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综]母仪天下-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几年史氏都没有什么动静。徐氏倒是没想着要什么庶出的孙子,但是史氏自个承受不住压力,主动给贾代善纳妾,但是呢,让徐氏瞧不起的是,这个儿媳妇太虚伪,你要么就像是之前她这个婆婆一样,坚决不许妾室生,要么呢,就干脆大方一点。结果呢,史氏这边,生女儿可以,生儿子不行!
之前贾代善有个小妾有孕,生下来是个儿子,但是很快就夭折了,虽说这年头婴儿夭折很常见,但是史氏那点手段,哪里瞒得过徐氏,要不是徐氏想着家和万事兴,不愿意因此生事,早就借着机会教训史氏一番了。
等到史氏生了贾赦之后,徐氏就担心这个外表慈善,内里算计颇多的儿媳妇将自个孙子教坏了,因此就将人接到了自个院子里头,哪知道,又让史氏对自个这个婆婆愈发不满了。
过了几年时间,史氏终于又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贾政,史氏担心这个孩子也被抱走,很是在贾代善那里哭诉了一番,最终顺利地将这个孩子留在了自己身边,然后呢,徐氏就发现,史氏对两个孩子态度非常不一样,对贾赦呢,也就是面子上的情分,而对贾政,却是极为溺爱。这就让徐氏很不满了,你这是几个意思,这不是不满自个的长子,这是不满我们两个老不死吧!
因此,在知道司徒旻选了贾赦做三皇子伴读的时候,徐氏非常高兴,她年纪不小了,这些年陆陆续续听到了不少熟人的丧信,只怕过不了几年,也该轮到自己了!儿媳妇偏心,自家那个儿子嘛,跟这个年代的男人差不多的性子,压根不管内宅的事情,到时候,自个的乖孙岂不是要被史氏那个蠢妇欺负拿捏?要是乖孙做了三皇子伴读就不一样了,三皇子是皇后嫡出,过两年再大一点就会按照传统册封太子,未来就是皇帝。不指望这位对贾赦这个伴读如当今对贾代善一般,只要稍微照顾一二,贾赦的未来就没什么问题了。
而史氏呢,明显有些不甘心,毕竟,凭什么东平郡王府那里,做伴读的是幼子,轮到自家这里,就是那个不讨喜的贾赦呢?贾赦将来能继承爵位,继承荣国府的人脉,为什么不能将这个与未来皇帝交好的机会让给自个弟弟呢?
史氏可不管贾政如今就是个连字都不认识几个的孩子,满心只觉得各种不平。
史氏这边才跟贾代善提了一嘴,结果就被贾代善训斥了一番,不说别的,就算两个孩子一般大小,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既然圣上已经指定了人选,你自家还想要换人,你以为你是什么人啊,这种事别说是说出去,就算是想想,那也是不识抬举好不好。
对史氏这个妻子,贾代善原本还是比较宽容的,结果如今听到史氏这些抱怨之后,就觉得心里头发紧了!贾代善能够得到司徒旻的信任,就是因为他不光是聪明有能力,还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就算是平时开一点玩笑,也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绝对不敢越界。结果呢,他如今忽然发现,自己这个妻子别的都好,但是对于许多事情,就是欠缺了一点敬畏之心!
这一点真的很糟糕,贾代善给司徒旻做了七八年的伴读,最明白的一点就是,伴君如伴虎,你别听皇帝说什么,你就当朕是普通朋友,嘿,谁信这话,谁就是傻瓜!司徒旻当年伴读也有四个呢,如今,真正能在朝堂上出头的不也就是他贾代善一个吗?其他几个人,最好的也不过就是占了一个闲职而已。
贾代善训斥了史氏一番,就跑去给贾赦传授做伴读的经验去了,而史氏呢,却是一肚子委屈,看着现在还比较懵懂的贾政,更为这个小儿子委屈了!就晚出生了那么几年,结果啥好事都轮不到,这也太不公平了!
