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林清传之红楼篇-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片区域都是站了一拨男子,二十多岁到四十多岁,读书人到贩夫走卒不论。

    “我走遍了京城,还在城门外跟逃难过来的聊过,情况很糟糕,他们说他们县城两个月完全是颗雨不下。”挑着一个箩筐的小贩商,忧心忡忡的说道,这阵子他的生意不好做,收入减低很多了,要不是以前存了一点钱,这几个月估计要喝西北风了。

    “哎,你说这好好的,老天爷怎么发怒了?”一个穿着黑衣带着斗笠的瘦小的男人说道。

    “谁知道呢,或许我们真应该去给菩萨上几柱香,保佑我们平安度过今年。”另一个人心不在焉的接过话又绕到菩萨那去了。

    “东郊外的潭拓寺里住持卜卦很灵,要不明天让家里婆娘去求支平安签?”一人迟疑的建议道,平时他婆娘去寺庙他还会骂人,这会临时抱佛脚,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也行,明日就让家里婆娘去求个心安。”

    “求菩萨有个屁用,说不定是谁得罪了神灵却要大家来承受怒火。”一个怒目金刚似的胖男人爆粗口说道。

    “诶,这位兄弟,你怎么这样说话?谁有那么大本事得罪老天爷?你不要没话找话,乱说一通。”此人方正脸,看起来正气凛然,他话一说完,就得到了四周人的附和。

    “就是,这位大兄弟,你可不能乱说。”

    “我们都知道大家忧心这灾难波及到自身,再说神明是那么容易得罪的,作为神仙应该是最宽容大量的。”

    。。。。。。。

    胖男人急了,红着脸辩解道:“你们也不想想,前几年不是一直都风平浪静的,今年却有这样大的灾难,保不定是老天爷看不顺眼。”

    有心急的大声说道:“你的意思是老天爷对新皇不满?”

    胖男人缩了缩脖子,怯弱的说道:“我可没这么样说,我只是这样怀疑。你们想想太上皇在位这么多年,虽然每年也有灾难,都是小打小闹,哪像今年这样百年难遇。。。”胖男人后面的话没有说出口,顺着胖男人的话下去,大家自行脑补了一番,因为老天爷对新皇不满,所以才降下这等史无前例的灾难惩罚新皇。

    大家的神色都变了,对神灵百姓非常的敬畏,虽说这会一句话就带过了,但是保不住还是在大家心里留了一个刺。

    上面的说书先生依旧在说书,人群里的议论声音此起彼伏。

    直到打烊,清风茶楼才安静下来。

    胖男人和一个干瘦的小个子男人,几绕几绕绕过几个巷道,在一间破败的院子里跟一个男人交头接耳一番,又从男人手里接过一袋银子,三人才各自散去。

    胖男人和小个子男人没发现,从出了茶楼他们身后就跟了一个穿黑衣只露出眼睛的男人,黑衣男人跟随者胖男人和小个子男人见了接头的人,在尾随那人见到了幕后的算计着,才消失在夜色之中。

    如此这般,接下来的几天,胖男人和小个子男人就流串在京城各大酒楼茶楼,不消五天,京城已经有流言说,是因为新皇不慈,老天爷看不下去了,今年才会降下大灾难以示惩罚。

    这日林如海依旧去衙门先点卯,再去皇宫一趟。

    马车里平稳的前行,闭着眼的林如海,突然听见了茶楼里传出来的高谈阔论,一下子惊住了。

    “老程,停一下,听听里面在说什么。”

    老程应声一拉缰绳,停下了马车。

    这么早的时辰,茶楼里已经很热闹了,里面因为说书先生说的是现下的实况,百姓们议论纷纷,更遑论夹杂在其中煽动的言论,这些人的胆子真大。

    林如海皱皱眉,看来又是谁在出幺蛾子了,还是针对宣和帝的,这样的非常时期,需要宣和帝作为榜样的力量,竟然有人拉后腿,那明显是跟宣和帝有冤有仇的。

    “走吧,老程,先去衙门。”

