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综]母仪天下-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像是后世银行不怕房奴们弃房断供一样,现在的官府也不怕小民还不上钱赖账。所以,萧何如今三五不时的就要盘算一下,还有什么重要的工具,可以通过分期付款这种方式出售或者是租赁给下面的百姓。
除此之外,萧何愈发关注起舒云这边的动向了,毕竟,看起来,舒云这个王后捞钱的本事是一等一的,萧何甚至怀疑,吕家当年应该得了管仲的一些什么秘传,毕竟,吕家的先祖,应该能追溯到齐桓公呢!而管仲呢,不管是治军,还是治国,都充满了一种经济上头的思维,只是读过《管子》的人不少,但是呢,真正能够理解管仲智慧,哪怕仅仅是操作手段的人却是不多。
有着这样的猜测之后,萧何便下了决心,在经济建设这种事情上呢,还是要紧紧跟着王后走的。
大家都是想要快速平定这个乱世,早点恢复秩序,事实上,打到现在,即便是张良这样以前六国的旧贵族,对于战争也已经产生了畏惧。
事实上,六国的贵族在始皇帝的时候,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反秦活动,就像是张良曾经找了个大力士行刺,结果误中副车,其他呢,什么始皇帝死而后分,亡秦者胡之类的谶语那是一个接一个,始皇帝在秦王宫的范围内巡幸,都能遇到行刺的,之后呢,始皇帝巡幸关东,一部分的缘故,就是为了一路清扫六国余孽,但是呢,却让他们这些六国贵族中的精英分子,愈发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但是,一开始的时候,谁也没想到,真正打响了反秦第一枪的居然是卑贱的几个刑徒,陈胜吴广原本就只是庶民出身,可不是什么贵族,而他们的反抗,却让自三皇五帝之后,不管是天子还是诸侯,都是贵族出身的传统被打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声一下子就撼动了人心。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曾经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们,都开始战栗起来,始皇帝起码还给六国的贵族勉强算是留了一条生路,他们哪怕是被强迫迁徙到了关中,但是总算还能保持一定的体面,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依旧能够按照操纵一些反秦之人,在私底下做各种小动作的缘故。而当战乱席卷了天下,贵族在这样的滚滚潮流之下,性命并不比贱民强到那里去。
如同孟子虽说,纣贵为天子,其死不若匹夫!六国的贵族同样是如此,项羽干脆利索地干掉了子婴,还有秦朝的其他皇族,然后呢,转手又直接干掉了义帝,而在这几年的战争之中,丧生的六国王族不知凡己。
以前的时候,他们这些人对战争并不在意,那是因为无论如何,牺牲的不会是他们,而现在,轮到牺牲他们了,他们顿时一个个巴不得立马将战争完全结束了。
只有在这样的时候,大家才能够体会到秩序的可贵之处。因此,如今但凡是为了建设,为了恢复经济,所需要的东西,大家能开绿灯的,都是一路大开绿灯。何况,后方经济良好,也能够让前方作战更加安心。
事实上,如今各个诸侯,哪个不需要购买水泥石灰的,毕竟,战争对于基础设施的破坏实在是太恐怖了,相比较而言,用石灰水泥修建城墙还有防御设施什么的,就非常简单了。
虽说这也给汉军带来了不少麻烦,可是相应的呢,得到的好处却更多,从关中流传出来的好东西很多,有点见识的都知道,楚军这边底蕴正在不断被消耗,与之相反的就是,汉军实际上是在越打越强大,因此,如今呢,倾向于刘邦的诸侯越来越多,即便是原本有些心思动摇的,如今也开始坚定了下来。
像是韩信,原本就是用兵大家,他清楚的知道,兵法这种事情,其实就是那么一回事,打仗归根结底,打的还是后勤,还是战争底蕴,为什么白起拼着留下一个屠夫的恶名,也要在长平坑杀赵军,就是因为这般一来,赵国就再也不可能召集足够的兵力对抗秦国了,而韩信呢,他打仗呢,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他最擅长的就是用绝对优势的力量去横推敌人。十面埋伏再好,也是因为在这之前,韩信调动了手底下能够调动的兵马,将项羽的军队,不断分割蚕食,以至于到了最后,项羽身边只剩下了二十多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项羽不输,谁输呢?
