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华夏立国传-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哈,难怪大将军不让素常兄随军主持西域。”王猛难得开玩笑道。

||会比我少。”

两人笑了一阵,而冯越四人在下面搓着手听了一会,这时冯越开口道:“按照安排,西域诸国的王室贵族会暂时停留在姑臧城,估计想到长安来还得等大将军一起。”

“是的,他们要是到了长安来,什么都露陷了。景略兄,你说这次会网着几条鱼?”朴接完话后谦虚地问道,虽然他擅于计谋,但是大局上的战略观还是不如王猛。听到朴如此问,冯越四人都凝神倾听。

“不好说,但是我们这次最大的目标是燕国。只是不知道他们会如何发力,魏国那里顶不顶得住。根据最新的情报,燕国现在正在纠集辽东各族兵马,磨刀霍霍准备第二次讨伐高句丽,据说燕王慕容俊不但要灭了高句丽,还准备连南边的百济、任那和新罗一块收拾了。燕国如此大动作,让任看不透。”王猛点头抚着胡子说道。

“慕容家人才辈出,慕容恪、慕容垂都是难得地国才,要不是我们当年一棍子敲在他们地脊梁骨上,说不得他们已经占据中原了。大将军真是谋略深远,你看慕容家在那么艰苦的环境还逆势而上,现在几乎恢复了三分之二的元气,真是了不得。”荀羡接言道。荀羡是个很独特地人,同做为江左过来的人,荀羡才干不在车胤、毛穆之之下,但是在北府的名望却远逊于这二人,现在恭据北府参知政事这个重要的实权官位,有点战战兢兢。不过王猛、朴却明白曾华的意思,给了荀羡足够的权限和尊重。

荀羡的话得到了王猛和朴等人的赞同,其中朴开口道:“的确,魏王冉闵绝世勇猛加上我北府的鼎力襄助,这才堪堪挡住了慕容家的脚步。只是最近魏国内部也是暗潮汹涌,令人担忧。”

“祸起萧墙,魏王一时英雄,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却实在太无能了。尤其是那个平原公冉操,不但无术还暴戾昏庸,据闻跟燕国来往密切,真是令人担忧。我们暗中提醒过魏王,只是他过于庇护其子了,看到冉操被他严惩一顿后收敛不少,还以为他的那个儿子改邪归正了。他也不想想,以冉操以前的德行,突然转好,定有不轨。”彭休恨恨地说道。

王猛深有感触道:“的确是,据说冉操现在百般讨巧,重新得魏王的信任,这恐怕有高人在后面指点。不过这是魏王的私事,我们不便深涉,要不然反而影响了我们两家的情义。”

说了一会,六人终于结束了这个话题,一直在一边等候的王猛首席秘书廖迁看到这个机会,连忙递上一封书信道:“回诸位大人,这是军政司转来的书信,那边处理不了,只好请诸位大人定夺。”

王猛接过来一看,只见这是一封没有封口的书信,信皮上写道:“致大将军府拙荆范氏启,落款却是“北府葱岭南道行军总管曾缄”。

看到王猛等人有些不解,廖迁连忙解释道:“回两位大人,西征誓师时大将军不是严令过,为了保守军机秘密,所有西征军家书必须由书记官检查,不得涉及行军、目标、所在、战果等军机。大将军以身作则,书信也不缄口,交由中军书记官查阅。书记官不敢查阅,只得打封送到军政司,军政司也做不了主,只得转到两位大人这里。”

听到这么一番解释,王猛不由噗哧一笑:“这可为难梁从正这个老书记官了。他是从沮中就跟随大将军的老人,对大将军敬如神人,你叫他去看大将军给夫人的书信,还不如杀了他,干脆就踢到我们这了。”

听到这里,众人也都明白什么意思了,不由地都相视一笑。

梁定梁从正是大将军府军政司监事,管着全军的书记官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检查军中家书正是他的职责,不过对于曾华的书信,打死他也不敢看。

