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上马车夫-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至深夜,中华帝国守军已经损失超过五千人,伤兵超过四千,推想而知,奥斯曼帝国军的损失应该在六万以上,甚至更多。
李岩说道:“敌人的尸体已经堆满了城墙之下,现在距离天亮还有几个小时,敌军还有超过数万有生力量,我们必须采取非常行动”
李副官上前问道:“司令的意思是——”
“放火油”
李岩的招数用到现在,只剩下放火这招了。
伊斯梅里亚要塞储备了大量的石油,这些都是从波斯等地运来的。中华帝国自从修建完成伊斯梅里亚要塞之后,便想方设法的布置防御力量。在防御武器当中,中华帝国的火油柜一直是大杀器。只不过,之前中华帝国的火油柜使用的都是菜油、鱼油等,这些东西一来燃烧能量有限,二来大规模用于要塞防御成本太高。
于是,中华帝国对波斯产的黑石油十分感兴趣,用石油来代替火油柜燃料,比起菜油和鱼油来说,成本低,大规模装备成为可能。
加上伊斯梅里亚要塞地处埃及,距离波斯湾很近,运输石油十分便捷,因此伊斯梅里亚要塞大规模储备了石油,用于要塞最后防御。
“放火油”
命令下达后,中华帝国守军士兵从各个兵站中将一辆辆火油柜推了出来。
这火油柜是根据古代灭火水车和水炮改造而来,类似针管的活塞原理,将石油倒入水箱内,然后使用轮条加压将水箱内的石油**出去。水箱为钢制,有一根长长的钢管作为喷火嘴,可连续喷火油,属于最早型号的喷火器。
装填石油、加压、**,一系列动作有条不紊,顷刻间要塞暗口内喷出一道道火焰,从要塞上倾泻而下,长达几十米,犹如巨龙喷火般,顷刻间照亮了半壁天空。
烈火熊熊燃起,炎炎焦天,浓烟翻滚如炬。整个要塞四周一片火海,黑烟遮蔽天空中唯一的点点星光,就连地面上的火光也被黑烟隔离开来,咫尺不分。
奥斯曼帝国军第一次碰上中华帝国的火油柜武器,猝不及防,很多攻城士兵纷纷被火焰缠身,惨叫声撕心裂肺。火油的威力极其强大,从高高的要塞上方喷洒而下,防不胜防,奥斯曼帝国军顿时望而却步。
浓烟中裹带着大量的毒气,要塞上的中华帝国守军早有准备,纷纷掩住口鼻。但城下的奥斯曼帝国军却是毫无准备,他们只以为是普通的硝烟,等到陷入黑烟中昏迷才发现不对,但是已经为时已晚,当场毙命的不计其数。
随着火油柜的出现,要塞防御态势顿时扭转。整个要塞外城一片火海,顿时挡住了奥斯曼帝国军的进攻步伐。自古火就是大杀器,任何强大坚固的东西都会被烧毁。奥斯曼帝国军再不怕死,在它面前都望而却步,因为被活活烧死的恐惧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烈火炎炎焦天,黑烟阻隔视线,战场上的喊杀声顿时弱了下来,只剩下零星的炮声。
很快,零星的炮声也消失了,因为大量石油的燃烧,产生的黑烟什么都看不清。攻方找不到目标,守方看不清敌人,双方隧不约而同的停火。
穆拉特将军远远的看着陷入火海中的伊斯梅里亚要塞,心中恼火万分,他万万没有想到,中华帝国军竟然有如此强大的武器。更令他恼火的是,烈火保护了伊斯梅里亚要塞,但穆拉特却没有时间等,因为根据情报得知,中华帝国的主力大军在天亮后便会抵达。
然而,用石油点着的烈火是无法被扑灭的,至少穆拉特没有任何办法。
“将军,你看这么大的火,我们攻不进去,但要塞里面的中华帝国军也不会好过的”
穆拉特这才明白,原来伊斯梅里亚要塞外的烈火已经失控,虽然阻挡了奥斯曼帝国军的攻击行动,但是同样也令中华帝国的士兵无法呆在要塞上防御,被迫撤下城头。
穆拉特哈哈大笑,嘲笑中华帝国军这招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失败策略。
这边,要塞内一片烟灰,中华帝国守军部队早已从城头上撤离。原来,在他们释放火油的时候,奥斯曼帝国军的数发炮弹击中火油柜,结果导致火油柜爆炸,引发附近的火油柜殉爆,导致大火一发而不可收拾。
意外造成中华帝国军士兵当场阵亡数百人,并导致大火失控,烈火焚城。
要塞司令部,李岩和他的参谋官们的脑袋缠得跟木乃伊似的,只留下两只眼睛落在外面,原因是整个要塞到处都是浓烟灰,不得不如此狼狈。
李岩来回踱步,显然气得不轻。旁边一众参谋官们一个个的大眼瞪小眼,都是手足无措的样子。
“怎么搞成这样?有没有办法赶紧把火扑灭?”
