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展昭呀,莫愁-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开销就占了国库的三成。这三成的开销要是用在装备军队边防上,今儿也不会被那三个小国挑衅。
  你统计一下宫里的那些女人年纪,有想要改嫁的,你就将名单列出来。之后想办法将那些女人送出去嫁人。年纪太大的老嫔妃,你也拢出个数来,回头看着将她们都安排在一个大一点的宫室。宫里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添人,那些空着的宫殿也都封闭锁上,也免了人手耗费。还有宫里的宫女太监,这些也要重新安排。
  宫女们尽量按着她们的心意安排。太监,太监毕竟有些个难处,就先可着宫里的这些用吧,近几年不要再添人进宫了。
  至于你儿子,他现在还年幼,将来也不要想着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事情,守着一个媳妇消停过日子比什么都强。”莫愁之后又将之前她送进来做妃嫔的其他紫荆洲弟子都安排了出路。
  仁宗死了,但她的人却没有必要给他守寡。回头出了宫,婚嫁随心便是。
  安排完这些,长长的吐出一口气,莫愁用一种特别无奈的语气对着张氏说道,“若不是当初你家姑爷缺心眼的一头扎进了这朝堂,我也不会如此安排。但我既然做了这么多的安排,便不会白忙活。”
  “洲主英明。”
  莫愁点头,“英明不英明的,那倒是其次。主要是让自己过得顺心才是真的。张氏,本座问你,关于三国敲诈大宋这件事情,你的意见是什么。”她必须要知道她选出来的人,是不是跟她站在同一个频率里的人。若不是,她不介意让张氏抱着小太子离开皇宫,她再换对母女来。
  张氏不妨莫愁如此问,想了想自己刚刚听到这事时的想法,组织了一下语言,不敢有一丝隐瞒的说道,“洲主曾说过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此时那三国竟敢狮子大开口的提出这样的无理要求,就是在欺负我们大宋没人,欺负我们孤儿寡母势单力薄,不敢再起纷争。所以属下认为,哪怕是属下抱着孩子亲自上阵,也要将这些饿狼杀回他们的老家去。”
  妈蛋,也不打听打听她们紫荆洲是干什么买卖的,不知道这大宋现在是紫荆洲的地盘了吗。跑到紫荆洲撒野,也不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命。
  莫愁听到张氏恶狠狠的话,再扫过张氏身后的那些紫荆洲弟子,这些弟子脸上的神情也多是义勇好战。见此,莫愁终于满意的笑了。
  莫愁笑过之后,又对着张氏说道,“回头遣散宫人,你就以节省国库开支,将费用转到军防为由吧。”聪明人说话不需要说透,只要太子的生母露出这么个意思,想来满朝文武也就知道她的主战想法了。
  张氏点头,“属下明白。”顿了顿了,张氏又问莫愁,“原来洲主也是主战的吗?”
  想到自家洲主的性格,她要不是主战的那才是怪事呢。
  “主战?对,他要战那便战。”莫愁听到张氏问话,点头承认,“三个泼皮耍无赖,学疯狗似的乱吠,我们就敲掉他们所有的牙。让他们再也不敢咆哮。”
  有本事欺负孤儿寡母,就应该尝一尝娘家人的厉害。
  似是想到洲主收拾人时的手段,张氏沉默了半晌,然后才小心的问道“属下能做什么,还请洲主示下。”
  “现在暂时不需要你做什么,且看前朝如何打算,若是主战,咱们紫荆洲也要出份力,若是主和,本座就将那些主和的大臣都送去放羊。”
  莫愁话中的狠厉,让张氏等人心下一惊。随即并不敢再多问此事。
  莫愁坐在暖阁的时候,前朝的几位大臣都在前面的一座宫殿中商议着仁宗去后的头等大事。
  包大人一进这间名为‘鉴心’的宫殿,先与众位大臣说了他的悲主之情,之后又与几位大臣相询了此间之事是否还有疑点,以及那刘氏为何要刺杀皇帝。
  当听到被包装过的说词后,包大人叹了口气。屋中的几人除了季刚不在外,都是仁宗遗旨上点过名的,此时聚在一起,自然要将目前对于大宋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告诉包大人。
  之前包大人没有回来,王丞相主和,八王爷不说话,桑博与狄青主战,王丞相本就势单力薄,现在包大人回来了,以包大人的强势作风,王丞相也已经明白了包大人会如何说,只是战事一起,百姓生灵涂炭,幼主年幼,国中再有忤逆之人,大宋必将四分五裂。
  “王丞相,您糊涂。别说九州十八郡,哪怕只是寸土之间,也不得相让半分。我等得先皇看重,授以臣工这职,若在幼主年幼之时无法守土卫疆,上愧对列祖列宗,下无颜面对江东父母,又有何面目苟活于人世?”
