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上马车夫-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谭婉清退出王洽府邸后,便化作无依无靠女子,化名邵晓婷投身青楼。谭婉清心中有数,她装的楚楚可怜。但是她可不是弱女子,换了其他女子进入青楼,这辈子休想再出来了,但谭婉清有功夫在身,出其不意之下,逃跑还是非常容易的。
京城青楼无数,京城八绝背后的青楼都是有朝廷背景的,否则根本不用在京城混了。每家背后的后台都很硬,而谭婉清自然要打听清楚,她只能选择王洽背后支持的青楼。这样才能做到近水楼台先得月,登上王洽府邸的舞台。
望仙楼的背后老板就是王洽,谭婉清打听明白了之后,便找上门去。
老鸨子李氏得了邵晓婷之后,见谭婉清貌美,比之其他京城八绝有过之而无不及。顿时奉若明珠,将她打造成望仙楼的招牌名姬。谭婉清习武,因此学起舞蹈来很是上手,同时她知道时间不多,因此没日没夜的练习,很快就学会了。
李氏将谭婉清当做是望仙楼的摇钱树,还没有让谭婉清出台表演之前,便通过关系在京城大肆宣传。使得整个京城的王公贵族们都知道望仙楼出了个仙女邵晓婷。
李氏深谙名姬之道,知道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的男人心里,更是知道不能让谭婉清委身任何一人,只能让这些王公贵族们干看着就是吃不到嘴里,急的他们心痒难耐,那样才能把谭婉清变成摇钱树,银子自然就哗哗的进账了。
不过,作为同行。其他青楼的老板纷纷对望仙楼的邵晓婷表示怀疑,甚至不少直接中伤望仙楼。
对此,老鸨子李氏自然要选择恰当机会展示一下头牌,以安抚京城王公贵族们那颗寂寞难耐的心。
邵晓婷的第一场表演很是成功,虽然她的舞姿和歌声跟其他名姬相差很大,但是前来捧场的王公贵族们不是看表演的,只为了看邵晓婷的人。
果然如同老鸨子李氏的宣传那样,邵晓婷不论身段还是姿色都超过了其他京城八绝,甚至阅历丰富的客人将她评价成不下于秦淮八绝。
邵晓婷一朝红遍京城,因为她比起其他京城八绝来说,她依然是处子之身,自然要金贵的多,因此京城头牌的名头轻易的就被邵晓婷拿到了。
这人一出名,身价顿时暴涨,立即引起了京城王公贵族们的竞相索要。有的已权势威逼,有的以万两黄金给他赎身,目的都是为了买她回家当小妾,同时王公贵族们之间也是相互攀比,一时间邵晓婷红得发紫。
※※※※※※※※※※※※※※※※※※※※※※※※※※※※
天启八年元月一日,就在全国各地庆祝新年的时候,白莲教起兵造反了。
白莲教教主徐鸿儒祭天祷告,建号永兴,自称天王。同时。徐鸿儒宣布大明皇帝罪状一百零二款,组建讨逆军誓师北伐,同时发檄文声号召全国人民讨伐昏君奸臣。
由于北方连年发生天灾,而大明地方有司只知刻剥百姓。天启七年(1627)三月,陕西澄城县爆发民变,杀知县张斗耀。十二月,白水县民王二首举义旗,聚众攻蒲城之孝童,韩城之淄川镇。接着,府谷王嘉胤、宜川王佐挂并起,攻城堡。杀官吏。
三边总督杨鹤调集重兵进剿,由于杨鹤顾头不顾腚,前翻进剿叛军时不彻底。安塞高迎祥、汉南王大梁,复聚众响应,高迎祥自称闯王,王大梁自称大梁王。二人各聚集乱民十几万人,不再以土匪自称,正式走到了大明的对立面,点燃了明末动乱的大序幕。
