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阔凭鱼跃-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梁山人马拆散,我们拿什么来报效国家呢?太尉大人明鉴,眼下契丹、党项对我大宋的花花世界虎视眈眈,倘有外敌入侵,官军那点本事可顶不了多少用处啊!”

宿元景哈哈一笑:“这句话别人来说,叫作忧国忧民;如果由你来说,就叫做拥兵自重。”宋江也笑了:“这就要靠太师指点迷津了。”“好说好说,老夫自有办法。义士面君之后可自请解散属下部众,老夫会站出来请皇上暂留这支队伍,去为国家荡涤匪患。”“荡涤匪患?”“你总要给皇上一个合理的说法吧。”“大人的意思是,让我们去降服那三家绿林?”“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痛快!不过义士所说有一点不准确——田虎和方腊已经不能算是绿林了。这两家匪寇决心叛逆朝廷,去年就称王称帝了!”

宋江装作大吃一惊的样子:“据说两人还相互勾结,要平分大宋江山。这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啊!”宿元景点点头:“不错,关于两大贼寇勾结的消息还没有完全落实,所以大家商议了,还是先不要禀奏皇上。”他停了一下,仿佛是为自己身为清流派而依附了童贯等奸臣的意见,先“报喜不报忧”蒙蔽皇帝而惭愧,但马上他就振作起来,他提醒自己,清流派与权臣是不一样的。权臣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天下事不如自家事”,而清流派考虑的是要利用这个机会,控制住宋江这支新生的军事力量,为将来与权臣们分庭抗礼而增强实力。

想到这里,宿元景饱含深意地望着宋江说:“义士心中所想的是为国出力,保境安民,但做事情必须有自己的力量,因此我等会为国家设法周旋来保留梁山的军马,希望义士不要辜负我等的一片苦心啊!”宋江知道他说的我等是代表着一大批官员,心想我梁山将来就是你们眼中的一颗棋子,但我今天就要把这个棋子的根基盘实。

他双眼噙泪,再次跪倒磕头:“老太尉对我梁山兄弟恩重如山,我宋江万死不能报答太尉恩德。”见宿元景好象很满意自己的表现,他接着说:“梁山头领多数皆忠义之人,愿意报效国家,肝脑涂地,虽有个别弟兄生性顽劣,但质朴义气,天地可鉴。然宋江虑将来招安定位之后,恐少数弟兄受不得朝廷法度约束,故还请太尉准许他们解甲归田,或投身商贾,或食利鱼米,一来可省去一些麻烦,二来可让朝廷知道我等自削臂膀,甘心归效。不知太师意下如何?”

宿元景觉得很突然,他不放心的问:“会有多少人离去?是否会影响根本?”宋江见他的样子,知他心中所想,答道:“梁山本有人马五万,头领近百,小可估计将来剩下三万可战之兵,四十忠勇头领。”“噢?这样就是说,人马要少一半,头领更是所剩无几?”

“太尉明鉴,梁山上的头领、弟兄多半本也是质朴平民,因为生计所迫,性命之危而铤而走险,其中不少人有家有业,象种田的、盖房的、打鱼的,这些事情他们拿手,拿刀拿枪的上阵打仗并非他们所长。原来在山寨的时候他们都有很大的用处,在梁山那一亩三分地上也自己出产很多东西,所以梁山并不是一味靠劫掠生存,但今后我们的军队也是吃军饷的了,所以他们若跟着军队四处征战就不合适了。再者,梁山现在还有不少岁数比较大的弟兄,加上打倭寇和御辽兵几次战斗中伤残的弟兄,我想都给他们一个安置,虽不说颐养天年,也让他们能够安心过日子。”

宿元景点头称有理,宋江接着说:“六下来的都是我梁山的精英,其中包括了原来官军中的一些将领,象呼延灼将军、关胜将军,还有秦明、董平等,都有万夫不挡之勇,他们也渴望再为国家效力,光宗耀祖,所以太尉大可不必担心梁山军的战斗力。”宿元景说这样就好。

