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上马车夫-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行,主管西南、西北各省,包括西藏在内,负责向这些地区的商人、农民进行存贷款业务。

四大国有银行将随着央行同步进行货币兑换业务,同时,邓浩楠深知这个时代的钱庄存钱要收取费用,贷款也是高利贷,而且很少有能够全国连锁的,都是地区性质,甚至有的钱庄只在一个小城镇内生存。

针对这些情况,邓浩楠将后世的先进经营理念带入四大银行。四大银行实行存款免费,针对大量存款的客户实行有利息存款。同时,对外贷款降低利息,禁止放高利贷等一系列措施。

这样一来,士绅官商老百姓们都来了精神。以前把钱存到钱庄,还得客户自己倒贴钱进去,如今不但免费,多存的客户竟然还有利息可以拿,这对人们的冲击力不可谓不强大,简直就是石破天惊的感觉。

古代的人们,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他们都喜欢攒钱。上至皇帝的小内幤,中到文武百官们的藏宝库,下至老百姓们的私房钱,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多余的钱就攒起来,藏着家中。有的是为了攒钱吃喝玩乐,有的是为了攒钱盖房子娶媳妇,有的是为了存个棺材板钱。

总之,这些情况都导致了大明的货币超过一半的钱财无法流通,都被人们给收藏在家了。流通的货币少了这么多,朝廷自然就要增加货币的铸造以满足市场流通使用。和平年代没什么大碍,可是一到了灾荒战乱之年,老百姓们便会把钱拿出来置购物品,这就使得货币流通突然增多,反而使得货币贬值,闹得国朝上下一片混乱。

朝廷对于这种现象无法进行判断和预防,但是现在邓浩楠想出了办法。那就是用银行来作为经济调节的杠杆,这在后世被称为宏观调控,或者国家干预货币工程。

朝廷先出了中央银行,信誉非常好,老百姓们夸赞。接着邓浩楠出了四大国有银行,在全国各地开分号,全国连锁。这样一来,老百姓在本地存钱,可以在外地取钱,十分方便。如果存的多还有利息,这让一直希望攒钱生钱的人们兴奋了起来。

很多士绅商人们都有大笔的钱财放在家里,尤其是东南沿海的商人各个腰缠百万。他们的银子放在家中一时半会儿根本用不上,同时还有被抢劫偷窃的危险。于是为了生钱,为了保险起见,他们便把银子全部存进银行里,这样银行给他们开出票据,盖上国家担保的红戳儿。商人们把银子搁在安全的地方,还能捞到不少的利息,可谓高兴的不得了。

商人如此,小老百姓们也一样,官员士绅们更是拍手称快。

一时间,国朝上下,对于存款道银行的事情津津乐道。

邓浩楠组建四大国有银行的最终目的是赚钱,当然眼前的目的是为了配合央行进行货币改革。

因为央行准备金不足,国朝上下需要兑换的钱财十几亿,如此大的窟窿眼儿当真不好填补。

为了尽快在全国完成金融和货币改革,邓浩楠才想出这个招儿来,为的就是缓解央行的兑换压力。

因为四大国有银行实行的是存款小额免费,大额倒贴利息的优惠政策,这使得原本准备兑换新币的人们直接把银子存在了银行里生钱,这样一来,央行得到了大笔的银子用来铸造货币,同时又减少了兑换新币的压力,使得央行度过了金融改革的又一劫难。

“恭喜王爷,金融改革和货币政策得以顺利实施!”

冯邵延对邓浩楠的招数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原本在金融上独占鳌头的他,这回算是服了邓浩楠了。当初在京畿试点运行的时候,他发现竟然有如此巨大风险,当时冯邵延就有些打退堂鼓了。不料,邓浩楠执意继续,冯邵延甚至都要急哭了,这要是整垮了,邓浩楠手里的几千万银子可就打了水漂了。

如今,邓浩楠竟然奇迹般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令冯邵延汗颜的同时,对邓浩楠越发敬佩了。

“怎么样了?各地银行上报上来的银子有多少了?”