徐鸿儒之所以没有称帝,也是跟高迎祥和王大粱有关系,因为他们二人没有称帝,徐鸿儒想要跟他们结盟,如果称帝势必会失去他们的帮助,因此徐鸿儒没有称帝。
早在去年,徐鸿儒便跟高迎祥和王大粱联络了,高迎祥和王大粱知道徐鸿儒起兵造反,顿时拍手称快。对于徐鸿儒提出的结盟一事,他们双手赞成。
于是,在徐鸿儒造反称王的同时,闯王高迎祥,大梁王王大粱,同时发檄文声讨大明,并跟徐鸿儒结成联盟。
三王结盟,对于明廷的震动无疑是巨大的。因为三王结盟之后,各地造反的叛军领袖们,纷纷向三王抛出橄榄枝,跟三王结成同盟。他们当中或听命调遣,或直接加入三王的军队。
一时间,中原大地和西北大地上战火纷纷而起,有成燎原之势的势头。
徐鸿儒起兵造反后,二十万讨逆军在江西攻城拔寨,当天就轻而易举的攻下了赣州府龙南和安远二地,控制了赣州府。
接着,江西白莲教百万教众纷纷攻击当地府衙县衙,由于洪瞻祖早把兵力都抽调回了南昌府,因此叛军很快攻占江西赣州府、南安府、吉安府、建昌府、临江府、袁州府等,控制了整个江西中南部。
五天后。讨逆军在抚州府灵山外击溃了当地卫所军队的抵抗,占领了抚州府,大军直逼南昌府。
在南昌府赣江小江口,镇北将军吴松遭遇明军江西鄱阳湖水军伏击,损失了几百人。吴松暴跳如雷,但是却展示拿明军鄱阳湖水军没奈何。一时间双方僵持在了小江口渡口。
很快,苏利带着他的潮帮弟子赶来帮助,潮帮弟子擅长水战,很快凿沉了几艘水军战船,使得明军水军将领迅速退出小江口。
原本苏利打算乘胜追击的,可是潮帮弟子不适应江西寒冷的气候,士兵多有闹肚子的发生。
苏利知道,或许是他们真的水土不服,或许是他们心中很是害怕,毕竟造反的事情一旦失败是要灭九族的。
于是苏利并没有继续追击,而是折回来配合吴松攻占小江口对面的丰城。丰城没了水军守江,旦夕便破,知府裹带家眷和财物前一天就逃走南昌府了。
吴松拿下丰城后,还对折损的士兵生气,对于入城后的军队管束不严,导致丰城老百姓遭到洗劫。
苏利有心要管,但是最终却没有吭声,只是约束潮帮弟子勿要参与其中。
江西巡抚洪瞻祖见白莲教叛军势大,知道路上很难抵抗他们,于是原本死守南昌府的信念动摇了。安远知县沈克封也觉得南昌守不住,不如退到饶州府,那里依托鄱阳湖,有鄱阳湖水军封锁,拖到朝廷大军抵达还有点儿希望。
于是,洪瞻祖听从沈克封建议,二人趁乱搜刮了府库六十二万两银子和粮草,带着家小和五千镇军,一起跑到了饶州府。到了饶州府之后,洪瞻祖觉得饶州府还是连着陆地,不安全。于是又在水军的护送下跑到了鄱阳湖中央的莱茵岛,这样洪瞻祖有水军拱卫,五千镇军驻防,安全感大增。
“大人!”沈克封突然道:“您不能把军队都留在这个岛上啊!”
“为何?”洪瞻祖疑惑的问道:“白莲教没有战船,打造战船需要时间,击败我们的水军需要时间,这些时间足够朝廷大军来援了!”
沈克封苦笑道:“话虽如此,可是您忘记了饶州府昌江上游的景德镇了?”
“景德镇!”洪瞻祖不明白的说道:“怎么了?”
沈克封翻翻白眼,道:“景德镇里可是有皇家御器厂啊!丢了景德镇的话,你怎么向上面交代?”
“顾不了那么多了!”
“可是现在御器厂可是归辽国公管,那已经成了辽国公的产业了,您敢丢了它吗?”
“这——”洪瞻祖顿时傻眼,忐忐忑忑的道:“这该如何是好!”
沈克封说道:“您得率领全军去守浮梁县,确保景德镇不失!”
浮梁县?
洪瞻祖摇摇头,道:“那么一个小县城怎么守?”