宋江端着茶杯,咂了一口上好的云雾茶,然后又说:“还有一事,也请太尉斟酌。”“哦,什么事?”“前期呼延灼将军在大名北口前线,施巧计把辽军杀的大败,让契丹上下闻名丧胆。最近小可听说,辽国狼主有举兵报复的意图。若梁山军马都奉诏讨逆,恐边事再开,顾此失彼。”“有这样的消息?辽国又要犯边?”宿元景吃了一惊:“要真如此,还真是个麻烦。”他沉吟了一下:“我记得这呼延灼以前是汝宁兵马统制,要不就让他负责大名一带的边防军务?”

宋江故作惊讶地说:“河北路可是有一个季恩是兵马总管啊,就算让呼延灼还做统制,也大不过那位童贯大人门下的红人呐!”宿元景呵呵一笑:“这你就不用担心了。呼延家族的声名毕竟还在,呼延灼一个人官职高一些没有太大问题,攫升的人再多就容易引起朝议;反正孙学的大名府尹位子一直还没有坐稳,这次干脆就让他占这个便宜,呼延灼在他的手下做个副职的兵马总管不算屈才吧。至于季恩,可以升任大同镇远军的节度副使嘛,反正大同早就是童贯的地盘。”宋江嘴上连称高明,心里却一阵的冷笑:这样一来,无论是梁山还是孙学都要感激他老人家的维护和提拔,别人将来也会把他们看成是宿元景一党的了。清流派号称维护儒学正义,实质上也时刻不忘与其他的门派争权夺利。

第二十九章 宋公明兵指湖广

前一阵子,在梁山主要头领的军事会议上,大家曾经对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产生了巨大的分歧。由于朝廷给的指示很笼统,只是要求宋江带着威盛军尽快剿灭田虎、王庆和方腊三处反叛,但没有具体讲先打谁后打谁,这就给宋江们留有了很大的自主决定的余地。因为是接受招安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所以宋江很是谨慎,不但召集了梁山上的所有头领,希望大家都发表意见,而且把在外地的主要头领,除公孙胜之外全部星夜唤回山寨。

那天夜已经很深,山寨其他的地方灯火已经很稀疏,总寨中却要热闹的多。孔明、孔亮奉命在寨中巡逻,不让无关的闲人随意游走,因为在忠义堂后厅里的讨论还远没有结束。交椅上围圈坐着宋江、卢俊义、吴用、林冲、呼延灼、关胜、柴进、李应、花荣、秦明、董平、张清、徐宁、杨志、孙立、朱武、李俊、戴宗。

吴用已经把这几日来部分弟兄们议论的情况向大家做了通报,绝大多数头领认为第一个打击的目标不应该是方腊。毕竟方腊远在江南,而且目前梁山对于方腊的情况知之不多,虽然以前与方腊有过一些交往,但在他建立大越国之后就几乎没有什么往来了,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就劳师远征无疑是不可取的。在田虎和王庆之中,多数弟兄选择的是田虎,理由是田虎在山西,与梁山距离较近,不必长途奔袭,对那里的情况大家也多少有些认识,而且田虎现在地少兵寡,是三个目标中最容易对付的。至于王庆,许多人的观点是跟方腊差不多远,实力也应该较方腊为弱,收拾完田虎再去寻他的晦气不迟。

军师讲过近日大家议论的情况,戴宗也站起身,把搜集到的各方的情报向在座的众位进行通报:方腊占据十三州七十一县,建立大越国,称正武皇帝,定都杭州,重要的据点有杭州、苏州、湖州、建康府、甬州、台州和绍兴府,手下大将五六十人,兵卒十五至二十万,对外诈称三十万,眼下无大的军事行动。

王庆占据八州三十余县,自封为顺天王,定都房州,重要的据点有淅川、巴东、卫康,手下将领号称二十八星宿,兵卒大约十万,号称二十万,现正围困襄阳多日,屡次击退进剿的官军。

