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895淘金国度-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负责大铁路计划的铁路管理局,首先宣布正式启动大铁路修建计划,公布了最终确定的七条铁路修建规划和路线。并于10月20日在道森举行了铁路承建竞标会,来自法、德、俄、西、荷兰等主要强国多达十余家铁路公司分别竞标成功,这其中除了阿拉斯加的黄金铁路公司和新成立的阿拉斯加铁路公司两大国内巨头取得了超过一万八千公里的铁路承建权外,其他近二万公里都被十余家外国公司瓜分。
大铁路计划竞标完成后,却产生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那就是英国和美国的铁路公司没有一家竞标成功,不单是铁路,这段时间来陆续举行的公路修建计划,大型工厂投资计划,电力能源投资计划,英国和美国的收获都是零,按理说,这两个国家也已经与阿拉斯加签定了秘密协定,以英美两国财团的实力不应该是这个结果的,但关键是这两个马赛和谈的最主要当事国顾忌加拿大的感受,完全没有透露这份秘密协定,而且因为两国尚未正式承认阿拉斯加的独立自由地位,也没有与阿拉斯加建立外交关系,这些英、美企业却无法明确的凭借最惠国待遇参与阿拉斯加的大投资计划。
特别是具有巨大利益的大铁路计划,美国两大铁路公司,联合太平洋铁路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只能坐看远在万里之遥的法德铁路公司瓜分这块巨大的蛋糕,让两家公司非常不爽,马赛和谈总是这样拖着,美国的那些大型财团已经渐渐无法忍受了。反正阿拉斯加是不可能拿回来了,还不如参与到阿拉斯加的大建设当中去牟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划算。
随着两大铁路公司开始在国会游说,随后加入许多其他行业的巨无霸级企业,美国政府的压力也大了起来。
10月21日,阿拉斯加国土资源部所属的地质堪察局宣布在安克雷奇大门口的库克湾一带发现巨大的油田,当天阿拉斯加总统叶文德就宣布组建阿拉斯加国家石油公司负责库克湾油田的开发和工业提炼。同时宣布在库克湾东面的基奈半岛建立一个巨大的石化工业城,而最后这个项目的承建权被荷兰石油公司拿到,而且荷兰石油公司还获得了阿拉斯加国家石油公司的境外石油产品的包销协议。这是多大一块蛋糕,别人不清楚,但每个国家的政府都很清楚,随着阿拉斯加带头兴起的汽车工业,随后又获得了阿拉斯加的坦克和飞机技术,而这两项技术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油,石油,离不开石油的提炼,柴油、汽油,石油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了。
这个库湾油田计划公布之后,在石油领域握有巨大利益的洛克菲勒财团也加入了向美政府施压的行列,本来这个项目洛勒菲勒石油公司是荷兰石油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可是结果,荷兰公司利用与阿拉斯加明确的外交关系,获得了阿拉斯加政府的肯定,最终战胜了洛克菲勒公司,虽然阿拉斯加方面不会将开采、生产提炼和国内销售等拥有巨大利益的项目交付给国外公司,但境外包销,就这一点就已足够了。何况还有基奈化工城的设备、建设等一系列的利益,这足以让在石油领域堪称巨无霸的洛克菲勒财团脸面尽失,捶胸顿足了。
美国国内各大财团相继向阿拉斯加示好,转而向犹豫不决的美国政府施压,本就处于风雨飘摇中的罗斯福总统也顺势向加拿大方便提出了严正的交涉,明确提出加拿大方面在目前这种形势下,只能接爱阿拉斯加的方案,在经济补偿上取得更多回报,而放弃对领土的要求,否则一直僵持下去,美国政府将失去支持加拿大的基础,甚至不得不单方面与阿拉斯加达成协议。
