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895淘金国度-第4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并因此与阿拉斯加不少军政界官员相识,比如现在担任阿拉斯加第一方面军总指挥的朗·帕多将军,正是当时阿尔泰山口一役阿军的指军官,而且他所说的政治部的朋友,很多人也都知道,现任阿拉斯加国防军政治部新闻处处长牛靖哲上校就是当时普林斯在阿尔泰山口前线采访时结识的。正是这样的人脉,让普林斯成为了美国报界在阿拉斯加最能得到权威信息的记者。
“这些人都犯了什么罪,上帝啊,仅仅一个集中营就关押了这么多人,而且还死了这么多人,苏联不是一直在宣扬他们的制度是这个世界上最优越的吗,为何会有这么多囚犯。他们的治安难道如此混乱。”这时一个戴着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牌的年青记者疑惑的道。
这句话一出,旁边的人都是看白痴一样的看向这个人,只有白痴才会相信苏联政府的那些宣传和数据。也只有白痴才会相信这些人是真正的罪犯。苏联若真有这么好,他们还需要封闭起来吗,敞开门来大大方方让人家关注就是。他们怕什么?说到底这些囚犯当中又有几个人是真正的犯了罪呢?
“扑通!”这时一个浑身发抖,似乎是下意识的跟着队伍在前进的囚犯在即将到达发放衣物的地点时,突然栽倒在地,脸色发青,倒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似乎突然间就断气了一般。
一阵闪光灯亮起,动作快的记者们将这一幕即时的记录了下来,而那些随时待命的医护人员更是迅速冲上去将此人抱进了旁边的医疗帐蓬之中进行救护。接下来随着出现的囚犯越来越多,不得不增加了多个救济点和医护点。
而行进中的队伍中不时有人不支倒地,就这几百米距离,即便有了无限希望,最终再强的意志和求生愿望也无法支持他们那倍受摧残的身体,命好的还能救过来,但大多数人在这种时候还倒下去的,因为其本身体摧残的太过分,抵抗力不足很难救活,一个小时内就地倒毙的已经至少发生了十余起,可以想像这近十年中,在这个沃尔库塔集中营一边劳动、一边缺衣少食的情况下到底有多少人就这样倒毙在冰雪之中成为一堆枯骨。
只怕集中营的那些看守自己也算不清吧。
随着阿拉斯加军队的步步推进,被解救的排成一队队的囚犯越来越多,阿拉斯加方面不得不多设立了几个救助医疗点,甚至到了深夜也无法休息,一队队的囚犯在萨列哈尔德被初步救助补充衣食后登上了列车,前往上勒拿、雅库特、上叶尼塞等省市城镇当中暂时安置下来。毕竟这些人都是苏联人,把这么多人放在前线是不妥的。前线这一带也没有太多的城市和物资能安置下这么多人。而这一幕幕自然通过那些记者,那些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组织的专家们忠实的记录了下来,通过电波传遍了世界……
当然每一个记者都没有放过亲自采访几个囚犯的机会,他们得到的绝对是第一手的没有丝毫加工的资料……
第645章 这不是攻防战
“我仅仅是说了一句上帝保佑我,不过几分钟之后,就有秘密警察踢开了我的家门,判定我为反革命分子,连审判都没有就送到了沃尔库塔!”
“一天劳动十八个小时,不管是什么样的天气,每一顿就是半块黑面色,我进去六年了,身上这套衣服就没有换过,因为根本没有衣服换。”
“跟我一起关入沃尔库塔集中营的,当时有一列火车,十二个火车皮,每个车皮都塞满了人,起码也有几千人吧。在伯朝拉下了火车,我们在雪地中徒步行走上千公里到沃尔库塔,这一路上就有上千人倒在了雪地之中,再没有起来!”
