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唯我煌煌大唐-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芝山的态度让贝丝有些难受。因为杜芝山没有告白,所以她有些担心自己的家人自作多情,毕竟美洲和唐国的风俗不一样,如果误会了,那就尴尬了。更重要的是,贝丝自己也难以决定。毕竟她才十四岁。且不说这个年龄谈恋爱、结婚有些早了,就说她自己,她自己也不想太早结婚。因为在她的印象里,女人一旦结婚了,就必须回归家庭,照顾自己的丈夫、家庭和未来的孩子。

    这让贝丝非常犹豫。

    如果她坚持自己的理想的话,那么,她就有可能错过杜这么好的结婚对象。可如果一满十五岁就结婚,她又不甘心。她不甘心就这么放弃自己的理想。

    所以贝丝非常纠结,她甚至不知道应该怎么跟杜芝山开口。

    杜芝山倒是没有想这么多,毕竟,在他的印象里,十四岁还是小姑娘。不过,他也不是对伊森特夫妇的态度一无所知,只是他也不知道如何开口。即便是他对贝丝的印象还不错,可是在他的眼里,贝丝实在是太小了还不到结婚的年龄。

    只是他也不知道如何开口,生怕伤了贝丝的心,也让贝丝下不了台。

    所以,这对年轻人走在这座蔷薇迷宫里的时候,两个人之间都出现了小小的尴尬。

    “你……”

    “你……”

    贝丝立刻道:“还是你先说吧。”

    杜芝山笑笑,道:“虽然这话有些早。不过,我要从军了。”

    “从……就是参军吗?”

    “是的。奥地利把西里西亚割让给了我们,可是这片土地,从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之后,就有相当多的一部分被掌握在普鲁士手中,那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不惜挑起战争也要握在手中的土地。而奥地利那位女王也不是吃素的,就是我们没有表示,她也会挑起战争,更何况这次是她的儿子被俘虏,奥地利方面还割地赔款。所以,就是为了转移政治和军事上的压力,她也会把普鲁士拖下水。”

    简单的说,奥地利方面发现自己打不过李嫣这边,又不甘心把奥属尼德兰白白地割让出去,所以选择了祸水东引,把已经落入了普鲁士手中的西里西亚送给李嫣。

    别说是政事堂和枢密院了,就是杜芝山这样的半大的孩子都知道,除开这些表面现象,奥地利方面肯定会向无忧宫派遣使节,挑起普鲁士那位国王陛下的危机感,从而促使比利时和普鲁士之间的战争爆发。

    这样一来,李嫣一旦跟普鲁士那边对上,奥地利方面可以先观望一段时间。如果普鲁士输了,那就算了,如果李嫣这边落败了,那么,奥地利绝对会第一个挑起瓜分比利时的国际谈判。

    所以,表面上,瓦隆这边歌舞升平,可实际上,李嫣这边早就在私底下秘密备战了。

    杜芝山要从军,就是基于这样的事实。

    贝丝一听就紧张起来了:“你是说,要打仗了?”

    “是的。”

    “那么,请你一定要平安归来。”

    杜芝山惊讶地看了看她。

    贝丝莫名其妙:“怎么了?”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完了?”

    “是你去参军,又不是我去。”

    好吧,现在杜芝山有点肯定,这位姑娘并不是那些法兰西的女贵族或者是贵族小姐。

    杜芝山笑了:“我记得你曾经有过宏愿,想做官的。不是吗?”

    “可是你也说了,我现在不过是口语过关了而已,读写还差许多。更重要的是,很多唐国的俚语俗语,我都不会。跟你聊天,其实都是你在迁就我。不是吗?”

    杜芝山道:“话虽然这么说,但是,有些事情你不去试试怎么行呢?对了,你会普鲁士语吗?”

    “会一点。”

    “那就行。”杜芝山道,“去试试吧。一旦战争开始,各部都需要人。反正都是从基础开始,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真,真的可以吗?”

    “嗯。据我所知,兵部现在需要人手对粮草进行核算。具体怎么做,进了兵部,有人教。”

    准确地说,其实枢密院有人觉得现在各处并不需要招募人手,可是不管怎么说,李嫣的臣下里面就那么几个宣赞舍人是白种人,而且唐人的功法之类的,肯定不能外传,因此,一年两年也就算了,如果三年四年的,还不让欧罗巴人或者是美洲人进入政务军务系统,绝对会引起恐慌,种族歧视之类的言论也会喧嚣尘上。这是不利于国家的稳定的。

    虽然说唐音和汉字的学习的难度在那里摆着,可是,如果一般的民众是不清楚的,与其等民怨起来之后再想办法解决,还不如早一点拿出章程。

    当然,对比正经的科举考试,这个难度会再放宽一点,主要以算数为主,做最基础的加减运算。

    虽然这个时代欧罗巴并没有职业女性的说法,但是,按照惯例,女性也一样可以参加。

    杜芝山道:“怎么样?有兴趣吗?”

