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林清传之红楼篇-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十多天过去,二月份末尾了。
这晚是二月二十五日晚,夜深人静,除了偶尔的打更的声音传来,虫鸣的啾啾声,再无其他声响。
清凉院里,院子里,林清照旧在日常修炼,她的修为离下一步晋级还差许多灵气,一时半会难以进入金丹期,不过丹田里的灵气已经有四分之三了,再有两年就可以晋级了。
照旧修炼的林清感觉不对劲了,这灵气明显的暴躁了许多,掺杂了许多负面的能量,如果不小心堤防,以后很容易走火入魔。
林清停下修炼皱着眉思索了一会,然后再像上次那样,双手齐飞,掐着法诀,一个一个看不见的灵气丝线有条不紊的组成图案,终于在灵气耗尽的时候,林清停了下来。
再次吸收灵气,这会还要剔除负面的能量,恢复起来就慢了许多。
如此,一个时辰过去,林清才恢复过来。
林清无奈,已经开始了,还是从川蜀那边一个富饶的小县城开始的,干旱来临了,然后继续蔓延,当然一些穷山恶水之地,则要轻许多,这样大的灾难真是全国人民的考验啊。
林清也没心思修炼了,进了屋子,放下床帐,消失在床铺上。
空间内,林清难以平静心思,就坐在院门前,拿着一本《道德经》看了起来。
当读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知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林清似乎明白了什么,又似乎不明白,那种一闪而过的感觉,林清没抓住。
林清只得安慰自己不急不急,顿悟很难得,再接再厉。
这会林清倒是平静了不少,既然无可避免,只能打起精神来面对了。
当然林清也想不通天道为什么只选择富饶之地,难道这样才显得灾难比较严重?要知道不管哪里,干旱洪涝都是要人命的灾难。
随后林清跟空间里的小动物们玩了起来,逗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惹怒了嗡嗡叫个不停的黄尾蜂,终于心情好了起来。
早晨,天际微微亮的时候,林清出了空间,去了荷花池旁的亭子,外面依然吹着冷风。
旭日东升之际,紫气东来,借着这个时候修炼总是比其他时候的效果要好。
即使今儿的灵气依然暴躁了一些,也只不过多了剔除的工序。
在林如海出门之际,林清把自己发现的事情告诉了林如海,林如海则是秒懂了,难怪昨晚修炼起来总是不得劲。
不过瞬间林如海又想起来,得告诉皇帝,反正这还有一个世外高人备在那的,不麻烦。
不过今儿没有大朝,林如海先去衙门,给下属分派任务,上次那么多外文书籍砸下来,礼部这会都还在全部学习当中。
到御书房的外等候片刻,听余德海说,宣和帝正在跟几个大臣商量事情,林如海就不得不在这等候了。
直到里面的大臣出来,相互点头示意一下,林如海哪不知道这是宣和帝在问大臣们囤粮囤的怎么样了?
进了御书房,行了礼,宣和帝让起来之后,林如海说明了来意,让宣和帝注意一下,已经开始了,把个宣和帝郁闷到不行。
等到林如海出了御书房,宣和帝才反应过来,林如海的情报这么快,他都还未接到消息,难道那个世外高人那么厉害?