沈克封说道:“叛军水上过不来饶州府,陆上需要绕道乐平,这期间颇费时日,没有一个月他们打不过来。您把军队派驻在乐平,五千人守卫一个乐平,虽然受不住,但是至少能撑十天半个月的,等到叛军抵达景德镇的时候,已经是两个月后的事情了!”
“那不是还守不住吗?”
沈克封说道:“您不能这样想啊!这两个月的时间,就是您连连向朝廷和辽国公表忠心的时候了。您想啊,您是死守景德镇,表面上是帮皇家守着家产,实际上是帮着辽国公守着家产,这两面都讨好的事情,百年难得一见啊!”
“我宁肯这个御器厂不在江西!”
洪瞻祖说的是气话,他当然要死守景德镇了。
于是,洪瞻祖只好带着家眷逃向浮梁县,同时命令心腹手下带领五千镇军开服乐平,死守乐平。
到了景德镇,洪瞻祖和沈克封见到了辽东都督府派驻景德镇的督陶官,连连借他的口向邓浩楠表忠心。
景德镇督陶官大加赞扬洪瞻祖和沈克封二人,急忙向辽国公府汇报情况,同时也把洪瞻祖和沈克封的请命折子一并送了上去,等待邓浩楠的决定。
洪瞻祖逃跑后,江西周边各府的官员们能跑的都跑了,跑不掉的便直接向永兴军投降。
公元1628年一月底,永兴军攻占南昌,徐鸿儒占据了大半个江西。当然,江西到处都是山地险流,山路崎岖难受,不利于大军前进,完全占领整个江西至少要一两个月时间。
※※※※※※※※※※※※※※※※※※※※※※※※※※※※
二月三日,南昌府周边全部占领,徐鸿儒也从神仙岭迁都至南昌府。由于南昌府府库都被洪瞻祖带走了,永兴军没得到油水,只好抢掠了一番老百姓。
不过好在徐鸿儒将南昌府当做了临时国都,因此很快制止了手下人纵兵抢掠的行为。
“狗朝廷有什么动静了吗?”
南昌巡抚衙门,如今成了徐鸿儒的临时王宫。一到后堂,徐鸿儒便询问吴松战况。
“启禀天王!”吴松回答道:“据探马回报,够朝廷正在周边各省抽调镇军,不过由于西北打仗,周边各省的兵力都不多,各省巡抚都为求自保,不肯抽调兵力!”
铁金冷哼道:“就算真来了我们也不用怕他们!如今我们携教众百万,已经占了了大半个江西,明军无不闻风丧胆,见到我们只有投降的份!”
徐鸿儒摆摆手说道:“不要大意!上次我们的失败就是教训!”
“天王教训的是!”
铁金连连点头,徐鸿儒问道:“老六,我们安插在各地的细作们有没有消息传回来?”
吴六奇回答道:“回禀天王,命令已经发出,他们接到命令后将会立即动手,保准够朝廷无法从边军抽调兵力南下!”
苏利一直冷眼旁观,看看徐鸿儒到底有多少底牌。如今听吴六奇所言,感到很是好奇。
“这是怎么回事?”
吴六奇见苏利询问,犹豫了一下,看向徐鸿儒,后者笑道:“大将军已经是自己人了,老六但说无妨!”
“喏!”吴六奇转身跟苏利说道:“启禀大将军,天王早就在大明的军方系统中安插了细作,经过这些年的运作,他们已经树立了不少的威信,如今明廷内忧外患,边军基本上生活困苦不堪,只要我们的细作一鼓臊,定然会造成大乱,即使不公开造反,也会沉重的打击明廷,让他们无法抽调边军南下对付我们!”
“高!实在是高!”
杨广竖起大拇指,夸赞徐鸿儒,这令徐鸿儒和他的亲信们很是得意。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260章 九镇巨变
第260章 九镇巨变
【今日第二更,如果还有时间的话。晚上应该还有一更。】
“高!实在是高!”
