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上马车夫-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九儿羞赧的低下了头,邓浩楠不由自主的顺着目光下移到她的胸脯上,嫩白的脖颈下,**起伏,已是波涛汹涌。
十六岁的九儿已经发育的成熟了,该凸的凸,该凹的凹,邓浩楠不由得多停留了几秒。
女人的直觉告诉九儿。她的心上人在看她的**,脸颊越发的红了。女人的矜持使她不自觉的将一双小手掩在胸口,想完全遮住,却又不想遮住,心中思绪复杂偷偷的瞄了一眼邓浩楠。
“邓大哥!”
声音如蚊,却是尽显古代女子的阴柔。
如果不是旁边有小丫鬟在,邓浩楠估计会像灰太狼一样咬一口小绵羊。
要有风度!
嗯!邓浩楠心中告诫自己不要给九儿留下色狼的印象。
依依不舍的放开搂着九儿的双臂,九儿后退小半步,松口气,又有些失落。
“这几天令小姐受苦了!先到在下的寒舍休息一下可好!”
九儿轻声点点头,给邓浩楠一个万福,道:“打扰邓大哥了!”
“小姐请!”
“叫我九儿就好了!”
看着邓浩楠跟赵九儿在前面有说有笑的走着,身后的丫头却是嘟着嘴,满脸的不高兴,小声喃喃道:“小姐刚才还狠的要死的样子,一见到邓公子就什么都忘了,这三天西北风白喝了!”
邓浩楠带着九儿返回黑珍珠号,顿时令所有人惊掉了下巴。
这也太快了吧!
校长出马,果然不同凡响!
不过,这赵家小姐对他们的校长的眼神显然很暧昧,有文章(有奸情)。
顿时,众人都暧昧的看向邓浩楠跟九儿,二人心中都有鬼,竟是同时的尴尬。
多了个师娘!
林风等人相互对视,已经在心中将九儿列为二号女主人了。
多了个师娘自然是好事,林风他们成亲都很早,多数在十三四岁时就成亲了,有的家中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但如今已经十六岁的邓浩楠,看起来还非常年轻,但在他们的眼中却是另一番的定义。他们希望邓浩楠多纳妻妾,多生子嗣,越早越好,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利益可以延续下去,让他们的军心稳定。因为即便邓浩楠有什么不测,他们还可以立邓浩楠的子嗣为头领,延续邓浩楠的政策。
可以说,邓浩楠此时已经不仅仅代表他自己了,而是属于整个集团所有人的。
林风等人急忙向九儿施大礼道歉,九儿连忙说“使不得!”
“使得!使得!”
林风等人的话十分暧昧,九儿自幼聪灵,岂能听不懂话外之意?不由自主的看向邓浩楠。
邓浩楠却是尴尬的咳嗽了一声,道:“开船!”
邓府修的很豪华,相当于郡王的府邸。有侍卫家丁两百多人,丫鬟女仆三十人。
早就接到侍卫通传,婉淑带着两个丫鬟立于府门前,惦着脚,顾盼着。
邓浩楠远远的就看到了婉淑,双腿一用力,疾风感知主人心情,立时加快了速度,将后面的众人甩开。
到了邓府门前,疾风倏的一下子停了下来,打着响鸣,仰脖子看着邓府,似乎知道这里是主人的家似得。
翻身下马,自有下人急忙上来将疾风牵走。邓浩楠吩咐他小心伺候“疾风”,在转身时,婉淑已经朝他跑来。
“相公!”
随着一声呼唤,带着邓浩楠熟悉的味道,婉淑已经拥进邓浩楠的怀抱。
婉淑跑的很急,冲进邓浩楠怀里的力量不减,邓浩楠不得不抱着她转了两圈,卸掉了冲力后,方才放下她。
几个月不见,婉淑已经越发的艳丽照人了。或许是因为生活好了的缘故,以前身体有些单薄的她,此时已经变得丰满了起来。
邓浩楠捧起婉淑的脸蛋儿,看着她那望穿秋水的双眸,笑道:“娘子可有想为夫!”
“想!”
