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赘婿-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能为骆辰逸做点儿事情,顾子言二话不说,拍着胸脯就应下了。
    “并不,我不是让你好生照顾他,只是别让人欺负了他,其他的该怎么使唤怎么使唤,是打是罚要一视同仁,毕竟顾家也有顾家的规矩,你能答应了照拂他,我已经感激不尽了,放到你家的铺子下做个学徒,学个眉高眼低的,将来能养活自己就成了!”
    骆辰逸摇摇头,对着顾子言道。
    “好,一切都按您的吩咐做。”
    顾子言本也不觉得为难,现在又听着是这样的情况,更加不为难了,点头应下,当天就带着贾环走了。
    贾环临走之前倒是和宝玉和探春说了一声儿,听着他要出去找赵姨娘,宝玉的脸上有些羞愧之色,探春么,羞恼居多,脸色阴沉,话都没多说几句。
    贾环看着宝玉脚上的新鞋,看着那熟悉的阵脚,再看着自己脚底子快要磨破的旧鞋,心中一叹,算了,到底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最后宝玉找了史湘云,拿了二两银子给了贾环,让他做个周转应急之用。
    贾环也没有拒绝了,微微一笑,接过了这钱,谢过了宝玉,转身走了。
    贾母似乎是不知道贾环离开了一般,自始至终地都没有过问过这个孙儿一句,权当从来都没有过他一般。
    倒是探春,三不五时地会找了黛玉来问上几句,黛玉看着可怜兮兮的探春,将贾环的境况告知了她。
    自从到了林家之后,探春和迎春,惜春两人并不同,时常地会过来找黛玉,奉承上几句,黛玉纵然觉得有些不习惯,可也只能忍着。
    方嬷嬷也曾经隐晦地劝说过黛玉两句,说这位三姑娘有些图谋,主子还是提防一二比较好。
    可惜的是,黛玉并不是那样的性子,总觉得姐妹们还是自己闺阁时的模样,纵然因着家逢大变,所以略略地少了几分大气,多了几分拘谨,可终究还是之前的姐妹们。
    黛玉怜惜贾母一把年纪了还要为家族奔波,为儿孙操劳,自然也怜惜姐妹们,都是花一样的年纪,可是蹉跎至今,到底该如何是好,黛玉心中也会时常地忧愁一二。
    这些烦闷之事却也只能和丈夫吐露几句,可到底是贾家事,她又能做的了谁的主?
    骆辰逸对于这些事情完全不想理会,三春如今也在孝期,即便是要周全,那也得等出了孝期才行,所以说,黛玉也是太过杞人忧天,毕竟老太太还在呢,有她在,终究不会亏待了谁的!
    骆辰逸如此地安慰黛玉。
    黛玉闻言也是有理,却不知,为自己的生活埋下了隐患。
    回头再来说眼前的这一场暴雪,复又二三日,雪渐渐地停了,五城兵马司并着京畿大营出动,开始清理积雪。
    东西两城同时进行,甚至是京畿大营的兵丁们是先紧着西城的,毕竟西城是个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所以上皇才同意了当今调动京畿大营,为的就是以防万一。
    五城兵马司的首领简直如释重负,好在不用自己面对那样暴民,否则的话,他到时候只怕是要为难死了。
    东城虽然也有损失,可毕竟情况不大严重,这些贵人家几乎都会组织了人手来清除积雪,五城兵马司的人只要保证了道路通畅即可!
    可西城就是另一幅景象了,说一句人间地狱也不为过!
    大大小小的尸体简直要将整条街道给占满了,甚至是尸体摞尸体的情况都出现了。
    饿死的,冻死的,被积雪压死的,总之情况很是糟糕。
    户部准备了赈灾的汤汤水水的,清的能当镜子的粥,杂粮的馒首,不论大小,每人每天两碗,两个馒首。
    劫后余生的人们抱头痛哭,庆幸自己劫后余生!
    陆陆续续地,便有了富户,贵人们牵头,在几处地方设立了粥棚,准备了棉衣等物,专门赈灾之用。
    这其中,以百花楼为最!
