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美娱]好莱坞逆转人生-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很快,亚裔的氛围再度袭来,她面对家庭的无奈,面对男友的离去,面对母亲的苛责。
不过MaggieQ精湛的演技将这种情绪变化全部用十分自然的过渡来展现。
“我觉得这个女演员以后会有很好的发展,不仅辣,演技也好。”
“亚裔也让我移不开眼。”
这个在贫穷中生存的女孩,她贫穷却不卑微,她低微却也独立。
观众看着她走上一列火车,因为买不起坐票,也没有站票的位置,她选择躺在别人的座位底下蜷缩着。看着过往来的人的脚步“啪嗒”“啪嗒”踩在她的耳侧,她强忍着哽咽却还是有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那一刻,观众和她一起哭了。
但是这个女孩,总能唤起观众的怜爱和辛酸。
特别当MaggieQ的母亲问MaggieQ,“我们靠什么生存?”
MaggieQ异常认真地对着这个总是打骂自己、苛责自己、甚至从不负责的母亲说道:“爱。”
观众们在这一刻都忍不住湿了眼眶,MaggieQ这样一个坚强、独立、从逆境中迎难而上的女孩,让他们辛酸。
当MaggieQ开始用得来的奖金奋斗事业时,观众们被导演渲染的气氛也开始激动和热血起来。
原来,生活也可以是这样美好的。
当MaggieQ尽力一系列苦难和挫折,最终奋斗到了自己事业的巅峰,那个弱小、贫穷、低微的女孩,最终成为了美国的一代“百洁布女王”。
记者问她,是什么让她如此强大
她回答,是爱。
然后她戴上墨镜,英姿飒爽地离开了镜头。
片尾曲展开,片尾黑幕开始——
屏幕上同时也出现了一行字,“感谢大家观看,结尾有彩蛋——乔伊格兰特。”
人们还没有回过神,影片就这样结束了。
“噢!就这么结束了?”
“是啊,怎么了,你还想看?”
“不是,我总觉得胸口堵得慌,有一种什么感觉,但是说不出……”
“兄弟,我理解你,其实我也是……总觉得想说点什么,但是说不出……”
观众想说点什么呢?
这部影片似乎并非那么完美,但是要让你说出它的缺点,似乎你又无从说起,好像它其实是完美无瑕似得。
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像是导演精心设计的,充满了乔伊格兰特特有的画面唯美感——纵然肮脏也是美丽的。
每一个场景、画面,自始至终都充满了那种顽强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力。
但是,总觉得有点不适应,那大概是因为导演将几十年前那种美国亚裔贫民区的环境拍摄的太过真实和辛酸。
繁华与污秽并存,阳光与尘土俱在,黑暗的街巷,那些堆满了垃圾堆的街巷。
但是这种不适感很快就会消失,因为你能从电影里看到一种力量。
一种女性的力量,强有力的女性视角。
对于观众中那些喜欢乔伊的影迷们,他们熟悉和了解这种力量。
虽然题材很小众,但是手法还是乔伊一贯的风格——讨巧的叙述结构,镜头运用游刃有余,剪辑干脆利落。
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明明只是一碗心灵鸡汤,阐述的道理无非是:小人物也有希望。在场的每个人都明白,可是他们却硬生生地全部喝了下去。
还意犹未尽!
不知道为什么,在如今的大环境下,总觉得这部电影让人意外地震撼,大概是大家都被金融危机给恐慌太久了,失业、破产、财务赤字,无数人每天都在经历这些。
可是这部关于金钱、事业、财富、人生成功的心灵鸡汤电影,竟然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动到不行!
为什么?
此时,没人理解,也没人想通,他们只知道,看完这部电影,他们的内心太震撼了!
太、太、太震撼了!
除了用震撼,还能用什么来形容这部电影?
