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老婆是军阀-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起来,亚历山大二世委实是一位可比肩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厉害人物,如果不是他被刺杀,俄国只怕就会走上另一桩康庄大道,那些希望俄国强大的民意党等民粹团体却不知道是他们一手毁掉了俄国的未来。
就在亚历山大被暗杀的当日,在他的书案上,刚刚签字批准了将权力进一步下放给杜马的文件,他的遇刺,则完全打断了俄国政治改良进程。
继位的亚历山大三世彻底放弃了父亲的改革之路,以恐怖血腥的手段对付革命党人来为父亲复仇,并且更加变本加厉的实行专制统治。这也使得俄国失去了追赶西方国家的最佳良机。
现今与俄国宣战,同样也是为了终止俄国人的改革进程或者说在俄国比较虚弱的时候对其给予重击,毕竟因为自己的蝴蝶效应,亚历山大三世可就未必那么无巧不巧的被暗杀了。
侧头看了眼美咲,秀气的黑制服黄格裙学生服,薄薄的过膝白棉袜,锃亮的小黑皮鞋,美咲个头也晃起来了,小身子发育的该鼓的地方鼓,该翘的地方翘,曲线柔萌,苗条可人。
想想,今年美咲周岁十四岁了,用现今的说法可也十五了。
“主子,您开着汽车去吗?”美咲好奇的问。
刚刚来公园,叶昭和美咲便是坐汽车来的,黑色金属车身的汽车,只有顶棚还是帆布的,当然,坐在里面若是走路况不好的道路,颠地要命,和叶昭以前坐过的汽车不可同日而语。
帝国也正式发放汽车的专用车牌同时对驾驶人员考核发放司机证书。
皇室内有五名女卫考取了司机证,今日叶昭的司机便是其中女卫之一,穿着一身白制服,白皮鞋,戴着白手套,倒挺像叶昭眼里的民国初期的女司机形象。
说起来,现今帝国的大城市正流行白皮鞋,不管男女,都以穿白皮鞋为潮流,白皮鞋市场热销中。
很久没出来走,叶昭觉得自己也“OUT”了,显然现今帝国流行潮流已经走入了自己的轨道,已经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就说公园里悠闲散步的阔太太小姐吧,人手都会拿着一个小小的手袋,大概和民国时期的潮流差不多。
与荷包一样,现今手袋的最主要任务还是装钱用,手袋中银纸、铜板等货币的多少,可以大致看出手袋主人是属于年轻小姐、姨太太或是少奶奶,太太级别的人物、太太级别的赶时髦女性,为了显示其老成持重,袋中多装着笨重的铜板和纸币,除此以外基本无它物了;相对的,姨太太、小姐、少奶们的手袋里着丰富多了,除了必须的化妆用胭脂、镜子、梳子等物品外,还会有粉纸(姨太太)、信笺(小姐)、小孩用品(少奶)等等。且不论手袋中装着何物,单是拎着一小巧玲珑的手袋走在路上,似乎就能让女士们感觉良好许多。
叶昭笑道:“或许会开汽车去。”听闻已经有商人将汽车开去了新西伯利亚,在克孜尔和阿巴坎也有商人运去了汽油卖。
现今大量使用汽油的国家没几个,是以尚未列入军管商品,若不然到了战时,想自由买卖汽油尤其又是在境外,可就绝没有这么方便了。
叶昭站起身,笑道:“走,带你去看看包包。”心说倒要去看看有什么漂亮的手袋,给夫人们每人买上一个。
美咲满脸兴奋的说好。
……
在托博尔斯克被攻陷的同时,在鄂木斯克、亚历山大斯克同时爆发了激烈的战斗,甚至中国西线兵团的一个集团军由突厥斯坦北上,在咸海一带与俄国奥伦堡军区兵团发生激烈战斗。
最惨烈的战事或者说中国人攻击的重点放在了亚历山大斯克,哈里奇的西线军团与俄国人在亚历山大斯克至田吉兹湖一带进行了惨烈的对决。
亚历山大斯克可以说是一场真正意义上势均力敌的对决,俄国人构筑的超过两百公里的战壕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中国人的火力优势。
双方累计投入的兵力超过六十万,激战一个多月,中国人险而又险的占领了亚历山大斯克。