杨广竖起大拇指,夸赞徐鸿儒,这令徐鸿儒和他的亲信们很是得意。
※※※※※※※※※※※※※※※※※※※※※※※※※※※※
白莲教起兵造反,短短的月余时间就占领了大半个江西,顿时震动大明朝廷。
江西巡抚洪瞻祖三天内连上十五道八百里加急公文,顿时堆满了兵部尚书王洽的桌案。
内阁首辅黄立极等人一直借口推脱,阻止王洽引邓浩楠的辽东军入关,如今王洽实在坐不住了,西北闯王和粱王一直拖着杨鹤的剿匪大军,使其无法抽调兵力南下进剿江西白莲教。
王洽要求抽调边军南下平叛,黄立极等人商议之后,认为不能逼得王洽走投无路,于是同意兵部掉长城九镇边军入关平叛,但是对于辽东军入关之事,黄立极等人始终不松口。
王洽原本想着直接上报皇帝,由皇帝下令让辽东军入关平叛,但是黄立极等四个阁臣反对,邓浩楠又不争取,因此王洽不想为此得罪其他四个阁臣,只好暂时听从黄立极的建议,先从长城九镇各镇抽调兵力南下平叛。
明置辽东、蓟州、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太原和固原 9镇。每镇辖若干卫、所、关、口、寨、营、堡等。其中:辽东镇。辖区长城975公里;设卫25、所11、关2、营堡 100;守备兵力99875人;蓟州镇,辖区长城600公里,设关113、寨72、营43、城11、堡61,守备兵力78620人;宣府镇,辖区长城 606公里;设卫10(一说12)、所1、关堡28,守备兵力126395人;大同镇,辖区长城347公里;设卫8、所7、堡583;守备兵力54150 人。长城沿线共设关、寨、营、堡等 1400余个。和平年代守备兵力60余万,到了明末战乱时期,兵力虽然有时候多,有时候少,总体依着战事吃紧程度而定。到了天启年间,多达 100万人左右。
可以说,明朝两百万常备军,一半兵力都集中在了长城九镇上面,一旦战事一起,长城九镇就会吃掉大明国库一大半的银子,是一把严重拖累大明的铁链子。
兵部公文下达到了长城九镇,各镇将抽调十分之一的兵力出来,这样一共从九镇抽调九万余人。王洽又将京师禁军拔出六万,筹齐十五万兵力。同时又从南直隶、广东、两湖各省抽调五万人马,凑够二十万大军。户部拔军饷三十万两,作为南下平叛军费。这点银子仅仅够平叛军队二十天左右使用的,王洽深知不够,但是户部却是拔不出更多的军饷了。
南直隶、广东、两湖等地巡抚和布政使对于兵部让他们负责出兵的事情本就不同意,如今户部的三十万两银子只是给边军的,地方镇军的军费由各省布政使自行筹措解决,这让这些地方官们大骂不停。
没办法。王洽找黄立极解决,黄立极只好先答应各地出兵的地方官,天启八年的夏税用来填补军费窟窿。
于是,各省地方官看在银子的份上,最后方才同意出兵。因为他们知道,大军开拔之后,除了开拔费之外,剩下的银子基本上都落入当官的口袋里了,因为明军出战有个不成文的潜规则,那就是默许对地方老百姓的掠夺。
只要仗一打起来,当兵的就靠着吃地方老百姓,那么今年的夏税便可以亏空一大笔,剩下的全部落入各省官员的口袋里了。
看在银子的面子上,王洽勉勉强强的把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二十万大军组织起来了。
在人选问题上,王洽很是纠结。他想启用辽东都督府的人,因为他们都是沙场宿将,经历过辽沈大战洗礼的。但是无奈的是,黄立极等人坚决反对,王洽一口难敌四口,只好作罢。
于是,王洽向三边总督杨鹤请调知兵之人统带两江总督。
杨鹤手下大将都在进剿闯王高迎祥和粱王王大粱所部。抽不出将领给王洽。这时,杨鹤想起了他的儿子,于是给王洽写信,让他儿子带兵出战。
