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系统]云裳一舞在红楼-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性格,从宝钗偶然谈及的情况来看,绝对不是个好相与的。
“书墨,你跟雨墨有联系么?”
“有的——姑娘我绝对没有其他心思!”,随口回答之后,书墨猛然反应过来,噗通一声跪倒在黛可面前。跟小厮私相授受,黛可打死她都不为过。
“你跪着做什么,我又没说什么,还不赶快起来。”
黛可也是看书墨跟雨墨平时斗嘴斗得跟冤家似的,才有这么一问。别说她并不相信书墨会跟雨墨有私情,否则当初书墨就不会跑去当姑子。就算书墨真相中雨墨了,她也是乐见其成。身边人能有个好归宿,做主子的哪里有阻拦的道理。
“既然你能联系上雨墨,你替我传个口信,叫小舅舅替我查一查穆四爷的为人如何,”李嬷嬷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穆言本身的确是千里挑一的资本。
这么抢手的一个人怎么会突然向她提亲,黛可不得不在脑中画几个问号。近一阵苏诺虽然有些异常,但提她查个把个人应该不会拒绝。假如苏诺传来的消息还能接受,她也不是不能考虑穆言的这门亲事。
不过……十五岁真的是太早了。不知道穆言能不能同意先订亲,过个一两年再成亲呢?
作者有话要说:_(:з」∠)_,我终于有一天在下午就完成了更新内容!
以上来自存稿箱的咆哮。
☆、第四十一章
自打书墨的消息送出去;过了至少十天的样子,黛可才辗转从雨墨那里收到苏诺的回信。十天不算长;也不算短,若是苏诺用心,足够他打听出很多有用的消息。这期间贾母又找黛可谈了几次心;中心思想就是千万不要错过了这大好的机会,过了这村可就没有这店。
在收到苏诺的回书之前,黛可一直对贾母的游说保持着抗拒态度;反正贾母第一次提起时她就几乎已经算是拂袖而去;也不差后面这几次。面对着贾母;黛可要么沉默无言;要么顾左右而言他。
贾母也闹不懂黛可究竟是怎么想的;这样好的亲事;当真是难得一见。连探花郎都看不上,难不成黛可还想着嫁给皇亲国戚不成?
即便黛可身上有林如海的遗命,想来林如海也绝不会盼着自己的女儿过得不好。穆言那边都答应过继子嗣给林家了,如果黛可手脚够快,林家的财产指不定会属于她的儿子而不是黛玉的儿子,这样的事随便换个人,还不巴不得马上就嫁过去,早早的诞下子嗣。
而收到苏诺回书之后,黛可的态度就有些改变。
照苏诺的说法,穆言虽然从小养在乡野,却师从隐世大儒,举止为人,样样都是上乘。至于具体的性格,从来没听说过他跟同僚有过龃龉,翰林院里只有说他好的,竟没一个人曾传出过对他不满的言论。
写到这里,苏诺额外标注了一句,解释说出现这种情况跟穆言在御前得宠有着很大关系。皇帝身边的红人,旁人就是拈酸吃醋也得偷偷的吃,表面上可不敢说半句不好,否则不就是暗示皇帝眼光差,识人不清么?
当然穆言并不是完人,他也有让人无法苟同的一面。比如他很喜欢搀和后宅之事,这是正经的读书人最为唾弃的。女人家的事,一个大男人,还是读着四书五经长大的探花郎跟着去搀和,掉价!
“这是说他回了侯府就夺了府里一位姨娘的权的事吧?”