以前的时候,韩信之所以觉得自己理所应当做齐王,那么,在见识到了汉王如今越来越深厚的战争潜力之后,他就知道,自己还是绝了那份心思吧!
最重要的是人心思定,事实上,如今齐国这边,已经有不少百姓因为听说了关中那边的种种优惠政策,已经相约跑路了!没办法,齐国这边呢,其实真的算不上什么好地方,以前的时候,这里之所以富庶,是因为这里靠近海边,有着鱼盐之利,因为当年管仲留下来的一些政策,商业也非常发达,可以说,后来齐国落到不战而降的地步,也正是因为如此,太富庶了,大家都没有多少想要拼命的心思。
但是上层贵族的确可以歌舞升平,可是底层的百姓,活得可未必好,事实上,在战国的时候,齐国几乎是土地兼并最严重的地方,而后来呢,始皇帝巡幸齐鲁之地,还被那些方士骗得团团转,派人出海求仙,那可是给齐国的百姓带来了非常沉重的负担。如今呢,齐国这边也算得上是百战之地,短短几年时间,齐国这边,光是齐王就换了好几次,下面的百姓早就受不了了,不管哪个当齐王,都要征兵,都要征收赋税。这个齐王来了,先征收一波,然后他被打败撵走了,下一个来了,再征收一波,底层的百姓哪里还能够安稳地生活下去。
韩信是过过苦日子的人,倒是不想给下面的人增加什么负担,但是很多时候,不是你不想征税就行的。下面的大军要吃饭,要穿衣,打了胜仗要犒赏,平时的时候,若是有什么由头也得有一些赏赐,再会打仗的人,要是没有一支如臂使指的军队,那也是白搭。打仗实际上是最耗费钱粮的事情,以前的时候,他在刘邦手底下,自然有刘邦提供,但是他现在呢,名义上其实跟刘邦平起平坐,大家都是王,总不能还找刘邦那边要粮食。
因此呢,想要满足自己这边的需求,自然是要征收赋税的,要是不征收,那别说是打仗了,下面的大头兵能立马造反。
好在齐国这边靠海,可以靠着煮海为盐与其他诸侯交易,换取一些粮食布帛,但是,煮盐也是需要耗费柴火甚至是金属的,一个青铜锅,煮过几次盐之后,就不能用了,汉王那边的铁锅倒是比较好用,但是军队里面还不够呢,哪里能拿来煮盐!
所以呢,跟其他诸侯做生意,还有点赚头,而跟关中那边做生意的话,也只能是以物易物,不光没什么赚头,还得倒贴进去。
实际上呢,舒云对于齐国这边是真的非常眼热,这里是个好地方,能晒盐,能造船,但是呢,齐国如今大半地方在韩信手里,做这样的事情,肯定是瞒不过韩信的,最重要的是,田横如今还在齐鲁之地的海边虎视眈眈,他占据了几个沿海的海岛作为据点,真要是想要在海边做点什么事情,田横派人过来破坏一下,那么一切都是白搭。
因此,想要做这些事情,也只能等到以后刘邦称帝了,将齐国那边扒拉到自个手里头再说。
实际上,舒云对于刘邦将除了关中之类的地方,不是封给了那些诸侯,就是封给了老刘家的那些亲戚是比较不满的,虽说汉家一直以来都在执行强干弱枝的政策,但是呢,这些诸侯王一直就是一大隐患,一个诸侯国根本就是国中之国,以后乱子多着呢!
只是,这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刘邦就算是称帝了,那些诸侯一个个也依旧保持了相当的实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贸然削弱他们的权力,他们一个个再折腾起来,回头战乱还不知道要绵延到什么时候呢!