  桑博听到包大人这话,双眼发亮的站了出来,“包大人所言及是,桑博不才,愿领兵征战辽国,绝不叫人抢去一寸土。”
  没有抢到第一个发言,但狄青也不失望的保证道,“狄青候西夏,胆敢近前一步,必叫他有来无回。”
  包大人见此,欣慰的点头,还好,朝中之人并不全似王丞相这般的人。
  “古人曾云,‘犯我疆者,虽远必诛。’今邻邦小国欺我主年幼,挑衅于宋。我等宋臣便是不敌,皆战死沙场,也不能退缩。否则他日如何有颜面对大行皇帝重托。”
  王丞相叹了口气,转头看向八王爷,“王爷,您怎么看?”
  八王爷听王丞相这般问,看了一眼屋中的其他三人,想了下道,“不如请示一下张娘娘。”
  包大人闻言皱眉,看向八王爷的眼神闪了闪。“王爷说的极是。”
  桑博与狄青对视一眼,终于发现八王爷的怪异之处。两人都没有说话看向包大人的时候,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
  少时,便有太监宫女去后宫请了张氏的意见。
  张氏看了一眼莫愁,莫愁抱起小太子,便跟着张氏去了鉴心殿。
  在鉴心殿外看到展昭和严冬的时候,莫愁对着二人笑了笑,便跟着张氏进去了。
  张氏进了殿,便有太监在殿中央设座,又另有人在坐前支起了屏风,以示避嫌。
  待张氏坐下,几人因为太子还没有正式登基,张氏的太后册封也没有正式下来,所以只简单的行了一个见礼便左右站好。
  站的时候,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八贤王与王丞相站在了一侧,包大人与桑博,狄青又站在了另一侧。
  八贤王自持身份,请张氏过来的原因便由王丞相说了出来。
  “几位卿家都是先皇信任之人,本宫先在此替皇儿多谢几位辅佐。”顿了顿,等到八贤王为首的几个人纷纷说了孝忠之语后,张氏才又再次开口。
  而这一次开口,张氏的话彻底的让众人从此不敢小窥于她。


第124章 
  就算宋朝和明朝总会出现奇葩到极至的皇帝; 但是不可否认的却是没有哪个生在皇家的人; 没有肖想过那个椅子; 那个皇位的。
  年轻时的八王爷; 不是没有动过心。但命运使然; 与皇位擦肩而过。
  活到中年,虽然收养了兄弟的孩子; 可那也是不得不收养。
  后宫腥风血雨; 刘妃一产下皇子便升为皇后,收养这个孩子就是在与中宫为敌。
  都是皇妃; 可一个能够顺利产下皇子,另一个却只能产下狸猫。想一想; 便也能明白刘妃在登上后位之前便已经势力惊人了。等登上了后位,儿子又成为了太子,就会有更多的人去依附她。
  与这样的人为敌; 哪怕是位皇族王爷也会心有惧意。
  他可以不惧; 但是他也有儿孙。刘氏的儿子即位后; 他的儿孙会不会因为今次的事情受到打压?
