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黛玉重生-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春儿,将我匣子取来!我记得里面有一对翠玉镯子!”柳皇后笑道,“这肤如凝脂,倒是配上翠玉好看!”
黛玉连忙起身行礼道谢。
“模样倒是其次,听清沐讲她平日里是最爱读书的,皇儿昨日还特意说让她来陪你说话解闷。况且承安说她自小也是个三灾八难的,哀家想着你们二人定然投契。”太后笑道。
听到太后提起今上,柳皇后的眸子暗了暗,不过一瞬,又换上笑颜,“如此,倒是多谢母后了。”
这时正好那女官取了首饰匣子来,柳皇后伸手在那匣子中略一翻捡:“倒是让我瞧瞧,还有些什么衬得上你们这么大年纪的姑娘——有了!”
柳皇后说着擎出一对小簪,簪头是白玉雕的白兔模样,下面缀了两条流苏。柳皇后将这对小簪子簪于黛玉发间。
“还是皇后这里的东西好,哀家那的首饰,总觉得老气了些,我瞧着你倒是比前儿日里好了不少。”太后笑道,拉了黛玉过来看。
“多谢母后关怀,这几日已是好了不少,太医说再用几日药便可以了。”柳皇后笑着答到,说罢又指了指身边的那个女官,正是她唤春儿的那一位。
“论理春儿还是承安的表姐,你们姐妹今日倒是在我这宫中得见了。”
那唤春儿的女官,正是元春,黛玉初入凤仪宫,并不敢乱看,再加上那女官一直是低眸垂睫,一副恭顺模样,如今皇后一提,黛玉再一打量,这眉眼果然与宝玉有几分神似。如今清清爽爽,未施粉黛,与省亲之时的贤德妃判若两人,难怪她认不出!
这宫中之人,除了帝后,谁人还敢占元字,是以这贾元春一进宫,也就被唤作了春儿。
昔年省亲,黛玉属于外客,非传召不得觐见,如今再见,黛玉身上有个从三品县主的虚衔,元春纵然是皇后身边的女官,也不得不先上前来行礼。然而黛玉和元春,终究是表姐妹,岂有白白受礼的做法,是以黛玉见那元春行礼过半,也连忙起身还礼。
“我瞧着你像是没睡好的模样,是不是昨儿夜里择席?”皇后又道,“不若让这几日让春儿去照顾你,一家姊妹也好说说话。”
“娘娘一片关爱之心,承安本不应辞,只是娘娘如今尚未大安,身边不能少了伺候之人,姊妹叙话不急于此时,今后承安常来便是了。”黛玉拒绝了皇后娘娘的好意,毕竟她和元春,并没有什么可叙的,顶多就是贾家那些劳什子事,她才懒得同人说起。
柳皇后突然想起来,这贾家那一品将军贾赦之子和林如海姨娘通奸一事,饶是她再宫中,也听到了一些,这黛玉约莫是有心结,倒也不勉强。
“是了,你如今还未及笄,照理说是不宜取字的,平日里在家中长辈们是如何唤你的?”皇太后觉得承安这不过是一个封号,叫起来反而觉得不亲近。
“先时在家中,爹爹常唤臣女‘玉儿’,只是爹爹自知寿数难长等不及臣女及笄,是以先给臣女取好了字,望臣女能承袭家业,平安一世,哪一个叫法都是臣女,太后瞧着喜欢哪一个?”黛玉说到亡父,眼中闪过一丝伤感之色。
“可怜见的……”太后膝下无子无女,唯一有过的孩子养到两岁就没了,见黛玉孤苦无依,却也能管束下人,立起门户,越发怜爱,柳皇后也在一旁叹息。
“太后、娘娘,不必伤感,如今臣女虽然孤苦,但好在天家怜恤,衣食无忧,先时我去庄子上小住时见百姓劳作辛苦,乞儿衣衫褴褛,相比而言,臣女觉得如今的日子甚好,想来家父在天有灵,也是不愿见臣女悲戚的。”黛玉微微一笑。
“也是,愁这些作甚。”柳皇后道。
“娘娘身子才好些,若是因此有个不好,倒是臣女的罪过了。臣女自小多病,这些年才略好些,病中心境放宽些,身子才好得快。先时姜夫人曾给我臣女宫中调理身子的法子,臣女用着甚好,不知娘娘可有用?”黛玉又问。
