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碧海长天艳山河-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弥鹬荩囱恐龋凹幼收钛浚阒茨R匝允骡柰蹴耄刺峋俪绺9

这样一个拥有丰富从政经验,曾历任兵部和枢密院的人物,却和王黼交恶,当真是给赵桓当副手的不二人选。

赵桓身为太子没历过多少事,让他直接去管西府,那纯粹就是白给,自然要找些人来襄助。当初赵桓和江烈商量人选的时候,江烈就对这个王襄另眼相看。这个王襄不但有处理兵事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拥有着超凡的断事、执行能力。履历上记载,当年他权知开封府,到任时,诉讼浩繁,狱中积累千余人,他昼夜决遣,只用了四天就把一堆陈案给处理个干净,还没有一个上诉不服的。这样的一个人才,帮着赵桓处理繁杂之事再好不过,而赵桓只需把握住大方向,交待事情让他去办就行了。而王襄本身还是赵桓和蔡京私下协议时,蔡京提供的几个人选之一,这样赵桓不但得到了一个好帮手,在蔡京那边看来,太子还全了联手之义。

相比王襄,宗泽只能算是名不见经传,元佑六年的进士,历任县尉、县令,治理地方政绩颇佳,可朝堂之上却没人关注,惟一在朝堂之上露脸的一次就是在宣和元年,上书反对朝廷连结女直征契丹,结果被贬提举鸿庆宫,于是上表引退,拟在东阳山谷中结庐,以读书著述终老。可事与愿违,因在登州掖县县令任上得罪过某些权贵,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撤职并软禁在镇江,不得自由。两年后先后被委任为理教郎监理润州都酒税和巴州通判。

江烈自然知道宗泽的本事,但却不能直接对赵桓讲,幸好义父周侗和宗泽是忘年交,也有传授武艺之谊,江烈便把义父周侗对宗泽的推崇之词对赵桓讲了,力荐赵桓把宗泽调来作助手。赵桓那是对江烈言听计从的,自然把保举的表章送了上去。只不过对江烈坚持不去枢密院帮忙一事颇为不解,连声追问,江烈只是笑言自己已有计划,到时还需太子哥哥襄助。

太子入主枢密院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平息种师道功罪之议,朝堂之上奏对曰:“胜败本为兵家常事,况两路大军,东胜西败,双方各有损失,比较起来宋辽兵力损失持平之外,我军还占了新城的便宜,功过相抵之下还有微功。种帅经略西军多年,深知用兵之道,在军中颇有威望。虽曾持反战之论,但自战事开启之后,观其言行,已是用命,不复反战之论羁绊。临阵换帅,更是兵家大忌。是以,请陛下仍着其统兵,只需下旨申斥以示警醒即可。”

赵佶称善,另着枢密院抓紧部署下一阶段谋燕之事。师道之议遂止。

第二日,王襄这个工作狂人赴任,又过七日,老将宗泽竟也车船一千余里赶到,枢密院的办事效率得到显著增强,赵桓前面的《燕云二阶攻略策》也转变成一道道政令向各有司下达施行。

不用多想,此策自是出自江烈的手笔。内容主要有两部分,首先便是整军,其次才是下一阶段的进攻方略。

整军的内容包括统一思想、提升士气、前期会战经验总结、兵员补充、编制调配等等,其中犹以统一思想和总结两项为重。不但要让全军上下祛除轻敌思想,还要让每一个士兵都明白为什么要打这场仗。方法就是宣传燕云之地对大宋的重要性,辽军百余年来杀我军民、掳我百姓、抢我财富、辱我朝廷,奴我同胞之类的,把全军上下仇恨的火焰全都忽悠起来,以达成同仇敌忾的思想统一。至于不战纳降的想法则更是不能要,作为军人只需考虑如何把敌人打趴下的事,招降的事那是该高层和政治家去关心的。思想统一了,士气自然就提了上去。

西军从西北山地猛然转战到平原之上,过去的许多战法根本就不再适用,所以前期在这方面吃了不小的亏。前期会战经验总结主要就是针对这点而来,要求从营指挥使一级开始,全都要作总结,并根据心得体会向上提出适合平原会战的建议。而士兵也需参与本指挥内的讨论,然后形成统一意见稿由指挥使转呈帅府。