所以呢,按照舒云的想法,那些有矿产,有资源的地方,最好还是不要封出去,由中央掌控住,而等到这些老一辈渐渐老去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开始推恩,将这些诸侯国肢解开来,如此呢,即便是那些异姓王,也能老老实实消停下来,不至于成为中央的后患了。
舒云想法很多,可惜刘邦暂时不在,所以呢,也只能先记录下来,回头等刘邦回来,给他参考了!
如今呢,舒云大肆购买来自齐鲁那边的海盐,还有关中乃至蜀中那边存在的矿盐,然后进行精制,反过来卖给那些诸侯。吃过了这样味道纯正的精盐,再让他们去食用什么没有精炼过,只是筛去了里头沙子的海盐,那根本就是违背人性的事情。
总之,韩信那里出了大力气,最后呢,好处却都落到了舒云手里,哪怕韩信知道这里头有文章,但是自家技术不行,那就只能认了!
既然刘邦那里已经占据了足够的优势,即便下面有人劝韩信自立,背叛刘邦,韩信最终也没答应下来,不仅是因为信义,关键还是因为,刘邦那边蒸蒸日上,而齐国这边呢,总体实力甚至因为多年征战,实际上是在下降的,韩信一向不喜欢行险,因此觉得如果刘邦能够一如既往的话,韩信并不介意向刘邦称臣。
韩信下定了决心之后,就暂时放下了民生方面的事情,他如今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楚军在一次次的战争之中,已经消耗掉了大半的元气,曾经跟随着项羽,一直忠心不二的江东子弟,如今绝大多数已经战死,项羽如今甚至没有了固定的大后方,一应供给几乎都是沿途抢掠而来,这也导致了中原这边,大家对楚军愈发没了多少好感。
楚军虽说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但是依旧还有着一定的兵力,所谓困兽犹斗,项羽当年破釜沉舟,直接将原本已经快要将义军破灭的章邯给打败了,之后,联军才能够攻破函谷关,彻底覆灭秦国,否则的话,天下最多还是回到当年战国时期,七国并立的时候,秦国依旧还能够据函谷天险,继续维持下去。
对于这样的项羽,怎么谨慎也不过分,所谓的垓下之围,十面埋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出现的。
舒云在刚刚建成的长安,听说了项羽乌江自刎的事情,最终只是摇了摇头,带信回来的人说,项羽性情太过激烈,要是他能暂时忍下一时之气,渡江返回江东,未必不能卷土重来。
舒云却是摇了摇头,对边上的刘盈说道:“性格决定命运!项羽要是能听劝,那也不是项羽了!何况,他就算是回了江东,就真的能翻盘?”
刘盈有些疑惑:“真的不能吗?”
舒云叹道:“几乎是不可能的!如今人心思定,原本的楚国故地,当年就是贵族众多,项家当初也不过是其中一个豪族而已,之前的时候,项羽占据了优势地位,加上之前项梁留下来的遗泽,他才能够征召江东子弟,为自己效力!可是这么多年下来,原本跟随项羽的那些人,如今都已经战死,甚至,项羽的亲族都已经背叛了他,他如今回去,那些失去了自己儿子,父亲,兄弟的人,真的能毫无芥蒂地继续为项羽效力吗?”
舒云告诫道:“永远不要觉得小民就一定会是老老实实效忠皇帝的,事实上,人皆有私心!当年秦国之所以能够依靠耕战体系一统六国,那是因为战争对他们有利,可是六国一统之后,再也没有足够的田地,财富来安置那些士卒了,到处平叛,压根算不上什么军功,所以,大家都有了厌战之心!而之前多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饱受战争之苦,他们现在只想要安稳的生活,所以,项羽回去之后,如果能够老老实实地隐姓埋名,或许还可以继续蛰伏下去,但是,他要是还想要继续掀起战争,那么,江东那边的百姓乃至残存的大户贵族,都是不会答应的!”