司徒旻给司徒宪选的另外两个伴读就中规中矩了,一个呢,是宗正礼亲王家的孙子,如今这位宗正还是TAI祖皇帝的堂弟,当年TAI祖皇帝起兵之后,他就带着一些族人赶过来投奔,后来也曾领兵打过仗,虽说才能不算特别出众,但是在宗室里头,算得上是比较出挑的了。等到开国封爵的时候,TAI祖皇帝又没有亲兄弟,这位算是血脉最近的一个了,因此直接就被封了礼亲王,还是世袭不替的那种,他原本就是司徒家族长这一脉,因此,干脆就让他做了宗正以奉宗庙。
礼亲王呢,在宗室之中算是德高望重,最关键的就是,他一向只站在皇帝的立场,要不然,宗正的位置也轮不到他这一脉一直占着。
司徒旻如今是真心想要让司徒宪做自己的继承人,所以,不光是要拉拢勋贵,也得有个宗室里头的老人给司徒宪撑腰,司徒家作为皇族也没多少年,宗室里头如今最多的就是先帝和司徒旻的兄弟,问题是,司徒旻压根不想给自个那些叔叔和兄弟多少存在感好不好,他们有个王爵,老老实实混日子就是了,其他的事情,最好就别管了。
司徒旻将名额给了礼亲王,礼亲王自然是闻弦歌而知雅意,既然是个嫡皇子做伴读,那么,自家庶出的孩子是不行的,那就只能选嫡出的了。礼亲王这一脉也算是枝繁叶茂,跟司徒宪年纪差不多的还是有好几个的,最终,他直接选了自个嫡长子家的嫡次子司徒茂,比司徒宪大一岁多。其实论起年龄,是二房的嫡长子要合适一些,但问题是,二房这位嫡长子其实是继室所出,并非元配,元配当年因为难产的缘故,只生下了一个女儿就没了,然后就娶了继室。虽说这位继室人还不错,对上面的嫡长女也是视若己出,但是问题出在她是继室了,又是二房的继室,这就决定了她生的哪怕是二房的嫡长子,在身份上头也是比不上大房的嫡次子的。
最后一个名额自然是落到了文官的头上,司徒旻选择了张家。张家如今这位老爷子当年做过太子左庶子,等到先帝临终前,又加封他做了太子少傅。张老爷子呢是有名的大儒,主持过好几次会试,那真的是桃李满天下,最重要的是,人家不光是学问精深,也是个能臣重臣,在朝中颇具威望,可以说,如今谢慎这个承恩公退隐,这位俨然差不多已经是文臣之中的领军人物了。
张家老爷子年轻的时候忙着考试,将妻子留在家中照顾父母,后来也因为守孝的缘故,耽误过几年时间,以至于等到有孩子的时候,已经是三十多岁的人了,家里如今除了老妻之外,也就是一房老妾,家里的孩子都是嫡出,这次选中的就是张家最小的儿子张济修。
瞧着自家儿子这个规格的伴读,舒云眼角就是抽搐了一下,这也太夸张了一些,文武重臣都有了,宗室里头也是重量级的人物,虽说只是小一辈,但是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说,司徒旻将这些人家直接绑到了自个儿子这条船上了。
司徒旻这般作为,可以说是向朝臣宣告,司徒宪这位嫡皇子,就是他心目中太子的人选了,也就是因为太子如今年纪还小,还没有真正站得住,所以不曾册立,实际上,你们如今已经可以将他当做是储君看待了!
贤妃只气得不行,更觉得皇帝处事不公,司徒宽作为皇长子,也是正妃所出,论起身份地位,顶多也就比司徒宪低半级而已,结果呢,司徒旻给司徒宪选的是什么伴读,轮到司徒宽呢?司徒旻大手一挥,来一句,爱妃,你自个做主!以前的时候,贤妃还能对自己说,这是圣上对自己的看重和信赖,但是现在,贤妃是骗不了自己了,分明是司徒旻并不把自个儿子当回事,所以,什么伴读之类的,并不上心,直接交给贤妃做主了!