只要做好了这两条,军队从上到下思想统一,战术优化之后,下一阶段的燕云攻略必将事半功倍。

至于下一阶段进攻方略,则由之前的招降为主军事为辅改成军事手段和文事手段并重。在严禁军事指挥员参与招降一事的同时,由宣抚司衙门统一对大辽天锡朝进行招降,并以拉拢、策反官员武将为重。

而战略眼光更要放远,攻略目标不仅限于辽析津府(辖燕京、涿、易、檀、顺、景、蓟州),若攻击和招降顺利,还应着眼于收复平州路(辖平、滦、营三州),若得手,稳固阵线后,西图辽西京道的奉圣、归化二州、慰、应二州路。

有此议还拜赵佶之赐,当年宋金谈判之时,整个朝廷没人仔细去研究燕云十六州的历史沿革和地理区划,赵佶给使者的手谕中提到的仅仅是“燕京并所管州城”,而当时平、滦、营三州已不在燕京辖下,改成了平州路,幸亏谈判代表赵良嗣加进去了一个“云中”,也就是已经被改称辽西京的大同。所以当初阿骨打答应了“燕京旧地”和大同,而平、滦、营三州则不愿意给。为了弥补这个错误,宋庭官员费尽心力的重新界定燕云十六州的概念,索性给说成五代以来被夺走的所有汉家土地,一下子整出十七州来。金人见宋人屡屡放自己鸽子不说,现在胃口还越来越大,一气之下,不但平滦营三州不给,连大同也不给了。

这叫个什么事,自家人漫不经心办的糊涂事,还得自己擦屁股。金人这次来朝再约夹击,口风有了些松动,宋庭认为这是个机会,若是利用自己的力量,先把平州路和西京道两州两路占了,到时再陪些钱财给金国当作地租也就了事了。时辽西京大同已入金手,宋若得西京道两州两路,或可与金谋议西京。

就在枢密院一条条军事政令有条不紊的向大军和后备协从单位发出的时候,太子赵桓的一封亲笔信也悄悄的送到了河北、河东路宣抚使童贯的手中。

无他意,拉拢童宣帅而已。毕竟童贯才是宋辽前线的最高指挥官,手握统兵大权,没他配合还真是玩不转。赵桓在信中言辞恳切,态度恭谨。先是追忆了童太师抚边二十年,功劳、苦劳、疲劳全都有份,接着又言辞灼灼的保证,若得成复燕大功,定会力促封王之事,最后又隐讳的把王黼等人的昏聩无能损了一通。

大家都是明白人,赵桓的意思讲的也很清楚。你童贯忙来忙去,不就是想封王吗?只要你能得成大功,不管傍谁还能跑了你一顶王爷的帽子去?王黼虽然现在用事,可咱家却是太子,只要王黼和老三赵楷掀不翻咱,早晚都是登大宝的人。只要不是脑子太笨,有点长远的眼光,也该知道转头来抱我的大腿才是,不比吊死在王黼那个半截身子已经入土的老王八身上强太多了?

自打郑居中被迫致仕,太子入主西府之后,童贯就一直心怀忐忑,坐卧不宁。如今拿到赵桓的亲笔书信,一下仿佛吃了兴奋剂一般,迟疑焦虑一扫而空,代之以神清气爽,踌躇满志。赵桓不但给自己指了一条光明大道,最主要的还是并无谋夺自己手中权力之意,仍是支持自己担任伐辽统帅博取大功的。至于王黼,让那老王八去死好了,爷们要不是为了封王之功,谁会和他虚与委蛇?

