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周郎周郎-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太夫人不紧不慢地摆手,一把挽住那女子的臂弯,在她小臂上拍了拍:“此乃顾元叹之妹,你与公瑾忙于外事,便是阿姝常来陪我闲谈。”
不想平日里寡言孤直,见了周瑜就没好脸色的顾雍却有个样貌如此清丽的妹子。李睦向她多看一眼,却见那顾氏女一双明亮的眼睛也正朝她看过来。目中的探究好奇被李睦一眼撞个正着,她也不尴尬,反而朝李睦抿嘴一笑,大方得体。
这个年代遵循周礼,男女不杂坐,不同用衣架巾栉之类的约束其实并无太过之处,女子及笄许嫁后才有“非有大故,不入其门”的说法。
但李睦刚被人指着谈联姻,这会儿正清清楚楚地意识到她现在“算是男人”这件事,纵然对这女子第一印象极好,却也只朝她点一点头,不敢随意搭话,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孙绍倒是瞪着眼,好好将她打量了一回。他父亲孙策仅有一妻,又常年在外征战,因而在他的印象里,见过容貌姣好的年轻女子并不多。除了眼前这个,似乎也只有李睦换了曲裾那一回了。难得两人此时并肩站到了一起,小家伙看看这个,又偏过头看看那个,若有所思。
“母亲此言实在令儿汗颜。”李睦不知道孙绍的小脑袋里正把她和顾氏女放到一起比较,顺着吴太夫人的话请了句罪,又向顾姝道了声谢。
吴太夫人笑着招手让她在身边坐下:“我见你行色匆忙,可是有事不决?”
顾姝闻言,极有眼色地连忙起身告辞。吴太夫人看她一眼,点着头又往她手上轻轻拍了拍。李睦见顾姝又朝她看过来,心念一动,赶在她行礼前忽然开口,直言回答吴太夫人那句问话:“其实也没什么要避人而谈的,曹操要与江东联姻之事怕是立刻就要传遍江东了。我兄妹二人的婚事虽是私事,却也公事,故而来与母亲商议。”
吴太夫人闻言不由大吃一惊。她当然知道李睦不能和曹操联姻,但这么提起来,难道就要孙芷嫁去曹家?
她知道乱世之中世族诸侯相互联姻在所难免,但一下子获悉自己千娇百宠的小女儿就要联姻远嫁,第一个反应便是心中不愿,但反对的话到了唇边,却是舌尖发涩,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然而抬眼却看到李睦朝她眨眼,眼角的余光往顾姝那里扫了一下又一下,不由微微一愣,顿时反应过来。
李睦这句话根本就是说给顾姝听的!
顾姝常常陪伴吴太夫人,固然是知礼知仪,却又何尝不是出于家族的授意?吴太夫人很清楚顾家要用这个女儿为家族找个强有力姻亲的打算,但这种打算本就无可厚非,再加上她是真的喜欢这个性子温柔,举止大方的女娃。
故而……这一段媒,她原还准备做给周瑜的……
周瑜与孙策情同兄弟,她居于舒县时,更是可以说是看着这两个孩子打闹着长大的。如今周瑜身边无长辈操持,她自然是要多照拂着些。
但现在周瑜与太史慈幼妹的婚事天下皆知……顾姝当然是嫁不成了。
吴太夫人还正想要趁顾姝走后关照李睦在江东英杰之中留心看看,却没想到她自家的“儿子”在旁人眼里,也是一门“好亲”。
她待李睦若己出,却总要忘了她是个“儿子”……
顾姝是典型的世家女子,温柔端庄,教养有礼,她知道自己的婚事由不得己,但女子心中却总有对未来夫君的期许。同样是家族联姻,若能得一人少年英武,俊朗谦和,当然要好过不解风情的粗莽汉子。
初见李睦年轻隽秀,翩翩风华,带着孙绍一路行来甚至还照顾到小家伙的步速,若说是没有多想,就是胡言了。
不过好在她也只是稍稍一想,李睦一句“既是公事,也是私事”,她素来聪慧,立刻就听出其中的话外之音来。
顾家要联姻,作为江东之主的孙氏自然也要联姻,孙权也已经到了成婚的年纪,只不过他的婚事,纵然要联姻,也将有更重的分量。
比如孙曹联姻。
驱散旖旎之思,顾姝收拢心神,大大方方朝李睦和孙绍再行一礼,告辞转身。
顾姝走后,李睦将方才曹使蒋齐之言一一转告,断言曹操现在拿不出聘礼来,也明言她不打算将孙芷嫁往许都。
听到小女儿不用此番联姻,吴太夫人纵然心中松一口气,却不觉疑惑:“你不欲孙曹联姻,公瑾以为如何?”