    百花楼据说是准备了数千斤的粮食来赈济灾民,他们家的粥也是最稠的,是能立住筷子的!
    也是为了方便灾民们,专门在西城设立了好几处的赈灾点,无偿地为百姓们提供衣食。
    百花楼大出风头,其他人也不甘落后,商户们为了赢得好名声,一个比一个积极主动,外加上听说当今为百花楼题写了“仁义无双”的牌匾之后,商户们更加地积极了。
    毕竟这肉已经让百花楼吃了,难道他们还不能喝点汤了?
    有了这些人的加入,户部的压力大大地降低,毕竟户部是个什么情况,别人不知道,皇帝还能不知道了?
    所以对于顾子言这次提出的这个建议,皇帝很是满意欢喜的。
    京中的局势暂时地控制住了,皇帝自然是忘不了功臣的,顾子言受到了帝王的嘉奖,虽然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可大长公主还是欢喜的很,毕竟这是孙儿心善的证明。
    她的孙子,果然是个好的,对于大长公主来说,顾子言本来就是天上地下最好的那个,更何况他现在又做出了这样活人无数的好事儿呢!
    所以大长公主更加地骄傲了,唯独顾子言自己知道,这一切的功劳都该归在谁身上,自己只能愧领罢了。
    面对这样一位谦虚不居功的顾子言,帝王自然是更加地满意了……

  ☆、46|城

却说京城降下了数十年未见的暴雪,这对于皇帝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因为只有帝王不贤明,帝王昏庸,昏聩,暴戾,所以上天才会降下此等不吉之兆头。
    不过皇帝很是机智地将上皇给牵扯了进来,双日争辉,所以才会天降暴雪,给帝王和人间警示,这样的流言蜚语一出。
    朝野几乎是一片安静,谁也不敢议论此事,哪怕是身处密室,饶是父子,夫妻之间都不会议论此事。
    皇帝暂时性地算是避开了第一道难关。
    直接第二道么,自然是赈灾了!
    户部是个什么情况,皇帝自然是清清楚楚的,不过他还是勒令户部尚书,侍郎们尽力地筹措出些银钱,粮食来赈灾之用。
    毕竟朝廷不能没有任何的作为啊!
    现在的户部尽管不是太缺钱,可是粮食这种东西,什么时候不缺了?
    好在皇帝身边多了一个小智多星,给了皇帝一个很好的法子!
    嘉奖了尽力赈灾的百花楼,替百花楼写了个匾额,上面所书四个大字:“仁义无双”!
    百花楼的掌柜的简直是乐的眉不见眼的,这才哪儿到哪儿呢,却没想到,皇帝老爷这样好,简直是感激不尽了!
    知道了这百花楼的待遇之后,其他人能落人其后吗?
    虽说着百花楼拔了头筹,可人家吃了肉,咱们还不能喝点儿汤了?
    一时之间,商圈儿振奋不已,众人赈灾的热情大增,外加行朝廷的各处调度,总算是将目前的情况给稳定住了。
    忠顺亲王也算是知道了自家父皇的底线了,所以并未在此事上再作妖,与其最后迎来的是一顿臭骂,还不如什么都不干呢,毕竟不做不错!
    忠顺成天地拉着小厮,琪官儿等人高乐,对于外面的情况一点儿也不关注,时刻关注着他的皇帝总算是放心了许多。
    毕竟对于当今来说,自己的好弟弟不来捣乱,这简直就是太好了。
    不过即便是控制住了京城的情形,可是关于京畿直隶,山东,山西等地的情形,灾民们是个什么情形,目前还不得而知。
    不过京郊的灾民们已经陆陆续续地开始进城了。
    好在小诸葛顾子言又为陛下出了个好主意,所以进成的灾民都被陆陆续续地安置了起来,然后不管是去西城做工还是怎么地,总能找点儿事儿干,然后换取足够的食物和容身之处。
    皇帝通过这样的法子,慢慢地在消化着这些流民。
    皇帝对于顾子言越发地喜欢了,尽管没有升了他的官职,不过还是赏了顾子言不少的东西,也是令大长公主欢喜不已。
    唯独顾子言自己才知道,这到底是谁的功劳,自己不过是愧领罢了。
    好在骆大哥是真的不在乎这些,所以顾子言这才觉得心里好受了许多。越发地决定自己要感激他一辈子了,若是他能将自家妹子许给自己的话,那就更好了!