散场结束,《贫民区的百万富翁》放映厅门口的投票箱内,人们走过之后,纷纷往里面投下了他们手里的票。
别问为什么,他们自己都想不通为什么,只觉得这部电影太震撼了,让他们已经被金融危机折磨得失魂落魄的心脏终于有了一点儿慰藉。
短短几日,《贫民区的百万富翁》门口的投票箱已经累积了一大堆投票。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因为来观看这部电影的人流不是特别多,但是投票却特别多,因为凡是看完了这部电影的观众,基本100%都把票投给了这部电影。
许多网友和媒体记者们在观看完这部电影后,几乎都给出了一致的好评。
特别来多伦多电影节参展的《综艺》的影评人瑞恩…菲尔斯,在自己的专栏这样写道:“我们迎来了一部伟大的作品。”
“好莱坞式的流畅的叙事,悬念丛生、惊心动魄的讲故事的方法。有美国式故事的浪漫和光明、童话气质,有史诗片式的大格局。有欧洲电影的人文关怀,有乔伊的在影像和思想方面的锋锐和透彻,创造出一种异乎寻常的节奏。”
只是此时,大部分人还不知道这部电影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也不了解。
很快,为期15天的多伦多电影节很快就结束了,在最终记票环节,《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以极其恐怖的票数差异在排行榜上独占鳌头。
最终,它以令人发指的票数获得了多伦多电影节的最佳电影大奖!
很多人都没想到,毕竟从题材、节奏来看,这部电影怎么看都不像是会获得关注的那一类,可是它却直接在多伦多电影节爆了!
而且极其诡异的是,很多业内人士也看了这部电影,他们的评价就是一部素质优秀的鸡汤片而已,还有贩卖贫穷的嫌疑,何德何能得到了多伦多电影节上影迷们的一致好评?
多伦多电影节竞赛单元很多作品的素质和精神内核丝毫不比《贫民区的百万富翁》差,凭什么就它独领风骚?
真的叫人看不懂啊!
以下来自《好莱坞报道者》前方连线。
【这世界充满泪水非你能知晓】
“谁也没想到,在众多优秀作品参赛的多伦多电影节,一部讲述美国亚裔贫民群体的励志电影,用永不过时的鸡汤励志手法,独领风骚摘得头魁。”
'正文 第112章 112'
在多伦多获得了殊荣之后; 《贫民区的百万富翁》正式在北美各地进行宣传了起来,其打出的标语自然是【多伦多电影节夺魁归来】。
说是宣传; 无非也就是一些传统的宣传方式。当然也有一些访谈节目,为了宣传乔伊也去了艾伦秀。
《贫民区的百万富翁》的宣传说不上铺天盖地; 但是毕竟是奇迹导演乔伊拍的,所以还是受到了一些关注。
这部电影的宣传点很多人不理解,联美也不理解; 为什么乔伊要放在“横财”、“暴富”、“奋斗财富巅峰”等词语上。
但是这些词语显然很奏效,很多人一看到这样的词语,就开始关注起了这部电影。在如今的大环境下; 这种怪异的宣传方式,反而收获了无数人的期待。
也因为有了多伦多电影节的招牌,《贫民区的百万富翁》打口碑牌打的还是比较顺利的。
但是反面的声音依旧很多; 因为这部电影实在是很有争议点的。
那就是很多在多伦多电影节看过该电影的影评人认为; “虽然观众很吃这一套; 但是始终无法改变这部电影贩卖贫穷的出发点。”
“我不好看这部电影的票房,它的题材毕竟还太小众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 它的评级是R级。”
“R级意味着它的票房会大打折扣; 即使它在多伦多赢得了殊荣。”
“《贫民区的百万富翁》就是一个骗局!一个为了奥斯卡而存在的偏局!一部彻头彻尾的主旋律电影,无聊!”
没错; 《贫民区的百万富翁》被打上了“贩卖贫穷”、“主旋律电影”、“为奥斯卡而设计”的标签,人们认为乔伊格兰特这次是故意的,故意把亚裔拍得那么惨; 博得同情,这一招可能在奖项上有用,但是在票房上是绝对不会有用的。
《贫民区的百万富翁》的票房,不会好看的,因为观众不会喜欢这种贩卖贫穷的方式,而且它还是R级。
就在各方对于《贫民区的百万富翁》这部电影的争议日渐火热的时候,《贫民区的百万富翁》在北美上映了。
大大出乎了人们的意料的是,奇迹导演的新作并没有牛逼哄哄的一下子买下2000、3000家院线上映,而是只有500多家院线上映这部电影。
之所以会是这样的结局,是因为米高梅不信任乔伊的这部电影。
他们和许多影评人一样认为,这部电影R级分级,又是偏冷题材的电影,虽然口碑很好,但是票房却不这么看好。米高梅认为一下子买太多院线会很亏,所以只愿意用500多家院线试水。
一开始限定上映,如果票房好,再逐步扩大规模。
不过事实,却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
短短一周时间,许多影迷就开始抱怨,联美给《贫民区的百万富翁》开的院线实在太少,每一家电影院每一场《贫民区的百万富翁》基本都要排队2小时以上,而且因为院线太少,许多影迷需要跑到很远之外的电影院才有得看《贫民区的百万富翁》。
影迷们纷纷涌进《贫民区的百万富翁》官方网站进行投诉。
“院线安排的那么少,就算排片再多又有什么用?”