宣和帝的心思又沉重了,这个林如海真是会添堵,朕好不容易放松一下。而且朕才不相信那世外高人有那样的本事可以测出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那林如海的情报又是哪来的?宣和帝猜测林如海有一个慎密完善的情报部门,宣和帝表示很感兴趣,而且这事情是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发生的,宣和帝表示不能忍受,这可是威胁到皇帝人头的事情。不过此时是非常时期,过了这几个月,宣和帝一定会抽出人手查个林如海底朝天,表示不能有任何威胁皇帝安全的存在。
思绪良久,宣和帝招了身边的暗卫,赶紧的催促下面的情报,还有把刚才林如海说的事情给那片地区负责的暗卫们传递一下,立刻马上,有什么情况上报,发生的事情一定要像宣和帝吩咐的那样做,不得有误。
林如海出了御书房的门,摇摇头,大踏步走了,他怎么会不知道宣和帝身边暗处的暗卫,小意思,林如海童心未泯,有点得意。
既然来了皇宫,秉承着不浪费的原则,林如海去看了太上皇,陪着太上皇唠嗑一段时间,才又慢悠悠的回了礼部。
让其他部分的头头们羡慕又嫉妒恨,这段时间,除了礼部各个部门都很忙碌,就连兵部刑部都要配合着做些关于安全的事宜,吏部户部更是忙成一片,工部更是忙着春耕农田水利事宜。
蝴蝶的翅膀到底有多厉害,只有看见过海啸的人才明白。
川蜀地区最开始的干旱,已经开始影响全国的气候了,就明显的就是灵气暴躁许多,夹杂了许多负面能量,林清他们这几天修炼,吸收的灵气里要剔除一半的负面能量,修炼的进度大大的减少了。
吃过鲍鱼鱼翅的人再返回来吃清粥,寡淡无味,这会林清他们修真的人就是如此。
开始,想着这几个月不修炼了,不过要灵气恢复正常,估计得一年之后了,但是他们修炼习惯了,于是咬咬牙,继续修炼下去,蚊子再小也是肉。
不过不久,大家都发现,剔除负面能量的时候,还能够锻炼神识,真是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呜呼哀哉。
不过这会京城的人还是一无所知,一切都还在歌舞升平之下。
五天之后,宣和帝接到暗卫的情报,不得不赞一句,林如海你娃好样的,真的说准了。
还好暗卫们很给力,按照宣和帝给方法,牢牢的控制住知府,让知府下达命名,特别是那片开始缺水的地方,现在开始囤水了,尤其是暗卫们接到皇帝的命令的时候,都觉得好神奇,皇上竟然比我们在川蜀地区的人还要先知道,他们也是接到皇帝的命令之后仔细盘查了所有的县城才发现的。
而且这边的老百姓都忽略了天气的变化,毕竟几天前还在绵绵细雨,不下雨了也很正常。
不过这会的百姓对官府有着莫名的信任,在官府要求大家挖蓄水池蓄水,每个人家里开始挖地窖,百姓们还是盲目的遵从了。
不得不说这会的百姓很单纯。
如此干旱开始继续蔓延,有着一个县城作为表率,当官府要求其他县城开始蓄水的时候,许多百姓都照办了,没做的人家你也管不着,尽管这会蓄的水在真正的干旱来临之际,有如杯水车薪,不过能拖一天是一天。
就这样三月中旬的时候,川蜀地区许多地方都开始干旱了,往年这会绵绵春雨正是播种的季节。
刚刚半个月,时间短还不明显,人们也只是以为老天总会下雨的。。。。
京城的人是感受不到的,只是官员们发现皇帝的表情又深沉许多了,知道内情的人,莫名心里一疙瘩,糟了,难道真得开始了?这些官员可不会有事没事打听川蜀那边的天气情况。
这会已经是三月二十日,大朝过后,宣和帝抓了秦霄林如海大皇子商量事情。
御书房,宣和帝久久不言,沉吟许久,宣和帝开口道:“五弟,川蜀那边传来的消息不大好,是越来越严重了。”
宣和帝皱紧眉头,他的暗卫私兵们可不是庸才,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干旱是每隔三天,一个一个县城开始的,这也是暗卫私兵们观察良久得来的经验,这二十天,已经有六个县城开始迈向干旱的步伐了,估计下次的情报又多了两个县城。
每每宣和帝想着这个场景好笑更可气,老天爷是在拿天下当猴耍么?
林如海几人听了这个现象,囧了,这老天爷还会恶趣味?
秦霄等人不知道宣和帝私兵的事情,还以为是宣和帝其他的情报部门传来的消息。当皇帝的本来就有暗地里传消息的人,不过那些人都是在衙门里有差事的,传个消息过来慢的很,哪有宣和帝现在的私兵快速。
秦霄皱眉,“皇兄,地方上的官员可靠么?别有那种欺世盗名不顾百姓的官员存在?或者报喜不报忧?”
宣和帝摇头,“这消息是准确的,朕私下派了人去那边监督,地方官员不敢不从。”
林如海说道:“皇上,地方上是不是在开始蓄水囤粮一类的?”
“不会引起百姓的不满吧?”
宣和帝无奈,“这会百姓不会不满,再过两个月就说不定了。”
“不过,朕已经做了最好的准备了,如果最后还是最坏的结果,那朕无话可说。”
“耀儿,你怎么看?”
大皇子秦耀已经参与政事几年了,这段时间已经做了万全的准备,他更想不出好的方法了。
“父皇,现在我们能多蓄一点水就多蓄一点水,真正的大旱来临之际,能拖一天是一天。”
这世上总有无可奈何之事,御书房里的几人最后想破脑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他们没有那个能力跟老天爷斗争!
