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综]展昭呀,莫愁-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道理包大人都明白,只是大道理都明白,小道理上就钻了牛角尖。
这种原则性问题,一时半会儿的,包大人是没办法开解自己了。不过这种纠结的问题,等到第二天从管三那里拿到紫荆洲送过来的证词后,啥自责,啥愧疚,啥纠结都特么见鬼去了。
这二人,真真该杀。
莫愁在审完了人后便匆匆回了寒舍,回到寒舍的时候,绿衣不慌不忙的上来给莫愁换衣服换鞋洗漱。
“小姐不用着急,姑爷他们还在喝呢。”将披风解下来放在门旁的小凳上,绿衣笑可呵跟莫愁转播实况,“也不知道那位白五爷是不是记吃又记打的人物,之前还气势汹汹,信誓旦旦的说要给咱们姑爷好看,怎么走了一趟中牟县,就跟脱胎换骨了似的呢?。。。。。。”
想到那位一个劲的敬自家姑爷喝酒,还笑得一脸傻气的白玉堂,绿衣就忍不住笑出声来。
莫愁换了一身准备入睡穿的衣衫,听到绿衣的话,也有些个纳闷。不过听了听并未放在心上便罢了。
从一旁的多宝阁处拿了本书,莫愁可有可无的翻到记着这两日日期的那页看了起来。
当然了,那本书并不是什么真正的书,而是被做成了书册子的信息汇总。
这种书册子是按莫愁的习惯,走的横版排版,而且还是那种从左到右的横排法。
里面大多都是莫愁为紫荆洲的探子普及的简体字。
信息送出来的时候,为了保证信息的隐秘性,一般情况都是传递的拼音,等这些拼音信息到了洲里,再汇总成简体字。而有些重要的信息,那就会一直保持拼音的写法不做翻译。
旁人乍然看到,也需要多番猜测,所以说,即便是这大宋的状元郎也别想知道天。朝三年级小学生的作业是啥规律。
~(-▽-)~*
看了不到两页,莫愁打了个哈欠,转头对绿衣说道,“若是展昭回来了,你就让他去厢房睡吧。”本来还想等他说句话的,但这男人喝酒吧,通常是没完没了。
吩咐了绿衣一句,莫愁便自已睡下不提。
第二日,莫愁晃了晃脑袋终于在午膳前起床了。做为不怎么贤惠的媳妇,莫愁问都没问展昭等人的情况。吃了早饭就开始计划着几天之后的洲庆日。
襄阳王谋反这事,已经是板上定钉的事了。莫愁相信只要包大人拿到证据便会进宫去找皇帝汇报。
而以那位皇帝的心性,必会派了包大人或是展昭去襄阳郡。莫愁只要想起那个冲霄楼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胆怯。所以准备在洲庆日后便跟着包大人他们一起去襄阳。
正在考虑要不要带着自家师妹一起去襄阳的时候,绿衣走进来将陈州大灾之事汇报了出来。
莫愁闻言皱着眉毛在房间里走了数步,看了一眼窗外枝头的青果,又转头看了一眼绿衣,“包大人今天可进宫了?现在是否回了府衙?”
绿衣问莫愁问得一怔,又连忙提裙出去了。不大一会儿,绿衣转回,“听门上的人说,包大人一刻钟前回了府衙。”
莫愁犹豫了半晌,最后只得让人去悄悄的打断庞太师之子庞昱的腿。
若是这个消息找来一天,如何取舍,莫愁并不为难。可现在,莫愁能做的便只是打断庞昱的腿,让他无法顺利出行陈州。
相较于已经落入魔掌的那将近两百名少女,整个陈州的百姓基数实在是太大了。上万人等着这点救灾的粮食活下来呢。
若是早一天,莫愁必会先将陈州之事告诉包大人,请他亲往陈州走一趟。
就在陈州大灾的消息传回朝堂,莫愁还在想着除了养伤的庞家小候爷还能有谁去陈州放赈时,莫愁发现她还是低估了皇宫中这位大宋皇帝的昏庸,他特么的竟然在庞昱这般情况下,还敢让他去陈州放赈?