“我查了下,才500多家院线上映,怪不得我开车两小时到了另一个镇的电影院才能看到!”
“麻蛋,看一部电影要开车2小时,我也是疯了,扩大院线会死啊!”
“排队2小时才买到票,不能多买几家院线吗?联美你那么穷吗?”
基于许多影迷们的抱怨声,联美终于扩大了院线,从500家扩大到了1000多家。
但是,不够。
影迷的投诉打爆了客服电话,官方网站被攻陷,人们纷纷要求扩大院线,在他们所在的城镇影院也要上映!
然后,2000家,3000家……《贫民区的百万富翁》所播放的院线不断增加……
《贫民区的百万富翁》的票房丝毫不像乔伊之前的几部电影那般曲折,而是一上来就懵逼了所有人!
【《贫民区的百万富翁》 4天票房破十年R级片记录!】
【《贫民区的百万富翁》 小制作大反响!】
不可置信,《贫民区的百万富翁》在票房上简直是来势汹汹,即使顶着R级片的压力,依旧一经上映就疯狂碾压起了票房。
所有人都没想通,这是为什么。没有大明星、题材小众、投资微小、R级片,哪一个都是大票房电影致命的缺点,但是《贫民区的百万富翁》仅仅靠在多伦多电影节收获的一堆好评,回到本土一上映,就是碾压式疯狂扫割。
许多媒体都纷纷注意到了这部一上映就获得了大反响的电影。
“借助在多伦多电影节夺魁之威,乔伊的独立影片《贫民区的百万富翁》在票房市场越战越勇,短短一周已经突破了6000万票房。该片在北美地区的吸引力更是持续发酵,昨日终于超越连续两周占据票房榜首的喜剧片《马代亚入狱记》,成为美国和加拿大吸引观众最多的影片。”
“《贫民区的百万富翁》拍摄成本仅仅1500万美元,上映首周竟然创造了6000万的票房成绩。”
“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
无数个不可思议出现在各大报刊杂志、电影网站、影评人的口中,他们根本无法相信,到底是什么魔力让这部电影能够带来如潮的好评和疯狂的票房?
第二周,9000万票房。
第三周,1。2亿票房。
第四周,1。4亿。
……
第六周,电影票房达到了1。8亿!
这势头,是打算冲击2亿的票房吗?
1500万成本的电影啊!
好莱坞多少大片商无法理解啊!他们累死累活投资几千万几个亿去拍摄商业大片,就是为了辛辛苦苦赚个血汗钱啊!
乔伊却一次比一次用超出他们底线的低成本,换回了一次一次然他们怀疑人生的高回报。
比起投资的一本万利,乔伊才是一本万利。
可是无数影评人、制片人想破脑袋也没想清楚,《贫民区的百万富翁》为什么这么红?
它无非只是一部素质颇高的鸡汤片,今年素质很高的鸡汤片不少,同样有潜力角逐奥斯卡的《朗诵者》,以及《当幸福来敲门》等,都是素质很高的得奖潜力股,可是他们的票房都很一般,凭什么这部《贫民区的百万富翁》就能在票房上如此好看?