第一百三十四章 持续
这一天;大家情绪都不高,从御书房告辞出来,回家的回家;回衙门的回衙门;他们都还挂着心思;脑袋里还在飞速运转,看看能不能有更好的方法。
夜晚,林家,大家聚在一起,都久久无言。
其实他们并未有宣和帝直观的感受;毕竟他们并未有情报来源,林如海得来的信息也是宣和帝说的,宣和帝可是每次看到暗卫们的折子,那眉头皱的都可以夹死蚊子了,虽然现在这个时令蚊子还未出来。
而且这段时间,大家的情绪都不高,这样眼皮子下看着发生的灾难,却无能为力,大家的冲击都很大,他们以为他们走上了另一条路,就会与众不同,老天爷的这一场灾难,显示了,他们还是有着无能为力之事。是不是以后遇见了强大的人,他们依然无能为力,这让大家很是颓废。
林清心里更是暴躁,她总觉得她还是忽略了什么。
不过自从上次深夜她花费了全部的灵气得来的灾难的发生之后,她并未再次推算,而且就是那次林清总觉得她忽略了什么,让她心里很是烦躁,毛毛的。
良久,林如海还是说了从宣和帝那得来的消息,让大家心里有数,不过林如海说的灾难那么有规律的发生,都让大家心里一紧,似乎真的是天道早就算计好了,林清从现代而来,这会还有心思想着,难道天道也用数学公式计算了来的?
林如海也是知道大家这段时间备受打击,还是安慰道:“你们都不要丧气,就因为我们现在无能为力,所以我们才要继续努力。再说我们现在跟天道比,那不是鸡蛋碰石头么?”
“爹,我们都知道啦,会想通的。”
“这会我们质疑自己,才显示出以前我们高看自己了,自信过头了,所以,孩子们要正确摆正自己的观念。”
林清赧然一笑,“是啊,以往修为的上升,总觉得我们在这个星球是一个牛逼哄哄的人物,自信过头的。”
“索性,老天爷的当头一棒,敲醒了我们那过分膨胀的自信,收拾一下情绪,有必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
人人都有无可奈何之事,这只是敲醒我们莫行无可奈何之事。
贾敏则笑道:“那清儿是怎么回事?娘亲可是知道你天天练书法,都快走火入魔的程度了?”
林清无奈道:“我也不清楚,总觉得忽略了什么事情,内心才会烦躁不安,练练书法,静心。”
“对了,未来一年大家修炼都小心了,灵气太驳杂了,不要留下隐患。”
大家点头,这段时间修炼大家心中都有数了,而且有时候跟灵气较真起来,还是很有趣,还会增加神识,不可谓双管齐下了。
如此,第二日,各自忙碌去了。
贾敏再次召见了各管事汇报事情,林清心里烦躁,还是窝在府里继续练字调节情绪,黛玉又去贾家刷副本了。
贾敏那的管事都说这段时间能收的都收了,真的收无可收了,贾敏又看着账本上显示的数字,已经可以了,不用再刻意的囤物品了,让管事们平时多注意了。
林家囤物品告一段落了,该收的都收了,接下来也就只能注意着事情的发生了。
而皇宫内的宣和帝则接到了江南一带暗卫们的情报,再次让宣和帝整个人不好了,江南那边也开始了,宣和帝还以为老天爷会让川蜀那边演练完了才轮到其它地方,哪知道这会老天爷是几管齐下了。
索性宣和帝还有点安慰,他派的钦差顾寻章还算是顶事,至于折子上显示的那甄家行事,好日子真的到头了,竟然敢向修堤坝的银子动手,要不是暗卫警觉,又加上顾寻章不是个怕事的人,估计这笔银子多半都会落在甄家手里,那最后留下来修堤坝的银子可能只有十之一二了,那修的堤坝就真的是豆腐渣工程了,雨季之际,老百姓又遭殃了。
宣和帝把这笔账记着,最迟明年朕就把你们抄家!九族流放!