“用是用了,约莫就是这样吧!”柳皇后叹道。
“娘娘可有练五禽戏?虽然瞧着可能有些不雅,但是臣女练了觉得不错!”黛玉前世今生病了这么久,谈起养病一事来倒是滔滔不绝了。
“清沐也让哀家试着一练,哀家瞧着古里古怪的。”王太后也听过这五禽戏。
“虽然有此想,但是身上乏得慌,不想挪动。”五禽戏这东西,柳皇后倒是不单单听说过,先时未出嫁时,家中也有人练。
“确实如此,臣女身子不好,就算无病,也是精力不济的。”黛玉叹道,她以前病得厉害,体虚气虚,确实也是懒懒的,精力不济。
讨论过一番养身之道后,太后又说了说最近看得时兴话本,正想着让宫里排了戏出来一看,这边黛玉和两位贵人聊得正投契,凤仪宫掌事太监来报,淑妃娘娘来问安了。
这淑妃娘娘并不是一人来的,还带了她膝下的两儿一女,大儿子虚岁已有十一,二儿子八岁,小女儿如今五岁,再加上照管的宫女和公公,自然是浩浩荡荡一群。
黛玉瞧着那淑妃娘娘,着的是一袭绛紫纱裙,乌发上攒了一对累金丝凤衔珠步摇,耳上的坠子也是成套的,淑妃本身肤白貌美,艳丽非常,如今这身衣服一衬,更是唇红齿白,与如今病中面色苍白弱质纤纤的柳皇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黛玉冷眼瞧着这淑妃娘娘浑身透着的精明劲儿,与贾府的凤姐倒是相似得紧。
通传之后,这淑妃娘娘笑盈盈带了三个孩子来请安,黛玉还没来得及给来人见礼,却听外面的公公扯着尖利的嗓子:
“太上皇驾到——”
“皇上驾到——”
黛玉心中有些嘀咕,虽说无巧不成书,这真是巧得有些刻意了。
作者有话要说: 啦啦啦啦~( ̄▽ ̄~)~
第29章 炫耀
二十九、炫耀
皇上和太上皇都来了,这凤仪宫诸人以太后为首,连忙起身接驾。免礼平身后,这二位坐定,让诸人落座,太后和皇后分别坐了太上皇和皇上的下首,淑妃的座次在皇后之后,宫女搬来几个脚踏,她带来的皇子皇女就坐在她旁边,黛玉则是坐了太后的下首。
只见柳皇后侧身过去同元春说了什么,那元春领着两个小宫女下去了,不多时就抱了三盆子冰过来摆上。
“你身子才好些,这么些冰,可还受得住?”见宫女上了冰,坐在上首的今上侧了身子,低声关怀道。
“无事,这一味热着反而会中了暑气,平日里妾身也会摆上一盆,如今来了这么些人,便再加些,何况男子本就比女子火旺。”柳皇后莞尔道,她和今上那么家常的对话,反而衬得一旁美艳的淑妃局外人似的。
淑妃眼中闪过一丝不忿,不过转过头瞧瞧自己的三个孩儿,心中却又得意起来,就算是皇后又如何,到底不如她,有孩子依仗。今上膝下如今有五子三女,其中淑妃所出的两个男孩分别行二和行四,女儿也是行四,只是还没拟得公主封号。
不晓得是不是因为皇后无出,今上对于封号可分外吝啬,如今的公主没有一人有封号的,更别提什么长公主了。
一时淑妃笑盈盈让孩子们给长辈见礼,毕竟是小辈,太上皇说不必拘着他们坐下,倒是让几个孩子到他跟前来。
太上皇考教了一下两个皇子的功课,随意问了些简单的问题,两个皇子都答了出来,虽然只是中规中矩,太上皇倒也不苛责,都给了赏赐,而至于四公主,说了几句吉祥话之后,也得了赏赐。
过了大人这一关,孩子们便在这殿中有所走动。
“淑妃何故到此?”明帝其实并不喜欢淑妃这么大张旗鼓的来皇后面前显摆儿女,这不是刺人之心吗?且这么些人,自然是会扰到皇后休养。
“妾身只是听说皇后娘娘近日来好了不少,是以想带孩子们来拜见一下母后,人都说小孩子旺,妾身就带了几个孩子来赶赶病气。”淑妃笑得媚极了,“且这些日子宫中诸事,妾身也得向娘娘回禀一二,这不正巧得很,怪道是来了这么个俊俏人物,太后娘娘也在呢!”