李岩暴跳如雷,照这样烧下去,就算伊斯梅里亚要塞再坚固也会烧塌了的。
众人都不敢说话,李副官只好硬着头皮上前说道:“司令,我们已经切断了所有的火道,等到火油烧尽后,自然就灭了”
“放屁”
李岩恨不得一锤子砸扁李副官,怒叱道:“火灭了,城也塌了,都他娘的成烤猪了”
李副官满脸的委屈,回答道:“可是这火油扑也扑不灭,拿水浇反倒更旺盛,真是邪门了”
“我不管,你们赶紧想办法,否则统统枪毙”
“……”
李岩开始不讲理了,众人无奈,却不敢顶撞,只好想办法。
有道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众人同心协力,很快东城方向传来了好消息。东城守备营张营长率领手下士兵扑火时,意外的发现对付火油,用浸水沙子装成沙袋来压灭隔离火源最为管用。
这个发现顿时给伊斯梅里亚要塞带来了转机,李岩闻报后,立刻下令全军挖泥沙装沙袋,全力拯救要塞。
命令下达后,全军将士,只要能动弹的,纷纷动员起来,扛着沙袋上要塞灭火。
沙袋的灭火效果十分明显,不但扑灭了要塞城头上的烈火,更将要塞加固了一层,抵御敌军炮弹增加了一份筹码。
城头上的烈火虽然扑灭了,但是火油烧过的城头异常的滚烫,要塞炮不敢使用,生怕弹药爆炸。城头上虽然可以布置兵力了,但是城外大火依然在燃烧,原本堆积如山的尸体,却成为了大火的助燃物。
烈火熊熊,浓烟滚滚,仿佛世界末日一般。浓烈的烧焦味道,即使久经战阵的帝国士兵们也难以忍住呕吐。
要塞外城已经被烧得不像样子了,坚固的花岗岩,钢筋水泥混凝土浇筑的炮台碉堡,因为里面的钢铁被烈火的高温融化,隧导致炮台和雕镂几乎都变了形状。
李岩登上城头,看着这座要塞已经被烧得扭曲了,心中不是个滋味。
原本他的计划天衣无缝,但却低估了奥斯曼帝国军的战斗能力和攻击意志。狗急了还要跳墙呢,何况是军队
如今伊斯梅里亚要塞几乎毁于战火,其损失已经超过了他的估计,如果重新安排计划的话,他宁愿将主力摆在这里,同敌军进行正面决战。
然而,世界上没有后悔的药。事已至此,李岩只盼望着赶快天亮,援军赶快抵达,消灭眼前的敌军。
烈火炎炎,浓烟滚滚。
凌晨五点,原本应该天亮了,但是伊斯梅里亚要塞方圆几百里都被浓烟笼罩,已经看不到天亮了。
要塞外的烈火已经减弱,虽然浓烟依然笼罩着,但穆拉特已经等不及了,急忙纠集大军再次发动攻城战。
由于浓烟的关系,双方都很难看清楚对方。双方的炮兵部队只是靠着直觉向对方实施打击,开火过后,只听见响声,却不知道打中了什么,杀伤了多少敌人,运气成为了双方的主导力量。
能见度很低,奥斯曼帝国军直到城下时才被发现。中华帝国军已经不敢再使用火油柜,生怕下一刻把要塞给烧塌了。
“开火”
砰砰砰
要塞的射击口内,中华帝国守军伸出火枪,对着正在攀登云梯的敌人射击。
无数弹丸倾泻而下,奥斯曼帝国军士兵接连中弹,惨叫声中摔落城下。
同样,奥斯曼帝国军也相当勇猛,穆拉特已经无路可走,因此他已经不计代价了。似乎宗教的信仰可以让人疯狂,奥斯曼帝国军突然间变得不怕死了,疯狂攻城,令整个要塞防御多次出现险情。
硝烟笼罩下的伊斯梅里亚要塞,分不清白天黑夜。但是战场外却已经迎来了黎明。
从塞得合围过来的中华帝国军四个步兵师,成两个巨大的攻击阵型,向伊斯梅里亚推进,将奥斯曼帝国军围在伊斯梅里亚要塞下。
“怎么搞的?要塞怎么变成这个德行了?莫不是已经陷落了?”