    骆辰逸可不知道顾子言的心思,反正两人目前算是兄弟情深吧,和骆辰逾没有产生的兄弟之情却是在顾子言这里发挥了起来,也是令人感慨。
    左右骆辰逸也知道自己不是个什么好东西,所以也怨不了骆辰逾,至少这并不是单方面的问题。
    直隶,山东,山西这些地方陆陆续续地都有官员发来了求救,赈灾的加急消息,甚至发生了灾民冲击官衙的消息,自然是受到了镇压,这是毋庸置疑的。
    最后的结果么,不管是什么样的,可都是令人叹息的。
    百姓啊,只有活不下去的时候才会想着冲击官衙,当然也能看出来这些本地父母的品性了,只有往日里盘剥的太狠了,只有如今真的活不下去了,所以才会做出了这样铤而走险的举动,只怕他们自己也是知道自己的结局的。
    所以死了数百人,也在意料之中。当然,当地的驻军似乎也死了不少,皇帝简直愤怒无比,他也不是没去过地方,也不是不知道地方官吏是个什么德性,可是万万没想到,竟然会逼着百姓造反,这如何能不让皇帝恼怒!
    所以皇帝紧急地派了皇长子南下赈灾,顾子言作为皇家侍卫,这次也在外派中,护卫皇长子南下,这不是个轻松的活计。
    可是在皇帝开口之后,顾子言就知道这已经没有自己开口拒绝的余地了,所以他如今发愁如何地说服和安慰祖母了。
    毕竟自己长了这么大,却是头一次地离开祖母,第一次地离开京城。而且更为可怕的是,此行并不是出门游玩,也许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大长公主听说他要随皇长子一起南下之后,眼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
    不过让顾子言没想到的是,自家祖母却是比他坚强的多,甚至不需要顾子言说服和安慰,老太君就已经帮孙子准备南下的行李了。
    各种的伤药,各种的补品都准备了不少。当然,也是少不了大氅,少不了身边的护卫们。
    顾子言看着这一长串的清单,也是哭笑不得,祖母尽管是一片好心,不顾自己这次却只能轻车简行,所以除了各种药丸子之外,顾子言能带走的只有大氅,毕竟穿着暖和啊。
    大长公主看着减薄的孙子,简直要心疼死了,自家孙子从来都是养尊处优到什么时候吃过这样的苦头了?
    不过为了让顾子言放心,她也只能强颜欢笑。
    顾子言自己也是心酸,越是懂事儿,他越是悔恨自己之前的混账日子。
    可惜的是,现在也已经晚了。
    顾子言临行前一天,来了林府辞别,且拜托了骆辰逸,希望黛玉能偶然地上顾府,与祖母说说话,也排解排解她的烦闷一二。
    对此,不管骆辰逸还是黛玉,都是满口地定下了。
    这并不是什么为难事儿,他们还可以请了大长公主来府上做客散散心,外加上府上如今有贾母寄住,彼此之间也能有个说话的伴儿。
    带着对祖母的记挂和林家的感激,顾子言终于开始了自己第一次的出差活动,护卫着皇长子南下去赈灾,救灾。
    他虽然是护卫,不过却是皇长子的表弟,彼此之间尽管之前并没有多少的交际往来,可是这次遇上了,皇长子自然是不会放过和顾子言交好的机会的,毕竟顾家在军中的影响力还是在,对于他来说,现在急缺的便是军中的助力了。
    自家父皇很多时候都插手不上军中的事情,更遑论是皇长子了,大部分的军权都掌控在上皇手中,这也是当今很多时候只能忍气吞声之故。
    毕竟手中无军权,他的腰板儿直不起来,更何况满朝的文武官员都是以老臣为主呢?