还有庞太师,您让你儿子带着两个太医去陈州放赈,图个啥呀?
看着一路风光从寒舍大门外走过去的陈洲放赈队伍,莫愁眯了眯眼,终于下了一个决定。
第89章
庞昱出京城的那天正好是端午过后第四天。而这一天; 也正好是莫愁下定决心准备学习曹操的那一天。
学习曹操什么?
喝多了杜康怼死了人?
不; 当然不是。莫愁准备学习曹操的是;
挟天子以令诸候。
当今的大宋皇帝着实让莫愁很失望; 听说断了腿的庞昱竟然还能成为卿差大臣; 莫愁半晌过去仍是无法言语。
庞贵妃的枕头风就真的那么让他神魂颠倒?
后宫佳丽三千,春兰秋菊; 百花争艳。她送进宫里去的那几个魅惑君上的女人; 可都是精过青楼老鸨调。教过的。
下了床,窈窕淑女; 温柔贤惠。上了床,便是妲己在世; 也不及其三分妩媚。这一个个的,哪个不是勾人的高手?
自从这批女人进宫,原本还算得宠的庞贵妃; 宠爱也大不如前。
在这样的情况; 尤其是她提前让她们紫荆洲的贵人们最近与庞贵妃争宠了; 怎么还能让庞昱去放赈?
庞昱才多大?
他知道怎么放赈吗?
连个正经事都没干过的大半小子; 让他当卿差去放赈,皇帝的脑门是不是真的被门板夹了?
在现代,就算是干个保安保洁还要有个试用期呢。你个一国之君; 大宋万民的主宰竟然一下子就让个半文盲的纨绔子弟去干这么大一件事,脑子没进水也是进了豆腐渣。
既然都能让庞昱去放赈了,你咋不让柴小王爷帮你选秀女呢?
保准喜当爹。
莫愁叹了口气,仰头看了一眼五月的烈日; 打着把油纸伞向对面的开封府走去。
。。。。。。
刘太后贼心不死的联系庞贵妃,让庞贵妃抓紧权势,然后得了君宠后,就去母留子,抱养张贵人的孩子,将来就可以母凭子贵的当上皇后。
庞贵妃有个好爹,她这爹还是个太师。她自以为刘太后选她而不选娘家侄女的原因就是刘太后娘家势微。于是为了让自家的权势和威望更上一层楼,眼看着陈州放赈就是白捡的功劳,于是庞贵妃和庞太师两人一合计,便准备让庞昱去。
想到日前庞昱在青楼喝花酒,醉得一塌糊涂的从二楼摔下来,虽然被好心的大夫帮忙看了,却摔断了腿。
父女俩都特么的想要拆了那家青楼,可那家青楼竟然是小商王府的产业。小商王府柴家,那是只要不造反就是啥罪都可以赦免的人家,想到这里,再想到庞昱摔断腿的经历,庞家这父女俩个便只能咬牙认了。
不过就算是断了腿,接上骨头就是了。
父女俩个实在是觉得这机会太难得了,天知道下一个大灾会在什么时候,于是彼此对视一眼后,父女俩个便按原计划执行了。
大不了,请皇上给派个太医随行。
那皇帝也不知道是真的宠爱庞贵妃,还是另有所求。竟然真的放着满朝文武,有经验的大臣,让一个小屁孩去放赈了。
说真心话,莫愁都觉得被羞辱了,那满朝的文武会不会觉得寒心。
皇上这是啥意思?
朝中没人可用了,你让个瘫痪去陈州放赈?
大诗人写给杨家胖妞的诗难不成到了这大宋也特么市场?
。。。。。。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可怜天下文武百官,在这一刻深深的觉得父母不应该不给他们生个好姐妹。
若有个好姐妹,何必寒窗十载苦读书?
若有个好姐妹,何必沙场争战生死难还?