埃及住屯军参谋长曹建亲率主力大军从塞得赶来,本以为十分轻松,但是抵达伊斯梅里亚要塞附近时,远远的看见浓烟翻滚中的要塞,心中顿时一个激灵。
副官说道:“应该不会参谋长你听要塞方向的枪炮声十分响亮,应该没有陷落”
曹建点点头,又皱眉道:“还真是小看了土耳其人,没想到我们视为固若金汤的要塞,竟然被打成这个德行,看起来日后要重新审视这个对手了”
副官回答道:“司令还困在要塞里,我们是不是马上发动总攻”
曹建看了看表,回答道:“二十分钟后发起总攻,给我狠狠的修理他们”
“是”
副官领命,急忙下去传达命令。
中华帝国军主力出现后,穆拉特的心顿时沉到了谷底。他一方面严令前线部队继续猛攻要塞,另一方面组织军队掉头迎战中华帝国军主力。
然而,经过一天一夜激战的奥斯曼帝国军已经筋疲力尽,十二万大军到此时只剩下六万余人,还有超过一半多人的士兵有不同程度的受伤,客栈之兵不足三万人。刨除正面攻击伊斯梅里亚要塞的两万军队,穆拉特手中只有不到万人的部队进行阻击任务。
不过,穆拉特还算有本事,他将所有伤兵都集中了起来,竟然在短时间内便组织起三个大方阵出来。三个大方阵各有万余人,成品字阵布置,互为犄角。炮兵阵地居中,但火炮大都被调往正面去攻击要塞,因此在大方阵的火炮不足七十门,比起中华帝国军主力部队少了三百多门火炮,单从炮兵力量来看,穆拉特已经完全处于下风。
能够短时间内组织起三个大方阵来,还能够将伤兵都用上,穆拉特的指挥能力得到了中华帝国军参谋长曹建的肯定。
然而,称赞归称赞,奥斯曼帝国军的最后抵抗在曹建看来只是徒劳。
二十分钟后,中华帝国军的所有炮兵阵地布置完毕,总攻击旋即展开。
数百门大炮对准了奥斯曼帝国军的三个大方阵猛烈开火,刹那间,敌军方向地动山摇,沙尘翻滚,硝烟漫天。敌军三个大方阵多为伤兵,组织步兵作战还算勉强,但面对中华帝国远距离的炮火打击,显得很是无力。因为伤兵过多,移动不便,奥斯曼帝国军的大方阵遭到炮击后,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当中,伤亡惨重。
穆拉特极力控制战斗态势,尽量利用第一个大方阵来消耗和吸引中华帝国军的炮火。同时,尽量避免中间的七十门大炮在首轮炮击中消失。
果然,在穆拉特的小心指挥下,奥斯曼帝国军最大程度保存了战力,在中华帝国炮兵的第一次打击后,奇迹般的保存下来了三十门火炮。
穆拉特感到很高兴,正要下令还击,结果中华帝国军的第二轮炮击又到了。
“该死的怎么这么快”
穆拉特很是郁闷,奥斯曼帝国军的火炮发射速度太慢,还没有准备好,便被对方的第二轮速射全部击毁。
接下来的十几分钟,中华帝国军接连实施猛烈的火力覆盖,顷刻间打垮了穆拉特摆好的第一个大方阵。
品字阵破裂,掎角之势失调,曹建隧下令炮火延伸打击,同时命令骑兵冲锋。
随着炮火延伸打击,嘹亮的号角声扬起,中华帝国军主力发起全线骑兵队冲锋。
“冲啊”
命令下达,骑兵将士们猛的一松缰绳,战马一跃而出。随着战马不断加速,数万大军发起冲锋,整个沙漠都觉得颤抖了起来。
战马狂奔,卷起漫天沙尘。大地震颤,喊杀声直冲九霄。
里许距离,纵然是沙漠,骑兵冲锋也不过是眨眼间。
曾几何时,中华帝国皇家陆军的战斗模式为三段式,即炮火打击——骑兵冲锋——步兵清场。但随着战争形态的千变万化,皇家陆军在骑兵冲锋和步兵清场两个阶段开始模糊不清。这主要是因为中华帝国皇家陆军的代步工具皆为骑兵用战马,即便是步兵也可以当骑兵使用,这样一来骑兵和步兵的划分,骑兵和步兵的战斗职能之间便有些模糊了。
“趁着炮火延伸的机会便发起冲锋,中华帝国皇家陆军果然名不虚传”