婉淑毫不犹豫的回答,令邓浩楠顿生爱怜,忍不住就要亲一口。
婉淑急忙将头藏进邓浩楠怀中,娇声道:“下人们都看着呢?”
邓浩楠这才发现,今时不同往日,想要搞些小动作,身边都跟着一大群电灯泡呢!
当下用手指头钩起婉淑的下巴,小声调笑道:“我家小娘子已经十四岁了,相公我等的好辛苦啊!”
婉淑顿时娇羞不已,左右看了看,见下人们都低着头没有反映,再次将头埋到邓浩楠的怀里,小声道:“婉淑已经在不停的进补了!娘亲说婉淑是能够承受的住夫君的爱宠雨露的!”
邓浩楠听得那叫一个血脉喷张啊!
看来这几个月自己不在,两位老太太没少给婉淑灌输“科普知识”。
二人小声卿卿我我之时,大牛跟九儿等人已经骑马到了府门前。
看着邓浩楠跟婉淑搂在一起亲热的样子,大牛等人急忙左右看向别处,而九儿却是如打翻了醋坛子一般的不舒服。
“邓大哥!”
一声娇喝,邓浩楠已经知道九儿来了。松开婉淑的怀抱,正待要给她们介绍。
“这位是!”
九儿已经翻身下马,走到跟前,明知故问。
“夫君!她是谁呀!”
婉淑见到一个貌美女子,自然不甘示弱,抱紧了邓浩楠的胳膊,一声夫君叫的十分腻人,像是在宣示自己的身份。
英雄相见第一眼是相惜,而美女相见第一眼却是敌视。
邓浩楠脑袋顿时大了一圈,急忙给她们二人相互介绍一番,将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婉淑知道眼前的这个赵小姐来这里是办正事,并且没有跟自己的夫君发生什么关系,顿时敌意减少了很多。
“赵小姐你好!”
“邓夫人你好!”
邓浩楠心道,还是赶紧溜。于是嘱咐婉淑带他照顾赵小姐,而他去给两位老太太请安。
【感谢书友万只来自北方的狼、翊山、林汗、林汉朋友投出的宝贵月票,弱弱的问一下,林汉和林汗是一人吗?】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一百三十五章 龙江宝船厂
第一百三十五章 龙江宝船厂
【今日第二更】
努尔哈赤等人在广宁稍作停留。带着残兵败将一路越过辽河套,返回沈阳。
原本努尔哈赤还准备远征喀尔喀,因为蒙古的大汗正在左右蒙古各部对抗满金。长期以来,女真不断的攻掠,使得很多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部族开始依附努尔哈赤。这使得蒙古大汗林丹感到了危机,漠北蒙古还跟大明互市,受明朝压力,因此向漠南各蒙古部族施压,要求他们停止支持努尔哈赤。
离着后金最近的就是嫩科尔沁部,受到后金的军力威胁不敢得罪,但是作为蒙古一员,他们还要服从蒙古大汗的意志,哪怕蒙古大汗再弱,他们也不敢造反抗命。
努尔哈赤自然要帮着自己的小弟说话了,于是他准备攻下宁远后,就正好顺路远征喀尔喀蒙古。可是,事与愿违,努尔哈赤惨败宁远,使得后金人心惶惶,哪里还有实力去远征蒙古。
此时,袁崇焕带兵一路向前推进。重新构筑了松锦防线,并在趁着鞑子全线后撤之机,将前沿哨所一直推进到了辽河以西的西宁堡。
原本袁崇焕还准备在广宁修筑要塞防御体系,不过因为袁崇焕兵力不够,过于分兵无疑是自寻死路,因此只在广宁修了哨所,重兵还是囤积在锦州,并在锦州开设兵仗局,造炮和制火药。
袁崇焕将五万多鞑子头颅和耳朵摆在辽河岸边,派遣使臣前往对岸鞑子驻地送信,以邓浩楠的名义讥讽努尔哈赤,“老将(努尔哈赤67了)横行天下久矣,今日见败于小阉(邓浩楠才16),岂其数耶!”
