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天下为棋-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偏偏史家两位侯夫人还说不得,而且史湘云也不信任自己的婶婶,保龄侯夫人和忠靖侯夫人曾经努力过几次,结果引来史湘云激烈的反弹,最后。两位侯夫人就干脆放手了。

    他们又不是没有女儿。又何必在这个白眼狼的身上劳心劳力?横竖史湘云不过是一个女孩子,一副嫁妆,一门过得去的亲事。就能够打发了。至于过得好、过得不好,那是史湘云自己的事儿。他们又不是史湘云的娘,事事都要操心!更何况,史湘云又是个不知道感恩的。

    两位侯夫人就这样撩开了手。

    离了两位婶娘的管教。被贾母接到了贾家,不需要上学。不需要做女红,不需要讲究这个讲究那个,加上他跟探春一起,住在贾母的院子里面。虽然比不得贾宝玉,却比探春要得宠多了。

    史湘云可以说是乐不思蜀了,自然也不会在乎某些事情。

    可是现在到了后花园里。史湘云一看,自己在众位姑娘之中的待遇竟然是垫底的。自然是不依的。

    在贾母跟前,史湘云要是撒个娇,就连贾宝玉也是尽让着他的。可是在这后花园里,轮身份,他虽然说是史家大小姐,终究是父母双亡的孤女。林黛玉虽然一样父母双亡,却有三个弟弟,又是贾母的亲外孙女。贾倩贾清姐妹两个虽然是贾赦收养来的,可终究身上都有来封爵,一个是县君一个是乡君,身边还有宫里来的嬷嬷伺候着,还管着后花园里面的事情,也是史湘云得罪不起的。

    更让史湘云恼怒的是,就连惜春的待遇都比他好。因为,惜春身边的丫头、嬷嬷的数量都比他多。

    史湘云的心里当然不平衡了。

    他当然不至于生惜春的气,因为惜春的年纪比他小了好四五岁。如果他跟惜春置气,那也只会让人觉得他不像话、欺负小妹妹什么的。

    可是他嫉妒林黛玉。一样是父母双亡,可是林黛玉有弟弟,还有林家近千万的家业,贾玖每每提起这个表妹的时候,就会说:“林妹妹吃的用的,都是自己家的。我这里,不过是送些新鲜玩意儿,讨个巧罢了。”可是那些新鲜玩意儿,史湘云就没有。

    就跟牛乳一样,香雪山庄是有份例的,惜春有,浣纱馆的贾倩贾清姐妹也有,唯独史湘云跟探春那里没有。如果仅仅是没有也就算了,史湘云可是听说,林家二姑娘娇弱、吃不得牛乳,贾玖专门去找了羊乳,结果林家的哥儿又嫌腥,折腾了一圈,最后竟然是买了四个奶娘进来。

    史湘云听说这事儿之后,可是气了好几个晚上。

    他比不上林黛玉也就算了,竟然比不上林家一个继室的女儿!史湘云从来就看不上继室,就跟他看不上邢夫人和尤氏一样。在他的眼里,林家的那个继室比不得这两个人呢!一个被休弃了的女人罢了。

    史湘云也知道,贾母对林如海续娶的事儿十分不高兴,为此还跟贾赦生了好久的气。

    所以史湘云越发看不上林黛玉的几个弟弟妹妹。不是庶出的,就是二嫁的后娘养的,如何拿得出手?!

    怎奈对方是个只会爬的奶娃娃,比惜春还小,史湘云就是有气,也不能说什么。就是有酸话,也只能冲着林黛玉去。

    因为林黛玉比史湘云大几个月。

    如果说对于林黛玉,史湘云只是嫉妒的话,那么,对于浣纱馆的两位,史湘云就是嫉恨了。

    在过去的几年里,史湘云跟着贾宝玉住在贾母的院子里,跟贾宝玉的那些丫头们也很亲近。贾母跟前的丫头们也就罢了,可贾宝玉的丫头们就很没规矩了,背地里指使主子姑娘替他们做活计都干得出来,更不要说,背后说是非了。

    这些丫头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浣纱馆的两位姑娘,身份卑微,靠着这府里的老爷的慈悲心善,又巴结着二姑娘,这才有了今天。不少人也在贾宝玉跟史湘云、探春三个面前嘀嘀咕咕。说:二姑娘也真是的,有什么好处,也不想着自家姐妹,倒便宜了外头,难不成,这一块儿长大的堂姐妹都比不得两个外头的么?