“在那里每天的工作都有定量任务,没有完成任务连半块黑面包也会被取消,当时我们就住在地下矿洞当中,那个矿洞大概有两百多人,但自我进去七年来,事实上足有三千人曾在那个矿洞中工作过,但他们现在都不在了,矿洞崩塌死亡的还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被冻死饿死累死在里面,每天都有人死去,我们事实上就是每天睡在尸体坟墓之上……”
1940年2月2日和3日开始,全球各大媒体都能看到这样类似的报道,真人真事……配合着一幅幅清晰的图片,残酷而神秘密的苏联沃尔库塔集中营在世人面前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但是当面纱揭开之后,观者无不动容,甚至惊骇,因为根据那些囚犯的叙述,沃尔库塔只是苏联集中营中的一个,虽然是最大的一个,但这样的集中营在苏联总共不下于数十座,遍布在苏联北级圈附近一带,还有一些则在中亚的沙漠之中,哪怕这些集中营规模要小很多,但数十座集中营起码也是数百万人,而且这么多年来,这其中到底又有多少人早已经埋骨雪地或沙海之中?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会如此残酷的对待自己国民……
从这一天起,就在苏阿大战这一天,苏联进行全面动员,向全世界宣告遭到阿拉斯加和中国入侵时,阿中联军南北两线同时实现突破和集中营的暴露给了苏联两记重拳,所谓的遭到入侵,在很多人面前看来,反而应该持支持态度,毕竟阿中向苏联宣战本身就是因为苏联入侵了他们的盟友芬兰。何况一个如此残暴的政权,通过集中营的报道一下子取得了更多的支持者。
而也在这一天,阿拉斯加的报纸上却刊登了更多消息,一份份阿拉斯加早已经准备好的关于苏联的资料被解密出来。
“许多农民被先后打死啦!”“乡村几乎被摧毁了!”这是一名被关押在沃尔库塔集中营的一个叫亚巴夫洛维奇的囚犯在介绍此前一直被苏联隐瞒的32至33年大饥荒时的情景,他回忆自己一家人是靠“吃人肉活命”的。
这位中校的童年生活在富饶的伏尔加格勒,他说:“1932至1933年集体农庄运动开始,苏联农民更大的苦难也就从那时候发生了。那一年深秋,从城里派出大批工作队下乡。他们一家一户地搜查,翻出来一点儿隐藏的粮食,也要把全家人枪毙。粮食被全部搜查出来掠夺走。”
“十月革命的破坏,经济大萧条,到处是饥荒。无产阶级没有吃的,只能凶残地‘革命’了。列宁不得不放宽政策,鼓励农民增加粮食生产,使原始商品交换稍有恢复。至1932年前,半数人能够有饭糊口,半数人仍然在挨饿受冻。这是不错的新经济时期。但朱加什维利上台后,更大的苦难降临了……”
“有一天我家进来了三名城里来的工作队员。其中一个女的,上身穿着皮夹克,腰间挎着一把手枪。他们扫视了一下我们已经一贫如洗的家庭,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就动手翻寻粮食。家里这几天就要断炊了,他们搜查出还可以供我们全家人吃两天的大麦,全部装入口袋。又在一个破木箱里找到了一公斤多散杂粮食,也全部装入口袋。母亲看着四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只有这一点维持生命的口粮,就伸手争夺。他们不退还,并踢打推倒了妹妹和我,进行硬性抢劫。母亲手里抓住米袋子不放,用牙齿咬他们的手背。那个女的掏出手枪,雨点般地砸向母亲的头和脸,多处打开花,鲜血喷流。这时候他们三个人坐下来写判决书,并当场宣读布尔什维克法庭决定:抗拒交纳粮食,一家人全部枪毙!而事实上我们这样的青壮大多则被成批的送到集中营进行劳动,替他们挖矿做工。只是当时我正好在门口,所在我还来得及逃走……”