  必是会的。
  最重要的事情便是他对先皇的猜测。
  一个正常的人; 又怎么可能产下狸猫呢?所以这里面必有阴谋。
  都是皇宫里长大的孩子,他都能想明白的事情,先皇会不知道?
  那么他为什么又要在当年将李妃打入冷宫; 封了明显设计这一场狸猫戏的刘妃为皇后呢?
  想到那些不为人知的内情,八王爷更是对这个孩子矛盾极了,他怀疑先皇早就知道这个孩子在他们家。
  就算先皇不知道,但这孩子毕竟是他们老赵家的种; 也是他的侄子,送到他面前,他如何能往外推?
  再来,他要是没有收养这个孩子,或是对这个孩子不好,这事若是有一天真相大白了,他又如何面对世人和这个孩子呢。
  若是这个孩子因为他而有什么三长两短,他又要如何自处。
  当刘妃所出的太子夭折,当先皇选中了这个孩子过继时,八王爷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肯定和遗憾。
  肯定的是先皇是知道这个孩子的身世的吧。不然如何一挑就挑中了这个孩子。
  遗憾的则是他们家注定是与皇位无缘了。
  不然当时他们家老二还活着,也跟这个孩子差不多大小,为什么选了做为老三的这个孩子,而没有选老二呢?
  在他看来他们家老二可比这个孩子样样都出挑呢。
  ╮(╯▽╰)╭
  再之后那个孩子回了宫,然后连名义的父子关系他们都不是的时候,八王爷心中不是不后悔,当初一时的犹豫,而没有在这个孩子还在南清宫的时候做些手脚的。比如说用自已的孩子和这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调换一下身份。
  有机会的时候,他犹豫,他不肯。等没了机会的时候,他又是遗憾,又是后悔。
  他也只是个普通人,他也想要让自己的孩子过得更好,可是他终究过不去自己心里那道坎。
  看着他长大成人,看着他娶妻生子,看着他立了太子后,再看着他驾崩离世,八王爷本来已经不再肖想皇位的心,又一次跳动了起来。
  一个几天大小的婴儿,如何能够成为皇帝,那不是在拿江山社稷开玩笑呢嘛。
  按着辈分,他是不能成为皇帝了,但他的儿子还可以呀。毕竟除了那几个知道真相的人,谁不认为皇帝是他南清宫走出来的小王爷。
  南清宫可以出一位皇帝,自然也可以出两位皇帝。
  兄死弟继也或是弟死兄继,他们老赵家也不是没干过。。。。。。
  若是没有那份遗旨也许这一切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怀揣着这样的心情,八王爷心中的失落与失望可想而知了。
  当然抛开这些,八王爷的心中更多的是担忧。
  连百天都不满的太子,真的能够活到成年吗?
  没有父亲教导的太子,不曾言传身教为君之道,这个太子真的能够成为一个好皇帝吗?
  若是太子登基后又没有活到成年,介时大宋必要有一场不可言说的混乱。你让他如何不担忧。
  除此之外,八王爷更担心的便是太子的这位生母。
  若是一如刘氏那般心狠手辣,或是个心里没有成算,目光短浅,又野心勃勃的女人,那大宋江山就真的离断送不远了。
  收起所有的情绪,压下心中所有的烦闷与担忧,八王爷还是那个风光霁月的王爷。
  对于皇位,他有奢望,但他却不会造自家人的反。只要那皇位上坐着的人,是他们老赵家的血脉,他。。。不会。
  看着屏风后面坐着的女人,八王爷更担心的则是她的心性与品德。
  “王丞相的意思,本宫知晓了。包大人与两位将军的意思,本宫也明白。只不知八皇叔的意思是?”