不过宣和帝的暗卫加上私兵派去的地方也只有五十多处,有些地方顾及不到,不过大面上都做得很好,毕竟一个知府辖下,管理着许多县城,在皇帝的人面前,这些人都投鼠忌器,如果只有一两个人,或许有人胆大包天敢于向暗卫私兵下手,可是这是十个人,全部出了事情,以后他们也跑不了,只能坚定执行皇帝的命令了。
不过江南一带,或许是鱼米富裕之乡,把有些官员富绅养的胆大包天,有些人铤而走险在如此紧张的时刻竟然敢于跟皇帝叫板,暗卫们监督知府行事的空闲,把江南一带官员富绅商人的行事都记了下来,随着情报报给皇帝。
江南一带刚刚开始干旱,而且他们这边水源丰富,似乎并不担心缺水,至于田地里,那只能让农民们多费力了。
宣和帝表情不好,招了秦霄林如海大皇子,再次共同的商量事情。
几人关在御书房一上午,依然无可奈何,只得继续关注接下来的发展。
如此已经一个月的时间了,或许川蜀那边,以往没有人关注,但是江南一带,绝对是朝堂上下关注的焦点,一丁点事情,都会引起朝堂的关注,这些人已经接到了或许亲人或许友人的消息,江南那边发生的事情,大家都门清。
不过,灾难未在大家眼前,大家也只是脑袋里一闪现:原来钦天监说的是真的。
宣和帝明面上暗地里做了两全准备,江南一带是重中之重,必须得防范,至于宣和帝在朝堂上观察到的有的脑袋不清楚的官员或者利益熏心的家伙,宣和帝现在不想理会这些人,秋后算账最好了。
至于有没有朝堂上的大官知道宣和帝派暗卫私兵的事情,肯定有,毕竟朝堂上派系不同,底下的官员属别不同,暗地里给上面的头头传个信还是有的。
不过这样的大官都是聪明人,不会在现在老虎头上摸须,也只是吩咐底下的官员照着皇帝的意思来,不然出了岔子,他也保不住你。
要知道宣和帝现在就像是人形炸弹,没有人敢惹。
川蜀地区那边这会可是严重起来了,已经一个月未成下雨,而且天气越来越热,这会的热度都赶超五月份了,这地区的人遭罪了。
蜀郡府衙知府愁着一张脸,虽然这会不愁吃不愁喝,不过再这样下去,那真的愁吃愁喝了。
某暗卫甲巡视了蜀郡城,再结合周边的情况,也不得不皱眉,不过,还好他们做了多样的准备,至少更严重的时候,可以拖一天是一天,那样离着下雨又近了一天。
“知府大人,我们府衙仓库里的粮食够了么?”
知府又看到这个暗卫甲进来,连忙起身,才说道:“大人,其实我们的粮食肯定是够了,可以撑个三五个月,但是干旱是缺水,有粮没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以后是巧妇难为无水之炊。”
这些暗卫私兵们,以前都是帮着皇帝收集点情报而已,这次还要靠自己的脑袋做事,不得不让这些暗卫私兵们绞尽脑汁,皇帝还真是人尽其用了。
暗卫甲敲着手,皱眉道:“我们再想想办法,希望不要出现渴死人的情况。”
希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其实这会山村里面的农民们要好过许多,城里除了大户人家,平头百姓的日子最难熬。天上不掉一颗雨,地上土地向着井字发展,田地里的庄稼已经开始泛黄了,以往这会农民们忙着插秧,这会没水还种什么田!
城里好多人家已经开始出现缺粮现象了,还好官府镇压了商人,不准哄抬物价,这些人还能够买上一些粮食。
“哎,大婶,这日子怎么过呀,老天爷怎么不下雨?”
“我看悬了,这样干旱,恐怕要持续好久。”五十多岁上了年纪的大婶生活经验丰富,她更忧心了。
一些老汉抽着旱烟,吧唧吧唧,老汉们更是忧愁,他们种了一辈子地,眼见着插秧的时候,一滴雨水不见,他们这么大年纪倒不怕死,可是家里还是几岁的孙子孙女,。。。。
“哎,老李头,你说这老天怎么不下雨,已经一个月了。”
“老张头,老汉又有什么法子,我们都是靠天吃饭的,这天不给我们吃饭,我们也只能干看着了。”
“是啊,看这天越来越热了,往年这时候哪有这么热,遭罪了。”
“还好,一早官府就让我们蓄水了,只盼着我们的吃水没问题。”
“诶,你们说这官府是不是早就知道有干旱这回事,不然老早让我们蓄水做什么?”
