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上马车夫-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邓浩楠冷笑一声,道:“这次不单单是对付赖有光和他的蝙蝠会,更是要对前朝的那些贪官污吏、罪恶滔天的官员们进行清理”
当年邓浩楠为了最高权力以及巩固他的统治地位,因此不得不对前朝明的官员们进行拉拢,所以才会以不追究他们的罪行为条件,获得了中华帝国建国后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然而,国民们对于那些曾经鱼肉过他们的贪官污吏们一直耿耿于怀,像陈圆圆家庭那样的冤假错案不计其数,随着帝国吏治清明,百姓言论自由并获得对国家的监督权之后,曾经的陈年旧账开始慢慢浮出水面,很多国民以前没有经济能力,没有发言权,没有能够帮他们伸冤的衙门,如今中华帝国的管制下,国民们即有了经济能力,可以花得起钱请律师打官司,又有纪律严明的帝国司法、立法机关,他们开始为当年的冤假错案进行翻案。
全国七十二行省的地方参议院、法院接到越来越多的重审案件,但是就因为当年邓浩楠曾经默许对所有官员的前科既往不咎的缘故,各省法院均已朝代更替为由驳回了他们的上述。
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长期压抑的民意和民怨必须进行疏导,否则会给帝国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邓浩楠一直都想翻旧账,只是一直都没有机会。这次赖有光蓄谋已久的蝙蝠会将会有大动作,而且牵扯其中官员亦不少,邓浩楠于是便想借机会收拾他们。
王宸问道:“这恐怕不妥吧那将牵扯很多官员”
邓浩楠笑道:“朕不会一棒子打死他们的前朝投降的官员当中,不知道有多少跟赖有光一样的老狐狸。朕希望借这次机会好好敲打他们一下,让他们有想法的断绝想法,没想法的则再接再厉”
听到皇帝不是全都翻旧账,王宸亦是松口气,毕竟前朝官员哪个屁股都不干净,如果真的严格追究起来,满朝文武百官将会处理超过一半的人。虽然皇帝大搞整风运动是好事,可是帝国刚刚建立十几年,严格的说根基并不是稳如泰山,还是小心为妙。
“既然这样,那微臣下去安排,皇上打算整到什么程度?”
邓浩楠淡淡的道:“杀一批,贬庶一批,警告一批,重用一批”
王宸躬身道:“微臣遵旨”
王宸正要退下,邓浩楠突然道:“朕觉得还是不要用真的运宝车,万一把那些古董打坏了就不好了,毕竟那都是几千年前的宝贝”
王宸一听,隧苦笑了一下,他并不明白皇帝为何对于古董十分感兴趣,更是喜欢收集外国的古董。当然,他并不知道邓浩楠的这个爱好纯粹是因为后世的中国被外国人抢的太多了,邓浩楠基于报复而已。
“皇上但请放心,微臣以安排一批假目标先起运,不会损坏那些文物的”
“这就好”邓浩楠一想到李岩他们从埃及搜刮回来那么多稀世宝物,心中一阵兴奋,赖有光带来的烦恼隧被冲淡了很多。
王宸又道:“皇上,您的皇家园林需要抓紧时间建造完成才是”
邓浩楠疑惑的看向王宸,后者接着说道:“这批财宝或许还可以存在当前的皇家博物馆里,但是从秘鲁起出的黄金城已经开始装船,要不了多久就好运抵京城,那时候博物馆肯定装不下了”
“你说的也是”
邓浩楠这才想起秘鲁的宝船队也快要回国了,到时候现有的皇家博物馆肯定装不下了,于是把户部尚书兼内务府总管王承恩叫来问话。
然而,当邓浩楠询问皇家园林的工程进度时,无疑问了一下建设规模和经费,结果顿时被皇家园林的浩大工程所震惊。
“高达四亿多银元的工程预算,内务府可是真舍得花钱。”
王承恩不敢搭话,只是老实的站着。如果他迎合皇帝,那么势必得罪整个后宫,因为这个皇家园林都是后宫妃子们要求的。如果帮内廷说话,势必让皇帝不高兴。