望远镜中,穆拉特看着中华帝国皇家陆军的作战模式,心中感慨万千。
曾几何时,他是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狂热改革者。当初欧洲火器**带给土耳其帝国的冲击令他清醒,隧令他坚定的进行军事改革,仿造欧洲军队模式建立了奥斯曼帝国的火器军队模式。
然而,今天他再次感到了新的军事**冲击。西班牙大方阵时代的战术已经成为过去,中华帝国皇家陆军的战术思想将成为未来的主宰,但穆拉特苦笑的是,他虽然意识到了,但却知道没有命去做第二次军事改革了。
思绪间,中华帝国皇家陆军已经冲杀而至。凶猛的战马,斗志高昂士兵,顿时杀得奥斯曼帝国军狼狈不堪,四散奔逃。
战场上,逃兵死的快,被战马追的逃兵死的也快,受了伤的逃兵更是难逃一死。
穆拉特仓促间组织起来的三个大方阵,三万余人的军队不到半个小时便被打垮了。
奥斯曼帝国军上下军心动摇,加速了中华帝国军队的攻击速度和战果。很快,中华帝国军队缩小包围圈,步步为营,务求将奥斯曼帝国军主力一网打尽。
这边,要塞城头上,正当李岩指挥守军进行最艰难的战斗时,他们听到了远处传来熟悉的号角声。
此时此刻,奋力搏杀中的中华帝国士兵们,听到号角声时,已经激动的流泪,斗志瞬间膨胀到了极点,越战越勇。
反观攻城的奥斯曼帝国军,起初还是凶猛的样子,满脸的不要命。听到中华帝国的号角声后,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般,斗志全无。两万余的攻击部队,竟然被几千守军打的满地找牙。
一个小时后,中华帝国军主力进一步收缩包围圈,将数万奥斯曼帝国军残余围在了运河河畔。
穆拉特见手下士兵丢盔弃甲,狼狈的如同乞丐一般,斗志全无,甚至很多人武器都丢了。他知道已经完了,无力回天,隧扯起白旗向中华帝国军投降。
数万奥斯曼帝国军投降,宣告中土苏伊士会战结束。
城头上,李岩高兴的几乎哭了出来。当参谋长曹建跟他会和时,李岩猛的给了曹建一个熊抱,差点激动的勒死对方。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413章超级皇家园林
第413章超级皇家园林
【两章并为一章,今日八千字大更,虽然还是欠下很多章,但是巡洋舰都会记得的,慢慢补偿好了。。。。。—_—!!!】
~~~~~~~~~~~~~~~~~~~~~~~~~~~~~~~~~~~~~~~
伊斯梅里亚会战以中华帝国军大获全胜而告终。
此次会战,中华帝国军在空中侦查优势的帮助下,在战略上完胜敌人。但是却因为低估了奥斯曼帝国军的战斗潜力,在战术上险些酿成失败。
会战结束后,经过清点战损,中华帝国军阵亡超过四千人,伤者近万。伊斯梅里亚要塞守备旅大伤元气,几乎面临撤销番号的惨境。和守备旅同病相怜的是伊斯梅里亚要塞外城超过七成防御系统出现结构性损毁,战损费用和战后抚恤费用高达四千五百万银元,创下中华帝国殖民战争以来会战战损费用最高纪录,同时也刷新了中华帝国皇家陆军单场战役伤亡最高纪录。
虽然伊斯梅利亚会战当中,奥斯曼帝国军付出了十五万大军被全歼的代价,战损费用远远超过中华帝国埃及住屯军的,但李岩依然要为此返回中华帝国首都北京,亲自向中华帝国总参谋部报告情况,并接受帝国军事法庭的询问。
当然,伊斯梅利亚会战后,中华帝国中央政府半个月后才能得到消息,但李岩比较自觉,他不会等到帝国总参谋部的传票送抵开罗再起身。因此,李岩将埃及大小事务交托给参谋长曹建,会同李自成一起,押送从埃及掠夺而来的巨额财富回国。