杨鹤的儿子就是杨嗣昌,历任杭州府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郎中。天启三年(1623)受阉党排挤,称病辞职归里。天启七年(1627),起为河南副使,加右参政。后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山海关诸处,以知兵闻名朝野。辽西巡抚袁崇焕称赞他整饬防务、修筑山海关两翼城,抵御后金入侵有功。
有道是举贤不避亲,杨鹤举荐他儿子,不外乎就是奔着两江总督的位置去的。眼下杨鹤自己是三边总督,手握三十万明军。如果儿子杨嗣昌能够接管两江总督,那么二十万大军到手,杨家父子掌握大明四分之一的精锐军队,手握军政大权,那么对杨家来说将是无比的荣耀。
王洽没有什么人选,本想着令袁崇焕带兵,但是宁远兵变的事情在王洽心中始终是个坎,耿耿于怀,因此任由袁崇焕闲置在家,也不用他。
两江总督的任命下了,由杨嗣昌代理,总督江西剿灭白莲教叛乱诸事。副将由杨嗣昌自己选择,杨鹤关系儿子,因此将陕西参议洪承畴调给杨嗣昌使用。同时,兵部尚书王洽启用左良玉为副将,辅助杨嗣昌。
这左良玉是王洽派驻宁远。监视袁崇焕的副将。不料袁崇焕排除异己做的很绝,在宁远兵变中,将左良玉也诬陷进去,王洽骑虎难下,只好罢了左良玉的官。不过左良玉是个全能的将才,知兵且善战,由他来辅助杨嗣昌,王洽心中也放心一些。
然而,王洽筹措的这点银子,也是打了水漂了。
公元1628年二月三日,就在九镇军队接到开拔命令后,陆续向京城集结,杨嗣昌、洪承畴和左良玉汇集京城就任时,一连串的兵变发生了。
二月一日,就在蓟镇边军接到命令开拔进京时,隐藏在蓟镇军队中的白莲教细作响应徐鸿儒的号召,趁机鼓臊。过年了,朝廷欠下的军饷给当官的层层克扣,到了底下的士兵手里时,已经所剩无几。蓟门驻军内的白莲教细作于是趁机挑拨,蓟镇明军由于饥饿索饷鼓噪,焚抢火药,旋即哗变。
王洽接到报告后。顿时暴跳如雷,大骂这些士兵早不哗变晚不哗变,偏偏等到这个节骨眼上哗变。
不能镇压,只能安抚。
王洽没辙了,只好四处筹措。经多方措处,王洽弄了些银子暂时安抚住了哗变士兵,哗变士兵旋即解散。七日,顺天巡抚请先发欠饷三月,以安军心。王洽同意,跟户部商议过后,下所司速行。
由于蓟州紧挨着辽东镇。辽东都督府感到不安,因为蓟州是辽东军同北京的链接纽带,若是出了问题就不是小事。
邓浩楠过问蓟州事物,王洽自然巴不得托邓浩楠下水,于是任辽东都督府将军赵率教为总兵官,镇守永平、蓟州,辖马松、大石、曹墙八路,稳定蓟州大局。
屋漏偏逢连夜雨!
王洽好不容易摆平了蓟州兵变,大同镇、固原镇和太原镇三镇同时哗变,其中大同镇和太原镇由于临近三边总督杨鹤的辖地,杨鹤迅速派兵弹压,给大同镇和太原镇补充了一些粮饷之后,迅速解散了哗变士兵。同时,杨鹤老谋深算,知道鼓臊者定然是有意为之。
一开始,杨鹤还以为是邓浩楠的人故意挑唆哗变,为邓浩楠大军入关铺路。后来杨鹤经过调查,抓捕了一大批的鼓臊人员,经过残酷的审讯之后,终于有人开口承认了他们是白莲教多年前打入军方的细作。并将他们的目的和盘托出,就是为了阻止朝廷大军南下跟白莲教大军作战。
以杨鹤的智商,当然明白了真相,暗叹白莲教教主徐鸿儒好算计,同时也给他的儿子杨嗣昌去信,要他小心应对。
最厉害的要数固原镇兵变。固原(今宁夏固原)爆发兵变,同样都是因为边兵缺饷,同时固原镇附近造反的老百姓颇多,影响了固原镇士兵的态度。于是,在白莲教细作的鼓动下,固原镇三万士兵乘农民造反爆发之机,一齐造反,劫夺固原州库。巡抚胡廷宴与延绥巡抚岳和声互相推诿,哗变士兵多加入农民造反队伍,使得闯王高迎祥和粱王王大粱所部得到了朝廷正规军的加入,实力暴涨,杨鹤剿匪的压力剧增。
