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上马车夫-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附近海域设伏,等待瑞荷联合舰队返航。

晚上十一点左右,瑞荷联合舰队驶抵西兰半岛以西三十海里左右时,由于是月缺时令,夜色下能见度不足两百米。已经进入瑞典领海的瑞荷联合舰队放松了警惕性。

这时,丹麦海军使用超过一百三十艘单桅纵帆船,携带大批的火药、硫磺、火油等易燃易爆之物,将纵帆船改为快速纵火船,从正面直接冲向瑞荷舰队。

由于纵帆船速度极快,几百米的距离很快就冲到瑞荷舰队前军舰队近前。瑞荷联合舰队发现不明敌舰队靠近时,显得有些慌乱,急忙向联合舰队指挥官埃门中将报告,等到埃门慢慢腾腾的来到甲板上时,丹麦海军的快速纵火船前面的尖刺已经深深的撞击到了瑞荷舰队战舰身上,紧接着轰然爆炸,烈火冲起几十米高,火焰四射,顷刻间点燃了瑞荷战舰的斜桅杆和风帆,进而大火一发而不可收拾,沿着复杂繁多的绳索燃烧,很快蔓延到前桅,接着是主桅、后桅,旋即整艘战舰陷入一片火海。

风帆战舰最大的弱点就是风帆和绳索,极其害怕被敌人火攻,一旦着火,除非天降大雨,否则就等着被烧毁。

埃门大惊失色,眨眼间他的前锋舰队便陷入一片火海当中,长达十几里的海面上,到处都是敌人的纵火船,烈焰冲天,照亮了数里内的海空。

如此近的距离,如此庞大的纵火船队袭击,埃门知道无法从正面穿过去了,情急之下急忙命令全舰队转向北,却忘记他还没有发现丹麦海军的主力。

埃门依然按照传统纵火战斗的方式,估计丹麦海军主力在纵火船的后面。

然而,恰恰相反,皮尔卡特上将已经算透了埃门的心思,把丹麦海军主力拜在了北方四里之外,等待埃门自己往炮口上撞。

半个小时后,瑞荷联合舰队掉头,正好撞到了丹麦海军主力舰队的炮口上。

夜色下,丹麦海军排成一字大纵深队形,以侧舷对准敌舰,在不足百米的距离上开火。

顿时,整个海空一片红光闪烁,瑞荷联合舰队遭到重创,很多战舰在不到五分钟时间里便被打成了筛子,不是被烈火焚毁,便是被海水倒灌沉没。

埃门的旗舰在第一时间便被丹麦海军第二分舰队的火力齐射给打残了,如果不是埃门跑得快,急忙从小艇上逃走,恐怕就跟旗舰一并葬身大海了。

瑞荷联合舰队的旗舰被击沉后,联合舰队没有了指挥,在丹麦海军的猛烈攻击下,其余各舰纷纷四散奔逃。

战至第二天中午,瑞荷联合舰队只有瑞典海军的五艘战舰逃了回去,不可一世的荷兰海军全军覆没。

西兰半岛海战以丹麦海军大获全胜而告终,这在欧洲海战历史上被重重的写下了一笔,因为刚刚登上世界第一海军强国的荷兰海军竟然被丹麦海军干掉,虽然荷兰海军只是损失了一支分舰队,但是这次海战对于荷兰海军的威望来说,无疑等于被狠狠的删了一个耳光。

丹麦海军一时间名声大振,威震北欧,一时间英国和法国海军深感忧虑。

然而,就在丹麦海军取得大胜之际,憋屈的荷兰海军和瑞典海军联合舰队在六个月后重新组建起来,并再次开赴波罗的海寻求跟丹麦海军决战。

皮尔卡特虽然慎重,但是依然跳不出人性的高傲,在第二次面对重新组建起来的瑞荷联合舰队时,他显得有些自负,放弃了之前的战术,转而跟瑞荷联合舰队正面交锋。

结果,在沃尔丁堡海战当中,丹麦海军主力舰队被瑞荷联合舰队堵死在港口内,激战六天后全军覆没。

丹麦海军的覆灭,再次掀起全欧洲各国海军人士的惊叹,人们对于最近欧洲的几场大规模海战感到了忧心。现有西班牙无敌舰队被籍籍无名的荷兰海军全歼,再有丹麦海军全歼瑞荷联合舰队,如今丹麦海军又被重新组建的瑞荷联合舰队全歼,这种看起来几乎不可能海战竟然连续发生,不得不令各国海军人士深思。