    去衙门跟下属布置了任务,林如海再晃悠到皇宫里了。

    御书房内,已经走了一拨人了,显然宣和帝已经跟一批人商谈过事情了。

    这次宣和帝找林如海秦霄大皇子来,就是为了最后的确认,一旦可行,宣和帝就会把命令下给江南一带的暗卫们,让其督促官员做实事。

    “微臣/臣弟参见皇上,皇上圣安!”林如海和秦霄两人行了礼。

    “儿臣参见父皇,父皇圣安!”大皇子也紧随其后行了礼。

    “都起来吧,朕找你们来,就是为了最后确认,没问题了朕再下命令下去。”宣和帝如是说道。

    秦霄和林如海接过宣和帝手中的折子,仔细研读一番,没问题了,有些还是他们没想到的,果然当皇帝的人就是不一样。

    “回禀皇上,微臣觉得没问题,虽说没有完美,但已经尽善尽美了。”什么样的方法都会有瑕疵,尽善尽美已经够了。

    “臣弟也觉得已经很完美了,皇兄不愧是皇兄,完善了这么多。”秦霄还给宣和帝带高帽子了。

    大皇子只是看了看,并未发言。

    “你们也觉得可以那就好,朕可是琢磨了许久。”宣和帝难得语气轻松的说道,末了又挂了几分担心,“林爱卿,忘琴大师没在传信过来了吧?”

    林如海闻言,心内一笑,面上却一本正经,“回禀皇上,忘琴大师未曾再有只言片语传过来。”

    宣和帝松了一口气,知道的灾难已经有了方法应付了,只盼再未有任何的意外。总之,宣和帝觉得他很苦逼,他老爹当了这么多年皇帝都未遇到这么大的灾难,他才上任三年,就是大灾难,难怪他那兄弟还不死心,到处在京城散布谣言,可不是他得罪了老天爷。

    四人再谈了几句京城这段时日的情况,以及城外难民营里的状况,临走前,林如海才支支吾吾的说道:“回禀皇上,今早微臣从茶楼路过,偶然听见里面的不当言论,似乎有人在刻意的引导。”

    宣和帝哼的一声,才说道:“是不是说朕得罪了老天爷,今年的大灾难是老太爷给朕的惩罚?”

    秦霄诧异道:“呀,皇兄你也知道了,臣弟还在想怎么告诉你。”毕竟他用脚趾头想也知道是什么人在作怪。

    大皇子憨笑,“父皇,您也知道了,儿臣还正准备告诉您。”大皇子是昨晚上知道的,今儿就迫不及待要告诉宣和帝,果然是父子,就是不一样。

    宣和帝却道:“朕早就知道了,只是想看他究竟要干什么,才放任他继续作乱下去。”

    “本来,朕还打算,今年除夕之日,让他出来参加除夕宴,就这么解除禁令,哪知道他本事这么大,那就继续关下去。”宣和帝生气了,他原本看太上皇如今身体不好,除夕就放他们出来,既然他不稀罕,那就给稀罕的人吧。

    三人无言,既然宣和帝下了决断,他们就不掺合了。

    三人离开之后,宣和帝招了暗卫,再次了解了京城的局势,本来现在就是非常时期,不适合搞内斗,看这么短的时间,底下有的愚民真的被煽动了,更是弄得人心惶惶,宣和帝想了想,不能放任流言继续这么下去了。