李睦正要回答,眼角余光忽地瞥到背光的曲廊里依稀有个人影向他们行来。他的面貌身形都隐在一片背光的阴影里。
目光轻闪,李睦的唇角就不自觉地浮现出了个笑意,跟着吴太夫人的话音重复了一句:“公瑾以为如何,自然是要问公瑾了。”
吴太夫人一抬眉,身后就有侍者来报周瑜求见,顿时心中了然,又不由被她这一番难得表露出来的小女儿神情惹得失笑。
周瑜上前见礼之后,见了李睦却是哭笑不得——她拂袖就走倒是利落,他今晚只怕要挑灯迎客,府中无歇了。
“瑜欲调骑兵八百,借迎亲下聘为由,奔袭许昌。”
李睦一晃神:“你说什么?你要偷袭曹操?曹袁之争……胜负难论……”
兵出许昌,乍一听似是奇险绝妙之计,实则用处寥寥。曹操定都许昌,就是要以此为支点将来南下荆州,如今江东军已然进驻江夏,与刘表比邻而居,再要许昌,除了徒增曹操之敌,为袁绍做了嫁衣之外,又有何用?
她再不知兵事战术,也知道孤军深入是兵家大忌,且不说一路的粮草补给如何保障,不提曹操以许昌为都,其城池坚固,重兵几何,只要曹军之中有一二谋断果决之人回过神来,只需以驻守在皖城以北的兵马从后兜抄,就能轻易令这八百骑兵变作一支孤军。纵然打进了许昌,没有后援,也会被慢慢蚕食拖垮。更何况,她心里清楚曹袁之战虽然目前看来实力悬殊,但最终的赢家将是曹操。
可偏偏又不能直说!这种时候,谁能凭她一句话就相信曹操会在兵力和粮草供给都远不如袁绍的情况下赢得官渡之战?
只能说一句胜负难论。
周瑜心里当然也清楚曹操会胜。袁绍尾大不掉,现在更有袁术入境,据他混在袁术亲随中送其到青州的细作回报,袁绍三子尚与长子袁谭相互争锋,为抗衡袁谭的长子地位,欲借袁术手中传国玉玺为立,如今袁绍虽然兵锋如虹,但萧蔷之祸,只在朝夕。
即便他真的攻破许昌,也扭转不了这个结果。
而李睦能在徐州就想到用袁术做人情,还在特意追上来要他撤军前留下伏兵,现在能看出袁绍的败象也不足为奇。
但周瑜却是想要趁着官渡之战的机会,让曹操伤得狠一点,连同他将来携百万之众引军南下的气焰也一并打掉。
只不过,他深知李睦对各地局势看得极为透彻清楚,思虑敏锐,料敌算断,更是时时有出人意料的准确。他的布局用意一旦和盘托出,只怕会令她看出些端倪来。
想到这里,周瑜不由有些犹豫。
☆、第一百二十二章
“阿绍年幼,名望远不及曹操,纵然能劫得天子,也没有足够的威望执掌朝政,若是强行要学曹操独揽大权,则无异于将所有江东子弟架于火上。”李睦见周瑜露出迟疑之色,也不顾吴太夫人和孙绍就在身侧,急切地扯住他衣袖,好像这样就能阻止他出兵许昌的打算。
威望与名声,在这个时代至关重要。孙绍今年不过七岁,这个娃娃主公若不是李睦和周瑜都摆明了力挺,根本就无法坐稳主位,更别提涉足朝政。朝中那帮士族出身的公卿大夫,可是连曹操的帐都不买,时时刻刻有人想着跳反。也正因为如此,面对袁绍的挑衅,曹操只能硬着头皮应战,他实在是退不起。
这样的许昌,现在的江东如何能沾手!