随着丹麦海军的覆灭,瑞荷联合舰队成功控制了波罗的海制海权,在德意志地区的瑞典军队得到了补给,免遭被神圣罗马帝国全歼的危机。

同时,瑞典陆军在瑞荷联合舰队的掩护下,成功从水陆两路逼近丹麦本土,丹麦陆军在对瑞典陆军的战斗上接连失利,最终在第二年春提出求和请求。

此时,瑞典的精力主要放在对神圣罗 马帝国的作战上,由于法军要求瑞典陆军配合攻击神圣罗马帝国军,荷兰需要法国陆军的支持,因此瑞典不得不看荷兰的面子,结束跟丹麦的战争,转而配合法军在德意志地区作战。

这样的三角牵制关系下,瑞典接受丹麦求和,并于次年六月签署了《哥本哈根合约》,丹麦退出欧洲战场,承认瑞典在北欧的军事地位,使得瑞典成为北欧第一强国。

丹麦退出一次世界大战,使得瑞典和法国在北欧战场上压力大减,神圣罗马帝国军节节败退,渐渐的失去了德意志地区大片领土,瑞士等公国先后独立,大大打击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势力。

西班牙帝国在陆上的战争同样节节败退,自从法国军队全歼了西班牙最精锐的弗兰德军团之后,西班牙陆军便像被霜打了的茄子一样,士气低迷,战力大减。

反而法国陆军士气高涨,在收复国土的过程当中,法军越战越猛,渐渐掌握了对付西班牙陆军的战术方法,横行欧洲两百年的西班牙大方阵战术宣告寿终正寝。而西班牙陆军缺乏应变能力,在失去大方阵战术之后,无法组织起新的战术应对,结果在接下来的战斗当中,被法军打的非常惨。西班牙陆军渐渐失去欧洲的霸权地位,荷兰的独立战争令西班牙陆军有心无力,法国陆军渐渐成为欧洲第一陆军,开始了法国称霸欧洲大陆的时代。

西班牙海军沦为欧洲二流海军,从墨西哥、巴西和地中海调回来的舰队仅仅能够维护西班牙本土的领海,只有防御能力却没有进攻能力。陆军从法国本土和荷兰本土被打了回来,同样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还手之力。

而偏偏雪上加霜的是,西班牙帝国在美洲的殖民地正遭到更加强大的中华帝国军入侵,墨西哥被占领了三分之二领土,中华帝国北美派遣军打到了墨西哥城下,拿下墨西哥城是早晚的事情。在南美,中华帝国南美派遣军同样打到了利马城下,秘鲁、格兰纳达等殖民地岌岌可危,西班牙帝国陷入了全面崩溃的边缘,就好比当年的罗马帝国一样,眼瞅着就要被瓜分了。

在北京的西班牙帝国使团在跟中华帝国的谈判当中,一点谈判的筹码都没有,中华帝国礼部直接要求西班牙政府放弃墨西哥、秘鲁和新格拉纳达殖民地,并承认中华帝国对菲律宾的占领合法,这等于直接割断了西班牙帝国的大动脉。如此谈判令西班牙特使大病了一个礼拜,只得派人返回西班牙请示,但在这期间,中华帝国并没有放弃军事行动,美洲殖民战争照旧。

神武十一年夏秋之际,帝国的天灾终于少了很多。虽然四川府和山西府的余震不断,但破坏威力已经大大减小,当地政府成立了多家水泥厂,用钢筋水泥建筑来造房子,使得当地老百姓的房屋具备了抗震标准,不用再担心地震带来的房屋倒塌问题。