贤妃不敢跟司徒旻抱怨不公,也不能直接在舒云这个皇后面前说什么酸话,她能做的无非就是在司徒宽这个当事人面前耳提面命,表示,都是一个爹生的,结果呢,待遇相差也实在是太多了点,所以,你一定要争气,要让你父皇知道,你才是最优秀的云云。
司徒宽呢,早就被贤妃教坏了,如今愈发对司徒宪有了敌意,总之,在他眼里,司徒宪现在有的一切,即便不该是他的,他也该有一份才对,要不是大靖不是让皇子一块儿上课,两个人如果单独出现在同一个场合的话,司徒宽只怕恨不得冲上去跟司徒宪打一场不可。
其实,这样的日子也不远了,皇子虽说不在一起授课,但是,他们上课的地方其实是在一起的,那里是重华宫,重华宫后殿是宫中的一个藏书之所,然后前面就是皇子授课的地方。毕竟,一个宫殿,房间多得很,分割开来也有不少教室了,只不过都是小班教学而已,如此一来,难免有碰见的时候。
司徒宪浑然不知自个光是一个上学的事情就已经将自家兄长得罪了,特殊待遇这种东西是需要有对比的,偏偏司徒宪压根没看出来自个有什么特殊待遇,他觉得大家其实都差不多,对于多了几个伴读,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自个多了几个小伙伴。之前启蒙读书的时候,他就看着大哥二哥身边都带着伴读,比较羡慕了,如今总算是轮到自己了。
当年教导司徒宪的先生只留下了一个马峥,另外就是让翰林院的学士,甚至是内阁学士,轮流给司徒宪讲学了。
一开始的时候,这些学士听说皇三子聪明颖悟,举一反三还觉得大概是吹嘘之词,等到他们自个上课之后,就发现,这还真不是吹的。尤其这一位,不是什么死读书的,总能够问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反应稍微差一点的,都要被问得狼狈不堪了。
比较难得的是,皇三子平常言语之间,也有一股子仁心所在,这也是舒云的潜移默化。
几经转世,舒云的内心深处依旧带着第一个世界的烙印,那个人道大昌的时代,没有帝王将相,有的只是民生经济的时代,少女时候学过的那些原本觉得厌烦的理论,放到这些世界,那就是屠龙之技,哪怕舒云当年学那些,为的只是学分,是奖学金,但是不能不承认,几次穿越,给她带来帮助的,除了满肚子的科学知识,还有就是那个时代十多年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思想和人格。
她可以安然享受那些下人的伺候,但是,她并不认为,自己就比这些人如何高贵,在某个层面,大家都是平等的,不因为分工和阶级有所不同。所以,她始终对此存有敬畏之心,即便手掌大权,也依旧敬畏生命,敬畏这些黎民百姓。
在舒云的影响下,司徒宪自有一种“四海穷困,天禄永终”的责任感,在这些学士心中,这就是仁心。
大凡新朝开辟的前面几十年,因为陈腐的阶层被扫清之后,新生的那些阶级正处在勃勃向上的阶段,因此,大家都还是有理想,有志气的人,吏治还算清明,不至于腐化到那个地步,因此,对于一个明显有仁心,有气度的嫡皇子,大家都是非常高兴的。学问什么的其实都是虚的,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心胸气魄才是真的。
有了这样的认知,一个个学士在教导起司徒宪来,就非常上心了,对外也都是溢美之词,朝堂上头已经有了册封太子,早定国本的言辞。
一开始的时候,司徒旻对此还是很高兴的,毕竟,自个心爱的儿子别人也觉得很好,那么,这自然是一件好事,可是等到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人说起来,司徒旻就觉得心里不是滋味了,朕还没死呢,朕才是国本,什么太子不太子的,有这个必要吗?
