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活色生枭-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巳时至,贤能整齐列队登入金殿,整肃衣衫山呼万岁,丰隆皇帝对众人嘉勉一番,而后微微一摆手,内廷太监尖声唱谕,把大家早都背得滚熟的选拔规程又公示一遍,随即宫内洪钟长鸣,众人退出殿外等候,听太监唱名而入……南理赴擂燕国一品的席位选拔正式开始。

宋阳排在最后一位,时间早得很,在偏殿里安心等候,静心推敲自己准备的说辞,偶尔和一同等候的曲氏夫妇、萧琪低声说笑几句,帮他们放松情绪。二傻也在,不过他不紧张,用不着放松。

时间一点点过去,在偏殿等候的贤能逐个被唤上大殿,展示才能后并不会立刻得知是否中选,退下后也不能在宫中逗留,直接返回驿馆去……金殿大选持续了整整一天,其间也免不了休息几次,容众位大人喝几口水、上个茅厕。

直到天将黄昏,排在倒数二位的洪家三兄弟上殿去,此间就只剩下宋阳一个人了……

洪家兄弟都有真才实学,加之事先准备充分,在金殿上三人彼此配合互相辅证,不仅殿上群臣,连丰隆皇帝也频频点头。从头到尾就只有两个人无动于衷:一个是‘重案在身’的苦瓜脸杜大人;另一个则是朽木一般、侍奉过三代帝王的、活死人似的右丞相班大人。

三兄弟越说也就越发放松,不知不觉里早都犯了老毛病,在朗声畅谈时手舞足蹈、挥袖顿足以添声势,丰隆才不会计较这点小小的孟浪,目光昂昂地认真听讲。

三个人从头到尾说了快有一个时辰,比着其他贤才占用的时间足足多出了几倍,这才终告收声。而在收声之前,三兄弟还认真言明,因为时间有限,今次吐露不及平生所学之万一。

丰隆开怀大笑,少不了又是一番嘉勉,但仍和其他贤才一样,并未当时就告知结果,而是挥手让他们退下回去等消息。

不料,三兄弟一起跪拜在地不肯离去,丰隆意外:“为何不退?”

老大洪一恭敬开口:“草民得知下一位贤能宋阳所擅,也是强国之道,斗胆乞求陛下留我在殿上,闻听此人高论。”

洪正与洪止同时磕头:“求陛下开恩,恕草民不情之请。”

三兄弟被宋阳毒哑三天,之后始终规规矩矩,心中所有怨怒全都积攒到今天,要当着圣上的面,与宋阳激辩这一题‘强国之道’。

当着皇帝的面,他们自不怕宋阳会再下毒,三个人有大把信心,能把宋阳驳斥到‘哑口无言’,能让满朝皆知,燕人宋阳不过是夸夸其谈的小人。

三兄弟要把宋阳打回原形,今日之后双方身份天差地别,三位国家栋梁、天子门生再去对付一个小小平民……什么仇都有的报了。

而左丞相胡大人也踏出了一步,对陛下躬身:“强国之道,本就越辩越通畅,臣也请圣上开恩,留他们三个在殿上、赐他们开口畅言。”

听一个人说,总不如听几个人吵来得更有趣,丰隆欣然点头:“把宋阳叫来吧。”

……

宋阳上殿,依照规矩行礼、问安,报上籍贯、姓名等事后起身肃立,同时还不忘给洪家三兄弟送去一个笑容。他的笑容一贯真诚。

丰隆上下打量着他,宋阳做戏,假装偷眼望了一眼圣上,随即显出一份惊讶、继续懊恼……完全是‘上次竟然有眼不识泰山’的神情。丰隆找回了感觉,这才缓缓开口,但并未提及‘献艺’之事:“朕听说,前阵子你帮刑部画了幅画,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宋阳的名头,在京师可响亮得很。”

皇帝开口就没好话,洪家兄弟都面露喜色,洪一更是情不自禁想要抚须微笑,手刚抬起一半忽然省起现在是在金銮殿上,不是茶楼看戏听书,忙不迭又把手放了下来。

宋阳没什么惭愧:“怪案扰民视听、亡者沉冤待雪,草民只是尽自己的一份力,盼着能帮上些什么。”

丰隆的语气不善:“帮忙?朕却听说,那副画像不仅什么忙都没能帮上,还惹来了无数嗤笑。宋阳,你倒仔细说说,”说着,皇帝在龙椅上微微前倾身体,目光直盯宋阳:“画一幅哈哈大笑的苦主像,你脑子里都想了些什么?”