甭说朝中的那些大臣了,便是开封府的包大人也是气得肝火郁结,不得疏发。
之前包大人将得到的供词以及襄阳王有不臣之心的证据都递交给了当今天子,可当今天子只是随手放置一旁,说是会找人去襄阳调查取证,让包大人不要再理此事时,包大人便知道了当今天子的心思。
他知道当今天子要找的人必是庞太师一系的。
皇帝只以为他宫里有个庞贵妃,那庞太师必会是保皇帝,可事事无绝对,庞太师并不一定会一直呆在皇上这一条船上。
后来的陈州放赈,皇上还不是想要给庞家一个甜枣吃。
失望有之,伤心有之,可他仍是不想看到生灵涂炭。
日前陈州之事一出,当皇帝让安乐候庞昱去放赈时,包大人便有心想要跟去。可皇帝却,“唉~”
“包大人这是因何叹气?是为襄阳之事还是陈州放赈?”莫愁在屋子外面将伞合上,然后将伞立在房门处,笑意盈盈的走进来,先是对包大人行了一礼,然后又对包大人身后的公孙策笑着点头。
展昭扫了一眼自家媳妇,见自家媳妇将自己忽略了个干净,摸了摸鼻子,迎了上去。
“你怎么来了?外面太阳正毒,再晒着你。”想到前儿说了她一句大晴天打什么伞,就让她摆了好几天的脸色,展昭就不敢再触莫愁的眉头了。
莫愁听到展昭这么说,斜着看了展昭一眼,笑得颇为意味深长。错开一步,准备走过他去跟包大人说话,却不成想展昭在这个时候伸出了脚。
好嘛,莫愁一脚迈出,就被绊了个正着,向前一个踉跄,差点扑到包大人的书案上。
不过虽没有扑到书案,但莫愁也将书案上的笔架撞倒了,而笔架又砸到了桌上的墨汁,弄得包大人刚刚写过的字以及手和衣袖都被弄上墨点子。
意外来的太突然,莫愁双手支着书案,看着包大人那狼狈的样子,一时间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
这场面忒特么尴尬了。
展昭也怔住了。他都不知道事情是怎么发生的。看看莫愁,又看看包大人,最后展昭只得上前将莫愁拉离书案的方向,然后对着包大人道了恼。
包大人看着乱七。八糟的书案,转头看了一眼公孙策摇头苦笑了一下。对着展昭和莫愁说了句稍等,便回房换衣服去了。
包大人离开后,莫愁回身狠狠的掐了展昭一下,看得展昭疼得直咧嘴,莫愁才松开手中的麻花劲。
“都怪你。”
展昭陪笑看她,也不辩解。
莫愁看他这副任你欺负的样子,又握紧了小拳头,轻轻的在展昭的肩膀上垂了垂。
唉,练武之人,连像普通人打情骂俏一下都要小心翼翼,就害怕一个弄不好,就成了谋杀亲夫,暴力对抗。
莫愁已经习惯了因为展昭而出现的各种意外,两人倒是都非常适应良好的找了两把相近的椅子坐了下来。
公孙策一直到此时才算是真正旁观了展昭那克女传言的现场了。
展昭和莫愁坐下来后,公孙策也跟着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让人上了茶,三人静静的坐在那里,谁都没有说话。
最近的事情真是事赶着事,一桩未了,一桩又起。而不论哪件事情,对于忧国忧民的展昭和公孙策都不算什么好事。
少时,包大人换了衣服回来了。莫愁三人起身,又对包大人行了一礼。包大人摆了摆手,几人分坐不提。
“展夫人,今日来府衙,可是有什么事要说?”离的太近,彼此间都熟悉的很,莫愁一般无事不会到这边来,今天来了府衙,又特意到了他的书房,想必是有什么事要说。
莫愁点头,对着包大人直言不讳地说道,“皇上派了王干去襄阳,又派了行走不便的庞昱去陈州。这两件事情,莫愁以为皆不得不上心。”
莫愁的话,包大人如何不知道。那王干就是汲汲名利的小人,自从娶了那秦氏,开始的时候还装了几日,后来发现娶了秦氏并不能给他带来多大的利益,便对秦氏拳打腿踢,甚到将秦氏腹中数月的胎儿踢死腹中。
后又相中朝臣千金,以一纸休书将秦氏休弃,那秦氏跑到南清宫请求南清宫狄娘娘做主,个中曲折不足外人道,那秦氏最终也不过是寄居寺庙苟活罢了。
开封府众人本就看不上王干人品,出了这样的事情,更是不放心他去襄阳。奈何,庞太师一力推荐,皇帝又对这位王统领信任有加,包大人也是无可奈何。
唉~
“展夫人,你提起此事,可是有什么办法?”