这般的想法,顿时让司徒旻对司徒宪没那么喜欢了,对于册立太子的事情,也是能拖就拖,不再提起,然后呢,对于喜欢在自己面前刷存在感的司徒宽,就表现出了一些宽容出来。顺便,司徒旻也没耽误了宠幸后宫。
婉嫔在新进的嫔妃之中一向受宠,司徒旻一开始纳她进宫就是为了分化勋贵的,大家都是国公府的,干什么缮国公就得跟着镇国公呢?所以,对婉嫔,不过是出于什么目的,一直并未让婉嫔避孕。
在这样的情况下,婉嫔有孕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婉嫔这边有孕,司徒旻就直接提了婉嫔的待遇,让她提前享受妃的待遇,等到之后若是生了皇子,就直接晋位。
顿时,贤妃愈发生出了危机感,比起皇后来说,其实婉嫔才是她最直接的敌人,贤妃一向不是什么能沉得住气的,偏偏在宫里头,你用度上头奢侈一些,言语间有些不敬没人管,但是真的要是作死到对皇嗣下手,只要被抓到,那就不可饶恕。
所以,任凭贤妃如何懊恼,如何焦急,婉嫔的肚子还是一天天鼓了起来,据说,给婉嫔把脉的那个太医私底下言之凿凿,这一胎十有八九是个皇子。如此一来,如同司徒旻所料,原本有些倾向于镇国公府的勋贵顿时都缩了回去,甚至一些人家也开始琢磨着将自家女儿送进宫了,毕竟,支持别人家的外孙,哪有扶持自家外孙来得靠谱呢!就算是不为了皇位,将来有个外孙做王爷,总归能对自家有些照顾的!
过了十月,天气就开始冷了起来。其他人还好,慈宁宫那边,太后之前病了一场之后,身体愈发不如从前了,入秋之后就已经穿了夹袄,早早就用上了手炉。宫里头倒是不缺那点子炭,但是太后如今这个身体,是真的让人觉得忧心。
天气寒冷,让太后的精神也开始不济起来,以前的时候,舒云带着妃嫔过来请安,她还会出面,跟她儿子的这些后宫说说话,听听她们的讨好奉承,就在春天的时候,她还能被一帮嫔妃包围着打打牌,看看戏什么的,而如今呢,她大多数时候,只想着找个地方躺着,坐着。御医倒是说了,她可以散散步,但是,太后如今压根不想动弹。
某种意义上来说,太后失去了求生的意志。正常情况下,像是太后这种身份地位的人来说,追求长生才是主流,但问题是,太后如今这个身体情况,再多的山珍海味也不能随便吃,经常吃的是可以补气养生的药膳,问题是药膳就是药膳,药味总是少不了的,甚至想要用其他的调味压住药材的味道都不行,因为太后如今不能吃口味太重的东西,这也让她胃口也变得糟糕起来,看到那些饭菜,就不想吃。
至于什么锦衣华服,这些对于太后来说更没什么好说的,她算是个寡妇了,就算是穿得再好看,难道还有人欣赏吗?而且太鲜亮也不像话啊!首饰什么的也是一样,首饰盒里头一大堆,看起来光辉灿烂,但是呢,她头发脱落了很多,就算是用上义髻那又如何,首饰稍微多一点,头皮扯得生疼,然后梳子一梳,又是大把往下掉,还压得脖子疼。
如今也不能大喜大悲,可以说,人生压根就没什么乐趣可言了,等到天冷起来,更是让她感觉骨头都冻得疼,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后想要长寿,那才叫奇怪呢,这不是活着受罪嘛!因此,太后如今这心态也非常消极,固然不会去寻死,却也没多少求生的意思。
御医私底下告诉司徒旻,若是太后一直这般,只怕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对于自己的生母,司徒旻的确是孝顺的,但是这个时候,压根不是孝顺不孝顺能够解决的,太后自个觉得了无生趣,对人间也没什么所谓的挂念之情,因此,她对于死亡的态度简直是非常泰然自若的,这也让司徒旻根本无从着手,病急乱投医之下,竟是直接跟舒云说道:“如今宣儿也开始懂事一些了,又一向天真可爱,要不,就送到母后那里吧!有个孩子在,母后也能开心一些!”