“这你们小题大怪了吧,老汉可是知道皇帝他老人家肯定有高人,提早知道又有什么大惊小怪。”
“什么什么高人?”一众老头聚在榕树下,吧唧吧唧抽着旱烟,唠嗑。
“老汉年轻的时候也在京城待了几年,老汉可是知道朝上有个钦天监,那里面的人可是能掐会算。”
“真的假的?这么准呀。”
有人感性的说了句,“不管有没有高人,皇帝他老人家能够派人下来提前让我们做准备,这就说明皇上他想着我们的。”
“现在,我们也只能听官府的安排,好好的渡过难关。”
有人疑惑,“我们这个县令可是个吝啬鬼,老贪钱了,他这么听话?”
有些嗤之以鼻,“县令再大也没有知府大,知府再大也没有皇上派下来的人大。”
。。。。。。。。。
干旱严重的川蜀地区,这样的对话,天天发生,如果宣和帝听见了,估计就算是板着的脸也会整天咧着嘴笑个不停。
索性宣和帝不知道他在平头百姓心中的评价好了,这会继续忧心接下来的事情。
第一百三十五章 逃亡
其实;林清在想着;这干旱什么时候轮到京城;她就算是推算显示出来的画面也没看到京城的;上次还是因为是第一时间发生;林清才能借着天道的力量看到地区模样;后来她在推算;都是模糊一片;里面只看到人群;看不到标识。
把个林清郁闷到不行;这天道太小气了,看看又改变不了什么。
这会京城还是一如往常,春光明媚,阳光灿烂,因着全国气候的影响,气温有着五月份样子的温度,正是不冷不热,适合外出游玩的时候。
如果是在平常时候,三三两两的女伴,约好了,正是踏青的好时候呀。
这会京城的气氛紧张,没有哪家大人会放任孩子们出去没心没肺的玩耍,那不是在皇帝心上插一刀么?然后怪罪你家家教不严什么的,那孩儿的一生都毁了,于是全部都严密的监控起来了。
这段时间,贾家过了生辰的,林清黛玉都上门送上了贺礼,不过因着非常时期,迎春探春等的生辰并未再邀小姐妹们来玩耍了,只是家里人聚聚玩玩,送点礼物。
还有贾元春也生下了她的儿子,抱着儿子的那一刻,贾元春喜极而泣,林家人都去参加了洗三礼,白白胖胖的小子,不过那个五官很像他爹郑中,郑岳文。
贾元春在抱着儿子的那一刻,已经觉得人生圆满了。
如此又是一段时间过去,宣和帝那的情报越来越多了,也就代表着干旱辐射的范围越来越广了。
四月中旬,川蜀地区已经两个月滴雨未下,河床已经在严重的退水线了,人们的吃水开始紧张起来了,已经是排队舀水的情况了,没有粮食,官府可以救济,没有水,官府也无能为力。
每天人们清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家中的壮劳力挑着桶,开始挑水,好在当时他们挖蓄水池的时候,放在了地窖里,比外面更加能够保持水分的少挥发,至于有些不听官府召唤的没挖蓄水池的人家,那爱莫能助了,现在没有水让你浪费着去挖蓄水池。
温度越来越高,人们的嘴唇越来越干涩,身体也开始严重缺水了。
终于出现了第一个脱水的人,在大夫的急救下,短暂的醒了过来,即使大夫因着官府的要求,喂了水给那个脱水的人,也解决不了问题,大夫也没有免费的水全部供养你。
最后终于有第一个渴死的人,如此就像是拉开了死亡的序幕,陆陆续续开始有人死亡了。
知府和一众暗卫,爱莫能助,只能惆怅的看着死亡的发生。
这些暗卫私兵们,以往可是杀过人的,这会这样的场面也觉得揪心,这可是比一刀宰了一个人还死的痛苦。
于是川蜀地区的人们开始逃亡了,这全国总有一些地方还能够供应得了吃水。
慢慢的宣和帝的情报上,死亡人数越来越多,已经有人在向外面逃亡了,宣和帝的脸色也越来越深沉了。
这样的大事,不消一个月,定是全国都会知晓。
宣和帝把川蜀地区的情况在朝堂上一说,引起了大家的轰动,这会京城还未出现缺水的状况,宣和帝调动了一些御林军,现在开始全京城的巡视,而且城门口也派了大兵守卫。
御医太医待命,全京城的大夫也待命,各家各户也待命。
不过,一时半会,逃难的人来不到京城,首先进入的肯定是其他地方,比如沿海一带,那边即使再缺水,那个大海总在。
于是,干旱严重的地方,逃亡的人开始向着江南一带,沿海一带逃亡,不过因着宣和帝的早做准备,让底层的平民百姓对宣和帝多了一份信任,有部分人都向着京城而来。
于是,烈日下,官道上,小路上,老人小孩大婶大叔们,衣衫褴褛,踟蹰在路上。