漫天阳光经过湖面的反射在李睦眼中落下一片细碎的金芒,湛湛生辉,长眉微蹙,如湖心涟漪,周瑜原来想好的借口一时之间都变成了一片空白。
“袭许昌,只是要令袁绍觉得曹军后方生乱,支撑不了多久,从而不遗余力地全力进攻,曹操就算最终能胜,也是元气大伤之后的惨胜。”目光微微闪了闪,他权衡了一下措辞,顺着李睦对官渡之战的判断往下说,小心翼翼地避免透出曹操此战定胜的意思来。
看着李睦的眉头渐渐松开,如释重负般绽出个笑容,他想了想,又补充一句道,“官渡之后,无论是曹袁两家胜负如何,胜者都将挟威南下,以图荆州地。两者相比,我宁可曹操得胜。曹操势弱,骤然大胜之下必心生骄狂,欲挟官渡余威而匆忙南下,不谙水战却远涉江湖……”
所以能被他在赤壁一把火烧得满面焦黑!
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
这是就算后世那一部流传极广,几乎泼了周瑜一身污水的演义也无法抹杀的赫赫战绩。力挽狂澜,莫过于此。
李睦眼中发亮,看着周瑜的眼神几近热烈。这一战之后,天下格局将定。而她不会像历史上的孙权那样借荆州于刘备,既然早知官渡之战的结局,预先筹谋,江东大可借曹操之势夺下荆州,成就南北对抗之势。
穿越至今,历史的进程虽然多少确实因她发生了偏移,但这些变化对于天下四战,烽火不息的局面而言,就好像沧海一粟,不值一提。除了袁术暂且逃得一命,除了江东拥孙绍继位,历史依旧按照它自己的进程滚滚向前。
先是出于自保,随后再立足江东,李睦一路走来从来就没有重写历史的野心,她只要周瑜不像历史上英年早逝,只要太史慈得酬壮志,只要此生顺遂,不经乱世飘摇,颠簸流离,如此而已。但如今历史的拐口就呈现在她面前,一念之间,一个决断,就能将历史的走向彻底扭转!
纵非她所求,她却不能不激动!
“如此一来,曹操事先得知那支骑兵会出现在许昌附近,纵然会在城外布下重兵防守,但若是我们从许昌城门口转向往邺城,应该也没那么惹眼了……”对于官渡之战后袁绍的两个儿子争成什么样,李睦已经记不得太多了,只隐约记得郭嘉遗计留书,曹操围而不打,二袁遂被心生疑虑的辽东公孙斩了送人头示好。至于这两人是怎么跑到辽东去的,她已然没印象了。
但现在多了个袁术,袁绍死后必然会发生变数,若是那时候有一支江东兵马在邺城附近,那这个变数或许还能为他们所用。
当然,前提是这支兵马的主将不但要有绝对的决断和应变,更需要极为准确的形势预判能力。
李睦没去想细节,只是完全本着江东现在底子薄,袁绍则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说她劫富济贫也好,趁火打劫也好,能捞则捞一把,哪怕只救回几个袁氏麾下的谋士将领,也是好的。
殊不知她这趁火打劫,趁机捞便宜的打算却令周瑜着实松了一口气。因为他点这支骑兵最大的用意,就是要等袁绍官渡战败身死之后,等邺城内袁氏兄弟反目时,救下袁绍的一线血脉,从而从背后牵制曹操。
他正不知该如何向李睦解释能提前预料袁绍会在官渡战败后立即身死,若袁绍不死,袁氏兄弟自不敢手足相残,袁氏麾下的诸多将领谋士也不会明着各分阵营,那他这一支兵马也就没了千里奔袭往邺城的必要了。
也正是他自有心虚之处,李睦又确实记不得袁氏兄弟的细节,两人一来一去,竟都没发觉在所有人都觉得曹操会输的时候,他们同时认定了曹操官渡必胜有什么不对。
吴太夫人一手揽住孙绍坐在自己身侧,看这两人一言一语,从联姻谈到出兵,依稀又回想起当年她初时孙坚时的情景来。
当年已在吴地颇有薄名的孙文台也是这般意气风发,与她论及天下之势。从江东一隅到万里河山,言辞激昂,说要为汉室江山讨逆,出兵定略,谋断拼杀,建千古之功业,封王拜相,指点江山。
眼前这两人,恍若昨昔。
“你要孤军深入去邺城我不反对,但我要随大军一同北上。万一有所差池,也能借亲自迎亲之名,立刻挥军接应。”李睦对这场“亲事”答应得全无压力。因为她深知曹操一旦得胜,就会立刻南下,到时候还会不会嫁个女儿过来,还实在是说不好。
乱世里的联姻,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可以在一朝一夕的变数之中,变得很不容易。
“不妥。”然而,周瑜却是摇头,“疑兵之计,在寿春已经用过,岂可再三行之?”