索性,王承恩便将责任推给内阁。
“启禀皇上,微臣只管奉命拨款,这些都是经过内阁批准的”
邓浩楠翻翻白眼,他知道这件事没有必要追问下去。既然帝国不缺钱,那么内阁讨好后宫,自然不会过问钱花多少。也就是中华帝国的家底厚实,否则如此庞大的经费,就算历史上清朝修的圆明园和颐和园加起来都没有这么浩大,根本没法比。
不过,邓浩楠也会往好地方想。他此刻在想,几百年后,这座皇家园林将成为全世界最大最豪华的皇家园林,世界吉尼斯纪录第一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想着开心的事情,邓浩楠就不觉得花钱多了。
命内监给工部传话,要求工部尽快完成皇家园林,尤其有限完成在皇家园林内新建的皇家博物馆,在原来设计的基础上,邓浩楠认为中华帝国境内还有很多文物需要入住博物馆,隧将博物馆又扩大了三倍有余。
很快,南巡开始。
按照计划,邓浩楠带着后宫嫔妃赴泰山封禅,而林风和王宸分别坐镇北京和天津,等待赖有光和他的蝙蝠会上钩。
果然,赖有光得知皇帝不再京畿,作为直隶总督,他的实权最大,隧积极安排抢劫运宝车的事宜。
李岩和李自成押运财宝返京,但是却不知道车里的宝贝都变成了砖头。
当大批蝙蝠会成员和他们的雇佣军突然冲出官道两侧树林,奋起抢劫运宝车时,李自成和李岩还指挥部下们拼死守护。
当一辆运宝车被打翻时,里面的砖头掉下来的那一刻,不光蝙蝠会的人傻眼了,李自成和李岩也懵了。
发现是砖头后,蝙蝠会成员隧明白中计,急忙逃窜。然而,就在这时,早已埋伏在附近的御林军迅速出动,将所有蝙蝠会成员围歼,并擒获大量的活口。
在京城,林风亦率领御林军将赖有光和他的同党们一并擒获。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443章 欧盟
第443章 欧盟
【小更一章】
~~~~~~~~~~~~~~~~~~~~~~~~。
赖有光本打算借着皇帝泰山封禅、民众视线转移之机,利用其职权完美的演绎一场抢劫行动。然而,当宫廷御林军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将其逮捕时,赖有光方才恍然大悟。
赖有光收买和控制的官员尽皆遭到帝国警察局和廉政公署的调查,接着被移送司法机关问责。
其中,最大的功臣莫过于工部左侍郎翁琦单。原来,当年安全局打入蝙蝠会的人员当中,只有翁琦单最后进入到了蝙蝠会核心。
这个翁琦单潜伏蝙蝠会十多年,跟他一起的卧底尽皆暴露身份被铲除,只有他在安全局的暗中操作下,一步步取得蝙蝠会的信任,并坐上了工部左侍郎的高位。
赖有光十分重视工部的官员拉拢,因为帝国的大部分资金流向都涉及到工部。赖有光极其缺钱,因此利用工部官员挪用或者贪污公款。
翁琦单正是处于这种便利地位,隧被赖有光器重,渐渐的掌控了蝙蝠会核心成员名单。
帝国最高法院根据翁琦单提供的名单批准警察局抓人,但是执行的时候,警察局得到帝国皇帝的特别指示,将很多曾经恶贯满盈的前朝官员一并缉拿问罪。
京师人心惶惶,但是帝国焦点却不在京师而是在泰山。神武大帝邓浩楠在泰山封禅为帝国百姓祈福,其规模浩大,牵扯着帝国上下国民的神经。
赖有光借助泰山封禅转移民众视线,而邓浩楠何尝不是也借助泰山封禅之机,转移民众视线而剿灭赖有光集团的。
双方都是将计就计,结果只能是心思缜密之人取得胜利。
泰山封禅结束,邓浩楠取消了南巡,直接返回北京,亲自过问对赖有光集团的审讯事宜。
此时,帝国上下的焦点亦随着皇帝突然返京而转移回来。
赖有光集团的事情迅速被曝光,帝国上下一片震惊。安全局利用舆论,制造前朝官员心怀不轨,意欲谋反的消息,结果令前朝官员各个人心惶惶。
皇帝亦有借口进行翻旧账,帝国最高法院隧开始受理前朝明时代的各种案件,很多犯下严重罪行的前朝官员纷纷被提起诉讼。