“从正太小心了。你看大将军故意落款葱岭南道行军总管,就是表示自己是西征军将士一员。这样吧,景略兄,我们俩就担起这个责任,过目一下就算了。”朴皱着眉头道。

王猛点点头会意道:“最近大将军事情很多,吴郡夫人(范敏受江左封号就邑吴郡)忙得不可开交,不要让她因为书信这点小事而担忧大将军。”

说罢后,王猛取出书信,匆匆看了一眼,而朴接了过来,也是匆匆看了一眼,然后放回信封里,交给廖迁道:“立即送到大将军府上去。”

抱歉地说明一下,由于老曾的颈椎病是康复期间,医生要求尽量减少伏案时间。所以老曾只能利用上班时间码字,放假时间就算是给老曾疗养休息,还请各位书友原谅则个。

另外补充一下,老曾的习惯是第二天写新章节的时候都会对上一章节进行重新推敲和修改,有的改动不大,有的却改动不少,所以提醒大家在看新章节的时候有空回去看一下上一章节。

第一百七十四章 … 冀州风云(二)

平二年春,正月,司徒稽首归政,帝不许。二月,之为左仆射。周天王坚行至尚书,以文案不治,免左丞程卓官,以权翼代之。坚举异才,修废职,课农桑,恤困穷,礼百神,立学校,旌节义,继绝世;周民大悦,遂安定。三月,宣武公温拜表伐周,兵火再起。坚以邓羌、吕光为左右军将军,进抵荣阳相峙。

…………………………引言摘述

范敏接到这封没有封口的书信,当即也是惊讶了好一阵。曾华出征将近一年,半月都有一封书信回来,而以前的书信都是让回长安公干的西征军军官带来的,怎么这次改成走军邮了?

范敏没有去深究这里面的意思,对亲人的思念让她无暇去顾及这方面的事情。范敏取出信封里的书信,展开之后便仔细地看起来。

曾华那苍劲有力却实在难看的笔迹跃然纸上,上面写得东西和以前那些信大同小异,无非是曾华告诉范敏等人,他在西域很好,虽然只能是每天面粉搭配着羊肉吃,但是做为主帅,曾华能喝到最上乘的南山茶叶刮油,而且现在能喝上西域特产的葡萄酒,也算是一种享受。

在这种好日子里,曾华无病无灾,虽然西域的气候比起关陇来实在是不好,但总得来说过得还算滋润。范敏看到这里就算放心了,她不担心曾华的安危,有二十多万精锐的北府将士拱卫着。西域就是倾全力也难伤到他一根毫毛。而且现在地曾华不比以前小小的梁州刺史,数以万计的人把他的安危看得比自己性命还要重要。

再说现在曾华也很少冲到第一线去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冲上去也是添乱,现在北府军,只要曾华把他的飞龙旗帜在后面一亮,前面就是万丈深渊,北府军也会给它填平了。在这种情况下,范敏更担心曾华会不会得病。饮食习不习惯等生活琐事。

书信接下来的话是曾华表述自己对范敏等家人的思念。思念他的好老婆们。思念他乖巧地儿女们,就是连他喂养地那只山南犬(藏獒)朵朵和大月犬(阿富汗猎犬)毛毛也在书信里被牵挂了一把。

范敏看完书信,心里觉得平静很多。这次西征从开始就让范敏觉得不同寻常。

开始地时候北府上下气势汹汹地喊着西征报仇,还为此弄出一个战争债券,很多人还以为这是在为西征捐款,无不踊跃“认捐”,后来才搞明白那不是无偿捐助。而是一项“投资”。

誓师西进之后,北府的气氛随着战事的延续而冷静下来,全然没有以往那种捷报频传,举城欢庆的场面,很多人慢慢地意识到西域虽然不在北府话下,但也不是那么好打的。

范敏感到最惊奇的是曾华这次不能像往常一样,春季出征,冬季结束战事赶回长安过年。这种少见的情况让大将军府上下觉得很不习惯。不过范敏知道什么该自己知道。什么不该自己知道。她只要曾华平安无事,健康无恙就好了。