    于是,宣和帝就派了暗卫去把在京城到处流串的胖男人和小个子男人关进了天牢里,还有一些浑水摸鱼也在散布流言的人一起抓了。

    于是,京城内几日内流传的不利于皇帝的流言一夜之间不翼而飞了,敏锐的大官员们就知道是皇帝出手了,皇帝一出手就知有木有,再次官员们发现皇帝的手段更上一层楼了。

    而秦霄则在踟蹰着告不告诉太上皇,毕竟那也是他儿子,秦霄可是知道太上皇最迟后年早的话明年就会逝去,老人嘛,总是喜欢看到儿孙和睦,一家团圆什么的。

    想了想,秦霄还是要告诉太上皇,不然除夕的时候,太上皇暗示皇帝解除禁令,那不是和新皇打擂台了?其实太上皇完全可以自己下一道圣旨放两个儿子出来,不过太上皇还要面子,人是他关的,如果他再主动放出来,那不是打自己的脸么?当然由新皇提议,太上皇就着这个台阶下了,那就皆大欢喜了。

    晚上,陪太上皇用完晚膳,秦霄就一直心不在焉。

    “小五,看你这样吞吞吐吐的样子,有什么话就说,你父皇我什么没见过。”太上皇豪气冲天。

    秦霄扯出一丝笑容,“这不是,这几日京城有许多不利于皇兄的留言,说什么今年的大灾难是老天爷对皇兄的惩罚,。。。”

    太上皇脸色僵住了,“谁干的?”这样的非常时期,可是不利于皇帝的管理。

    秦霄迟疑道:“七弟做的,皇兄说本来他打算今年年底除夕的时候,就把三哥和七弟给放出来,这下。。。。”

    太上皇挫败着一张脸,挥了挥手,“那就继续关着,原以为三年过去,好歹长进点了,结果依旧如此的愚蠢。”

    秦霄不在言语,三哥和七弟可是太上皇心中的痛,还有早就去世的大哥二哥更是太上皇心中痛。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临近

    林如海其实并不知道是太上皇关着的三王爷还是七王爷在背后捣乱;因为这本来就不关他的事。

    夜晚,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还在热闹的讨论这个问题。

    “肯定是三王爷在背后搞鬼;看这段时间太后反常的不折腾了;三王爷就跳出来了。”

    “才不是,肯定是七王爷,那七王爷倒霉鬼,心眼又小,手段又不高,看他这手段就知道了。”

    “嘿嘿,说的都有理;不过我还是倾向于七王爷,我一直觉得七王爷智商绝对有问题,这种时候还能够做出自毁城墙的事情,非他莫属。”

    “这做事的风格明显就是七王爷的手段,不作他想了。”

    一家人一半说是三王爷是幕后黑手,一半说是七王爷是幕后黑手。

    谁叫就只有这两人上了黑名单!

    讨论到最后,话题已经不知道歪到哪里去了,啼笑皆非。不过最后一致确定是七王爷又在作死了。

    不作不死,越作越死!的典型。

    各自回去休息的诸人就把这事抛在脑后了,七王爷算个毛,也就值得取个乐子而已。

    *******

    六月下旬了,天气越来越热了,这更是让人无比的烦躁。

    宣和帝已经把命令下给江南一带和沿海一带的暗卫了,从干旱发生以来,暗卫们和私兵们任务做的无比的好,宣和帝有理由相信他们已经可以做的更好。

    如此当江南一带的暗卫们接到皇帝的命令的时候,那脑门上又是可以夹死蚊子了。

    当暗卫们把皇帝的旨意宣布给江南一带的知府的时候,知府们开始时哭丧着一张脸,末了又垮着一张脸,怎么他们这么倒霉,偏偏在他们任职期间发生这样的灾难,偏偏发生灾难的时候皇帝瞬间更加高大全了,让他们一点偷懒耍滑的余地都没有。

    ***

    苏州知府问道:“大人,皇上的命令下官一定照做,不过这万一事情不是这样发展的呢?”

    某暗卫木着一张脸,“王大人不妨想想从干旱以来,皇上哪样没有预测准?”