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华帝国的法律,提升帝国皇室和国家的形象,帝国最高检察院严惩赖有光集团成员,其中赖有光被告四十三项罪名,其中以叛国罪为最高,处以绞刑。其他两百多名核心成员和三千多手下被判处死刑,蝙蝠会下辖三万多奴隶亦被处决。
查抄赖有光集团全部财产,其中官员三十五人,大商人、大农牧场主七十三人,以及其他成员财产累积一亿三千万银元左右,这笔钱全部用来赔偿国家损失。
还有超过三千名前朝官员受到波及,他们并没有参与赖有光集团的事情,但是邓浩楠准备杀鸡儆猴,趁机整肃朝纲。
历朝历代,开国时的帝王总是会为了加强皇权和维护统治而对功臣实施帝王权术。虽然邓浩楠还不至于去杀功臣,但是前朝明留下来的大量官员对于中华帝国的政局总是存有隐患。赖有光事件让邓浩楠明白,人心隔肚皮,消灭了一个赖有光,不知道还有没有这类人的存在,正好借机会对帝国上下官员们进行一番忠诚度测试和震慑。
最终,七十三名官员因为在前朝明时代犯下恶劣罪行而被流放,一千多名官员被停职,和不同程度的罚款,其余一千四百多名官员所犯罪行并不是太严重,他们被责令他们私下赔偿受害人,以私了形势避免被法院起诉。
对于皇帝翻旧账,这些官员们的心中自然十分不满。不过,由于社会舆论的作用,他们的怒火转移到了对赖有光集团的憎恨,如果不是赖有光心存不轨,惹毛了皇帝,他们也不至于受到牵连。
当然,也有一部分老油条心知肚明,他们知道这是皇帝故意的,但是眼下中华帝国已经度过了安全期,皇帝的统治已经稳定了下来。他们没有筹码去跟皇帝抗衡,因此只好忍气吞声,就此自认倒霉。
这场政治风波*及面之广,实为中华帝国立国以来最大。经过这次政治风波,中华帝国的政权完全稳定了下来,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尽皆被拔除。国民对于前朝明时代遗留下来的恩怨基本上清偿,从而使得中华帝国关于前朝政治腐败所遗留下来的社会矛盾得以化解。
神武大帝邓浩楠从这次政治风波当中再次获得极高的国民声望支持,为帝国皇室此后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社会舆论基础。
中华帝国即军事强盛、经济强盛之后,政治进一步清明,结合东西方精华的君主立宪制加三权分立制的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国民对于这种新式的综合政治制度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和肯定。
在国际上,中华帝国作为超级大国,其政治制度亦被世界各国所模仿。然而,中华帝国并不希望其他国家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至少也应该拖延一两百年以上,以确保中华帝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随着第一次英荷战争结束,刚刚登上欧洲强国宝座的荷兰联省共和国遭到英国和中华帝国的重创,声势受到严重损害。
不过,荷兰海军主力丝毫未受到损失。荷兰海军在第一次英荷战争中因为战略性部署失败,导致对英战争失利,加上中华帝国的背后支持,让荷兰损失惨重。
然而,也正是由于第一次英荷战争,世界上最强的的军事联盟同盟国集团出现了裂痕,法国和俄罗斯帝国不满中华帝国在对奥斯曼土耳其的战争中的表现,加上中华帝国公然干涉欧洲事务,英国成为中华帝国的马前卒,这令法国这个欧洲第一陆军强国感到了巨大的危机感。
巴黎和会上,在荷兰问题上,法国和俄罗斯同中华帝国之间产生了裂痕。荷兰利用这个裂痕,积极联合他的传统盟国瑞典游说法国政府。