范敏放下曾华地书信,然后对旁边的侍女吩咐道。要她把这封书信呈诸位夫人观看。

看着侍女的背影在门口消失,范敏的心里有一点失落。她渴望嫁给一位大英雄,圣父让她如愿以偿,曾华从一个会拉二胡的刺史小方伯很快成为持掌天下权柄的不世英雄。但是范敏也很快体味到做为大英雄枕边人的苦恼。

围在夫君身边的女人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地人叫她姐姐。而他留在身边地时间也越来越少,需要他巡视和管理的地方和人民也越来越多。范敏终于明白了,在享受到荣耀的时候,也必须要忍受着因此带来地寂寞。做为夫君,他是你一个人的,做为英雄,他却是天下人的。

范敏接受了这个事实,默默地为曾华打理着内府。做为曾华的正妻,范敏在整个内府的地位仅此于曾华,这也跟她长袖善舞的手段有关系。

和范敏一样,曾华后来娶得妻妾都带有某种政治目的。桂阳长公主是江左朝廷笼络的手段,乐陵郡主是燕国臣服的人质,吐谷浑真秀、斛律宓、窦淩、乌洛兰韵都是西羌、漠北降服归顺的表示,许氏有长水系的背景,俞氏的娘家是荆襄世家,就是范敏自己由于父兄的关系,跟教会和益梁两州的人比较亲近。小小的内府就代表了整个北府和天下错综复杂的关系。

范敏知道,曾华创建的北府已经显示出问鼎天下的趋势,众多的属下也开始梦想着成为云台阁中人,众人越来越关心曾华的那几个子女。在这个时代,疾病和战争很容易让人骤然去世,一旦曾华发生不幸,北府这份大业由谁来承担?虽然现在曾华正当春秋盛年,谁也不敢明言提出这个问题,但是又有谁敢保证不在暗地里去想呢?

在升平元年年底,桂阳长公主和乐陵公主都有了生育,让整个大将军府忙乱了好一阵子,做为正妻和内府的主事人,范敏也很是忙得手忙脚乱,但是让她更加心乱的是北府诸臣对桂阳长公主生子的热情。

北府上下或多或少都默认了曾华将要取代晋室成为天下主宰的将来,但是他们也或多或少的对晋室充满了感情。毕竟晋室南渡以来一直都在躬身亲为,力图北伐,没有什么失

下子把它取代了,大家多少还有些愧疚。

所以当桂阳长公主在去年年底诞下曾纬后,众臣无不奔走相庆,那种欣喜之意都表现在脸上了。范敏知道他们的意思,要是曾氏真的取代司马氏成为天下之主,那么这大业最后由桂阳长公主所生的儿子继承,这也算得上是皆大欢喜地局面。众人的“负罪感”也少了不少,毕竟桂阳长公主那一脉也流着司马家的血不是。

这一拨人以荆襄、长水系为主,而且在中层官员影响不小,在众多百姓中也有市场,毕竟晋室这家老字号对于他们来说影响深远。加上桂阳长公主是平妻身份,差不多可以和正妻范敏平起平坐,为人又娴雅淑德,在北府上下声望也不低。

但是对江北系的官员来说。他们更希望范敏所出的儿子能够继承曾华的大业。在他们的眼里。既然要取代晋室。就要跟它离得干干净净,不能有任何的瓜葛,要不然很容易死灰复燃。自从晋室南渡以后,他们对晋室地感情早就在战乱人祸中消失得差不多了。而对于曾华发展中期崛起地益梁系来说,他们当然更偏向青城山出身地范敏。更有一部分长水系官员也更敬重范敏,因为在他们眼里,范敏是和曾华一起从梁州偏末之地发奋崛起的。算得上是糟糠之妻,其余的什么桂阳长公主、乐陵郡主都是来摘桃子。

所以当桂阳长公主生子之后,大将军府人来人往,都是家眷命妇赶来“慰问”,实际上都是各路人马来踩点的,一时北府的目光都围着桂阳长公主和曾纬打转,其热闹程度都快赶上曾华嫡长子曾旻出生时候了。

