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上马车夫-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揭了我的面纱你就得死!”

“真的!”

“怕了吧!”

邓浩楠闻言,逼近谭婉清面前,拍着胸膛装出一副恐怖的样子,道:“我好怕怕吆!”

谭婉清见邓浩楠突然直勾勾的盯着她,火辣辣的眼神扫过她的全身上下,顿时警惕的道:“你看什么?”

邓浩楠坏笑着道:“你很嚣张是吧!那我就要你看清楚自己眼下的处境!”

接着邓浩楠用手指划过谭婉清的脖颈,沿着她的乳沟往下缓缓的划着,谭婉清挣扎,却毫无作用。

“你干什么?你别乱来啊!”

邓浩楠问道:“你最好乖乖的不要惹我发火,否则的话,我先扒光你的衣服,然后——”

“不要!”谭婉清终于害怕了,也终于看清楚了自己眼下的处境,顿时求饶。

“这才对吗?”邓浩楠收回了他的魔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问道:“告诉我你跟白莲教到底什么关系?”

“我——”谭婉清见邓浩楠一瞪眼,顿时弱弱的回答道:“我跟他们不熟!”

邓浩楠于是问道:“刘二黑在白莲教内是什么职务?”

谭婉清顿时愣住,没有想到邓浩楠已经盯上刘二黑了。

“应该是个坛主吧!”谭婉清看着邓浩楠的表情。慢慢的说道:“我不过是个丫鬟而已,女人在教里没有地位的,他让我做什么我就得做什么,跟本不清楚他们的用意!”

邓浩楠点点头,对于谭婉清的话,他知道肯定一大堆水分在内。

这时,护卫来报,通知邓浩楠一切都安排好了。

于是邓浩楠起身要走,谭婉清急忙问道:“你什么时候放我?”

“等我心情好的时候!”

“那你什么时候心情好?”

“等你的同党们送上门的时候!”

“……”

谭婉清一时间没明白意思,想了想方才明白,原来邓浩楠已经开始布置天罗地网,等着来救她的人。

“这下糟了!”谭婉清急得要命,按照她的估计,刘二黑和颜兵铁定会来救她的。那样岂不是正落入了邓浩楠的全套!

“该死的邓浩楠!”谭婉清简直快要被气疯了。

※※※※※※※※※※※※※※※※※※※※※※※※※※※※

天启七年秋,皇太极稳住了袁崇焕和毛文龙,然后起大军十万,往攻朝鲜。

朝鲜国王李宗派特使韩媛前往辽东都督府求援,结果林风奉邓浩楠命令,能拖就拖,不见韩媛。而朝鲜局势紧张,后金大军势如破竹,朝鲜国王几次催促,韩媛不得已亲自赶往北京向大明朝廷求助。

理藩王院接待了韩媛,并通过礼部尚书李国,将请命书递给了皇帝朱由校。

无奈,经过邓浩楠提纯后的大烟和曼陀罗等精神制剂已经侵蚀和麻痹了朱由校的大脑。如今的皇帝,只要清醒就只顾着抽大烟,根本顾不了别的了。由于抽大烟时会产生幻觉,根本没法理政,因此朝中大事小情朱由校完全放手给了内阁。

而内阁本是六个人,不料邓浩楠很少参与,哪怕有大事发生,黄立吉请他过去商议对策,邓浩楠也只是随波逐流,从来不对黄立吉投出反对票。

为此,黄立吉渐渐的对邓浩楠的敌意大大减弱。

朱由校并非无法清醒,只是他想要清醒的话除非邓浩楠点头,将他的药量进行调整一下便可以了。不过眼下邓浩楠可不想让朱由校清醒,因此朝鲜的请求最终还是在内阁决定。

黄立吉眼下有不少的麻烦,首先就是每况愈下的财政,加上陕北农民起义愈演愈烈,三边总督杨鹤已经有些吃不消了。

朝廷本来就不多的库银,眼下需要拨款给三边总督剿匪,还要拨款给辽西袁崇焕筑城,这两项开支已经占了财政的九成,加上大明天灾不断,赈灾款占用了最后一成,今年年底的官员薪俸还是问题。

六个阁臣,分主次列坐内阁议事厅,五个滔滔不绝辩论的老头,一个憨然大睡的青年,当真很滑稽。

户部尚书叶向高说道:“户部左侍郎郭允厚奏陈:国讳印色蓝易浓溷,请钱粮事独朱印。”

大明钱粮之事向来用蓝色水印,如今改为用朱印,这并不是什么大事。

黄立吉摆摆手道:“鸡毛蒜皮的事情,叶大人可自行决断,就不用拿出来大家商议了。”

叶向高拱手道:“那就多谢黄大人了!”