冯邵延急忙回答道:“启禀王爷,截止昨天,各地汇总上来的存款数额已经达到了银八千万两,其中铜钱占了八分之三左右。央行已经开铸造折合新币九千万银元!填补了铜钱的空白之后,还余下两千万银元填入金库中!”

存款八千万两,铜钱将会被全部销毁,只有约四千六百万两现银存款。这些银子可以再铸造九千多万银元,正好填补了之前兑换货币带来的亏空,使得货币改革度过最难的一关,将会在全国顺利的执行下去。

邓浩楠长吸了一口气,道:“民间真有钱啊!”

冯邵延喜上眉梢,高兴的附和道:“王爷有所不知,一开始并没有这么多银子存入银行。老百姓都是拿着一些铜钱,本着试探的心理存进来的。不少老百姓上午存进去,下午就取出来,就是看看有没有扣他们的钱,证实一下朝廷有没有骗他们!”

邓浩楠点点头,道:“这是人之常情,毕竟中华两千年来,首次有银行出现,又是免费存款,自然很多人都会小心一些了!”

“王爷说的是!”冯邵延说道:“开始的时候以前辽东都督府治下地区的老百姓是积极响应啊!他们对王爷是有信心的,毕竟他们之前见过辽东银行,有心理准备。后来全国各地的老百姓经过一些天的试探,方才相信。结果,他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有无数的老百姓跑到银行里存款。接着就是那些观望中的士绅官商们,他们拿出的都是白哗哗的银子,正因为他们的银子存进来,咱们的铸币厂才得以继续运转下去!”

当真好险啊!

邓浩楠心中如是想着,暗道自己走运了。

冯邵延这时又道:“现在每天都有大笔的银子存进来,别看现在只存了八千万两!很快就会突破一亿,甚至是两亿、三亿,王爷应该考虑一下善后了!”

善后?

邓浩楠没听明白,冯邵延直接说道:“王爷可是让银行给存款数额大的客户倒贴一定的利息的,一个人倒是无所谓,几千万两也应付的过来,可是国朝的银子海了去了,日后肯定越存越多,王爷想要维持住信用,就得支付给他们利息。几亿两白银的利息,每年可是不少啊!”

邓浩楠轻咳了一下,这才想起来。

正如冯邵延所说,当国人将几亿两银子存进来之后,每年的利息可是不少,这些都要拖累财政的。

“没关系!”邓浩楠很快就想出了办法,说道:“你先预测一下市面上能够流通多少货币,可以按照最繁华的苏杭地区进行统计。然后再平摊到全国各地,计算出全国货币市场上需要多少货币来维持。一旦预测出来,就让四大银行以这个数字作为基准,预留下来作为铸造货币之用。然后还有多余的资金的话,就开始向外发放贷款,朝廷低息贷款,想必老百姓会接受的,这样赚来的利息肯定不少,一部分支付给存款者,剩下的作为银行员工的薪水,再剩下的就要上缴国库!”

“王爷英明!”冯邵延拱手说道:“只是依靠对外贷款恐怕并不安全,一来贷款人短时间未必能够还上,二来一旦出现不良贷款,恐银行会亏空财政!”

邓浩楠想想也是,后世的不良贷款多了去了,况且在这个时代里,需要谨慎小心。

不过,邓浩楠毕竟阅历丰富,很快便有了主意。

“这样好了!现在全国都在休养生息,老百姓不用纳粮交税,手头上肯定宽裕。国家要发展,必须要多多的置办工厂。鼓励有余钱的老百姓开办工厂,朝廷将给以政策照顾,银行贷款给他们应该能收回本利。同时,我们的工业基地正在转移到辽沈,那里将要开设大批的国有工厂和私人工厂,让银行朝着他们下手好了!保证稳赚不赔!”