“这时候已经进入冬天了,气温在零下25℃—30℃。寒冷异常,村庄里被布尔什维克枪杀和饿死的人比比皆是,露天扔在村外无人掩埋,变成冷冻僵尸。半年的长冬,我藏在深山老林当中,每天出去寻找尸体和新被屠杀、饿死的人。那时候宣判执行枪决的人家,部分逃跑出来的,也都躲藏到森林里和其它地方。寻找死人吃来活命,是大家唯一的出路。人吃人者已经成帮结伙了。每当村庄里向外拋新死的人,我们大家趴伏在远处瞧着,等着。等他们走远了,我们一拥而上,纷纷砍剁软绵绵的皮肉……在那两三年间,为逃避残暴的红色政权躲藏在白雪覆盖的深山老林里,凡是不吃人的都活活饿死了;依靠吃死人尸体的才活了下来。只是当饥荒过去,我们走出深山老林后不久,仍然难以逃过被捕然后送入集中营的下场。所以我出现在了沃尔库塔,我挺过来了,直到今天……”
亚巴夫洛维奇被折磨的跟一个皮骨骷髅似的照片如此清晰的出现在了每一份报纸头版当中,下面配有他咬牙切齿似的一句话:“被枪决打死的人和活活饿死的人,太多太多了!这就是万恶的朱加什维利在1933年逼迫大家走‘集体农庄’的道路,抢劫粮食造成大饥荒、大灾难。遭罪、挨饿、困苦,朝不保夕。这就是他们宣扬的GC主义。”
一个一个的事实,大量集中营甚至有不少刚刚被俘的苏军战俘对苏联1932年至1933年大饥荒的自述,暴露了苏联专制极权制度下大饥荒的真相。如果说大清洗让人觉得恐怖,那么首次暴露的大饥荒的事实则只能让人惊惧……
而随后阿拉斯加国务院正式在2月2日中午公布了数项绝密资料,将苏联大饥荒和大清洗的更多秘密揭露出来。
阿拉斯加淘金报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乌克兰的人口占苏联人口的五分之一至六分之一,也就是在大饥荒时期,大约有三千多万人。即使把苏联其它地区罹难的人数减少一千万,另外的十四个加盟共和国(包括俄罗斯)最少死亡人口在两千万,而其中乌克兰就有一千万人,最保守计算,1932年至1933年的集体农庄运动,苏联的死亡人数在三千万以上,这是不容置疑的!”
的确是不容置疑的,因为随着这份数据公布的还有一份苏联原始文件的影印图。这是一份苏联内部的绝密资料。其中提出到了利用大饥荒进行种族清洗,尤其是像乌克兰这样可能威胁统治权的大少数民族。
这个时候没有人会去置疑阿拉斯加窃取了这样一份绝密资料,因为在沃尔库塔集中营中,获救的人当中出现了几个前苏共高层,包括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这样的前苏共政治局委员级别的前领导人。
没有人知道他们为何也会出现在沃尔库塔,所有人都以为他们早就被处决了,现在他们却突然被宣布由沃尔库塔集中营中解救出来了。并且由他们证实了大清洗和大饥荒中的所有资料,没有人再会怀疑这些资料的真实性。
虽然有不少人奇怪加米涅夫他们这样可以威胁到朱加什维利地位的前苏共高层为何没有被直接处决,而是被关押在集中营,但这个时候同样没有人去追究了。更不会有人知道这些人的确曾被关押在沃尔库塔集中营,只是他们早在几年前就被救出来了,一直安置在华侨城。这一次随着上百万被解救出沃尔库塔集中营的囚犯们一起向世人公开,也不会有人认为哪里不对,毕竟上百万人的集中营,分这么多营地,这几个高级囚犯又是如此重要,在集中营可能被单独关押,少有其他囚犯知道也不奇怪。