虽然取得了亚历山大斯克会战的胜利,但俄国人强悍的抵抗使得西线军团继续北进与中路军夹击鄂木斯克—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彻底摧毁俄军主力的战略意图落空。
伤亡超过十万人同时消耗了大量物资的西线军团不得不在亚历山大斯克构筑工事,防备俄国人的战略反攻。
亚历山大斯克会战可以说中国人取得了胜利,拔掉了西线俄国人赖以自豪的亚历山大防线,但从战略角度,又可以说这是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失败。
当然,不管俄国人还是中国人,亦或世界舆论,都在报道中国人取得的又一场胜利,俄国国内,悲观情绪高涨,数个大城市出现了民众示威活动,认为沙皇及整个统治集团应该承担战争失败的责任,只有俄国统帅部,知道这次艰苦的战役打断了中国人进一步的战略部署。
因为亚历山大斯克会战未能达成战略目标,叶昭在西线巡视后便回了京城。
在发给红娘的电报里叶昭说:“现在暂时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了”
可以说,战事进展之顺利已经超出叶昭的预期,在叶昭最开始的构想中,不过希望能以叶尼塞河为界,但现在,却已经占领了鄂毕河下游的俄国人口密集区,这一带,也非常适合移民生活。
东线,现今是以整个额尔齐斯河以及额尔齐斯河汇入的鄂毕河下游为界,俄国人则开始依托河流天险构筑工事防御中国人进攻。
西线,摧毁了亚历山大斯克的俄国人防线,虽然没能实现彻底消灭俄军主力的战略目标,但攻克亚历山大斯克之后,中国人的兵锋便可威胁俄国人腹地核心地区。
只是漫长的补给线使得中国人如果进行闪电战失败,就可能演变为强弩之末,在俄国人反扑下节节败退。
现今东线红娘部有力量发起鄂木斯克会战,但就算取得胜利,俄国人会如法炮制,在额尔齐斯河西面构筑起防御工事,中国人可无处去征募船只,只能等到十一月份的冰封期,这段时间,俄国可以趁机补充兵员和物资,其直通前线的铁路补给线将使得远离补给线的鄂木斯克成为中国人手中的烫手山芋。
从东方进攻俄国,只能稳扎稳打,当年日本人进攻中国,靠的就是在东北经营多年的后方基地。
现今中国同样如是,加快铁路修筑进程,将中国铁路和俄国铁路网相连,同时将鄂毕河上游的西西伯利亚东南平原巩固为同俄国战争的跳板和补给线,如此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俄国人提出以叶尼塞河为界的条件,叶昭却是说什么都不会答应了,当然,俄国人现在也不可能签订割让如此广阔土地的条约,毕竟俄国人并没有被真正打垮。
战略相持阶段继续分化俄国人在俄国社会制造动荡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蠢蠢欲动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以及俄国西部高加索、波兰等等意图独立的民族,都是中国人可以利用的筹码。
坐在回京城的火车上,叶昭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北京外务部,已经放出了希望和俄国人议和的风声,也给俄国人一个错误的信息,就是中国人的胃口并不是很大。
中国各个城市的俄国外交官已经被驱逐,这个讯息是通过香港俄国领事馆传达的,当然,遭到了俄国人的断然拒绝。
叶昭回到京城的时间是五月中旬,来自西班牙的消息,伊莎贝尔女王已经启程,预计在九月初可以到达广州。
与葡萄牙人的谈判还在继续,西班牙人介入调节,初步构想,中国、西班牙、荷兰三国商人投资修建马普托港口。
在南洋拥有殖民地的西班牙和荷兰,经历了初期失去许多殖民地特权的阵痛后,却也渐渐从中国的崛起中得益,两国商人和英法商人一起,获得了中国茶对西方的贸易权,而且得到了中国人的许多关照,渐渐升格为东南集团的友好贸易伙伴,甚至英国人都不能进入的朝鲜、日本等贸易圈,部分荷兰商人也获得了准入权。至于西班牙人,则是伊莎贝尔女王重新获得在西班牙的统治权后,渐渐与中国的关系升温,当然,吕宋岛一带逐渐被中国人主导也成为不争的事实。