    好容易地扳倒了甄家,熬死了骆阁老这个文官之首,皇帝也算是渐渐地控制住了江南的盐政,可是这个帝国真正的核心的东西,还是没有落到他手中,这对于皇帝来说,愤懑无语之外,也是无能为力!
    五位阁老之中,如今有三位是当今的亲信,按理来说,皇帝也应该满足了吧。
    可惜的是,人心不足蛇吞相是一件,至于另一件么,越是雄心壮志,皇帝觉得自己受到的掣肘越是多,政令不畅,地方吏治败坏,官场贪腐之风严重,官员思想老化,僵硬,得过且过,一点儿上进心都没有,皇帝还能如何?
    总要有一批自己得用之人吧?
    可惜的是,军权不在自己手中,皇帝不得不多了许多的小心翼翼,不得不放缓了自己的前进的脚步,不停地调整人事,不断地算计这个,谋划那个,为的便是给自己挪腾更多的空间。
    上皇纵然看着不显山,不露水的,可是这个国家的命脉和大权却是掌握在宸极宫的手中。
    皇帝除了愤懑之外,简直无可奈何,毕竟上头的那位是自家父亲,而且更加可怕的是,他掌握着许多事情的生杀大权。
    皇帝都是如此的情况,更遑论是作为孙子的黄长子了。
    对于他来说,如今真心是什么都没有,他甚至都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毕竟嫡长子是嫡长子,可太子是太子啊。
    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皇长子自己比起自家父皇更加需要小心翼翼,丝毫不敢有任何的出格之处,否则惹了自家父皇的红眼病犯了,最后自己倒霉不要紧啊,可还要连累母后和自己的妻小的。
    这并不是一件小事,虽不至于动摇国本吧,可是对于皇长子来说却可以算的上是倾覆之祸!他绝对是不会犯这种忌讳的!
    他各种谨慎小心,可并不意味着有了好的机会也不会把握了。
    比方说,这次南下,护卫队的事情尽管都是由着父皇安排的,可是顾子言却是自己亲口地向父皇要来的,这事儿他是永远不会和这位表弟说的。
    果然能借用这次机会赢得顾家的好感,将来能略略地支持自己一二,那么都不枉自己的这一番算计了。
    皇帝虽然能看透儿子的算计,不过如今却是有几分慈父之心的皇帝觉得自己才不会和父皇一样呢,决计不会这般那样地提防着儿子,所以为了表达自己的不同,皇帝同意了儿子的请求,将顾子言给编入了护卫队中。
    顾子言对于皇长子的善意自然是能感受的到的,不过在人前他却是恪守着侍卫该有的规矩,不过在人后么,则是亲切地唤着皇长子为表哥。
    对于顾子言的上道儿,皇长子也是满意的,一路上自己也能有个说话的伴儿,这样的日子才不会枯燥,也是顾子言说话虽然粗糙些,可是猛地一想,极为地有道理,皇长子越发地爱拉着顾子言聊天了。
    对此顾子言也不推辞,虽然他没想过要掺和这些有的没的,可若是能和皇长子交好,这也是一件好事儿。
    一路上一行人的出行还算是愉快的,如果忽略了越来越僵硬的腿,甚至是路边上的死尸的话,这次的出行都还算是比较满意的。
    当然,不过是到目前为止。
    抵达直隶后,面对当地官员请的鲍鱼鱼翅的豪宴和饿殍满地的对比时,顾子言只觉得心里堵得慌,这顿饭真的是吃不下去的。
    好在他是侍卫,并未暴露身份,所以不用和皇长子一般,受人奉承和吹捧。
    他和侍卫们混在一起,也是有鱼有肉,有酒有菜,吃饱喝足了之后,早早地撤退了。
    当然,他们这些人也不是谁都能随随便便能出去走走逛逛的,很是有一些热心的胥吏们盯着自己这一行人,不管是出门还是什么,总归都是有人头前引路的。
    顾子言虽然是第一次出门,可也不是傻子,直隶都是这样防范着,可见此次的情况只怕是不妙,想想山东,山西这些地方,他心中愈发地沉甸甸了。
    第一次出门的少年人,迅速地摆脱了稚嫩,开始成长起来了。
    不提出门在外,却愈发压抑地顾子言,单提京城。
    郊区的流民们得到了很好的安置,这次,众人重口一次地称赞帝王的仁善和能干,皇帝自然是心情愉悦的,毕竟这皇城根底下,想要找点儿什么事情做,还是很容易的,所以让这些流民们干了活儿,还不会影响了京城的安定。
    皇帝觉得自己的这个举动很好,比起以往淡淡的赈灾来说,这次简直完美了。
    洋洋得意的皇帝却是很快地就又郁闷了,直隶毕竟离着京城不远,所以皇长子将自己探得的真实消息快马加鞭,传递回了京城。
    想想直隶都是这么个情况了,更何况是其他地方呢?