    “好了,我们快想办法,还有几天时间,让下游地区的百姓全部转移到更高的地区。”

    某暗卫沉吟思考了片刻,“嗯,就苏州城外那个三千米高的崀山吧。”

    “那里够高,我想不管再大的洪灾,三千米总够了。”

    苏州知府看着对面那张永远没有表情的脸,好像扁他哦,可惜他打不过,末了吞了吞口水,“好的,大人,下官这就去安排。”

    苏州知府又哭丧着脸下去召集下级县城的下属们连日连夜订好了方法,就依次下去实行了。

    ***

    扬州知府吴大人还算是有礼有节,拱手说道:“大人,下官知道怎么做了,下官这就去安排。”

    吴大人是个聪明人,更是个壮志未酬的人,年轻的时候不得志,熬了这么些年才是个知府,一把年纪了,想想就心酸,干旱以来,他完全没有一点小心思,完全按照皇帝的命令行事,因他知道皇帝肯定知道他的行事,现在但求无错不求有功。当然心里那点小期盼还是有的。

    某暗卫跟在吴大人身后,面无表情的脸,眼睛还有一点神采,闪过一道光,算是赞同吴大人的行为。

    ***

    杭州知府张大人擦拭了一下脸上因为紧张而流出的大量的汗水,还抽空瞅了瞅对面那个吊儿郎当的某暗卫,他都不知道这人叫什么名字,姓也不知道,几个月前,月黑风高的晚上,这人就带着好几人来了张大人和某小妾的床前,当即吓的小妾晕死过去。张大人颤抖中,看到床前的人亮出了一道金光闪闪的令牌,上面‘如朕亲临’几个字,即使在夜色中,也绚烂夺目,当即张大人从床上吓到了床下,跪下聆听了皇上的旨意,又是一道惊雷。

    现在张大人想起那个场景,内心都是一沫冷汗,而且接下来的时间,某暗卫完全颠覆了暗卫的品行,此暗卫吊炸天毒舌又吊儿郎当,偏偏武力强上天。

    “大人,您说,下官按照您说的一字不漏的照办。”张大人小心翼翼的说道。

    某暗卫吐出口中的狗尾巴草,拿出一个折子,递给张大人,“这是皇上的命令,你看着办,出了岔子,你人头落地,全家九族流放。”此暗卫是暗卫中的特立独行的另类,连皇帝都没法纠正。

    张大人听着某暗卫动不动就威胁人的话,已经视而不见了,接过暗卫递过来的折子,细细的研读一遍,深呼吸一口气,“大人,下官知道怎么做了。”

    于是,张大人也连日召集下属开始布置。

    嗯,杭州外面的岳山不错,是个躲避洪水的好地方。

    。。。。。。。。。。。。

    如此江南一带就开始短距离的移民了,轰轰烈烈的搬了十日左右。

    “这县令大人又折腾什么?我们虽然粮食减产,至今田里的庄稼可能颗粒无收,也不是没有吃的,干什么让我们搬到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就算是洪水,也没什么大不了,老头我从来没见过洪水涨到家门口过。”

    “诶,老张头,还是听县令大人的话吧,回去收拾紧要的东西到高处,县令大人可是说这是皇上下的命令,皇上总不会害我们。”

    “就是这么个话,这段时间,老头我也看明白了,要不是皇上压着,我们的县令哪会这么积极的做事。”老张头迟疑的说道,末了又说道:“既然是皇上的话,那我老张头就支持一把吧。”

    “你说这话不带喘气的,不臊得慌?”老李头摇头笑道。

    “是这个理,我们搬一次又不掉银子,反正现在闲得慌,那句话叫什么我们一定要相信的?”七旬老翁老魏说道。

    “爷爷,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旁边的小孙子好心的补充道。

    老魏笑眯眯的,“对,就是这话,看读了几天书就是不一样。”

    “老魏有个好孙子,说不定以后当个状元爷呢。”

    “老魏以后可享福了,有个当官老爷的孙子···”