(请收藏推荐支持,谢谢。)

第四十五章 兵临城下

被杨可世谓之铁石心肠的岳飞,这回可真是被冤枉了一回。虽然也带兵讨过土匪,但那些小打小闹根本无法同这次袭杀辽军渡河部队相提并论。初次打这么大的仗,十九岁的岳飞还显得有些稚嫩,最起码他忘了自己的部下大多出自定州本地的乡民。定州是辽人打草谷的重要掳掠之地,这些人世居宋辽边境,几乎每个人的家族都有辽人欠下的笔笔血债。岳指挥带着他们潜行至前线,创造了这样一个手刃辽狗的机会,仇恨的火焰早就让他们失去了最后的理智,在岳飞没有回过神来之前,就把还喘气的辽军残余宰了个干干净净,只有岳飞亲自俘虏的耶律宁得以幸免。

收拢部队,把战死的八名兄弟安葬,做好标记之后,岳飞在剩余的五百一十二名部下面前,大声宣读了自己大意忘申军纪之责,然后解开铠甲战袍,伏在大石之上,让汤怀在其背上抽了二十鞭子。鞭鞭见血,众人无不落泪,转过头去不忍再睹。全军跪请与岳飞同罪,甘受责罚,岳飞却言军令不申,罪止在主将,军士却是无过,然今日军令已申,若以后再枉杀俘虏,当以军规重责,全军皆肃然称是。

张显一边给岳飞上药,一边笑着说道:“还好大哥你知道下面还要行军,没让三哥用军棍打你的屁股,不然马都骑不成,还得找人来抬你。”见岳飞回头瞪了他一眼,赶紧转开话题说道:“你说二哥独自在家留守,一旦听说咱们打了这么一场过瘾的大胜仗,那还不得跳脚骂人啊?”

岳飞轻笑了一下道:“让老二留守,他最多也就是骂两句,若是让你和老三留守,你们两个只怕是早就妄自偷营溜号了。”

张显笑了一下,显然岳飞看准了他的脾性,接着问道:“那咱们下一步怎么办,真的要去涿州吗?朝廷大军西线新败,看他们的动向,怕是一时半会儿不会再向北挺进了。”

岳飞道:“去。涿、易二州太过重要,谋取燕京之前必须拿下。老五称涿州留守郭药师可以争取,咱们先不去管他,我和老三带步卒换装潜进涿州就粮,你和吉青带好马军,在涿州外涿水、胡梁河一带机动潜伏,所有的军粮全都留给你们。朝廷若是能纳降郭药师部也就罢了,若是不能,说不得咱们给他来个城内开花,先把郭药师的脑袋割下来再说。”

当岳飞、汤怀带着四百劲卒混入涿州之时,岳飞还不知道自己的表功文书已经批复下来,转官武节郎(武官三十八阶),授河北西路军正将,暂归河北、河东宣抚司衙门节制,现令其自主率部游击边地,待归建后岳飞所部转禁军,再行编制。说是令其在宋辽边境自由行动,实在是因为联系不上他和他的部队,只得下了这么一道莫名其妙的命令,先把手续补齐了,到战后表功记录的时候上上下下都能糊弄全乎了。

朝堂之上,太子横空出世,捡了个大便宜,但王黼那边毕竟实力不凡,在江烈怂恿,太子府詹事耿南仲出面斡旋之下,王黼、蔡京、赵桓三方达成妥协,刘延庆带本部一万兵马加入前线兵团之后,由刘延庆任河北、河东路副都统制,与种师道共同指挥大军作战,作为太子府这边的附加条件,殿前马军副都指挥使刘锜也被派往前线,担任大军统帅部的行营参军,也就是参谋长。高俅没想到这块大蛋糕还有殿帅府的份,很是对太子赵桓感恩戴德了一番。

此时各部增援的宋军也已到达前线,宋辽前线已经聚集了二十余万大军,可以说除了留守西夏边境的三万西军和拱卫东京的禁军部队之外,宋军的大部精锐都投入到了伐辽复燕之役中。不得不说这是一场豪赌,原本的历史上,这次豪赌宋朝是血本无归,最后是靠着每年一百万缗的代税钱才赎回燕京并六州之地的。最为不堪的是,宋军的精华在此役中损失大半,及至金兵南下,已经没有多大力量去抵抗了。如今历史已经改变,等待宋军的还会是大败亏输吗?