二月八日,固原造反士兵攻陷泾阳、富平。杨鹤手下大将游击李英兵败自杀。李英帐下三万明军遭到高迎祥部主力八万兵马剿杀,大部分投降了叛军。这样一来,叛军高迎祥所部得到了明军正规军多达五万人的加入,使得闯王的名号空前高涨,实力远远大于粱王王大粱所部,成为大明帝国的心腹大患。
杨鹤折了李英,损失了数万精锐,顿时气得吐血昏迷。三边总督昏死过去,进剿明军的包围圈顿时松动,废了一年心思终于将叛军围堵起来的明军包围圈宣告失败。高迎祥所部和王大粱所部趁机跳出包围圈,四处攻击明军后方补给基地,醒来后的杨鹤不得不结束围剿,退回外围重新部署包围圈。
长城固原镇兵力空虚,原本开拔赶往京师的明军迅速被杨鹤抽调了回去,补充兵力。同时杨鹤还向王洽要兵要响。
王洽得知后,同样气得半死。急忙找黄立极等人商议对策。
“不能再拖了!”
王洽开门见山的道:“我必须要请辽东军入关平叛了!”
“这个——我们还是再研究一下吧!”
黄立极立刻又打起了太极。
“还研究个屁!”王洽怒道:“这几天长城九镇中四镇发生了兵变,固原镇现在只有一百来个老头子看家,其他三万多将士都他**的投奔了乱匪了,你还没研究够吗?”
来宗道说道:“这真是邪门了!这年都过了,士兵们也没哗变,偏偏朝廷准备南下平叛的时候他们突然哗变,还是一起的!”
李国说道:“明显是有预谋的呗!说不定是邓浩楠想要进关却没有借口,故意——”
“放你**屁!”王洽火冒三丈,指着李国骂道:“三边总督杨鹤已经上折了,上面写的清清楚楚,都是白莲教安插进去的细作搞的鬼,跟辽国公有什么关系?”
“你怎么能骂人呢?”
“骂的就是你!”王洽豁出去了,怒道:“这些人都是魏忠贤当年安插进去的,当初昭定忤逆案时,你是怎么审查的?如今这些余孽坏了朝廷大事,你不给我一个解释,小心我弹劾你!”
“你——”李国指着王洽,却是一点反驳的话都讲不出来。没办法,当初为了少整几个阉党成员,对下面的人员在审案的时候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尽量少树敌少得罪人。现在好了,这些该死的家伙现在闹腾起来了,这个责任李国可是背不起。
王洽指着李国骂人,实际上是指桑骂槐,连黄立极等人都骂进去了。只不过没有直说而已,给他们留了脸面。
黄立极阻止了李国说话,跟王洽说道:“王大人,这事儿已经做下了,现在不是相互指责的时候,应该大家同舟共济才是!”
接着黄立极数落了李国一顿,李国只能委屈的接受,心道活该自己多嘴,这王洽就是找一个出气筒撒气,结果他就撞上去了。
王洽见黄立极数落李国,知道黄立极在向他示好,于是平息了一下这几天的怒气。
“现在乱子大了!”王洽说道:“不是我非要辽东军入关,而是事情逼到这个份上了!眼下杨鹤那边病倒,陕西和甘肃乱民已经控制不住了,杨鹤进剿失败,约莫五万士兵投降了贼首,现在杨鹤只能跟叛军相持,却是吃不下对方了。而固原镇兵变后,三百里长城无兵守卫,你们知不知道乱子大了!”
黄立极等人听完王洽的解释,终于色变。壮大后的高迎祥和王大粱所部已经霸占了陕西和甘肃、宁夏的很多地方,如果杨鹤控制不住局势,那么叛军越过山西就直接打到京城了。
以前不在乎这些乱民,认为他们兴不起大风浪来,如今事情闹大了,他们自然就要害怕了!
“这可真是闹大了!”来宗道说道:“南方百万白莲教还不知道如何镇压呢!这北方的叛军就在家门口,若是杨鹤顶不住的话,京城危及啊!”
