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偷香窃玉-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淮五日上京,面圣第二天就任命赈灾巡河使,从三品职位。户部侍郎、工部侍郎左右随行,皆听其令。
  第二日傍晚就带着人马出城,直奔灾情最重之地。
  贾琅正悠哉悠哉的时候享受生活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让他没办法安心悠闲了。
  这薛家,还是来了!
  而且,还是住进贾府。
  之前因为梨香院、梅香园,让贾府东北角那块一直处于修整的状态,后来又因为格局不好,王夫人就提议干脆和荟芳园一起修整。
  荟芳园虽然一直有人整理,但是也好多年了。前几年因为梨香院修整让荟芳园角落里面全都破破烂烂的,后来梅香园修整也就没顾上荟芳园。
  如今王夫人提出来,大家也没说什么。
  毕竟这是府中的大花园,是用来见客的。破破烂烂的,的确不像样。
  不曾想王夫人硬是有修出一个院子,取名兰香阁。这修好没两天,薛家就上门来,真可谓无巧不成书啊。
  看薛家拖家带口的来,傻子都知道王夫人打得什么主意。
  这王家如今有出息,王子腾升官外放,贾家都要垂手恭贺。
  薛姨妈嫁得是薛家族长一脉,四大家族同气连枝,贾母断然不可能将薛姨妈赶出去的。
  虽然不喜王夫人暗地里打这种主意,但是贾母还是主动将薛姨妈一家留在贾府。
  于是,贾府的格局就变得非常奇怪。
  从大门进入是位于主位的荣禧堂,目前二叔住着。左边是贾母的住所,右边是贾赦的住处。贾母后面是王熙凤,长子嫡孙的住处。
  本来王熙凤旁边是一些庭院,如今她旁边就是薛姨妈一家,再过去是林黛玉,最后的角落则是贾琅。
  如今贾府到是挤得满满当当的,再也容不下其他了。
  只是……林黛玉和薛宝钗挨着住,这日子不好过啊。
  薛家到底不是贾琅的正经亲戚,再加上人家还带着一位妙龄少女,贾琅是需要避嫌的。
  贾琅没去,林黛玉也没有去。因为新皇让守孝之人以天代月,孝期结束可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是需要祭拜仪式的。
  林黛玉已经写信给林如海,而林如海的回信已经在来的路上。
  这些天,林黛玉正为母亲抄写往生佛经,谁都不见。贾母看林黛玉一片孝心,自然不可能去阻止林黛玉尽孝。
  所以,薛宝钗见过三春之后,一直没有机会见到传说中的贾琅和林黛玉。
  而贾宝玉看到又来了一位仙女似的姐姐,更是喜不自胜。贾琅也不逼他读书,贾宝玉觉得每天都跟活在天堂一般。
  薛宝钗看到贾宝玉这般粘腻她,心底还是有几分小小骄傲。
  再加上她能说会道、做事圆滑,薛家又财大气粗,不免到哪都听到夸奖声一片。
  这人啊,听着好话,就容易飘起来。


第42章 金木玉齐; 感情笨蛋
  新皇登基大典、林黛玉守孝结束、薛家来临等等; 因为连续不断的事情,让贾琅一直没有再开展教课。
  这一会; 所有的事情全都结束了,迎春她们几个也开始闹贾琅; 贾琅便顺势开了学社。
  这一次; 人数又增加了。
  “琅哥哥; 这位姐姐,你可知道是谁?”探春拉过薛宝钗; 乐呵呵得问道。
  “薛家妹妹,有礼了。”贾琅笑着点头。
  “贾三爷。”薛宝钗也回礼。
  “入座吧,虽是学社; 也只是我们兄妹之间的玩闹而已,不必太过客气。”贾琅看起来很是和蔼亲切。
  仅仅一个照面,薛宝钗已经察觉到贾琅与贾宝玉的不同。
  听下人说贾府琅三爷,不仅读书读得好; 更是深得皇上看中; 乃是人中龙凤。
  又闻贾琅重规矩,不喜欢放肆越矩的下人; 薛宝钗还以为贾琅是个少年老成之人。
  听三春讲了贾琅许多事迹,薛宝钗心中的贾琅有些自傲,书生气较重。没想到见过之后; 完全推翻了她之前的想法。