显然,李岩这样安排有他的目的。虽然伊斯梅利亚会战损失巨大,但如果和掠夺埃及的财富比起来的话,不及九牛一毛。选择一同回国,面对军事法庭的询问时也有些底气。
伊斯梅利亚会战之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北非远征军元气大伤,已经无力再争夺北非领土了。
此时奥斯曼帝国政府四面楚歌,欧洲领土遭到欧洲列强的军事入侵,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令奥斯曼帝国在欧洲面临巨大的军事压力。北方的俄罗斯帝国全力南下,威胁君士坦丁堡安全。南面又面对中华帝国埃及驻屯军的强大战力,奥斯曼帝国政府疲于奔命,不得不采取妥协策略。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是欧洲列强们披着宗教战争幌子的羊皮,里面是国家领土纠纷的贪婪之狼。奥斯曼帝国政府权衡利弊,向中华帝国妥协,因为中华帝国不是为宗教二战。
伊斯梅利亚会战之后,奥斯曼帝国政府迅速派出特使前往开罗,同中华帝国埃及驻屯军参谋长曹建协商停战事宜。
出于帝国核心利益的考量,曹建答应同奥斯曼帝国进行秘密停战谈判。奥斯曼帝国为了减少一个强敌,不得不做出巨大的让步。奥斯曼帝国承认中华帝国对埃及的殖民统治,并将西奈半岛割让给中华帝国,换取中华帝国停止对奥斯曼帝国的军事行动。
西奈半岛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西奈半岛是连接非洲及亚洲的三角形半岛,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西滨苏伊士湾和苏伊士运河,东接亚喀巴湾和内盖夫沙漠,北临地中海,南濒红海。东西最宽约210公里,南北最长约385公里。半岛上广大的干燥地区称为西奈沙漠,与埃及的东部沙漠间隔著苏伊士湾及运河,但东边则连绵进入内盖夫沙漠,地形上没有显著的改变。西奈半岛通常被认为地属亚洲,位于埃及的东北端,与东边的约旦地区和加萨走廊相连。
西奈半岛作为亚非欧三大洲的连接滚动轴,从公元前三千年开始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附近任何一个大国崛起,都难以避免在这里爆发过大规模、高强度,以及惨烈无比的大战,用一决雌雄做比喻或为恰当。
奥斯曼帝国肯将西奈半岛这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割让给中华帝国,足见其诚意。因为西奈半岛不但是战略要地,还是支撑埃及的经济要地。
中华帝国修建伊斯梅利亚要塞所需的花岗岩,全部都是从西奈半岛开采而来。埃及地区的大部分石料都是从西奈半岛开采而来,换句话说想要修复伊斯梅利亚要塞,必须要得到西奈半岛。
同时,西奈半岛也是铜矿和绿松石矿的主要产地,大小矿场上千个,全部交给中华帝国管理。
割让西奈半岛后,中华帝国对埃及的统治将更加稳固,苏伊士运河也将得到安全保障。
奥斯曼帝国如此大礼,使得曹建很痛快的便接受了。作为回报,中华帝国埃及驻屯军在控制西奈半岛之后便停止进军,同奥斯曼帝国以加沙走廊划界,实现挺火。
双方在开罗举行的是秘密的闭门会议,签署的停战协定也属最高机密,不为外界所知道。
停战协定签署后,奥斯曼帝国军主动撤出西奈半岛,退回加沙走廊。而中华帝国军则高调进驻西奈半岛,然后以战线太长,兵力不足为由停止进军。
这样,中华帝国同奥斯曼帝国秘密实现了停火,而欧洲列强并不知道其中的猫腻。