随着帝国的钢筋水泥工业还在起步阶段,成本依然很高,但是帝国国民的支付能力还是可以应付得来的。帝国政府每年都要投给地震灾区大笔的赈灾款,却一直解决不了问题。有了钢筋水泥式房屋之后,给帝国省去了大笔的赈灾款。而地方政府将这笔资金投入支持当地钢铁水泥企业,控制他们的价格,让老百姓可以消费得起,即保证了赈灾资金的实际作用,又带动了地方经济,一箭双雕。

同样,进入神武十一年后,各地的洪涝灾害也大幅度降低,帝国政府大把大把的金钱投入到水利工程上,全国各地江河湖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将其筑起高坝和水库,沿岸植树造林,使得大小河流泛滥的时间和规模都有所好转。雨季危害减小,旱季水库依然可以保证农田用水。

小河小湖治理好了,流入大河大江的洪水便小了。像黄河、长江沿岸百里,除了港口外,全部迁走了居民,实行植树造林,这使得黄河、长江每两年泛滥一次的历史就此结束。

按照帝国政府工部和水利部官员们的计算,再这样大规模治理二十年,将彻底结束中华帝国河流泛滥成灾的历史,还帝国子民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不再担心洪水泛滥,江河断流等灾害发生。

在沿海地区,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依然不断,帝国政府对于台风和暴雨无法控制。但是帝国政府在台风海啸多发区大规模修筑了防浪堤和防护林,并集中了全国各地气象分析师们,将各地每天每时每刻的气候进行了记录和汇总。由于气候在季节变化上基本上都比较固定,突发*况很少。帝国的工作者们将各地每天的气候全部记录了下来,经过十年的记录,已经总结出了各地区的气候变化规律。这样一来,每年每天每时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气候变化,当地政府都会及时通报给当地老百姓,虽然比不上后世的天气预报准确,但是十之八九预测是准确的,这样一来,帝国沿海地区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善的灾难天气预警机制,使得帝国国民的安全感大增,挽回了八成以上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也大大提高了国民对帝国政府的优越感,更是给帝国中央财政减轻了很多的财政负担。

这一切的小小细节,最终汇总到整个帝国层面上来,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成果。

当然,中华帝国神武大帝邓浩楠心中明白,小冰河时期已经到了末期,自然灾害本身就开始减弱,加上帝国政府的精心努力之下,这个国泰民安的时局是正常的。他心中高兴的是,这一切的成果,最终都被全国老百姓们归为他这个皇帝的英明神武,这种自豪感让他十分欣慰。

做一个昏君容易,但作为一个明君,偏偏还是在这个小冰河时期做到国泰民安的明君,他邓浩楠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帝国一切都走上正轨了,天灾人祸在神武十一年让邓浩楠明显感觉到减少了很多。一直以来,邓浩楠每天都要处理上百件事情,这还是在内阁解决了数万件小事情之后的。如今邓浩楠每天几乎最多处理四五件事情,还是内阁怕皇帝闲的蛋疼,故意留给他的。

邓浩楠有了很多闲工夫,白天郊游打猎,顺便督促一下皇家园林建设,以及皇陵修建细节,没事儿微服出宫看看,体验一下民间乐趣。到了晚上,邓浩楠便全力进行造人工作,后宫三千佳丽虽然任由皇帝采摘,但邓浩楠还是将精力放在他现有的六个妃子身上。

神武十一年,神武大帝有子嗣二十五人,其中皇子十三个,公主十二个。

皇后生皇长子国安(皇太子)、皇五子国仁(仁亲王)、皇九子国信(信亲王),皇三女灵惜公主、皇六女淑萍公主、皇十一女甜香公主;

淑妃生皇三子国忠(忠亲王)、皇七子国孝(孝亲王),皇十二女媚怡公主;

端妃生皇四子国义(义亲王)、皇十三子国平(平亲王),皇五女恪靖公主、皇十女靓晴公主;

香妃生皇五子国智(智亲王)、皇十一子国泰(泰亲王),皇九女晶婕公主、皇十一女丽蓉公主;

萧妃生皇六子国礼(礼亲王)、皇八子国纯(纯亲王),皇长女夕颜公主、皇四女娜美公主、皇七女乐平公主;