在这期间,乐陵郡主悄悄地生下一对双胞胎。男的叫曾穆。女的叫曾蓉,不过没有人把多余地注意力投射过来,除了交口赞赏这对双胞胎长得粉雕玉琢外。没有更多的声音给予慕容云和她的儿女。大家都明白,无论是从慕容云的出身还是地位,她的子女继承大业的可能性是最低的,毕竟大家都知道慕容燕现在是北府最大的假想敌。

只有范敏忙前忙后,悉心照顾慕容云母子三人,而慕容云也清楚自己地处境,对这些得失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每天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地一对儿女,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有点不可思议的范敏终于忍不住偷偷询问慕容云,她为什么总是这么容易满足。

慕容云逗弄着自己儿女地时候含笑答道:“我的父兄是英雄,我的夫君也是英雄,他们对我都很好,现在连儿女都有了,我还有什么遗憾呢?”

当时范敏呆呆地看着这位大将军府最美的女人,半晌也说不出话来。

范敏看着慕容云那美艳绝伦的面庞,心中不由地涌起一阵嫉妒。嫉妒她的美貌,嫉妒她的自足,还是嫉妒她的荣辱不惊,范敏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范敏明白自己夫君对慕容云的喜欢和敬重并不是以貌取人,也许内府里最聪明的人就是这位最漂亮的乐陵郡主。

不知道曾华是故意装糊涂,还是别用用心,曾华对他所有的女人都是一视同仁,对他的子女也是一碗水端平。就是这次大将军府连临喜事,曾华也只是在书信中为三个子女取好名字,细细叮嘱桂阳长公主和慕容云要养好身体,注意照顾好他的三个子女,其他什么表示也没有,哪怕一点暗示也没有,让很多人甚是失望。

不过范敏心里有数,虽然曾华表面上不偏不歧,但是最爱的还是她,至少这位素爱拉二胡的大将军没有在范敏以外的女人跟前拉《凤求凰》。

正当范敏坐在那里胡思乱想着,侍女走了回来,将书信呈回给了范敏,并禀告道:“回吴郡夫人,诸位夫人已经传阅过大将军的书信,并让奴婢带话给夫人,她们都知道大将军现在安然无恙,也放心多了。”

范敏摸了摸这封书信,突然问道:“还有谁没有看过大将军的书信?”

“回夫人,还有乐陵夫人。”

“哦,”范敏突然想起来了,慕容云早几天就跟她提及过,今天是双胞胎的百日之期,她要去渭水边祭拜河神,为她的儿女祈福。

“你传话给外府管事,准备车马,我要去渭水畔,参加乐陵夫人的祭拜仪式,为曾穆和曾蓉祈福。”

“是的夫人,我这就去传话。”

慕容云祭拜河神祈福的地点叫做桃园,是曾华买下送给慕容云的一处渭水河畔地园子。这座园子里满是青草,还有一条引入渭水的沟渠在草地里蜿蜒而行。布满石头假山的水沟两边种满了桃树,小桥、柳树在其中隐约点缀。长安人都知道,这位美如天仙的燕国夫人酷爱桃花,所以慕容云还有一个桃花夫人的称号。

现在正是春来花开的季节,范敏走在桃林中间,看着满天飞舞的桃花瓣在眼前飘来飘去,阵阵粉红色的花雨很快就零落到绿色地草地上,而淡淡地花香伴随着清新地青草味迎面而来。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却是绿肥红瘦。范敏心里暗暗叹了一声,也只有如慕容云这般的人物才能与桃花争艳斗媚。

穿过桃林深处,来到渭水旁边,这里有一个精致而简朴的小亭子,完全掩隐在桃花之中。

亭子中

一张草席子,靠着河边的前边摆了一些瓜果酒菜,三云侍女有的在吹筚。有的在敲扁鼓与铛子,一起奏出奇怪的乐声。在这充满鲜卑味道地乐声中,身着礼服素装的慕容云手里拿着一柄马尾拂尘,正随着乐声翩翩起舞,那妙曼的身形在桃花青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动人。

曾穆、曾蓉被两位奶妈紧紧地抱着,两双无比清澈的小眼睛正好奇地看着自己的母亲,在偶尔的时候,他们会挥舞着小手。咿咿呀呀地随着节奏声叫着。

不一会。慕容云边舞边轻声唱了起来:“儿女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放马大泽中。草好马著臕。落魄,飞扬百草头!”