黄立吉点点头,问道:“如今户部库银缺口甚大,不知诸位大人有何良策。”

工部尚书莱宗道摇摇头道:“缺口越来越大,如何填补!”

礼部尚书李国突然道:“不如提前将明年的夏税先收上来,以解燃眉之急。”

叶向高苦笑道:“没次都是燃眉之急,你们知不知道,我们现在已经将两年后的赋税都预支光了。”

兵部尚书王恰笑道:“那就不要预支了吗?再预支老百姓怎么活啊!不如多发行一些宝钞好了!”

“……”

王恰见众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顿时问道:“怎么?难道我的方法不好吗?”

黄立吉笑道:“好呀!那今年的俸禄就给你发些宝钞好了!”

“那怎么行?”王恰顿时不愿意。

叶向高想了想,说道:“预支老百姓的赋税是不行了,发行宝钞到了地方上根本不认,跟废纸一样。那不如加征些苛捐杂税好了,我看盐税还有加税的空间!”

“不行!”黄立吉顿时摇脑袋,说道:“这不等于逼老百姓造反吗?眼下西北三省地震,北方大旱,南方风灾水灾,不收税都不容易生存下去,若是再加税,中原和南方再爆发民乱如何收场?”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五人顿时陷入了沉思。

忽然,王恰突然说道:“皇上的內幣应该还有不少,不如——”

不如——

众人纷纷看着王恰,那意思是让王恰继续说下去。

不过,王恰又不是傻子,一旦出口,众人肯定支持他,那么他就是第一个要动用皇帝私房钱的大臣了。若是将来皇上记仇,铁定先收拾他王恰。

不说!

王恰说了半截,剩下的话咽了下去。

众人顿时失望,最后黄立吉只好说道:“国难当头,皇上自当身先士卒,就当我们跟皇上借的,过段时间再归还便是。”

“我等附议!”

几个老头顿时同意了黄立吉的建议,而且是极力支持。

首辅点头了,那就表示他把这件事给抗下来了,于是其他四人纷纷献计。

叶向高心中早就想好了,于是说道:“内务府的最大油水就在苏杭织造和景德镇御器厂。御器厂再次,主要是苏杭织造耗费巨额银两。如果停了苏杭织造,那么内务府将会节省出两百万两白银。”

“有道理!”李国说道:“苏杭织造每年两头贪污,上面侵吞内务府官银,下面侵吞老百姓钱款,其中的利润可不止两百万两,至少三百万两。”

黄立吉点点头,道:“织造向来低价甚至强制摊派给老百姓订单,然后再高价卖给内务府,其中差额的确不少。”

叶向高这时掏出来一个备用好了的折子递给黄立吉,说道:“我已经拟好了,几位大人过目。”

众人心中暗骂,这丫的早就盯上了苏杭织造这个油水衙门,连折子都准备好了。

关于诏止苏杭织造户部签押用印上奏御览:连年加派,水旱频仍,商困役扰,民不聊生,孜孜民力艰苦,诏定休养生息。今将苏杭现在织造解进,其余暂停,以示敬天恤民之意。

黄立吉等人看完,都是心中暗赞。既解释了停止苏杭织造的理由,又说的冠冕堂皇,想必将来皇帝也不会说什么。

“大家看看还有没有什么意见要补充?”

黄立吉询问了一圈,问道邓浩楠时,却是发现邓浩楠又在睡觉。

“邓大人!”

“侯爷!”

“啊~”邓浩楠猛然惊醒,睡眼惺忪的擦了嘴角的擦哈喇子,道:“完事了?那我先回去了啊!”