宸妃生皇二子国兴(兴亲王)、皇十子国勉(勉亲王),皇二女碧莲公主、皇八女端静公主。

由于神武大帝对于妃子怀孕、生产,以及幼儿成活、成长的关心程度非常高,来自后世的先进家庭奶爸思想的帮助下,加上邓浩楠自己提炼了一些抗生素药物,使得他的子嗣未出现出生就夭折情况,当前二十五个子女全部成活。不过,其中有好几个子女身体十分单薄多病,未来能否长大成人,一切还得看老天的安排,邓浩楠只能近人事听天命了。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382章宽永投降

第382章宽永投降

随着中华帝国皇家陆军逼近日本京都府地区,在京都的日本宽永天皇如坐针毡,跟中华帝国的谈判毫无进展,只好调集全国各地幕府军勤王。

随着德川家光在山口会战中战败,实力大损,但是依然有十几万军队。只不过在撤退途中丢盔弃甲,武器战损严重,得不到补给。

宽永天皇将德川家光的部队要了过去,然后将京都兵库县仅存的武器发放给他们,加上其他大小幕府军,在京都地区保卫京畿安全的幕府军达到了二十七万余人。

虽然这二十七万军队数量庞大,但是武器装备低劣,基本上都是冷兵器,同时这支军队由十六个幕府军组成,各个幕府之间勾心斗角,战斗力大打折扣,但宽永依然下决心同中华帝国进行最后决战。

神武十一年初春,随着冬季的结束,积雪融化,休整了五个月的中华帝国军队再次出动,大规模向京都府和大阪府进军。

二月三日,朝鲜仆从军兵分三路。一路沿着青睐山,兵力七万余人,从北面包抄京都府后方,准备进占琵琶湖附近城镇,切断日军退路。第二路兵力十一万余人,从正面向南丹发动攻击,牵制日军主力。第三路兵力约四万余人,从剑尾山天魔岭悄悄绕向南丹左翼后方,突袭日军后方补给线。

而中华帝国皇家陆军七十四师和七十五师则在皇家海军东海舰队的运送下,攻击大阪府。

大阪府是京都府的沿海门户,日军驻扎有三个师团,兵力超六万余人,加上此时日本上下国民都感觉到了国破灭亡的危机,深受中华帝国鸦片贸易的危害,奋起反击,大约有超过十二万日本平民加入了大阪府保卫战当中。

中华帝国皇家海军东海舰队几十艘战舰在大阪湾内游弋,轮番炮击大阪府,先后摧毁了神户、明石、高石等县,大阪府从去年冬天开始就是一片火海,几乎被烧成瓦砾。大阪府的日本军民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每天都付出超过数千人的阵亡,更有数千人死于疾病传染、饥饿等非战斗减员。

截止到神武十一年二月份,大阪府仅存不足两万守军,平民几乎死伤殆尽。

五日,中华帝国皇家陆军七十四师和七十五师从大阪湾秒间岛出发,在东海舰队的掩护下,在无人防守的和田西北海滩实施登陆。

大阪湾地域辽阔,适合登陆的海滩太多,使得日军防不胜防。七十四师率先完成登陆,立即朝着大阪府进军,一路上遭到日军顽强抵抗,但都很快被清除。七十五师在第二天完成登陆,但并没有开往大阪府方向,而是直接向京都府进军。

七日,七十四师在大阪府同日军残余军队进行了一场历时二十五分钟的战斗,骨瘦如柴,几乎沦为乞丐样子的日军,拿着五花八门的武器朝着中华帝国军冲锋,结果被屠杀的一干二净。