宋阳神色从容,语气认真:“为缉拿凶手,仵作能剖尸验骨;为审断冤直,刑捕能开棺查尸,惊动亡人是为了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草民画出那副大笑苦主,也是这样的心思,全无亵渎之意。”

跟着,宋阳甚至还抬起目光,与皇帝对望了一刹,随即收回目光继续道:“辨骨时我便知,画像一出我必沦为全城笑柄,但只要有一成机会能为亡者讨还公道、将凶徒绳之以法,也就顾不得其他了,旁人要笑便笑吧,草民问心无愧,问心……自豪。”

这个时候洪家老三洪止跪拜:“草民有话想说,求陛下恩准。”丰隆摆了摆手,换了副和蔼神情,笑道:“刚刚已经赐你们‘开口畅言’,想说就说,不用再事先启奏。”

谢恩之后,洪止转目望向宋阳:“阁下之言感人肺腑,洪止由衷钦佩……”不等说完,宋阳就摇头笑道:“不用寒暄了,先生心里想不客气、嘴上却客气的要命,不嫌别扭么?圣上招我等觐见,可不是为了听你我的客气话。”

习惯使然洪止把大袖一甩,直逼主题:“要真画得像,你那番慷慨之词才能信得;若是毫无道理地胡乱画像,又岂止是亵渎亡者,更愚弄了我南理律法。理当治罪!”

说完,洪止稍作停顿,又淡淡地加了一句:“话再说回来,如果真画得像,又怎么会这么久都没人认出苦主。”

洪止抓住要害出言诘难,却没注意到,刚刚开口替他们请留的左丞相狠狠瞪了他一眼……

便如承郃郡主以前和宋阳说过的那样,诸多贤能、各方拉拢。洪家这三位兄弟早已被左丞相招致麾下。

左丞相位高权重,行事自有分寸,对这种雄辩之士其实并不在意。但身份使然,有些话左丞相不能直接开口说与圣听,所以他收了这三个人。说穿了,洪氏兄弟刚刚在金殿上摆出的‘强国之道’,是对左丞相最最有利的‘强国之道’。今日如此,以后三兄弟晋升‘国士’,永远如此。

洪家兄弟把宋阳当成了死仇,求左丞相能给个机会,让他们在金殿上与宋阳辩上一场,把他打回原形。这对左丞相来说不过是小事一桩,先安排了登场次序,又在殿上出言求情留下三兄弟。

不过,左丞相只是答应三兄弟针对‘强国之道’去驳斥宋阳,借以显示他们才学了得,以求得到圣上赏识。可从未让他们在‘画像’这件事上做文章……画像的事情,牵扯的不止宋阳,还有刑部。

画是宋阳画的,发下肖像的却是刑部,抓着这件事不放,打得可不光是宋阳。

刑部尚书为政中立,从不参与朝中各方的博弈,只是做自己的刑律之事,对其他的不闻不问。能在朝中保持中立,本身也是一种实力的象征了。左丞相不怕他、也从未想过要得罪他。

洪一、洪正、洪止三个人毕竟出身贫寒,根本不懂得这些牵扯,他们想的只是追打宋阳,追到他无处可逃、打到他永世不能翻身。却压根就没想到,自己正拿着竹竿去捅一只天大的马蜂窝。

第一卷 将进酒 第八十二章 玄数

宋阳没有把刑部拉下水,仍是把事情全都揽到自己身上:“像或者不像,我都已尽力而为,刚刚就说过,无论怪罪或耻笑应由我一人承担,现在再加上洪先生的怀疑,也无妨的。”

画像这件事,自己和刑部就是一条绳的蚂蚱,洪老三举着棍子打过来,根本不用宋阳说啥,苦瓜脸尚书自然看得到。若再换个角度,杜大人能同意分发画像,宋阳就已经承情得很了,到现在案子没破,这份巨大压力,宋阳也想尽力多分担些。