邓浩楠说的是正在开发建设中的辽宁工业基地,那里产煤产铁,临近蒙古大草原,畜牧业发达。很多纺织厂都迁移到那里,一个近现代的工业基地即将形成。

抚顺的露天煤矿,容易开采,运输到直隶山东,北方冬天的取暖将来都要靠抚顺的煤矿。同时,鞍山的钢铁将成为大明帝国的炼钢和炼铁中心,因为靠着抚顺,煤炭运输方便,典型了工业基地格局。

那里将成为大明帝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有国家财政的支持,因此不用担心那里会破产,银行可以放心向那里贷款投资。

说道投资,邓浩楠突然笑道:“银行还可以投资吗?比如银行入股某家工厂作坊,得到的利润用来偿还贷款和利息,这不就好了吗?”

冯邵延此时心潮澎湃,对邓浩楠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省略N字……。

“听了王爷的话,微臣犹如醍醐灌顶一般,顿时明了的很多事情!”

对于冯邵延的敬仰之情,邓浩楠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毕竟拿着后人的知识和经验来蒙古代人,有些胜之不武。

“银行还可以借钱给朝廷吗?”

“……”

冯邵延差点儿没站稳坐地上,暗道邓浩楠的想法简直太匪夷所思了,但是不得不说,他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银行借钱给政府,看起来又是左手倒蹬到右手一样,但是细想之后才能发现其中暗藏着的大道理。

“王爷英明!”

冯邵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一句王爷英明本是奉承客气的话,如今在冯邵延看来,邓浩楠当之无愧。

金融改革、货币兑换、银行政策,以及工业基地规划,一切都被邓浩楠完美的连接到了一起。

这令冯邵延想起了一句诗“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看着邓浩楠,冯邵延第一次生出了仰望的感觉。

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着,邓浩楠对大明帝国的改革,可以说是大刀阔斧。可是,令人敬佩的是,邓浩楠的大刀阔斧,竟然没有遇到什么阻力,甚至连反对的声音都很少。

历朝历代,凡改革着,无不备受指责和刁难,最后落得身首异处,委屈而死的结局简直太稀松平常了。

偏偏邓浩楠的改革就那么的顺利,就连很多和邓浩楠意见、政见相左的人,他们也不得不佩服邓浩楠走了狗屎运。

真的是狗屎运吗?

当然不是!

远在兰州的信王每天都在书房内看着关于邓浩楠的各种报告,从他第一次走进信王的耳眼之时,邓浩楠就被信王列入了头号劲敌。

无他,信王和邓浩楠都是年轻人,都有一颗很大的抱负心。不同的是,从一开始,他们二人就走上了相对立的道路。

自从邓浩楠破坏了信王的大计之后,信王便时时刻刻准备找邓浩楠报仇。然而,邓浩楠发展壮大的速度太快,信王拍马也追不上。

有意思的是,邓浩楠的死党四狗被邓浩楠的几个王妃给改名叫了王承恩。而在信王府内,也有个叫王承恩的人,只不过二者最大的不同是,后者是个太监而已。

夜幕降临,掌灯时分。

信王朱由检的书房内依然亮着灯。

“王爷!”

王承恩轻轻推门而入,朱由检抬头便问:“银子都兑换了吗?”

“都兑了!”王承恩说道:“按照您的要求,奴婢找了十几拨人,分批兑换的!”

朱由检点点头,很是满意。

原来王承恩是去兑换银子去了,可是他为何要找十几拨人分批兑换呢?

王承恩不明白,但是他聪明,不会去问朱由检,怕朱由检生气。

果然,朱由检笑了笑,说道:“你肯定想知道本王为何让你这般费劲的去兑换银子吧!”

王承恩点点头,既然朱由检这样问,那就是准备要告诉他了。

“本王不想给辽王任何借口!”

王承恩惊讶的问道:“王爷何出此言?莫非辽王要对王爷不利?”

朱由检点点头,又摇摇头,叹道:“现在的辽王,已经成为大明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本王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何上至皇嫂,下至文武百官,都没有人出来反对?”