对于让长辈带孩子这种事情,舒云自然没什么好拒绝的,横竖离得又不远,天天都能看见,但问题是,太后如今自个都精神不济,还让她看孩子?舒云瞧着司徒旻的眼神简直想要打开他脑壳看看里头是不是都是水。
舒云这般想着,只得说道:“宣儿如今虽说大一点了,但是也还是闹腾得话,稍有不顺心的事情,就是扯着嗓子大喊大叫,母后那边喜欢清静,会不会打扰母后?”
司徒旻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要不,梓童你明儿个带着宣儿去母后那里试试看?要是母后觉得烦了,还带回来!”
舒云想了想,还是答应了下来,虽说这事到最后,弄不好的话,很有可能还得自己背锅,但是要是真的什么都不做,背锅的还是自己,所以,干脆就试试看吧!
很明显,太后虽说喜欢孙辈,但是她的身体状况,还真是承受不住一个刚刚学会走路,喜欢大喊大叫的孩子在身边跑来跑去的,所以,不过就是带着司徒宣在慈宁宫坐了一会儿,舒云就看出了太后已经有些累了,当下便起身带着孩子告辞了,回头就告诉司徒旻,这事不靠谱。
司徒旻也是无计可施了,恨不得彩衣娱亲,只是最终也是无可奈何。太后的身体愈发虚弱下去,最终已经到了卧床不起的地步。
太后自己倒是对此处之泰然,她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她这辈子,落魄过,也辉煌过,经历过的事情多了,如今,儿子都已经是皇帝了,还有什么值得牵挂的呢!
不过,儿子这些日子里的作为,却也让太后发现,司徒旻一直以来走得太顺了,性格里头还是有一些不成熟的成分,但是到了司徒旻这个地位,敢跟司徒旻说的,也只有太后了。太后其实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好,毕竟,她也不擅长这个。先帝是个有着大胸怀,大气魄的人,虽说对于妻妾并没有多少爱情,但是,他却有着很重的责任心,这也导致了其实太后的皇后生涯其实过得还是相对比较轻松的。
而司徒旻的教育很小的时候就被先帝接手了,这也让太后在这上头也没什么经验,只得跟司徒旻言道,司徒宪是个好孩子,大靖朝的传统就是立嫡,如今司徒宪年纪也不算小了,也不是什么庸碌的,早点定下国本,也免得其他妃嫔和皇子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司徒旻都一一答应了下来,现在这个时候肯定是不好违背太后的意思的,至于之后怎么办,那就以后再说吧!
腊月初的时候,太后薨逝,谥号孝慈端仁诚明庄穆温惠武皇后,停灵梓宫二十七天,诏内外命妇进宫哭灵,之后送往皇陵与先帝合葬!司徒旻作为皇帝,以日代月,守孝二十七天,而太后薨逝,乃是国孝,民间百日内不得嫁娶,有官有爵人家,一年内不许嫁娶。
第二年的时候,刚出了正月,司徒旻就下诏,表示奉太后遗命,册立司徒宪为太子。
第76章 红楼谢皇后
太子正式册封没多久,司徒旻就出幺蛾子了,他表示要巡幸江南。理由也很简单,太后临终之前,还惦记着地处江南的家乡,那时候,太后身体不好,不能出行,如今作为儿子,他要履行太后的遗愿,巡幸江南,再看一看司徒家的龙兴之地。
有着这样一个正大光明的理由,巡幸江南就变成了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朝堂上也有反对的声音,因为虽说TAI祖当年从江南那边起家,但是期间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真正定下来,他从来没打算在南方定都,因此,一般情况下,到了某地之后,直接选择当地最大的官邸住下来,等到决定定都长安之后,干脆一边打仗,一边叫人在后方修建皇宫,先将最主要的一部分修建起来,如今这座皇宫,许多宫殿其实是先帝时候才陆陆续续修建起来的。