这一通乱事忙完,时间也过去了一个多月,天锡帝耶律淳在六月里病入膏肓,回天乏术,眼望着破碎的山河咽下了最后一口气,遗言把皇位传给天祚帝的儿子秦王。

这时奚六部大王萧干已带兵回到燕京,看准机会把狼子野心暴露了出来,拥立耶律淳之妻萧徳妃普贤女为太后,摄军国大事,改元德兴。反正秦王这会儿还跟在他老子天祚帝身边,燕京这边的事就归他们萧家人做主了。

萧太后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兵败白沟的耶律大石给软禁了起来,第二件事就是上表宋庭乞和,表章没过雄州,就被童贯严词拒绝了。萧干这边则是忙着挥舞屠刀,疯狂的屠杀打压忠于大辽正统的官员势力。

大辽只有两大姓,一曰耶律,一曰萧,奚族被契丹征服后,以奚族为后族。辽太祖甚慕汉高皇帝,让耶律兼称刘氏,以奚臣乙室、拔里比做汉之萧何,后族遂改萧姓,以兰陵为郡望,附会为西汉宰相萧何的后裔。如今奚族要反水夺权,自然首先要对耶律姓和对耶律姓效忠的人下手。

当初和萧干一起联手推耶律淳上台的李处温,成了第一个牺牲品。耶律淳死前授其番汉马步军都元帅,萧干哪肯头上还坐着这样一个分兵权的,先是追回元帅劄子,接着便以李处温暗通童贯,欲挟持太后纳土归宋问其罪。及至太后面前辩解,萧太后对其怒骂,大概意思是:“都是你父子逼着我老公坐上了帝位,不然我老公还能留个亲贤的名声,现在你还想挟持我,死去吧你!”李处温父子就这么被干掉了。其实他也不是什么好鸟,拜相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就搜刮了一笔巨额财富,把抄家的辽军都吓了一跳,没想到这世上还有这么能捞钱的。李处温父子被杀后,萧干连带着对所有汉军汉官都不再信任了,不少汉军官兵被牵连波及,这其中就有涿州留守郭药师。

六月壬寅,王黼拜少师。得了好处的王黼,又见耶律淳已死,在太子的催促之下,遂于七月丁巳朔日复命童贯、蔡攸治兵,麾军北上。这已经比原史提前了二十五天,而接到命令的大军,已经理顺了关系,随即便开拔进兵,更是比原史提前了足足三个月还多。可见因为内耗,宋军在原史中损失了多少时间,贻误了多少战机。(历史已经改变,以后会很少提及原史了)

童宣帅向太子效忠后,经太子劝解督导,已经放下了心结,把大部的指挥权重新下放给种师道,自己则主要担负大军后备事宜,反正若复燕,首功还是自己这个宣帅的。

前期的经验总结成效颇丰,大军的作战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战术指挥上也根据平原作战的特点改进了许多。种师道如今手中兵力更足,排兵布阵上更是宽裕。依然把部队做了分割,不过这次却是分成三个集团,东线军团七万人归杨可世指挥,西线军团七万人归刘延庆指挥,剩余的约七万兵马由种师道领中军亲自指挥,跟在东西两线军团之后做战略总预备队。

具体战术方面,东西两线军团要多派马军百人队,在大军行进路线前后游弋侦查,发现敌踪除了回报本军之外,还要敢于观敌强弱,敌强则扰,敌弱则歼。而军团本军仍分诸军,但诸军之间的距离被大大缩小,以达到能相互配合,遇敌能迅速救援或围歼来犯之敌的目的。而三大军团排成一个紧密的品字阵形,相互间距离也拉的很近。简单点说,这次进兵的根本基调就是,以东西两大军团发动钳型攻势,另一军团辅助,结成三个大铁桶,慢慢向前滚动攻击,不给敌利用骑兵高机动性的优势分而击之的机会。层层推进,就是要用绝对的优势兵力碾死对手。大军旌旗所指,辽地汉儿纷纷高举义旗呼应,或为先导,或为策应,或袭杀州府以迎王师。

面对这么强大的威逼之势,涿州留守郭药师终于撑不住了,趁着萧干带军回燕京夺权之机,接受了宣帅府的招纳,囚监军萧余庆等,遣团练使赵鹤寿帅精兵八千,铁骑五百,一州四县(含易州,在大辽区划中是易县,归涿州辖)奉使来降。