淑妃娘娘说着,已是起身绕到了黛玉这边,扶着黛玉肩头笑道,“这么灵秀,难怪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要将她藏起来呢!”
黛玉连道不敢。
这时四公主也凑到了黛玉跟前,不过她眼中并不在意黛玉长相如何,满眼只是黛玉发间那一对玲珑可爱的白兔簪子。
“娘亲,我要那个!”那四公主约莫是玩开了,没有先时那么拘束,这一不小心,露了本性,便指着黛玉头上在簪子,脆生生道。
话音一落,凤仪宫主殿里陷入诡异的宁静。
娘亲?淑妃娘娘再怎么尊贵,也只是一个妾室,如今皇后娘娘就坐在上首,四公主若是叫母妃也就罢了,如今居然叫起娘亲来!
“淑妃,你是如何教养的!”首先发话的是太后娘娘,她也是膝下无出,如今见这四公主言行举止,越发刺眼。
“是妾身教导不力,妾身忙于宫中事物,有所疏失,公主年纪尚幼,今后妾身必定好好教导!”淑妃已是拉着四公主跪了下来,二皇子和四皇子见状,也跪了下来。
“既是忙于宫中诸事抽不开身,便将孩子放到能教养的人手中吧!”坐在主位的明帝冷声道。
淑妃连道恕罪,可黛玉作为旁观者瞧着这淑妃要被人夺子,竟也没那么悲痛慌张。
“皇后博览群书,博学多才,最是知礼的”明帝微微笑了,忽的转了话锋,“只是皇后历来身子就差,哪里能经得住小儿淘气,宜妃娘娘膝下大公主年后就要出嫁了,免得她膝下寂寞,不如将老四给她教养,这万昭容才学也不错……”
“皇上,妾身一定好好教导,皇上恕罪!”这淑妃娘娘终于有了焦急之色,连忙欠身磕头。
“那就带着孩子们去下去好好教导吧!宫中事宜左右也就那么些,也不必禀报了。若是淑妃精力不济,这其它宫里的妃嫔们也是得用的。”明帝倒是一点都不客气,直接让淑妃走人。
淑妃也便带着三个孩子灰溜溜告退了。
这计谋太过拙劣,意图如此明显,这淑妃真是得意过头了,黛玉瞧着淑妃离去的背影,心中忖度道,这今上如此回护皇后娘娘,究竟是出于真情?还是因为太后和太上皇也在此?