田虎占据四州十三县,主要在壶关、卫州和陵川,手下有四威将、八彪将,人马四万,号称十万,最近没有什么大的举动。

等戴宗把情报讲完,大家开始议论纷纷。宋江很欣赏大家这样畅所欲言的样子,等过了一阵大家的议论声渐渐低沉下去之后,他站起身来清清嗓子:“各位弟兄,请发表一下高见吧?宋江等洗耳恭听。”自晁盖谢世,宋江主政梁山也有四五个年头了,大家早就习惯了他这种先请大家高谈阔论,然后相互辩论,最后他再出来决策的方式,觉得这样每个人的想法都可能得到充分的表达,正确的观点可能在细节上得到其他人更好的修订和补充,不正确的思路也有可能有可取之处,而且可以从其他人那里学到好的思考方式。

呼延灼站起来,代表主张先打田虎的一方发言,他现在已经成了梁山军中官职最高的,所以威望也渐长,大有超越林冲之势:“我军新立,宜首战必胜,方可扬我士气,树我威名,让朝廷高官不敢小觑我等,故先攻击势力最弱的田虎最为有利。况且田虎离我们最近,很容易展开攻击阵型,达到攻击效果。目前朝廷对我们信任未深,一旦开战,朝廷能给予的支持恐怕有限,所以考虑到这一点,我们也是应该攻击最近的目标。”很明显呼延灼的话里综合了许多人的观点。讲完之后,他左右望了望,见并没有人马上站出来反对,便信心十足的坐下。

会场上平静了片刻。宋江看刚才一直在交头接耳的柴进和关胜欲言又止的表情,微微一笑,冲着他们的方向动了动下巴:“你们两位可有话说?”两个人见宋江示意,相互推让了一下,最后是柴进站起来说:“听了呼延将军的观点,我们都觉得很有见地,只是我们还有一些个人看法,想与大家再探讨一下。”说完这几句话,他抬眼看了宋江一眼,见到宋江鼓励的眼神,他放下心中的顾忌,滔滔不绝的讲起来:“田虎和王庆看人数都比我们多,但论实力他们都还不是我们的对手,要打哪一家都不是很困难的事情。现在我想说的是,我们是否真的要打。”

见大家的注意力都被他上述的话聚集起来,他接着说:“田虎和王庆我以前都认识,这两个人有着很大的不同。田虎本是个秀才出身,因家中受恶霸欺凌,不得已犯下命案,才弃家上山,一开始是在晋中一带活动,因后来攻打太原不利,才打下晋东南的一块地方,进行盘踞。在河北的时候,我曾与他有些来往,应该说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对国家大义也有不浅的见地,对弟兄对百姓还是比较体恤,可以说这一点上与我们梁山以往的作风是比较接近的。王庆则不然,他生性暴劣,年少时争强好胜,为一点小事就可以伤天害理,依仗着自己的几个结义兄弟闯出的名头。他为人多疑,偏又野心很大,为自己与另一个帮派争夺地盘,不但挑了对方的老巢,而且手段极其阴险恶毒。他号称上顺天意,下合民心,自称顺天王,身边聚集的多为嗜血好杀之徒,几年来在他的地盘上被无辜杀害的百姓远比官军为多。从这一点上讲,如果我们为着吊民伐罪,首先应该攻打的是王庆而不是田虎!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王庆为祸荆襄远比田虎盘踞在晋东对于国家的危害为大,田虎不过偏居一隅,平时也不过分的骚扰四方,只是为着口粮生计才会主动出击;王庆隔断了南北要道,使得全国的运输负担都加到运河水道,时间长了必将严重危及国家根本。”一旁的杨志暗自点头,当年自己押运花石纲,就是因为陆路被王庆等危害,不得已走水路,才遇风翻船。

关胜站起来补充着说:“王庆那厮我不认识,但田虎也算是我多年的老相识了。在山西的时候,我曾奉命带兵与之交手,感觉此人很有点才能,又不恃才自傲。他带的人马作战很会利用地形,所以他的几万人马才能在全山西的多年围剿中生存下来。”待关胜说完坐下,柴进接着说:“从态势上看,王庆近来连续击退官军的围剿,声势正盛,眼下更是举兵围攻襄阳,湖广官府竟对他无可奈何。假以时日让他在襄阳得手,势力将更大,对国家危害将更甚,攻打起来也就更困难。所以我认为我们应尽快进军荆襄,解围平乱。倘若先北后南,错失良机,恐朝堂之上也会对我们这支专事围剿的部队多有责难啊!”