    皇帝高兴不起来,成天阴测测地盯着朝臣们,尤其是户部和工部,皇长子需要更多的人手帮衬,他得拿出来更多的钱财和粮食去赈灾,皇帝不高兴,朝臣们就更加不敢高兴了。
    一时之间,朝堂的气氛压抑至极。
    不过朝堂上的这些争斗却是影响不到普通百姓的生活,比方说,黛玉诸人的生活却是一如既往地平顺。
    因为顾子言的恳托,所以黛玉除了三不五时地打发人去大长公主府上送点子东西,再不然下个帖子,请了长公主过府来聚聚,众人聚在一起说会儿话,打发打发时间。
    看着黛玉对于大长公主的这份儿用心,贾母的心中真心很不是滋味儿,毕竟这是她的外孙女儿。
    而且如今的贾母和以前的并不同了,虽然她仍旧是超品诰命,可贾府却败落了,儿孙们也是徒的徒,流的流,她如今一把年纪,老迈不堪,却是连个落脚之地都没有,还有寄居外孙女儿府上。
    况且贾母总觉得黛玉对自己的态度很微妙,很是敷衍。
    一把年纪了的贾母,终于感受到了当初黛玉心中的那份儿忐忑。至于其他人,王熙凤每日浑浑噩噩地养胎,只要不会却了自己那么一份,她是万事不理的。
    迎春随波逐流,只要别人能生活的地方,她也能生活,不管是好不好的,她都是绝对不会抱怨的,索性如今在林家,说句不好听的,迎春的生活只怕是比在贾府还要好一些呢。
    当然,她的财物一如既往地是收拾不住的,没了她的奶母,却又来了个比奶母更加贪婪,更加毫无顾忌之人→邢夫人。
    比起其他人,邢夫人作为嫡母,自然比其他人更加地名正言顺,理所当然,更加毫无顾忌。
    贾府诸人来到了贾府之后,黛玉为每个姐妹们置办了一套首饰,都是素净的,如今能戴的,可惜的是,迎春却并不是她自己收拾着,反倒是被邢夫人给拿走了。
    即便如此,迎春也没有声张一下,也是令人无语。
    黛玉听了探春说起这事儿,叹息了几句之后,却也无可奈何,毕竟大舅母名正言顺,她又能说些什么?
    探春对于黛玉的不作为有些郁闷,不过她却是很聪敏地没有再说些什么,只是叹息了两句二姐姐可怜,也就算了。
    三姐妹时常都一起来黛玉处打发时间,能独处的时间和机会并不多,所以探春也再找不着机会说些有的没的了。
    尽管黛玉也察觉到了三妹妹的一些改变,她也能理解这种改变,毕竟家中的变故对于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不过她一直都不觉得方嬷嬷对于她的告诫之言是对的,三妹妹的性子她自然是知道的,那样高傲好强之人怎么可能会存着这样的心思?
    可是在听到贾母隐晦地说起这些有的没的时,黛玉却是震惊了!