毕竟今上并非太后所出,亦非太后所养,说到底同那二皇子和四皇子一样,只是妃嫔养大的庶子,只是她的母妃都故去十来年了,就算是追封,也是在太后之下的。是以如今面上看着,太后和今上,也还算和睦。
明帝是否应该庆幸,他没有那么个蹬鼻子上脸作妖的母妃,才能得了大位。
淑妃闹了这么一场,气氛反而有些尴尬,太上皇和皇上又说了几句让皇后好好将养的话,不多时摆驾离去了。这太上皇原本是想去沁源纳凉的,走到一半遇到下朝的皇帝,听说太后去了凤仪宫,也就顺道也来了趟凤仪宫。
说一千道一万,太上皇当年就是因为自己乃嫡出,从太/祖那里得了大位,这么些年和太后感情还算不错,就算有妃嫔,也是十分注重嫡庶之分,一直看重嫡系血脉,只是无奈嫡出之子没有养活,太后历来又没什么错处,太上皇膝下也不缺儿子,为了国祚可做不出废后那种事。只是见如今明帝也如此,嫡系无出,这不知事的淑妃居然仗着有孩子来耀武扬威,好在明帝还没有昏了头,太上皇也不便再说什么。
太上皇既然去了,太后也想回那园子里纳凉,便留了黛玉陪皇后说话,只吩咐晚上再将人送回来。
黛玉和皇后送了诸人,瞧着皇后脸上淡淡的,并没有因那事有多少起伏,这人一走。皇后便带了黛玉到自己的藏书阁里,给黛玉看自己的藏书。
才用了午饭,皇后午间要用的药还没有晾凉,外面又来了人,说是送了今上的赏赐来。柳皇后自是谢恩,倒也没多给那公公打赏,毕竟这是今上身边掌事的夏公公,眼皮子还没那么浅。
黛玉又在这宫中住了六日方才回转,好在不知是不是淑妃被训斥的缘故,随后的日子除了太后闲的无趣时会来凤仪宫,其余妃嫔,连个影子都不见。期间有一次,凤仪宫中的宫女们引了黛玉去御花园中的荷塘里摘芙蓉,不知是哪个宫的妃子,见了是凤仪宫中的宫人,远远的就避开了。
这些天黛玉与皇后所讲,大多是书籍,虽然投契。但贵人终究是贵人,黛玉虽然只得这么些年纪,但也明白勿要交浅言深的道理,只做乖顺模样,倒是安安稳稳的过了,出宫之时,自然是得了不少赏赐。比着宫中的规矩,她如今得的都是些小物件,待到她回到宅子,约莫还有一批赏赐要送到。
送黛玉出宫的,还是先时接她进宫的古嬷嬷,依旧是那副刻板严肃的模样。不过听那和紫鹃同名的宫女说,这古嬷嬷约莫是得了什么怪疾不会笑,心地却是好的,做事周全,才得了太后的青眼。
出了层层宫门,马车平稳使上了街,太阳已有西坠之势,路上的摊贩也开始收拾自己的摊子。
眼瞧着这再过两条街便到林宅了,古嬷嬷只听见车里有人咚咚咚,急急敲了几声车壁,连忙让停了马车,自个儿掀了车帘上车请示。
只见黛玉小脸煞白,捂着肚子,早已疼的一脑门的汗。
古嬷嬷见状一时也慌了神,这承安县主虽然看着弱了些,这么些日子里在宫中,倒也没什么不妥,如今才出宫就这般了,也不知会传出些什么话来。
“古嬷嬷,何事如此慌张?!”古嬷嬷才下了马车,却见一人牵着高头大马走了过来。
“殿下……承安县主有些不妥。”古嬷嬷脑门冒汗,虽然还是那副严肃脸貌,但是来人正是长于太后膝下的十一殿下,怎么会看不出她慌了神。
“嬷嬷先将县主送回家去,本王这便去请太医!”那殿下话音刚落,利落的翻生上马,一扬马鞭,往宫城方向奔去。古嬷嬷也让赶车之人加快脚程,急急往林宅赶。
作者有话要说: 差点忘了,谢谢小紫的地雷,以及谢谢诸位的评论~( ̄▽ ̄~)~
淑妃娘娘的几个孩子都是二的倍数hhhh,然而~( ̄▽ ̄~)~
他们都还没名字,所以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为他们取个名儿……
姓寒,中间那个字就取暻吧~( ̄▽ ̄~)~
顺便也可以给宜妃娘娘的大公主取个名字,还有封号,毕竟人家要出嫁了~
我知道各位都挺有才的,我才不会说我是取名废。。。
第30章 求赐
三十、求赐
却说这黛玉在宫中这几日,除了那日淑妃讨了个没趣,其它时候都清清静静的,于她而言倒像是换了个新园子住着,贵人们也没怎么拘着她,太后还跟着她练了几出五禽戏。