中华帝国顺利的从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战争中拔出腿来,抽身事外,坐观欧洲教廷同伊斯兰教廷之间的大战。
中华帝国、法国、荷兰、西班牙四国瓜分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北非的领地。中华帝国在埃及挡住了奥斯曼帝国军西征北非的道路,算是帮了法国和荷兰一个忙,让他们可以安心统治北非。
表面上来看,中华帝国成为法国、荷兰和西班牙三国对抗奥斯曼帝国的挡箭牌,埃及所处的位置也决定了中华帝国成为挡箭牌的事实。然而,凡是不能看表面。中华帝国挡住了奥斯曼帝国军西征的道路,但也挡住了欧洲列强们从非洲向亚洲入侵奥斯曼帝国的道路。
非洲大陆上现如今仅仅只剩下了红海沿岸的唯一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所罗门王朝统治下的埃塞俄比亚帝国。
所罗门帝国信奉基督教,这也是该王国一直没有遭到欧洲列强们军事入侵的主要原因。同时,所罗门王朝东部地区的红海沿岸都是伊斯兰教诸侯国,欧洲教廷一直视伊斯兰教廷为死敌,因此埃塞俄比亚王国成为欧洲教廷的一个重要棋子,用于牵制阿拉伯世界的扩张。
八世纪初,越过红海的阿拉伯移民,一方面在沿海定居,垄断印度洋上的贸易。另一方面他们深入内地,在阿特拉巴河和青尼罗河定居,建立了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丰吉王国,压迫埃塞俄比亚帝国。
随着欧洲各国掀起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土耳其帝国在北非战场上的失利,令埃塞俄比亚帝国野心膨胀,所罗门王遂纠集军队,出兵东非和红海西岸,大肆驱除阿拉伯人,占领伊斯兰诸侯国领土。
然而,丰吉王国背后的靠山是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虽然在北非吃了败仗,丢了整个非洲领地,但是在阿拉伯半岛上的实力依然强大,不是一个落后的所罗门王朝能够打败的。
所罗门王国同丰吉王国爆发七月战争,在历时七个月的战争中,所罗门王国一度打到了丰吉王国的都城下,但在丰吉王国在奥斯曼帝国军队的帮助下,最后反败为胜,打败了入侵的所罗门王国军。不但如此,奥斯曼帝国军为了扭转北非战局,选择从东非突入,重新打开非洲通道。而丰吉王国便是奥斯曼帝国的跳板。
所罗门王国是奥斯曼帝国重返非洲的最大障碍,为此奥斯曼帝国军在阿拉伯半岛集合五万大军,加上丰吉王国的七万军队,十二万大军入侵埃塞俄比亚,很快便占领了大半地区。
奥斯曼帝国的战略部署引起欧洲列强和中华帝国的警觉,但之前中华帝国帮助欧洲列强挡住了奥斯曼帝国军开往北非的援军,自己也损失惨重。因此,如今奥斯曼帝国入侵东非,中华帝国选择了按兵不动。
原因很简单,埃塞俄比亚沦陷后,奥斯曼帝国将直接威胁中非地区,富饶的葡属刚果王国周围都是欧洲列强们在非洲的核心利益,欧洲列强肯定不会坐视不理,一场大战不可避免,中华帝国在埃及和南非两处殖民地正好可以看热闹,坐收渔翁之利。
果然,欧洲各国为了维护他们在非洲的殖民利益,不得不出兵救援埃塞俄比亚。
在刚果附近的欧洲殖民国家主要是法国和英国,葡萄牙政府为此增派一万士兵进驻刚果。法国从北非调集三万五千军队,加上英国的五千殖民军,三国组成五万人的联军部队开赴埃塞俄比亚战场,进驻吉马,同后撤的所罗门国王军回合。