邓浩楠说着,拿起官帽带上,就准备要开溜。

“邓大人!”黄立吉虽然生气,但是邓浩楠不干涉他的决策,这令他很满意,因此才会容忍邓浩楠的放肆。

“啊~”邓浩楠清醒了,见天色还早着呢,于是笑道:“还没结束呢,那你们继续,不用管我。”

黄立吉苦笑了一下,道:“邓大人以为如何?”

“我没意见!”邓浩楠笑道:“黄大人跟诸位大人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

几人已经习惯了邓浩楠,于是敲定了细则,将内务府用来拨款给苏杭织造的银子挪用。同时,景德镇御器厂的经费和贡品数量也减少了一大半,全部用来填补财政亏空。

暂时解决了钱的问题,几个老头又开始头疼粮食的问题。

大明遭遇了十多年天灾了,各地粮食紧缺,南粮北运一直不顺畅。如今北方战火爆发,三边总督杨鹤和辽东巡抚袁崇焕那里急缺粮草,二人纷纷上报,声称若是再缺粮恐怕会导致军队哗变。

军队哗变不是空穴来风,几个老头心里都清楚军队的事情,只不过没人愿意管而已。

叶向高说道:“总督仓场户部右侍郎苏茂相核查京军粮饷:京军每年放三百余万石,今京通二仓米只有二十六万九千五百七十三石,目前犹以旧积支吾,后将何继。锦衣卫官于万历间仅一万七千七百六十余人,逆珰增补,现在三万六千三百六十余人,多支米二十七万。宫中院匠,官册七百五十三人,今增补为三千二百八十八人,多支米三万余石。乞请查覆。”

魏忠贤的时代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但是造成的经济和军事浩劫却是无法估计的。如今阉党被拔出,可是大树已经被蛀虫咬空了,清除了蛀虫反而加剧了大树的倒塌。

这就是病入膏肓,越治死的越快的道理。

挪用皇帝內幣,仅仅只能够填补当前的窟窿眼的。可是各地军队欠粮欠饷已经很久了,最长的已经超过两年没有发了。士兵不得不靠着变卖武器和战马生活,再这样下去,等到武器和战马都没的卖时,就该抢劫老百姓了。

如今的内阁,是在拆东墙补西墙。

众人再度头疼,这时叶向高突然看向邓浩楠,笑道:“邓大人精忠为国,实在是我等楷模,可是邓大人的部下却从来都没有得到过朝廷一分的饷银和粮食,本官实在抱歉。”

“……”

邓浩楠愣住了, 这丫的今天怎么突然变性了。

“叶大人抬举了!”邓浩楠说道:“如今国库空虚是事实,本官知道朝廷的难处,因此本官只能先帮朝廷预支,等到将来朝廷殷实的时候,再补发也不迟!”

叶向高一抬屁股,黄立吉等人就知道他要放什么屁。

突然跟邓浩楠提起这件事来,定然不怀好意。

黄立吉稍作思索,顿时明白了叶向高的用意。

果然,叶向高说道:“邓大人手下兵舰数千艘,将兵十几万,不靠朝廷分文,独闯海外,定然有好办法了!”

“……”

邓浩楠越听越不对劲,这丫的怎么扯到自己身上了?

莫不是?

邓浩楠恍然大悟,眼下叶向高的户部穷的连老鼠都不光顾了,显然开始打他的主意。

莱宗道拉着邓浩楠的胳膊道:“叶大人不说,本官倒是忘了。我们面前就有一个大财主,为何不好好借助一下呢?”

邓浩楠勉强的赔笑,道:“什么财主呀!啊~我知道了,莱大人定然是发财了!”

黄立吉见邓浩楠装相,上前说道:“邓大人就不要谦虚了!你的家底老夫可是清楚的紧,没有万万,也有千万了。”

“嗨~”邓浩楠叹息的道:“诸位大人有所不知,我是穷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啊!”

李国打断道:“错!邓大人是穷的就剩钱了!”

“……”

叶向高拉过邓浩楠,说道:“邓大人可是要帮忙啊!您若是不援手,这些个边军们估计就要造反了!”

黄立吉说道:“邓大人精忠为国,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好大的一定帽子!