    贝丝惊呆了:“我,我可以吗?”

    “当然。我不是说过了吗?总是要去考过,才知道自己是否合适。”杜芝山想了想,凑近了贝丝,道:“因为欧罗巴的很多女性都是不读书的,甚至有的地方女性只要会吃喝玩乐就可以了。所以,这一次,相关部门决定,保底,取一位女性。当然,反之亦然。总之,如果对自己没有信心的话,你只要对自己说,你不需要赢过所有应试的男人,你只需要考赢所有参考的女性就可以了。怎么样,这样,是不是对自己的自信心多了那么一点。”

    “那,那唐人呢?”

    “唐人直接考进士科。这次的考试被定为明算基础科。”

    而且还是基础中的基础。为了国家的融合和稳定,这种考试显然不能只进行一次,相反,以后每年都需要定时举行。

    “今年是第一次,取的人也不多。因此只在瓦隆地区举行。一般的市民只需要得到市长的推荐就可以了。不过,既然你父亲是宣赞舍人,那你只要得到你父亲和你父亲的同僚,一共三个推荐就可以了。”停了一下,杜芝山道:“别小看推荐,这绝对了你被录取之后,负责带你的人是哪个级别的。如果你决定了要走官场,这个很重要。”

    贝丝狠狠地点了点头。

    她原本还以为,自己要考官员要过好几年呢,却从来没有想过,这机会竟然这么快就送到了她的面前。不过转念一想,贝丝又觉得这非常好理解。毕竟,马上就要开战了嘛,而且还是跟普鲁士,边上还有奥地利虎视眈眈,后面说不定还有英国荷兰诸国盯着呢。所以,大公把能拉上战场的人都拉上战场,保卫自己的领土,这很正常。


第132章

    就在杜芝山跟贝丝说话的当儿,忽然外面警钟长鸣,别说是前面的宾客们,就连贝丝也惊慌地抬起了头:“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是不是普鲁士打过来了?”

    这警钟,之前奥地利打过来的时候就响过一次,贝丝记得清清楚楚。

    杜芝山道:“是的。”

    因为是杜丽娘的弟弟,杜芝山早就得了消息。要不然,他也不会跟贝丝说从军之事。

    说话间,前面来伊森特家参加今日的宴会的宾客,主要是诸位舍人,包括主人亨利·伊森特也冲回房间更换衣物,准备去政事堂报到了。

    而留下来的宾客,包括考尼茨和方丹勋爵等人则挤到了后花园的蔷薇迷宫,找到了杜芝山。杜巴丽夫人更是用她特有的大嗓门道:“杜,是普鲁士对吗?”

    杜芝山笑道:“里特贝格亲王就在这里。是不是普鲁士,里特贝格亲王最清楚,不是吗?”

    考尼茨微笑道:“我想,我的安排,大公和诸位大人早就已经预料到了吧?”

    就跟约瑟夫二世亲自带兵攻打瓦隆一样。这都是必然。

    杜芝山道:“亲王会这么说,是对普鲁士有足够的信心喽?”

    “不,我并没有足够的信心。”考尼茨的表情让人很难肯定,他这句话到底时不时真的:“就跟约瑟夫二世陛下被俘一样。贵国的战力,对于欧罗巴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迷。而普鲁士国王的性格,决定了他是最好的试探人选。”

    考尼茨这话,可不是无的放矢。因为从性格上来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就是一个赌徒。这一点在七年战争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并没有胜算,可是他还是像一个疯狂的赌徒一样,把全部的筹码压上了七年战争这张赌桌之上。自然,这结果就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当时沙俄的伊丽莎白女皇忽然驾崩,如果不是继任的彼得三世是腓特烈的超级迷弟,主动放弃了沙俄在这场战中中夺到的一切利益,腓特烈早就一败涂地了。

    要知道,那个时候,他都已经派出使节前往凡尔赛,贿赂蓬巴杜夫人,向这位他曾经完全看不上的裙子陛下之三,献上一大笔钱和一块永久领地。

    天知道,他当时是多么的绝望,以及,毫无政治才能却有着无限的欲望的蓬巴杜夫人答应他的条件并且为之沾沾自喜的时候,他又是多么地庆幸自己逃过一劫!