呼延灼听了半天,觉得柴进们讲的也很有道理,只是他心中还有个担忧:“只要是打仗就会有伤亡,我们刚刚裁减了兵员,三万人去打对方的十万人,相比也不是很轻松。只怕打完王庆之后,就无力再去打田虎了。”

宋江和柴进对视一眼,宋江呵呵一乐:“呼延老将军没听出来?按照柴大官人的说法,这田虎是不须打的。”柴进向大家一抱拳:“小弟愿前往壶关,设法说服田虎弃暗投明,接受朝廷招安。”此言一出,惊动四座,连卢俊义和吴用都是满脸的惊异之色。宋江点点头:“我觉得可以试试。田虎的处境并不太好,首先晋东南崎岖狭小,不易扩张,向南就将进入河南之地,危及东京,必遭到官军的强力清剿,向西是太原坚城,向北是辽兵所占之地,又有在我们附近已经没有事干而调往他那里的官军,所以他现在已经面临危难。既然他是个聪明人,就会想到仿效我们,接受招安。”

宋江话语一顿,抬起头仿佛要透过屋顶仰望天空:“山西与河北一样,是宋辽交兵的前沿,倘有一日辽兵从大同经雁门关南下,只怕那个季恩是阻挡不住的,这样辽兵就会出晋南,直扑汴梁,我们在河北费再多的心机也是枉然。如果我们能争取让田虎归顺朝廷,依他的能力,危机时刻是有可能延缓辽兵南下步伐的。”大家都沉默下来,没有人想到宋江已经把问题考虑到这么深的地步。

冷了半天的场,军师吴用率先打破沉默:“哥哥说的有道理啊,大家都是大宋子民,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何必非要刀兵相见呢?”宋江说:“对于王庆,我们一开始一定要打的狠,这样说服田虎也才更容易一些,让他知道如果不接受招安,将来自己一定会有灭顶之灾。等把王庆的主力打垮,最后是不是放他一马,要依最后的情况再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好歹我们也曾经都是绿林一脉。”

就这样,经过通宵达旦的商讨,大家对梁山军下一步的军事行动计划和方向、原则等重要问题达成了一致,呼延灼回河北坐镇北方,柴进自去准备往山西说田虎的事情,其他将领各自依计而行,末了宋江没忘了嘱咐杨志回头找武松一起再上太行山见申虎,把梁山的意图转告给他,希望他能理解配合,毕竟他们两个之间渊源颇深,不要在田虎那里再生出什么事情。至于马上就要撤离梁山,朝廷将派员来监督烧毁山寨的事情,宋江授意吴用找戴宗、朱武安排着办理,尽量把大家生活战斗了许多年的山寨保留下来,万一今后再有什么意外呢?

望着从东方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宋江心里可不光是对未来日子的美好期待……

第三十章 如畏虎王庆烦忧

湖北房州,王庆的顺天王府。

窗外的雨已经浠浠沥沥的下了两天,却始终没有要见晴的样子,院子里的几棵芭蕉经过彻底的雨水冲刷显得很清新的样子,虽然有几个花瓣已经凋落了。从这个窗口望出去,王宫内外依然是一片绿色,一条条的柳梢从树上悬垂下来,随着微风轻轻摇曳,浓浓的春意中四周寂寥无声,只听得滴水檐下发出滴答滴答的雨声。这份宁静的氛围十分的难得,想那人间天堂的杭州也不过如此吧。