邓浩楠无语,这群老家伙看起来是吃定自己了。

“这个——”

叶向高突然打断邓浩楠的话,说道:“邓大人不必担心,我们只是向您借几百万两银子,到时候会还给你的!”

借?几百万两银子?

邓浩楠心中一阵肉疼,借钱给这帮老政客们,那可是相当滴危险。

“就这点钱,邓大人不会这么小气吧!”

“是啊!才几百万两而已,对于邓大人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

几个老家伙你一嘴我一句的,邓浩楠看看情形,看来这次不出血是不行了。

不过,邓浩楠从来不做赔本的买卖,得想办法捞回来才是。

邓浩楠心中盘算了一下,于是说道:“不知你们要借多少?”

叶向高说道:“先借五百万两银子好了!”

“……”

邓浩楠翻翻白眼,暗道你丫的倒是不心疼,一开口就是五百万两银子。

显然叶向高是在漫天要价,邓浩楠明白,不能听他忽悠。

于是摇摇头,叹道:“实不相瞒,我的手下们也要吃饭穿衣,五百万两我拿不出来!”

叶向高不过是在试探邓浩楠的家底而已,于是说道:“那就四百五十万两好了!”

邓浩楠摇摇头,说道:“我顶多能借给朝廷一百万两白银。”

“不行!”叶向高摇摇头,道:“一百万两让我们欠你人情,还不如不借呢?”

“……”

王恰点点头,道:“就是!邓大人的人情可是不容易还啊!”

“……”

“四百万两!”

“一百五十万两!不能再多了!”

“三百五十万两!这真的不多!”

“最多两百万两!我得勒着裤腰带吃饭了!”

“……”

邓浩楠跟五个老家伙讨价还价,最后敲定在两百三十万两。不过,邓浩楠旋即提出了他的附加条件。

“你们必须要有抵押!”邓浩楠想了想,说道:“这样好了!苏杭织造和景德镇御器厂交给我打理!”

“……”

这回轮到黄立吉等五个老家伙们吃惊了,暗道邓浩楠这家伙当真不是肯吃亏的主儿。

叶向高说道:“这不行!我们刚刚准备停了两处的供奉,你再下去我们岂不是白忙活一场!”

邓浩楠摆摆手,笑道:“叶大人多虑了!我又不会去收刮老百姓!你们放心好了!我要这两个地方只不过做生意用!”

“那就是贩卖到海外了?”黄立吉问。

邓浩楠点点头,说道:“当然了!不然我要它们做什么?”

“不行!”黄立吉顿时摇头,他深知这两处地方的油水,但是更知道这两处地方的产品在国外的暴利,尤其是用于进贡的贡品。普通大明货物运到南洋都翻十倍,那么贡品运到南洋的话,那可是四五十倍的猛翻。

“这两处乃是给宫中上贡用的,如果流落海外,那成何体统!”

邓浩楠清楚其中的暴利,于是说道:“如果几位大人同意的话,本官愿意借款三百万两,同时每年分别给每位大人五十万两的分红如何?”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都知道邓浩楠走海贩货暴利发家,但是却不知道竟是如此阔绰。

每人每年给五十万两白银,这简直顶得上他们五年的收刮了。而且,最重要的是,从邓浩楠那里拿钱,用不着担心出事,更不怕别人查,保险的五十万两啊!

没有不心动的!

叶向高几人看向黄立吉,那神情已经告诉黄立吉了,他们想都不想就同意了。

黄立吉轻咳了一声,这种明目张胆的贿赂,也就只有邓浩楠敢这么做。不过这里就他们六个人,都是官场混的顶级油条了,也用不着遮掩,大家彼此都心里清楚。

“如此——”黄立吉看向众人,于是点点头,道:“就这么定吧!”