  “今日不教学; 一是这段时间事情又多又杂; 大家都累了,今天就松快松快。
  二来,薛家妹妹是第一次来,大家相互认识认识、熟悉熟悉,就不上课那般严肃。”贾琅让人把早饭端上来,大家一起吃起来。
  “薛姐姐,尝尝,这些都是琅哥哥庄子上的新鲜蔬菜,别处可没有这好吃。”贾宝玉急不可耐给薛宝钗夹了一筷子。
  薛宝钗虽高兴,也有些不适应贾宝玉人前这般亲热。
  “林妹妹也好久没见你,看起来清瘦了些。”迎春也给林黛玉夹了一筷子。
  不过,夹在林黛玉碗前的碟中。
  薛宝钗七窍玲珑,怎会不明白,立即脸上又红又白。
  “你别说你林妹妹,你且看看自己吧。”贾琅也给迎春夹了一筷子。
  “哥哥,哪有。”迎春娇嗔两句,一时气氛由回暖起来。
  薛宝钗看到这一幕,默默浅笑起来。
  “今儿,不玩游戏,作画吧。慈安山最近百花齐放,我带你们去踏青写生吧。”贾琅想起前儿慈安山主持有事找他,正巧他今日也不想同小屁孩们玩游戏。
  “可以出去吗?”惜春爱画,又能出去,立即就高兴起来。
  “等会宝玉和我一起去拜见老祖宗,我去慈安山求签,顺便带你们去给家里长辈亲点长生灯。”慈安山是贾家常去的寺庙,几乎可以说就是贾家承包的寺庙。
  前年、去年,贾琅接着让后辈尽孝心,亲自为长辈点长生灯为由,领着三春去过几次。
  “太好了。”探春高兴的鼓鼓掌。
  “你这泼猴,最没个安静时候。”贾琅点点探春的脑袋,逗趣道。引得众人全都哈哈大笑。
  “琅哥哥。”探春娇蛮得吼着贾琅的名字。
  大家热热闹闹吃过早饭,正商量着带什么东西过去。
  “对了,上回的功课我已经评出第一名了,这一次是惜春头名。我昨儿请了一位女画师,已将她安放在宁国府边上的两进房间。
  今儿也把她带上,到时候你俩好好谈谈。要是喜欢画画,以后就让她带带你。要是不喜欢,我就将她派去别处。
  这礼物送多了,也不知送你什么好。前儿皇帝陛下赏了我一些东西,有一些小玩意,惜春妹妹挑着喜欢的做奖品可好?
  对了,皇后娘娘添了一盒宫花,不知道是进贡的还是宫中自制的,全都给你,不给她们。”
  贾琅还是看到才想起《红楼梦》宫花情节,不知道薛宝钗看到这宫花,还会不会再送宫花。
  其实送也不打紧,现在没有人敢把林黛玉放在最后一位。
  甚至,王熙凤要是知道这事,定会亲自把宫花送到林黛玉那里去。
  这一想起,不自觉又望向薛宝钗,又想起项圈来。
  “哦,差点忘记了。青蝉,把昨儿装起来的全都拿出来。”贾琅昨天夜里买了一堆项圈,挑了几个好的,装起来。
  要金有金,要玉有玉,七彩丝线,圈缠线绕,富贵耀眼。
  “下面人进贡好几个项圈,看着还行。本来打算给薛妹妹的见面礼,想着你们几个皮猴定是不依,便一视同仁。”
  贾琅还真的很期待着金玉良缘、木石姻缘到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
  青蝉领着众人将礼盒打开,一一放置在桌前。
  大家嘻嘻哈哈得凑在桌前。
  探春拉着薛宝钗,迎春拉着林黛玉。
  林黛玉偏头看向薛宝钗,薛宝钗抬头冲着林黛玉微微一笑。
  林黛玉头一垂,走开了。
  贾琅看着林黛玉和薛宝钗,第一次见面便这般,可见日后两人只怕也是合不来。
  随手挑了一个青色玉坠、银质项圈,走向林黛玉,亲自给林黛玉带上。
  “你啊,再挑剔一点,哥哥我可是再不敢送你礼物了。”贾琅调侃道。
  “我可不敢挑剔琅哥哥的礼物,不是皇家贡品也是当今第一聪明的贾琅贾秀才家的,欢喜都来不及哪里还敢嫌弃。”林黛玉的嘴巴,可不是等闲之辈。
  “你这丫头,最是不饶人。”贾琅笑笑,便径自走开了。
  贾琅领着宝玉去了贾母那边,同贾母说要带着三春和薛林两位姑娘去点长生灯,住上三日才能回。
  贾母听了有些不赞同,却也没阻拦,只叫贾琅多带几个人去,注意安全。