郭药师渤海铁州人。辽天祚帝天庆六年(1116),渤海人高永昌杀辽东京留守萧保先,自称大渤海国皇帝,改元应顺,占领了辽东五十余州。天祚帝派宰相张琳讨伐,在沈州为支援高永昌的女直兵所败。于是天祚帝授燕王耶律淳为都元帅,招募辽东饥民,取报怨于女直之意,谓之“怨军”,分为前宜营、后宜营、前锦营、后锦营、乾营、显营、乾显大营、岩州营共八营两万八千人,郭药师就是其中的一位首领。从此,郭药师就登上了历史舞台。

怨军成立后,非但作战不利,而且接连发生叛乱。保大元年(1121),东南路怨军将领董小丑因为征讨利州叛乱不利被处死,于是其手下罗青汉、董仲孙等率怨军作乱。辽都统耶律余睹、萧干率兵平叛。郭药师等人杀了罗青汉数人,接受招安。辽从中选出两千人编为四营,任命郭药师、张令徽、刘舜仁、甄五臣各自统领。剩下六千人分送各路为禁军。为了彻底解决怨军的问题,耶律余睹向萧干建议:“前年两营叛,劫掠乾州,已从招安;今岁全军复叛,而攻锦州。苟我军不来,城破,则数万居民被害。所谓怨军,未能报怨于金人,而屡怨叛于我家。今若乘其解甲,遣兵掩杀净尽,则永诀后患。”但萧干不同意,认为“亦有忠义为一时胁从者,岂可尽诛杀之?”郭药师等得以保全性命。

时过境迁,当年的怨军已经改名为常胜军,当时得以保命的忠义二字,如今却引来了萧干的屠刀。郭药师在前后都是死路,唯有投降一途之际,率领由老部下发展起来的这点家底一起投向了同胞的阵营。当郭药师面对着自己的汉军部下发出降宋的口号时,全营共一呼,声震长天。

涿州既得,宋军对燕京已成兵临城下之势。稍作稳固之后,宣和四年七月己巳日,也就是大军再次北进后第十二日,宋军两线集团陈兵芦沟河(永定河)畔,距离燕京城头只有最后的二十里,与萧干的四万大军隔河对峙。高粱河就在东边几十里处,一百四十三年前,宋太宗攻取燕京兵败,万余汉家儿郎丧命于此。百余年后宋军再次打到燕京城下,历史还会重演吗?

两军尚未交战,大宋枢密院一纸公文送达军中,“通令全军,重申军法。若得燕京,必设军法队巡检,对城中居民,契丹、奚、汉人需一体同视。杀戮平民者斩,**掳掠者斩,擅闯宫闱者斩,将领夺没下属军功者斩。凡遇抵抗王师之暴民者,不尊王师之令宵禁居家者,不在此限,尽可屠之。”

第四十六章 袭取燕京

宋宣和四年七月丁卯日,朝廷旨意到达军前,改燕京为燕山府,涿、易八州并赐名。授郭药师恩州观察使并依旧知涿州诸军事,所部将士各有封赏。郭药师上表谢恩,请为复燕前驱,童贯代朝廷许之,以常胜军所部归刘延庆西线军团辖制。

七月己巳日,大军兵至芦沟河畔,剑指燕山,十里之前,却是萧干四万哀兵隔河对峙。

因为新得一州四县之地,宋军需分兵守之,如今和辽军对峙的却是三路军团合并一起的十七万人加上郭药师所部常胜军八千人,仍四倍之上于敌。战前会议上,众将神情兴奋,信心十足,纷纷献计献策。新附的郭药师,时刚入而立之年,貌颇伟岸,沈毅果敢,欲为王师立新功以报效朝廷知遇之恩。因献策曰:“干以全师抗我,燕城必虚,选劲骑袭之,可得也。”

副都统制刘延庆以为此计太险,持保留态度,而种师道、杨可世等将领皆认为此策可行。若偷袭成功,萧干大军就被我军成前后夹击之势,即使不致崩溃,怕是也再无战意,对我军围歼或逼降萧干极其有利,同时也能极大的降低我军的伤亡人数。