索性因着宣和帝的暗卫私兵们监督着,每到有大批的逃难的人,各个县城都会大开方便之门,发放些粮食衣裳。
而江南一带本来就是水米之乡,这样的干旱下,吃水并不紧张,河道里也只是河床下降了,不过田地里的庄稼还是受影响了,等到收获的时候,保收都成问题了。
如此,江南一带的官员们人人自危,再加上皇帝派的人下来监督着,个个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赈灾的赈灾,研究农田水利以保秋收的顺利,这会大家都不想着大丰收了,只要不是颗粒无收就谢天谢地了。
苏州城这天,还未开城门,城门外就已经堆积了一些难民,守城门的士兵刚一打开城门一看这架势,立即派人往上报了,索性这个士兵有一股决断的心性,他并未放难民进城,而是和几个同僚商量了,让难民们全部都在城门等着,等知府大人来了再说。
这段时间江南一带的官员,不管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都在暗卫士兵们的强制下,答应了救济灾民。如此,从上往下吩咐了各守城门的士兵,只要看到了难民,一律往上报,知府大人自有安排。
这日一大早,衙门里的知府大人接到下面的通知,立马心急火燎的赶往城门口。
至于跟在后面的几个暗卫私兵们,则不屑的摇摇头,来了这边这么些日子,他们可是非常清楚这些当官的花花肠子,要不是他们是皇帝派下来,还有他们武力值远远强于知府,或许他们早就被知府这些地头蛇算计了。算了,不管这知府以往怎样,只要这次办好了事,以往的过错皇帝可以酌情减轻或者不追究了。
等到到了城门口,暗卫私兵们都吓了一跳,城门口站着的人,非常的多,足有五六百人,站在一起,黑压压一片,而且各个衣衫褴褛,表情怯弱,不过在知府大人出现的那一刻,大家的眼睛都泛起了一丝光芒,那是希望之光。
这么一小会,又增加了不少的人,要知道下面的人来通报的时候,只说了大概有一百多人。
知府大人望着下面渴望的眼神,再瞟一眼身后扮着随从的暗卫私兵,吞了吞舌,顿时不得不豪情万丈起来了。
知府大人发表了一番感想,表达了对难民的同情,对灾难的痛心,以及绝对不会不管大家。
然后知府大人就让衙门里的衙役开始安排难民的吃饭住宿问题,首先是吃饭问题,看这些人好几天没吃饱饭了,在城里买了许多包子馒头,第一顿将就着吃一顿。
接下来就是住宿问题,要进城,必须得先接受大夫的诊脉,看看有没有传染病。
于是,城内所有医馆的大夫都被征用了,两刻钟的时间全部感到城门口,为难民们诊脉,有病治病,没病也得先用大夫开的祛热清毒的药汤。
苏州城一些空置的房屋,现在都被官府征用来暂时安置难民了。
至于城门的富商富绅们,有的高高挂起,事不关己。有的良心发作,保持了那么一份善心,跟着官府一起赈灾。
。。。。。。。。。
这些种种都被暗卫们看在眼里,个个记上账本,看以后皇帝的意思。
江南一带许多的城市都跟苏州城一样,接待了许多难民,赈济了许多灾民。
如此种种都被皇帝的眼线看在眼里,所有的种种都被报给了皇帝知晓。
宣和帝接到全国各地的暗卫的折子,虽然现在干旱越发的严重,但是首次宣和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如此下去,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
此时已是四月下旬了,因着干旱的影响,天气炎热,暑气难挡,这又为赈灾添加了一份困难。
各地官员们愁的不得了,有想摞挑子不干的,看着扮着随从的暗卫,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小心应对,不是让你事事亲力亲为,而是为了给下面一个榜样,有时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然会让下面的人焕发神采和动力。
沿海一带则要好很多,虽然受了全国气候的影响,雨水不多,不过也不会干旱到连吃水都困难。
逃难到沿海一带的难民们,得到了很好的安置,官府不会白白养着你,他会交给大家自力更生,让大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