    “呵呵,那是,老头孙子可是奔着状元爷去的。”老魏一点也不谦虚的说道,倒是旁边的小孙子脸色通红。

    这是一群刚刚听说了县令新下的命令的一群老头,在村子里干涸的池塘边柳树下唠嗑。

    过后全部都回到家里开始翻箱倒柜倒腾东西,开始准备搬家,一些拿不走的东西就全部捆绑结实了,免得真被洪水冲走了。

    。。。。。。。。。

    当然其他地区,皇帝也下了命令,让其多多注意河道的水线,这指的是一些丘陵地带,洪水压根不可能涨到大山里去了,只能是沿河一带的村镇遭殃。看这样,洪水过后,川蜀地区就可以恢复生产了,那时候逃亡在外的人,多半都会选择回乡了。

    至于沿海一带的飓风,在宣和帝命令下去之后,每天都有侍卫在大海边巡视,知府们也全部都做好了最后的准备事宜,在八月份之前,挨着大海五千米范围的人群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总之,全国各地的官员们都在宣和帝的耳报神的操控下,井井有条的安排接下来的灾难事宜。

    不消五日,宣和帝接到暗卫们的折子,看着折子上详细的做事的人和安排的经过,以及四周的情况,宣和帝苦中作乐,看来他这个皇帝的凝聚力不错,这些地方官员全部都按照他说的去做了。虽然宣和帝也是为了人员财产的安全,可也要有人配合才起的了作用。

    如此想来,宣和帝心情又好了几分。

    好几天没进后宫的宣和帝,趁着心情好,这两天的事务处理的差不多了,下午可以清闲一下了,终于踏出御书房的门槛。

    踏进了后宫的地盘,宣和帝问了问身边的余德海,“余德海,朕多久没进后宫了?是不是该去给太后娘娘请安?”

    后面跟着的余德海微微低垂着头说道:“回禀皇上,您这段时间忙了一些,有十天没进后宫了。”言外之意就是太后那里肯定也没去。

    “那行,先去给太后请安。”向着慈宁宫而去,路上宣和帝脑袋里又在转着心思,前几天那背后找茬的人,要不回敬一下?

    宣和帝边想边心里乐呵着,他看老七不顺眼很久了,太上皇在位的时候,那位仗着甄贵妃这个母妃在太上皇面前说得上话,一直都看不上这些兄弟,看这些兄弟的表情都是俯视一样,那眼神很欠扁,关系唯一比较近的也只是他的同胞弟弟。

    当然,宣和帝也搞不懂七王爷脑袋里在想什么,脑回路不同,越来越无法理解了。

    进了慈宁宫,太后正跟着身边的嬷嬷说话,在太监通报皇帝来了时候,太后还诧异这位怎么这时候来,不过人家皇帝已经过来了,肯定不能撵出去。于是,太后就换成了平时那副雍容华贵慈祥的面容。

    “儿子参见母后,有些日子没给母后请安,请母后勿怪。”宣和帝行了礼,在嬷嬷的招呼下坐在了下首的酸木枝雕花围椅上。

    太后和蔼的说道:“知道皇帝忙,母后不是那么斤斤计较的人。你能够忙完了,就想着来探望母后,母后已经很开心了。”

    宣和帝笑笑,跟太后说了一些家长话,末了暗示的语言,让太后一阵激动。

    等皇帝离开,太后才回过神来,不敢置信的说道:“兰嬷嬷,你说皇帝的意思到底是不是年底皇儿就被放出来了?”

    一旁一直陪着的兰嬷嬷,心内斟酌一番,“主子,皇上的意思是这么个。”

    太后迟疑道:“不过,怎么这么突然?要知道本宫。。。”太后未尽的话语是她在皇宫这样折腾,她自己又不是不知道皇帝和太上皇的看法,不过她只是为了她儿子而已。

    兰嬷嬷笑道:“主子,不管皇上有什么考量,总归三爷放出来了,这是好事。”