一份份绝密资料,一个个控诉,将苏联政权的残暴公诸于世,让全世界许多人为之颤抖,甚至有许多人开始支持海约组织对苏联发起的反入侵战争。全球许多媒体开始在报上对苏联残暴政权进行声讨,而其中犹以教会组织和一些国际人道组织最为积极。
甚至包括英法美等许多国家政府对阿拉斯加此次公布的一些资料造成的影响也是持欢迎态度的,毕竟这样一来,也许从这一刻起,全世界包括其他国家的人民都会对恐怖的GC主义心存畏惧,不会轻易的去相信那些宣传了,而且只怕这些国家的GC主义者自己都有可能会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一丝怀疑了,这无疑将动摇社会主义发展和存在的根基,这对一直担心GC主义泛滥的英法等国来说,是一次极好的对GC主义的反面宣传。
不过政治就是政治,当阿、中两国相断向苏联宣战,且在一之内南北两个方向相继突破苏联额尔齐斯西岸防线后,英法美等国政府却并不见得开心。
是的,他们一直希望有人与苏联进行一场惊天动地的战争,但这个人他们不希望是阿拉斯加,而是德国,现在阿拉斯加取代德国对苏联发动攻击,以阿拉斯加和拥有全球最多人口的中国联合起来的实力,这只会让阿拉斯加的实力进一步壮大,而且因为阿拉斯加牵制了苏联,反而让德国有可能暂时不用再担心他的东线安全。让德国可以集中全力将目光转回西面对付英法。
而且若苏联在此次战争中失败,遭到大幅削弱,那以后的苏联只怕也难以再对德国形成任何威胁了。更无法与阿拉斯加直接作对,直到这个时候,英法才有些后悔,他们此前置苏联的结盟要求而不顾是多么错误的一个想法。而现在他们知道,失去了苏联,在苏联西面的德国和东面的阿拉斯加将再无人可制。甚至若德阿两国因此联手……后果只要想一想就能让英法等国坐卧难安了。
必须阻止这场战争的发生,没有了苏联,英法也将不再安稳。一直想要将德国祸水东引,一直想看到苏联与德国进行一场战争的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在接到苏阿大战的消息时起,就同时有了这样一个想法。
哪怕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报纸上揭露的苏联是一个魔鬼一般的国家,他们也需要这个魔鬼的存在,因为这个魔鬼的存在才能牵制另两个可能更让人担心的魔鬼。
但是阿拉斯加的这次大肆揭露苏联暴行的行动无比高明,这让他们取得了这个世界上很多人的支持,即便不支持,反对者也并不多,甚至张伯伦知道,英国不少议员在看到报纸上的内容也在叫嚣消灭苏联。这个时候,张伯伦和达拉第等人却不好明着去支持苏联了。甚至他们都不能为苏联进行太多的辩护,唯一的办法就是以和平的名义,要求苏阿中芬四国停战和谈。甚至让阿中两国获得一点点利益也行。英法必须出手调停这次战争。甚至这一次可以拉上美国,毕竟美国也不希望苏联被阿拉斯加严重削弱,只有一个强大的苏联才能与同样强大的美国一东一西压住阿拉斯加这头猛虎。若阿拉斯加的西面没有了对手,那么美国就可能成为未来阿拉斯加唯一的对手和目标。
美国的压力将变得无穷大。
就在电波在伦敦、华盛顿、巴黎来回穿梭的时候,在这一天,已经成功实现突破的阿拉斯加军队并没有停止攻势,事实上渡河成功后,阿拉斯加军队的强大攻击力才真正得以肆放。