王承恩顺着朱由检的意思,一字一句的说道:“想必这就是辽王的高明之处!辽王做任何事情都不给人留下把柄,即使先帝在时,都没有任何借口对付他。如今辽王拥兵自重,在京城挟天子以令诸侯,谁又敢再反对他?”

朱由检握紧拳头,眉宇间露出丝丝恨意,问道:“你说他会不会造反?”

“奴婢不知!”

朱由检看了看王承恩,笑道:“本王巴不得他造反!只要他造反了,忠于大明之士才会看清他的真面目!”

朱由检现在没有任何筹码去跟邓浩楠作对,封地在兰州,穷的没钱。没钱就没有军队,没有帮手。否则他几个月前也不用亲自登城抵抗羌人入侵了。那纯粹是为了作秀,做给兰州卫的官员和老百姓们看的。

如果不是邓浩楠打乱了他的全盘计划,现在的朱由检已经即位成崇祯皇帝了。皇帝梦一下子破灭,沦落到穷山恶水之地当王爷,他很不甘心。

“福王有消息了吗?”

王承恩摇摇头,道:“福王怕的要命,奴婢派去的人只带回来五万两银子!”

朱由检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怒道:“送本王五万两银子,他当是打发叫花子呢!这福王贪生怕死,看来是不敢站出来对抗邓浩楠了!”

王承恩叹道:“楚王刚刚被问斩抄家,福王显然是怕了!”

想起楚王被赖有光弹劾,落得抄家问斩下场,信王便气急败坏。

“邓浩楠竟敢擅杀皇室成员,看起来他很快就会对其他藩王下手了!”

王承恩附和道:“福王只求自保,浑然不知道他早就被邓浩楠盯上了,下一个挨宰的就是他,可他竟然还不能不知觉?”

信王揉着太阳穴,看起来有些头疼的样子。

“可惜福王那么多钱财,几千万两银子的身家,如果能够给本王,本王足够买通西北各省官员,拉起一支队伍抗衡邓浩楠了!”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314章 蝴蝶效应吹到欧洲

第314章 蝴蝶效应吹到欧洲

【今日第一更,第二更很晚】

随着银行业务的持续展开,邓浩楠不但解决了金融改革所需资金,更满足了国库资金的运转,勿须再从邓浩楠的小金库中调拨资金了。

行政上由钱谦益等东林党官员们主持,使得全国政令畅通。军事上,原来的明军全部整编完毕,全国保留常备陆军五十万,皆由邓浩楠的嫡系人马掌控。

这样一来,邓浩楠在经济、政治、军事、民生上面完全掌控了局面,监国摄政王的位置坐的稳稳当当。

到了这个时候,唯一阻挡邓浩楠登基九五之位的就剩下皇室藩王了。藩王最大的是一字王,二字王封地小的可怜,兴不起风浪。而大明朝的一字王中,楚王已经被搬倒,还剩下信王和福王两个。信王刚刚获得封地,且兰州贫穷,无法资助信王成事。唯独就剩下福王,虽然邓浩楠已经从张溥口中得知,福王现在已经玩物丧志,胆小怕事,但是福王手中掌控着洛阳一大半的财富,身家财产数千万,是个彻头彻尾的肥羊,邓浩楠想不打他主意都不行。

同治元年五月,洛阳令许克祥罗列福王侵吞百姓房屋土地、强抢民女、草菅人命等罪状十二款一并上奏折给朝廷,要求严惩福王。

奏折到了京城后,顿时引起悍然大*。朝廷文武百官都仅仅盯着内阁首辅钱谦益,看他该怎么办。而钱谦益之前已经提邓浩楠背了一次黑锅,伙同武汉知府赖有光一起把楚王给办了。如今洛阳令上奏折举报福王罪状十二款,御史台督御史倪元璐等二十二位京城御史连同河南道御史顾锡峰联名弹劾福王,使得钱谦益再次被推倒了风口浪尖上。

御书房内,钱谦益不得不跑到邓浩楠面前述苦。

“王爷,刚刚办了楚王,这又要办福王,恐引起天下悍然大*啊!再者,皇室成员势必人人自危,恐结党联合起来反对王爷!还请王爷三思!”