“是范姨娘。姑娘可还记得四月里穆三奶奶来串门子,说起范姨娘准备重新拢权的事?跟儿媳妇儿争权,她也不嫌丢人。”书墨一边回忆着,一边讲给黛可听。
“她算哪门子婆婆?书墨你可别把姑娘教坏了,”李嬷嬷沉着脸瞪了一眼书墨,“穆三奶奶的婆婆是过世的穆二太太。妻妾不分乃是后宅大忌,照老奴说,穆探花这事儿做的对,他能不顾自己本身的名声,挽救整个侯府的脸面,是大仁义。”
“嬷嬷似乎对这位穆四爷很有好感?”李嬷嬷吃过的盐说不定比她吃的饭都多,黛可不介意听听她的意见。
“老奴不敢妄断,”李嬷嬷恭恭敬敬的垂首答道,“只是老奴有位老姐妹在镇远侯府当差,先前范姨娘管家时,一月存不下五钱银子,如今换了三奶奶,每月不但有一两的工钱,逢年过节还有各种封赏。若是年节时穆探花没有进宫陪王伴驾,也会另有赏赐给她们这些府里的老人。”
“三奶奶身家丰厚,自然不会将这点小钱放在心上。”黛可淡淡道,用钱收买的人心,买来的容易,背弃的也容易。
“话是这样说,但至少三奶奶跟穆探花有这份心。老奴那位老姐妹不是轻狂的人,对侯府的事从来不深谈,即便这样,也会时常跟老奴说起三奶奶跟穆探花的好来,可见穆探花深得侯府下人之心。”
“说来说去,嬷嬷也觉得穆四爷可嫁吧?”
一个两个都说穆言这样好那样好,若只是贾母一个,黛可还能辩称这是贾母为了给迎春和苏诺牵桥搭线急吼吼的把她扔出去。可如今苏诺明知道贾母做媒的原因,李嬷嬷更是老成持重之人,都在说穆言的好话,把穆言夸的天上有地下无的,难道还真是天上掉馅饼,掉了个大好姻缘到她面前?
但……十五岁,她才十五岁啊,就是放到现代,合法结婚年龄也要二十岁呢。
“你这孩子,你姐姐,你宝姐姐,哪个不是十五岁出嫁?就是你贵妃姐姐,入宫的时候也将将过了十五岁的生日,连及笄礼都没来得及就入了选,”贾母又一次找黛可来说话,听了态度已经有些松动的黛可的话,笑得眼泪差点流下来。
“说是十五,其实不过十四岁罢了,”古人都讲究虚岁,再说宝钗黛玉她们又不不能代表她。
“果真还是个小孩子,”总算宽了心的贾母整个人轻松下来,原来黛可在纠结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早知道是这个原因,她哪里用得上那么烦恼。
后来再见穆言派来的媒婆的时候,贾母也不再支支吾吾各种托词,把黛可的话当做笑话说给媒婆听了,然后只说让穆言等好消息。
没成想媒婆走了不到两个时辰又重新折返回来,说是穆四爷得知林二姑娘所虑,同意先成亲,再圆房。四爷如今也正是要紧的时候,一两年内并不想被琐事分心。早知林二姑娘蕙质兰心,本想洞房花烛再与姑娘说清,哪成想姑娘竟跟四爷心有灵犀。如此天作之合,四爷求之不得。
“嬷嬷你出去跟那婆子说,我的嫁妆是不会分给他分毫的,”媒婆回转的时候,黛可恰好在贾母房里,现在正躲在里屋避嫌。
听见媒婆的话,黛可不可思议的睁大了眼睛,她一定听错了吧一定听错了!要男人不沾腥就跟要猫不吃鱼耗子不捣洞哈士奇不爱小黄鸡,根本就不可能。这穆言到底是哪里吃错了药,连这种事都能应承,还是说她的嫁妆就那么吸引人,让堂堂探花都不惜委屈求全?
李嬷嬷得了黛可的话,却不能像黛可那样直白的说。转到堂屋跟贾母见了礼,委婉的将话贴着鸳鸯的耳朵说了,然后由鸳鸯再讲给贾母,最后贾母把经过三次处理的话说给了穆家的媒婆。
“老太太且放心,”媒婆咧嘴笑了,“穆四爷得圣上赏识,单每个月得的赏赐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怎么会沦落到需要动用二姑娘的嫁妆的地步。”
“嗤,”黛可在里屋嗤笑出声,不是为了嫁妆,难不成还是为了她这个从来没见过面的人?如今整个荣国府都知道林二姑娘是个香饽饽,全京城的人家都跟饿狼似的盯着,就连江南都有人千里迢迢遣媒婆来提亲。
“姑娘你别动气,还有什么不如趁这个机会都让李嬷嬷一次问个清楚,免得生了误会,将来后悔,”书墨见黛可面露不屑,就知道黛可并没将媒婆说的话当真。
“那好,你就去问问,既然不为钱不为名,他穆言究竟为了什么要求娶我?”