随着美国的明确表态,同样在国内倍受压力的英国首相班内南最后也亲自与加拿大总理博登交流了意见,虽然因为双方关系与美国有所不同,交涉的语气自然也有所不同,但班内南的目的却与美国相差无几,而且班内南明确提出,如果加拿大放弃对领土的坚持,英国愿意在苏必利湖以西的领土上与阿拉斯加进一步交涉,争取将赎买标准降低。
英、美两国相继作出明确表态,加上早已通过参与大投资计划将与阿拉斯加亲善关系摆在明面上的法、德、俄、西四个调停国的压力,加拿大总理博登最后也不得不低下头颅,向在马赛的加拿大代表团团长,外交部长克里作出最后的指示,那就是接受阿拉斯加方面的新方案,并尽量与英、美两国沟通,争取得到两国支持,在经济补偿上获得足以安抚国内民众的结果。
接到博登的电报,克里却只能摇头,获得足以安抚国内民众的经济补偿,这岂不是玩笑,六七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简单的金钱就能够衡量的吗。可是克里同样理解博登总理的这个决定,无奈,的确是无奈,阿拉斯加如今财雄势大,已经不是加拿大能对抗的了,没看人家一出手就是百亿的投资计划了吗,天啊,百亿,克里就不明白,阿拉斯加哪来的这么多钱,债券难道不是钱吗,难道不用还的吗,可是阿拉斯加现在就有这种底气,看看他们发行的债券,在全球几成哄抢之势,而原因呢,原因非是阿拉斯加政府多么厉害,而是因为阿拉斯加共和国的实际掌握者其实就是黄金城公司的股东,黄金城公司到底又价值几何,这个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仅仅十年的发展,这个黄金城公司足以称为全球最大的托拉斯垄断企业。
起码世界第一家族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也不一定有黄金城公司实际控制的金钱和资源更多。新兴的石油大王落克菲勒家族,银行业大王摩根家族在黄金城公司面前更是无法相比。谁都知道阿拉斯就是黄金城,黄金城就等于阿拉斯加,没有哪个家族或者财团可以掌控八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吧,没有哪个财团可以手握全国60%的资源和经济命脉吧。
就在库克湾油田发现后的第三天,黄金城公司和国土资源部地质勘察局联合宣布在育空北部靠近马更些河与马更些山脉交界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储量高达180亿吨的铁矿山,随后,黄金城公司获得国土资源部的合同,取得这座被命为山河铁矿的开采权。
随后获得合同的黄金城公司宣布由黄金城公司总部投资修建一条北极矿山铁路,这条矿山铁路从山河铁矿山到阿拉斯加中北部中心城市,直辖市之一的道森市,黄金城公司将在道森建立一家马更些联合钢铁企业,建成之后,马钢联将成为阿拉斯加最大的钢铁厂,也是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
山河铁矿和马钢联的建设全部由黄金城公司独家完成,没有给外国公司任何机会,就算竞争,也没人能与这有国家级的巨无霸企业相抗。但其巨大利益仍然让全球各大财团眼红,就算不能直接参与钢铁企业的建设和铁矿的开采,但因此衍生的机械、运输、制造等各项上下游轻重工业都是一块巨大的利益。