莫愁脸上浮现一抹不好意思,“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莫愁也是实在担心这两处地方的百姓。便想着可否请南清宫的八王爷出面,以去慰问灾区的名义去陈州呢?”
“慰问灾区?”包大人等人听到这个词,一时间有些弄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莫愁点头,“陈州出了这样的大灾情,八王爷不但是皇室宗亲,他又是皇上生父,由他代替皇上去陈州,安抚那些灾民,既可稳定民心,又可监督那安乐候是否认真放赈。也算是两全之计。”反正狸猫换太子这案子没发出来之前,八王爷就是妥妥的皇帝亲爹。
张贵人马上就要生了,刘太后那边已经准备就续了。既然如此,自己何不帮她一把呢。
至于李太后,那就别出来添乱了。等到事情结束,便让南清宫的狄娘娘来主持大权,想必在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这位先帝生母更有说话的份量。。。。。。
包大人和公孙策在听到莫愁的话后,沉思了片刻,缓缓的点了点头。“此计可行,稍后本府便亲自去南清宫面见八王爷。”
“展夫人,那襄阳之事你可还有什么主意?”或是什么人。
莫愁这一回的回答到是更加的小心了,“莫愁以为,襄阳之事非包大人不可。”
第90章
莫愁想要做的事情; 必须成功。因为一但不成功; 她身后的紫荆洲所要面临的就绝对会是朝。廷的反扑和围剿。
为了绝对的成功和不露出一丝的马脚; 莫愁首先想到的是支开在皇室里说话特有影响力的八贤王。
八贤王如今还有一子存活于世; 便是皇帝名义上的哥哥六和王; 京城之中有六和王和狄娘娘主持乱局,便不会群龙无首。
而且; ‘先帝’还留下了一个儿子; 虽然这个皇子刚刚出生,但却是可以继承皇位的正统。
紫荆洲里能人异事非常多; 莫愁早就让人给张贵人把过脉,她已经早早的确定了张贵人腹中的胎儿是个皇子; 而且还非常的健康。
这么个皇子活在世上,其父亲被其父的养母所害,其养祖母也在叛乱中与庞贵妃同归于尽; 于是皇子继承皇位; 其母张贵人升太后; 仿佛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至于国事?