众人闻言相视大笑,这种大快人心的事情,对于大明历代内阁来说,这次六位阁臣共同分赃,当真是第一次。

当然,最大的受益人自然是邓浩楠。

给五个阁臣每年两百五十万两白银,看起来很多。不过邓浩楠心中明白,得到景德镇御器厂和苏杭织造两大大明王牌企业,那么就等于掌控了大明最高端的货源。

邓浩楠知道,海上丝绸之路的暴利是常人无法想像的。他记得1745年1月11日,“哥德堡Ⅰ号”从广州启程回国,船上装载着大约700吨的中国物品,包括茶叶、瓷器、丝绸和藤器。当时这批货物如果运到哥德堡市场拍卖的话,估计价值2。5至2。7亿瑞典银币。

这如果换成邓浩楠所在的1627年,再全换上高端货物,那么利润将会是天文数字,虽然两年能够往返一趟,但是想起堆积成山的财富,邓浩楠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接下来,众人继续议事。经过刚才的合作,五个阁老彼此见虽然还有不和,但是都因为得到邓浩楠的贿赂而对邓浩楠另眼相看。

这样一来,邓浩楠在内阁也变得和谐了起来,成为五位阁老之间的缓冲区,受到特别的优待。

这时,李国拿出了朝鲜时辰韩媛的折子,给几人商议。

王恰直接说道:“当然要救了!朝鲜是牵制建奴的主要力量之一,如果被皇太极剪除,那么我们面临的压力将会增大。”

李国叹道:“只是袁崇焕已经跟皇太极议和,毛文龙上次被袁崇焕耍了,损兵折将,这次见袁崇焕议和,他也坚守盖州卫不战。如今就剩下邓大人的辽东都督府了!”

邓浩楠心中暗道:丫的不是让老子出兵救援吧!这可不行!

“我先声明啊!”邓浩楠说道:“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如果我不借给你们银子,倒是可以出兵救援。如今我的银子借给了你们,又要收拾御器厂和苏杭织造的烂摊子,可没有银子作为出兵的军费了啊!”

“可是——”王恰满脸的犹豫。

“不要可是啊——”邓浩楠急忙打断他道:“我若是出兵的话,那可就没钱借给你们了,更没钱给你们分红了啊!”

没钱分红?

听到后面的话,王恰等人顿时不再说话。

莱宗道笑了笑,说道:“如今我们有袁崇焕、毛文龙和邓大人牵制皇太极,朝鲜的作用不大。倒不如让皇太极跟朝鲜死磕,消耗皇太极的实力更好!”

“莱大人所言甚是!”

众人见有台阶下,急忙不再研究朝鲜的事情,生怕没了邓浩楠给他们的分红。

于是乎,朝鲜的命运便被决定了,按照邓浩楠计划好的方向走。

※※※※※※※※※※※※※※※※※※※※※※※※※※※※

朝鲜与明接壤,又与后金为邻,明金对峙,后金要想西进伐明,就要考虑东面朝鲜的行动。因此,朝鲜的向背确实举足轻重。

努尔哈赤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故对朝鲜采取拉拢的政策,曾多次派遣使臣赴朝投书,希望朝鲜与明朝脱离关系,同后金结盟。但是,朝鲜拒不听劝,仍支持明朝,反对后金。

皇太极为了打破明、蒙、朝的三面弧形包围圈,公开遣使与辽东巡抚袁崇焕、辽东总兵毛文龙议和,暗地里则把进攻的矛头由西转向东,积极准备攻打朝鲜和,以解后金的后顾之忧。

天聪元年(1627年)秋,皇太极命阿敏、济尔哈朗、岳托等人率军东征。阿敏率领三万余骑渡过鸭绿江后,攻占义州。此时,阿敏遣济尔哈朗等率领大军进攻毛文龙所部控制的铁山,毛文龙兵败退往皮岛,未能全歼。而铁山守将毛有俊、刘文举等被杀,许多明兵和辽民遇害。

阿敏等人根据形势变化,认为皮岛隔海相望,未备水师,无法进攻;而后金兵却轻易攻取义州,说明朝鲜防御力量很弱,足以取胜。因此,后金把攻击目标由毛文龙转向朝鲜。阿敏率大军南下,“以待和议之成”。