法国红衣主教和法国首相在对中华帝国问题上的立场是相同的,因此当荷兰和瑞典以欧洲人管理欧洲的前提同法国谈判后,得到法国上下的支持,隧法国、荷兰、丹麦和瑞典结成联盟伙伴,共同应对中华帝国干涉欧洲事务。中华帝国对于这四国的结盟并不敢到意外,但是为了对付他们,中华帝国称他们为波罗的海联盟。
随后,中华帝国的宿敌西班牙帝国联合神圣罗马帝国,一并加入该波罗的海联盟,这样一个以法国和西班牙为首的欧洲联盟组织的雏形宣告诞生。对外宣传泛欧洲联盟组织,中华帝国称其为欧盟。
不过,欧盟的诞生并非纯粹同中华帝国作对的。法国并没有放弃同盟国的权利,依然不敢公然反对中华帝国。因此,欧盟诞生后,除了在政治上同中华帝国对抗之外,在军事上和在经济上则十分低调。
法国同西班牙等国组成新的政治集团欧盟之后,同盟国在开会时,法国和中华帝国经常因为欧盟问题而大吵大闹。久而久之,俄罗斯帝国越发的感到孤单。
随着中华帝国在印度次大陆展开一连串的军事行动后,西域诸国渐渐的开始受到中华帝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的全面影响。尤其是经济上,来自中华帝国莫卧儿殖民地的纺织品极其廉价,充斥着西域诸国的大街小巷。各国以前的经济受到波斯和阿富汗的影响,如今已经被中华帝国取代。
而在军事上,中华帝国纠集了南联盟成员国对波斯和阿富汗发动殖民战争,战场态势可以说是节节胜利。中华帝国对印度次大陆的控制进一步增强,此消彼长之下,西域诸国开始全面倒向中华帝国。
神武十五年秋,随着哈萨克罗斯王国的公主娜塔莎远嫁北京,西域国家开始同中华帝国进行政治联姻。
这下顿时打破了西域原有的势力均衡,西域诸国纷纷开始同中华帝国进行秘密接触,这令俄罗斯帝国十分惊恐。
中华帝国同俄罗斯帝国同为北半球高纬度国家,原本有西域诸国隔离,中华帝国同俄罗斯帝国没有实质利益冲突。为此双方达成协议,均不过问西域诸国事务,避免两国产生矛盾。
但随着中华帝国国力的提升,作为当今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不论政治、经济还是军事,中华帝国都全面超过俄罗斯帝国。
而当初中华帝国之所以不插手西域事务,主要是因为不想刺激俄罗斯,将俄罗斯的战火引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去。如今,随着中华帝国民间和军队开始大规模使用石油,中华帝国对于里海和波斯湾地区的易开采石油兴趣极大,因此处于经济利益和军事目的,中华帝国开始插手西域事务。
对于中华帝国皇帝纳哈萨克罗斯王国公主为妃一事,俄罗斯帝国提出了多次抗议,然而中华帝国理藩院和外务省始终否认中华帝国插手西域事务,而对于西域诸国的询问,中华帝国的新闻发布会却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在俄罗斯帝国看来,这就是默认。
中华帝国插手西域事务,俄罗斯帝国自然反对,因此双方的矛盾亦从此出现。
不过,俄罗斯帝国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战争旷日持久,已经无法和解,因此俄罗斯帝国亦不敢过度去刺激中华帝国,只是尽量拖延中华帝国控制西域的步伐。
为了寻找新的盟友,俄罗斯帝国开始向法国靠近,隧在神武十七年加入欧盟,使得欧盟实力更加壮大。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444章蓄力
第444章蓄力
欧洲联盟的成立,使得欧洲各国开始抱团对抗中华帝国的影响。
由于法国和俄罗斯不放弃其同盟国身份,因此欧盟不可能跟中华帝国进行直接军事对抗。
然而,在经济上,随着中华帝国开始向欧洲大规模倾销商品,欧盟开始自觉的组成经济联盟与之相对抗。