  贾琅听了自然领命而去,车马早已齐备,就等他们这些少年小姐抬脚出门。
  出门从简,不过几个姑娘家出门,什么都少不了,还是带了两车的行李。
  下午阳光正好,草长莺飞、春光明媚,就这天气就是好景。慈安山不仅有几个百年大树,还有红白两色梅林。
  春潮来袭,慈安山每年梅花绽开时,许多游客、访客、信徒都络绎不绝。
  不过,既然他们在这里,慈安山自然就不接待外客。
  贾宝玉熟门熟路得领着几位姑娘去了后山赏花看景,贾琅要和主持唠叨两句。
  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第一次来,出门在外总有一种放飞自由的感觉。就好像身上的束缚全都被撕开,清新的空气好像第一次接触到她们的皮肤。
  薛宝钗看到这一幕,也不免羡慕起来。
  她家虽有钱,薛家也是望族,但真正想着养着一座山却也是不敢的。
  无他,只因商人不能太过张狂。
  再望向凑在她身边的贾宝玉,薛宝钗的眼睛里面多了一些什么。
  林黛玉看着贾琅不在,竟有些提不起劲。
  丫鬟们麻利得把画架摆起来,笔筒、颜料也齐备。大家各自挑选自己喜欢的位置坐下,并不在意一处。
  姑娘们坐下就不在动,偏宝玉跟跳蚤似的,左右来回蹦跶。
  最终,薛宝钗似乎被宝玉闹得不耐烦,说了什么,宝玉便乖乖呆着薛宝钗的身边。
  贾琅过来,一一看过各位姑娘的画,鲜艳活泼、五彩缤纷,充满春意。
  唯有一个人,画纸上面墨黑一片。
  贾琅站在林黛玉的身后,看林黛玉兴致缺缺的模样,拿着笔也摇摇晃晃的。
  贾琅从笔筒抽出一支细狼毫笔,点上红色,让那黑色山崖中也开出点点红梅。
  林黛玉被贾琅给围在身前,甚至都闻到贾琅身上的熏香味,全身都僵硬住了。
  努力向前看着,贾琅点出的点点红梅,她却只能看到点点红色,再也看不到其他。
  “春光明媚,更应如红梅般,自由风采。我说过,心要放宽,才不会自艾自怜。林妹妹,你想得太多了。”贾琅说完,便转身离开。
  对于林黛玉,贾琅觉得自己做得已经足够多了,谁也救不了一个一心想死的人。
  林黛玉回头望着贾琅的背影,眼泪完全控制。
  “姑娘。”桑竹连忙帮林黛玉擦着眼泪,“三爷只是不喜姑娘太过自卑自怜,他并不是厌弃姑娘。
  三爷还是关心姑娘的,要不然三爷什么都不说,直接就走开了。”桑竹连忙安慰道。
  林黛玉依旧轻微哽咽。
  “姑娘可还记得今天三爷书桌上面摆着的物件。”榆柳轻轻在林黛玉的耳边小声说道。
  “姑娘,您也想太多了。你看,三爷对每个姑娘都说了两句,并不是针对姑娘。”桑竹领着林黛玉看其他人。
  林黛玉偷偷望过去,果然看见贾琅正在对惜春说着什么。
  又想起榆柳的话,立即止住的眼泪,脸颊也红润起来。
  “姑娘,你看,本来三爷只是和你说了几句话,你就哭起来了。这样,三爷还以为自己说错话,惹得你哭了。以后,就不敢和你说话了。
  所以啊,姑娘要是生气或者觉得委屈,先不要哭,和我们说说。也许只是误会,姑娘一哭反倒让人觉得是姑娘的错。
  而且,三爷不喜欢哭哭啼啼的,他喜欢开朗乐观的姑娘。”桑竹看着林黛玉的表情,小心翼翼说出最后一句话。
  林黛玉愣住,随即眼泪又哗哗的流。
  桑竹榆柳,这一次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话来安慰林黛玉。
  “我这辈子是开朗不了了。”林黛玉自暴自弃的说道。
  贾琅若有似无得回头望了一眼林黛玉。
  果然在哭。
  哎,下次还是不说了。


第43章 游慈安寺; 初知心意
  “爷; 桑竹,榆柳; 有些过了。”贾琅没听见桑竹她们几个窃窃私语,但是青蝉耳力惊人; 听得一清二楚。
  “过了?”贾琅有些不解。
  “林姑娘怕是…爱慕爷; 桑竹榆柳又想回到爷身边; 所以…”青蝉走到贾琅的身后,小声说道; 不敢叫其他人听见半分。
  贾琅瞪大眼睛,林黛玉爱慕他?!