  听张氏说完这句话,八王爷眼中便闪过一抹坚定,不过随即隐去。微微欠了欠身后,站直身子说道,“皇上刚去,太子年幼。朝中大臣忐忑,民心又涣散,本王以为此时我大宋应该将重点放在太子的登基大典上,其他的事情暂放两旁。”他想要知道在她的心里,名正言顺成为正统重要,还是国体和犯边更重要。
  八王爷试探的话一说完,哪怕是王丞相都对着八王爷投去了几个诧异的眼神。
  狄青眼中明晃晃的不可思议,都快要实质化了。
  不过隔着一层屏风,张氏与莫愁都没有注意到罢了。
  “本宫久居深宫,却也明白一个道理。‘犯我疆者,虽远必诛’。我大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大宋臣民的家园,绝不允许非我族类肆意践踏和抢夺。
  我赵氏皇族,得苍天厚爱,授予皇权,本就是要守护这片土地,保护爱戴这片土地上的所有子民。百年来,我们的祖宗受大宋万民拥戴供养,现在我们更应该兢兢业业,不忘初衷。不坠祖上英名。
  本宫未入宫之前,便知道一个道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与知礼的明白人讲道理,退一步海阔天空。可若人不与你讲道,退一步就是步步退,步步紧逼,直到无路可退。
  今辽,金,西夏三国欺我主年幼,以国书恐吓割我国土,若我大宋今日退让,岂不知便是喂大了狼子的野心,为我大宋留下后患。到时三国乘胜追击,夺下我大宋更多的国土。那时,国不成国,还会剩下什么?”
  张氏说到这里,顿了顿,看着都在认真听她讲话的众人,抿了下唇,又继续说道,“战乱一起,必将生灵涂炭。但一味的求和与退缩的后果,不出几年,这世间便再无大宋,而我大宋万千子民都将成为亡国奴,任人鱼肉。
  我的儿子是太子,是这大宋的国主。我因生子有功,得以太后之尊。但无论是我,还是我的儿子,若是没有守住大宋,就都不配被万民敬仰拥戴。”深吸一口气,张氏又换回了本宫的自称,对着众人说道,
  “本宫可以不做这太后,本宫的儿子也可以不做这大宋的国主,但是我大宋的土地哪怕是一分一毫也不能少。我大宋子民哪怕是关在天牢里的死刑犯,也不允许受到非我宋人的欺辱。”自己人怎么样,那是自己人的事情,里外必须分得清清楚楚。
  。。。。。。
  听到张氏最后一句时,众人心中都是一颤。包大人没有想到这位从未见过的太子生母竟然会说出这般话来。心中极是震撼。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母亲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想到太子会有这么一位母亲,包大人一路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也许,他们的大宋将会迎来一位盛世明君。
  张氏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声音都带着一种撕心裂肺的嘶吼,极易让人热血沸腾。
  桑博与狄青听到这话,哪里还站得住,上前一步,齐齐的跪在地上。
  “臣请战,誓死扞卫疆土完整。”
  “臣请战,誓死扞卫疆土完整。”
  看着跪了下来的桑博和狄青,八王爷最后的那一丝情绪也都消失了。撩起下摆,也跪了下来,“臣也请战,誓死扞卫疆土完整。”
  他虽年老,却愿为国捐躯。
  大宋有这样一位太后,哪怕太子活不过成年,他也不担心大宋的江山社稷了。
  随着八王爷的下跪,包大人与王丞相都跪了下来。
  看着跪了一地的朝中重臣,张氏看了一眼莫愁,在莫愁微笑的鼓励下,站起了身子,然后接过太子抱在怀里,一步一步稳稳的走出屏风。
  站在屏风外,张氏对着跪下的五人说道,“众位卿家请起,本宫还有事请求各位。”
  “请娘娘吩咐,臣万死不辞。”八王爷说这话的时候,真心实意,仿佛他就是能够明白面前的人不会说出任何有违国体,有伤国本的事情。
  见八王爷这般,张氏笑着谢过,仍是坚持让五人起来。
  见五人起来后,张氏才一脸正色的说道,“本宫此生唯愿我大宋,不割地,不赔款,不纳贡,不和亲,不叫百姓受苦,不叫恶邻欺辱,不叫后人戳着脊梁骨骂我赵氏不配为皇族。因此本宫肯请各位大。。。倾力相助。”