洪止犹自张扬,疤瘌眼斜忒宋阳,冷笑道:“宋先生没明白我的意思,我想问的是,你凭什么画出那副像?依据何在、道理何在,到底是不是胡乱涂鸦借以嘲笑……”小人得意而忘形、妄言,全没想到此刻指摘宋阳恶意嘲笑京师、律法,刑部也同罪同责。左丞相终于听不下去了,咳嗽一声站了出来:“今日诸位登殿,是为了甄选我南理奇士,两位贤才可越说越远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有气无力的声音,从殿上响起:“圣上,臣有事启奏。”刑部杜大人跨出一步,手执牙板对丰隆躬身。

丰隆没说话,只是点点头,示意他但说无妨。

杜大人目光平静,先看了宋阳一眼,而后又转目望向洪止,出乎意料的,这位一向没什么表情的大员居然对他笑了下……每当有大案需要尚书亲审,在案情落实、元凶被定罪处斩时,杜大人都会送过去一个这样的笑容。

洪止受宠若惊,还不知道他在苦瓜脸的眼中,已经变成了死人。

笑容敛去,杜大人对左丞相拱了拱手:“人心才是最重要的,胡大人以为,宋阳的心地如何呢?他画出苦主肖像,究竟是为了哗众取宠,还是真心想替死者伸冤?”

刑部尚书不好惹,左丞相的‘门生’惹到了他,他就直接要左丞相的态度——宋阳的心地,就是刑部的心地,杜大人的问题简单直接。

而丰隆皇帝高坐在龙椅上,看着臣子‘议事’,好像挺开心的,全没有出言打断的意思。

左丞相心中痛骂洪止惹是生非,脸上则笑容儒雅,轻飘飘地卸开了话题:“宋阳是青阳选上来的奇士,玄机公主的眼光,信得过、当然信得过。”

杜尚书没再追究下去,只是轻轻点了下头:“胡大人有所不知,此子不止心思不错,手段也称得上‘了不起’。”说完,他转头望向丰隆皇帝,再度长身施礼:“启奏吾皇,浑仪监凶案刚刚告破,凶手缉拿归案、案情真相大白。(W//RS/HU)究其缘由,还是因为宋阳的苦主画像被人认出、由此确定了死者身份,突破这一层,便再无障碍了。”

随后杜尚书直起腰板,对宋阳点了点头。

此言一出,金殿上所有人都大感意外,其中洪止脸色最最难看,案子破了,刚刚的斥责全都成了无理刁难,杜尚书这一记耳光,扇得还算响亮。

宋阳也一下子轻松起来,不是因为洪家兄弟,在宋阳眼中根本没有他们。

丰隆先是面露喜色,但很快又皱起了眉头:“什么时候破的案子?为何不早说?”

“刚刚散去休息时臣得到的消息,本想等大选过后再呈禀陛下,刚好现在被洪……洪止提起,便提前说了出来。”

明明押后一天多才呈报的案情,被他说成‘这还是提前说了呢’,杜大人没语气、没表情,不管是实话还是谎话,从他口中说出来,永远都是理所当然的样子。

……

杜大人不是江湖好汉,从不去讲究什么‘知恩图报’。宦海沉浮,利来利往,没有一辈子的朋友也不存毕生的仇敌,哪能意气用事……不过,如果不费力、不伤身,杜大人也不介意去扶持一下帮过自己的人。今天的事情便是如此了,宋阳帮他破了大案,他便帮宋阳扬眉吐气。

杜大人心思不差,当初宋阳主动跑来要帮忙破案,他就大概猜到了,宋阳此举多半与殿试大选有关,虽然他想不到两件事的具体关联会是什么。他把案子捂下一天,就是为了在大选时宣布,给宋阳助力。

对刑部尚书而言,案情押后一天再呈报,不算什么大事。

这个消息来得恰到好处,这些老狐狸拿捏时机的本事不同凡响。

‘大笑苦主像’居然真的派上了用场,再加上宋阳之前的‘只求尽一份力,甘愿被嘲笑’之说,殿上几位大员对他全都换了一副眼光,而更让人忍不住想问的则是:通过一副骸骨,宋阳是如何绘出亡者面目的。

果然,丰隆皇帝当即就好奇笑道:“宋阳,你是怎么把他画出来的?”