“盈儿,你记住,百姓很多时候很容易满足,只要有果腹之食,蔽体之衣,有个立足之地,他们自然也就满足了!但是谁要是将他们仅有的安稳也剥夺了,那么,他们的声音会掀翻一切!”舒云郑重地说道,“当年夏桀暴虐,他自称为太阳,百姓甚至宁愿与太阳同归于尽,也要推翻夏桀!秦法严酷,最终,陈胜吴广就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然后揭竿而起!事实上,若非他们起了这个头,你父王也不会有今天!”
“作为刘家的子孙,你要记住,你要永远站在百姓,或者说,站在小民的立场,而不是站在官僚,站在士族的立场!不要以为那些人一个个嘴里都说自己是民,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刘家的根基永远在百姓,而不在官僚贵族!”舒云露出了一个讥讽的神情,“项羽失败了,他的部将依旧可以投降你父王,照旧安享富贵,日后刘家若是也遇到了这样的敌人,你的臣子也可以投降他们,继续做臣子,而项羽乌江自刎,刘家日后呢,也只能是类似的下场!”
刘盈听得背上冷汗都出来了,他最后老老实实地点了点头:“母亲,儿子明白了!”
“真明白了才好,你下去多想想吧!”舒云也没有继续多说什么,事实上,到了这个时候,她才觉得,项羽似乎是将自己变成了一场笑话,他活活将自己变成了独夫,就像是后来,天下无人不通GONG一样,项羽手底下呢,堪称是无人不通刘!
鸿门宴上,项伯就收了张良的贿赂,放了刘邦一马,如今项羽死了,项伯带着项氏族人投降了,还能够赐姓为刘,依旧做彻侯。也是项羽太刻薄,即便是族人跟着他,也没得到多少好处,反倒是如今投降了刘邦,按照刘邦的许诺,那等地位比较高的将领,之后都有封侯之上。名义上呢,是因为他们为推翻暴秦做出了贡献,实际上呢,却是为了安抚项羽的旧部。
项羽活着的时候,刘邦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等到项羽死了,刘邦叫人凑齐了项羽的尸骨,然后用鲁公之礼厚葬,算是将项羽旧部都安抚了下来。
结果接下来的时候,打败项羽的第一功臣韩信首先就遭了殃,直接就被刘邦找了个机会剥夺了兵权,韩信郁闷得要死,最后也没办法,又不是第一天认识刘邦,这家伙本来就是个流氓性子,好在他之前就意识到了自己这边的不足,因此,只是在心里头郁闷,并没有私底下大发厥词,倒是让刘邦意外了一场。
项羽这个心腹大患没了,刘邦后来又将韩信册封到了楚国那边,其实呢,也是给了韩信一个难题,韩信算是直接导致了项羽的败亡,楚国那边难免还有一些异样的声音,这些以后就得让韩信来背锅了!
然后,刘邦就施施然返回关中了,舒云作为王后,带着刘盈这个王太子在城门口相迎,刘邦从车上下来,看到舒云,脸上露出了得意之色:“王后如今觉得寡人如何?”
舒云轻笑一声:“大王自起事起不过七年,便得了天下,自然是天命所归!”
刘邦听得愈发得意起来,笑道:“王后这些年安定后方,百姓休养生息,民生得以恢复,实在是辛苦了!”
舒云自然推拒了一番:“那也全赖大王信重!”