  说完这句话,张氏抱着孩子就是屈膝一拜。
  这一拜下去,别说面前的五人按礼数来说受不受得,只说张氏的那‘七个不’,就已经让人又是激愤,又是羞愧。
  “臣,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臣,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臣,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
  

第125章 
  一场激情澎湃的宣讲结束后; 五位仁宗留下的辅政大臣对于太子的这位亲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此女; 堪为国母。
  而这位在五位大臣心里形象突破天际的国母娘娘此时回到了屏风后; 正双眼亮晶晶; 一脸期待的看着莫愁。
  莫愁见此笑着对她点头。
  轻轻的动了动嘴——干的漂亮。
  见此张氏松了一口气的时候; 心中更加的崇拜莫愁。
  自家洲主一句一句话教导她的时候,她便觉得这些话让她战意腾腾; 等到她真的用心将这些话说出来的时候; 她的心情其实和那些跪在她面前的大臣是一样的。
  激动,无法言语的激动和热血。
  原本还懵懂的她; 在今天这席话过后,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她。。。要看着大宋昌盛强大; 无人敢欺。
  相较于旁人,王丞相本就是这些人里唯一主和的臣子,开始的时候八王爷不吱声; 他还以为有门; 谁知道。。。。。。
  现在谁还看不出来; 之前八王爷的态度是想要看一看他儿媳妇的表现。
  唉~
  王丞相在想什么; 满屋子的人就没有一个会关心的。
  从里到外,从左到右,除了啥也不知道的小太子外; 估计里里外外的人就没有一个是主和的。
  说起这主和,主战,莫愁才发现这里面少了一个人,小声的在张氏耳边低语; 张氏便扬声问道,“今日天波府的老太君怎么没有进宫来?”
  听到张氏问,八王爷站了出来,“回娘娘的话,太君今日向臣告了假,说是要整合一下天波府还有多少人能够上战场。”
  这话的意思很明白,人家老太君也是主战的。
  现在也不跟你们叨叨,人家直接回去准备了。
  莫愁点头表示明白,张氏便又接着说道,“天波府自开府以来便为我大宋立下赫赫战劳,满门英烈,累累白骨,让人敬佩的同时,不免心酸。”顿了顿,张氏又说道,“杨家儿郎忠勇,现在天波府除了老太君,便只有两个少年郎。八王叔,还请您和婶子无事时多多照看一二。总不好教人欺负了他们,再寒了一众忠臣之心。”
  说真的,在莫愁看来,这老赵家,尤其是这部电视剧里的宋仁宗,那就是卸磨杀驴的能手。
  那柴家有什么功劳于社稷,不就是为了个皇位的名声罢了。可这天波府呢,老老小小多少男男女女都死在了战场上,剩下孤儿寡母的三瓜两枣,却还让人绑在了刑场,差一点就灭了满门。
  人干事?
  虽说功不可抵过。但也不能如此不尽人情。
  “臣明白,定不负娘娘所托。”
  张氏点头又道,“让王叔王婶受累了,本宫前儿还听说天波府那位年纪较大的小将已经定下了亲事,等到成亲的时候,王叔再替咱们皇家送份礼过去。对了季刚大人的案子,包大人既以回了开封府,便交由开封府主理此案吧。”
  顿了顿,张氏叹了口气又说道,“眼看大战在即,本宫准备缩减后宫开支,将节省下来的支出全部用在兵将军备上。”
  王丞相听到这话,连忙站出来说道,“娘娘万万不可如此,国库虽不足,却并不需要您和太子受苦。”
  “丞相有所不知,后宫之中,两位先皇的嫔妃还有侍候他们的宫女太监不知凡几,这些人吃喝穿戴样样要钱。还有那些宫殿,日常要维护,住了新人也要维护,即是如此,日常的维护便罢了,也能省下一些开销。
  这天即将入秋,转眼就是冬季,本宫这里少个侍候的人,少吃两道菜,将士那里就能多上一件棉衣。。。。。。另一个,打仗就是在打人,人少了就要吃亏。朝中虽有配婚令,但普通百姓人家,见是女孩多是要溺死或是丢弃,久而久之,且不说普通百姓娶妻难,就是咱们兵营里将士一个个的也是娶妻难上青天。
  宫中宫女众多,本宫便想着放出去一些。一来婚配,二来节省开资。几位大人觉得如何呢?”