比如就在黄金城公司宣布建立马钢联之后,德国西门子公司就立即宣布投资一亿美金的巨额资金在道森建立一家机车厂,预计这家机车厂建成之一,就将成为阿拉斯第三大的机车企业,仅次于阿拉斯加国内的西北机车厂和阿拉斯加机车厂,对这两大国产机车厂造成巨大的冲击,特别是正当阿拉斯加的大铁路计划建设当中,这家西门子机车厂的建立必然会瓜分这两家国产机车厂的订单,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阿拉斯加仅仅数天之内的一连串投资动作,就像商量好一样,一下接着一下,不断刺激着全球具有相当实力的财团老板的眼球,与阿拉斯加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几个国家,其国内的财团是蜂拥而入,单独投资建厂,与阿拉斯加国内企业合资办厂,向阿拉斯加国内企业注资,这种商业联合行为每天都有发生,一些原本顾忌英、美态度的国家也调转风向,纷纷发表承认阿拉斯加合法独立地位的全球通电,与阿拉斯加建立外交关系,各种资金流入阿拉斯加的姿态更多更快,而英、美两国取得的收获仍然少得可怜,这让两国财团非常不满,甚至加拿大财团都开始偏移态度,渐渐倾向与阿拉斯加和解,参与到阿拉斯加的大建设计划当中。
“乱成一团,不管是英国还是美国,甚至加拿大的财团都乱成了一团,各种意见争持不下,罗斯福也好,班内南也好,博登更甚,不管哪种决定都不好做啊。”
自由宫内,叶文德、叶枫、刘楚雄等大佬都聚在自由宫的小型会议室内,刘楚雄拿着雅克传回来的和谈首先笑着说话。
叶枫手上同样有一份通报,他接着刘楚雄的话道:“目前,加拿大人已经接受我们的新方案,和谈成功已经为期不远了。没想到我们的大投资计划,竟然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叶文德呵呵一笑:“这也难怪,英国也好,加拿大也好,美国更加,完全就是财团政治,商人逐利,对其他的东西远没有普通民众那么爱憎分明,我们的大投资计划让他们只能看着别人分蛋糕,产生尽早结束和谈的想法也很正常。”
叶枫点了点头:“目前,苏必利尔湖的赎买价格已经下降到85美金一平方公里了,基本快接近我们的底线,而西部领土我们需要付出的价格则已经提高到了一亿美金,这基本就是我们的最后价格了,不过加拿大人很贪得无厌啊,居然还要提价,现在的关键就是这个了,他们要求一亿两千万,只要我们答应了这个条件,马赛和谈就真得可以进入尾声了。”
“一亿两千万可以给他们,不过苏必利尔湖以西的领土,赎买价格不能再低了,各项债券发行销售状况非常喜人,中央财政实际付出的并不多,我们还有些余钱,尽快解决和谈,全身心投入到阿拉斯加的发展计划才是关键。”叶文德先是皱了皱眉,最后却毅然拍板。
叶枫点了点头,最后也不由笑了笑,债券发行销售的情况有点出人意料,因为法德等强国财团资金的加入,阿拉斯加债券基本都是全球行销,阿拉斯加政府接连增发了两次,筹集资金的速度和额度都远超预计,目前各项投资计划阿拉斯加中央政府实际投入不足总投资额的五分之一,不到二十亿,有黄金城公司的庞大资金为后盾,阿拉斯加政府的财政压力却是小了不少,不过屈屈两千万确实不算什么。
说起来,不管怎么样,剩下的八十多亿也是阿拉斯加政府的债务,始终是要还的,各国财团之所以如此大力度的介入阿拉斯加的建设,不单是对黄金城公司的信任,也抱有债权人的普通心态,根据合同规定,如果阿拉斯加政府无法偿还这些债务,很多项目的所有权就要易手了,甚至包括重中之重的大铁路计划,不过这一点,叶枫和叶文德都早有考虑,特别是叶枫,明白后世国际大势的叶枫完全有信心在债券到期时,阿拉斯加政府肯定有能力赚取到足够的资金,偿还八十亿债务并不需要担心。
第187章 马赛和约
1906年10月26日,第六轮马赛和谈正式会议在马赛国际酒店举行,这次会谈引起了各国的极大关注,因为此前英、美两国政府的明确表态,迫使加拿大接受了阿拉斯加提出的方案,并在此前的各种非正式会谈中就此方案展开了讨价还价,多数议题实际上都已经取得了一致,这次第六轮正式会谈很可能会是最后一轮会谈了。