    腓特烈二世就是这样的人。虽然,他在军事上的才能是公认的,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也是公认的,但是,不得不说,在性格上,他有着致命的弱点。所以,按照常理,他会做这个出头的橼子,真的是一点都不奇怪。

    杜芝山道:“看起来,这里面有您的手笔。您真不愧是奥地利女王的左膀右臂。只可惜,我原本还以为,这位普鲁士国王在七年战争之中已经得到了足够的教训,不会再做傻事了呢。”

    虽然私底下是另外一种判断,但是,在明面上,他绝对不能走漏的风声。

    他们唐人已经在海上证明了自己的绝对实力。如果再在陆地上证明自己的实力,那么,被欧罗巴各国忌惮,那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这一战,比利时绝对不能输,因为输了,就意味着任人宰割。但是赢了,就会面临各国的联合敌对。

    杜芝山很清楚比利时的现状,他也知道,这个情形根本就不能持久,世人总会知道比利时的战力的。但是,从各方面来说,这一战,如果在战争结束之前,如果被各国在背后使阴招,让公国多线作战,那么,公国也只有陨落一途!

    所以,那个局面,能晚来一天也是好的。而他,也有这个必要打消某些不必要的猜想。毕竟,在这里,黎塞留公爵和方丹勋爵可是法兰西的世袭大贵族呢。

    杜巴丽夫人啪啪啪地摇着扇子,高声道:“如果不是蓬巴杜夫人愚蠢地接受了普鲁士的礼物,最后法兰西也不会成为七年战争中唯一承受了巨大的损失的国家!仅仅因为普鲁士国王把她叫做裙子陛下,就开战!最后又是这么个结果!”

    说得方丹勋爵先低下头去。

    作为国王的密探,尤其是老国王使唤出来的人,他可是经历过蓬巴杜夫人那个时代的。更重要的是,蓬巴杜夫人跟很多权贵交好,他们的关系好到很多人在凡尔赛公开说:巴黎的秘密警察其实是掌握在蓬巴杜夫人的手里。

    而这种说法,就是在公共场合说出来也没有人反对。

    由此可见蓬巴杜夫人的权势。

    作为蓬巴杜夫人的情敌,即便从蓬巴杜夫人的手里抢走了国王却依旧被蓬巴杜夫人比到了尘土里面,杜巴丽夫人现在提起蓬巴杜夫人,也是各种羡慕嫉妒恨。

    方丹勋爵之所以会惭愧,那是因为他曾经就接受过来自于蓬巴杜夫人的密令。

    贝丝抓住了机会,立刻接口道:“真的好像呢。七年战争也是从普鲁士开始的,最后是法兰西成了唯一的肥肉。现在各国又故技重施,打算把公国当成肥肉了吧?”

    杜巴丽夫人立刻尖叫了起来:“绝对不能让他们得逞!”

    贝丝道:“我打算去市政府问一问。我也想为公国尽一份力。就是我不能参军,我也可以做些后勤方面的事情。”

    伊森特太太惊呆了:“贝丝,你说什么?你要做什么?”

    贝丝道:“妈妈,要打仗了,不是吗?大公肯定会招募男人入伍,自然,很多事情就没人做了。我是女人,但是我能写会算,就是唐音和汉字不大好,但是。最起码去后勤给诸位大人打打下手还是可以的。”

    杜芝山立刻道:“是的,太太。公国的人还是太少了。七年战争之中,光普鲁士就出动了超过两万人的军队,这可都是职业军人。所以,殿下肯定会发布征兵令。别说是跟各国作战,就是镇守各地的民兵团也是不能少的。”

    言下之意,领地的人民会进入民兵团。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常用做法。

    考尼茨道:“您也要参军吗?杜先生。”

    “当然。”


第133章

    贝丝和杜芝山的先后发言让在场的所有的人都激动起来。虽然考尼茨坚持自己是奥地利人,就跟黎塞留公爵、方丹勋爵等人是法兰西人一样。可是大家的情绪立刻就沸腾起来了。

    战争是最好的粘合剂,当大家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的时候,不知不觉间,隔阂就消除了。