    跟他们相处得久了,史湘云看贾倩贾清姐妹俩的眼神就不怎么对。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史湘云心里就模模糊糊地有个念头。那就是,如果不是贾倩贾清两个,那么。当初这位二姐姐找人李代桃僵的时候,就不会找这两个外头来的。那样一来,也许自己也那个捞个乡君,不。也许是县君当当。

    即便心里隐隐知道,哪怕没有贾倩贾清两个。贾玖也不会把这样的好处让给他们,可这种念头一直潜藏在史湘云的心里。

    尤其是袭人离开贾家的那几天,看到贾倩贾清处理事情干脆利落的手段和一呼百应的威风,史湘云的心里就蠢蠢欲动。搬到了后花园之后。看到自己的待遇竟然是垫底的,史湘云的内心充满了屈辱。

    绝大多数的女孩子,一辈子就只能呆在内宅。而贾家的女孩子,天生就会计较某些东西。史湘云也不例外。他是孤女,本来就比别人更计较这些东西。他又跟原著里面的林黛玉不同,林黛玉是看得明白,却什么都不会挂在嘴边的。可是史湘云却是受了一点委屈,就会用各种办法明示暗示,告诉这个告诉那个。

    不然,原著里的薛宝钗也就不会知道了,袭人也不会对史湘云的络子送来的时间和精细程度不满了。

    薛宝钗来了贾家也好几年了,跟史湘云相处的时间也不少,对于史湘云的品性和为人,薛宝钗也十分清楚与了解。

    他知道,自己跟史湘云相比,身份肯定是不如对方的,但是史湘云的品性和为人却十分容易利用。只要让长辈知道史湘云不堪大用,那么,史湘云就不可能嫁给贾宝玉。

    长辈们会对自己的女儿宽容,却不会对儿媳妇宽容。

    这是惯例。

    只见薛宝钗一手按着胸口,一手撑着炕桌,脸上却带着几分真诚,道:“云妹妹,不管怎么样,二妹妹对我们家有恩,我们家又是托赖侯爷和二妹妹的光,这才免了许多磋磨。就是从恩义的角度上来说,我也不能……”

    史湘云冷哼一声,道:“宝姐姐,你视二姐姐为恩人,你怎么就不知道二姐姐没有算计过你呢?别的不说,就说那些石头罢,二姐姐怎么可能用那么低的价钱就给了你?二姐姐是那种会吃亏的人么?说不得这就是二姐姐设下的陷阱,就等着坑你呢!”

    薛宝钗心中一动。

    因为总领着省亲别墅大大小小的事儿,薛宝钗当然知道正宗的太湖石是什么价钱,他也清楚,一般的大家闺秀不会知道外面的太湖石是什么价钱,但是他不能肯定贾玖也不知道。毕竟,这东西是道门的,又是大宗,道门不会不提醒贾玖。

    如果说在此之前,薛宝钗是觉得主要过失在自己身上的话,那么现在被史湘云这么一提醒,他都要怀疑是不是贾玖设下了陷阱等着他跳。

    可是,即便是知道对方给自己设下了陷阱又如何呢?这位二妹妹如今已经是连太上皇和当今万岁都要争夺的人了,他们薛家又能做什么?他薛宝钗又能做什么?

    讨好对方都来不及了。

    甚至薛宝钗连一丝不满的情绪都不敢有。

    只听薛宝钗道:“云妹妹,看你说的,原来是我做事不地道。明知道那批石头价钱不菲,怎奈省亲别墅的工程实在是太过浩大,让我们家无以为继。”

    史湘云道:“宝姐姐,你还真是心善,到现在都在为别人找借口。省亲别墅的事儿,虽然二太太已经全权委托给你们家了,可是二姐姐就不应该出银钱么?他可是有钱人!”