    “外祖母,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黛玉并未有伤心欲绝的表现,却是冷静地问道。
    “不过是这么一说罢了,玉儿你果然不同意,外祖母也不会勉强你的,毕竟你是我的外孙女儿,至于别人,什么情况,老婆子才不会理会的。你的身体没问题吗?”
    贾母连连摆手,对着黛玉道。
    “……”
    黛玉甚至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外祖母如何会生出了这样的心思?还是说,果然是三妹妹生出了这样那样的恶心心思,所以才撺掇说动了外祖母,使她打起了夫君的主意?
    “玉儿,你要相信,外祖母是为了你好的,你要知道,林家的这种情况,是不是?果然你的身体不好,那也不要怕,咱们找了太医好生调养。可男人啊,都是贪玩贪吃的,你也知道的……所以纵然不用你三妹妹,那么你身边的丫头也行啊,我瞧着不管是杜鹃还是百灵,模样身段都不差,也是林家的家生子,你放在身边也放心一些,玉儿你意下如何?”

  ☆、47|城

贾母毕竟一把年纪了,也是要脸面的,她本不想行了此事,给黛玉添堵的,她也是要脸面的,不是?
    可黛玉对于贾府的态度却是让贾母忧心忡忡,所以她才生出了这样的几分心思。
    当然也是因为探春流露出了这方面的心思,她那点子道行在贾母眼中自然是不够看的。
    因为探春的这个心思,贾母一下子恍然大悟,有什么比联姻更加能让关系稳固的呢?
    黛玉和贾府的关系远了,那么送个女儿入了林府,和林家,和骆家都算是有了联络,那么纵然黛玉恼了,惹了黛玉不喜,可她也觉得是值得的。
    毕竟黛玉和骆辰逸的份量是不同的。
    所以贾母才生出了这般的想法。
    不过她人老成精,自然是不会彻底地将黛玉给得罪了的,所以对着黛玉如此说道。
    即便是不用了三丫头,用了身边的丫头也是好的呀。
    毕竟丫头是林家的丫头,生死都掌控在黛玉手中的。当然,三丫头也不是不行啊,毕竟三丫头品貌皆不俗,和黛玉又是姐妹情深,效仿娥皇女英也不是不行。
    总之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不能引起黛玉的方案,但凡黛玉有丁点儿的不同意,贾母都不会委屈勉强了黛玉了。
    毕竟林贾两家的关系已经足够僵硬了,她不能这关系更加地僵硬。
    好在黛玉也是如同贾母的预料一般,明显地生出了不愿来,她也是从年轻时候过来的,如何不理解黛玉的心思?
    可是这夫妻之间啊,并不是靠着男人当初行头上的承诺就能过日子的。甜言蜜语一时兴起,过了之后男人立即地将此事抛之脑后,束之高阁,可唯独女人,傻乎乎地记着挂着,想要“一生一世一双人”,这只怕到了最后倒是一场空,甚至闹的夫妻之间生了嫌隙,最后还不知道便宜了那个狐媚子。
    尽管林家和世人不同,骆氏子是入赘之人,可是就并不认为黛玉就能辖制丈夫一辈子,与其日后让骆氏子为了所谓的子嗣传承等等问题而弃了黛玉归宗,娶妇生子,黛玉只能后悔,也是莫可奈何,还不如现在未雨绸缪。
    不管是三丫头所生者还是丫头所诞者,都可以姓骆,这是一个很好的可以绝了后患的好法子!
    贾母将自己的这一番心思细细地说给了黛玉听。
    似乎是想要洗脑一般,黛玉虽然觉得外祖母说的有些道理,听上去挺像是那么回事儿的!可是她心中还是不愿意的。
    看着沉默了良久的黛玉,贾母心中略略有些心急,自己这次虽然有些小心思,可终究也不完全是私心啊。
    现在的她,甚至比别人都更加地希望黛玉或者说是林家能长长久久的呢,否则的话,谁来照拂贾家,谁来照拂自己的宝玉?