马赛和约即将缔结,北美即将实现和平,不管是阿拉斯加人还是美国人或者英国人都是充满期待的,在马赛呆了数月之久的德、俄、法、西四国代表同样也对这次会谈抱以很大期望,可能唯一不高兴的就只有加拿大人了,在加拿大人眼中,他们被自己的宗主国英国抛弃了,被自己的兄弟美国人抛弃了,他们被几个帝国主义列强联合欺压,形势比人强,他们只能无奈的接受阿拉斯加人的条件,就算内心愧疚的英、美两国为他们多争取到了几千万经济补偿,也弥补不了加拿大人的损失,也修补不了加拿大人民受创的心灵。
六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拱手让人,两年战争花费的钱财物资,付出生命代表的十数万加拿大士兵,这些东西岂是区区一点金钱就能补偿的吗。
可是不管怎么样,加拿大的命运已经注定了,从他们当初决定参与到美阿战争当中去时就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加拿大不是英国,也不是美国,既然已经战败,丢失了数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他们在阿拉斯加眼里,甚至在全世界眼里,加拿大人都成为了一个弱小国家,已经没有与阿拉斯加讨价还价的能力了,就是那些补偿在阿拉斯加人看来,都是怜悯的施舍,那多出来的数千万补偿都需要英、美两国出头来为加拿大人争取,从马赛和谈数月交锋来看,如果没有英、美两国的支持,也许加拿大人什么都得不到,也许一毛钱都拿不回来。
而实际上这第六轮会谈的结果也符合各方的预计,加拿大人最后全盘接受了阿拉斯加开出的所有条件,唯一让加拿大人好过一点的就是西部领土的补偿达到了一亿两千万美金,也就是他们自己的要求,而苏必利尔湖以西的赎买价格阿拉斯加人却再没让步,坚持要求85美金一平方公里,这样四十二万土地,加拿大人需要付出3570万美金,加拿大实际到手的补偿其实只有8430万美金,六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最后居然只卖了8000多万美金,加拿大人是欲哭无泪啊,要知道当年美国人从俄国人手里买一个当时无人重视,堪称不毛之地的阿拉斯加都花了720万美金,按当时的购买力折算,甚至比加拿大人现在的价格还要高些。
阻碍整个马赛和谈进程的最大难题得以解决,最后与英国人和美国人的会谈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阿拉斯加与两国分别背着加拿大人签定过秘密协定,需要在马赛和谈中光明正大的提出来的条件实际上早在秘密协定中就已经有了相关条款。所以此后的会谈进行的非常顺利,按照后世天朝电视台的说法就是:“三方本着互惠互利,友好协商的态度,就目前三方面临的各项矛盾与争执进行了深入交谈,最后在各项问题当中取得了共识,整个会谈取得圆满的成功。”
第六轮会谈没有多少大的争执,有的只是一些具体条款上的小纷争,到底是最后的会谈了,各方和约的条款自然要字斟句酌,有时候一个字也会有很多种意思的,何况还有各方翻译的方法,文字理解意思的不同,这都要细细思量,半点不能马虎。
所以这次没有多大争执的第六轮会谈反而是进行时间最久的一次会谈,直到10月30日才正式完成。而根据各方约定,各代表团将在10月31日休息一天,正式的签字仪式将放在11月1日举行,到时整个签字过程都将向外公开,不会如此前的会谈过程一样,对外全程保密,本来加拿大人是想当天签定协议,不想在公众媒体面前丢脸的,但是阿拉斯加人却坚持要求公开举行签字仪式,其目的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借此在全世界面前奠定合法的、独立自由的强大新国家的面貌,也是一次军事、政治上宣扬武功的举措,面对于英、美国两国来说,这只是细枝末节,这个协定他们没什么好丢脸的,他们的要求都实现了,脸面早就找回来了。而四大调停国就更无所谓了,这样一来,最后加拿大人再次吃了一个闷亏,不得不再次向阿拉斯加人低下了头颅。