努尔哈赤在沈阳养伤,闻信大怒,伤口破裂,口喷鲜血再次昏死了一次,醒来后发誓要宰了“小七公公”,并召皇太极、代善等各旗旗主入宫商议对策。
皇太极一反常态,要求带大军征伐大明,以为雪耻之战。
阿敏却是讥讽道:“上次若不是你让我们把大营安在了海边,也不至于被邓浩楠的水师偷袭成功!”
代善道:“这个邓浩楠横空出世,我们一点准备都没有,实在恨人,不下于那个‘小七太监’!”
莽尔古泰说道:“细作回报,邓浩楠系已故大明水师副都督邓子龙后人,因此大明朝廷封邓浩楠为平辽将军。加太子少傅,提领南洋水师!”
南洋水师?
见众人疑惑,莽尔古泰解释道:“明廷内阁不和,无法统一水师,因此将水师划分为南北两洋,以长江为界!”
皇太极冷哼了一声,道:“这种事情不足为奇!若是早些让北洋水师袭扰我大金后方,也不至于连丢数百座城垒!”
代善道:“大明军政两界充满了倾轧,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若不是仗着国土、人口、财力的庞大,早就被父汗推倒了!”
努尔哈赤突然道:“你说邓浩楠是邓子龙的后人?”
莽尔古泰点点头,道:“细作是这么汇报的!”
努尔哈赤若有所思,突然道:“以后跟大明作战,尽量不要跟邓浩楠正面交锋!”
皇太极道:“父汗!家事跟国事莫要混为一谈啊!”
“我自有分寸!”努尔哈赤摆摆手,示意莽尔古泰继续汇报。
皇太极无奈的摇摇头,代善等也不说话,莽尔古泰接着道:“还有一个消息,大明陕西和山西连年大旱,最近很多大明的老百姓被生活所逼,造反了!”
公元1625年至1627年间。陕西全境灾荒不断。1626年春,陕北又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和虫灾,禾苗枯焦,饿殍遍野。
同时,由于海外贸易的刺激,兄弟联盟和潮帮利用手里的热钱,跟南京商业协会展开了贸易价格大战,大肆抬高棉花、生丝、茶叶的收购价格,使得明朝富庶的南方大片的田亩被用于这类经济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随之急剧下降。
而北方普遍大旱,则导致粮食更为匮乏,粮价开始节节攀升,与之相对应的是,明朝中央财政却因为灾荒之年税收相应减少,随着财政的进一步拮据,赈济成为空谈,而没有了赈济,农民无法生活下去,最终只有铤而走险,起来造反。
陕北地区首先爆发了农民起义,有府谷的王嘉胤、王自用起义,他们占领了黄龙山,自立为王跟朝廷叫板。
“好!”努尔哈赤高兴的说道:“大明内乱就好!八贝勒要抓紧时间安排细作过去制造骚乱,让他们闹得越厉害越好!”
“父汗放心!汉人本就勾心斗角,稍加挑唆他们自己就先咬起来了!”皇太极道:“儿臣已经派人去了!”
“做得好!”努尔哈赤点点头,道:“先不管别的了,先说说如何应对袁崇焕小儿的挑衅!”
莽尔古泰笑道:“父汗不必担心,细作探报,兵部尚书催呈秀已经严令辽东明军不得擅开边衅越过辽河!因此不必担心明军会攻击我们!”
阿敏冷笑道:“连我都知道趁你病要你命的兵法战术。他一个堂堂的大明兵部尚书,竟然下达这种命令!真是小儿心思!”
众人顿时不言语,暗自为阿敏捏把汗。
果然,努尔哈赤十分不爽。
这明显就是骂努尔哈赤现在是病猫!
不过,努尔哈赤还是没有发火,只是嘴角抽搐了一下。哀伤胃,怒伤肝,此时努尔哈赤靠着肝脏给自己疗伤呢,一发火自然牵动伤口剧痛。
淡定!
不服老不行!
努尔哈赤说道:“这是权谋,不懂就不要乱说!”
阿敏谁都不服,就怕努尔哈赤。
此时他也知道说错话了,顿时闭口不再言语。
努尔哈赤道:“也不能不妨,那袁崇焕胆子很大,还是按照既定计划,将兵力收缩一下!”