夫妻两个一番互相恭维,倒是让下面的人面面相觑,刘邦在外的时候,一直宠爱刘如意,有的时候,在帐中议事,甚至将刘如意抱在自己膝盖上,这也让一些人投靠了戚姬,另外一些大臣为此也有些忧虑。
当日,胡亥能够登基,也是因为始皇帝后来宠爱幼子,这才叫赵高与李斯看到了机会,而后来其他人也没太怀疑这两个人矫诏,如今刘邦宠爱幼子,有心人也开始担忧汉家也有萧墙之祸。
但是如今看汉王与王后的样子,并不像是之前听说的那般同床异梦,相反,看起来倒是有点互相敬重的意思。
不过想想这样也是难免的事情,王后贤明能干,若非是女子,以她的本事,作为汉王的臣子的话,说不能也能捞一个异姓王当一当,比起王后这样的才干来说,什么容貌,什么宠爱,那都是虚的,汉王能走到今天,自然不是什么糊涂人。因此,许多人顿时都放下心来。
而萧何呢,对此一点也不意外,对于如今的汉王与王后来说,现在这样的关系才是最稳固的,利益达成的合作关系就决定了,两人如今谁也别想撇开谁,没有汉王,王后说话未必好使,而没有王后呢,如今关中的大好局势只怕就要毁于一旦,王后真要是狠下心来,绝对能弄得关中大乱,回头只怕天下又要烽烟四起。
刘邦自己也明白这一点,何况,如今的王后也不像是以前一样不懂得圆融,态度刚直,固执己见,不知转圜了。横竖大家都老夫老妻了,何必还像是之前一般,天天跟对方臭着一张脸呢!
更让刘邦高兴的其实是自己后继有人,曾经的刘邦,之所以想要易储,那是因为觉得儿子不类己,事实上,这也是许多皇帝对太子的看法,也是一个堪称致命的看法。
当然,这种看法其实充满了主观上的臆测,毕竟,刘如意从小娇生惯养,难道性子就像刘邦呢?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从来没有经过挫折的刘如意,在很多时候,比刘盈还软弱呢!只能说是,在心已经偏了的情况下,看什么都带着滤镜。
目前来说,刘邦对于刘如意,那仅仅就是宠爱而已,而在他看不到的时候,刘盈已经长成了一个英姿勃发,沉稳有度的少年了,他看起来依旧有些单薄,不是那种非常强壮的模样,但是呢,身上已经有了因为掌握了真实不虚的权力,带来的威势,这让刘邦觉得欣慰。
汉家的皇帝,只恨太子不够强,太子可以犯错,但是不可以无能!太子甚至可以暴虐,却不可以软弱!而很显然,刘盈如今看起来就比较合格了。
跟刘盈比起来,比他年长十岁还多的刘肥,看起来就真的有些不像样了。实际上,刘邦给过刘肥不少机会,毕竟,刘家算是刘邦的堂兄弟,也没几个人,刘肥毕竟是庶长子,哪怕不是婚生子,在刘邦看来,也是比其他人靠谱的。
可惜的是,刘肥性子软弱,或者说,他缺乏担当,担不起事情来,刘邦让他带过两次兵,结果他踟蹰不前,后来又让他做后勤,他最后直接被手下架空了,对这个儿子,刘邦自然也就没有多少指望了,还是让他老老实实地做个诸侯王吧!
刘邦已经琢磨着,将齐国那边最富庶的地方册封给自己的这个长子,这也算是比较对得起他了!
当然,现在呢,刘邦还没有流露出这个意思来,他如今就三个儿子,自然希望每个儿子都好好的。
刘盈过来给刘邦行礼,又跟他说了这些日子自己的诸多作为,刘邦用心听着,然后点了点头,说道:“很好,你已经长大了,能够独当一面了!”