  任谁看过《红楼梦》听到这话,都要捧腹大笑。
  那个为贾宝玉流干眼泪的林黛玉; 怎么可能喜欢上别人。
  贾琅很想大笑着否决青蝉这番言论,刚要开口,不知怎的,突然想起前世母亲曾叨唠他的话——你这个木头脑袋; 人家就差明着说喜欢你; 你居然没看见。非要人家一个女孩子说出口,你才恍然大悟。真想用力捶你两下子; 让你开点窍。
  女孩的心思只有女孩才懂,有时候连狗都懂了,偏偏他不懂。
  这是贾琅用无数错过的爱情总结出来的血的教训。
  贾琅想到这; 浑身一僵。
  这林黛玉如今不过十二吧!
  如今这般年纪; 所谓爱慕; 也许只是一种憧憬的心理。真要说是恋爱心情,未免太过早熟了。
  不过青蝉说的对,不管怎么样,林黛玉都是桑竹她们的主子。她们这般嘴碎,已经犯了规矩。
  看着林黛玉有些微抖的肩膀,贾琅到有些理解。
  这不在意的人说自己千遍,他只会翻着白眼默默走开。但若是自己在意的人说了一句,都会心绪不安、辗转难眠。
  也许林黛玉并不是因为贾琅说了两句而哭,而是为了自己的心意放在眼前,他却不知。
  她的眼泪里面,五分是恼、三分是羞,最后两分才是委屈。
  这么一想,贾琅又觉得自己对于林黛玉是不是有点偏见,也许林黛玉本该就是林黛玉。
  看到树上枝头红梅绽放,颇为俊美。贾琅摘了两朵,迎着林黛玉便去了。
  “当哥哥的,不过是调侃你两句,怎的就金疙瘩满脸都是。你要这般多心,哥哥以后都不敢再找你说话了。
  瞧瞧,刚才还牙尖嘴利不饶人,如今跟只落水小猫儿样的。来,哥哥给你摘了两朵最好看的梅花,就原谅哥哥这一遭吧。”
  贾琅笑嘻嘻得把梅花放在林黛玉的手中,调皮得冲她挤眉弄眼。
  林黛玉看到贾琅这孩子气的举动,噗嗤一下就笑出来了。
  她其实并不是因为悲伤或者忧愁而哭,她只是觉得…心里酸酸的,眼泪便下来了。
  谁都可以和她恼,唯有眼前这个人,她不想被他误会,一丝一毫都不想。
  “青蝉说了,琅哥哥喜欢活泼开朗的,恐怕琅哥哥要嫌弃我一辈子了。”林黛玉突然说了这么一句话。
  贾琅着实有些惊讶。
  并不是林黛玉这句深有含义的话,而是林黛玉说了‘一辈子’这三个字。
  古代女子大多十四五岁就出嫁了,七八岁娘亲,就会告诉她们一些事情,到了十岁贫苦人家的女儿早早就已经开始帮着家里做活计。
  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王公贵族,大多都是十五六岁便出嫁,真正珍惜女儿的也不会超过十八岁,要是留到二十岁再出嫁那不是珍惜女儿而是讨厌这个女儿。
  寻常女性要是十八岁还没嫁出去,就已经是个老姑娘了,即使嫁出去了也不一定是一个好人家。
  这是世俗偏见,也是这个时代女尊男卑的现象。
  林黛玉不是普通的女子,她比一般女子更为聪慧伶俐,心思更为纯净和通透。
  这样水晶一般的人,贾琅希望她有一个好结局,所以才想要让她开朗一些。若是把憧憬当成恋爱,贾琅就有些苦恼了。
  “喜欢开朗,还是喜欢娴静的女子,都不是我可以决定的。你这丫头人小鬼大,这么快就想给你哥哥我找一个嫂子。” 贾琅说完这句话盯着林黛玉的表情。
  林黛玉脸上笑意顿然消失。
  侧过头,不再说话。
  贾琅这回是真的觉得头痛。
  感情的事情是天下间最复杂的事情。