王庆负着手在窗前伫立,脑海中回现起去年与方腊在西湖边的西泠山会盟的情形。如今自己已经按照盟约称了顺天王,而那方腊却更出格的自称正武皇帝,这曾经让自己的手下一度十分气愤,提议自己也在适当的时候进皇帝位,但是自己拒绝了,因为这个王或者皇帝并不是自己想当就可以真的当下去的。自己的实力与方腊真的还有一定的差距,从地盘到人数,这些问题是急不得的。王庆很信服前年遇到的一个术士跟他讲的一句话:镀的金终究是会被磨光的。他自己最相信的是实力,没有实力为基础,他的野心就不可能真正的实现,所以他要全力以赴地狂征暴敛,要四面出击的扩大地盘,要在大宋王朝调集全国兵马来围剿自己之前把实力做大,要在方腊真正取得绝对性的优势之前就把他压倒。他呆呆地望着那如纱的雨雾,心里祈祷着从襄阳前线能够传来他盼望的好消息,他觉得今天应该传来好消息。

三个多月前,王庆把自己最信任的司马琳派到神农山守老巢,自己把剩下的力量孤注一掷地攻打襄阳。熟读《三国志》的王庆十分重视自己现在所盘踞的荆襄九郡,可是没有襄阳这个盘局就太不完美了。襄阳城向来是中南重镇,虽然他知道襄阳城墙高大坚固,不容易攻破,但一旦拿下来不但彻底阻断南北交通,而且可以作为理想的王都,毕竟房州是个小地方,比起方腊占据的苏州、杭州都显得太过寒酸。三个月来,王庆把三分之二的兵力投了上去,如果不是先后有三股官军陆续来增援的话,凭城中那不到两万的守军是无法保住这座名城的。五日前,前线传来消息,说已经将来犯的湖南兵马防御使率领的三万官军击溃,城中守军的士气十分低落,襄阳已经指日可待。他每天都在期待,期待着前方传来的捷报。

果然,殿外有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大概是值殿的王官带着信使过来了吧。王庆离开窗口,转身回到镏金的王座,他要以平静的模样听手下报捷,然后不在意的挥挥手,让他们知道自己对这样的小胜利并不特别在意,自己希望的是坐到东京汴梁的龙椅上去。

可惜信使带来的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值班的王官让信使在殿门外跪倒等候,自己捧着前方来的紧急军情奔进殿来,在王座前跪倒启奏说是襄阳前线的急件。王庆挥挥手,王座后面的一个亲信侍卫上前接过信件展开,见没有什么异样,便恭恭敬敬地呈放在王庆眼前的御案上。王庆只看了两眼就觉得脑子嗡的一下,顿时发作起来。原来这封来自前线的军情急报就是在襄阳三百里外发现了梁山的大军正向着襄阳快速挺进!'TXT小说下载:。。'

对于梁山,王庆近来的耳朵里可是全灌满了,作为天下四大绿林之一,虽然他们人数不是最多,地盘不是最大,但是实力绝对不能让人小看,山东、河北一带早就成了他们的自留地,就是长安府、大名府这般的名城也敢去骚扰,连自己地盘上的江州这样千里之外的地方也曾经被他们搅得天翻地覆。打倭寇、退辽兵更是让梁山的名声鹊起,更何况这样一支兵强马壮的队伍居然主动要求并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摇身一变成了什么威盛军!要知道历来这种接受招安的绿林部队从来都是会马上调转枪头打击原来的弟兄的,而且下手比官军还要凶狠!

王庆更恼怒的是,梁山人马不去打离他们近的田虎,居然千里迢迢地来打自己了,自己手下的斥候居然到敌军离着不过三百里才发现他们的行踪。三百里,顶多四五天的时间他们就会杀到襄阳城下,自己夺取襄阳的计划难道就要到此结束了吗?