朝鲜国王李惊得知后金军渡江南下、定州失守的消息,万分惊恐,决定先将后妃送往江华岛避乱。阿敏率军乘胜前进,攻占安州,又攻占平壤,至中和驻营,遣使到汉城致书迫降。这时朝鲜国王李棕惊恐逃离汉城,逃到了江华岛,并命姜踌、朴雴到后金营中投书议和、乞降。阿敏在致朝鲜国王的回信中表示“如果要和好相处,速派使者来,我愿听之”。几天之后,阿敏率军占领黄州,他“遣使胁和,要以三事:一日割地,二日捉邓浩楠、毛文龙,三日借兵一万,助伐南朝”。李棕派姜踌、朴雴通知阿敏,愿意接受议和谈判。

阿敏派副将刘兴祚前往江华岛,向朝鲜提出议和条件:要朝鲜永绝明朝,入质纳贡,去明年号,立盟宣誓。双方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朝鲜迫于后金的军事压力,基本上都接受了,老谋深算的朝鲜唯有永绝明朝一款不同意,最后阿敏让步,向朝鲜表示“不必强要”。

十月初三,李棕率领群臣和后金代表南木太等八大臣在江华岛焚书盟誓。虽然阿敏在誓书上署名了,但是对朝鲜誓文不满意,故誓后不予承认。阿敏回军至平壤,接到皇太极的指示,不再后撤,言“大同江以西,不可复还”,又说:“待执毛文龙后归去”。于是李棕被迫遣王弟李觉赶赴平壤,再次举行平壤盟誓,后金从中索取更多的权益,亦与朝鲜在中江、会宁两地开市,归还逃人,迫增贡物等。皇太极闻知非常高兴,由于阿敏在朝的行动完全符合他的意愿,十月十七日阿敏等人回到沈阳时,受到极为隆重的欢迎。

皇太极兴兵此次攻朝战争,对后金的发展却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政治上摆脱了孤立的困境,拉拢了朝鲜。经济上冲破了辽东都督府的禁运封锁,军事上粉碎了明军的包围,从而解除了西进的后顾之忧。

皇太极自以为从此以后可以放心的征服辽西和漠南蒙古广大地区,强大之日指日可待,却不知道这不过是邓浩楠早已算计好了计策而已。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219~220章 御花园里

第219~220章  御花园里

在皇太极征伐朝鲜的同时。辽东都督府也开始了战争动员。表面上看,这是对朝鲜的支持,实际上却是另有图谋。

朝鲜使者韩媛在理藩院被拖延了半个月,见大明内阁依然没有出兵救援的意思,因此不得不亲自赶往靖海侯府,面见邓浩楠,请求援手。

邓浩楠一面稳住韩媛,答应韩媛定然帮忙,一面又以朝廷未允许和军费不足加以拖延。

结果,不到一个月时间,朝鲜便被后金大军征服,开市纳贡称臣。

朝鲜如此快的就被后金征服,着实令大明朝廷震动。

朱由校一门心思的抽大烟,没工夫理政。外面的事情知道的紧紧限于锦衣卫指挥使唐镜提供的消息,而最大的情报机关东厂的报告却是寥寥无几。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是小六子公公因为护驾有功,深的皇帝和皇后器重,加上邓浩楠暗中大笔白银的资助,使得小六子年纪轻轻便内廷最大的红人,担任内廷总管并提督东厂事宜。

因为小六子跟邓浩楠的关系,东厂侍卫调查事情的时候,大多数都会避开牵扯邓浩楠和辽东都督府的事情。

也正因为邓浩楠跟小六子的关系密切。作为两大特务头子,小六子提领的东厂跟唐镜提领的锦衣卫成为了对头。邓浩楠自然要帮助东厂打压锦衣卫了。而内阁为了填补财政亏空,弥补魏忠贤时代带来的浩劫,将庞大的东厂和锦衣卫人员进行裁剪。

因为邓浩楠的关系,内阁在裁剪东厂人员的时候,手下留情,仅仅裁剪了三分之一的无关人员,情报范围也从遍布大明周边国家,缩小到了国内。而唐镜是皇帝的耳目,邓浩楠对其身为忌惮,因此锦衣卫被裁剪了四分之三人员。

这样一来,原本锦衣卫就没有东厂的势力范围大,经过邓浩楠的暗中运作之后,锦衣卫的规模缩小到仅限于京师顺天府。而经费缩减到仅仅能够维持日常开支的地步,使得唐镜想要将锦衣卫情报网伸向顺天府之外成为了泡影。

