下一句警告的话,便约着贾琅回京述职。
轿子还没有到家门口,宁荣二府的门前早早就开始放起鞭炮。
邢夫人为了给儿子积福,更是添了五百两香油钱,买了五百斤的衣物,给了街边的乞丐孤儿。
随手一撒就是五百两,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