    薛宝钗和薛宝琴面面相觑。

    有钱就应该出银子?强盗理论也不过如此了。

    就连薛宝琴都知道,贾赦跟贾政已经分宗了。两家既然是同姓不同宗的两家人,贾元春封妃,跟贾赦贾玖不相干,这省亲别墅自然也不相干。更别说,贾赦差一点就因为王夫人丢了性命!甚至于,在京兆府那里的案卷上还记录着贾赦一家,因为王夫人赔上了原配夫人和嫡长子!还有个邢夫人至今躺在屋子里呢!

    也就是贾赦孝顺,不忍让贾母伤心,这才委屈了自己的儿女。若是换了他们,只怕是一个子儿都不会出。

    省亲别墅这种事情,贾赦一家子出钱,那是人家顾念这贾母;他们不出钱,那也是他们的道理。就是闹上金銮殿,没理又丢脸的人,也是贾元春,不会是贾玖。

    薛宝钗很清楚,史湘云的这番话若是传到了宫里,倒霉的绝对不会是贾玖,只会是贾元春。

    薛宝钗只得软语相劝,当然,这些话,他其实是说给外面的王夫人听的:“云妹妹,你快别说了。我知道妹妹心中为大姐姐不平,也在为我不平。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如今,我们家托赖二妹妹的光,外面的人也不敢磋磨我们。就是大姐姐在宫里,也多受二妹妹的照拂呢。”

    史湘云道:“怎么可能?宝姐姐难道不知书么?史书上这样的故事多了海了去了。跟二姐姐这样,将来未必能够得到好去。”

    薛宝钗道:“云妹妹,史书上写的,也不过是盛极必散四个字而已。就跟二妹妹这样,即便是将来不好,可是现在,二妹妹自然是极好的。不但自己好,就是跟二妹妹有关联的人,也是好的。难道不是么?”

    外面的王夫人听得也是心中一动。

    作为王家的女儿,王夫人并不曾识得几个字,也不曾读过什么书。王家对女儿都是放养的。但是,王夫人的年纪也不小了,戏文都不知道听了多少。许多戏文都是按照史书上的的故事编写的,就是再无知的妇人,听多了戏文,也能长见识。

    王夫人也一样。

    在戏文中,那些大奸大恶的权臣们,各个都是势力庞大的,姻亲故旧极多,所以忠臣行事总是有许多挂碍,要经过上刀山下火海,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在忠臣取得最后的胜利之前,权臣可是一手遮天。

    王夫人立刻就把贾玖代入了权臣的位置,将道门也好,颜家也好,张家也好,统统跟鹰犬挂上了勾。

    王夫人比较了一下贾玖现在的实力,再比较了一下那些戏文里面的故事,对自己也点了点头。

    看起来,这个二丫头也快要盛极必散了。

    只是还需要一把火。

正文 148新的大门

    听了薛宝钗跟史湘云的对话,王夫人宛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自打贾元春封妃之后,王夫人的心中就矛盾不已。

    一方面是在为自己的女儿得意,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女儿斗不过那个死丫头,成了对方的踏脚石。

    这两种心情,对于王夫人来说,是一种煎熬。让王夫人时时刻刻都处于一种冰火两重天的状态之中。

    大喜大悲最是伤人,王夫人也知道这样的状态对自己不好,可是他却无法平静下来。在被禁足之前,佛祖能够让他获得暂时的平静。可是从佛堂出来之后,王夫人就不曾拜过佛。因为他害怕,自己无论是面对佛像还是观音,抑或是拿起佛珠,都会控制不住地暴走。