……
令叶昭意外的是他的战略相持构想显然赶不上形势的变化,或许因为亚历山大斯克会战接近1:1的伤亡比例令俄国人认为中国军队不过尔尔,加之各线中国军队停止了进攻态势,使得他们认为中国人已经是强弩之末,后勤补给定然出现了不足,加之俄国最高层定然也清楚时间越久,中国人的补给线越是畅通,加之因为与中国的战事俄国国内大肆发行纸钞,经济动荡,在布林伯爵的推动下,俄国最高统帅部通过了一项危险的战争计划。
那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反击中国人,歼灭在亚历山大斯克立足未稳的中国西线兵团。
大批刚刚征召入伍的士兵源源不断的推上前线,俄国人发动的亚历山大斯克反击战动用了超过三十万兵力。
短短数月间在亚历山大斯克出现近百万士兵人次参与的反复争夺的大规模会战,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不过意图包围歼灭亚历山大斯克中国兵团的俄国人却吃尽了苦头,更见识了中国军队在防御战中无比强悍的战斗力。
虽然亚历山大斯克一带仅仅有刚刚补充进大量新兵的兰州集团军为主力部队的不到十万士兵驻守,参与亚历山大斯克会战的兵团大多在后方休整补充兵员,俄国人的情报可以说极为准确,正是打了中国人一个措手不及。
虽然左右翼的中国军队溃败,但兰州集团军五万名包括后勤人员在内的官兵,却愣是将这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阵地变成了俄国人的墓场,俄国人半个多月的攻势,仅仅夺取了最外围的壕沟,更付出了伤亡超过60000人的惨痛代价。
当西线兵团完成大规模合围之后,俄国人的溃败来的是如此迅速,可以说一泻千里,甚至部署在科克切诺夫防线的兵团也不战而退,这也使得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暴露在中国人的攻击下,鄂木斯克的俄国兵团不得不加入了大规模败退的行列,因为一旦中国西路军团占领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鄂木斯克便成为中国西路军和中路军团的夹心饼干。
在中国人占领亚历山大斯克之时便不得不退到库尔干的亚历山大二世,又仓皇坐上火车退到叶卡捷琳堡,毕竟沙皇和整个宫廷的安全是第一位,要远离前线战事。
不过中国军队并没有大规模西进,中路军团占领了鄂木斯克后并没有越过额尔齐斯河,显然中国人也认为以额尔齐斯河为依仗建立防线是绝佳的选择。
西路军团,甚至都没有进军科克切诺夫,两场大规模的会战,不管是兵员还是物资都消耗的极为厉害,包括兰州集团军在内的部队纷纷退回后方休整,以广州集团军和第十集团军为主力的兵团接管了亚历山大斯克一带的防务。
俄国再次惨败丢失大片领土的消息传到国内,更被别有用心的人编造为因为亚历山大二世的愚蠢决策,使得俄国战士白白流血,俄罗斯人的愤怒终于如同火山般爆发。在莫斯科,民意党人带领愤怒的人群冲击了政府机构,随即遭到血腥镇压;库尔斯克城的“自由与土地”成员则和沙俄士兵一起占领了这个城市,宣布成立“俄罗斯共和国”;基洛夫、萨马拉、特维尔等城市都发生了平民甚至贵族的暴动。
被瓜分的波兰人再次燃起起义的怒火,甚至波及到了普鲁士占领的波兰领土,乌克兰人和白俄人居住的地区也都出现了不稳定的迹象。
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开始在前线调动军队,很有可能入侵沙俄支持的罗马尼亚以及塞尔维亚等巴尔干原本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范围。