皇太极道:“与其收缩兵力,让各方知道我们被重创,不若主动出击,袭扰锦州,趁着袁崇焕还没有修补好城堡时,重创或者消灭他们以雪耻!”
“你们以为呢?”努尔哈赤问向其他人。
代善道:“如今我们还有八万铁骑,而辽东明军再次拉长了战线,因此我认为他们定然挡不住我们的攻击!”
皇太极道:“战国时期,齐国田善便是使用这种战术。连让燕军七十余城,使得燕军战线拉长,兵力分散,然后一举反击成功!”
努尔哈赤点点头,道:“这样也好!省的蒙古归附我们的各部有想法!”
阿济格突然道:“只是我们若是大军尽出,家里可就无兵可御敌了,万一毛文龙过来骚扰我们怎么办?”
代善叹道:“若不是这次损失了六万精锐,我们也不用担心那个毛文龙!”
努尔哈赤说道:“眼下兵力吃紧,难以两线作战!”
皇太极突然道:“父汗,不若我们整编蒙古和汉奴,给他们抬旗。短时间内可组成五万大军!也不需要他们作战,只需要对付和防御毛文龙就可以了!”
努尔哈赤对于汉人一向狠辣,动辄杀伐,此时听到皇太极的话,顿时皱了皱眉头。
阿济格道:“父汗还准备斩杀几万汉奴以报复明廷呢?”
阿敏也说道:“用谁都不能用狡诈的汉人!若是汉人有了武器,造反怎么办?”
皇太极说道:“父汗万万不能斩杀汉人了!此时我们人丁单薄,父汗想要问鼎天下,需要足够的人才行!”
阿敏道:“几万蒙古铁骑就差点儿杀光了汉人,我们即便只剩下八万人,照样可以杀光汉人!”
努尔哈赤不置可否。
皇太极大惊,暗骂阿敏老是跟自己唱反调。
“父汗!这次战败,我们除了失于情报以外,还忽略了明军的红衣大炮,眼下的明军火器不再像以前那样威力小射程短了,因此我们需要调整战略!”
努尔哈赤点点头,他的确见识到了明军炮火的厉害。
皇太极大喜,道:“汉人中不乏懂的火器之人,而明军唯一的依仗就是火器!如今这种红衣大炮威力足够击毁城墙的了,因此我们只要能够造出来几门这样的大炮,到时候只需要轰塌明军城墙,剩下的明军还敢跟我们打吗?”
努尔哈赤闻言,双眼发亮,道:“若是我们也有了这种火炮,明军自然不是我们的对手了!”
皇太极道:“咱们的人是造不出火炮来,但是汉人可以啊!因此,希望父汗以大业为重!”
努尔哈赤点点头,道:“那就先不杀汉奴了!不过给他们抬旗的事情就不要提了!眼下我们可以征用蒙古的骑兵,大概有两万人左右,就先将他们编为左右蒙古旗军好了!我想两万蒙古骑兵,足够对付毛文龙了!”
皇太极知道不能过分逼迫努尔哈赤,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这样,鞑子因为宁远惨败,努尔哈赤不得不妥协,将蒙古骑兵编入八旗军。这比历史上早了一年半,首批蒙古旗军分为左右二营,每营一万人骑。因为努尔哈赤的强烈反对,皇太极未能提前整编汉军八旗。
※※※※※※※
在努尔哈赤重整旗鼓。准备再次出征的同时,邓浩楠也在紧张的部署当中。
为了顺利执行B计划,邓浩楠命令陆战队进行模拟攻击骑兵的战术,同时命令詹曾勇等讲武堂骑兵科弟子赶往觉华岛,将首批五千套骑兵装备先运抵觉华岛,强化觉华岛上的骑兵训练。
当然,邓浩楠眼下还不敢指望自己的骑兵能够跟鞑子骑兵叫板,只是作为突袭骚扰的一支辅助力量。而更加不会让陆战队直接攻击鞑子,因为天知道这种老掉牙的火枪关键时刻会不会掉链子。狗锁式火枪因为采用燧发装置,虽然增强的实战能力,但是有时候火石未必能打着火,因此邓浩楠不敢拿自己的人性命开玩笑。
邓浩楠唯一自信的就是火炮,十门火炮挡不住鞑子,那就用一百门,一百门挡不住鞑子,那就用一千门,一万门。总之,邓浩楠深信火炮是战争之神,万炮齐发,丫的不信干不死你!