    不过今天例外。

    今天的王夫人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静静地思考。

    所以他再度来到了佛堂。

    一个黄毛丫头,竟然引起了太上皇跟当今的争夺!在王夫人看来,这无疑是找死。

    当初的王氏女是怎么玩完的,他最大的罪名是哪个?不是他出卖了国家的利益,也不是他害死了上将军,而是他不守妇道。都已经嫁人生子了,还跟当时的太子殿下,也就是后来的老义忠亲王勾勾搭搭,甚至生下了孽种。

    在王夫人看来,贾玖的情况比那个王氏女更严重。无论是不是贾玖本身的意愿,但是,让太上皇跟当今争夺,无论是什么理由,只要有类似的流言传出来。那么,等待贾玖的,就只有一个死字。

    王夫人站在阴森森的佛堂里面,脸上露出一个古怪的笑容:“二丫头,你不是很厉害么?这一次,我看你要如何躲过这一关!当然,我会助你一臂之力。让你再度在秀女大选之上大展风头。”

    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王夫人可是十分清楚这一点。

    但是他需要跟自己的女儿贾元春先达成一致。

    王夫人在佛堂里面呆了一天一夜,第二天等不及给贾母请安,就去找了薛姨妈和薛宝钗母女。

    薛宝钗被王夫人突如其来的拜访给吓了一跳。等王夫人开了口,薛宝钗更是沉默了。

    王夫人见薛宝钗不说话,薛姨妈更是望着女儿,心中十分不高兴:“妹妹。宝丫头,你们是不肯帮忙了?”

    薛宝钗连忙让丫头们出去。等屋里只剩下他们三个人的时候,方才赔笑道:“姨娘说得哪里话,大姐姐可是我的亲表姐,我为何不顾自己的亲表姐。却要帮一个外人?”

    王夫人道:“那你什么意思?”

    薛宝钗答道:“姨娘有所不知。其实这些事儿,外甥女儿在听说有宫人跟那边投诚的时候,就已经放在了心里。只是当日。外甥女儿没能静下心来细细思忖。加上这事儿,事关重大。外甥女儿不敢出口罢了。”

    薛宝钗为何没能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还不是他王夫人使劲地折腾,让他不能分心?

    薛宝钗的潜台词,王夫人也听出来了。

    王夫人道:“你也不看好二丫头?”

    薛宝钗道:“姨娘,若不是不看好那位,我如何敢收下那么多石头?还不跟他说实话,反而让他在道门背了不是?”

    王夫人想了想,道:“不对,你昨天的神色却不是这么说的。”

    薛宝钗道:“姨娘,那位的厉害,姨娘可是领教过的,就是我,也中了他的算计。若是他的处境真的这么艰难,又如何会让晴雯这个丫头当众跟老太太说?只怕会让大老爷私底下找老太太谈,而不是跟现在这样,大大咧咧地放在台面儿上。”

    王夫人皱着眉头,道:“你的意思是说,二丫头是故意的?”

    薛宝钗赔笑道:“姨娘,二妹妹的能耐,你我都是领教过的。若是我能够参的透他的想法,那我也能跟着受益,说不得,现在也是个乡君了。姨娘,不瞒您说,每当外甥女儿发现自己摸透了那位的底的时候,那位总是会作出什么事情,让我发现自己又低估了他。这种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多遍,外甥女儿认为,对于那位的事儿,就是再小心谨慎些也是不妨的。”

    王夫人道:“可是!”王夫人想想不对,还是压低了声音,道:“可是这种事情,无论放在谁的身上,都只会招来灾祸。依我之见,只怕二丫头是难逃此劫了。机会只有一次,不容错过。”

    薛宝钗还是摇了摇头,道:“姨娘,这事儿,我看着玄。若是这事儿在那位刚置办这些庄子的时候闹出来,我们还有点胜算。可是按照规矩,下一次的大选,应该是在两年后,也就是那位十六岁的时候。万岁会举办恩科,却不会把选秀提前。以那位的能耐,两年时间,够他做很多事情了。”

    王夫人道:“你对娘娘没有信心?”