邓浩楠看了看钱谦益,淡淡一笑,说道:“钱大人你尽管放手去办,本王自有安抚办法!”

看着邓浩楠胸有成竹的样子,钱谦益也觉得踏实一些。只是邓浩楠高深莫测的样子,总让钱谦益有些困顿。

钱谦益乃是老政客了,这天下刮得什么风断难逃过他的耳目判断。眼前的辽王先后稳定了国朝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民生,如今接连要拿下皇室成员,稍微有些政治头脑的人都知道邓浩楠要干什么。

钱谦益管不着谁来当皇帝,他最大的目标就是能够当上内阁首辅,施展他的政治才华和安国定邦的抱负。显然,跟着邓浩楠做事,他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在他的牵线搭桥之下,东林党肯为邓浩楠做事,这就是他对邓浩楠提携之恩的报答。

他已经完全倒向邓浩楠一方了,没有邓浩楠就没有他的今天和明天。他知道温体仁、周延儒等人一直在背后上折子弹劾他,都是邓浩楠给压了下去。如果邓浩楠倒台,他肯定坐不住首辅的位置。

“不知王爷可否告知微臣一二,也好让微臣安心,亦或者帮着打点一下!”

“当然可以!”

邓浩楠不打算对钱谦益隐瞒,他也希望钱谦益可以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办了福王之后,本王将会宣布对所有官员们的过去不再追究!”

对所有官员们的过去不再追究,这就等于给所有官员们吃了一颗定心丸。邓浩楠掌握着官员们过去犯罪的证据,这让官员们心惊胆战,生怕有一天邓浩楠悬在他们头顶上的刀落下来。

这次办福王,势必会引起一大批官员们害怕,害怕邓浩楠跟他们算旧账。这也正是钱谦益所担心的问题。

此时听了邓浩楠的话,钱谦益顿时放了一百二十个心,长松一口气,说道:“王爷运筹帷幄,微臣敬佩不已!如果真能这样,想必文武百官和地方官们绝对不会再福王问题上扯后腿的!只是这样一来,将会有一大批贪官污吏逍遥法外!”

邓浩楠摆摆手,道:“钱大人勿须担心,人走天下吃肉狗走天下吃屎,想要让他们改过自新怕是很难。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些贪官污吏们虽然坏事做了不少,但是不得不说他们都是有些本事的,如果真的能够改过自新,想必定能造福黎民百姓。”

“王爷所言极是!”钱谦益点点头,很是赞同的说道:“十年寒窗苦读,都是些寻求上进的读书人,只是在官场这个大染缸内无法独善其身而已。假如能够给他们重新来过的机会,想必会有相当一部分官员会洁身自好,至少微臣知道很多官员早就有收手之心,就是怕朝廷翻动他们的旧账。如今王爷不再翻他们的旧账,会有很多官员从此改过的!”

邓浩楠点点头,道:“这也正是本王所期待的!水至清则无鱼,本王总不能将他们都关进大牢里吧!那样还有谁肯帮着本王来管理天下?”

“王爷圣明!微臣代国朝上下官员们谢王爷再造之恩!”

说着,钱谦益跪下给邓浩楠行叩拜大礼。对此,邓浩楠坦然受了,因为他知道钱谦益一直想着感谢邓浩楠帮他摆平温体仁的弹劾奏折,如今一并谢过了。

扶起钱谦益,邓浩楠暗自高兴,这次算是彻底拢住了文官集团了。

钱谦益得到了邓浩楠的保证,因此不在乎再办一个福王了。

三天后,内阁命令刑部、北镇抚司、大理寺联合会审福王案子。

洛阳福王得知朝廷要对他下手后,当场吓昏了过去。醒来后,福王立刻召集手下谋臣幕僚商议对策。无奈,手下人都知道整福王背后的主谋就是当今摄政王邓浩楠,福王的实力根本无法跟摄政王对抗,因此他们只能给福王出主意免死了。

福王果然是养尊处优惯了,不想着反抗,只求保命。

于是,福王立刻动用人事关系,买通朝中官员为其说情。

“福王只求保命,做个逍遥王爷,为求保命,福王愿意献出一半家财给王爷!”