两大宗教联军在贝尔山下摆开阵势,双方一碰面,那种几辈子的仇恨顿时迸发了出来。双方一开战,立马进入白热化。两大宗教联军只打了一轮跑,只放了一轮火枪,便立马冲到一起展开肉搏战。
宗教的信仰可以令人发狂,两大宗教联军混战在一起,厮杀已经超过了传统战争的范畴,双方都抛弃了绅士战争的法则,仿佛宿命敌人一样,杀的分外眼红。
一连数次激战,双方皆伤亡惨重。
欧洲联军兵力少,受到埃塞俄比亚高原地形影响,补给不方便,但胜在武器先进。丰吉—奥斯曼联军胜在兵力多,丰吉王国地处沿海,比较富裕,补给方便,但武器相对差一些。双方各有优缺点,互占优势,整体上势均力敌,一时间僵持在贝尔山附近难分高下。
中华帝国非洲派遣军驻扎南非,一直静静的观望埃塞俄比亚战事,并派出前哨和空军热气球对双方情况进行战地侦查。双方的情报汇总到南非派遣军开普敦司令部。而中华帝国借助双方大战的机会,分别向双方提供一些情报,价高者得。不过,有时候也会进行政策倾斜,帮助战事不利的一方,以此来平衡整个东非战场的天平,尽可能的让欧洲和奥斯曼帝国两败俱伤。
在红海,中华帝国皇家海军印度洋舰队进驻西奈半岛南端沙姆港,开启掌控红海的时代。
同时,李岩和李自成从押送两百多万件抢掠来的古埃及器物,从开罗出发,在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的护送下,经苏伊士运河抵达红海岸边苏伊士要塞。
在苏伊士要塞,全部掠夺来的古埃及器物和金银财宝一并装入两艘女娲级运输母舰,然后运往国内。同时,皇家海军印度洋舰队出动大小战舰七十余艘,沿途护送两艘运输母舰,确保这笔巨额财富可以安全运回国内。
出发之日,庞大的舰队吸引了红海沿岸的所有人的眼球。他们第一次看到中华帝国皇家海军印度洋舰队开进红海,但他们最关注的还是那两艘巨大的运输母舰。再深一步来说,他们是关注两艘运输母舰里装运的超过两百多万件古埃及文物。
不少红海海盗有过打劫这两艘宝船的念头,甚至是奥斯曼帝国军也有过这个想法。不过,当他们看到中华帝国皇家海军印度洋舰队出动庞大数量的战舰护航时,看到女娲级运输母舰上面上千人的警戒士兵时,他们最终打消了念头。
想要打劫这两艘超级宝船是不合实际的,甚至是妄想。放眼印度洋周边,根本没有哪国的海军拥有如此强大的实力能够打败中华帝国皇家海军印度洋舰队的。
同样,还有数以万计的埃及原住民一直围观着着两艘运输母舰,他们的眼神充满了仇恨,如果眼神可以杀人的话,那么眼前强大的印度洋舰队估计全军覆没了。
随着舰队起航,两艘巨大的运输母舰驶离苏伊士港,依然有数千埃及原住民在岸边跟着跑动。如果是不知道的人看来,还以为中华帝国皇家海军深受埃及人民的欢迎,以至于离开时埃及人如此般的恋恋不舍。
事实上,岸边跑动的埃及人心中,此刻正诅咒着这两艘宝船快点沉入大海。
宽阔的洞庭湖号运输母舰舰桥上,李岩和李自成二人手扶围栏,静静的俯视着前方。
碧海蓝天下,巨大的运输母舰破浪前进,海浪翻滚,巨大的啸声充斥着双耳。
几十艘战舰分列两侧,破浪前进。高大的风帆遮蔽了太阳,影子绵延直至远方视线外。
李岩和李自成二人站在洞庭湖号运输母舰的舰桥高处,所有的一切尽收眼底,面对如此壮观的场面,他们二人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次经历。
“没想到咱们竟然有如此面子,七十余艘战舰护航,怕是大半个印度洋舰队都派来了吧”
李自成转圈儿眺望,因为女娲级运输母舰高大如城,所以看其他护航战舰都觉得太小太低。那种从高处俯视全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