情报处给邓浩楠传来了消息,郑芝龙动用了手下控制的全部船厂,开始大规模建造战舰,多以五百吨左右的护卫舰级别建造。从黄大海那里打听到,这次大规模造舰行动就是真对邓浩楠的。
邓浩楠一听,顿时来了精神。
丫的跟老子玩军备竞赛?
眼下正愁着有钱没地方花呢!
黄祖培道:“既然郑芝龙跟大人您较劲,以眼下大人的财力和权利,完全可以压垮郑芝龙!”
权利?
邓浩楠愣了一下。
黄祖培道:“大人莫要忘记您可是堂堂正正的南洋水师提督,朝廷虽然不给您军饷和兵丁,但是您却可以利用朝廷的水师基地资源。”
邓浩楠问道:“如何利用?祖培快快说与我听!”
黄祖培笑道:“您可以打着官旗光明正大的招募水手,如今东南沿海大旱,百姓没有糊口之地,郑芝龙能够迅速坐大,完全因为他在北港需要人手。但他不如大人,老百姓可是不信郑芝龙这个海盗头子,如果大人这时候以组建南洋水师名义征召人手,百姓还是首选当官军而不是海盗!”
邓浩楠点点头,道:“祖培所言极是!”
黄祖培又道:“再者,大人招收水兵的时候,还可以招收各类的工匠,流民同样可以!”
邓浩楠问道:“招募流民我往哪安置啊?”
黄祖培笑道:“大人要攻占金州,恢复金州卫,正需要人口来耕地,可以采取军屯方式,这样既得民心,有使得大人日后可以得到稳定和安全的兵源。”
邓浩楠点点头,暗道这黄祖培想得要深远的多,竟然没有看出来他这个五大三粗的人还有这等智慧。
经黄祖培这么一提醒,邓浩楠突然说道:“朝廷在南方有什么可以帮我们建造战舰的船厂吗?”
黄祖培微笑着点点头,刚才他不过是抛砖引玉,此时见邓浩楠能够迅速反映过来,心中感到很满意。
这才像个听得进去谋臣的话,却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分析的领头人的表现。
“大人说的对!”黄祖培道:“江南的主要船厂都被潮帮和郑芝龙控制了,唯一就是浙东地区还在朝廷的掌控内,首屈一指的当属南直隶的龙江造船厂。”
龙江造船厂!
怎么把它给忘记了!
这么好的资源不使用简直太对不起自己了!
龙江造船厂又称龙江宝船厂,郑和下西洋所乘之船也由龙江船厂建造,《龙江船厂志》卷三称“洪武永乐中造船入海取宝”,故龙江船厂亦称“宝船厂”。
她的规模很大。其范围“东抵城濠,西抵秦淮卫军民塘地,西北抵仪凤门第一厢民住官廊房基地,南抵留守右卫军营基地,北抵南京兵部苜蓿地及彭城伯张田”。东西横阔138丈,南北纵长354丈。面积达50余万平方米。
船厂后因承平日久,至弘治时遂分为前厂和后厂。两厂各有通往龙江的溪口,并设有可以启闭的石闸,用以控制水量。造船时将水排出,关上闸门,在船坞里施工;船造好后,开闸进水,将船体浮起,放船入江。船厂内除设有提举司、帮工指挥厅和一所专门打造海船风篷的篷厂外,还设有细木作坊、油漆作坊、捻作坊、铁作坊、篷作坊、索作坊、缆作坊等七个作坊及看料铺舍等。其中仅是座落在厂区东北部的篷厂就有房屋十排六十间。
船厂的督造官员,除位居五品的工部郎中外,还有员外郎、主事、提举,帮工指挥等人员。仅下设的厢长、作头等低级班头就将近百名。造船制舶的船户工匠分别来自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及江苏等省,分工细致,下编四厢,每厢分为十甲,每甲设甲长,统管十户。一厢分为船木、梭、橹、索匠;二厢分为船木、铁、缆匠;三厢为艌匠;四厢分为棕、篷匠。另外,还有内官监匠,御马监匠、看料匠、更夫、桥夫等人员。
明代专造战舰的船厂,隶属工部都水司。自洪武初年,便调浙江、江西、湖广、福建江海沿岸的船工四百户充实船厂造船,各以专长编为四厢,分工各司其事。厂内空地召人佃种,计亩缴纳桐油、黄麻,作为造船之用。龙江船厂主要建造大、小黄船,战巡船,战座船等二十余种船舶。
另外一个船厂便是清江造船厂,不过这个造船厂在江北,属于北洋水师管辖范围,因此邓浩楠暂时没兴趣追问。
黄祖培道:“三宝太监下西洋用的大型海船都是建造于龙江船厂,两百艘大海船只用了两年时间。原本已经荒废多时,不过二十年前朝廷为了对抗倭国攻掠朝鲜,重新启用了龙江船厂,半年内造大战船六十艘,其他战船五百多艘,因此只要有足够的银子,龙江船厂可以为大人提供源源不断战舰!”