信使哆嗦着禀报说,梁山人马全部都是骑兵,行动速度很快,而且周围撒了许多的护卫队,所以己方的斥候根本不能进到对方的近处查看虚实,所以还不清楚对方具体有多少人马,只是估计大约有几万之众。王庆闻听,更觉得乌云已经将荆襄九郡的上空全部笼罩住了,他知道自己不能过分责怪那些斥候,本来自己的骑兵就很有限,加上近来连续几个月的战斗,剩下的斥候数量已经很有限了,所以不能在较远的距离上发现来犯的敌军也在清理之中,但是梁山来的居然几万人全部都是骑兵,这让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够接受。他吩咐手下立刻将在房州的将领全部叫来商议,同时命令信使立刻前往襄阳,命令那里的部队全力以赴,争取在梁山人马与城中的守军汇合之前拿下城池,不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王庆的斥候说的没错,威盛军现在全部是骑兵,其实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并不能算是真正的骑兵。为了增强部队的机动性,几年前,宋江就派人四处搜罗战马,一方面从各地的市场上高价收购,一方面让皇甫端、曹正、段景住等人在梁山以及各地设了几个大马场,大量繁殖培育马匹,所以等梁山人马裁撤的时候,留下的部队有三万,而坐骑却高达四万!在卢俊义等人的策划下,梁山的步兵也每人配上了一匹马,虽然有些并不适合冲锋陷阵,但是行军速度却得以大大提高了,而部分重骑兵都配了两匹马,这样在经过长途行军之外依然可以保证部队良好的战斗力。

前天在离襄阳只有二百多里的时候才遇到王庆的侦骑,这让大家十分感慨:王庆的手下也太大意了吧!按照目前的行军速度,两天时间大军就可以赶到襄阳城下,王庆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时间来组织有效的防御了。从抓到的王庆军斥候的口中得知,现在聚集在襄阳城下的敌人大约有四万多人,全部是王庆军的主力。这样看来自己前几天给大家商议的计划可以实施了。

来的一路上大家就王庆军的实力和部署进行了大量的讨论,最后普遍的观点是王庆军虽然数量比威盛军人马多,但是作战能力,尤其是机动能力比起威盛军却是大大的不如,因此梁山人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把对方扰乱、拖垮。由于王庆的主力集中在襄阳城下,而襄阳虽经过几个月的苦战,守军人数已经不多了,但是对城下的王庆军仍然是很大的威胁,使得他们不能全力的对付远道而来的威盛军。此外随着梁山人马的到来,王庆很有可能把各地的留守兵力再调动到襄阳方向,这样本来就薄弱的其他各地的防守必将更加不堪一击。所以大家商量的计划就是把王庆的主力都牵制到襄阳城下,再分兵袭扰其他城市,动摇他的军心,等他军心涣散,人心浮动的时候,寻找对手兵力调动的间隙各个击破!

在离着襄阳还有一百五十里的一个小镇,威盛军做了一次重新编组:关胜的左厢和秦明的中厢各用一个骑兵军换下了董平右厢的步兵军,使得右厢变成了两个重骑兵军、一个轻骑兵军、一个轻乘马步兵军和一个拥有十辆炮车、五百射手的射手营。

宋江把董平请到临时设立的中军帐,指着荆襄的地图对他说:“襄阳是荆襄的北翼,荆州是南翼,房州在西,中间的这一片相当重要,”手指点了点当阳、远安两个县城:“如果你们能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这一地区,实际上就阻断了王庆军的南北联系,同时威胁到王庆所在的房州的侧后,王庆的襄阳大军必然寝食不安,正好给我们机会。”

董平兴奋地说:“哥哥放心,没有问题,五天之内我一定让王庆坐卧不宁。”宋江拍拍他的肩膀说:“要记住,你这次去不仅是打仗。打下城市很重要,守住城市也很重要,赢得当地的民心,扩大我们的队伍则更加重要!我们现在只有三万精兵,打仗够了,巩固根本就大大不够,所以要努力发展当地人起来,参加我们的队伍,负责当地的事务。”