可今上和太后那边却不怎么清净,这么些日子,已是有几位妃嫔,明里暗里的想为家中小辈求取黛玉。只是那些妃嫔去求见太后时,总是掐着黛玉往凤仪宫去的时辰,这宫中之人不多嘴,黛玉也被蒙在鼓里。
“何侍郎家想为家中三子求取,庄御史家欲为家中五子求取,而这齐将军家想为家中四子求取,还有这景国公家,居然是为家中庶子求取,父皇钦封的县主,就这么不值钱?!”明帝正在书房里理事,才送走景昭仪,忍不住嘲讽道。
这么些日子明帝也倒是没透露有许多妃嫔暗示过赐婚之事,只自己一人默默看着好戏。毕竟皇后娘娘不管这些事,皇上也还是雨露均沾,后宫和睦,嫔妃们自然是要略提一提的。
“这承安县主哪里是不值钱,却是太值钱了!放眼望去,京中哪家贵女会有这么些嫁妆?”夏公公是明帝身边的心腹,有些话说上一说倒是无妨。
“皇兄也真是辛苦,也不知母后那边这几日可还清闲?”因为景昭仪来访,暂避一旁的十一殿下寒继此时才从屏风后绕了出来。刚刚景昭仪所说,他自然听了大半。
明帝想想也是,这都求到自己这边了,太后娘娘那边也好不到哪儿去。
“十一,你说这些世家大族,就那么缺银两,都将主意打到这么一介孤女身上了?——罢了罢了,怕是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如此汲汲营营!”明帝自问自答,嘴角含着一丝嘲讽的笑意,无依无靠,娶了进宅子里,便是自家说了算了。
“承安县主在外历来有着体弱多病的名头,没准这些人家觉得自家愿意迎娶这么个女子,于孤身无依的承安县主是大大的恩德呢!”十一殿下心中不忿,也讥讽道,毕竟今上和他都不傻,若是真心求取,这些人家还有更好的男儿,可如今提到的都是什么货色。
“好在这林大人生前特意求了父皇母后,不要给其女指婚,先时觉得荒唐,现在看来,也多亏父皇母后应下了此事,倒也免得朕难办了。”明帝笑着看了看一旁的这位兄弟,想当初那手谕还是他送至江南的。
明帝每每面对这十一弟,心情总是有些复杂。虽然都是庶子,这十一长于太后膝下期间有几年身份尴尬,最后还是太后抚养长大的。明帝总觉得自己出身矮了这兄弟一头,心中难免介意,而十一殿下的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是太上皇要扶他上位,也是可以的。只是本着稳妥的原则,太上皇还是选择了如今的明帝。
关键是这十一殿下长得是诸位皇子中最出挑的一个,想来当年产下她的那位美人,必定是难得的佳人。明帝每每面对着十一弟,总觉得自己不但名不正言不顺,长得还不如人家,心中总有些不是滋味。
可一来寒继还未及加冠,也未成婚,是不能到封地上就番的;再者这十一殿下和太后太上皇感情都不错,平日里说话行事也有分寸,瞧着就是一副人畜无害的乖巧模样,这明帝也不想担上这为兄不友的名头,一来二去反而最喜欢找这兄弟说说话,下下棋。
只是这十一殿下的婚事,他本人不急,太后和太上皇不急,这明帝就更不急了。他可没那个心思给这小十一指婚,一向自危的明帝并不愿寒继能娶个得力的妻子,有个得力的后家;二来若他给这十一指婚,有个哪里不好反而会遭人非议,所以本着明哲保身的原则,这位皇家最出挑的十一殿下,如今虽然有着最丰腴的封地,赫然是京中贵女眼中的香饽饽,可是却没有一家人敢上来啃。
“没想到这庄御史家也掺和进来了,他不是一向最是刚直不阿的?”十一殿下说着自桌上拈起了一块酥饼,这还是刚刚景昭仪特意送来的。
“毕竟庄御史家人丁兴旺,这家中小子迎亲,女儿出嫁,总是需要银钱的。”夏公公听着,也忍不住茬了句嘴,“那庄家的小子奴好似见过,畏畏缩缩的,怎么配得起承安县主这样的人物?”
“这承安县主确实是难得的佳人,只是同你皇嫂一样身子不好,二人倒是有几分神似。”明帝说罢自嘲的笑笑,“咱们兄弟也是无聊,怎的同女子一般关心起这种事情来了!”