刘邦这般表态,让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刘邦年纪不小了,要是这个时候,在储位上头还有什么反复,那真的是要让许多人付出代价的。刘荣不过是做了两年的太子,为了废他,尚且杀得人头滚滚,而刘盈呢,虽说太子的位置坐得也不长,可是,他母亲已经几乎被人抬到了与黄帝之妻嫘祖嫫母一流的高度,还有他舅舅,军功之盛并不亚于韩信,甚至韩信呢,起码对刘邦并没有太多忠心,可是,吕泽对刘邦,却一直以来忠心耿耿。真要是寒了吕泽的心,吕泽一声令下,只怕如今能有过半的军队要跟着吕泽一块儿造反。
总之,哪怕是为了如今时局的稳定,刘盈的储位也是不能动摇的。以前的时候,大家都担心,刘邦会为了宠爱的小儿子对刘盈有些挑剔,如今一看,大家顿时觉得自己是想多了,一个个神情也都缓和了下来。
刘邦如今已经算是得到了整个天下,接下来吗,就是劝进,然后便是封赏功臣了。
第106章 吕后
刘邦称帝,舒云自然是皇后,刘太公呢,做了太上皇,刘盈是皇太子,而刘媛呢,也被封了鲁元公主,有三千户的汤沐邑。
等到登基大典结束之后,刘邦又是在长乐宫一番饮宴,没错,如今长乐宫才是汉宫的中心,未央宫是内宫女眷居住的地方。
刘邦醉醺醺地想要去找戚姬,但是却被舒云派人拦了下来,然后不得不去了未央宫。
舒云叫人做了一些醒酒汤,端给刘邦吃了,刘邦原本对于看起来颜色有些暗红的醒酒汤还有些抗拒,结果喝了一口之后就是眼睛一亮,三两口喝完了,将碗一递:“还有吗?再来一碗!”
舒云也没有觉得意外,哪怕孔夫子说什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实际上呢,这个时代,吃食还有调味品都是比较匮乏的。舒云叫人做的醒酒汤已经差不多是明清时候的配方了,那个时代的食材还有调味品,那已经非常丰富了,哪怕如今缺了几样食材,但是这滋味,却是酸甜可口,当年战乱,赵佗那边直接截断了南越对外的道路,战乱之中,也没什么蔗糖,因此,用的却是麦芽糖,这也是舒云之前叫人大范围种植小麦之后,叫人制作出来的,如今也算得上是少府的拳头产品了。为了满足这个时代人的味蕾,舒云将糖的分量还添了一点,横竖如今的人压根不怕什么糖尿病之类的病症的,毕竟,日常摄入的糖分是真的不多。
如此,刘邦不乐意吃才怪呢,他一连吃了三碗,然后因为肚子实在是装不下,这才不吃了,他懒洋洋地腆着肚子,叉开两条腿,坐在那里,笑嘻嘻地问道:“不知道皇后找寡人,嗯,找朕有什么事啊?”
舒云直接拍了拍手,然后几个宫人抬着一幅巨大的地图走了进来,然后挂在了屏风上面,刘邦一看,就是眼睛一亮:“皇后什么时候制作了这般精细的舆图,朕居然不知道?”
舒云摇了摇头,说道:“这可算不上精细,不过是将地方上头的舆图对比了一下比例之后,拼凑了起来,许多地方还是不准确的,等到回头,我再让少府派人出去,将各地的地理都仔细按照同一个比例绘制一番,回来汇总到一起,也就可以真正制作出更加精细的地图出来了!”
舒云可没将自己之前记下来的地图拿到这一世的意思,一方面呢,其实那时候的地图跟现在还是有些区别的,另外就是,如果不是出于军事需要,实际上呢,地图暂时没有必要太过精确,主要是根本解释不清楚来源。
刘邦点了点头,赞道:“皇后真是有心了!”
舒云问道:“陛下如今已经是天子,之后定然是要分封群臣的,不知道陛下具体有什么打算啊?”
刘邦瞧了舒云一眼,还以为舒云想要给自个的兄弟讨一个好一点的封国,不过呢,后来想想又觉得不会是这回事,毕竟,以吕泽他们的功劳,就算不能封王,他的封国也不可能差,而且呢,这些年来,刘邦也看出来了,自个这个妻子跟娘家兄弟之间其实往来并不是非常密切,关系呢,也就是一般。
因此,刘邦便问道:“皇后是有什么打算呢?”
舒云也没有吊胃口的意思,直接拿了一根竹竿,在地图上指点了起来,口中说道:“根据少府的勘测,这里可能有铜矿,这里有铁矿,或者是别的矿产!”