那好办; 就效仿顺治时的那什么顾命大臣制度。也许数百年后,当顺治提起顾命大臣的时候,还可以依据此时的历史来做依据和参考。
提前让先皇留下遗诏; 也不用多,跟那个时候一样,也是四位。
分别是开封府府尹包拯,监察御史季刚; 当朝相爷王丞相以及先皇‘生父’八贤王。
至于皇帝?那就是死在大火中的先帝了。
莫愁不会弄死这位仁宗皇帝的。莫愁要让这位仁宗皇帝体验一番被他愚弄的普通百姓的生活。
在现代的时候,莫愁就听说有些组织将好好的人绑走弄成残疾,然后拉到大街上乞讨。莫愁也准备这么对待仁宗了。
当他不将黎民百姓放在心上的时候,他必须用后半辈子过上连普通百姓都不如的生活。
莫愁对历史只知道个大概,对这部包青天影视剧知道的也不全面。但她却记得天波府最后是怎么没落的,这些都是仁宗不可辩驳的事实。
还有狄青案中又是如何对待狄青的,都是仁宗不可辩驳的债。
对曾经浴血沙场的武将都如此残忍,这样的人,莫愁实在找不到理由让他痛快去死。
。。。。。。
莫愁想好了一切,但这些事情必须要将几个人支走。
一个便是前面提到的八贤王。
天知道他会不会看到新帝是婴儿,然后又以先皇也是他所出为名,扶自己的儿子六和王登上帝位,若真是那样,莫愁所做的一切岂不是为他人嫁衣裳?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莫愁也准备先给六和王下点不举的药,而这毛病还会被满朝文武心知肚明。
这样一来,哪怕是六和王想要上位,满朝文武也不会同意一个不能有子嗣的皇帝坐在龙椅之上。
在儿子无望登位,长子死赖着不成亲的时候,‘过继’出去的儿子有了儿子,孙子又是‘亲孙子’的时候,狄娘娘会怎么做,不需多言。
至于六和王,莫愁自然不可能一直给他下药,但解药却不会在近几年里给他就是了。
第二个必须离开京城的人,便是开封府的包大人。
如果包大人在场,哪怕一点蛛丝马迹被包大人看在眼里,莫愁的计划就很难走下去。
哪怕最后也是如莫愁所计划的那般,那么紫荆洲在里面的作用势必会曝光。
曝光了紫荆洲,这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所以将这二人一前一后都支出京城是这一次‘政。治。改。革’最稳妥的办法。
走了他二人,朝堂上只要保皇帝派的中坚力量王丞相留下来就可以了。
莫愁思绪翻飞,所思所想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此时听到包大人如此询问,一字一句,非常谨慎的说道,“莫愁再想,要不要请朝中有地位的大臣去皇上那里敲一下边鼓,就算是不让大人亲自去襄阳郡,咱们也可以走得迂回一些。比如说替天子巡视京西南路。若是途径襄阳郡,总不须学那大禹治水的模样,路过而不进城吧。只要进了襄阳郡,再安排失踪少女的家人拦路告状,大人师出有名,也算是名正言顺了。。。至于其他的倒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了。”
虽不是什么好主意,但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个办法。“展夫人聪慧。”
代天子巡视各地,朝中每年都会派大臣去做。已然成了惯例。此时他若请人帮忙说项,倒也不算突兀。若是能找到更多襄阳王谋反以及失踪少女的证据,也可提前将兵戈消于无形。不使百姓受战乱之苦。
莫愁摇头,朝展昭看了一眼,笑得有些腼腆,“只有天下太平无战乱,才不会有牺牲,有损伤,有流血。”垂下眼,莫愁温柔的笑了笑,“我也不过是在京城里呆得烦了,想要跟大人出去走走,见识一下这一路的风土人情。”说这话的时候,莫愁又看了一眼展昭,眼中满满是对展昭的心疼。
那样子仿佛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展昭一般。
虽然,也有展昭的原因。
不管怎么样,莫愁出了主意,无论能不能成功,总要去试一试。
包大人在心中寻思了一下莫愁的主意,慢慢的想好了一套更加妥帖的说词后,便让人备轿,他要先去南清宫,再去王丞相府。
莫愁看了一眼雷厉风行的包大人,又转头看了一眼公孙策,“公孙先生,包大人去年才铡了王丞相的女婿,今天就去求王丞相,是不是不太妥帖?”她怎么记得前儿还听人说,哪怕是上朝,王丞相都是能不跟包大人说话就不跟他说话的呢。现在去求他,会有用吗?