    虽然在场的大多数是女眷,但是,作为女人,她们也知道扞卫自己的家园。所以,女人们围着杜芝山,追问他她们能够做什么。

    虽然说,好几位太太也认为,女人也只需要漂亮、会讨人喜欢就够了。可是她们不是白痴,她们至少还是知道打仗是要死人的。尤其是她们的丈夫、她们的兄弟有可能走上战场的现在。所以,听说惠民局那边也展开了人手招募,并且教授已婚女性做战地包扎等急救措施的时候,几乎每个女人的眼睛亮了。

    是的,她们不能走上战场,很多人甚至不敢展露自己在算数之类的功课上的天赋和造诣,可是这不等于,她们不能去学一点急救措施,为以后的伤员做护理啊。

    别说是这些宣赞舍人的家眷了,就是杜巴丽夫人也来了精神。

    是的,如果是跟贝丝一样,去考什么明算基础科的话,她是没有什么信心的。但是,照顾伤员这种,她可以学啊。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前线的战报才送到瓦隆,她们的丈夫还没有拿到自己的民兵团正式编号,女人们就先一步去了惠民局。

    虽然说惠民局现在并没有伤员,但是,这并不能影响瓦隆士气高涨。

    而在另一边,比利时的国家机器因为战争而转动起来的同时,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已经越过了两国的边境,向瓦隆进发。

    按照当时的战报,以及各国得到的情报,比利时方面的驻军采用了鸣枪示警,结果普鲁士方面不管不顾,直接开战。

    那一战,小镇当地的三百驻军,或者说当地的民兵团伤亡惨重。

    就在普鲁士方面想继续前进的时候,作为比利时大公的直属军团这才赶到。

    一般情况下来说,这支部队才一千人,根本就做不了什么。问题是,这一千人有一半是弓骑兵一半是刀盾兵。虽然说线性战术让普鲁士方面的伤亡率大大降低,但是,比利时这边的刀盾兵几乎堪称乌龟壳。就是有少部分战士受伤,可基本上都是擦伤。

    对比之下,因为普鲁士方面被射成刺猬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就连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也因为腹部中了一箭而身负重伤。两万普鲁士士兵,最后活下来的,不足十分之一。

    两份战报,一前一后地送进瓦隆。而枢密院需要决定的是,乘胜追击,吞并普鲁士,需要多少时间和多少人马。

    李嫣之所以召集紧急召集臣下,原因就在这里。

    要怎么做,才能够独吞普鲁士,而不是白白便宜了别人。别的不说,让沙俄那边有机会得到消息而派遣出足够的军队,占领了普鲁士的国土,对于李嫣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因为那样一来,沙俄就有能力西进而她就要直面这只北方的巨熊了。

    果然,在这方面,政事堂是最能够体悟李嫣的心情的。

    作为参知政事代表,杜丽娘第一时间道:“诸位,我认为,眼下最要紧的,就是抢在奥地利和沙俄反应过来之前,先占领普鲁士全境。这才是最最要紧的。波兰一直都是沙俄和普鲁士之间的缓冲带。如果让沙俄越过了波兰,那就等于是我们即将直面这只白熊。至于奥地利方面,她们想收回西里西亚已经很久了。所以,奥地利女王背后一定有小动作。如果我们不够快的话,那么,最后,我们就要面对沙俄和奥地利双方无休无止地扯皮了。”

    参知军事唐定山道:“我赞同,不过,我也有补充。不管怎么样,普鲁士国王是个很有用的筹码。必要的时候可以用一用。”

    参知军事皇甫峰道:“我认为,应该出动我们唐人自己的部队,把普鲁士全境占领下来。”

    参知政事赵仲邕道:“那样一来,岂不是等于分散了我们自己的兵力?就是殿下能够从其余地方调遣人手,可是普鲁士境内有数百个城邦。虽然这些地方很多不过跟我们故乡的村庄差不多,可是每个城邦,怎么也要四到十个人吧?那就是八百到数千!把我们的人分配去做驻军,直接就等于说让我们的将士们画地为牢。而我们的功法,是绝对不能外传的。”

    唐定山道:“这么说来,赵大人是认为,用欧罗巴人比较好?大人可别忘记了,普鲁士城邦有天主教区和新教区,而我们之前的领地,多以天主教为主,就是比利时,会落到我们手里的原因往上追溯,还是宗教信仰问题。大人怎么就能认定,用天主教去调遣过去的驻军就绝对不会出问题呢?”