    “外祖母,不得不承认,您的这一番话是很有道理的,可我终究不愿意如此,若果然到了那么一天,我纵然,我纵然是孤零零,单身飘零,如今我却是不愿意的。况且,况且,他应了父亲,应了我的,既然应了,我便会信了他的……”
    黛玉终究有些黯然,对于这样的前景,她本能地觉得可怖,本能地想要回避。
    小夫妻两人,正是甜言蜜语,柔肠蜜意的时候,他既然承诺了自己一生一世,到目前为止,看着也不是负心人的……
    “你呀,还是太过年幼,我知道你们这些小年轻的心思,闺阁中的我未尝不曾期盼过这样的生活。可惜的是,我的丈夫还是有三个庶女,还是有无数的房中人,不管是我的母亲还是婆婆,亦或者是这世人,都会劝说你贤惠,都会劝你大度的……”
    贾母似乎是生出了几分回忆来,半晌儿没有说话,她在贾府,花了多少的心思,动了多少的手段才杜绝了丈夫的庶子。
    自己的女儿,体弱也不仅是自己年纪大了,夫妻精血不足之故,也是遭受了后院的算计之故。
    自此,丈夫才算是远了后院的那些狐媚子,只一心一意地和自己过日子,可那个时候的自己呢,已经死心了,对着丈夫,没了以往的柔情蜜意和期待了。
    “这个世道啊,终究对于女子太过苛责啊,况且你们的情况还更加地特殊呢?这样甜蜜的生活能持续多久?玉儿你可曾想过?老身也不得不承认,女婿为了你殚精竭虑,为你选了个很好的丈夫。可终究,这入赘和出嫁是不同的呀!你可明白吗?玉儿?”
    贾母回过神来,看着晦暗中带着些许凄惶的外孙女,心下一软,叹了口气,对着外孙女儿继续道。
    “可是,外祖母,他不同的呀!他不同的……他并不……”
    黛玉喃喃地道。
    “玉儿,你女婿他能是十岁中了进士,十五岁成为举人,名满江南,骆氏又是书香世族,说明他对于仕途还是有所期盼的,不管是不是为了改善自己兄妹的处境还是其他,总之入赘更像是你父亲和骆氏二房的交易,他无可奈何,所以同意了,可是心中真的没有一丝一毫的后悔吗?对于仕途,对于‘上报君王,下安黎民’真的没有这样的抱负吗?而且他还是半卖姓,将来是可以改回姓氏,回去宗族的。若果然骆氏需要他,他能眼睁睁地看着骆氏败落不管吗?”
    贾母继续地对着黛玉道。
    不得不说,贾母的这一番分析也算是说中了黛玉的心事,她最是知道自己的丈夫到底是有多么地智计百出,筹谋能干的。
    可惜的是,因为他的身份,所以竟是硬生生地被折断了翅膀,这也一直都是黛玉的心病。
    当然,还有骆氏,自从大伯去世之后,骆氏目前全体退出了朝堂,可是将来呢?
    她也不是那种无知之人,也是值得皇帝对于骆氏的忌惮和打压的,所以将来如何?
    骆辰逸为了不让黛玉操心这些外面的事情,却是没有和她说过自己与大伯之间的种种交易,如今却是轮到黛玉忧心了。
    “所以,你瞧,这是不是另一桩的隐患?尽管你们现在繁花似锦,柔情蜜语,可是终究这样的浮华之下,危机也盛,你可为未来规划过?”
    贾母继续地问道。
    “毕竟你们已经成亲多年,可到目前为止,因着守孝,因着种种缘故,到了目前为止,你都没有怀上一男半女,林氏子嗣不升,你的身体又是这样纤细,果然有朝一日,你却是如何能忍心林氏子嗣断绝?”
    贾母果然老狠无双,对着黛玉步步紧逼,说着这些有的没的,成功地引起了她心中最大的恐慌!
    她比谁都更怕自己生不出来,可是偏偏又有这样那样的缘故,所以时至今日,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