来自中华帝国的大量商品猛烈冲击着欧洲各国的经济,这些产品囊括了工业、农业和手工业等方方面面。它们在中华帝国境内已经变得相当廉价,甚至赔本出售,但是运到欧洲后却依然价格高昂,中国商人从中赚取巨额差价利润。
中华帝国对欧洲实施大规模倾销行动分作三个阶段,起初,来自中华帝国的廉价商品在欧洲依然是稀罕货,因此商人们不忍心倾销,依然卖着高价。这样一来,欧洲本土的商品还有一定的竞争力,欧洲各国的抵制行动十分微弱。
但随着中华帝国的商品越来越多的运抵欧洲,充斥欧洲各国市场后,价格开始下降。这时,中华帝国的商人们不得不开始降价出售,而欧洲各国的本土商品利润越来越低,大量工厂手工场开始裁员、减产直至停业倒闭。欧洲各国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压力,不得不开始对中华帝国的倾销行动施加更大的压力。
欧洲各国是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向中华帝国提出抗议的,而中华帝国本身亦不想跟整个欧洲直接对抗,因为那不符合中华帝国的切身利益,所以中华帝国纷纷向各国表示不存在商品倾销问题,也不会支持中国商人集团向欧洲倾销商品的行为。
中华帝国政府的许诺自然有些威力,不过对于政府来说,这不过只是表面做做样子而已。
中华帝国表面上对欧洲的倾销行动定为非法以此来平复欧洲各国的抗议,但是暗中中华帝国的商人们开始执行第二套方案,那就是退出欧洲市场的正面纷争,利用欧洲本土商人展开二次倾销行动。
商人不知亡国恨,讲的或许有些太绝对,但对于欧洲商人来说,为了追逐利润,他们不惜背着自己的祖国同中华帝国的商人们进行地下交易。
中华帝国的商人们继续将倾销商品输往欧洲,只不过不是直接冲击欧洲市场,而是选择欧洲本土商人作为代理继续倾销。
这样一来,欧洲各国政府便没有借口针对中华帝国的商业倾销采取行动,因为他们本土的商人为了利润将站在中华帝国商人的一边,从而左右政府无法采取有效的制裁措施。
倾销行动持续,大量的来着中华帝国的廉价商品充斥欧洲市场,欧洲本土工商业遭到巨大的打击。当然,这种打击也区分国家。像神圣罗马帝国极其诸侯国,他们国家的支柱经济是农业,工商业并不发达,倒闭的企业工厂所带来的社会压力不是很严重,还在可控制范围内,因此对于中华帝国的倾销行动抵制不是很强烈。
但像英国、荷兰、法国和瑞典等国则不然,他们的支柱经济已经走向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遭到中华帝国的倾销行动打击之后,大量下岗失业的工人手工业者给社会造成严重的隐患。
其中最强烈的要数荷兰。荷兰刚刚在英荷战争中吃了大亏,国家经济急需重整,遭到中华帝国的大规模商品倾销之后,荷兰经济遭到重创。战争遗留下来的隐患随之爆发,各地掀起了强烈的抗议示威活动,在尼德兰附近,荷兰人开始有组织的抵制中华帝国的商品。
打砸抢等行动在荷兰各省掀起,愤怒的荷兰市民冲入商铺摧毁来自中华帝国的商品,并殴打帮助中华帝国倾销商品的荷兰商人们。
事态急剧扩大,荷兰国民要求荷兰政府不要再对中华帝国卑躬屈膝,要求全面禁止中华帝国的商品流入。
普通人永远不知道政治上的国家博弈有多么危险,荷兰政府刚刚新败,虽然不服气准备再战,但是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来喘气。在这段时间里,荷兰军方需要进行积极准备,首要的就是战略物资储备。只有储备了足够的战略物资,荷兰才不怕被英国甚至中国封锁。
然而,此时此刻,中华帝国对荷兰的倾销行动正好帮助了荷兰军方进行战略物资储备。来自中华帝国的粮食、酒精、布匹、钢材等重要战略物资十分廉价,正适合荷兰军方进行战略物资储备。