    薛宝钗连忙道:“看姨娘说的。只是宝钗认为,这样的事儿,跟不跟娘娘说都是一样的。若是其他的娘娘知道了这事儿——不需要知道得太多,只需要知道万岁十分中意那位——这些娘娘们自然不会善罢甘休。那些个娘娘们联合起来,只怕整个朝廷都要震一震。又何必让我们娘娘脏了这手?”

    薛姨妈也反应过来了:“是啊,姐姐,如今那位还没有进宫,娘娘眼下的对手也不是那位,而是在宫里。只要那些娘娘对那位动手了,一定会引起万岁的厌恶。那个时候,我们娘娘只要乘机怀上龙种,不就什么都有了?”

    薛姨妈这话虽然不大合王夫人的心意,却也是个稳妥的路子。尤其是他说的,让其他的娘娘失宠,顺便让自己的女儿乘早怀孕,这句话却是说到王夫人的心里去了。

    王夫人道:“既然如此,那就想办法让其他娘娘家里都知道这个吧。”

    王夫人眼下最遗憾的事情便是。自己没有诰命,自然就不能进宫,更无法见到自己的女儿。如今,他就是让人给贾元春带个话儿,也必须通过薛家。

    不过,这件事情却不需要通过薛家,王夫人自己的人就能够做。

    等王夫人离开了。薛姨妈跟薛宝钗都松了一口气。

    薛姨妈在女儿的搀扶下。在堂屋的靠背椅上坐了,却拉着女儿在自己的下首坐下,道:“宝丫头。你真的觉得,这事儿动摇不了二丫头?”

    薛宝钗点了点头,却没有让那些丫头们上来伺候,而是挨着薛姨妈坐下。在薛姨妈的耳边低声道:“最多也只是恶心恶心那位罢了,若是说动摇二妹妹的地位。那是不可能的。会引起太上皇跟万岁争夺的,不是二妹妹本身,而是二妹妹身后代表的势力。而二妹妹身后除了边关和宫婢,还有道门。二妹妹在道门到底是什么位置。又有多大的影响力,我们都不清楚。”

    薛姨妈皱了皱眉头,道:“可是。不是说,二丫头在道门也没什么么?别人拜师之后。都在玉清山上修行,只有他,不是在家就是在宫里,也不见修行,每天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薛宝钗道:“就是因为这样才可怕。妈,女儿觉得,如果二妹妹对道门不是十分不重要的话,那就是二妹妹对道门十分重要,重要到道门可以一再为他破例。女儿认为,二妹妹很有可能是后面一种。”

    薛姨妈浑身一震,道:“你说什么?这怎么可能?得到道门的认可,比得到封爵还难呢!”

    薛宝钗道:“可若是二妹妹对道门不重要,道门会拿着价值上千万的东西,用那么低廉的价格让给我们们?甚至那么干脆利落?那可是至少一千万两银子。柜子上的老掌柜们可不止一次说过,我们是卖不出价钱,可是道门却不怕。他们只会卖得更高,挣得更多!”

    薛姨妈一听,顿时就跟被人抽了骨头一样,软在了椅子上:“这么说来,二丫头……”

    薛宝钗点了点头,道:“妈,虽然很残酷,但是却也是现实。我们得罪不起二妹妹。现在的二妹妹,也不是娘娘可以招惹的。”

    薛姨妈低下头,想了想,又道:“宝丫头,你仔细想一想,若是换了其他人,引起太上皇和当今的争夺的话,绝对是死路一条。你认为……”

    薛宝钗斩钉截铁地道:“不可能。”见吓住了薛姨妈,薛宝钗只得放缓了脸色,也放缓了声音和语调,道:“妈,不是女儿多心,也不是女儿畏畏缩缩。而是二妹妹实在是太让人捉摸不透了。就跟昨儿的事情一样,女儿甚至不知道二妹妹让晴雯说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女儿唯一能够肯定的是,二妹妹显然已经有了决断,而且,他是有了法子摆平这一切,故而才会让晴雯大大咧咧地说出来的。二妹妹可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呢。”