一来这部电影是广泛被期待的“美国梦”拍的,二来……
如果你此刻认真关注一下那些影迷们的评论和心声,你可能会找到答案。
“被失业折磨疯了,没有这部电影,我该怎么生存下去?至少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希望,即使只是在电影里。”
“是的,金融危机大家都是穷光蛋,但是我们依旧幻想着和电影主人公一样一夜暴富,飞来横财。”
“我也希望像MaggieQ一样,走过贫穷中,获得财富,活出巅峰。”
“股票砸的我都想跳楼了,看到这部电影顿时温暖了点。我真的需要鸡汤。”
“俗气的鸡汤电影,却对我醍醐灌顶。”
形、形色、色的留言,似乎都和金融危机下人们的生活状态有关,几乎大家的言论都离不开失业、财富损失、亏损、股票、赤字。
是的,所有人都没钱,每个人都破产,这就是大环境大背景,所以《贫民区的百万富翁》的横空出世,一瞬间温暖了他们干涸的心灵。
并非是2008年这一年观众们的品味变了,也并非是他们的审美变低了,而是——2008年的全球的金融危机下,大家太需要一部能看到奇迹诞生而又温暖鼓舞人心的电影。
乔伊让电影中的MaggieQ拥有了财富,成为了人生赢家,获得了和爱人共度一生的机会,这让被金融危机压迫的人们看到生活的希望,即使这只是一部电影一场梦一个童话。
也许在这个大背景下,《贫民区的百万富翁》即将名垂不朽。
但是此刻,乔伊正在马不停蹄地忙着另一件事,那就是奥斯卡的公关大战。
赢得奥斯卡并非仅仅靠运气和实力,也不紧紧靠优秀的电影,更多的是,你需要公关到每一个关键人物,尽量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那5000多名会员的票握在自己的电影上。
这将需要花费一笔巨大的费用,上个世纪末,奥斯卡的金牌推手韦恩斯坦在公关《莎翁情史》的时候花费了500万美元的公关费用,光是刻录VCD就花费了近200万美元。
这使得在那一年《莎翁情史》撞翻了《拯救大兵瑞恩》成为了那一年的奥斯卡大赢家,虽然备受争议,但是赢了就是赢了。
所以想要公关奥斯卡,先筹集一大笔费用才是真的,乔伊向联美申请拨款了600万美元的款项用于公关奥斯卡,很快被批准了。
因为谁都知道,《贫民区的百万富翁》如今已经获得了十分傲人的票房成绩,如果能够再获得一把奥斯卡的推力,那其收益绝对不是可以用可观来形容的。
毕竟历年来的经验都表明,奥斯卡对于一部电影票房以及后续DVD、在线影院、收费电视,百事达录像带等收益的影响程度,绝对是质的飞跃。
*****
在夏季的某一个午后,乔伊乘上了去瑞士的飞机。
没错,她去参加欧洲杯开幕式了,作为特约嘉宾,她可以坐在第一排近距离地观看整个开幕式!
这个全球瞩目的日子,这个全世界所有男人都为之疯狂的日子,乔伊走到了瑞士的圣保罗体育场内。
欧洲足联给她安排了一个非常不错的位置,她和许多高层以及名人坐在体育场正中间的位置上。
开幕式很快就在整个场地无数人的欢腾声中开始了,而世界各地无数的电视台也开始直播起了欧洲杯的开幕式。
乔伊坐在台下,与众人一起,甚至淹没在了众人的欢腾声中。
摄像机的镜头当然是对准着台上的开幕式和各位上台演出的名人,当然还有各个球队进场之后的对于巨星们的特写镜头。
但是在间隙之余,镜头也时不时会扫过第一排的特邀嘉宾观众席,因为那里基本都坐着一些重量级的人物,比如欧洲足联主席、国际足联主席以及其他高层人员。
当镜头有一次无意地扫过乔伊的时候,许多现场连线的主播都略微觉得有些惊讶,毕竟这一排特约嘉宾以及高层人物他们基本都认识,唯独这个亚洲女人是谁?
许多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个女人是谁?
她有着颇为锋利的五官,以及精英感十足的气质。
她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面带笑容地看着开幕式,许多球迷对于这个惊鸿一闪的女性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很多人开始用手机以及互联网去想办法搜索到这个女人是谁,这并不难,很快就有人给出了答案。
是乔伊…格兰特。欧洲杯宣传片的导演,也是好莱坞的著名导演,曾经执导过技惊四座的《源代码》、《朱诺》,以及令人无法忘怀的《弱点》。
说到弱点,很多体育爱好者都看过这部电影,只是他们没想到这部充满热血激情昂扬的电影,竟然是镜头上这么一个看似冷静纤细的女人拍的?
还有欧洲杯宣传片,那种让人过目不忘的热情、沸腾,竟然也是出自这个女人之手?