“家学缘故……”宋阳仍是在青阳登台献艺时的那一套‘观察自然参悟玄机’的说辞,之后才把话锋转回:“能从骸骨还原亡者相貌,靠的是一位‘天机玄数’。”

洪止暂时不说话了,洪正则清晰的冷哼了一声,意思再明显不过,觉得宋阳装神弄鬼、无稽狂言。可偏巧,他这声冷哼从鼻子里出来的慢了片刻,龙椅上的丰隆皇帝已经饶有兴趣地追问宋阳:“什么天机玄数?”

洪老二的冷哼,讥讽的好像是皇帝。洪家三兄弟同时吓了一哆嗦,所幸这时候没人注意他们。

宋阳稍稍措辞,朗声回答:“比如蜜蜂。天下所有的蜂巢都一样,雄蜂的数量会比雌蜂多一些,如果再仔细数一数的话……便会发觉,每座蜂窝里公蜂和母蜂的数量比率,全都是一样的,这个比例便是草民所说的天地玄数了。”

丰隆啼笑皆非:“你就靠着数蜜蜂,数出来了个天地玄数?”

宋阳笑而摇头:“蝴蝶双翅展开长度的身长的比率;水稻、麦子的节茎,相邻两节的长度之比;海螺上的螺纹,上一圈与下一圈的内径之比;若有心,还可以量一量树木长高、和长粗的比例……世间万物,林林总总,都会有草民说的这个‘天地玄数’。”

黄金比例,原本是个很好听的称呼,被宋阳篡改成‘天地玄数’之后,一下子俗气了不少……前一世里,宋阳读过一本风靡全球的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

和所有看过这本书的人一样,他也对被书中渲染得玄之又玄的‘黄金比率’产生了兴趣,而后上网一查,当即骇然发现,在自然中、在生活中、甚至数不清的历史重大事件中,黄金比例真的无处不在,无法用现代科技去解释,这是属于大自然的神奇数字。

宋阳把他所知的,有关自然中黄金比例的例子不停列举出来,完全都是身边的细节、却始终被忽略,而当这些冥冥中隐藏的惊人巧合被突然发觉,心中自然升起几分惊讶,皇帝如此,大臣亦如此。

把自然中有关黄金比例的现象列举过后,他又把话锋一转,回到丰隆最先的问题:“天地玄数包罗万物,世上之人也在其中。正因如此草民才敢大胆一试,托陛下洪福,我画出的肖像,与死者侥幸有几分相似。”

“还原死者原貌,最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五官的摆放和五官的距离比例……”接下来便是‘三庭五眼’之说,这套理论就是黄金比例在人面结构上的体现,在后世早已完善、成熟,而今天的说辞,宋阳准备已久,言语清晰讲解生动,殿上众人一言不发,仔细倾听。

这一次宋阳在大选时准备的题目的核心,就是‘黄金比例’。也正因如此,在听说浑仪监的骸骨案时他才会主动赶去帮忙。此案轰动朝野,连皇帝都在关注,宋阳的想法很简单,如果能成功还原、帮助破案,那他的‘天地玄数’既有了引序话题、也多了个有力佐证。

有关‘三庭五眼’的讲解,足足持续了一炷香的功夫,其间丰隆几次插口提问细节,饶有趣味的样子,直到全部弄明白了,他才心满意足地点点头。而宋阳要说的话,还远远没完,话锋再变:“远不止五官、相貌,常人身上的天地玄数,多到数不清。”

以肚脐为界,上下半身的比例;以咽喉为界,上半身两部的比例;肩膀到手肘、手肘到指尖的比例;手的宽、长之比……甚至细致到关节、脊柱等等,宋阳滔滔不绝,一个又一个的例子奉上。丰隆也是年轻人,一边听着,早已传旨让太监取来软尺,按照宋阳的说法,一一量过比对,既量大臣,也量自己,洪家哥仨也被仔细量了一遍……而随着一次次丈量的结果被落实、所有的数字全都落在了‘天地玄数’,皇帝的神情也渐渐变化了。