  能如何,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于是在被人夸了又夸后,这项议题就正式结束了。
  等到宫女放出去的时候,那些宫妃们要是有不愿意在宫里呆的,也可以混到里面一起出宫去。
  反正这宫里隔三差五就要死上那么一两个人。没了宠爱和生育的后妃,宫里宫外的人,就算是死无尸也不会有谁上心了。
  莫愁一直都知道,让寡妇改嫁在这个时代比登天还难,尤其是皇帝的未亡人。所以光明正大的不行,那就悄悄的行事。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她既有能力帮忙,总不会看着那些不想留在宫里守寡的女人人生虚耗。
  又说了几句琐碎的事,众人的话题终于回到了之前的三国犯边之事。
  当听到桑博请军战辽国,狄青请战对西夏,八王爷也要亲自上阵对付金国时,莫愁看着张氏摇了摇头,眯着眼睛想了半天,这才拿定主意。
  “当年宋与辽国签定的那岁贡之事,若能借此战一笔沟销或是让他们纳贡称臣,最好不过。所以八王叔不妨和桑博军一起去宋辽边界。至于金国,本宫倒是有个好人选。”
  几人听到这张氏这么说,都是一怔,不明白满朝上下还有谁能够有能耐并且有必胜的把握。
  要知道大宋同时与三国开战,形势不容乐观。所以此战必须胜,并且要胜的迅速。
  “不知娘娘的人选是?”
  张氏又看了一眼莫愁,听明白莫愁所言后,这才开口对着屏风外的众人说道,“金国与襄阳毗邻,襄阳王府有亲兵千人,襄阳郡也有驻军三万,不如便由襄阳王领兵抗金,众位大臣以为如何?”
  襄阳王?
  这人早有异心,让他领兵抗金,岂不是授与他兵权,让他如虎添翼。
  张氏说完,屏风外一片寂静,半晌,包大人才想明白张氏为何出此言,“娘娘聪慧,臣等不及。包拯也以为由襄阳王领兵最宜。”
  王丞相一怔,看着包大人不解极了。“包大人,你之前出京城不是说襄阳王有反心?”因为你当时这么说,老夫才向皇上那里敲边鼓的。
  包大人点头,这话他是说过。
  看到包大人点头,桑博和狄青都看了过来。
  既然知道人家有反心,你咋还送人家兵权呢。
  就在众人还待细问之时,八王爷大笑出声,“妙,妙,妙,此计甚妙。”
  那襄阳王想要造反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就他王府那点兵,啥事都不挡,所以他必然会就近笼络驻扎在襄阳城外的那些士兵。
  襄阳外的三万将士,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三万可以对付金国,却对付不了大宋。而且那三万将士此时心向着谁,他们这些人谁都不知道。既是不知道,那便可以试一试。
  而且最重要的便是,襄阳王始终是个祸害。打上这一场,也能看清他的实力并且借机消耗一番。
  “皇上在世时,曾与本宫提起过襄阳王或有二心之语。此时大宋生死存亡之即,若是襄阳王能够一致对外,剩下的事情,都是咱们宋人自己的事情。怎么解决咱们关上门来,慢慢的商量。
  若是襄阳王带着这些人反了,本宫也只说能,反的好。”
  是呀,提前反了,总比打起来的时候腹背受敌要来的强。而且若是他听了旨意派兵与金国打起来,介时必有战时消耗,将来朝。廷再收拾襄阳王也容易的狠。
  而且,只要旨意一下,他们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可以确定襄阳王必会先跟着金国打上一仗,并且一定会努力赢的漂亮。