唱罢之后,慕容云用小剪刀轻轻地剪下一对儿女的一股头毛,捧在手里合掌默然祈祷一会,然后丢入到渭水之中。

“妹妹,你们这种仪式是为什么呀?”待慕容云将仪式全部完成之后,范敏这才走上前去打声招呼。

慕容云一边招呼范敏在草席上坐下,一边将瓜果酒菜摆了过来。

“想不到姐姐也会来。这是我们鲜卑族人地陋俗,上不得台面。”慕容云递给范敏一盘瓜果,并低声答道。

“我们鲜卑人以为河水是万物之源,是养育一切地母亲。按照我们鲜卑人的风俗,孩子满百日的时候都会到河水边祭拜河神,为他们祈福,祈祷河神水母保佑他们健康成长。”

“哦,原来如此。不过我能体会妹妹这片苦笑,做母亲地都是如此。”范敏笑着说道。

“姐姐赶来不会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吧?”慕容云接着问道。

“还是妹子聪明。是这样的,今天大将军寄来了一封书信,我让侍女在内府传阅一遍,却听说妹妹来了渭水,于是我就赶了过来。一是看能不能为曾穆、曾蓉祈福,二是把夫君的书信带过来,让妹妹早点看到,免得担忧牵挂。”

说到曾华的书信,范敏立即觉得有一双灼热的眼睛一闪而来,这应该是慕容云的随嫁侍女中的一位,长得最是妩媚,曾经“施法勾引”过曾华,只是没有成功。曾华虽然好美色,却不是那种见到美女就掀裙子的种马。而且曾华出征巡视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留在家中的时间不多,加上他的妻妾不少,每个都要温存几天,排期都排不到侍女“勾引成功”,看来对付美女计的最好办法就是“以毒攻毒”。

慕容云却依然不动声色,淡淡接过范敏递过来的书信,放在一边后说道:“看来夫君是安然无恙,我也用担忧了,待吃完祭品后才看不迟。”

用了几个瓜果后,范敏便告辞了,带着侍女随从离开了桃园。范敏刚一离开,那名侍女便迫不及待地伸手去取那封书信。

“干什么?”刚才还淡然平和的慕容云一下子变得阴沉起来,厉声地叱问道。

“郡主,这是北府大将军的书信,说不定有关于西征的消息,蓟城现在最是期待西边的确切消息,已经催过好几回了。”侍女连忙答道,看到慕容云没有答话,又继续伸手过去。

“这不是写给你的!”就在侍女就要拿到书信的时候,慕容云一伸手就把书信拿到手里。

侍女扑了个空,脸上闪过一道不悦,但是很快在慕容云的逼视下站起身来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慕容云心里非常鄙视这位可足浑后的族妹,真是一头没有脑子的母猪。开始的时候还想凭借几分姿色去勾引迷惑自己的夫君,以便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是大将军是什么人物,就是自己的艳丽都只是让他沉迷一时,很快就解脱出来。在美色面前,自己的夫君有足够的理智,也许是他的选择太多了。

后来“美人计”不得成功,可足浑侍女便四处钻营,在内府到处收买人心,试图得到有用的情报,完成她“间谍”的职责。

她也不想想,大将军是一个公私分明的人,公事就是公事,绝对不会让不该知道的人知道。可足浑侍女的活动早就引起了曾华和范敏的注意,早就派人暗中监视,可笑这位“业余女间谍”还以为自己掩盖得多么成功,继续为“燕国服务”。