刘邦神情变得凝重一些,这年头,不管是铜矿,还是铁矿,都意味着,这些是钱,是可以武装军队的武器,因此,刘邦皱了皱眉,说道:“皇后的意思就是,这些地方不能随便分封了?”
舒云点了点头,说道:“如果陛下不想让大汉变成一个诸侯割据的国家,让刘家天子如同当年的周天子一般的话,强干弱枝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既然如此,那么,就不能给那些诸侯王,乃至彻侯,太多的资源乃至权力!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就需要防微杜渐!”
刘邦拍了拍大腿,皱眉说道:“皇后的意思,朕是明白了,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他们能答应吗?当初为了让他们愿意跟着咱们这边打项羽,许诺出去的东西可不少,如今要是反悔了,他们那边打起来,那该怎么办?”
舒云说道:“陛下的手段,妾身却是相信的,所以,妾身就是提个建议而已,其他的事情,还是陛下自己去想办法吧!”
刘邦顿时张口结舌,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然后呢,他干脆破罐破摔了,懒洋洋地直接往榻上一躺,眼睛却是眨也不眨地看着那副地图,然后问道:“皇后只怕不止有这些想法吧,不如都说说看?”
舒云点了点头,说道:“陛下之前虽说没有明说,但是呢,有些事情,妾身还是可以猜出来的!陛下大概是想要将关中之外的地方,分给自己的老兄弟,还有兄弟儿孙,个个都做诸侯王,世世代代,永保富贵!”
刘邦理所当然地说道:“自然如此,当初,之所以秦人没能继续延续自己的江山,不就是因为他们只想要延续郡县制,却不肯将土地分封吗?他们当时若是可以在六国王族里头,挑一些旁支,或者是从自家朝堂里头,挑选一些宗室,一些功臣分封,那么,即便是出了岔子,也不至于到后来一样,闹得举国皆反的境地!甚至,当初要是开启分封,早早就将除了扶苏之外的儿子都分封出去,也就没后来那些事情了!”
事实上,对于扶苏,大家都是有着不少期待的,扶苏呢,身上流着楚人的血液,比起始皇帝来,扶苏呢,更加温和,若是始皇帝驾崩之后,扶苏登基,以他的性子,应该会开始轻徭薄赋,改善民生,自然也就不会有后来那些事情了!
舒云嗤笑了一声,说道:“陛下你如今已经有三个儿子,看陛下你如今的身体,之后再有个几个,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陛下还有两个兄长,一个弟弟,还有堂兄弟,这些全部分封为王,然后呢,等到新帝登基,就算没有十个八个儿子,也得有个三五个,又得册封四五个封国出去,几代皇帝之后,朝廷还有封国可以分封吗?别搞得到了最后,一个村长都能自称是国主了,陛下不觉得这是笑话吗?”
刘邦一听,顿时有些坐不住了,他想想,自己的确想得不够远,始皇帝登基,想的是让自己的大秦千秋万代,永永无穷,刘邦呢,自然也是有着类似的想法的,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永远是这块土地上的主人呢!可是,如今妻子这么一说,他就觉得不对劲了。看看地图,乍一看,地方挺大的,除了关中之外,还有大片的土地在那里,但是如果将那些宗室分封出去,情况可就不一样了,一个诸侯王,封地怎么着也得有好几个郡县吧,整个大汉,加起来才多少郡县啊,封个二三十个左右的诸侯王,就能将关中之外的地方给分封没了,然后怎么办呢?
总不能刚开始的时候,宗室里头的那些成员都能做诸侯王,等到之后,自己的孙子曾孙一辈,连个偏僻的旮旯角落都捞不到吧!到时候,只怕刘家那些子孙自个,就要磨刀霍霍,向着自己血脉已经远了的堂兄弟下手了,毕竟,不让那些血脉已经远了的宗室腾出地方来,他们的儿孙怎么能捞到一个好的封国呢?
到那个时候,内乱几乎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大家非得打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