    杜丽娘道:“我认为,可以让这些城邦自治。”

    “杜大人,请注意你的说辞!将士们辛辛苦苦打下的地盘,白白地让给了外人,还给国家带来隐忧。您这样做,跟通敌又有何异?”

    杜丽娘道:“唐大人言重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谓国家,不过是利益的聚合体而已。只要让人民知道跟着我们的好处,我们就能够成为他们的领主。虽然说欧罗巴人为了信仰问题数百年来一直战乱不休,可是人会被宗教操控,除了空虚之外,也无非是贫穷。因此,对于大多数人类而言,让他们吃饱喝足,就足够收买他们了。”

    “请不要用我们唐人的思维来衡量欧罗巴人。虽然他们的确平庸,很多人甚至是单纯,可就是因为这种单纯,所以在宗教上他们就格外虔诚。虽然中世纪已经过去好几百年了,但是,如果让人知道了我们这种想法,那么,随时都有人会在我们的背后捅我们一刀。”

    会议室里面又开始议论纷纷。

    李嫣最后道:“罢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占领普鲁士全境,而且速度要快。至于那位普鲁士国王,先把他押到瓦隆再说吧。”

    大不了,她再去抽卡,也不管资质,多抽一些人就可以。只要来的不是大师就没有问题。


第134章

    左议政李玉真在这个时候发言了:“殿下,臣请奏。”

    “准。”

    “是。殿下。”李玉真站了起来,拿出了自己准备的资料,道:“臣近日了解了一下欧罗巴诸国,发现,这位普鲁士国王乃是欧罗巴少数锐意进取的国王。”

    唐定山冷笑一声道:“欧罗巴醉死梦生的君王和贵族都集中在了凡尔赛,其余诸国的国王或女王,哪一个不是锐意进取的?不过,唯一对农业下手的国王,也只有这位腓特烈二世了。而他的发展农业,也不过是因为发现了土豆。”

    “爱卿知道?”

    “是的,殿下。这种作物来自美洲,十分高产,说它亩产三四千斤都是客气的。当然,这种作物对土地肥力的消耗也不是一般地高。不过,对比面粉不过两百斤的产量,这种作物对下层的百姓而言,就非常重要了。欧罗巴人普遍缺粮缺盐,所以这位普鲁士国王让人把土豆去皮、煮熟,捣成泥,冲入适量的牛奶。总体来说,就是味道寡淡,但是能果腹。”

    对于困苦的百姓来说,这已经是很了不得的功德了。

    稗官首领参知政事柯承志道:“殿下,不止如此,欧罗巴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他们吃的面粉往往掺杂了许多的石子、麦麸和杂草。这也是巴黎人更愿意跟我们购买面粉的原因。”

    其实李嫣的来处,大唐也有不少百姓也是如此,他们吃不起干净的面粉,也吃不起稻米,只能吃麦麸、米糠,每天挣扎在饥饿的死亡线上。可就是这群饥饿的百姓,扛起了大唐盛世的基石。

    这一点,李嫣清清楚楚,她也比任何人都清楚,如果不是她的半位面的话,她也不会有这么多的精面粉。

    半位面,才是她的金手指。

    在这个时代的欧罗巴,就是下层的士兵都只能吃这种参杂了大量的小石子、沙土、麦麸和杂草的黑面包,而在欧罗巴的历史上,只有国王、教士、贵族才有这个资格□□面粉。可是李嫣出售的面粉是不掺任何不应该有的东西的精面粉。

    “若是按照欧罗巴人对面粉的分类和定价,我们的面粉就是再抬个五成的价也有人买。”

    李嫣点了点头:“看起来,这就成了稗官跟欧罗巴百姓的区别了?”

    “是的。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有人找麻烦。”

    稗官的打扮就跟苦力没什么两样,可是吃的却精细。这样的人,如何不引来别人的注意?别说那些半饥半饱的人民,就是很多地方官,怕是也会找茬。不过,稗官们可不是吃素的,别说他们的行事手段,就是那身武功,就绝对足够让他们把整个小镇的百姓和驻军一起揍翻。

    这也让欧罗巴人终于认识到了这批古怪的东方人到底有多古怪。

    柯承志道:“殿下,这位普鲁士国王的确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跟许多君主一样,他也注意到了宗教问题。不同的是,他是唯一一个采取了明确的措施的国王。在普鲁士很多地方,新教的教堂和天主教教堂紧挨着。”

    这跟李嫣治下的宗教政策几乎是殊路同归。

    周围的人立刻交头接耳起来。

    李嫣笑了:“如果这位普鲁士国王年轻个二三十岁的话,倒是可以作为王夫的候选。”

    “殿下!”