邓浩楠倒吸了一口冷气,乖乖的,难道这就是大明的造船能力,亦或者说战争潜力?
“如此最好不过!”
邓浩楠兴奋的想着,这回看你郑芝龙怎么跟老子竞赛?
突然邓浩楠想到了一个问题,于是问道:“是不是可以造出来郑和宝船?”
【感谢书友〓浅‖夏〓投出的两张宝贵月票!】
【读者互动】【大家期待本书的宝船到底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有兴趣讨论的请在书评区发帖!谢谢!】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一百三十六章 郑和宝藏
第一百三十六章 郑和宝藏
【今日第一更,第二更稍晚。等不及滴朋友们先洗洗睡吧!o(∩_∩)o 】
“郑和宝船?”
黄祖培点点头道:“倒是听说过,不过宝船图纸已经失传!现在怕是造不出来了!”
邓浩楠知道,在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回来后,1431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归来后,船队再也没有起锚,郑和航海图等官方文档也在朝廷关于下西洋的是非之争中,被当时的兵部尚书刘大夏焚毁。郑和宝船从此笼上了近600年的历史迷雾。
“不过——”
见黄祖培欲言又止,邓浩楠问道:“不过什么?”
黄祖培想了想,道:“大人没有听说过江湖关于三保太监的传言吗?”
邓浩楠摇摇头。
黄祖培道:“传闻三保太监下西洋,明成祖朱棣是以宣示大明威严为目的的,所有携带的大明物产和工艺品,都不是用来交易,而是用来赠送船队所到之处的国家皇帝的,借以扬威海外。”
邓浩楠点点头。
没错!朱棣实行的还是海禁,因此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宣示大明的强盛。
“然而,第七次下西洋结束后,朝廷大臣们对下西洋的事情争吵不休,兵部尚书刘大夏一怒烧毁了存放郑和宝船设计图纸的文渊阁!因此郑和无法继续建造用来远航的大海船,不得不罢休!”
黄祖培话锋一转,继续说道:“这是当时朝廷的言论,可是其中疑点重重。烧了一张图纸就造不出来大海船了吗?”
显然不是!
邓浩楠顿时起疑。郑和既然已经造出了宝船,更有无数船工参与建造,那么七次下西洋过程中,每次都要重新维护或者新造宝船,到后来图纸肯定已经被船工们烂熟于心,技术更加成熟,即使没有原来的图纸也能造出来宝船。
邓浩楠惊喜的问:“也就是说现在还可以造出宝船来?”
黄祖培摇摇头,道:“您听我说!问题出在宝船图纸和图纸设计人身上!”
呃——
邓浩楠忽然想到,对呀!不可能是郑和设计的宝船,应该有宝船设计师啊!
黄祖培道:“龙江船厂的这位宝船设计师据说来历不明,差点被当作外来奸细处死。后来被三保太监所救,原因是当初龙江船厂造的都是平底的沙船型,是无法在大海中行驶的。而这人在造船方面的能力无人能及,是他一手督造的宝船。”
邓浩楠眉毛翘了起来,暗道:你给老子讲离奇故事吗?