所以,江南那边压根没有行宫,想要修建一个行宫,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虽说基建能力没问题,但是这年头,又没有什么机械设备,最重要的是,光是材料就是个问题,后世你下个订单,用不了多久,各种材料就能直接通过各种方式给你送到工地上!而现在呢?你是在开玩笑嘛?皇家有皇家的威仪,行宫要用的材料,许多压根不是平常会有人生产准备的,何况这年头,压根没有产能过剩这回事,因为,这年头的作坊就是纯粹的手工业,效率很低,当然,为皇家做事,质量肯定没问题,要是有问题,那是要牵连全家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指望能在短时间里头就搞定行宫的事情,那是想也别想,而且还劳民伤财。
然后,肯为君分忧的人就跳出来了。
甄应嘉如今只不过就是个六品的小官,在户部做事,甄家跟皇家也是颇有渊源,TAI祖皇后呢,出身武将之家,嫁给TAI祖的时候,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下嫁了,总之陪嫁了不少,自然也有陪房,甄家当年的先祖呢,后来也投靠了TAI祖,他们家打仗什么的不擅长,倒是挺擅长钻营的,因此,那位的原配发妻过世之后,就求娶了当时TAI祖皇后身边伺候的丫鬟。
等到太后当年产子的时候,因为意外,一个原本挑好的奶娘吃错了东西,上吐下泻,自然是不能安排给司徒旻的,正好那时候,甄应嘉的生母李氏也刚刚产子没多久,便主动请缨,做了司徒旻的乳母。在此期间,李氏自个的儿子夭折了,便将全部的母爱都倾注到了司徒旻身上,家里头,丈夫却已经纳妾了,李氏对丈夫心灰意冷,干脆就想要留在司徒旻身边,给司徒旻做嬷嬷。
太后知道了之后,难免觉得李氏有跟自己抢儿子的嫌疑,干脆赏赐了李氏,说不好叫他们夫妻分离,然后让李氏回去了。甄应嘉就是李氏回了甄家之后再次生下来的儿子。
李氏当年对司徒旻自然也是情真意切,司徒旻又不是什么傻瓜,对此自然是有感觉的,登基之后,对李氏这个乳母也多有关照。甄应嘉的父亲过世,甄家没了靠山,司徒旻就恩赏了甄应嘉一个功名,让他入朝做官。
然后,这一次,甄应嘉觉得机会来了,立马直接上了折子,自家虽说地方不大,但是家里一个园子还是可堪一赏的。
甄家别看没出什么官,但是在金陵那边还是比较有影响力的,他们家原本就是当地大族,当年兵荒马乱的时候,可是捞了不少好处。甄应嘉的祖父还曾经负责过修建皇宫,虽说不是主管,但是捞的钱财也不少。
金陵那边天高皇帝远,甄家又有几个还算是比较得力的姻亲,因此,虽说不至于像土皇帝,但是日子过得是真不错。
甄应嘉这个时候其实没想太多,接驾什么的,其实对甄应嘉来说,就是给甄家拉一张大虎皮,回头呢,甄家在江南那边的面子可就足足的了,许多事情也就好办了!
甄家在江南那边宅子很大,还有个园子,甄应嘉盘算了一下,花个十几二十万两银子,也就差不多了,弄这点钱,如果能够买来圣心,那么这钱花得也不冤枉啊!
司徒旻还真是不拿甄家当外人,甄应嘉是他奶兄弟,虽说打交道的次数不多,但是呢,司徒旻对李氏还是比较有感情的,他并不介意给甄家一个面子。何况,司徒旻也觉得,自个就是巡幸一次江南,也没必要太过兴师动众,有个落脚的地方也就算了。至于让甄家造园子什么的,司徒旻呢,觉得自己还是要脸的,住人家的地方,还要花人家的钱,自个这个皇帝岂不是太丢脸了!
所以,司徒旻很快就召见了甄应嘉,表示,你的忠君之心我已经看到了,接驾的事情就交给你们家了,至于园子改建的问题,找个由头到户部支一笔钱就是了,这个总比朝廷掏钱修行宫省钱吧!