如果说之前自然中黄金比例的例子,会让众人惊讶不已的话,那现在,这个数字突然跑到了自己的身上,心中的感觉便是……震撼了。

至此,宋阳终于收声,向陛下施礼。皇帝正亲自和太监复核那些量出来的尺寸、比例,趁此机会大臣们也彼此议论上几句,毕竟此刻是选拔贤才,而非朝上议事,不用太过严肃。

洪家三位兄弟也对望了一眼,神情都有些无奈。

一个道理,可以换成无数角度、衍生无数论点,洪家三人有雄辩大才,最喜欢也最擅长搬弄文字功夫,宋阳就算把前生所知的诸子百家至理真言全都拿来,还是会被他们找出漏洞、抓住错处,但是到现在为止,宋阳说的全都是……科学,三兄弟根本找不到下嘴之处,心中郁郁可想而知。

第一卷 将进酒 第八十三章 笑容

洪一毫不掩饰自己的敌意,对宋阳轻轻说了句:“待会阁下就该说回正题了吧?我们留下来,可就等着闻听阁下高论呢。”在三兄弟眼中,‘这一仗’还没开打,宋阳说的全是与强国无关的杂学,蓄势以待等着后面进入正题,又哪里想得到,这道‘天地玄数’的杂学,就是宋阳今天的题目了。

宋阳对三兄弟点了点头,本不想再多说什么,可片刻后,他叹了口气,用只有他们才能听到的声音,低声说了句:“你们三个,适可而止吧。”

洪一没说话,只是用力一抖袖子……最后的劝告被当成了讨饶,且是被拒绝的讨饶。

宋阳摇了摇头一笑,不再理会三兄弟,转头对仍在诧异‘天地玄数’的丰隆躬身道:“草民有一物,想请陛下过目。”说着,从怀里取出几张纸,捧于手上高举过顶。

上殿之前所有贤才都经过严格搜身,不过这几页书纸并无妨害,还是能带进来的。

丰隆好奇,太监不用吩咐,快步走上前接过宋阳手中的纸张,返回皇帝驾前,将其呈上。丰隆根本没用手去接,只是扫了一眼,又抬眼望向宋阳:“你这功课……做得很全啊!”

宋阳继续笑着,没吱声。

丰隆则吩咐身边太监:“把这几张纸拿去给杜大人看看,这事归他的刑部管。”

事情古里古怪,殿上众人都有些摸不到头脑,杜大人也不例外,直到他接过太监送过来的那几张纸,苦瓜脸上才露出了一丝释然。丰隆追问:“你怎么看?”

说完,丰隆加重语气:“朕要听实话,那些模棱两可的说辞,趁早烂在肚子里。”

杜大人把几张纸小心叠好收拢入袖,回应道:“收些钱财不是大事,不过……他们不行。”说着,伸手一指洪家兄弟。

洪家兄弟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发觉杜尚书的话锋转到了自己身上,三个人都是一样的神情,既迷惘又忐忑,全然不知该说些什么。

丰隆的脸上没什么表情:“为什么他们不行?”

“其他贤能懂相马、擅兵法、晓战阵……即便收了钱财、受人拉拢,将来也不过是个效力东郡、还是效力西城的差别,归根究底,都还是为我南理尽力。”杜大人声调平平,不像说话更像念经:“但洪家三个人不行,他们的才技是强国之道。”

说到这里,杜大人死气沉沉地叹了一声,抬起目光望向洪家兄弟:“强国之道,不能有立场的。今天收了我的钱,你们在‘道’里就会帮着刑部说话;明天收了红波府的钱,你们又要在‘道’里替镇西王找好处……强国之道变成了争权之道,强国之道变成了误国之道。”