  不要说林黛玉20岁,哪怕林黛玉现在过了15,他就只当自己臭不要脸得老牛吃嫩草。
  偏偏林黛玉只有12岁,就算林黛玉长得倾国倾城、祸国殃民,他也生不起一丝一毫的恋爱感觉。
  他对林黛玉始终保持着对女神的尊敬和妹妹的宠爱。
  “别想七想八的,好好把这幅画完,难得我这个天下第一才子给你增添几分色彩,可别浪费了我这满满的灵气。”贾琅一副骄傲自满,唯我独尊的模样。
  林黛玉还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琅哥哥好不害臊,哪有人人这样自己夸自己的。”探春过来称好听见贾琅这句话,立即调侃他。
  “你这个小促狭鬼,过来干什么?” 看到探春过来,贾琅还真松了一口气。
  探春的嘴巴也是一个厉害的,活跃气氛的能力不比王熙凤差。
  “来看你和林妹妹说偷说什么悄悄话啊,又想把我们撇下。”探春假装抱怨道。
  “才不告诉你,我走啦。”探春过来也算是解了他的围,贾琅赶紧抽身走人。
  “诶。”探春连忙喊了一声,贾琅却连头也不回直接就走了。
  林黛玉看的贾琅颇有些落荒而逃的背影,捂嘴轻笑起来。
  “瞧瞧,人都走了,你才笑,就应该当着他的面说说他。你这伶牙俐齿的,就喜欢冲着我们,”走了一个,这不还有一个。
  “还说我不饶人,我看最不饶人的就是你。” 林黛玉这会儿心情也好多了,边也起了劲,和探春斗嘴起来。
  探春和林黛玉越说越起劲,发其他人都吸引了过去。
  这写生反倒变成了茶话会了,贾琅懒得过去凑热闹,找了一根竹竿钓起鱼来。
  林黛玉说着说着,便有些疲倦起来。正准备找个凉亭休息下,看到在躺椅上悠闲躺着的人。
  找了一个不远不近的花荫下,坐在石头上,闻着花香,暖暖阳光尽格外舒适。
  贾琅不经意间偏过头。
  抬头眯着眼睛,阳光洒在脸上,额前的留言在脸上留下斑斑驳驳的阴影。他第一次在那人的脸上,看到这样的神情。
  似惬意、似温暖、似向往、似……沧桑。
  这不该是一个只有十二岁女孩子有的情绪。
  终究,还是小看了古代的小孩。
  贾琅虽说不高中便不娶妻,但问题是他一开始就筹划好了。高中势必一定的,而娶妻也是顺势而为。
  在这个年代,想要见到别家的姑娘,只有一种地方——烟花柳巷。
  自家的清白姑娘,他都要避讳一二,其他家的姑娘更不得让他看见。
  像什么现代的自由恋爱,他要是真说出这种言论,分分钟能被其他清白姑娘的哥哥痛扁到死为止。
  所以从一开始,他只打算娶去一个温柔贤惠,最好大方宽容的女子。
  作为回报,他也不打算娶妾。
  如今有了林黛玉这么一个横生出来的枝节,他还要好好想一想,别叫自己一个无意的举动,就把人家给伤了。
  贾琅回头又仔细看了一眼林黛玉,她的身体素质依旧一般,需要长期的精细疗养。她完全是娘胎里带来的体弱征兆,这种体弱必须要长期的食疗,直到20岁、30岁才有可能像正常人一样。
  在现代,心病不叫病,叫精神病。
  但是在古代,心病就是大病,还是无药可救的那一种。
  他可不想因为自己说了几句似是而非的话,让林黛玉香消玉殒了。
  越想,贾琅的头越痛。
  贾琅虽然觉得自己有些主角光环,但他从来没觉得哪个女子看见他就要爱上他。
  林黛玉爱慕他,比系统告诉他‘他可以回家了’,更为惊悚。
  同一个府邸里,还是隔壁邻居,每一周就要强制性见一面。