而中国统帅部,则进行通宵达旦的讨论,在这种态势下,是克服困难向俄国腹地进攻还是继续稳扎稳打执行相持阶段的战略。
如果继续向俄国腹地进攻,会不会使得俄国人激化的国内矛盾转变为对抗中国入侵者的对外矛盾,适得其反,反而使俄国国内力量团结在一起。
漠视俄国境内的变化和现今俄国政府面对的困难,继续执行原本的保守战略,又会不会使得俄国沙皇政府获得喘息之机,平息这场动乱。
讨论了三天,但谁也不能预见未来,这种局势下很难说能有十全十美的策略,最后众军中大佬还是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叶昭,等候大皇帝圣裁决断。
第七十九章 走四方
在中国统帅部确定了对沙俄的战略之后不几日,伊莎贝尔女王的船队到达了广州,而从女王船队抵达大亚齐,便有中国武装舰队随同护卫。
政务院总理副大臣李鸿章赴广州,陪同伊莎贝尔女王北上天津,帝国皇后亲自到天津迎接,给予了伊莎贝尔女王极崇高的礼遇。
在京城阅武楼,叶昭与伊莎贝尔女王一起检阅了帝国皇家卫队,接下来几日,叶昭与几位皇妃陪同伊莎贝尔女王游历京师,参观各处皇家花苑。
这日晚间,叶昭与伊莎贝尔用过晚膳后,在畅音阁小演奏厅赏戏。
观赏过畅音阁大戏楼气势恢宏的戏剧演出,在这小小的厅堂内,欣赏近在咫尺的歌曲和武戏又是另一番风味了。
在去年叶昭已经裁撤了禁宫内的戏班,原禁宫戏班变成了帝国皇家剧团,成为一种半官方但自负盈亏的艺术团体,在各地的巡演也令帝国民众大开眼界。
而这次小演奏厅的戏曲歌舞,更请了京城许多有名的艺人,当一个武生连翻了几十个筋斗翻下去之后,“帝国第一花旦”白香玉婀娜而出,唱起了经典的戏剧名段,她唱腔悠扬委婉,煞是动听。
近在咫尺欣赏伶人表演自是一种绝佳的享受,不过白香玉或许是因为太过紧张,几处唱调微细处都拿捏的不好,距离大皇帝不过三五步远,这种压力可不是谁都能承受的。
伊莎贝尔女王自然听不出来,她一直轻轻鼓掌,东方文化艺术实在令她大开眼界。
如果说阅兵时那一个个整齐无比的步兵、骑兵方阵令她感受到这个东方国家的凛然之威,这两日东方宫殿的华丽高贵、皇室的气派神秘、各种戏曲的玄妙又令她深深体会到了历史悠久古国之内敛风华。
东方风韵的摩天大楼、电灯电话、机车飞艇则宣示着这个文明古国渐渐回到世界的中心位置。
现在伊莎贝尔女王更迫切的希望能同中国人缔结友谊,虽然失去了在吕宋等地的特权,但中国人同样允许西班牙人在吕宋贸易,更莫说南美的殖民地很可能会在同中国人的贸易中获得繁荣发展,成为她王冠上的璀璨明珠。
用中国人的话说这就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看着这位年青充满神秘魅力的东方帝王,伊莎贝尔女王眨了眨美眸,说道:“陛下,非常感谢您百忙中对我的盛情接待。”
现今中俄战争战事正急,这位东方皇帝想也在殚精竭虑的同俄国人较量,虽然听闻中国人节节胜利,但面对强大的欧洲宪兵,任何一个国家与之交战都会如履薄冰,俄国人先败后胜的例子可不胜枚举。
叶昭笑了笑道:“能接待您是我的荣幸。”叶昭这些年也很是抽时间学了外语,当然,都是比较方便学习的而不是考虑通用性,主要学的是俄语、日语以及中亚语言,只有德语是他主动学的,而西班牙语或者法语却是一窍不通,是以与伊莎贝尔沟通需要翻译在侧。
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而入,在叶昭耳边低语了几句。
伊莎贝尔女王见状道:“陛下,您尽管处理您的事物。”
叶昭笑着摆摆手,说道:“无妨。”摸着茶杯,却也看不出什么。
刚刚前线的急电,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民们发动了起义,推翻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政府,宣告“取缔国家压迫”,建立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自由公社联邦,市民们选举出了自由公社的十一名代表,与叶昭关系密切的无政府主义鼻祖巴枯宁先生被选举为自由公社首席代表。