见大多将领都认可此策,刘延庆便不再反对,只说保留意见,行动上则保证给予积极配合。新任行营参军刘锜立即把此计细化,由郭药师、高世宣带领七千骑兵为突击部队,先选派勇猛陷阵之士,易装混入燕京城内谋夺城门,得手后,突击部队迅速杀入城内,解除城内守军武装,在城内实行宵禁,稳固燕京防御,只待援军到达。另一方面,以刘光世率领两万步军,五千马军以为后援,距突击部队不得超过十里,待郭部得手,发出信号后,立即赶赴燕京助战。

另外,再取两万马军机动于通县方向,以监视牵制萧干大军,使其不得回援,紧急情况下还可接应突击部队。此路兵马指挥权的争夺异常激烈,杨可世本来想争突击部队的指挥权,但现在身份高涨,已是副都统制,自然不能让他去冒险,接着又争这两万马军的指挥权,照样让种帅给否了。别说他,就连对这两万马军颇有兴趣的刘锜也被种帅给否决了,最后这路马军的指挥权交到了王禀的手中。

见种帅首肯了这般细化后的计划,刘锜又对郭药师补充说道:“选派陷阵之士谋夺城门之外,还要派出一队人想法混入内城,争取在战斗打响之前,先行劫持耶律大石。”

郭药师不解道:“参军大人何有此语,这耶律大石虽有大才,然现在已被萧太后软禁,手中更无兵权,抓捕此人于我军何益?”

刘锜微微一笑道:“离京之时,太子召某示训,太子府少詹事江烈亦在侧。药师兄今日之计,江大人当日便已言过。”

“啊!此话当真?”

“绝无虚言。”

不止郭药师,帅帐之中无人不惊,刘锜离京之时,尚在一月之前,郭药师还在辽营,涿州更是辽军控制,这江烈竟已预测到燕京攻伐之战上了。

郭药师愣了半晌方才感叹道:“此江烈可是人称诗乐双绝的相州江郎,江焰天吗?”

刘锜哈哈大笑道:“何止诗乐双绝啊,江大人文采风流,多才多艺,书画亦是大家,还有……呵呵,闲话以后再叙,锜和焰天还有些交情,有机会或可给诸位引见,咱们还是先言归正传。当日江大人把燕京攻略发展预测一一给某演说,其中一种就和大军北进以来的经历分毫不差。江大人在此项预测中就提到了我军与萧干大军城外对峙之时,或可引奇兵偷袭燕京城。关于此点他特意强调,萧干兵出燕京,城内兵少将寡,且文臣武将中可堪大用者已没有几人,有能力登高一呼让城内契丹、奚族平民响应景从的止大石一人,我军入燕,事急时萧太后怕是要放其出山,带领契丹军民以抗我王师,是以,若有可能,需尽力将其先行劫持。”

曾在耶律大石手中吃过亏的杨可世深以为然,点头说道:“此人却是帅才,契丹若有能力挽狂澜,延续祭祀者非此人莫属。不过,为何一定要劫持,狙杀的难度应小了许多。”

刘锜干咳了一声,四下里看了看,小心翼翼的神情弄的众人一头雾水。刘锜见帐中只有这些高级军官在场,小声的说道:“焰天曾特别叮嘱,耶律大石务要保其性命。此人帅才,若纵之归天祚,或可再领军,给咱们的盟友制造些麻烦,也可为咱们多争取一些时间。所以,药师兄此去,若捉拿大石得手,此军功可是不能记的,还需悄悄隐匿,待我军占定燕京后,偷偷的将其放了。”

帐中高官皆是心思玲珑之人,哪里会听不明白此中意思,个个露出心照不宣的笑意,本就对女直人深为戒备的老帅种师道更是手捻胡须不住微笑点头,突然转头瞪着行军记室沉声喝问道:“刚才刘参军劫持耶律大石之语可曾记下了?”