11月1日,阿、英、美、加四国代表团团长在四大调国代表团的主持下,分别在和约上签字,而后四大调停国代表团的代表也分别在和约上签字。在全球数十家大小报社的见证见,历史数月之久的马赛和谈终于完全结束,马赛和约的签定代表这场持续四年之久的北美战争终于正式落下帷幕。
而马赛和约的内容有数十家大小报社公布也迅速传遍世界,整个和约因为涉及四个国家,其条款是非常多也非常复杂的,但最后总结起来也不过5个主要条款:
1、美国、英国、加拿大在和约签定之后必须于两日内发表承认阿拉斯加独立自由地位的全球通电,并将与阿拉斯加建立外交关系,当然,因为是和约,此条款中并未规定三方将与阿拉斯加达成什么级别的外交关系。不过,依照法、德等国的作法,至少英、美两国肯定不会落在法、德等国的后面,必然会与阿拉斯加建立大使级的外交关系,至于加拿大人则有所不同,至少以他们的地位而言,就算他们愿意与阿拉斯加建立大使级外关系,阿拉斯加方面也不一定会同意,而且做为英国名义上的自治领,他们也没有理由与英国处于同样地位。
2、自和约签定十日内,阿拉斯加方面将付出一亿两千万美金予加拿大人,作为购买加拿大纳尔逊河和温尼伯湖以西,哈德逊湾以西以北共六百四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补偿金。而加拿大人在阿拉斯加按时付清款项之后也将完全放弃在这一区域的所有权益。
3、自和约签定十日内,加拿大自治领将付出3570万美金给阿拉斯加共和国,作为赎买苏必利尔湖以西共四十二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款项,而阿拉斯加共和国必须在加拿大人付清全部款项后的次日开始,于二十天内将驻扎在苏必利尔湖以西的全部军队及行政、治安等所有人员单位撤回国内。
4、自和约签定十日内,阿拉斯加共和国必须付出3000万美金给美国,以作为美国承认阿拉斯加独立的补偿金。这个条款其实只是明面上的条款,实际根据秘密协定,阿拉斯加与美国还达成了一些其他协议,不过这些协议自然不会出现这份和约上。
5、自和约签定十日内,阿拉斯加共和国必须在十天内全部释放英国海军所有官兵,并将英国军舰归还。同时阿拉斯加将付出1000万美金给英国,而英国也将完全放弃其在原西北诸领地上的全部实际主权。此项条款与美国人情况是一样的,只是明面上的条款,暗地里达成的协议都不会出现在这里。唯一有所不同的就是增加了一个1000万资金的补偿金,这个其实也是在秘密协定中有规定的,不过英国在西北领地上拥有实际主权是无可置疑的,这1000万美金给的也非常合理。就是加拿大人觉得这1000万美金给的蹊跷,却也没有什么办法。
从这份和约的内容来看,阿拉斯加又是出钱又是放人,像是吃亏的一方,而实际上整个和约得益最大的就是阿拉斯加共和国。
马赛和约签定之后,阿拉斯加国内一片欢声雷动,自此之后,阿拉斯加坐拥八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便成了既定的事实,而这片土地的取得也足以奠定阿拉斯加在国际上的地位。
相对来说,美国丢了原本不受重视的阿拉斯加飞地,英国丢失了大片北美领地主权,虽然多半都是名义上的,而加拿大人就不说了,真正是丢尽脸面,所以和约正式签定之后,这三个国家的民众表现就跟阿拉斯加有所不同的。
英国人还好些,自从加拿大成为自治领,在事实上独立后,英国人在北美的权益已经不多了,而且多半是名义上的,最后获得了1000万美金的补偿,被俘的海军官兵军舰也全部放还,面子上总算过得去了,加上当初上帝的咆哮,让英国人在心理上始终有些阴影,所以和约签定之后,英国人是最为平静的,不存在欢呼声,但也谈不上多么沮丧。