慕容云看到书信上有自己的名字,曾华在书信里非常抱歉不能和自己以及一对儿女一起赏花观春。曾华在书信中切切交待,要慕容云好生保重身体,期待不日的团聚云云。

慕容云看完之后觉得一种温馨,一种被人牵挂的温馨。自己的夫君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总是在细节中淡淡地表现出一种赤真挚和赤诚地情义,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动,也许这就是个人魅力吧。

想到这里,慕容云不由地从西边的夫君转念到了东边的兄长们,心里不由地一阵苦恼和悲哀,为什么他们不能一起共处呢?也许他们都是不世的英雄,同处于一个时代是他们最大的幸运和不幸。

这时,双胞胎的咿咿呀呀声惊醒了慕容云,她转过头来,看着正向她伸出小手的一对小粉团,心里不由地泛起一阵温暖,所有的烦恼一下子就消失了。

第一百七十五章 … 冀州风云(三)

,四月,豫州刺史谢弈卒。弈,安之兄也。司徒桓云代之。云,温之弟也。访于仆射王彪之。彪之曰:“云非不才,然温居上流,连于北府,已割天下之大半,其弟复处西籓;兵权萃于一门,非深根固蒂之宜。人才非可豫量,但当令不与殿下作异者耳。”颔之曰:“君言是也。”申,以吴兴太守谢万为西中郎将,监司、豫、冀、兖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

______________|+

可足浑氏侍女终究没有得到北府西征的确切消息,但是她还是从各种途径知道,北府已经将最精锐的厢军大半调往西域和凉州,现在镇守的力量尽是府兵和民兵,而关陇正在昼夜不停地往西边运送粮草军械。做为一名侍女,可足浑氏是怎么也搞不明白北府厢军、府兵、奇。com书民兵之间的区别,因为北府这复杂的军制就是北府内部普通人也搞不清楚。

但是可足浑氏侍女在多方打听后为了让情报圆满完整,于是就擅自做了一个大胆推测,并把这个心得加在情报的后面-北府深陷于西征。

这份重要的情报能够顺利地到达燕国蓟城,这除了依赖燕国花了大力气建立起来的秘密通道之外,也要归功于侦骑处、探马司、侍卫军司的宽宏大量,暗中放行。

由曾华一手调教出来的侦骑处、探马司在这个时代敢说自己的情报工作马马虎虎,世界第二。那么就没有哪个国家和机构说自己是第一了。从慕容云和她地侍女随从刚到北府开始,立即被内府局派人监视上了,而可足浑侍女那么低劣的手段又怎么能被北府情报人员看在眼里呢?要是北府需要这么一个途径向燕国传递“有用”的情报,可足浑氏侍女可能连怎么死都不知道。

接到长安传来的消息已经是升平二年的三月,蓟城燕王宫立即有了动作,汇集了众多的燕国文武重臣,开始讨论进一步的行动。

中常侍涅皓用尖细的嗓子将情报朗读了一遍,刚放下书卷就看到燕王慕容俊给自己使了一个眼色。心有领会地涅皓连忙开口道:“可足浑咎那这次传来如此重要地情报。真是劳苦功高。为我燕国立下一大功。”

可足浑咎那就是那名侍女,也是可足浑后地族妹,涅皓这么一说,立即有聪明人接言附和:“是啊,为了复兴我大燕,一洗遣耻,燕王和燕后殿下都是舍爱为国。此举堪比古人的卧薪尝胆。今苍天悲悯世人,赐良机予我大燕,以拯救天下万民苍生于水火之中。”

聪明的慕容评一番话正说到慕容俊的心坎里去了。自命不凡的慕容俊一直以为自己是天下的救世主,无数的百姓正等着自己去搭救。虽然这个宏伟大愿在数年前被半路杀出地北府军一举击破,但是慕容俊却一直没有放弃,一直还在为着这个伟大的目标而奋斗。在他看来,燕国和自己这几年所受的“苦难”应该已经感动了上天,要不然仇敌北府怎么会走出那么一步浑招呢?