    太后松了一口气,想想确实,她们又没有其他的可图的,只要皇儿出来了,好好的过日子,看看外面的天空就成了。

    至于宣和帝在后宫转悠了一圈,在皇后的凤仪宫用过晚膳又在回了御书房,看着又送上来的折子,宣和帝此刻信心满满,前面纵有高山险阻,也无所畏惧了。

 144第一百四十三章 七月

    苦中作乐的宣和帝;越接近七月;心情又是忐忑;善于揣摩皇帝心思的专营份子;又不得不夹着尾巴不在皇帝的眼皮子里晃悠;反正这些日子以来,皇帝有事才宣召人,宣的人多数是一品大员。

    明日就是六月的第一天;宣和帝上了早朝,又招了官员商谈事情。

    轮到秦霄和林如海俩人了,已经是最后一拨了,大皇子被宣和帝安排了差事了;这会正忙着。

    其实,今天宣和帝并没有什么事情找二人,不过还是把全国各地的消息说给了二人听。

    宣和帝也只是求个心安。

    还别说,听说郊外的寺庙的生意比以往好了几倍,每天都有许多人去上香,临时抱佛脚,都是去求心安的。

    三人聊了聊京城内外的情况,难民营里现在只剩下偷奸耍滑的人了,有骨气的都找到地方安顿下来了。

    这些大家都看在眼里,自己不争气,也只能视而不见了。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这不,刚才还是艳阳高照,这会就是狂风大作了,从御书房出来的秦霄和林如海两人,相互看了看,耸耸肩,再看了看天边云彩的变化,看来真的要下雨了。

    这天气变化忒快了,而且林如海这些人都发现,京城这片的天气很诡异,不干旱不洪涝,用林清的说法,它抽风。

    林如海望着天,叹气道:“清儿说,这天是抽风了。”

    秦霄笑道:“嗯,确实,非常时期,抽风了。”

    回头望了望御书房的位置,秦霄说道:“这段时间,皇上真的很努力了,就因为下面的人质疑他,皇上反正被挑起了争斗之心。”

    林如海点头,“皇上算是一个好皇帝了,只要继续下去,不愁不名垂千古。”

    秦霄点头又摇头:“说的是,我们走吧,难道还要留在这吹风?”

    两人说说笑笑的出了皇宫,林如海回衙门,秦霄回王府。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的过去,跨过了七月的门槛,一不小心就来到七月十号了。

    宣和帝的折子还未曾有不好的消息,他也不知道现在是应该祈祷洪水的来临还是祈祷洪水不来。

    要知道洪水不来,皇帝肯定会被骂,会影响他的声望,来了那人员伤亡不管大小都是伤亡,想到这个,宣和帝就一脸血,要知道当皇帝的人都是利益份子,但是拿人命当儿戏貌似不是那么的有理有据。

    脑补了许多的宣和帝,做了两手准备,不管结果如何,他都有应对的方法。

    这个夜晚,林家人聚在荷花池的亭子里,池塘里荷叶如伞冠大小,一丛挨着一丛的矗立在水中,水波粼粼,倒影着月亮在水里,透亮一片。

    亭子里诸人望天赏月,天上的明月已经趋于圆满了,只是这样的月圆之日又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呢?

    “爹爹,皇上是不是急了?”从回了府,林如海就是心不在焉的样子。

    林如海摇头又点头,“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皇上现在就盼着无论结果如何,先有个结果吧。”

    林清点点头,“明白了,不过我每次推算都被/干/扰了,看不真切时间地点,”所以无法提供接下来的信息。

    林家人都知道这段时间林清的异常,如果林清都不知道是什么在干扰她,他们更是爱莫能助。

    想到这点,林清就不得不怄气了,心念:冲动是魔鬼,冲动是魔鬼。。。。如此林清一遍又一遍,才冷静下来了。

    林清没想到那方强大的所在,是以为那方强大的不至于跟她这个不到元婴期的小民计较,而且如果他都跟他计较了,那以后去了修真界,难道头上天天有强大的阻挠你?还要不要活了?