2月2日上午九时,在劝降斋桑城苏联残军未果后,蔡锷果断下达了总攻命令,仅仅仅一个小时,两万苏联残军伤亡大半,弗拉斯科夫也被流弹击中身亡,残余三千多苏军向阿中联军投降。
而此时,阿拉斯加第三集团军斋桑湖一线所有部队包括装甲等重型部队也已经全部渡过额尔齐斯河,阿中联军会合一起已经达到了四十多万人。
上午十时,仅稍事休整,阿中联军就展开了快速突击。
第三方面军集结所属全部装甲部队配以两个机械化步兵师组成装甲突击集群,由习正保率领共三千多辆坦克,十万大军直扑阿亚古兹。
第十三集团军、特设第十九集团军在两个汽车机械化旅的突前下经额尔齐斯河西岸公路向上游东南方面军指挥中心恰尔斯克杀去。
第二骑兵师自成一路,扑向恰尔斯克和阿亚古兹中间的克里乌希镇,意图切断东南方面军主力与阿亚古兹以南巴尔喀什湖特别军区之间的联系。
而中国军队则在冯玉祥率领下再次转道南下,沿苏中边境横扫过去,当天下午,即攻击克苏军阿拉湖防线,随即切向阿拉山口对面苏军边境重镇德鲁日巴。下午十四时,德鲁日巴苏军被完全击溃,阿拉湖东岸和阿拉山口方向的近八万中国军队也成功的越过边境,与冯玉祥主力会师。
随后冯玉祥挟全军二十七万人的威势以装甲部队和骑兵部队突击,铺天盖地一般向西杀向被当年的沙俄割走达近两百年之久的巴尔喀什湖地区。
而在北部,第一方面军同样没有任何迟疑,在当天上午完成对苏第十机械化军的包围后,即立刻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集结两千余辆坦克向苏军发起总攻,3000门重炮共十余万人对已经惶惶如丧家之犬一般的五万苏军的强攻,仅仅五个小时之后,苏军彻底崩溃。五万大军被歼灭三万七千余人,余者全被投降被俘,此役阿军收获巨大,不但攻占了整个沃尔库塔地区,彻底扫清了北乌拉尔极北区域的所有威胁,前锋直抵北乌拉尔山脉开始构筑防线外,还缴获大量物资,枪支弹药。
第一方面军如此狂猛的攻势,让北乌拉尔军区的增援部队根本来不及救援,最近的苏第六集团军的援兵距离沃尔库塔也还有两百公里以上。
当天傍晚,严石组织了十万国民卫队组成的预备队到达沃尔库塔,随即接过了北乌拉尔山脉的构筑防线任务,朗·帕多集中二十万野战大军滚滚踏雪南下,一路势如破竹,直到2月4日,在因塔和廖左沃一线与北援的苏军第六集团军及谢尔金斯基北上的两个北援师遭遇,攻势方才放缓……
连续三天高强度的行军和战斗,即便是朗·帕多等人也是一脸的疲累。不过疲累当中也透露了一股兴奋,毕竟开战仅仅不到四天,他们已经占领了北乌拉尔三分之一的区域,推进数百公里,控制极北乌拉尔山脉防线,歼敌俘敌过十万,而己身伤亡却并不大。
“苏第六集团军不是满编集团军,整个集团军只有三个师六万余人,且基本上是纯步兵师,没有多少机械化力量,也没有骑兵力量,倒是从谢尔金斯基北上的两个师装备稍好,加起来也有四万余人,而且此前他们的北援动作非常慢,稳扎稳打,所以事实上他们在因塔和廖左沃一线已经布好防线,但这么长的防线,加上他们的兵力劣势是不可能真正抵挡我们的前进脚步的。”特设第十六集团军司令王家昌中将指着地图说道。
第一方面军有四个集团军,第三和第十二集团军为常设集团军,第十六,十七集团军为特设集团军,而在实际战斗中,第一方面军又一分为二,第十二、十六集团军、装甲一师、炮一师、空军一师、空降一师随朗·帕多的指挥部行动,而第三、第十七集团军、空军二师则由巴斯图尔克带领在南面的曼西斯克牵制北乌拉尔的苏军主力。