可惜,刚才没有看清楚她的长相。
于是,人们索性在谷歌图片里搜索乔伊的照片,想要认认清楚这个女人的长相。
谷歌很快就弹出许多乔伊的照片——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可能连乔伊自己都不知道,在谷歌图片搜索她自己的名字,竟然会出现这么多的图片……
而且,她的街拍还真的不少,作为一个幕后的导演,看得出好莱坞的狗仔队给予了她不亚于明星的关注……
乔伊的街拍风还是比较随便、简练和帅气的,通常牛仔短裤或者紧身皮裤+连帽衫后者小西装+板鞋或者小高跟。
很显然,男人会认真去看她的照片,也是因为她有着令欧美男人十分新鲜和不熟悉的那种来自东方的气质。
有一个时尚博主还特意总结了乔伊的穿衣风格。
“私下生活里,她一直走简约中性路线,无论是一件剪裁良好的白衬衫勾勒女性的优雅气质;一般在片场,她都是质感大衣+马丁靴+围巾,简练优雅的画风,总之满满的女精英优雅范。”
不过除了一些街拍,如果你再在谷歌里输入乔伊的名字,出现的第一个网页是一个影迷论坛的一个帖子,但是这个帖子任何人一定会感兴趣……
这个帖子的主题是——【漂白后的乔伊格兰特】
没错,有网友把乔伊的照片来拿PS,那她古铜色的黄肌肤P成了冰冷白色。
于是,乔伊立刻从一个亚洲人变成了欧美白人。
看惯了乔伊本人,很多影迷对于这张照片的直观感觉,是有些一言难尽……
因为他们发现,把乔伊漂白后,也没想象中那么好……
“呃,我还是习惯黄皮肤的乔伊格兰特,真的没必要把她漂白,这真的不是另一种的种族歧视吗?”
“也没觉得她漂白后就多美了,觉得她的五官配黄皮肤挺合适的,漂白了很有违和感。”
“还是黄皮肤的乔伊美一点,漂白之后总觉得怪怪的……”
在浏览了乔伊这人到底长什么模样后……许多男性球迷将手机放下再度回到了电视屏幕上,此时镜头再度一闪而过乔伊的脸,只不过这次似乎多停留了2秒钟。
这是全球性的赛事,所以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观看开幕式直播,而亚洲的许多足球爱好者自然也看到了这“万白丛中一点黄”,那么多白人,就这么一个明晃晃的亚洲女性在其中。
他们此刻心理所想的是,“那个是乔伊格兰特吗?”
“我去,那好像真的是乔伊格兰特耶。”
“她怎么跑到欧洲杯开幕式上去了?”
“哦,她好像拍了欧洲杯的宣传片。”
“哦耶~这是给我们亚洲人争光去了吗~”
随后很快,随着开幕式结束,乔伊也离开了现场,而她刚踏出赛场,就被休斯的一通电话给骚扰了……
休斯在电话那头,漫不经心地说道:“你是打算留在瑞士和球迷们一起狂欢,还是回来继续你的奥斯卡大业?”
“雷石东老爷,我回来,这就回来。”
*****
联美大厦,乔伊的办公室内。
休斯将一封编辑好的邮件递给乔伊,“你看看这封邮件,没什么问题,我就会把它发送给一些拥有奥斯卡投票权的学员的会员。”
乔伊皱着眉凝视着屏幕,“我怎么记得学院出过规定,不能骚扰会员们,不能拉票,不然会取消资格……?”
休斯顺手从铁质的烟盒里抽出一支雪茄,然后塞进嘴里,“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踩准了学院的高压红线就可以了。我们不会在邮件里提及任何拉票的字眼,只是阐述一些别的事情拉好感罢了。”
随后他将手撑在桌上,低头看着乔伊,“我们只是在邮件里提醒那些会员,《贫民区的百万富翁》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希望他们去看看而已,你要知道,每年在美国上映的电影没有一万也有五千,但是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5000多名会员,我们不可能保证每一位会员都看过你的电影,如果他们连看都没看过你的电影,又谈何去给你投票呢?”
乔伊开始浏览那些邮件,“所以,你在邮件里推荐我的电影?”
休斯点燃烟头,“当然,我们必须保证每一位会员都看过你的电影,这样你才能顺利入围。”
乔伊看着那封邮件,里面用十分诚恳的语气向各位会员推荐了《贫民区的百万富翁》,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希望大家都去看看。
同时,还在邮件里面打起了感情牌。说了些乔伊作为少数族裔的导演,在一路上经历的一些挫折和歧视,并且突出了乔伊对梦想的追求和顽强。
休斯看着乔伊十分困惑的表情,他说道:“我们必须突出你的优势,那就是你是少数族裔,我们在邮件里暗示,如今能获得奥斯卡的少数族裔的导演太少了,这基于行业对于女性、少数族裔的歧视,所以我们需要改变这一现象,这也算是一种潜在的拉票,为你博取同情,但是我们没有说出来,就不算是拉票。”
乔伊为看着休斯一脸信誓旦旦的样子,她问道:“那么,这就足够了吗?”