    “我说笑的。”李嫣淡淡地道:“这位腓特烈大帝做了先行者,倒是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方便。我们就往下,深化他的改革,把我们的政令嫁接进去。”

    “是。”

    群臣立刻应了。

    李玉真道:“殿下,除了粮食之外,臣以为,殿下可以考虑一下盐政。”

    “继续。”

    “是,殿下。据臣所知,欧罗巴早就有人说过了,盐税等同于王权。盖因,盐是百姓唯一不能自给自足的必需品。而且百姓一人一个月撑死了,对盐的需求不过一斤有余,因此,百姓对盐价也不像粮价那么敏锐。这也造成了,盐价价格高昂的又原因。臣以为,若是殿下要把欧罗巴牢牢地掌握在手里,就必须做一件事情。”

    “你说。”

    “放开盐税,降低盐价,让百姓都能够吃得上平价的优质盐。”

    李嫣沉默了,就是下面的臣属们也纷纷交头接耳。

    来到这边这么多年,他们已经知道,这里也有一个大唐,也许跟他们的世界有些出入,但是,很多必要的东西是一样的,比方说,物价,经济之后的必然规律,再比如,土地改革,隐田隐户,以及,盐税和赋税的发展。

    这里是御前会议,在场的都是唐人,来到这边之后,经过数年的工作和学习,除了武功之外,他们的眼界和政治意识,已然全然不同。

    他们已经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了。

    李嫣以义甲轻叩王座的扶手,沉吟了片刻之后,道:“那么,请告诉我,现在,国家有足够的技术来支持民众对盐的需求吗?”

    普鲁士国王把改革进行到了这一步,可以说,就冲着他推广土豆填饱了人民的肚子、委任退伍士兵为乡村教师开启民智、注重宗教改革并且达成了实效这一系列的功绩,就足够让他以大帝之名青史留名。

    这样的一位国王,显然是一位十分受人民爱戴的君主,要让这位国王的子民归顺自己,要付出的代价也不是一般的高。

    所以,拿出更加实质的利益,对于让普鲁士的人民彻底归顺,那么,李嫣就必须拿出更加实质的东西。

    盐,就是除了粮食之外,最能够体现她对人民的诚意的东西。

    李玉真道:“殿下,从春秋战国开始,我们就有晒盐法和煮盐法两种制盐之方。煮盐法成本高,但是便于控制,因此,此间之远东采用煮盐法,实乃必然。因为这能够保证盐税。相反,晒盐法容易让人钻漏洞,换而言之,那很容易造成大量的盐税失踪。而晒盐法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成本低,产量高,只要开了盐田有天气适合,就会有足够的盐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在这一点,比利时的三河河口就非常合适。”

    “问题是,如何让百姓吃上平价盐,是吗?”

    “是的。臣以为,可以让宣徽府把杂货铺开到欧罗巴各城邦各乡村,一方面搜集底层百姓的讯息,另一方面,就是低价销售盐巴和粮食,从而稳定民心,让百姓知道殿下和公国的好。同时,我们可以继续深化户籍限够盐巴和粮食的政策,以防平价粮食和盐巴外流。”

    众人纷纷点头。

    没错,在这个时代,盐巴对于人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食物保鲜剂,就是牛奶也需要用盐制成奶酪才能够长时间地保存。

    盐,不仅对百姓民生,就是对于商业贸易,也是非常重要的。

    “写份方略上来吧。”

    “是,殿下。”

    李玉真立刻把早就准备好的奏折奉上。


第135章

    作为普鲁士国王,就跟李嫣对他的了解一样,腓特烈二世的确是以为雄才大略的君王,他不但拥有出色的政治眼光和远见,还拥有出色的行动力。无论是农业改革还是军事改革,以及新型战法线性战术的提出,都体现了他身为君王和政治家、军事家的杰出才能。

    当然,这样的一位君王,足够他青史留名。

    可就是这样的一位君王,性格上有那么大的缺点,不得不说,人无完人,以及,政治动物们一旦拥有了缺点就很可能落得一败涂地,这句话是真正的经验总结和教训。

    腓特烈二世这一生,不止一次走上战场,也不止一次,游走在生死的边缘,比方说,七年战争的尾声,他差一点兵败自杀——如果不是部下阻拦以及他的超级迷弟沙皇彼得三世的登基带来的转机,他也许真的就死在了那场战争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