不过渡河四天来,特设第十六集团还没有参加多少大型战斗,倒是第十二集团军已经连立两次大功,让曾在科雷马雷战役中,在时任营长的贺敏田麾下担任连长的王家昌好是羡慕。现在第十二集团军因为清剿沃尔库塔残军,落后第十六集团军约半天时间,这苏军北援军队这块肥肉王家昌可不愿意再等到第十二集团军上来再啃。
不过朗·帕多和国为民等人盯着地图却没有马上下令发起攻击。
“虽然第六集团军人数不多,装备也不算多好,但稳扎稳打,这个防线其实布置的还算不错了,而且不能忽略了这个集团军一直以来都是驻扎在北乌拉尔的,极擅长在这种天气和地理环境当中战斗,他们没有太多重武器,但却有不少雪撬等冰雪中战斗的工具。并是不那么好啃的骨头。就算我们有把握尽快摧毁他们仓促布置起来的防线,也需要付出不小代价!”国为民摇了摇头道。
朗·帕多也点了点头,盯着地图看了半天,最后用手重重的指了廖左沃道:“不能跟他们纠缠,我们要的是速度,若一道防线一道防线打下去,时间所耗必然极多,苏军自然也来得及一步一步的加强防御,为他们的主力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所以集中全力,攻击廖左沃这一个点,驻守在这里是谢尔金斯金北上的两个师,虽有四万余人,看似实力最强,但也正因为这样,其附近却并没有多少其他部队,我们集中全力攻击这里,当可一鼓而下,其他因塔方向的第六集团军我们事实上可以先不管他,攻破廖左沃,我们快速南下,打谢尔金斯基,只要拿下谢尔金斯基,汉特和谢罗夫就暴露在我们眼皮子底下了。”
“可是苏第六集团军有六万余人,如果我们只打廖左沃,那剩下第六集团军怎么办,将他们抛在我们后面,可是随时能威胁到我们安全的。”王家昌有些担心的道。
这时国为民却支持了朗·帕多的意见,对着王家昌笑道:“老王,这是什么地方,这是北极,地方人稀,几乎是千里无人烟,只要我们拿下廖左沃,就等一下子掐断了位于廖左沃东北的因塔方向的补给,而且他们紧急北援,又缺乏大型运输工具,随身所带补给本就有限,我们掐断他们的补给线,他们六万余人怎么过,吃雪啃树皮吗?再说沃尔库塔一线还有十万战斗力其实并不差的国民卫队,他们这六万人往北是送死,留在原地是等死,往南吗,呵呵,我们掐住廖左沃和谢尔金斯基,他们如何威胁我们后背,同样是送死啊。我还怕他不来呢!”
朗·帕多这时严肃的道:“不错,记住一点,这一次我们打的不是攻防战,不是一个城镇,一个村子去占领,也不是步步推进,一支敌军一支敌军的去剿灭,我们要的是快,争取的是时间。只要将他们的补给点和交通线掐断,尽量摧毁他们的主力部队,残余军队根本不足为虑,等解决了他们的主力,那些残余部队我们可以关起门来慢慢清剿。否则打成攻防线,苏军一个月内可能调来大批援军,那个时候我们就不是兵力优势了,而是严重的劣势,此前积累的所有优势都将化为乌有。”
王家昌这时也反应过来,快速消灭苏军主力,布防乌拉尔山,把苏联东欧援军关在门外才是他们最需要做到的。歼敌多少也不如达到战略目标更重要。
“总指挥,就由我们第十六集团军去攻打廖左沃吧,我保证一天内拿下廖左沃,绝不含糊。”
朗·帕多微微一笑道:“廖佐沃只是数千人的小镇,也不是什么坚城,虽有两个师的防守力量,但我相信难不倒你们第十六集团军,所以一天时间没有,十个小时,如果你保证十个小时可以拿下廖左沃,这次任务就交给你们,让第十二集团军给你们做侧翼掩护,防止因塔的苏军第六集团军回援。你有没有信心?”