这却也不在叶昭的计划中,巴枯宁回到俄国后就与叶昭失去了联系。
因为自己的蝴蝶翅膀,巴黎公社未能如期出现,却反而在俄国的城市出现了自由公社,和巴黎公社相比,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自由公社的无政府主义色彩更为浓郁。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在俄国最前线阵地,实际上,俄国军队已经放弃了对它的控制权,而是西退到库尔干、托博尔河一带。
中国人因为补给线问题也并未西进,这就使得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出现了权力真空,这才被无政府主义信仰者钻了空子,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发动了起义。
自己又该怎么应对?叶昭慢慢端起了茶盅。
……
几日后,当伊莎贝尔女王在蓉儿陪同下兴致勃勃前去木兰猎场之时,外务部收到了普鲁士的照会,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提出为中俄战事调解,随同还有俾斯麦给叶昭的一封长信。
看着俾斯麦在长信中对自己的恭维叶昭不由得摇头,或许现时东方人很容易给人自大的感觉,喜欢听虚伪的夸赞这一民族秉性好像也在欧洲得到了公认。
叶昭明白德国人的心思,普法战争正是关键时刻,但普鲁士东方疆域统治的波兰人开始发起了要求独立的武装斗争,起因便源自中俄战争使得俄国在西部的兵团纷纷被调往前线,加之俄国人的一系列惨败使得波兰人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被俄国、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瓜分的波兰土地上,独立自由的呼声一刻也未曾停止,毕竟波兰也曾经是欧洲第一档次的强国之一,甚至是俄国人都为之惧怕的对手,其民族意识早已成形,和其它被统治的民族截然不同。
因为俄国人对波兰领土的控制力减弱,波兰人的自由运动发展到高潮,很快演变为武装起义。
德国人自然不希望整个大波兰独立,而且德国人或许也不希望俄国彻底衰落,说起来,普鲁士王室和俄国沙皇皇室有着很亲近的血缘关系,当然,整个欧洲王室也都普遍存在沾亲带故的关系,很多时候,这些血缘关系会对政局产生影响,有时候,又可以忽略不计。
普鲁士提出调解,帝国外务部通过多次磋商,才勉为其难的答应下来。
实际上,叶昭求之不得,对俄国人的战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武力斗争和政治影响两手同时进行,现今就算倾全国之力攻破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却也不过是以侵略军的面目出现在俄国人眼前,对于俄国这样的大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就算技术性击倒,其反弹之力定然更为强烈。
何况就算付出巨大的牺牲,现今中国多半也不能将俄国彻底击垮。
如果寄希望奥斯曼帝国能分担战争压力也是不现实的,一旦演变成中、奥同时对俄国宣战的局势,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将会彻底改变欧洲力量对比的战争,只怕也会引起欧洲人的干涉。
想尽一切办法在其国内制造矛盾,对俄国进行肢解、瓦解令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失去统一大国的发展机会,才是削弱它的最好办法。