“这话我可不敢讲,”媒婆听了李嬷嬷的转述,忙不迭的摇头,“四爷的事哪里是我们这些下人敢随便议论的?要不然这样,老太太您再宽限我两日,我回去跟四爷讲,看四爷那边是怎么个说法?”
“倒是麻烦你了,”贾母点点头,叫鸳鸯封了五两银子塞给媒婆,“姑娘家面皮薄,耍耍小性子也是有的。若是穆四爷为难,你也不必多说,左右我这边再劝劝,谢媒酒跑不了你的。”
穆家的媒婆连连称谢,喜滋滋的收了银子转身走了。若是做成了这门亲事,说不准以后穆家说亲都会找她,哼,等到那一天,看她那老对头以后还怎么横!
“老太太,您对林二姑娘也太纵容了些,”送走媒婆,黛可也回了稻香村,一直陪着贾母作伴的赖嬷嬷到底没忍住,不忿的开口。
“您瞧瞧她都说了些什么话?穆四爷看中她是她的福气,她还敢挑三拣四。荣国府的姑娘出嫁前就放言不许夫婿打她嫁妆的主意,这要是传出去,让其他几位姑娘以后怎么嫁人?”
“谁传出去?这房里除了二丫头的人就只有你跟鸳鸯在,你不说鸳鸯不说,难不成我自己出去跟人说么?”贾母眯着眼睛盯着赖嬷嬷,“早两年我就让你不要再来,自己在家里享福不好么?”
“老太太!”赖嬷嬷登时就委屈了,“我打小就跟着您,这都五十多年快六十年了。您以前从来不这么说。”
“是啊,”贾母意味深长的看着赖嬷嬷,“你跟着我都这么久了,不可能不知道我忌讳什么,怎么就越活越糊涂了呢?”
赖嬷嬷听了整个人就是一抖,贾母不可能知道她背后都做了什么,一定是她想多了,一定是。她每次去王夫人房里都特意挑没人的时候,王夫人也把身边人都打发得干净,不可能有人发现是她把穆言没经过长辈点头就提亲的事透露给王夫人。
“罢了,你这几日也折腾的狠了,就在我这里休息几日吧。我把琥珀分给你,再找个好大夫给你把把平安脉,喝点补药。咱们都老了,小辈的事就不要胡乱操心吧。”
到底是从娘家带来的人,这些年也没少帮她打理荣国府,她刚嫁入荣国府时的艰难也是赖嬷嬷陪着她一步步熬过来的,贾母最终也不忍心说破,只把赖嬷嬷留在了身边,变相看管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羊屁股好 羊屁股妙 羊屁股的性感你知不知道
羊屁股挺 羊屁股翘 羊屁股的手感你意想不到
…………
羊屁股蹭一蹭 不害怕敦敦敦 羊屁股闻一闻 卡卢比娶进门
——————————————————————内容提要灵感来自:狩觞《羊屁股的传说》
☆、第四十二章
“穆卿;”例行的讲史论经结束;永历帝单独留下穆言;玩味的将一本奏折丢到他面前;“御史参你不守孝悌;妄谈婚事;你作何解释?”