黄立极眉头紧蹙,问向王洽。
“王大人有何良策!”
王洽撇撇嘴,道:“我有什么良策?良策早就说了!”
“你可是知道,如果我们允许辽东军入关,日后可怎么打发他们走啊!”
“请神容易送神难!”
“我当然知道!”王洽不悦的道:“你们的担忧都是日后的事情,饭得一口一口的吃,步得一步一步的走。我就不说兵事了,就说你们的事情。这叛军早一日剿灭,你们少一日辛劳。叛军平定之后,留下的烂摊子都得你们收拾,你们现在拖,日后烂摊子就更烂!到了烂的无法收拾的时候,我看你们还拖不拖!”
王洽的话说的很直白,但是很有道理。
黄立极几人相视一眼,都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当初在辽东战局上拖着,结果把女子拖得越来越强大,差一点儿就破了山海关打进北京。如果不是邓浩楠力挽狂澜,他们还真不知道如何收场。如今他们又开始拖了,被王洽这么一点,有了前车之鉴,顿时后怕了起来。
“那你现在手里的二十万大军怎么办?”黄立极问:“不去南下剿灭白莲教了吗?”
王洽苦笑道:“我哪敢让他们南下啊!眼下杨鹤那边不知道什么情况,固原兵力空虚,需要将抽调出来的兵力填补回去。南面的白莲教毕竟离着京城远,救火也得先就跟前的不是?”
黄立极问道:“那你的意思是杨嗣昌不南下了?”
王洽点点头,回答道:“守卫北京要紧!我现在只能顾头不顾腚了!”
来宗道担忧的道:“那南方白莲教怎么办?他们可是比西北的叛军更厉害啊!”
**,该死的老狐狸!现在知道人家厉害了,之前决口不提厉害半字。
王洽心中狠狠的骂着来宗道,没好气的道:“我还以为你不明白呢!”
来宗道尴尬的笑了笑,顿时闭口不言。
几人纷纷看向黄立极,黄立极最后叹气道:“也罢!王大人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现在咱们只能顾着眼前了!至于如何善后,等邓浩楠打完了仗再说吧!”
李国叹道:“估计善后比打仗更困难!”
王洽顿时瞪向李国,李国急忙闭口不言,同时把头扭向一旁。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261章 直隶总督
第261章 直隶总督
【今日第三更!】
辽国公府内。这几天邓浩楠一直足不出户当上了宅男。
书房办公桌上,堆满了公文,都是这几天关于南方白莲教造反和北方长城九镇兵变的事情。
出了白莲教的规模比历史上的大了几倍以外,像蓟州兵变、固原兵变、大同兵变等长城九镇兵变都符合历史,没有改变。原本邓浩楠以为借款给大明朝廷就可以防止这次的大规模兵变,但是邓浩楠显然低估了这群腐败官吏们的胃口,款额越大反而贪得越多,造成了这次大规模哗变的不可逆转性。
历史的车轮还是比较顽固的,到现在邓浩楠的翅膀并没有造成历史的大规模改变。历史就像汪洋大海一样,净化着一切流入其中的东西。
想要彻底改变历史,就得狠一点!
邓浩楠放下公文,闭目分析着当前的局势。
脚步声响起,邓浩楠缓缓睁开眼睛。
丁大牛已经尽量压低他的脚步声了,但是因为他块头太大,虽然这几年勤练武功,但步伐还是太沉重。
“大人!”
“说吧!”
“兵部尚书王洽王大人求见!”
“他又来干什么?”
“他这次脸色好多了,估计有了进展了!”
邓浩楠点点头,暗道丁大牛已经可以通过察言观色来判断对方的来意了,看起来自己这个主子应该更加努力进步才是。
“请他进来吧!”
“喏!”
丁大牛领命,约莫十来分钟的时间,王洽才气喘吁吁的进来。
见礼过后。自有侍女沏茶送过来。
王洽坐下,先大口的喝了一碗。
“好茶!再来一碗!”
“……”
邓浩楠一阵肉疼,这是极品龙井,一年不过才七八两的产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