黄祖培见邓浩楠疑惑,说道:“他好像姓冯,叫什么一直很神秘。他的想法跟您的想法很相似,您使用的是流水线,他把造船厂采用的是分工处理。他的图纸并不是一整张,而是上百张图纸,每次只给船匠其中的一小部分,每个船匠的图纸都不同,没有他手中的最后一张合成图纸,宝船根本拼不起来。而那张合成图纸就是被郑和保存在文渊阁的,结果被烧了!”
邓浩楠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张的大大的,满脸的震惊。
干!
宝船竟然是分段建造的!
怎么听起来像是海军造船厂内的分工造战舰的方法呢?后世的海军造船厂为了保密。所有人员是无法见到总设计图的,他们只能知道一小部分,因此即便个别人员被策反泄密,也不会影响到大局。
难道?
邓浩楠忽然见想起在阎罗殿内的事情,他们原本是要把邓浩楠重生成郑和的,可是阴差阳错,邓浩楠跑到了明末而不是明初。
莫非轮回殿的公务员们发现邓浩楠投错地方了,为了掩盖真相,瞒住上级,又找了个其他人穿越到了郑和时代?
太有可能了!(PS:/巡洋舰再次听到书友们的一片唏嘘声。。。。—_—!!!)
好吧!
就算是穿越者又能怎么样,又影响不到老子的大业!
不过,这样一来,郑和宝船的真相竟然是未来战舰?难怪后世学术界一片争吵,按照明史记录,郑和宝船简直就是航空母舰,但是一部分学者们认为明朝初期不可能造出来那么现代的战船来,因为技术和航海准备知识不够。但是如果那个宝船的总设计师是未来人的话,这一切就说得过去了。
至于没有留下历史记录,那是因为一把火把真相都给烧了,就像《寻秦记》中的秦始皇焚书坑儒掩盖项少龙的目的一样。
反正知道真相的这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都死了。证据也没了,后人又如何知道真相呢?
就跟自己来到明末一样,如果有人知道自己是未来人的话,那么邓浩楠一定是要杀人灭口的,如此一来,后世谁又能知道邓浩楠是未来人呢?
想到这里,邓浩楠突然正色道:“别的我不想听,我只想知道,能不能造出郑和宝船来?”
黄祖培不明白邓浩楠为何突然正色,于是说道:“我是这样想的,如果大人认为这个江湖传说可信的话,那么就有希望造出郑和宝船来!”
邓浩楠想了想,问道:“那你的意思是找到那人?”
忽然想到那人已经化成灰了,于是道:“找到那个姓冯之人的后人应该可以造出宝船来!至少也该有造船图纸吧!”
黄祖培摇摇头,道:“那人跟三宝太监一起死的!江湖传言,是三宝太监杀人灭口。不过也有人说是朱棣驾崩后的遗命,处死三保太监,以及相关人员!”
邓浩楠不解的道:“郑和不是宣德六年死的吗?怎么跟朱棣扯上关系?”
黄祖培道:“皇家的事情,又有多少是真的!朝廷为何停止了下西洋?江湖传言郑和七次下西洋,敛财几千万。然而明成祖朱棣最痛恨敛财的太监,因此三保太监将海外运回来的金银珠宝全部藏了起来,是为郑和宝藏。最后,跟着郑和下西洋的人员中,有人供出了郑和敛财的事情!”
邓浩楠问道:“那朱棣为何不杀郑和?”
黄祖培道:“一说是朱棣念及旧情,以及三保太监年迈,因此未直接杀他。一说是明成祖已经自知不久将亡,而他的儿子仁宗朱高炽一直在他的阴影笼罩下,天下百姓不知道他儿子的功绩,为了让儿子能够有足够的钱财施加恩惠给天下百姓。朱棣将郑和留个了他儿子收拾!”
邓浩楠摆摆手,笑道:“你的意思是找到那个郑和宝藏,里面就有宝船的设计图纸是吗?”
“大人明鉴!”黄祖培点点头。
“江湖传言而已!”邓浩楠摇摇头,没有任何的根据,他可是没工夫花心思在这上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