荷兰大议长认为,虽然中华帝国的这些廉价商品流入荷兰,给荷兰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削弱了荷兰国民的财富,但是对于荷兰政府来说,来自中华帝国的战略物资质量高价格低,性价比超高最适合国家储备。
荷兰国民的请求送议会超过了一年时间,但荷兰议会迟迟没有动静,拖得荷兰国民没有了耐性,掀起更大规模的反华行动。
之前荷兰人并不敢去碰由华人直接开设的商铺,一来是这些华人都有私人武装,二来荷兰政府干预阻止。但随着荷兰政府迟迟没有动静,愤怒的荷兰人决定向华人商铺动手。
然而,中华帝国在外的华人基本上都有私人武装。当荷兰平民开始攻击华人商铺时,华人武装立即还击。
公元1647年7月9日,神武十七年六月三日,当阿姆斯特丹城北西交巷口的枪声响起时,标志着华人同欧洲人的冲突正式升级了。
西交巷口,华人私人武装垒起沙袋堵住街口,并通过两侧楼房的门窗组成防御阵地。
由于事先接到当地荷兰商人的通风报信,华商们准备了充足的武器和弹药,利用防御工事,对着扑过来的荷兰市民开枪射击。
荷兰人并没有足够的准备,也没有想到华商业协会直接开枪,顿时被打得抱头鼠窜,手无寸铁的市民很快便血流成河。
华商开枪后,事态变得越发严重,很多荷兰市民纷纷回家找出火枪回来参战,冲突顿时升级。
双方交火两个多小时,死伤几百人。华商人数虽少,但是雇佣军武装力量强悍,加上准备充分,因此尽管荷兰人多,却也顶得住。荷兰人多但没有严密的组织,持枪者各自为战,甚至乱放枪根本打不着人。
双方僵持住后,阿姆斯特丹警察局的大量军警方才敢靠上来调停。
一方是愤怒的市民,一方是中荷商人联合的武装力量,警察局处于政治考量哪边都不敢得罪,无法调停。
然而,中华帝国驻阿姆斯特丹领事馆却态度明确,除了向荷兰政府强烈抗议之外,更是直接派出领事馆护卫队进入西交巷保护华侨安全。
中华帝国驻阿姆斯特丹领事馆的护卫队在荷兰为注册保安,但实际上是出自中华帝国皇家陆军的正规军系统,其战斗能力及其强悍,对付毫无组织的荷兰平民易如反掌。
护卫队的加入顿时令原本的平衡被打破,只有两百人的领事馆护卫队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便射杀了上千人,顿时吓退了前来闹事的荷兰市民。部分荷兰警察见中华帝国领事馆护卫队如此肆无忌惮的杀人,立即开枪阻止,双方旋即陷入激战,整个西交巷路口一片混乱。
随后,中华帝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以护侨为名迅速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并汇合英国海军北海舰队一起开到荷兰领海。荷兰海军接到命令后迅速出动拦截中英联合舰队,双方都没有接到战争的命令,隧只好先进行对峙,一时间剑拔弩张。
消息传到海牙,荷兰议会上下顿时震惊,中华帝国领事馆的行为无疑给他们敲响了警钟,这种严重践踏荷兰主权的行动令荷兰政府颜面尽失。
荷兰议会为此进行紧急投票选择,但最终由于军方的犹豫不决导致对这次事件的表决未能通过。荷兰政府处于两难情况,即要面对来自中华帝国的政治军事压力,又要平衡国内的民愤。
最后,荷兰大议长决定由政府出钱收购荷兰本土商品,先稳定住国民防止事态扩大。另一方面,荷兰政府强制荷兰商人不得再跟中华帝国商人勾结,停止倾销行动。
但西交巷事件触动了中华帝国政府,整个欧洲各国都在看荷兰人该如何应对。说他们各国都在看荷兰人的笑话有些过分,但至少他们想要看中华帝国同荷兰如何解决这件事,也好作为他们将来处理类似事件的参考资料。
荷兰军方的战略物资储备还没有完成,不可能贸然同中华帝国开战,因此荷兰政府采取拖延战术,花费巨资向中华帝国采购大批物资,以换取两国暂时的和平。