月前刚刚升迁至翰林院侍读学士的穆言拣起地上的奏折;简单翻了两下;便恭恭敬敬的跪倒在御案前;“回皇上的话;张御史所言不尽不实;微臣不敢苟同。”
“哦?朕仿佛昨日才从贾妃那里听闻你求娶林氏女之事;难不成贾妃敢欺君?”永历帝挑了挑眉,吩咐身边太监将桌案上冷掉的茶水换成新的,悠然的等着穆言的解释。
见永历帝不慌不忙的样子,穆言心里也有了谱。不慌不忙的整理下仪表,清清嗓子,“提亲一事的确有,但绝不是妄谈婚事。圣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早在微臣认祖归宗之前,微臣师父就曾叮嘱过微臣一定要好好照料林氏女。
如今林姑娘身边虎狼环绕,一不小心便是万丈深渊。微臣想要名正言顺的保护林姑娘,只有娶林姑娘为妻这一条路可走,往日师父也常常称赞林姑娘生母仁义善良,遗憾没能结下更大的缘分。
微臣不敢违背师命,又知晓家中长辈近日也在为微臣的婚事殚精竭虑,所以才绕过了家中长辈。但微臣此次提亲完全是遵从师命,绝对没有忤逆长辈的意思,更不要说不孝不悌这样的诛心之举。”
穆言说的冠冕堂皇,其实话中漏洞百出。他所说的遵师命照拂或许为真,但照拂的方式多得很,绝不止嫁娶一条路。更何况他师父所说的照拂,跟穆言跟永历帝所解释的照拂完全背道而驰。
穆言的师父是让他照顾亲人,他跟永历帝暗示的却是他师父想要个媳妇儿,徒媳妇儿跟儿媳妇差不多,所以他为了满足师父的愿望,向林黛可提亲。
永历帝听完,面露笑容,叫太监继续将茶水蓄满,也不让穆言起来。静静的又喝了一阵子茶,觉得差不多了才继续问道,“不知爱卿是否听说过一个人,说起来那人跟爱卿同科,扬州人氏,名叫苏诺的。”
穆言眨眨眼,“回圣上的话,微臣知晓。说起来这位苏进士跟微臣还很有缘分,微臣认祖归宗之前便是姓苏,被师父收留时,师父说希望微臣做一个重诺之人,所以给微臣起的名字就是苏诺。只是微臣的户籍是师父收养之后才补办的,不是扬州,而是西北。”
“可是朕听说,那个扬州的苏诺时常与林氏女往来,甚至是荣国公府的座上宾。林氏女未出嫁便与外男纠缠不清,这样的人不值得爱卿求娶。爱卿若是对家里给你找的婚事不满,不如朕来给你保个媒,朕的许贵妃家中小妹正值妙龄,跟卿可谓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不知卿意下如何?”
“皇上误会了,”穆言头疼的偷偷看了眼安逸的喝着茶的永历帝,“许是给皇上消息的人记错了,与林姑娘交好的苏诺不是扬州籍,而是出身扬州。那人……那人便是微臣。微臣之所以知晓林姑娘身处险境,也正是化名苏诺之后在荣国府得知的消息。”
“至于为何微臣要用认祖归宗前的名字,圣上英明,必然理解微臣的难处。而正是因为微臣与林姑娘交好,微臣才能更进一步的了解林姑娘。若说原本求亲是遵从师命,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微臣是真心仰慕林姑娘,想与她结为秦晋之好。”
“好个伶牙俐齿的探花郎,朕若说不理解,岂不是自认昏君?”
“微臣不敢!”穆言连忙磕头告罪,“微臣所说句句出自肺腑,微臣心系林姑娘,再容不下第二人。”
“再容不下第二人?”永历帝微微提高了音量,“穆卿,话不能说得太满。”
“微臣不敢,”穆言抬起头,直视着永历帝,“自从微臣年幼时目睹长姐的悲剧,便立下誓言,一生一世一双人,绝不纳妾。不光微臣,微臣的儿女也要如此。”
“都说长姐如母,想来那位早逝的苏姑娘也可称为爱卿的养母吧?朕记得爱卿刚说过,爱卿在扬州并无户籍?”永历帝摸着下巴,意有所指。
“圣上英明!”穆言眼睛一亮,“苏家老爷子收养微臣时已年近知命之年,确实是以祖父之名收养的微臣。微臣年幼不懂事,才误将姑母喊做长姐。”
“果真如此,表兄妹能够亲上加亲,倒不失为一桩美事,”永历帝满意的点点头,“爱卿也知道,本朝历来讲究仁义礼孝,自太后而下,无不以孔孟为尊,三纲五常切不可乱。”
“微臣谨遵圣上教诲,”穆言深深磕了一个头,心知他最忌讳的一个问题在永历帝这里已经不再是问题。
“好啦,你也跪的够久了,起来吧,”永历帝挥手叫太监给穆言搬来一把椅子,“得空把苏诺的事处理一下,否则将来好说不好听,朕可不想再收到御史参爱卿的折子。”
“微臣遵旨。”穆言跪了大半个时辰,双膝早就麻了,被小太监掺起来时双腿无力差点摔倒,勉强撑着把半个屁股挨在椅子上。
“不过手里这本折子朕也不能当做看不到,”穆言张口想要说什么,被永历帝阻住,“朕知道爱卿的苦衷,满朝的臣子却不知道。虽说等年底顾老将军回朝一切便可不言自明,但眼下真却不能不对爱卿小惩大诫。”
“这样吧,爱卿如今是从四品,就降为五品吧。依旧在朕身边当差,俸禄也扣一年以儆效尤。”
“微臣接旨。”穆言再次跪倒谢恩。
“爱卿也不必委屈,听闻爱卿的表妹喜欢收集各色折扇,前几年藩国上供来一把金丝红稠绣如意卍字纹的折扇。因为那扇子比寻常折扇大上数倍,朕的几位后妃全都不爱它的铺张,又是单只,便一直收在内务府。如今便给爱卿做大婚贺仪如何?”