七十四师当日占领了大阪府,占领了一座废墟城市,什么都没有得到。

得知七十五师已经向京都府开拔后,七十四师急忙放弃这座废墟城市,沿着京都道向京都快速前进。

此时,日军主力被二十多万朝鲜仆从军牵制在南丹地区,无暇调兵增援。宽永天皇不得不动用最后的禁军,死守京都。

京都上下一片人心惶惶,日本文武大臣们天天唉声叹气,即想着劝说宽永投降,又害怕背上亡国的罪名。

京都禁军主力早在山口会战中便消耗殆尽,此时的一万余人组成的禁军都是临时强征的。不但战斗力低下,军心最是不稳。因为在京都地区都是王公贵族和官宦子弟,让他们平时吃喝玩乐,欺男霸女倒是可以,但让这些娇贵的子弟打仗却是太为难他们了。不但如此,京都的王公大臣们都知道国破在即,不希望自家子孙当炮灰战死,因此暗地里都是千叮咛万嘱咐,打仗不可以死心眼儿,该跑时还得跑。

这种气氛下组成的禁军,已经名存实亡了。

可笑的是,宽永天皇还特别犒赏了这一万禁军子弟,赞扬他们作为官宦世家子弟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决死一战。而前线打仗的日军将领们同样大口称赞他们,表示他们只需要坚守一天,前线的援军便可以赶到增援。

二月十日,中华帝国皇家陆军七十四师和七十五师兵临城下,很快包围了整个京都城,并在附近高地上架起了炮兵阵地。每个城门外布了两个炮兵营,共计四十门火炮。两个师直属炮兵营并没有部署,而是准备应对来自南丹方向日军援军部队的。

中华帝国军刚刚抵达,京都城上的日军便开炮开枪,似乎想要震慑敌人一般。

然而,他们的枪炮声极其不齐,杂乱无章,大多数都是射向天空的。弹丸最后仿佛下雹子一样,落到中华帝国士兵的帽檐上发出啪嗒声,没有任何的威胁力。

“这是打仗吗?我怎么感觉是他们在放礼炮欢迎咱们的?”

庞册一句话,顿时惹得全军将士们轰然大笑,顿时让对面城头上的日军士兵们感到丢人现眼到家了。

很快,日军似乎觉得枪炮不起作用,竟然改用弓箭射击。

一轮密集的箭矢射出后,最远不过八九十米,可是他们忘记了中华帝国军队还没有发动进攻,并不在他们的射程之内,这种战法已经显示出他们心中极度的恐慌。

看到箭矢落地距离对方还有相当于的距离后,不少日军军官方才意识到是他们太过紧张的缘故,急忙喝令停止射击。

十一点左右,中华帝国军队埋锅造饭,十二点整进行午餐。城头上的日军见对方吃午饭了,也感觉到了饥饿。

然而,就在京都守军就餐时,四周顿时传来了猛烈的炮声。

刹那间,无数炮弹呼啸着砸向城头,碎石崩裂,尘土飞扬,整个京都城陷入一片混浊,仿佛刚刚遭到沙尘暴袭击一样。

还没等吃到嘴里,日军急忙登城防御。然而,猛烈的炮击令城头成了恐怖的死亡区,登上去的日军士兵不是被掀飞率落城下,便是被高速飞行的碎石射杀,没有什么实战经验的京都禁卫军顿时死伤惨重。

到处都是尸体,血肉横飞的场景随处可见,战争的残酷令日军哀嚎遍野,恐惧在蔓延。

而在外面的中华帝国士兵,除了炮兵之外,步兵都在悠闲的吃着午餐,炮声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健胃消食片。

炮击半个小时后,京都城陷入一片硝烟尘土当中,咫尺难见。

接着炮声停止,步兵方阵开始组合,以连排为基础单位,组成一个个小方阵,仿佛是被齐刷刷切开的豆腐状一样。

京都守军认为中华帝国军准备步兵攻城了,急忙登城防御。但害怕对方炮火攻击,纷纷躲在女墙后面,暗中窥视。

然而,这时的中华帝国各个连排却是在进行方阵之间的来回演变,进行战斗前热身。小方阵变成大方阵,大方阵再变成小方阵,看的城头上的日军心理直发毛,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

半个小时后,步兵热身完毕,炮兵也吃完了午餐,再次就位。

“总攻击开始”