  只有打赢了还不行,因为是三面开战,三面要是都赢了,就显不出他来了。只有打漂亮了,才能提高他在百姓中的威望。反的时候,也够有话语权。
  但是无论怎么样,朝。廷都没有损失。
  众人想清楚这前因后果,诸般算计后,再一次对张氏刮目相看。
  前前后后,张氏在众人心里的地位一下子升得老高。莫愁见此,轻轻地勾起嘴角。
  这就是她想要达到的效果。
  。。。。。。
  宫里大事初定,宫外却并未受到什么影响。
  寒舍的主人回来了,却都没有回家。孟师傅看着只有小龙女一个人进大门,有些失望。
  等到听说展昭和莫愁都是进宫去的时候,孟师傅清了清嗓子,又问了小龙女几句路上安好的便回了自己的院子。
  最近他新得了一套话本子,正在练呢。
  最近皇帝没了,桑博天天进宫,忙得要死,其他的人也都因为皇帝大行的事情,或多或少都有了些琐事要忙。弄得孟师傅特别没意思。
  正好住在寒舍里的顾惜朝知道了,特特为孟师傅写了个话本子,不愧是考过探花郎的人,那话本子当真是文彩飞扬,郎郎上口,别提多让孟师傅高兴了。
  孟师傅回了自己的院子‘上进’去了,孟春妮一把拉过小龙女的手,缠着她说一路上的见闻。
  小龙女歪头想了想,只用了两句话便帮她总结了。
  “包大人所到之处总有人死 ,姐夫所到之处仍是害人不浅。”
  孟春妮:“。。。。。。”要不要说的这么惊悚呀。
  

第126章 
  因为定了婚事不能跟着公费旅行的孟春妮被孤零零的留在寒舍。
  日常无事; 除了跟着莫愁找来的绣娘绣上两针嫁妆; 就是被南清宫的狄娘娘叫去说话。
  狄娘娘哪都好; 就是每每说起话来都让孟春妮想到了当初莫愁给她挑夫婿的话。
  于是孟春妮一边庆幸着狄青父母早就不在了; 一边又应酬着狄娘娘这个伪婆婆。
  虽然莫愁等人只出去了几个月; 可是这几个月也让习惯热闹的孟春妮寂寞坏了。
  兴高采烈的迎了上去,当头被一盆冷水浇灭了。这心情; 别提多微妙了。
  当然了; 孟春妮还是不得不感慨一下,小龙女这总结当真是精辟极了。
  不过; 小龙女这两句话放在一起说,怎么听着那么别扭呢。
  “对了; 我刚刚看绿衣安排了个受了重伤的姑娘,那,那不会也是我师兄干的?”
  小龙女点头; 没有说话。
  虽然齐英被姐夫拉脱臼的伤是好了; 但旁的; 也不能说跟姐夫没有关系。
  孟春妮闻言; 沉默了半晌,然后讪笑道,“这一路挺热闹的哈。”
  我的佛祖呀; 这也太恐怖了吧。
  想到前阵子她爹还说当初她刚出生那会,还想要将她许配给师兄的话。孟春妮就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孟姑娘好,这位。。。想必就是龙姑娘吧?”顾惜朝见今天府中的佣人异常的忙碌,问了一句才知道是寒舍的主人回来了。想到他这一次来京城就是要见的人; 顾惜朝嘴角溢出一抹浅笑,眼神柔和了几分。
  回自己院子的路被拦住,小龙女冷眼看着这个她早就察觉到气息的男人。
  顾惜朝来到寒舍差不多就是孟春妮在招呼的,再加上狄青提前捎过来的信,自然知道顾惜朝来寒舍的目的,于是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顾惜朝,笑着对小龙女介绍,“这是顾惜朝,顾公子,就住在花园另一头。。。。。。”
  “嗯。”小龙女看了一眼顾惜朝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
  寒舍里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