“有,请总指挥放心,十个小时保证拿下廖左沃,否则任凭处置。”王家昌马上立正敬礼拍下了胸脯。
朗·帕多看了一下表道:“好,我再将第一装甲师配属给你们,加强突击力量,就从现在开始,十个小时后,我希望可以再次提速南下,记住,这一次我们打的不是攻防战,不管你采用什么办法,越快拿下目标越好。”
“这不是攻防战!”就在南面,刚刚散尽硝烟的阿亚古兹小城内,蔡锷也对着习正保等人说出了同样一句话。
阿亚古兹的战斗不算激烈,在装甲突击集群面前,这里一个师的防守力量根本不够瞧,仅仅两轮攻击,苏军的防御便在钢铁力量面前被辗的粉碎。甚至在克里乌希,骑兵师的攻击也很顺利,仅仅半天时间便夺取了克里乌希,切断了东南方面军主力与巴尔喀什湖军区苏军的联系。
但在恰尔斯克方向是东南方面军主力所在,在这里,第八集团军、第十九集团军等地面主力部队却遭遇了库利克调集的近十万大军的狙击,一天的攻击未得寸进。而且库利克终究不愧是炮兵军官出身,对炮兵的运用还是非常不错的,第八集团军的攻击集群遭遇了不小的伤亡。直到后续过河的炮兵师赶到,才终于压制住了苏军炮火,但仍不足以让攻击集群突破防线。拿不下恰尔斯克,就无法威胁东南方面军布置在塞米巴拉金斯克和乌斯季卡缅对岸的主力,就无法接应塞米巴拉金斯克方向的第十三集团军等其他第三方面军主力部队过河会师。
因此在阿亚古兹的临时指挥部里,习正保等将领就下一步行动发生了争执,伍靖松等人认为当由装甲突击集群去与第八集团军的攻击集群会合,攻破苏军恰尔斯克防线,而习正保等人则认为装甲集群完全可以不用去与苏军正面冲击,而应利用装甲部队的高机动速度迂回至萨雷扎尔一线,只要攻克萨雷扎尔,就能与攻击集群对恰尔斯克的苏军形成围歼态势,甚至威胁到整个敌东南方面军主力,与河对岸的阿拉斯加军队对敌西岸部队形成夹击。
“老习,萨雷扎尔也有五万多苏军,而且有坚固的要塞,距离东南方面军主力极近,倘若不能一鼓作气拿下这里,弄不好又会跟恰尔斯克方向一样形成僵持。所以还不如从一开始就集中全力,在恰尔斯克实现突破,恰尔斯克一破,苏军后背就完全洞开了。恰尔斯克虽有十万苏军,攻击集团有些吃力,但现在炮兵部队也到了,再加上你的突击集群,我想两天内足以攻破恰尔斯克。”伍靖松与习正保的观点完全相对立。
最后两人也只能看向蔡锷,李明泽此时去了塞米巴拉金斯克坐镇,所有决定也只有看蔡锷了。
没想到蔡锷将两人的观点都推翻了,跟朗·帕多说了一句几乎一样的话:“这一次我们打的不是攻防战。”
似乎跟伍靖松和习正保的争执有些牛头不对马嘴,所以蔡锷话一出口,习正保和伍靖松都有些迷惑。
蔡锷这时右手抚着下巴,盯着地图看了好久了。见整个指挥部的将领都看向自己,他摇了摇道:“其实你们两人的观点都有利有弊,但都不能保证一定可以成功,毕竟库利克将东南方面军所有主力几乎都已经集中在恰尔斯克、萨雷扎尔和格奥尔吉耶夫卡这不过数百平方公里的区域,这三地正成三角,可互相支援,前面又有大河相阻可以为他们防守李明泽部队减轻压力,可以说已经缩成一团刺猬,我们并不好下嘴,加然我们这里虽然加起来有三十万部队,但面对库利克这同样近三十万部队并没有占据多少优势,所以不管采用你们哪一种办法,在这里我们都至少会跟他们纠缠十天以上。在这里耽误十天,就可能为我们带来无法弥补的变化。我们必须换一种思维来考虑下一步行动。”
蔡锷说到这里,在地图上指了一下道:“我认为老习的装甲集群下一步目标应该在这里。”
“卡拉干达?”看到蔡锷手指的地方,习正保和伍靖松等人都有些错愕。
“蔡帅,卡拉干达是哈萨克境内有数大城,虽然交通方便利于我们装甲部队行动,但苏联驻军超过七万军队,最重要的是这里距离恰尔斯克达上千公里,即便我们占领这里,对我们在恰尔斯克的行动也没有多少帮助。”伍靖松不住摇头道。
蔡锷却呵呵一笑道:“对我们来说,这里最大的好处就是地广人稀,且地势相对平坦,对我们的部队行动极为有利,也更容易保密。这上千公里之间几乎再没有多少可以阻碍装甲集群行动的力量了,至于作用,呵呵,就因为卡拉干达是大城,而且是哈萨克中北部第一大城,是交通枢纽中心,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