    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这虚虚实实的把戏,已经被贾玖玩得炉火纯青。薛宝钗不认为,自己能够在这上面玩得过贾玖。

    他现在能够做的,也只有等待。

    薛宝钗也不止一次后悔,他不应该得罪了贾玖的。要知道,这种事情,是挑战,更是机会。若是他没有得罪了贾家,他和他们家就能够跟在贾玖后面,也许会亏损,也许是大赚特赚。

    薛宝钗隐隐有种感觉,这一次,贾玖又会大获全胜。可惜的是,已经得罪了贾玖的他,将没有机会再分一杯羹。

    薛姨妈道:“也是。这丫头平日里看着文文静静的模样,可是做起事情来,比外面的男人还厉害,这计策是一环套着一环的,就是官场上的老狐狸也不过如此了。”

    薛宝钗答道:“更让人惊叹的是,二妹妹一直不露山不显水的,若是换了别人,只怕什么女诸葛都出来了,可是外面对二妹妹的事儿知道多少?最多也不过是一个‘武功高强的丫头,救了长乐公主因此得了宫里的眼’罢了。二妹妹做什么事情,都把自己隐藏得好好的。如果我们不是住在这府里,只怕也跟外面的人一样,什么都不清楚呢。这样的人,如何不厉害?!”

    这才是薛宝钗最为惊讶的。

    薛宝钗知道,很多女人为了自抬身价,往往会把自己往好里面吹,就跟当初的王氏女一样,就曾经有“女中诸葛”之名。比起那位前辈,贾玖可以说是低调得过分了。可是相对而言,那位前辈即便掌握着权力,也是通过男人掌握的,惟有贾玖,他却是自己掌握着权力。

    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薛宝钗很清楚,一个女人,如果依赖男人得到权力,那么一旦没有了男人,他的权势也会冰消瓦解,就连他本人,也会宛如阳光下的朝露,消失得无影无踪。

    可如果跟贾玖,这样,依靠自己的努力经营得到权势呢?

    薛宝钗忍不住嘀咕了一声。

    女孩子要嫁人,要找婆家,不就是找个保护伞,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么?可是跟这位贾郡君这样的,哪里需要男人?!

    薛宝钗很肯定,如果这位贾郡君是男子的话,绝对也是闺秀们理想中的结婚对象之一。

    突然想到贾玖跟长乐公主之间的关系,薛宝钗突然恍然大悟。

    薛宝钗一直以为,是贾家需要长乐公主的庇佑,可如今看来,是他想错了。也许贾玖跟长乐公主之间,并不简单的是贾玖仗着救命之恩托庇在长乐公主的羽翼之下,也许长乐公主也十分依赖着贾玖。

    无论是救命之恩还是别的方面。

    所以,他们两个之间的关系会这么稳固。

    薛宝钗恍然大悟,觉得自己找对了方向。

    贾玖跟长乐公主已经成为了一个整体,得到了一个就等于同时得到了另外一个。也难怪,早两年还能够听到宫里为长乐公主张罗新驸马的事儿,如今却是听不到了。想来,上面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想到这里,薛宝钗觉得顺理成章的同时,也觉得十分纠结。

    一个女人成为另外一个女人的“男人”,被另外一个女人依赖什么的,对于他这种女孩子来说,还真的是刺激了一点。

正文 149不平与敲打

    新世界的大门对薛宝钗打开了。

    接下来的几天,薛宝钗连走路都是飘的。

    他甚至不能直视跟贾玖有关联的人,比方说,贾倩贾清姐妹,还有贾玖身边的内廷命妇级侍女,也就是俗称了姑姑们。

    接下来的两天,贾玖依旧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每天也只打发几位姑姑轮流过来给贾母问安。奇怪的是,贾母竟然一点都不着急,跟贾赦谈论过后,依旧每天乐呵呵地过日子。