而美国的情况稍为有点区别,阿拉斯加不管多么不受重视,终究也是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何况数年的战争,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反而损失兵折将,白白耗费了诸多战争物资,如今国库空虚,特别是最后罗斯福政府居然选择偏向死敌阿拉斯加人反而向在战争中支持过美国人的加拿大兄弟施压,这简直让人难以理解,而那些秘密协定美国政府却不太可能大肆宣扬,所以在美国国内形成了一个奇怪的局面,那就是下层的普通民众各种抗议,示威游行层出不穷,罗斯福总统的民意支持率下降到最低点,可以肯定如果现在进行总统选举,罗斯福总统连任的希望连百分之零点一都没有。但是与此相反是美国上流社会的那些政客财团却颇为欢欣鼓舞。
和约签定之后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甚至马上就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酒会,虽然名义上与马赛和谈没有任何关系,但参与酒会的那些美国上流社会的人士却都明白,美国财团新的发财机会已经来临了。就在酒会的第二天,洛克菲勒即秘密派出了一支庞大的商务代表团前往阿拉斯加洽谈商业合作,其目标直奔马更些河上游而去,因为有迹象表明,在那一带具有非常适合石油生成的地质条件。而且应该是一个储量不小的石油储藏地。之所以是秘密派出代表团,却还是有些顾忌那些在大街上游行示威的美国民众。
加拿大国内的反应则是一片悲观,愁云惨雾,虽然有加拿大财团希望和约早日签定,以便进军经济蓬勃发展的阿拉斯加,但这些人终究是少数,加拿大人与英国、美国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任谁丢了这么多土地,也高兴不起来。数百万平方公里最后的收获不过是8000多块美金,不沮丧才怪,其实和约还没签定之前,而加拿大代表团接受阿拉斯加的方案并展开会谈时,博登政府就如同当初的劳雷尔政府一样饱受争议,只是因为战争上的连续惨败,加拿大民众要求放弃和谈,采取军事行动收回失地的意见不再是主流,和谈结果受制于几大列强,连宗主国和美国都最后背叛了加拿大人,他们最后和谈获得的结果已经是无可奈何了,博登政府还勉强能够维持运转,没有立刻倒台,这也让博登和克里等人松了一口气,其实在接受这个方案之后,博登政府就做好下台的准备,如今能够维持住现有局面,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11月5日,马赛和约签定之后的第五天,阿拉斯加政府就将全部款项分别向英、美、加三国的付清了,当然给予加拿大人的款项则是直接将苏必尔湖以西的赎买资金3570万美金扣除。
11月6日,东部前线总指挥部总指挥叶枫从费城启程飞赴温尼伯,他带来的当然还有中央的撤军计划。
这是叶枫受伤之后第一次再次履行起东部前线总指挥的职责,到来之后,与图根等人自然有一番热情。随后,东部前指所有成员齐聚指挥官,听叶枫宣布撤军计划。
“根据国防军、总参谋部的意见,撤军将分五个步聚,预计整个撤军行动在二十天内完成。首先是,第二集团军分批退入纳尔逊河西岸,第三集团军担任警戒任务。”
“第二步,第二集团军撤回纳尔逊河西岸之后,第三集团军开始以师为单位分批撤军,第三集团军的撤军的目的是马更些省和育空省。主力将驻扎在大奴湖和阿萨巴斯卡湖以北。”
“第三步,第三集团军撤退到丘吉尔河一带后,第二集团军留下两个师驻扎在纳尔逊河西岸,其余部队则撤退到丘吉尔河一带驻扎。”
“第四步,第二、第三集团军完成撤军后,第一集团军分批从苏必尔利湖以西撤军,由远而近,逐步撤退,装车师最后撤军,对步兵形成保护。”