命令下达后,中华帝国的各个炮兵阵地上顿时开火,一门门神武步兵炮发出怒吼,无数炮弹再次朝着京都城倾泻下来,顿时一片硝烟弥漫,土石飞溅。

之前的炮击过程中,京都日军守城炮兵还能还手打几炮。此时京都城上的火炮基本上哑火,即使还有完整的火炮,也被中华帝国的炮火所压制住,无法进行有效反击。

鼓号声扬起,中华帝国的各个步兵连队排着整齐的方阵,步伐有序的朝着京都城前进。方阵直之间的过道上,有的是火炮随后跟进,准备近距离轰击京都城墙。有的则是长长的云梯,准备攀城。

四个城门同时发起攻击,令日军顾头不顾腚,顾东不顾西,疲于奔命。

虽然京都城内的禁卫军大多数属于新兵,但是在国破在即之时,依然有很多士兵奋力应战。只是,他们面对中华帝国的强大军事攻击变得有心无力。

一个小时的猛烈攻击下,北城东段城墙被击毁,七十五师的骑兵连队率先破城。

骑兵连冲入城中,战马肆意践踏城内东奔西走的日军士兵,战刀左右劈砍,顿时打乱了日军的防御部署,牵连整个北城整体防御系统失灵。

随后,七十五师的几个步兵营蜂拥而入,中日两国军队顿时在硝烟当中展开激烈的白刃战。

中华帝国军队打了十多年战争了,大大小小战斗上千次,士兵的战斗能力极高,不是日军新兵蛋子所能抵挡的。

很快,北城的日军预备队被击溃,整个北城防御体系宣告瓦解,日军四散奔逃,要么躲入民宅,要么逃回宫城。

京都北城陷落后,东城、南城和西城接连失陷,日军全线溃败,数万军民战死在外城作战当中,仅有几千残兵败将逃回宫城,更有不少士兵直接脱下军装扔掉武器躲入家里当老百姓。

为了确保全部擒获日本天皇和文武大臣,庞册下令部队稳扎稳打,不急于求成,先控制住外城,防止任何一个日本人逃出去。

两个小时后,中华帝国士兵枪杀了最后一个抵抗的日军士兵,京都外城完全沦陷。

外城沦陷后,庞册命令炮兵将火炮拉到城头上,朝着城内进行炮击。京都城的规模很小,虽然是日本首都,但是常年大权落入江户的德川幕府手里,使得京都城从建城后一直没有扩大规模,中华帝国的火炮从外城上可以直接将炮弹射入日本宫城内。