    薛宝钗跟贾母的院子里的人关系都不错,王夫人更是在贾母的院子里面安插了人手。可是他们想尽了办法,也没有发现一丝一毫的不对劲。

    王夫人的心里当场就打鼓了。

    看起来,事情还真是被自己的外甥女儿给说中了。那个二丫头,根本就是有了十全的把握,也挖好了坑,等着我们往下跳呢。

    王夫人很庆幸,自己听从了薛宝钗的建议,没有直接跟贾玖动手,而是选择了借刀杀人。

    王夫人的神情没有躲过贾母的眼睛。

    贾母看了这个儿媳妇一眼,什么都没有说,兀自得意地偷笑。

    其实,刚听到晴雯的话的时候,贾母也是吓了一跳。贾母也是年老成精的人物了,他的人生经历告诉他,如果那会儿他乱了阵脚,那么等待他、等待着贾家的,就是自己的小儿媳妇上蹿下跳地在背后使绊子,给自己的大儿子添麻烦,就是薛家和李家,也会远离他们,不止只远离。也许之前只会在他跟前赔笑、奉承的薛家母女、李家母女,回头就要给他这位贾家的太夫人脸色看了。

    所以贾母强撑着,先是出了一回神,又回忆了一下过去,脸上作出一副“我很厉害,我还有压箱的宝贝,我还有……”的模样。贾母就是靠着这种虚张声势。这才吓住了薛姨妈和李家太太。也吓住了王夫人。

    不过,贾母也在第一时间找到了自己的儿子贾赦。

    出乎贾母意料的是,自己的儿子给了他一个令他十分惊喜的答案。

    皇家有什么?世家有什么?高门大户有什么?

    只要过了这两年。他们都会来求自己!

    最开始的惊慌,在贾赦的解说下,变成了得意。

    即便贾赦跟贾母说,这盐肥的事儿。如今还不过是起了一个头,还不知道能不能成。贾母也十分高兴。

    在贾母看来,这盐肥的名儿都出来了,显然这东西已经是又了成品的。之所以之前没有听说过,也不过是因为。这东西碍着某些人的事儿罢了,就跟汉时的耧车一样。

    贾母曾经听自己已故的大儿媳妇说过耧车的事儿。西汉王莽之乱,使得汉光武帝中兴的时候。人口十分稀少。换而言之,那个时候。就是最普通的百姓,一家也能有一百亩地。普通的百姓之家,一户又能够有多少人口?又能有多少壮劳力?所以,那个时候,耧车是百姓家必备的农具,就跟锄头差不多,只不过比锄头贵些,需要不少钱粮才置办得起来罢了。

    贾母还记得已故的张氏是这么说的。后来,局势稳定下来了,中原的人口越来越多,豪门也越来越有权势。他们需要大量的土地。可是等闲百姓们有得吃有的穿,又如何愿意出卖土地。所以,豪门一面巧取豪夺,大肆敛财,一面用尽办法,让寻常百姓远离了耧车。没了耧车,百姓就种不了那么多田地,又要为之缴税。如此百姓,就不得不把手里的土地出卖。

    耧车,与其说,是因为蛮夷南下攻打中原而失传,还不如说,是因为豪门的私心而失传。

    贾母认为,这盐肥说不定就跟这耧车一样,属于失传了的宝贝。

    贾母也曾经担心过,这宝贝既然因为豪门的私心而失传,或许会引起豪门的嫉妒。可是贾赦说得好,现在不同往昔了。汉时的人口最多的时候才六千万,又因为长年的北征,以及匈奴人到处散播瘟疫,使得人口锐减,实际数目有一半就好了。可是我大齐在册的人口就有八千万。而且,如今的中原也比不得过去,过去的中原很少听到大规模的灾害,可是现在的大齐,十年里面却是三年涝三年旱,还有两年闹蝗灾,十年里头有两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已经算是好的了。

    所以,无论是朝廷,还是百姓,都需要钱粮。

    朝廷需要免税、发放赈济需要钱粮。

    百姓想要好好的过日子,也需要钱粮。

    贾母被贾赦给说服了。

    如果说,汉时是因为风调雨顺、粮食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