他突袭寿春时,两人用的就是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一明一暗分两路出兵,曹操吃过一次亏,这回又岂能不防?更何况,周瑜更不想她再赴阵前。纵然李睦定然不会冲杀在前,久驻军营,到底辛苦。
李睦却眼睛一眯,露出个灵黠的笑容来偏一偏头:“曹操知道你擅用兵,更知道我们知道他擅用兵,怎能相信我们同一个计策会用两遍?”
这句话说来拗口,可周瑜却一下子就明白了她的意思。周瑜和曹操,双方都是聪明人,更都知道对方是聪明人,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一方是真的做了件傻事,也会被另一方当做是故作玄虚。凡事都往复杂了想,恨不得算尽一切,料断一切,这是聪明人都有的疑心病。而曹操无疑就是这种聪明人。
周瑜正自沉吟,心念飞转地盘算这如此布局的可行性,以及大军出行由谁随李睦同行。此去邺城需经许昌,若论接应,自然是在江夏郡内驻兵最合适,还能借此查探一番刘表的动向。
但六郡南面一线需太史慈亲守,北面津口则由吕蒙驻兵,张辽为骑军将,随他同往邺城,而高顺和祖郎则要留在江东清扫山越内患。若到了江夏郡内自有甘宁,他还能稍稍放心,可此去江夏的途中却是千里迢迢。周瑜左思右想,竟寻不出个可托之人既能一路护从李睦,又不是孙氏旧部,从而于行军途中看出异样来。
在这一点上,李睦半点也帮不上忙,于是也添乱,坐到吴太夫人身侧,轻声陪她说话。孙曹联姻的消息传出去后,定会有许多世族女子找各种借口来寻吴太夫人探听虚实。毕竟之前所有人都还停留在她为孙策守丧的印象中,联姻的议题无疑是提醒了这些人,孙权不但年纪到了,守丧的时间也差不多守足了。
而吴太夫人的应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李睦将来会不会被人烦死。
日头偏转,正好从李睦额头上方斜照下来,刺得她两眼发花。不由伸手遮到眉骨处挡住阳光,偏转开头去。
目光无意间朝池水的另一个面一扫,发现被荷叶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水面上,映出个婀娜的身影来。
“太夫人还有事寻她么?”依稀认出那个身影正是已经离开的顾姝,李睦只当是吴太夫人还要留她说话,心里有些不安起来——他们在这里说个不休,倒是累得旁人苦等。
不想吴太夫人一脸诧异:“阿姝怎又回来了?”
她们两人同时扭过头往后看,引得孙绍也跟着探头探脑地凑过去,又引起周瑜的注意,从千头万绪中回过神来,不经意间抬眼朝他们望的方向扫了一眼,却是心口猛地一跳,一下子愣在当场。
那一场没有李睦的梦境之中,他正是娶顾氏为妻。那股壮志难酬,内外交煎的情绪充斥心肺,令他已然记不得顾氏的模样长相,只依稀记得那女子温柔谦恭,礼数周全,一派大家出身的标准教养。
☆、第一百二十三章
再温婉恭顺,顾姝也只是个十多岁的女子,正是少女情怀时刻,千方百计地打听,也依稀听说族中长辈有意与周瑜结亲。清俊风华,统领雄兵的江东周郎!