顿了一下他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我们招安后的首次出征。虽然我给朝廷的奏折上说得信誓旦旦,但实际上各方面的难度都不小。包括后勤给养,只怕不能过于指望朝廷的拨付,所以我们要先稳定住一块地区,从那里获得足够的给养。但是还不能象王庆那样为了自己扩张势力,就从老百姓手里狂征暴敛,这样老百姓就不会支持我们了,也违背了我们替天行道的宗旨,所以你要多动脑筋的。”

董平面有难色:“哥哥,这个我可不在行啊。”“你看看人家张清,现在是能文能武,独当一面。我只是让你短时间应付一下嘛!”“那…。我试试吧。”宋江见他的样子,心里有些不是很放心:“这样吧,我调几个人给你,恩,史进、朱仝、杨林、马粼,你意下如何?”董平眨眨眼,本来应该满足了,见宋江的表情,心想再要两个估计大哥也会给的:“哥哥再把林教头、王英夫妇也给我如何?”宋江看他贪心的模样,有些好气:“这就是你的不是了。现在弟兄们大都下到各团了,我手中可以调动的人本来就少,你还想得寸进尺啊?好了好了,把王英夫妻给你,林冲可得给我留下。”

等董平的人马连夜离去后,宋江把主力中的头领召集起来开了个会:“大家都知道,此番作战非同小可,不能败只能胜,而且要大胜、完胜。朝廷委派的兵马总管符大人还没有到任,咱们连推卸责任的机会都没有。倘若败了,那些敌视我们的官员们用唾沫就能把我们淹死,我们这支队伍只有被朝廷肢解这一条路!这次我们长途跋涉而来,有许多不利之处,尤其是人生地不熟的,所以到了襄阳城下大家一定要听从将令,不得擅自行动。我计划着先跟王庆的人马耗上几天,等董平那里得了手再……”会后各头领各自回营,带领手下上马前进,关胜的左厢在前,秦明的中厢在后,宋江带着直属队的人员在两厢之间,两万多人的骑兵大军象一条洪流直指军事重镇——襄阳。

李山彤是王庆的结拜兄弟之一,眼下聚集在襄阳四万多人马都归他调遣。两个多月前,他奉命来襄阳取代前期攻城不利的二哥张奇,到襄阳之后,他带领着四万人马先后对襄阳发动了二十多次攻击,虽然没有马上得手,但那主要是因为官军陆续从南、北、东三个方向调来了援军,这些援军从八千到两万人不等,与李山彤们打了几架,结果都被打跑了,死伤不少,同时王庆军也有不小的伤亡,加上攻城的伤亡一共有一万三四千人。虽然后来王庆派了两万援军前来助阵,但现在的兵力不过四万五千人的样子。

这四万多人是顺天军的主力,李山彤深感肩上胆子的沉重,很担心如果自己再不能尽快攻破襄阳,就会步前任的后尘,从而失去王庆的信任。他一面要求王庆再给他派援兵,一面把部队分成南北两路,分头攻打。好在现在城中守军只剩一万人左右,外围官军似乎也短时间内也凑不出新的人马来解围,所以这样分兵的危险看上去也不大。可是从前天开始,一拨又一拨的斥候回来报告,说一支新的官军援兵正在迅速靠近,就是原来的水泊梁山的人马,他们具体的人数一时难以查清,但可以肯定的是行动十分迅速,因为全军都是骑兵!

李山彤感到十分震惊,一方面他深知梁山人马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吃惊于对方怎么会全都是骑兵呢?宋朝开国以来,因为传统的北方牧马之地就被番邦所占据,所以马匹一直十分缺乏,就连皇帝的御林军以及在西北两面戍边的蕃军也基本都是步兵,大家也都早已习惯了这一现状,训练和作战都是按照步兵的方式进行的。如果这时出来一支精锐骑兵,只怕大多数的将士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应付了。

王庆的二十八宿现在襄阳城下的有十二人,李山彤一面派信使飞奏顺天王王庆,一面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商议,最后大家的共同意见就是:把襄阳的所有兵力抱成一个团,让梁山的人马无从下手;之后等待大王派来的援军,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