当第一发炮弹落入皇宫当中时,日本宽永天皇便坐不住了,他想着逃跑,但是外面被团团围住,他根本跑不掉。

他也想过乔装改扮成平民活命,但是那些更加怕死的日本文武官员们根本不让,美其名曰天皇不能这样窝囊,实际上是害怕天皇跑了,中华帝国军队拿不到天皇会屠杀他们这些官员。

总之,基于各种原因,宽永天皇想要自杀都不成,无奈之下只好下令投降。

五点十分,正当中华帝国士兵将火炮对准宫城城门,准备破门而入时,宽永天皇宣布投降。

二十分钟后,宫门打开,宽永天皇带着一百多个大臣,哆哆嗦嗦的走了出来。

庞册接过宽永天皇手中的玉玺,宣告着历经千年的日本国的灭亡,而且还是首次被外族入侵而灭亡。中华帝国的铁蹄从此在日本国民心里永远的烙上了奴役的烙印。

宽永投降后,庞册专门将宽永天皇一家子锁上手铐脚镣打入囚车押解回帝国,交给帝国皇帝处置。接着将日本文武百官单独囚禁在一起,然后下令全军洗劫京都。

庞册规定日本皇宫的全部抢掠财产归中华帝国皇室所有,京都日本王公大臣和官员们的家产归七十四师和七十五师军官们所有,京都商铺、钱庄,以及平民财产归帝国士兵们所有。

然而,刚刚抢掠了一天,前线打仗的日军官兵们得知京都陷落,天皇投降被俘后,再也没有心思抵抗,全线溃败。帝国朝鲜仆从军乘胜追击,于第二天下午抵达京都。

此时京都正处于抢掠当中,朝鲜仆从军一到,顿时扩大了抢掠规模。庞册还指望这朝鲜仆从军继续卖命给帝国,因此只好分出一些有油水给他们。

不过,朝鲜仆从军对于京都的日本人恨之入骨,因为当年壬辰战争时期,日军同样洗劫了朝鲜汉城皇宫,作为报复,朝鲜仆从军在抢劫的同时,例行公事般的展开了屠杀。

庞册很是无奈,暗道人都杀光了以后还怎么卖鸦片收税?对于朝鲜仆从军,庞册只能苦笑着摇头。有道是皇帝不差饿兵,帝国政府希望朝鲜仆从军卖命,就必须给他们好处。

二十多万军队在京都,以及京都府附近州县烧杀抢掠了一个多月,使得原本一个人口高达百万的京都府最后只剩下不足五万人,还都只是日本年轻女子,因为要把她们卖到国内赚钱才留她们性命。(据几百年后的日本产经社报道:他们从京都北郊的比壑山中发现了几个野人,据说是当年京都大屠杀中逃生出来的人后代。不过,中华帝国政府坚决予以否认,并帮助朝鲜辩护,表示当年京都地区闹瘟疫,这几个野人估计是当年的一些患有瘟疫遗留后遗症人的后代。)

京都府遭到血腥洗劫后,变成了一片废墟。但凡能够带走的值钱的东西全部被二十多万帝国军人瓜分,带不走的则统统被焚毁,借以掩盖事实真相。

日本国库虽然资金不多,但是日本的王公大臣们和文武百官们的家中却是富得流油,全日本八成财富都掌握在这些极少数人当中,因此帝国东征军获得的财富数额巨大,总价值超过两亿银元。这些财富七成被七十四师和七十五师官兵所控制,而二十多万朝鲜仆从军仅仅获得其余三成左右。不过,对于他们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

宽永天皇和他的家族成员数百人被押解到北京后,神武大帝邓浩楠直接下旨午门斩首示众。

四月一日,随着宽永天皇的人头落地,日本千年来的王国宣告灭亡。同时也结束了日本封建统治,从此日本进入了长达数百年的奴隶社会时代。

京都陷落,宽永被砍,德川家光痛心疾首,并率领残余日军继续在以 江户为中心的地区进行抵抗。

不过,中华帝国军力强大,海陆军并进,德川家光很快便战败身亡。

神武十一年冬,江户陷落,德川家光砍杀家中所有女子,然后自尽。中华帝国东征军同样对江户实施了大规模抢掠行动,抢掠之后,一座繁华的江户变成了一座死气沉沉的地狱。

神武十二年夏,中华帝国东征军占领日本全境。七月三日,东征军北伐虾夷国,虾夷国国主主动投降。自此,中华帝国占领整个日本列岛。

在日本列岛划分上,中华帝国神武大帝将九州列为朝鲜族自治区实行单独殖民统治,将四国和本州化为一个殖民地,将虾夷国单独列为一处殖民地。

之所以这样做,是邓浩楠耍的一个小诡计。因为邓浩楠知道,殖民地不可能永远臣服中华帝国的统治,将来早晚有一天日本会独立。但是,邓浩楠将日本列岛划分成三个不同殖民地,分别实施不同殖民统治,将来日本列岛就会变成三个势力,永远尿不到一个壶里。就像当年英国划分印度一样,将印度分成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部分,这样变会造成两个国家的长期对立。而邓浩楠的想法基本上就是这个目的,一个长远的目的,没有人能够想到邓浩楠会看的那么远。

日本沦陷,成为中华帝国殖民地后,帝国鸦片贸易公司重返日本,变本加厉的大规模倾销鸦片,要把之前损失的全部捞回来。

同样,日本沦陷后,帝国政府完全控制了东亚和北太平洋地区,从此帝国的战略重心开始转移,向东南亚、南亚和美洲倾斜,殖民战争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打造中华日不落帝国的进程加速。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383章一战结束与北京和会

第383章一战结束与北京和会

华瑞滋会战后,中华帝国美洲派遣军迅速南下,横扫墨西哥南部城市。

西班牙主力在科罗拉多荒原之战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