说罢便将此事揭过不提,十一殿下见明帝如此,倒也不深问,是以今天出宫之时,见了前方的马车是古嬷嬷相陪,料想当中必定是黛玉,三年之前寒继初见黛玉时,她总了两个角坐在木芙蓉的花阴里,虽然穿的是小童的衣裳,但寒继一眼就瞧出了她是女儿身,故而黛玉的身份并不难猜。
十一殿下统共见过黛玉三面,他在宫中本就见过不少女子,那时至多觉得黛玉是个长得好的小丫头,时光匆匆,当年的小丫头居然能自己一人顶立门户,过了这么些年,寒继也好奇这黛玉到底长成了何等模样,便也不骑马,远远跟了在车后,不想才行至半路,黛玉就出了事。
因得夜里要宵禁,如今道上没几个人,十一殿下倒是敢放开了让马跑起来,他虽然自封王之后就迁居宫外,但是平日里最是常出入皇宫,守门之人并不敢拦他。这殿下在宫里混得熟,进门之后吩咐准备车子,打马就往太医院去提人,挑的是专门为太后和皇后看病的陈太医。这陈太医上了马车一路疾驰,就算这街道上铺了青石板,待到了林府,一把老骨头都被颠簸得酸痛。
把这太医送到,十一殿下就功成身退了,他已经不是当年那冒失的毛头小子,就算心中牵挂,这林家的宅子也是不能这么进去的。远远见林家那管家引了陈太医进去,这十一殿下也牵着自己的马,掉了头,默默往自己的府邸方向去了。
这林家下人见黛玉如此,早就被吓得六神无主,虽说已是着人去请了大夫,但这一颗心依然七上八下,毕竟黛玉这么些年,偶有小病,从来不似今日这般疼得面色煞白,满头大汗。张姨娘实在焦灼,虽然觉得失礼,还是着人去请了姜氏。只是这一来一回,姜氏还没到,宫里的太医到了,姨娘丫鬟们都好似看到了救星一般。
一时陈太医隔着帘子号了脉息,吩咐下人们用热水给黛玉做热敷,便坐下来写起了方子。正巧此事姜氏也到了,和这陈太医点头致意,便到屋子里探望黛玉去了。
“县主这身子,常年用药,初葵已至,自然会觉得不适,不必惊慌,日后好好调养,莫要受凉了。”陈太医写了方子,交与张姨娘。
“家父来信说过,有一故人之女年后会进京,不知这一位可是姑苏林家的承安县主?”先时忙着看病,陈太医还来不及询问此事,不过他想着约莫就是这一家了。
“正是,先生莫不是?”这姓陈的太医,又提到了姑苏那边,张姨娘自然是会想到陈老大夫。
“在下在家中行五。”陈太医颔首道,“家兄在京中有开医馆,名叫济慈阁,你们略一打听便知,可到那里抓药,若是寻不到在下,去那医馆中寻家兄也可。”
陈老太医看黛玉的脉息,也觉得她寿数难久,做了那么多年医者,也暗自下定决心想要治好一个林家人。是以黛玉进了京中,他也写了信来,让京中的儿子诊视一二。
“倒是我不中用,让您费心了。”黛玉服了几粒丸药,又热敷了一会子,方才缓过来些许,先时她疼得险些厥过去,如今声音也是弱得紧。
“无妨,你好生歇着,莫要说话了。”姜氏给她掖了掖被角,温声安慰道,“这时辰,古姐姐今日是不能回宫了,就安排她在你府上歇一日,不必忧心。”
之后姜氏吩咐姨娘们将宫中之人安置好,见黛玉已无大碍,也就告辞了。
古嬷嬷也派人往宫里报了信,倒也安心住下,毕竟这县主无虞,她们也好回去交差,好在只是来了葵水引起的腹痛,并不是因为宫中之物。
作者有话要说: 你们怎么辣么聪明~( ̄▽ ̄~)~都猜到了~
就算是现代社会,舆论对于单身女性并不友好,哪怕这个女的明明事业有成,生活充实。
可有的人就觉得女的不结婚不要孩子就是原罪;虽然黛玉有个虚衔,有万贯家财,然而那个社会对女性,更加不友好。
何况黛玉身子骨不好,看着就是不好生养,从古至今,女性终归是要和生育挂钩,尤其在古代,很多女性说白了就是传宗接代的工具,七出之条里面就有无子,和恶疾。