经过这一年多的战争,叶昭对俄国人的战略思想已经明确,他同样希望暂时结束同俄国人的战争或者说结束第一次中俄战争来消化获得的土地,同时将中国实际控制领土和国内疆域通过铁路尽快连接。
不过俄国人,虽然面对国内的动荡和土耳其的大兵压境,但要想其现在签订停火协议怕是很难吧?若说割地赔款的和约,那就更绝无可能。
如同叶昭所想,认为被中国侵占了大片疆域的俄国人说什么也不肯同中国人签订停战协定,不过在普鲁士的斡旋下,在柏林的中国和俄国的外交官还是坐到了谈判桌上,俄国外交官态度强硬的提出,两国和谈的基础是中国无条件退出俄国领土。
中国人则旗帜鲜明许多,如同在新西伯利亚等城市宣传的那般,中国外交官一再表示,中国人是俄国人的朋友,是来帮助俄国人推翻沙皇的残暴统治。同时也欢迎觉醒的俄国人自由联邦成为中华大家庭的一员。
实际上,中国人在春天时已经开始推动前往西西伯利亚东南平原的移民,至于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探险考察队在勘探地图的同时同样在寻找一个个适宜居住的移民定居点。
东部战区,韩进春部已经将俄国在东部沿海的港口和定居点全部占领,帝国甚至宣布了对阿拉斯加的所有权,只是尚没有中国军队进入这一区域。
不过加拿大自由联邦在英国人支持下,开始派出探险队进入阿拉斯加,毕竟俄国同美国人谈判准备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也出于克里木战争失败后,害怕英国人将阿拉斯加夺走,如此俄国就变成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片和加拿大联邦接壤的殖民地,现今看来冰天雪地一片荒芜,英国人兴趣并不大,不过加拿大联邦的一些官员却认为这是将阿拉斯加吞并的最好时机,也将阻止美国人进入这一区域的野心。
现今帝国暂时无暇顾及阿拉斯加,而在柏林的谈判虽然根本就没有谈判基础,但不管怎么说,俄国西线渐渐实现了实际上的停火,俄国人暂时无力反攻,中国人则热衷于开始消化被自己侵占的土地。
……
伊莎贝尔女王与叶昭达成了一系列口头约定后,在10月初离开京师回国。
送别伊莎贝尔女王之后,叶昭去广东走了一圈,视察个人所得税等新税制推行的情况,虽然中国税制改革理念先进,但实际在推动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改革却落后于英国,这也是东西方思维不同造成的差异。
回京时叶昭顺路走武昌看了看今年年初复工的长江大桥,积累了许多失败经验并且备受外界诟病的筑桥局官员、专家等等都憋了一口劲儿,听闻在其内部各个部门都设定责任人,立军令状,拼着劲儿也要将武昌大桥成功架起来。
同样,叶昭也去改道后的黄河、淮河流域转了转,视察堤坝工程,这些年,黄河治理局可是银子流水一般的花用。
治水,在历朝历代都是头等大事,叶昭自不例外,总不能治水不力使得涝灾频频时便用百年千年一遇来糊弄平头百姓。
在黄河下游的走动叶昭就算得上真正的微服私访了,一直以来不是说微服私访显得儿戏,而是中国官场的潜规则会使它变成儿戏,真正微服私访的官员更会破坏这种潜规则,不管过去还是未来,这定然是中国官场文化中的格格不入者。
虽然健全的制度本就不需要官员微服私访,但不算健全的制度呢?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下来走走,真正了解民间疾苦只有益处。
叶昭的身份,也完全不必在意破坏什么潜规则,何况现今京城议政使,也很有几个喜欢去地方上走一走看一看,虽说这几人都是“异类”,却也不能不令地方官员加倍小心。
一路巡查,并未发现明显贪赃枉法的迹象,与当地乡民聊天,地方官员就算政声不佳,也并没有欺男霸女恶名昭著者,甚至民间恶霸因为乡一级政府的存在,比起以前也大大缩水。