这王丞相平时是表现的像个包子,但你也不能真的将人当成包子使唤吧。人家平时跟你关系那么好,你却转头让人家闺女成了寡妇,这种事情隔谁身上都特么得膈应死了。
公孙策听到莫愁这么一说,也才反应过来,可是看着已经走出去的包大人,公孙策只能派人去南清宫门口等着包大人出来的时候提醒一两句。
包大人抬脚就去了南清宫,展昭只来的及跟莫愁说了声晚上别等他吃饭,也跟着走了,留下莫愁和公孙策两个人在包大人的书房,莫愁想了想,便提出了告辞。
公孙策总觉得有些什么事情想要问莫愁,可是一时间竟然怎么也想不起来,最后只能微笑着目送莫愁举着把漂亮精致的油纸伞离开。
听说现在开封城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出门都开始打伞了?
仿佛出门不打伞一定会被晒黑,一定会被人另眼相看似的。
想到这里公孙策摇了摇头,对于女人这种思想奇妙的生物再一次决定远而观之。
。。。。。。
回到寒舍的莫愁是准备跟着包大人们一起出行的。
当然,前提是真的能出行成功。
如果通过包大人和她宫里耳边风的努力都不能让包大人离开开封的话,那她还得另想办法。
比如说,让包大人回乡祭祖什么的,也是个好理由。
不过若是成了的话,现在她就可以收拾出行的东西了。
这次京城里会有大动作,那她还是将她师妹随身带着吧。至于春妮和孟师傅,莫愁不确定,回头问一问他们父女再说。
跟着包大人出行,必然是要轻车简出的。总不能人家包大人的待遇比你个官家女眷还低吧。
她这边就只带上一个绿衣,无论是赶马车还是随身侍候,她一个人绝对没问题。师妹身边,原来叫。黄。衣,后来改名叫蜂玉的那个侍女看着也挺妥帖,这一回便带上她。
让人将她惯用的马车收拾出来,又让人往里面放行李,一直忙到了天黑,莫愁才消停下来。
等到天彻底黑了下来,展昭也回了府。
“包大人已经得了皇上的圣旨,即日起替天子巡视京西南路。包大人准备后日起程。”展昭说完,上前抱了一下莫愁。“大人说,你可以收拾行李了。”
莫愁歪头朝他笑,“从府衙回来我就开始收拾了。我带上绿衣,师妹带上是蜂玉,回头你问问师傅和春妮,要不要跟着一起出去走走,若是一起走,我也多准备一些东西,若是留下,正好留下看家了。”
展昭一听这话,看了一眼天色,“成,我现在就去师傅那里,正好这两日忙,也有两日没见着师傅他老人家了。”
莫愁推了他一把,“要去快去,我一会儿让人送点下酒菜,你陪师傅喝两杯。”
展昭闻言,又抱了莫愁在怀里颠了颠,这才大步走出去。
展昭见了孟师傅,也在院子里见着了正在练功夫的春妮,先将来意说了,春妮倒是想去,不过孟师傅却不许她去。
“我和你师妹便不去了。你师妹定了亲事得收收性子,我也懒怠动。我们俩留下看家就是了。”
展昭本来听到孟师傅不想去,还想要再劝,可一听到孟师傅说的春妮定亲事的话,便将要劝的话咽了回去。
女子定了亲事,确实不好再往外跑了。
“师妹的嫁妆绣的怎么样?前儿听你嫂子还说起她请的江南绣娘已经在路上了,也让你少绣点,省得熬坏了眼睛。”
说起绣嫁妆,展昭便想到了当初他们成亲时,她绣给自己的那个荷包。想到那个荷包,展昭眼中浮现一抹温柔。
这一生有她,真好。
真的很好。
第91章
春妮本来还没觉得怎么样; 听到展昭这么问; 脸刷的一下就红了。对着展昭跺了跺脚; 功也不练了; 扭头就跑回自己屋里。
师兄真是的; 哪有他这么直白道出来的?叫人多不好意思。
还是嫂子疼她。
跑回房间的春妮,将跟着她进来准备侍候她的丫头挥了出去; 一个人坐在窗前; 小心地看着绣架上的嫁衣。
自从婚事定了下来,嫂子就让人将她房间对面的三间屋子打通了。