  突然觉得,他好像不知不觉给自己挖了很多深坑啊。
  闹腾了一阵子,僧人过来传晚饭。
  慈安寺的斋饭还是挺不错的,他们这里的豆腐和青笋特别有名。
  豆腐小小巧巧,也不知道是用什么方法入味,入味的很彻底。先煎后煮,不仅色泽好看,更是香味扑鼻。
  青笋被切成手指长的木条状,青翠欲滴,看着就有种让人想吃的欲望。
  这没肉没鱼的,他反而还多吃了一碗饭。
  平常还是鱼肉吃的有点多,来这里吃点斋饭,也算是清清肠胃。
  慈安寺除了这两样比较有名,还有一样也非常出名——清酿。
  慈安寺的僧人自然是不能喝酒的,但是当年给慈安寺捐款建寺之人极为爱酒。他曾把一年的粮食捐给慈安寺,慈安寺的主持便亲手酿了一坛酒赠送给捐款之人。
  不曾想那酒极为美味,一下子变远近闻名。后来求酒之人纷纷上门,住持为了应付此事便立下了一个规矩——必须要山脚下的农民自愿捐给寺庙粮食,取出十分之一用来酿酒。
  实际上这个规定已经名存实亡,不过慈安寺的每一任主持还是有一点智慧的。知道物以稀为贵,不管粮食再多,每年清酒都不会超过100坛。
  实际上这100坛只是对外的说法,他们贾府每年有30坛,私下有20台在贾琅这里。贾琅并不是爱酒之人,每年献给老师五坛、太子五坛。
  剩下的都埋在他的梅花树下,日久年深,酒越上年份价值越高,等到能派上用场的时候再拿出来。
  慈安寺住持叫他来,也正是因为这青酒今年已经酿好了,等着他来运走。
  斋饭过后,他们一起在庭院里面赏月,贾琅便把新年的新酒拿出来让他们每个人小尝一杯
  遍地咳嗽声。
  贾琅哈哈大笑。


第44章 再下金陵; 避而不见
  第二天; 桑竹和榆柳告病假,回家休养三天。
  贾琅想; 她们日后会牢牢记住主仆之分。
  在慈安寺度过自由的三天,贾琅带着众人启程回家。
  一回家; 就听见下人来报。林如海发来病报; 希望林黛玉回去侍疾。
  父亲想让女儿回去尽孝; 这是谁都不能拒绝的事情。这一次依旧是贾琅护送林黛玉回去。
  贾琅本来就打算参加今年八月份的乡试,如今过去也不算早。
  于是贾母嘱咐两人几句; 便连忙叫丫鬟仆人收拾行李。
  上次那艘两层宝船,贾琅压根儿没想要还回去,一直都在他的手中; 这次自然也就派上用场了。
  林黛玉要走,桑竹和榆柳自然也被放了回来,回来第一件事就过来给贾琅请安认罪。
  贾琅什么也没说,挥挥手便让他们退下了。
  桑竹和榆柳忐忑不安的回去了; 林黛玉看到她们回来; 有些开心,热切得关心了几句。
  见她们家中一切安好; 也替他们觉得高兴,便赏了几两碎银给她们。
  桑竹和榆柳见林黛玉这般善待她们,不禁为自己的自私而感到羞愧。
  第三日是好日子; 贾琅带着林黛玉与众人告别; 便起船离去。
  这贾琅不在; 贾府就是贾宝玉的天下。
  如今林黛玉不在,但是有个薛宝钗。贾宝玉其他的不行,粘人的功夫是一流。没过几日,贾宝玉就差要把薛宝钗当成亲姐姐般。
  迎春,探春,惜春见此情景,反倒觉得其日子清净不少。
  这刘姥姥按照原剧情还是来了,所以送宫花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贾琅从迎春寄来的信中得知,感叹剧情的强大。
  只不过……
  探春看着盒中的宫花,又想起前两日惜春送来的几朵宫花,差别尽是这样之大。