“第五步,第一集团军,装甲师撤入温尼伯湖西岸之后,第一集团军四个师分别在南部四省各布置一个师驻扎边境线,装甲师驻扎埃德蒙顿。炮兵师驻扎萨斯卡通。”
“各部注意,撤军时,必须先保护派入当地的行政、治安等所有阿拉斯加公职人员先撤入国内,军队方能实行撤退。”
11月7日,叶枫抵达温尼伯对岸的圣博尼费斯镇,与加拿大军队的指挥官及四大调停国、英国、美国派来的撤军监督代表会面,就阿拉斯加撤军计划对各方进行了通报,当然这样的撤军计划也不存在什么诡计了,每个步骤都是正大光明,自然获得了各方代表的认同。
11月8日,随着叶枫一声令下,阿拉斯加军队从苏必利尔湖以西撤军的行动正式展开,第二集团军首先行动,随后第三集团军、第一集团军、装甲师等所有驻军开始按照撤军方案展开了井然有序的撤军行动,当然,在此之前,阿拉斯加派入苏必利尔湖以西的行政、治安人员都已经分批在军队的保护下撤回了国内。
11月26日,随着殿后的装甲师全军从圣博尼费斯撤入温尼伯湖以西之后,整个阿拉斯加从苏必利尔湖以西的撤军行动在各国代表的监督下提前两天顺利完成。整个过程也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可说是非常完美的一次撤军行动。自此之后,各方紧守边境,北美和平局势在阿拉斯加撤军之后才真正奠定。
第188章 光明的未来
11月27日,阿拉斯加国防军全部撤入纳尔逊河和温尼伯湖西岸之后,加拿大军队开始移动,按照和约规定派出了三万人分别沿着纳尔逊河和温尼伯湖东岸布置边境防线。
同日,美国边境十万大军最后也仅留下了三万多人,其余近七万大军分别被派往了菲律宾和加勒比各国。原本因为阿拉斯加战争抽调一部分兵力后,对两地义军形成的忍让退却局势将得以改变,以美国人的决心,没有了来自北部的压力,集中精力对付南洋和加勒比的义军,两地义军的未来就可想而知了。
“按照我的估计,菲律宾和古巴义军最多能够撑住两年,两年后不降则死。他们不可能对付得了专注精力的美国军队。”12月1日,指挥完成撤军行动后,叶枫又乘坐飞艇回到了费城。参加联盟党的高层会议,按照习惯,这种会议之前,叶文德、叶枫、刘楚雄等人都会先聚在一起交流意见。
刘楚雄却有点惋惜的道:“可惜了,这两个都是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地方,若是能够保住这两支义军,维持我们在两地的影响力,势必给我们的未来决策带来不少的助力。”
叶文德却朗声笑道:“相对于阿拉斯加的大局而言,这两地对我们重要性又要低一些了,为了马赛和谈的成功,我们不得不让出南洋和加勒比的利益,这两地义军我们是无能为力了。除非我们愿意在南洋和加勒比再明刀明枪的与美国军队打一仗,不过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如今的经济实力,一旦再次陷入战争泥潭,很可能将这个国家完全拖垮。以我们的能力,现在不是考虑走出国门,而是如何发展我们自身的经济,积蓄实力,为将来能够走出国门积蓄实力。”
李成玉呵呵一笑:“既然以后还是要走出国门,那我们是不是在两地义军失败前,将那些义军领导人接到阿拉斯加,保留一些火种。将来也可以很轻松的找到进军南洋和菲律宾的借口。”
李成玉这样一说,叶文德和刘楚雄等人都有点动心,但叶枫却马上摇了摇头:“放弃,我们只能放弃,美国人不是瞎子,如果我们这样做,跟直接与美国人开战也差不了多少了,至少会陷入无穷无尽的外交纠纷中而不得脱身,岂不是要牵扯我们的精力。现在我们什么都不要想,不要去管其他的事情,只有发展,将国内的经济发展起来,只要拥有雄厚的实力,难道还怕以后找不到走出国门的借口吗。”
听到叶枫这样一说,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