那里面都是嫂子让人送过来的嫁妆。
开始的时候; 嫂子先让人送了一百只大红木雕花的空箱子过来。当时她还有些不解。这么一百只箱子,得装多少东西才能装得下呀。
可是随着嫂子今天给一点这个; 明天让人送些那个的,转眼间箱子都装了七七。八八。春妮看着自家嫂子那个热情劲,都真心这些个箱子不够她装的。
她也跟嫂子说过这些东西太多了; 可是嫂子就是不听; 还让她别管这些琐事。可是她真的做不到像小龙女那样淡定; 毕竟这些东西都是嫂子的私房置办的。
她和父亲吃住都在寒舍; 就师兄那点俸禄都不够嫂子给她打一只钗的花销呢。
自从跟着嬷嬷学习大户人家的规矩,春妮是担心过自己的嫁妆会不会让人拿出来说嘴。可也不能这么占嫂子的便宜。
她们家是什么样的人家,她是再清楚不过了。他们江湖人看重的东西; 也不是京城里的权臣显贵明白的。
在他们江湖,一把好剑能抵得上百只嫁妆箱子,可这些不识货的人,保准会笑话他们是寒酸破落户。
之前在皇家寺院的时候; 那些大家小姐们也不是没有打听过她的嫁妆,这让春妮想不明白这些身外之物,真的能当成一个人在婆家的立足的底气吗?
嫂子告诉她,每个人都会有不安。可每个人不安的原因都是不一样的。武功可以让她安心,她和师兄也可以成为她不变的后路。除此之外,还有自己够坚强。
拳头的力量以及心灵的强大。
想到她自己亲自选的夫君,春妮抿着嘴笑了。他,应该不需要自己向他展显拳头的力量。
洗了手,春妮坐到绣架前,开始一针一线的绣起了嫁衣。
她会幸福的。。。。。。
孟师傅和展昭看着春妮这小女儿样子,相视一笑,转身进了屋子。
孟师傅的房间里有莫愁送的寒玉屏风。往屋里一放,整个房间冰冰凉的,一点暑气都没有。
孟师傅老了,也是不耐热,进了屋子,就感觉立时舒服多了,“还是屋里舒服,这么热的天,出去也是遭罪。你媳妇跟你出去,你小子可要好好的照顾好人家。要是你不管不顾的,看回来不打断你的腿。”
自家徒弟这么个命格,竟然也能娶到这么好的媳妇。
孟师傅直到今天都非常庆幸当初选择带着闺女进京城。
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又有几个当弟子的会真的赡养师傅。当初以为的寄人离下,现在才知道自己当初想的太狭隘。
虽然自家徒弟忙的总见不着人,可却给自己娶回了一房这么好的徒弟媳妇。她知道怎么相处会让自己更自在,一点一点的,竟然让自己安心的住了下来。
现在,他每天的日子都过得很充实。前儿莫愁听说了他想要说书的事儿,特意让人送了好几本话本子,又让人在京城盘下了一座茶楼,等过了秋天便能开张,到时候,他估计会更忙一些嘞。
原本他还打算等发嫁了春妮就回老家去的。现在看来,他倒是真的可以在这里长久的居住下来。
展昭听到师傅这么说,本来还想着痛快的答应下来,可一想到这次出去吧,他可能还真的顾不上她,于是摸了摸鼻子,表示会尽量。
孟师傅瞪了一眼自家跟甩手掌柜似的徒弟,再一次觉得这小子真是命好呀。
就在这时,绿衣领着个小丫头一人提着一个食盒走了进来。
绿衣对着孟师傅和展昭行了一礼,问道,“小姐让做了几样下酒菜过来,老爷子您看摆在哪里用呢?”
孟师傅看了一眼时辰笑了,指了指堂屋的红木雕松枝的圆桌,“摆那吧。”
绿衣笑着道是,先将自己手中的食盒打开,一样一样的摆了出来,然后反手接过身边丫头的食盒。
等摆完吃食,绿衣笑着行礼退下。
孟师傅和展昭便移步过来坐在那里边喝酒边说话。
“等到你师妹成亲,我想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