唐镜明知邓浩楠在背后动手脚,无奈他没有任何证据指责邓浩楠。而且,皇帝皇后对邓浩楠信任又加,内阁百官被邓浩楠收买,东厂提督又是邓浩楠的好兄弟,民间邓浩楠的威望更是国之柱石,这一切都表明,唐镜想要扳倒邓浩楠无异于螳臂当车。

当然,唐镜除了对皇帝朱由校暗示之外,也暗示过皇后张嫣。张嫣自然知道唐镜是出于好心,不过张嫣心中有她的计划,那就是希望用她自己来引导邓浩楠为朝廷做事。因此,张嫣给唐镜的忠告便是。只要邓浩楠没有造反之心,那么就不要去惹他。

皇宫后花园内,唐镜恭恭敬敬的站在皇后张嫣身后不远处,而张嫣则在几个宫女的陪伴下,怡然自得的修剪着盆栽花朵。

“启禀皇后!”唐镜说道:“建奴东征朝鲜,朝鲜国王请求朝廷出兵救援。然而,兵部迟迟推脱,内阁不闻不问,辽沈三路大军尽皆按兵不动。”

张嫣对于军事上的事情没什么兴趣,即使有兴趣也没有什么见识,更提不出什么建设性意见。

“建奴不来烦朝廷岂不是好事一桩?唐指挥为何忧心忡忡的样子?”

唐镜回答道:“皇后有所不知!眼下建奴四周有大明、蒙古、朝鲜和德川幕府,处于孤立态势。皇太极东征朝鲜,为的就是打破这个态势,既剪除朝廷的盟友,又获得了开市的巨大好处。若朝鲜有失,皇太极很快就会对蒙古动手,到时候蒙古也投靠建奴的话,大明北方将尽数落入敌手!”

张嫣继续修剪着她的盆栽,问道:“蒙古不是已经投靠了皇太极了吗?”

唐镜回答道:“蒙古大小部落上百个,虽然大汗林丹死了,蒙古各部陷入了混乱。一部分蒙古部落投靠了皇太极。但是大多数的蒙古部落依然处于观望态势,在大明和建奴之间保持中立。”

“原来是这样!”张嫣问道:“本宫不懂这些事情,唐指挥有话就只说好了!”

唐镜于是说道:“皇太极现在就是在积蓄力量,对内组建蒙军旗和汉军旗,对外先东征朝鲜,接下来就会第二次西征蒙古,迫使蒙古各部放弃中立,倒向建奴!”

张嫣放下剪刀,转过身来。

“后宫不得干政,本宫能帮你的也有限!”

唐镜点点头,自然明白。于是说道:“眼下就只有辽东都督府有能力援手,请皇后早做决断。”

张嫣心中暗叹,又要她去求邓浩楠,再这样下去,她真的担心自己会让邓浩楠得手。

“本宫不想干政,你去找皇上吧!”

唐镜叹道:“微臣刚刚从乾清宫出来。皇上正跟容妃、慧妃和成妃三位娘娘一起吸烟作乐,微臣跪等了老半天,皇上也没有看微臣一眼。”

“岂有此理!”

张嫣顿时恼火,并不是因为朱由校没搭理唐镜,而是因为容妃、慧妃和成妃三人竟然都吸上了大烟,跟皇帝一起疯疯癫癫。

这一切都是拜邓浩楠所赐,邓浩楠为了分化朱由校跟张嫣之间的感情,于是便在朱由校清醒的时候,帮着成妃、容妃和慧妃们说好话,同时也将大烟敬献给三个皇妃。

三个皇妃一心想要得到皇帝宠幸,于是便陪着朱由校一起抽大烟,成为了朱由校的烟友,于是朱由校便对她们三人宠爱有加,形影不离。渐渐疏远了张嫣。三个妃子为了讨得朱由校欢心,联合一起打压张嫣,在朱由校面前说张嫣的坏话。在强烈枕边风的吹拂下,朱由校对张嫣的态度已经大不如从前。

也正是因为这样,张嫣才每天大把的时间来学习剪裁盆栽,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