说完,杜大人对三兄弟再次露出了笑容。

……

昨天,宋阳在洪家兄弟的屋子里翻出了几张银票,面额不菲。其实单凭几张银票,本来是伤不到洪家兄弟的。

钱是左丞相送的,左丞相当然不会傻到用自己的名字跑去钱庄开个户头、然后再开出银票去拉拢三兄弟。

银票刚到洪家三人手上的时候都是旧票,对应在钱庄里的存根户头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商贾号。宋阳就算把这些银票偷出来也做不了物证,他证明不了银票是洪家兄弟的。

不过……三兄弟是小气之人。

不久前他们特意拿着银票去钱庄,建了自己的户头、转存了银两……在他们想来,自己户头里的才真正算是自己的钱,人之常情吧。这一来旧票变新票,票面上明明白白地写着立户日期、立户之人。而对于宋阳来说,这样的银票仍不足以成事,三兄弟大可辩驳说这银票是旁人冒充他们的名字存下、专做诬陷之用。

所以宋阳昨晚又去找南荣右荃,他递过去的纸条上写了几串银票的票号,宋阳要南荣右荃帮忙,从钱庄里启出洪家兄弟立户时的存根底档。

这事宋阳自己做不来。所有的底档都会被钱庄作为机密封存,哪会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就算他靠着武功身法潜入钱庄,想要在一夜间从成千上万的户头中找出自己想找的,也几乎不可能。

但南荣右荃手上有顾昭君留下的‘资源’,当夜全力运作下,还是帮宋阳做成了这件事。

底档到手,上面的手印、画押一应俱全,三兄弟就算长了八张嘴,也再不存强辩的机会。当今日清晨南荣将其递给宋阳的时候,宋阳就已经把洪家兄弟的前程、甚至小命都捏在了手中。

正如苦瓜脸杜大人所说:精研强国之道的人,是不能有立场的。

不收钱、说错了,不过是能力和学识不足;收了钱、说得再好也是欺君之罪!

而丰隆皇帝看过‘存根’后,再仔细琢磨三兄弟刚才殿上点出的强国之道,也终于品出了一丝‘腥味’,洪家的强国之道,在几个关键处,都照顾了一个人、或者说一个势力……丰隆看了左丞相胡大人一眼,后者垂首肃立,面色从容。

丰隆目光转动,又问刑部尚书:“这件案子,应该怎么办?”

“先查钱从哪里来,再审拿钱做什么。”杜大人回答得简明扼要,待皇帝点头后,他再次躬身:“臣乞告退,这便下去追查此事。”

丰隆摆了摆手,示意准奏。

“三位贤才,随我走吧。”杜大人面带微笑,语气极为罕见地带了些和蔼。三兄弟勉强猜到些端倪,可是对整件事的经由,一时间又哪里想得通,眼神惶惶脸色惊惧,不敢多问什么,跪倒叩拜后随着杜大人一起离开。

丰隆的心情丝毫不受影响,不等杜大人和洪氏兄弟走出金殿,他就转目望向宋阳:“你的天地玄数还算有趣,以后若有暇,这样的趣事不妨多说一说,现在,说正经事吧!你的强国之道是什么?”

洪家兄弟不自禁同时把脚步放缓……仅只缓了一瞬,便省起自己根本再没机会去辩驳宋阳半字。

寒门贫贱、毕生苦读,尝尽辛苦只盼着有天能够一鸣惊人,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南理九州选贤洪家兄弟脱颖而出,梦寐以求的金光大道终于从天角尽头一路铺到了脚下,当真不容易的。就是因为这样,之前宋阳从未真正想过去对付他们……直到宋阳确认,三个姓洪的正要阻挠他去赴擂一品。

第一卷 将进酒 第八十四章 人才

“我的强国之论,也在玄数之中。此数藏于天地,合顺自然,若能将其融于兵家、用于政道,当有大用处。”宋阳声音响亮,但说过之后他仿佛忘了场合似的,伸手搔了搔后脑勺,呵呵呵地笑了:“不过……具体怎么融、怎么用,这个、这个……”

丰隆愕然:“你还没想好?”随即目光渐渐凌厉起来:“没想好你就敢来?你觉得自己的人头长得很结实么?”