“微臣提林姑娘谢圣上隆恩!待微臣成婚之日,必带着林姑娘一道亲自来给圣上磕头!”
“爱卿好不知足,”听了穆言的话,永历帝稍一沉吟便差点气乐了,“外命妇没有品级不得入宫,人还没过门,爱卿就来求凤冠霞帔了,还真是心疼这位林姑娘。”
“微臣不敢……”
“得了,你这都说了几次不敢,还不是这幅样子?也罢,谁叫朕就是喜欢爱卿这性子。回去爱卿就准备拟求封的折子吧,等爱卿大婚,朕叫礼部即刻就办,也不必等年下了。”
……
穆言这边跪了一会儿便捞了无数的好处,那边黛可却还在纠结。照理说黛玉是最讲究夫妻要情投意合的,如今也来劝她。就连宁国府那边许久不曾往来的秦可卿都派人送来了亲笔书信,信中劝慰她不要被眼前的琐碎迷住眼睛。
扒拉手指头算算,短短半个月,跟她有关系的人几乎来了个遍,要说谁没来劝过她,就只有已经是穆三奶奶的薛宝钗了。
若是换做其他任凭谁,黛可都能继续由着自己的逆反心理,你们越说这人好,我便越觉得这人不怎么样,可偏偏没来的是宝钗。
宝钗不来劝说,绝不是因为觉得嫁给穆言不好,而是嫁给穆言太好,对宝钗自己却是太不好。
黛可若是嫁入镇远侯府,宝钗好不容易积攒的人脉便又要重新洗牌。单凭外面的传言,黛可就敢断定穆言绝对会跟当初从范姨娘手里把管家权抢来交给宝钗一般,从宝钗手里再把管家权丢到她的手上。
黛可都能猜到的事,宝钗怎么可能猜不到?这些日子宝钗虽然没来,薛姨妈却没少到荣国府那边去。黛可虽然住在大观园里,却不妨碍她得知赖嬷嬷因为开罪了贾母被软禁了起来。之后三番两次给赖嬷嬷求情的不是荣国府的管家赖大跟他媳妇儿,而是王夫人身边的周瑞家的。
这是要搅黄这门亲事的节奏啊……你们不想让我嫁,怕我嫁过去宝钗的日子难过,那我偏不如你们的意!