年前,周瑜领兵出征那日,她做了个此生最出格的举动。穿短褐,束长发,一路追到城门前,铿锵的军队踏起轻尘徐徐袅袅,她就隔着这烟尘眺望远处高头大马上俊郎挺拔的人影,随着乱糟糟的看热闹的百姓一起送他出征。
然而隔了千军,只得遥遥一眼那仿似披了层金光般的身影,连眉眼都未曾得见。半点都满足不了她心中对江东周郎的好奇。
怎想周瑜确实是凯旋归来了,衣甲上征尘未除,十二对活雁紧接着就送到太史慈府上。
十多岁的少女情窦未开,又早知婚事全由族中长辈做主,往日看周瑜也好,今天看到李睦也好,于她而言,所得郎君若此,自然欢喜,但其实都是好奇多过倾心。这才告辞之后行到门口听到周瑜求见的消息,又折返回来。
只不过,在她内心深处,比起周瑜,还是对太史慈的幼妹更感兴趣。这个来自北地的女子能滤海为盐,令周瑜急忙忙地求娶,令她家中父兄称叹不已,令江东六郡,人人皆知。
被人发现躲在角落偷看,顾姝吓了一跳。到底是循规蹈矩惯了的世家女子,她脸上一阵烧红,手足无措地站在湖石边上发了一会儿愣,居然头一个反应是隔着一池荷花朝他们敛衽行礼!
但随后又发觉礼数不对,她长这么大还没如此失礼过。方才还大方明媚的少女红透了脸尴尬得几乎要哭出来,低了头拎着裙角,再不看他们,转身匆匆就朝外跑出去。
因隔得远,不可能听得到他们方才所言,李睦倒没什么被人偷看了的不自在,还觉得这女子有意思得很,暗暗横肘碰了碰周瑜,小声嘀咕:“你说,她是来看你的还是看我?”
周瑜面上不显,心里正自忐忑,刚偏转过目光,闻言不觉微微一凛,下意识就又朝湖的对岸望去。
吴太夫人轻轻咳嗽一声,肃然提醒了李睦一句:“慎言。”
不动声色地看了周瑜一眼,她是知道内情的,更知道周瑜处事精细,顾氏要联姻的想法他多半也有所察觉。
李睦虽一贯男装,但到底是个女子,还是个性子要强,居于上位的女子,吴太夫人自己也是这么走过来的,最是清楚此事若是点破了被李睦知道,心中总是不会畅快的。
李睦毫不知情,只当是吴太夫人真的是在提醒她谨言慎行,诺诺应下,转而还偷偷朝孙绍吐了吐舌头。
周瑜借机收回目光,朝李睦笑一笑,心里暗暗盘算着回头要去顾家拜会一次。
再与吴太夫人商议了几句孙曹联姻的事宜,李睦和周瑜一同便告辞出来。
周瑜与她并肩走了一段,李睦全没有把刚才的事放在心上,又说起不知刘备得知孙曹联姻的消息后,会不会突然就不敢借江东的船去荆州了,紧接着又想起来一事:“你此行北上,有没有可能经过宛城?”
“嗯?”周瑜驻步,“南阳郡治县宛城?”