  虽说一盒是皇后娘娘亲赏,一盒是皇商专供,但是这两样放在一起,几乎是不能看。
  探春什么也没说,便收下了。
  其他两人也一样,只是惜春和迎春刚好头上带了两朵宫花,这周瑞家的一看,脸色便有些不好看。
  本以为是个讨赏的活,谁知道反到将自己的老脸给丢了。
  “周妈妈,可还给其他人送去宫花?”迎春让丫头给周瑞家的端了杯茶,笑意盈盈问了一句。
  “从兰香阁出来,顺路便先去了琏二奶奶那。不过琏二奶奶正在和琏二爷说话,是平儿姑娘接的。”周瑞家决定等会回去再和平儿说两句。
  “前儿,惜春功课做得好,琅三爷便送了一盒子花纱给惜春。今儿我和探春找借口说凤姐姐看着惜春的花纱好看,便强要了几只。
  你且把这盒花纱送去给平儿,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诉平儿,平儿自然会和凤姐姐解释的,周妈妈也不至于被人埋怨。”
  迎春经过教养嬷嬷一番教导,也多多少少懂一点人情世故。
  周瑞家的连忙点着头,直接去了王熙凤那。
  王熙凤知道这事,送了几盆瓜果给三位姑娘,这事就揭过了。
  至于薛姨妈知道这事有什么想法,就不得而知了。
  因父亲来信称病,林黛玉自看了信便忧心忡忡。
  贾琅也收到林如海的信,信中并没有说他病得重怎么样,那个留在林如海身边的神棍也没有发来病危的消息,只是叫他一路上多照顾一下林黛玉。
  想来想去,贾琅觉得林如果可能是……
  “不必担心,姑父写了信与我,说是他听闻我要去金陵考试,又极为思念你,不好贸贸然叫你回来,便说自己谎称自己病重,其实并未生病。
  只是当时在府中,不好讲出缘由,如今我已经讲明,你且不必担忧。”贾琅安抚两句,免得林黛玉还没到金陵就把自己弄病了。
  林黛玉听到贾琅这般解释,顿时就松了一口气。
  “你且安心,不过一两月,就会见到姑父。”贾琅安抚了林黛玉两句,就回到自己的船舱。
  他这次并没有和上次那般,独自一个人呆在船舱里面。
  林黛玉前几日还没有察觉出来,这半个月过去了,她也发现气氛有点怪怪的。
  贾琅自上船第一日来过之后,便再也没看见过他的身影,就连声音都听不见。这让她觉得有点奇怪,桑竹和榆柳似乎也变得有点沉默。
  “桑竹,琅三爷最近在干什么?”林黛玉装作不经意的问道。
  “这…可能有事情要处理,或者正在苦读吧。三年一次的秋闱考试,琅三爷可能正在努力复习吧。”桑竹想起受罚的那几天,什么都不敢多说。
  林黛玉听了,沉默起来。
  偶有一次,林黛玉去看贾琅,发现贾琅正在看书,心下了然,便没再打扰。
  两个人就这样一直沉默了两个月,直到抵达林府门口。
  “贾琅拜见姑父。”贾琅看到林如海在门口迎接他们,立即行李。
  “一路可安好,不要讲那些虚礼,快进门歇息一下。”林如海亲切得把贾琅和林黛玉迎进来。
  “谢姑父,侄儿就不客气了。在船上呆了两个月着实有点晕头转向,容小侄稍稍歇息一夜,明日再向姑父回话。”
  贾琅知道林如海肯定很想念林黛玉,有一肚子话要和林黛玉说,便先闪人。
  “应该是姑父谢谢你,一路辛苦了。房间和热水早早叫人预备,先好好休息,不必急着来见我。”林如海让管家直接领着贾琅进了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