荷兰海军的造舰计划已经接近尾声,头等战列舰的建造计划本来该在神武十七年完成的,结果因为英荷战争的爆发导致该项目被延后了一年半,最终拖延到神武十九年春才能完成。
荷兰海军引以为豪的便是二十艘共和国级头等战列舰建造计划,作为荷兰海军无敌舰队的主力战舰,荷兰海军为争夺世界第一海军强国而跟中华帝国展开的海军军备竞赛。
由于英荷战争所致,荷兰海军的共和国级战列舰服役时间被推到了神武十九年春,而中华帝国皇家海军主力战舰的建造计划却没有收到任何影响,如期的在神武十七年夏天完成。
中华帝国主力战列舰第二批十艘斗字号头等战列舰完工后,使得中华帝国皇家海军实力暴涨,成为威慑全球的海上力量存在。荷兰海军只好暂避锋芒,尽可能避免同中华帝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等待本国海军完成改造计划。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445章 蓄力(二)
第445章 蓄力(二)
荷兰的卑躬屈膝令欧洲各国大失所望,中华帝国的强势再次让欧洲各国心生忌惮。
法国在战后的强势崛起使其成为了欧洲的主心骨,然而法国国王年幼,权利由红衣主教和首相分管,造成法国两大集团无法拧成一股绳对抗中华帝国的势力渗透。
法国始终是没有公开支持荷兰,在同盟国四国会议上,法国代表选择了默许,这令欧盟各国大失所望,欧盟声势大受打击。
然而,在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问题上,法国态度强硬。法国首相黎塞留在国家利益上要求中华帝国牵制土耳其,配合欧洲十字军东征。而法国红衣主教则处在天主教核心利益上,坚持扩大十字军东征战果。因此,法国两大政治集团前所未有的一条心,给中华帝国很大的政治压力。
中华帝国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秘密停战协定虽然还没有曝光,但是两国在西奈半岛的实际停火是众所周知的,想隐瞒也隐瞒不了多久。
法国在荷兰问题上的让步并不是没有条件的,承认中华帝国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占领,以及亚东环太平洋的绝对霸权地位,这一切都是需要政治利益交换的。
神武十七年九月,法国红衣主教特使帕特来大主教代表法国政府访问中华帝国,在觐见神武大帝邓浩楠时,帕特来趁机提出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担忧。
邓浩楠深知如果不答应法国的要求,很可能欧盟会抱团一起对付中华帝国。当前,荷兰海军主力丝毫未损,其大型战斗舰的建造已经接近尾声,距离服役已经为时不远。
按照军情局对荷兰的侦查得知,荷兰海军一直在忍辱负重,等待重新报复英国海军和中华帝国海军的那一刻。
荷兰的海上造舰能力一直为中华帝国所忌惮,对于这个历史上曾经一度称霸世界的荷兰,邓浩楠决定趁着它还未达到高峰时将其打垮。
法国在欧洲大陆上越发强大,邓浩楠知道用不了十年,法国便会成为中华帝国的强大敌人。但眼前荷兰才是威胁中华帝国的头号敌人,法国次之,因此先对付荷兰。
邓浩楠对帕特来的担忧给予了正面回答,表示将全面强化同法国的同盟关系,并知会内阁首辅大臣顾明哲同帕特来进行详细沟通。
顾明哲迅速召开内阁会议,商讨同法国的战略交易细则,并听取了兵部尚书林风的意见。
林风表示帝国军方拥有强大的战争潜力,拍板表示海陆空三军都没有问题。
这样,顾明哲心中有底,隧约定时间同法国特使帕特来会谈。
十一月中旬,中法两国绕开同盟国和欧盟的框架,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