想着想着,黛可的执拗劲儿又发作了。恰好穆家的媒婆也带来了穆言的书信,黛可展开信反复研究了半日,觉得穆言的说法似乎也说得过去。
穆言在信里直言不讳,穆三奶奶临盆在即,穆家内宅又将大乱。他在前朝受皇帝器重,绝不能随意与世家联姻站错了队伍,侯府给他寻的婚事又一桩比一桩不堪。正巧他听闻林家长女出嫁,害得次女被虎狼窥视,便起了双赢的心思。
黛可所谓林如海的遗命,没有书面证据,有心人想要推翻轻而易举。若是贾母护着她自然无事,但如今正是贾母急于将她嫁出去,那么她的订亲势在必行。与其草草嫁与贪图她富贵之人,不如嫁来镇远侯府。
穆言信中保证,黛可嫁过来,只要能稳住后宅不乱,他对黛可绝对予取予求。就是后宅上,有他跟镇远侯站在黛可背后,黛可也绝不会太过为难。信中更是暗示,圆房一事还可以再商议。
若是黛可始终不愿与他圆房,三到五年后到了他外放之期,穆言可以与黛可和离。若是黛可嫌弃和离的名声不好听,他也可以为黛可重新弄一个身份,至于林黛可这个人,则病逝在外地,放黛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这么好的条件,真真是让黛可不心动都不行。从小被圈在林府,然后被圈在荣国府,如今住进大观园,景色虽美,依然是圈养。黛可早就想飞出去四处走走,看看这全无污染的山河景色。
只是一直以来年纪太小,孤身一人在外危险重重。若是等个三五年,她也差不多二十岁了。这几年间问苏诺要几个可靠的男仆,再多几个像商羽这样身上有功夫的丫鬟。到时候换个身份,就可以自己去寻找血影天宇舞姬的使用线索。
“姑娘,老太太那边来人问消息呢,”黛可思考间,书墨从外间走了进来。
“你去跟她说,前几日是我任性,还请老太太不要介意。这门亲事,我应了。”
作者有话要说:_(:з」∠)_因为曹雪芹本身写红楼时就模糊了朝代【虽然我们都知道他写的是啥时候,但是我真心没法代入乾隆】,所以各个同人里对皇帝的封号都是自己杜撰【除直接放在清朝的】,所以我也杜撰了一个,以后凡事我写的红楼文就都偷懒用着一个了!_(:з」∠)_皇帝姓啥我还没想好!
PS:昨天那个羊屁股的传说,是一首歌,在5SING可以找到。
☆、第四十三章
万事反常必为妖;贾母并未看到穆言给黛可的书信,否则那一条条一件件完全超乎常理的优渥条件必然会引起她的注意。
可惜穆家的媒婆来送信时;坚持只交给黛可身边的人。书墨对黛可又忠心耿耿;根本不曾拆看;想要从她哪里打听些许消息都不得,所以贾母根本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见黛可点头;便欢欢喜喜的给穆言送信;请穆言则吉日上门提亲。
荣国府这边搞定了;镇远侯府便更容易。穆言直接绕过穆二老爷;找上了镇远侯,搬出永历帝来随意一压;镇远侯虽然不满黛可的身份,却没胆子违抗圣旨,只能答应。
穆二老爷得知穆言订亲之事还是还是范姨娘去给穆老夫人请安时,穆老夫人告知范姨娘的。
“你说他订了谁?”
“已逝的御史林大人家的次女,一个丫鬟生的。”范姨娘刻意加重‘丫鬟’两字,虽然强忍着心中的幸灾乐祸,话语里到底藏不住得意。
“我记得林大人的次女是庶出,也是养在荣国府的?”对林如海,穆二老爷多少还有些印象。当年前途无量的探花郎,没想到一次外放便再没回来。
“可不就是那位林大人,他家嫡女嫁给了自己的表哥,月前才成的亲。当时亦儿媳妇不还去观礼来着么?”
说到这儿,范姨娘又有些堵心,她当家的时候,从来没接到过邀约的帖子。宝钗一当家,亲戚不说,穆二老爷的同僚家里有什么喜事,帖子也送上了门。这不是明晃晃的打脸么,还让她在儿媳妇面前怎么立威!幸好儿子还算听话,不至于让她彻底没有指望。
“若是林家的嫡女,这门亲事倒也称得上门当户对,只是个庶女,是不是不太妥当?”穆二老爷并不太管后宅,可印象中范姨娘给穆言说的亲事女方全部都是嫡出,乍一听镇远侯给穆言寻了个庶女,穆言还乐不得的答应了,不由感觉穆言远没有范姨娘靠谱。
“三品大员家的庶女,身份也不算太低了。”范姨娘可不想穆二老爷提出反对意见。她可是听薛宝钗说起过,外面传的黛可身家丰厚少不得没几句是真话。林黛玉成亲时,京兆尹亲自上门将黛可身边搜了个彻彻底底,黛可除了庶女本身那份嫁妆,估计多一分都没有。
即便黛可身边有几万两银子又有什么,林家的人都死绝了,荣国府能把她养大已经难得,难道还能给她当娘家不成?若是真有心护着她,早就跟林黛玉一样直接在自己府里养一辈子,还能这么急急忙忙的把人往外推?