宋阳摇头:“也不是完全没想好。只是玄数神奇,裹蕴无限玄机,一时间难以完全破解,此其一。其二则是……陛下明鉴,草民愿以所学、所长报效朝廷,但我家学为领悟自然,国术非我长项。若真要说些什么也并非难事,不过我明白一件事:以我的地位、以我的目光,再如何精研,也休想算尽天下!兵家事、法家事、君臣道、驭国术何其复杂?草民见识浅薄,哪敢信口妄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想到的、有用的说出来,供陛下、诸位大人参详,仅此而已。”

丰隆听过,并没有继续责难,仅仅是皱眉追问着:“只是提出建议?没有些具体的想法?”

宋阳应道:“想法当然会有一些,不过大都不成形,只是些胡乱琢磨的荒谬念头。”

“无妨,先说一个来听听。”

“天地玄数与人体构造紧密贴合,此处应该会有用途,我曾给一位街坊老汉做了一根拐杖,以老汉身高为基,就按照玄数比例确定了拐杖的长短,他用起来果然顺手,再用过一阵之后,其他什么尺寸的拐杖,拿到手里都觉得不够舒服……”

宋阳唠唠叨叨,扯着一件没用的事情说个没完,这个时候丰隆帝好像想到了什么,忽然一挥手打断了他:“拐杖?宋阳,你能想到拐杖……却想不到兵刃么?”

宋阳愕然住口,脸上则摆出一副古怪神情,有些迷茫,还透着欢喜,仿佛即将有一个重大突破,但还未能尽数想通。丰隆则对身边的太监道:“去把李逸风叫来!另外再拿几根棍子来。”太监领命去了,不多久一个身材消瘦的年轻侍卫上殿,口称万岁叩拜行礼,起身后看了宋阳一眼。

除夕皇帝去驿馆吃饺子的时候,他曾护驾随行,与宋阳也算有过一面之缘,可宋阳向他微笑致意,李逸风却面无表情,毫不理会。

很快棍子也找来,丰隆吩咐了几句,几位太监同时忙碌起来,把十几根平齐长短的丈八大棍锯得长度各异。另外还有一根长棍,改造好之后的长度,与李逸风身高之比刚好为‘天地玄数’。

棍子都弄妥后,丰隆开口:“李逸风,耍耍这些棍子,看看哪条最顺手?”皇帝的语气略带兴奋。李逸风一言不发,挑起长棍便舞。

宋阳本以为,武士在皇帝面前试棍,一定会抖擞精神,于金殿上舞出层层棍影,可实际上李逸风只是将长棍握在手中,只挥动一下就换过下一条,转眼工夫他就试过所有的棍子,最终一指那条‘天地玄数棍’:“这只最顺手。”

主意是丰隆出的,此刻得以验证,皇帝自然开心得很:“仔细说说,朕要听!”

“相比其他这一根易发力、易收势、棍上承载的力道也最充足。其实十几根棍子差别不算很大,三品以下的武士怕是难以察觉。不过它好用就是好用,能不能察觉得到,它都会好用一些。”

话音刚落,左丞相胡大人就急切开口,好像想到了什么不吐不快,高声对丰隆道:“吾皇圣明!以玄数打造兵刃、装备大军,兵刃顺手了,每位军士都在不知不觉里强上一分,整支军队便也会在不知不觉里战力大增!”

一下子想出了个‘强军之策’,丰隆心中那份高兴劲自不用说,不过好歹他还不算糊涂到家,摇着头呵呵笑道:“说得容易,做起来却太难了,给每一位军士量身打造武器?小心邱大人和你拼命!”

邱大人是工部尚书,站在原地没敢吭声,听到皇帝这么说,心里大大松了口气。

左丞相郑重摇头,继续道:“可以取每支部队中士兵身高的均值,再按玄数打造统一制式的武器……即便没法严准达到玄数,可毕竟是最大程度的接近了,越接近、战力便提高地越多。”

他的意思所有人都能明白,皇帝第一个点头,其他大臣也都跟着一起点头,丰隆夸赞:“不错,果然是这个道理……还有,全军都量身打造固然不可行,但是对尖兵、精锐小队倒不妨多花些心思和银钱,配上趁手兵器,让他们勇猛、再勇猛些!”

不出意外的,左丞相再次把‘吾皇圣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