李睦哪里知道宛城是哪里的治县,摸了摸鼻梁:“就是张绣驻守那个地方。”
周瑜皱眉:“张绣两年前已降曹,还嫁女于曹操庶子,被封为扬威将军,如今正与曹操同在官渡,宛县也归于曹军治下。”
甘宁的这封军报李睦也看过,故而周瑜一时并没反应过来她为何会在此时突然提起宛城来。
李睦眨了眨眼,伸手在廊柱上轻轻一击,目中露出一丝故作高深神情,轻声道:“我见到那封军报后,给甘兴霸回了封信,要他设法传句话给那时正辅佐张绣的毒士贾诩贾文和。”
操不独有一子,丕却唯有一兄。
曹操初征宛城,张绣降而复叛,致使曹操长子曹昂死于军中。曹操固然伤心,但到底还有诸多子嗣。宛城一地,加上张绣之勇,贾诩之谋,足够抵消他的丧子之痛。
现在的曹操,就好像后世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管理层精英,全力打拼,目光长远,却难免忽略了自己除了事业之外,还有家庭需要兼顾。
李睦知道用不了多久,待曹操权势滔天时,如今袁绍面临的继承人问题同样会令他头疼不已。
曹昂年长,占嫡又占长,还随军立下不少军功,又是从小就作为继承人培养的,继承曹操之位,自然是毫无疑问的。但曹昂一死,不管曹丕愿不愿意,都被顶到了风口浪尖。他没有军功,难以服众,李睦甚至还记得某段野史里还有一支兵马在曹操身后竟一哄而散,断不奉曹丕之令。
不论他对其兄有几分兄弟情谊,这般难堪的场面却是叛杀曹昂的张绣,或者说是献计的贾诩直接造成的。曹操有壮志胸怀能容得下他们,甚至重用他们,那曹丕呢?
再退一步讲,就算贾诩老谋深算,能在曹操健在时打下根基,令曹丕就算他日即位也动不了他一族人分毫。但将来若是他死了呢?贾诩如今也颇有年岁了,必然活不过曹丕,那他辞世后,他的子嗣是不是也有他的能耐,顶住曹丕的事后清算?
或者说,还是他有把握曹丕会忍下这口气一辈子?
其实前世看张绣降而复叛,叛了又降的这一段时,李睦就很不解这位有北地枪王之称的诸侯究竟是怎么想的,还特意去查了一下他的结局。结果就发现又有记载是暴毙的,也有说是自杀的,总之又是一段春秋笔法,令人遐想连篇,唏嘘不已。
所以她才在看到军报时送了这么一句话给贾诩。只一句话,相信贾诩一定会明白她的意思。若是贾诩此举别有一些她没看出来的深意,那她的这一句话也不过就是一次失败的挖墙脚而已。
但若他有所动,这次周瑜北上,就是最好的机会。
周瑜不觉震惊。李睦给甘宁送信他是知道的,但却从没特意询问这信中写了些什么,更无意去问。万想不到她竟在那么早以前就打起了贾诩的主意!
如此一来,她要他去宛城的用意也昭然清楚了。
一向都是周瑜运筹帷幄,布算精准,令她思之不及,难得看到他也露出这般神色,李睦心中顿时生出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嘴角一抿,小巧的下巴抬了抬,几乎绷不住笑意。
伸手往周瑜的肩上徐徐拍了两拍,颇有几分意气风发,扬眉吐气的意味,再朝外面指了指:“那些人要是缠着你探问,就让他们来找我。”李睦说得豪气干云,语声一顿,转而又眯眼一笑,“或者……今晚我留你一夜?让他们找不到人探问,个个都睡不好?”
留他一夜?
周瑜的心思一会儿在顾氏,一会儿又在贾诩,面上不显,心里早就起起伏伏转过千百个念头,不意她突然这么一句,顿时一愣,想起在江夏时她留他在驿馆里过的那一夜,好似骄炽的烈阳猛地晒了一头一脸,就连耳后都跟着热起来。
李睦不是不知事的小女孩,话一出口就发觉听着不对,正要改口,见他这样子,就知道他定是想歪了。
瞪着眼用力朝他肩头捶一拳:“胡想什么!这郡府里外里那么多间空房,怎就留不得你睡一夜了……”
这话还是不对!