所以那些求赐婚的人家,就算谋夺的明明是黛玉的家财,但是依然觉得自己家愿意要一个病怏怏的儿媳,是对黛玉的恩典。
第31章 探望
三十一、探望
次日黛玉已是好了不少,古嬷嬷见她无恙,也就告辞回宫,张姨娘给诸位宫人都送了荷包,古嬷嬷的自然是最丰厚的,诸位宫人倒也没推辞,只让林管家不必再送,一队人就这么回转了。
这京中世家大族之间本就难藏住什么秘密,何况如今有许多人家眼巴巴盯着黛玉,古嬷嬷派人禀报时,太后也没让宫人回避,不多时黛玉因为葵水之故险些疼的晕厥之事便在各家女子间传开了,这女子信期过于疼痛,多半是有疾,不宜生养。
作为黛玉外祖家的贾府自然也知道了此事,第二日就派了人来问安,还送了些药材补品。这王夫人放心不下,提议还是亲自登门探视为好,贾母本来就有此意,见这老二媳妇主动提起,就叫她安排下去,当即就给黛玉递了帖子,说是隔日来看看她。
不过既是要来探病,又怎么会落下贾府那颗凤凰蛋?宝玉听得这个消息,早搜罗些物件,准备送给黛玉。
林宅的书房里,黛玉原本对着那一本姜氏送她的名册,想着自己在宫中所见,琢磨得出神。不料荷姨娘送来了贾府的拜帖,黛玉看完,脸上挂着冷冷的笑意,将这帖子掷在一边。
“好生准备着,务必礼数周全,若是缺了什么,只管拿钥匙开了库房去取。”
荷姨娘晓得自家姑娘每每沾了贾府的事心中就不爽快,倒也没说什么,恭敬应了就退下了。
黛玉越瞧那写着贾姓的帖子越烦闷,最后索性将那帖子扔到了她平日里扔废纸的纸篓里。若她没记错,前世她已是满了十四还多,才来的葵水,而且这信期常有不准,有时搁上三五月才会有一次,每次行经量也很少,前世黛玉觉得是自己身子不济,合该如此。
可这一世,虽然腹痛难忍,初葵也只是污了亵裤,但是却是比之前早了不少,听着太医所言,虽然疼痛但是并没有大碍,还嘱咐家中下人,下月注意着些。这么些年了,黛玉也不是个傻的,这一世她虽然身子骨不比常人,但好歹也是小灾小病,一年年过了了,也甚少像前世那样咳嗽不止,却也不知她前世在贾府都吃了些什么,最后身子骨糟成那副样子,细细想来,又怎能对这贾姓之人笑脸相迎。
却说这林家主事的两位姨娘和管家,虽然兢兢业业忙着招呼下人们准备明日需要的桌椅器具,但这心头也是不舒坦。姑娘前儿才难受过一场,今日虽然瞧着没什么大碍了,可是好歹也该养几日。这贾家人说是来探望,倒像是来打扰黛玉养病的,偏得是姑娘的外家,还得尽心服侍,他们心中怎能不憋屈。
这林管家早已着人把贾家那宝玉打听了个大半,暗中交代杨家那两个媳妇,让她们跟在姑娘身边伺候,若是那一位敢对姑娘犯痴病耍浑,只管按住,莫要让他近姑娘的身。
次日贾母带着贾家三位姑娘,并湘云宝钗,还有王夫人,并伺候封丫鬟仆妇,浩浩荡荡摆了一路的车马,往林宅去。
这林家两位姨娘自是跟在黛玉身后相迎,心中焦灼得很,据说这贾家那衔玉而生的爷也要来,可那一位年长黛玉一岁,已是十四了,这贾家人不知安得什么心,竟然不知避讳!
待她们看清来人并无男丁,这才松了一口气。不过宝玉不出现,于黛玉而言倒是一件好事,她才不会自己多嘴去问,只请贾母入厅上座。不过黛玉倒是心中纳罕,照着这宝玉的性子,岂有不来之理,也不知被什么事绊住了?
贾家那三位姑娘因为年龄尚小,迎春探春都是庶出,而惜春是宁国府那边的,加之之前年龄尚小,是以贾母或是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