“记下了。”

“吃货!撕掉烧了,重新写过。若再不开窍,本帅亲自赏你个小兔崽子几脚。”

帅帐之内,哄堂大笑。待众人笑罢,种师道又亲自叮嘱入燕部队需严守军纪,以防威逼过甚,导致城内契丹、奚人反抗,阻碍大军夺城。

众将起身告辞去准备自己分内的工作,师道独把刘锜留了下来,询问江烈之事。刘锜笑着回道:“实不相瞒,我军整军、二阶攻略之策大多出自焰天之手。焰天还有言让我密告于种帅。”

“哦,信叔快快与本帅讲来。”(刘锜表字信叔)

“若行袭燕之计,需种帅亲自督促协从部队。延庆父子本性怯懦、才疏善嫉,用其领军协从,心或不甘,极易坏事。”刘锜见师道沉默不言,接着说道:“本来锜安排两万马军做策应就是做万全之备的,只是种帅驳了锜领军的请求,如今正臣(王禀字)将军领军也是不差,但需种帅提醒正臣兄锜适才所语,若光世援军不利,还需正臣相机而动。”

种师道阴沉着脸,双眼闪现一丝寒光,淡淡的说道:“此事我已有分寸,信叔且去行事,今日之语止在你我二人。”

“是。卑职告退。”

待刘锜走后,帐中只剩种师道一人,沉默半晌,师道突然叹息一声,自言自语道:“江烈,江焰天,你到底是何等样的人物?老夫欠了你这般天大的人情,却是如何还法?”

七月辛未子时,郭药师率部七千悄悄渡过芦沟河,到达三家店附近隐迹,及至清晨,燕京城门开锁之时,常胜军部将甄五臣率七十人杂在郊民之中混入城内。分出二十人急趋内城索拿耶律大石,两刻钟后,也不再管那边是否能够得手,率领剩余这五十陷阵之士,开始袭杀迎春门守城辽军。时燕京城内辽军几乎被萧干全部带走,止留三千守城之兵,且大多聚在内城拱卫皇室,又无能将镇守,戒备松弛,是以甄五臣这五十敢死之士轻松得手,郭药师、高世宣随即麾军冲入燕京城内。

因为常胜军也曾在燕京驻扎过,对城内地形相当熟悉,很快就把燕京外城七个城门给控制住。郭药师在每座城门处各留下两百军士镇守,高世宣又分出两百军士十人一队作军法队,散在外城各处巡检,并且沿街高喊,言说宋军王师已入城,不论汉儿、契丹、奚人,一应在家不得外出,只要遵守命令,王师保证其家人性命财产安全。执法队派出去后,三支红色的烟花冲入天空,在燕京上空绽开三朵红色的奇葩。药师还怕天色已亮,此信号传不出多远,又派了人出城急报刘光世,请其速速带军入城增援。

当郭药师和高世宣带着剩余的部队准备向内城攻击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城中汉民听说入城的是宋军,燕京外城已经被自家同胞占领,根本不听什么宵禁之令,纷纷跑出家门,拿着菜刀,操起木棍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武器要加入宋军的队伍,帮着消灭负隅顽抗的辽军。

高世宣接到执法队报告,惊慌不已,害怕汉民乱来激起契丹、奚人同仇敌忾之心,欲分出军士进行弹压。药师却力阻之,言道:“如今时不我待,可做权变。临行前刘参军曾面授机宜,若有此局,当以组织疏导为上。世宣且带五百人去组织汉民义军,多加安抚,严申军令,叫义军勿扰契丹、奚人,只管让义军为我等后援即可。”

高世宣道:“汉人即出,契丹、奚人若夹杂其中趁乱生事若何?”

“辽人自有保甲制度,可选出市井威望人等,按保甲组织,汉人列队分区安置,契丹、奚人自禁其出门。此乃大事,世宣不可有些许闪失,某自引军去攻内城。”

高世宣带人赶到汉人义军汇流之地,局势已是几近失控,汉人还未同辽守备之军打起来,已经先和不堪被汉人入室杀人报仇的契丹、奚人斗在了一起。高世宣大吼一声,带着队伍冲入人群,不论汉民、契丹还是奚人,只管让军士用枪杆扫翻,总算是先把两边人给分开了。

高世宣跳到高处大声喊道:“王师即入南京,此地便是大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