王兆阳将福王的亲笔书信递给邓浩楠,上面写的很清楚,福王只求保命做个逍遥王爷,并发誓不会跟邓浩楠作对。

邓浩楠看罢,陷入沉思。

这福王现在就是因为家财太多,才会招惹邓浩楠对他动手,其他官员们嫉妒福王,才会落井下石。

“王爷,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来看,福王除了钱多外,不会对王爷造成威胁!信王朱由检曾经派人秘密游说过他,但是他拒绝了!”

邓浩楠眉头一紧,问道:“信王去找过他?”

“是的!”王兆阳肯定的点头,回答道:“为的就是福王的家财,按照我们掌握的消息,福王的家财肯定比楚王多,至少有三千万两银子,折合新币六七千万元左右。足够在西北买通任何官员,拉起一支强大的军队!”

信王不死心是正常的,邓浩楠不怕他是因为信王没钱养军队。但是如果信王从福王那里得到资金的话,那就危险了。

好在福王胆小懦弱,没有给邓浩楠扯后腿。不过,福王的钱财始终是个隐患,邓浩楠不得不重视。

“王爷没有必要杀福王!杀了福王恐皇室成员恐惧,进而联合起来作乱。反正福王没有大志,王爷不如就收了他的财产,让他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无法支援其他人钱财!”

这倒是个好主意!

邓浩楠点点头,赞同王兆阳的这个说法。杀福王并不是上策,眼下完全没有必要杀福王,只要拿了福王的财产,一切问题便解决。不杀福王还可以安抚皇室,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于是,邓浩楠命令三司在会审福王的时候,从重办理。结果,最后三司判福王死刑,财产全部充公。

试探了一些国朝上下官员们和皇室成员们的反应,官员们都得知了邓浩楠不追究他们过去的决定,因此无人出来帮福王说好话。皇室成员虽然有心帮着福王说情,但是仅限于到太后那里唠叨一会儿,法理在朝廷这边,他们根本无法就福王。

就在福王心灰意懒的时候,邓浩楠突然宣布绕福王一命,只是削掉福王后代世袭王爵并抄没财产。

这个决定让原本感到岌岌可危的皇室成员们松了口气,在他们眼里,邓浩楠终于网开一面,并没有赶尽杀绝之意。

虽然他们对于邓浩楠总揽朝政有所不愤,也知道邓浩楠现在这样做事在排除异己。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忍着了。在维护皇权保证大明正统江山和保护自己小命之间,他们大多数都选择了后者。

福王得以保命,还可以当他的福王,但是邓浩楠只给他留了两百万银元的生活费。这些虽然比起福王原来的家财少了太多,但福王已经是半截入土的人了,这些钱足够他下半生挥霍的了。

从福王府查抄出来的可估价的金银财宝就有两千多万两,而福王先前已各种名义存入银行的票据累积还有两千多万银元。福王府宝库内,更有价值无法统计和估算的各种宝物,足足装了六十多车。

这次查抄福王府,邓浩楠长了心眼儿,派安全局的人抄家。而不是让洛阳令带人抄家,防止上次抄没楚王家产时像赖有光那样给吞了一大半去。

现金都被运往京城中央银行,入充国库。而无法估价的宝物等都被运到邓浩楠建造的藏宝楼内储藏。

邓浩楠的藏宝楼内,到了今天已经拥有大大小小各种物件七十多万件,已经接近后世的圆明园藏宝规模了。

这其中不包含皇宫内的宝物,一半都是从官员抄家得来,另一半是宝藏起出的。当然,这些宝物远远没有皇宫里的多。

邓浩楠控制朝政后,同样清点了皇宫内的家底,大明王朝两百五十年来掠夺的民脂民膏,都囤积在皇宫内。各种器物加起来一千多万件,都是天下稀有的物品,一半以上都价值连城,近三分之一的物件是无价之宝。