    不过,这方强大所在实在是个例外呀。

    一家人又聊了聊家长里短,重点是贾母终于在她自己的折腾下,身体三天两头的生病。

    反正林家贾家拿贾母这上了年纪的老人没办法了,只能让她自己折腾自己想通。

    一家人在四只小家伙的卖萌卖蠢下,笑料不断,明月当空的时候才回了各自的院子里。

    第二日,林如海上了衙门,贾敏领着儿子女儿去了贾家探望贾母,没办法,贾母生病了,贾敏总是挂心,至于皓玉两兄弟两人,无海书院放假了,要到九月份才开学。

    进了贾家将军府,贾敏径直去了贾母的院子,贾母还是躺在床上昏昏欲睡,不过丫鬟说了这是太医开的药方有安眠的作用。

    贾母这段时间确实比以往憔悴了,以往的贾母保养得非常好,而且平时燕窝这样那样滋补的东西吃着,贾母看着就是老太太中的美丽的老太太,这会床榻上那个满头银丝皱纹横生的老妇,哪还像以往那个面色红润精神熠熠的老太太?

    贾敏蹲在床前,帮着贾母掖了掖背角,四兄妹看了看贾母的样子,在沉睡中,然后悄无声息的出了房门,留下贾敏自个陪着贾母待着。

    贾家这段时间因着贾母的生病,也比较担忧,大家都不知道老太太这病怎么绵延不绝,好了又犯好了又犯,简直没完没了。

    这一通折腾下来,贾母的身体素质直线下降。

    抛开这些心思,四兄妹齐齐去了荣禧堂找贾赦去了,自从贾赦改变以来,四兄妹还多喜欢跟贾赦待着一起,贾赦有种萌属性,戳中了四兄妹的萌点,待在一起舒心。

    见了贾赦之后,跟贾赦闲聊几句,林清黛玉二人就去找三春姐妹了,留下皓玉两兄弟跟贾赦继续闲聊。

    其实贾赦一直很好奇,他这大外甥也有十四岁了吧,虚岁都十五岁了,没听妹夫妹妹说参加科考的事情或者定亲的事情,他这舅舅看得都捉急。

    “皓玉呀,你的科考和终身大事,你爹爹娘亲还有你是怎么想的?”贾赦想到就径直问了。

    皓玉一时愣了,外面还真没人问他这个问题,“大舅舅,科考的事情不急,婚事也不急,爹娘说我还小,暂不考虑。”皓玉只得这样敷衍他舅舅了。

    贾赦更是愣了,这还小,都十五了,嗯,不过科考书院有规定暂且不提,这个婚事总该现在开始考虑了吧?

    “怎么还不急,你都十五了,该想着定亲的事了。”贾赦着急了,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皓玉尴尬一笑,“大舅舅,真不急。”

    一旁的林禛玉端着茶杯看着他哥被舅舅问得尴尬,只是看着茶杯中的青烟出神。

    贾赦见外甥这说不通,又一想到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得找个时间问问妹妹。

    于是,贾赦就把这心思按下暂且不提。

    三人就在书房里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直到贾琏回家之后,添了一人,四人继续聊着。

    那边厢林清黛玉找到了三春之后,开开心心的玩到一起。

    “迎春表妹,上次你绣的荷包,某人可是当宝贴身藏着呢。”林清跟几人说了几句,就没头没脑的说了这句话。

    迎春一开始没反应过来,良久脸色通红,羞涩的说道:“表姐,你又取笑我。”

    探春惜春才明白过来什么意思,探春立即笑道:“二姐姐,害羞了哦。”

    惜春跟着眉眼弯弯的看着迎春,她是为迎春高兴,别看她小,她有一颗玲珑心。

    林清捂嘴一笑,“我哪是笑你,我是在替你高兴。”原来是上次皓玉扯着冯纪的耳朵说了给冯纪的奖励是迎春绣的荷包帕子等不一而足,那立马让冯纪精神抖擞起来了。后来皓玉特地让林清跟迎春要了荷包,实现了答应冯纪的事情。

    直到晚膳前,贾家的孩子们回来了,黛玉要刷的副本任务贾宝玉回来了,在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