只是叶昭心情却不免沉重,与大城市的繁华生活比起来,农民的生活水平可并没有获得显著的提升,比自己预期的要差,勉强吃饱饭的占大多数,当然,或许这也因为走访之地位于黄河下游,多是早年黄河改道冲淹过的地段,尚未形成正常生活秩序,搬迁来的村民,本就都是贫苦之人。有些家底的,自然早早离开这黄涝泛滥之地。
这日天晚,眼见前面便有个村落,叶昭正吩咐前去留宿,却不妨前哨几名侍卫走在小路上,却从旁侧树林中蹿出个剪径的强盗,身材高大的一个壮汉,络腮胡,手里拿着把长矛,大声说只要财物不伤人命。
那还用说了,三下五除二侍卫便将其制伏,不过这汉子嘴硬的很,就是不肯通报姓名籍贯,侍卫只好将他绑了,等明日经过乡镇时送官法办。
这个年代强盗并不稀奇,就算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级公路的偏僻地段,也不乏“劫道的”。
现在就更是了,虽然成股的匪患在帝国腹地已经不多见,走单帮的或者三五之数的响马要想销声匿迹,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不是吃得上饭吃不上饭的问题,本身就有好吃懒做的壮汉喜欢不劳而获,而且只劫过往客商不祸害本地人的话,乡民便很少报官,乡一级治安队不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便是懒散些,也根本就理不到他们。
不过这劫匪今日算撞了正,等他见到后面浩浩荡荡的几十号人和一溜马车,想来心下更是后悔了。
跟随叶昭的蓝翎卫,扮作武装商团,也拿到了在帝国内陆武装商团需要持有的特别通行证。
这里是武定府,再往北,就进入直隶,可直抵天津,叶昭正在返京途中。
抓到强盗,郑阿巧就不免担心,万一前面的村子是个强盗窝呢,穷乡僻壤,可难说的很。
郑阿巧小心翼翼说出自己担心时叶昭就蹙眉道:“那就更要去看看,总不成武定府的乡长都成了摆设。”
村子不大,百十户人家,整个村子黑洞洞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估计许多人家都睡了觉,星星点点有那么几户人家窗户透着光亮,显然是燃了煤油灯亦或蜡烛。
叶昭见了微微点头,虽然这得益于石油炼油厂和蜡烛厂的飞速扩张,但比起过去许多大城市都黑漆漆一片,不管这光亮短短几分钟也好,半小时也好,可算是极大的进步了。
侍卫们在最前面远离叶昭的位置燃起了铁路专用的强光煤油灯,现今帝国已经出现了电筒,但忽明忽暗的极为不稳定,所以英文手电筒音译又有闪光灯的意思。
光亮和侍卫们的动静惊动了村子里的人,大概一刻钟后,一名自称村长的老者和几名小伙子匆匆迎了过来。
郑阿巧与老者寒暄,拿出商团的证件给老者看,又说希望租赁一户人家起锅做饭,容雇主歇息,其余人等住处倒是不劳村长费心云云。
老者见了郑阿巧的证件这才松了口气,此时村民纷纷从家里跑出来看热闹,突听一名女子惊叫道:“狗子,是你?你怎么被他们绑了?”
一个穿着粗布衣衫的少妇冲到了被绑劫匪面前,但很快被侍卫拦住,郑阿巧沉着脸道:“他是你男人?持械抢劫,罪过可不轻,明日送官查办。”
少妇一呆,立时脸色苍白,连声道:“不会的,他不会的。”
村长老者和村民面面相觑,老村长走上两步,说道:“是不是有什么误会?狗子前两个月去县城做活计,怎么成了劫匪?”
郑阿巧道:“我们这么多双眼睛还诬赖他不成?看,那就是他用来抢劫的凶器。”说着话,指了指一名侍卫手里的长矛。
再见“狗子”羞愧低头,一言不发,显然没冤枉他,老村长连连摇头,叹气道:“宗门不幸,宗门不幸啊!”
少妇呆了一会儿,急声道:“那,那你们去我家吧,我,我不收钱……”
郑阿巧见叶昭微微点头,便对少妇道:“也好,我们也不是不近人情的人,官府是一定要送的,你们也说说话。”
少妇家在村东头,几间泥胚房,低矮的土墙,外面更有几株柳树。
这位置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