休斯嘲笑道:“足够?不,远远不够。你有800万的公关费用,你以为就用来发发邮件的?”
乔伊是重生的,自然知道那些所谓的奥斯卡公关伎俩,她反问道:“所以你刻录DVD了吗?”
休斯嘴里叼着烟,侧过头对乔伊露出吊儿郎当的神情,“刻录好了,我花了300万刻录了5000多张《贫民区的百万富翁》的DVD,我手里有那5000多名学院会员的地址,我会给他们一个一个邮过去。”
奥斯卡,公关的游戏,权利的游戏,金钱的游戏。
你若想得到奥斯卡,除了拥有质量本身足够优秀的影片之外,最核心的一步,那就是必须保证每一位拥有投票资格的会员,她看过你的电影。
****
在接下去的一段时间内,休斯迅速组建了一支公关团队,团队中的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大串号码名单,当然都是那些学院会员的联系方式。
而休斯下面的那支团队每天要做的,就是不停地打电话。
每天耳中充斥着的,就是以下这样类似的对话。
公关业务员,“喂,丽萨女士你好,请问你有收到我们寄给你的一盘《贫民区的百万富翁》的DVD吗?”
学院会员,“我有收到,但是还没打算看。”
公关业务员,“请你务必要看一看这部电影,它真的很精彩,在世界范围内也获得了票房的巨大成功。”
学院会员,“好的,我有空会去看看的。”
公关业务员,“我们的每盘DVD都是加密的,密码会写在信封里面,请务必记住。”
学院会员,“好的。”
这是第一遍电话,主要是为了强调团队已经把DVD寄给他们了,希望他们及时观看,还有DVD特有的加密的方式,也会让学院的会员们感觉到《贫民区的百万富翁》团队对艺术的尊重,博得好感。
然后一周后,同一位业务员,会再度拨通这位丽萨女士的电话。
公关业务员,“丽萨女士,你好,请问你看了我们寄给你的《贫民区的百万富翁》的DVD了吗?”
学院会员,“你好,我想我看过了。”
公关业务员,“丽萨女士,那你感觉如何呢,这部电影。”
学院会员,“恩,我想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乔伊这位导演很有才华。”
公关业务员,“没错女士,你真有眼光,这部电影获得了多伦多电影节的最佳电影奖项。”
学院会员,“那是《贫民区的百万富翁》应得的荣誉。”
公关业务员,“丽萨女士,这部电影如此优秀,你难道不觉得它值得一个奥斯卡提名吗?”
学院会员,“恩,我会考虑考虑的,谢谢你们的热情。”
每天,每天,整个团队全身心地都扑在电话上,乔伊虽然在传闻上领教过这些冲奥电影的公关手段,但是真的看到后,不忍唏嘘……
而休斯却好像一个悠闲地掌舵手,始终在自己独立的一间用巨大玻璃隔开的办公室内,点着烟,顺便还倒了一杯红酒。
乔伊走进去,休斯转过椅子,微微眯起视线打量着她,“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肯定在诽谤我为什么要骚扰那些老人。”
乔伊摇摇头,“不,事实上,我早就从传闻中领教过这种手段。”
休斯点燃一支烟,挑眉看着乔伊,“我想你应该知道,就算我们把这些DVD寄给会员们,会员们也可以选择忽略过去,所以电话跟进是必须的。”
乔伊点头,“我能理解,如果一个会员连我们的电影都没看过,那他凭什么投票给我们?”
休斯侧目看着她,“没错,根据数据,有奥斯卡投票资格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这5000多名会员,平均年龄已经是63岁,基本都是老人,虽然这其中大部分人早已不在从事电影行业或者去做了别的事业,而老人最需要的就是关注和热情,他们对于热情和陈恳是不会拒绝。”
乔伊抿着双唇挤出一个干巴巴的笑容,“也是,我们这也不算拉票,只是让他们尽量都看过我们的电影而已。”
然后她环顾了下四周,看着那些忙于打电话的人,“我敢保证,他们每个人每天起码得打500个电话。”
休斯用一种胸有成竹的语气说道:“应该是有的,但是仅仅是打电话是绝对不够的,我们必须保证每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