用邓浩楠自己的话来讲,他一辈子都无法欣赏完这些宝贝,可见宝物之多实在无法想象。

整治了福王之后,大明王朝皇室成员中,就剩下信王还有点儿威胁了。不过,邓浩楠不急于修理信王,因为怕整个皇室不稳定,毕竟皇室的无形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邓浩楠到现在还无法掌握信王的小辫子,没有借口就不能收拾他了。

到了五月,整个大明王朝终于完完全全的安定了下来,除了个别地方还有些天灾之外,整个大明帝国真正进入了国泰民安的时期。

然而,大明国内安定了,可是国外却是依然如旧,甚至愈演愈烈。欧洲和美洲依然是战火连天,民不聊生。

同治元年三月,欧洲三十年战争开始进入白热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雇用声名显赫的波希米亚贵族华伦斯坦的雇佣军,华伦斯坦不负其所望,于去年4月击败曼斯菲尔德,其后再击败丹麦,并控制了萨克森。丹麦被迫于5月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签定《吕贝克和约》,并保证不再插手德意志事务。

这样一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势力伸延到波罗的海沿岸。

此时,英国和法国都在建造一等战列舰,这刺激了欧洲各个海军强国。西班牙、瑞典、挪威、荷兰、神圣罗马帝国都开始立项建造一等战列舰。

来自大明的蝴蝶效应不知不觉中开始影响了欧洲,欧洲各个主要海上强国都开始建造一等战列舰。而神圣罗马帝国获胜后,华伦斯坦便开始在波罗的海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瑞典国王获得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舰队订单数据,得知神圣罗马帝国准备建造十艘一等战列舰,二十艘二等战列舰,未来五年内建成拥有百艘战列舰的强大舰队。

瑞典国王害怕从此神圣罗马帝国会超越瑞典,取得在波罗的海的优势地位。因此瑞典开工建造一等战列舰的同时,也和法国秘密商议对策。

法国本是天主教国家,一开始不好帮着新教国家对付罗马帝国,但是如今看到罗马帝国节节胜利之后,法国国王有些忍不住了。法国国王准备直接出兵对抗神圣罗马帝国。但是首相兹塞留反对,因为一个月前,法国海军和英国海军在泽西岛附近海域发生交火,双方海军都互不相让,要求对方赔礼道歉并降半旗以示尊敬。

这样一来,使得英法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此时,英王查理一世第二次解散议会,导致议会部分成员秘密指示苏格兰的老百姓叛乱,对抗查理一世。

英国有爆发内战的危机,法国首相看的很清楚,因此他说服法国国王,要趁着英国内战的机会。查理一世削减海军经费,正是法国海军超过英国海军的时机。

因此,法国人认为,如果能够超过英国海军,那样法国海军便可以称霸欧洲,掌握大西洋的贸易航线了。

法国国王杯首相说服了,因此决定决定出钱,让瑞典出兵对抗神圣罗马帝国。同时,法国打造大型舰队的计划被提上日程。

于是,在法国的资金援助下,瑞典于六月出兵,在波美拉尼亚登陆,攻击神圣罗马帝国军队。

瑞典军队由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率领,与勃兰登堡和萨克森选帝侯联合,于布赖滕费尔德会战打败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占领了波美拉尼亚。

神圣罗马帝国军的统帅蒂利伯爵在列赫河战败身亡,瑞典军占领美因茨,在今年四月再攻陷奥格斯堡和慕尼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这危急存亡之际,再度起用原被贬斥的华伦斯坦为统帅,在五月与瑞典军进行吕岑会战,可是瑞典再度获胜,但同时瑞典军的主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