李睦不由跺脚,周瑜原还觉得无措,见她耳尖发红,又急又恼,不由展眉笑出来。
“我与你尚‘不和’,怎能多留于郡府内过夜?”揉了揉肩膀,顺势将李睦砸在上面的拳头一把捞住,“天色不早了,日落前我准备先去顾家拜会一番,旁人的探问我自有应对之法。”
“嗯?”李睦的手被他握住,下意识往回一挣没挣开,目光左右一扫不见人,也就任由他握着,侧头想了一会儿,随即点头,“也是,顾元叹虽然刻板了些,但为人正直,不求名利,上回的事能兜下来,又被你摆了一道,估计在族中也要有压力,你现在去修好倒也正好。”
上一回周瑜和顾雍为了盐民杠上,事后李睦虽然用周瑜的亲兵进匠所一事算是当众扫他面子扳回一成,但于顾雍而言,原本就缺少人手的船坊却还是缺人,他没捞着好处,反倒担了引起李睦与周瑜之争的名头。李睦虽然事后也给船坊补过人,但毕竟这坏名声是落到顾雍身上的,她也没办法说明,故而周瑜现在一提起要拜会顾家,她完全没多想别的,率先就想到去修好上去。
万没想到,周瑜的下一句话却磕磕绊绊:“顾氏……原是有意与我结亲……”
看吴太夫人的反应,这事她已经知道,他拿不准还有多少人知道,不论如何,与其将来李睦从他人口中听到此事,倒不如现在由他自己说出来。
顾氏有意结亲,他可从来都没有答应的意思。
“你说什么?”李睦前一刻还春风和煦的笑容僵在脸上,下意识回头就往刚才顾姝跑开的方向张望了一眼,“她要嫁你?”
☆、第一百二十四章
寻常的文臣武将确实不好直冲郡府后院揪着李睦问,他们只能将周瑜的府邸团团围住,交好的熟络的,一批批递了名刺求见。唯有一位“不寻常”的老将直到将夜未夜时分,还留在前堂不曾离开。
程普是跟随孙坚四处征战的老将,历经江东三世,郡府的守卫也不敢直接赶人,只能报到李睦面前。
李睦正在想顾家要和周瑜联姻之事。顾氏是江东世族,顾姝又容貌端丽,性子柔和,与周瑜可谓是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可想而知,若非她凭空出现在这个时代,这一场联姻,周瑜多半不会拒绝。
后世多言周郎小乔是英雄美人,却对周瑜的正妻无甚笔墨,就连李睦,若非是突然提及联姻,也想不到历史上的周瑜除了姿容冠绝于世的小乔之外,另有妻子儿女。
听闻程普不肯走,李睦收回神思,狠狠叹了口气——程老将军性情豪迈,为江东孙氏征战半生,以他的身份,过问一下“孙权”的婚事,似乎……她逃不过去。
孙绍正送吴太夫人回房后来找她,听她叹气,蹬蹬蹬跑来,挺起胸膛,牵住李睦的衣袖:“二叔勿忧,我陪你一起,程老将军见了我就不会多说。”
自从在孙策灵堂前的那一场闹剧后,程普见了这小家伙,不管有理没理都确实说不出多少话来。三世老将当着个娃娃出了丑,还是在他父亲的灵前,每一见他,总不可避免地生出羞愧来。
小孩子的感觉最为敏锐,孙绍并不明白程普这番愧对英主的纠结心思,但他能明显感到这个须发半白的老将对他的退让纵容之意。
李睦微微一怔,看着小家伙挺胸抬头,一副“我护着你”似的样子,不由失笑。
理了理思路,一把将他柔软的额发揉乱,她半蹲下来,与孙绍平视:“那若来的是张子布,你还陪我一起么?”
江东多英杰,孙绍年纪还小,诸多文臣武将俱是半师,授业解惑,规劝立矩,可他最怕张昭。“张子布我去没用……”孙绍咬了咬嘴唇,又嘟起来咕哝一句。黑着一张脸的张子布严肃又啰嗦,见了他非但不会少说两句,只怕要说得更多。
“张子布与程老将军年岁相仿,又都是你父亲倚重之人,为何会有此差别呢?”李睦抛下一句问题,在孙绍单薄的小肩膀上拍了拍,随即站起身来。
为人处世上,孙绍将来会成为王侯将相,她能教的并不多。更何况,她可以用些后世的传闻加以引导,但传闻毕竟是传闻,她并没有深厚的历史考据功底,不愿千百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