“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也懒得管这些。”穆二老爷本就管不了穆言,稍微犹豫一下也就不再理会。
“一切都听老爷的,”范姨娘笑着应道。
穆二老爷欣慰的点点头,又叮嘱道,“言儿自小流落在外,对婚事难免无从下手。之前亦儿的婚事你办得很好,这次便也由你来办。一定要风风光光热热闹闹的,绝不能叫言儿觉得不及亦儿,心里委屈。”
“这是自然。”
范姨娘答应的好听,实际做起来却远不是那么回事儿。当初她心里不愿让宝钗做儿媳妇,但自己儿子的婚礼还是进了百分之一百二的努力。聘礼很大一部分是穆二老爷凑的,但她也没少加,尤其是那些虽然并不值钱,却自古流传下来颇为讲究的三牲茶礼这些,更是准备的妥妥当当。
而穆言这次,范姨娘就连喜饼都只做了二十斤,其他的琐碎完全没准备。穆侯爷跟穆老夫人给穆言添了不少东西,也叫范姨娘一拆二,二拆四,一张皮毛就能弄出一抬聘礼,两匹缎子也能凑出一抬。看着呼呼啦啦一大堆,真打开了看,比当初穆亦的少的不是一点半点。
穆言自己虽然有不少积蓄,但一直没放到明面上来过。如今眼睁睁见着范姨娘在聘礼上做手脚,恨得牙根痒痒,却不好在这种时候发难,只能私下里弄了一批精致的首饰头面,以苏诺的名义差雨墨送与黛可。
“这……这聘礼也太寒颤了些!”聘礼抬到稻香村,书墨点看的时候差点瞎了眼。
那缎子的手感,比她们扬州最差的针织局织出来的料子都差,一摸就知道指不定是哪条街上的小铺子自己织的土布。还有那些皮毛,连张完整的都没有,全都是拼接的次品。别说跟苏诺送过来的极品皮毛比,就是荣国府做大氅的料子,都比这皮毛强上百倍。
“都放回去吧,怎么拿来的咱们再怎么抬回去,”黛可皱着眉扫了一圈,心道怪不得穆言如此急于娶一个正妻回去,连聘礼都被这般慢待,这镇远侯府还真是比荣国府还要乱上三分。
“难道就这么算了不成?”书墨不服气的把缎子扔回红漆的匣子里。
“你不放回去,难道还这么放着给人看笑话?好歹人家还知道做些面子功夫,外人看不到匣子里面的东西,也不会有什么闲话传出去。再说我本就看不上这些东西,即便他们送来的不是这些,难道能比舅舅那边送来的东西好?”
“瞧姑娘说的,苏大爷只有姑娘一个外甥女,姑娘出嫁自然看重。就说前几日送来的头面,老太太当初给穆三奶奶的就算上品了,跟苏大爷寻来的一笔,完全落了下乘。”说起苏诺送来的东西,书墨总算开心了不少。
“那你还不赶紧去整理整理,舅舅送的东西可全算我的嫁妆,别丢三落四的少了东西。”
“奴婢这就去,可不能把这么好的东西留给这府里的人!”书墨也顾不上再埋怨镇远侯府的嫁妆,匆匆忙忙就跑了。
“这丫头,今天怎么这么毛毛躁躁的,”一旁的李嬷嬷讪讪的斥了一句,见黛可并未怪罪,赶忙利索的将书墨还未收拾好的聘礼挨个的装箱封好。一切都弄妥当了,才叫荣国府的婆子们进来抬到后面的库房。
书墨跟商羽再加一个李嬷嬷,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