司徒旻觉得这样皆大欢喜,朝堂上的一干大臣呢,也觉得可以接受,现成的园子改建其实是比较简单的事情,而且既然是用甄家的园子,那么圣驾能带的后妃皇子皇女什么的肯定不会太多,这么一算,应该花不了太多钱!
这个时候,谁也没想到,这只是一个开始。
长安这里固然是几朝古都,原本也是近似于世界中心的角色,不过呢,前朝的时候,其实长安就已经荒废了,说实话,这里地理环境已经远不如从前了,从前这里是关中重地,如今这里简直是鸡肋,要不是有风水先生表示要广种树木,好稳定风水,防止龙脉迁徙,这里光是每年的沙尘暴都够呛的!
那风水先生不管是歪打正着,还是真有本事,总之这些年长安往西一直在加强搞绿化,横竖这些地方原本田税什么的就没什么名堂,收税主要是西边那些胡商的商税,所以,多搞搞绿化,甚至强制那些商人交税的时候,多征收一笔用于植树造林的税也就变成了传统。如今往西许多人都靠着给官府植树赚钱呢!便是长安附近,搞花木生意的人也多了起来,像是什么桂花夏家,就是直接在长安城西边包下了一大块地方,专门种植桂花树。
虽说长安附近的水土开始慢慢恢复了,但是论起各种享受,还真是比不上江南那边。
江南那边除了冬天气候不太好,太过湿冷,北方人难以适应之外,其他时候,真没什么不好的地方,而且,巡幸江南一般是春天出发,秋天回来,至于夏天嘛,如果地方选得好,也没那么热。
最重要的是,江南那边,经济繁荣,商业发达,论起各种享受,是真的要比北方强很多,强到司徒旻已经私底下腹诽,怎么TAI祖皇帝没有在江南定都了!
当然,那是后来的事情了,第一次巡幸江南,司徒旻倒不是为了享受,他也是要做一些正经的事情的,比如说沿着运河南下的时候,巡视河工,这一路上,该视察的也得视察一下,就算是下面要粉饰太平,也是能够看出一些大概来的。经过山东的时候,需要祭祀一下孔庙,到江南之后呢,也得祭祀一下祖宗。毕竟,司徒家虽说追封了上面好几代的先人,却也没有将陵墓迁移到北方,工程太过浩大了,因此就是在南方那边选择了风水宝地,然后建造了相对比较简单的皇陵。这也算是祖祠了,不回去也就算了,回到家乡那边之后,还是需要祭祀一番的。
作为太子,司徒宪如今还是个小孩子,所以,自然不可能让他这个乳臭未干的孩子监国,所以,司徒旻压根也没有留人监国的意思,干脆将朝堂整个捎带待上了。
顺便呢,为了让皇子不至于不知道民间疾苦,所以,从司徒宽开始,到司徒宣,四个皇子就这么都带上了。而舒云呢,作为皇后,也跟着随行,宫里的宫务,舒云干脆利索地交给了贤妃,淑妃,还有刚刚从婉嫔晋升的慧妃。
舒云上辈子的时候,也是跟着康熙出巡过的,因此,对于南巡的声势浩大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稍微计算一下,就知道一次南巡,光是路上耗费的人力物力,就是个非常夸张的数字了!然后舒云就看到了司徒旻的另一个特点,好大喜功,一路上,他心情一好,就是大手一挥,这边减税,那边赏赐酒肉什么的,户部随行的官员瞧着钱哗啦啦地花出去,眼珠子都要鼓起来了。可问题是,你总不能说皇帝这么做不对,这一说,可就得罪人了,毕竟,司徒旻表现得这么爱民如子,那么,多花点钱算得了什么呢?
舒云忽然想到原著里头,甄家四次接驾的事情,顿时很想撞头,这位这折腾劲,分明又是一个败家子!
司徒宪倒是挺兴奋,他长这么大,头一次出宫还是之前册封太子的时候,去宫外的天坛地坛祭祀天地社稷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