但是慕容俊脸上并没有流露出任何表情。依然保持着威严和肃穆端坐在那里。

阳骛对慕容评的那一席话却不敢芶同。相比起北府百姓,燕国百姓更像是生活在水生火热中,更应该被拯救。这一点他是身有体会。但是这话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出口,这点“政治觉悟”阳骛还是有的。

阳骛沉吟一下也开口道:“北府此次举重兵西进,看上去是意气用事,对我大燕的确是良机。想这西域绝外万里,从前汉开始虽然一直兵戎不断,但是却从来没有真正臣服过。前汉武帝为了几匹大宛良驹,两次遣师将军驱数万兵马西征,恐怕也是意气之争,最后呢,还不是因为穷兵黩武搞得国困民穷。这些都是前师之鉴,为什么北府上下却没有认识到呢?不应该呀!”

说完,阳骛向旁边的慕容恪一瞥,随即就收回了目光。

阳骛的话像是在赞同慕容评地话,却提出了一大疑问,按理说北府上下人才济济,不应该如此昏庸不堪,行了这么一步下策呀,说不得其中有什么计策阴谋。

阳骛地话一出,许多人都不由低首沉思,是啊,北府上下要是都这么傻,自己这边能看出的问题反倒他们看不出来,那也不会打下这么大一份家业来。

皇甫真皱着眉头说道:“士秋所言不无道理,这曾镇北行事一向让人捉摸不定。此次北府西征,如真是西征不利,深陷其中,大可在邸报上捏造大胜,以造声势,如此一来有心者比不敢妄动。而今北府邸报却鸦雀无声,对于西征战事却是避而不谈,这的确让人很是费心思,依臣愚见,恐怕北府真地深有阴谋。”

“楚季先生此言差亦,”阳骛和皇甫真在燕国威望甚高,众多慕容王族弟子都曾经在两人门下就读过,从慕容皝到现在的慕容俊都以礼敬重,不敢直呼其名,言必称先生,慕容评虽然受宠,但是还没有狂妄到不可一世。

“司徒为何如此说?”皇甫真转过头来问道。

慕容评向前拱手道:“回燕王殿下,回楚季先生,在下却听到另一种说法。”

慕容俊眼睛一亮,沉稳地点点头道:“还请叔叔快讲。”

“是的殿下。据臣得知,北府此次西征因为耗费巨大,所以就发行了西征债券,向北府百姓捐派筹款,据说得军费亿万之巨。”

西征债券?燕国君臣倒是听说过,只是一直没搞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现在听慕容

一说,恐怕是北府榨取百姓钱财的一种手段。

看了一眼有点惊异地众人。慕容评有点得意洋洋,于是继续说道:“北府一向标榜以民为本,沽名钓誉,就是征调民夫也要给钱。这次以西征雪耻的名义捐派了这么多钱,一旦让北府百姓知道前方战事不利,恐怕民情汹涌难以压制,于是干脆就不做声。”

“司徒大人说得极是。北府和曾镇北的确是沽名钓誉之人,一向喜欢高调标榜自己。要是这次西征不利。恐怕会危及其声誉。不做声是应该的。”中书令韩恒抚掌赞同道。

这时,尚书右仆射张希,中书监宋活等人都纷纷附和,而慕容厉等王族将领都与慕容评交好,听到他那么一番高论,自然大声附和。

听到众人如此反应,慕容评心里一阵高兴。这些信息都是府上贵客楚铭告知的。这个燕国大商人为了求财求平安,没少向权倾燕国的慕容评上供孝敬。不过这楚铭也很会来事,除了有办法弄到越来越稀缺的北府珍宝之外,还利用自己的渠道为慕容评收集北府地情报,让慕容评在屡次地军事会议就北府问题大发意见,颇得好评,这次又取得了头彩。

“按照司徒大人地这番分析,加上这份紧要的情报。我们应该确定北府的确被深陷于西征之中。至少这两三年内无力东顾,正是我们的大好机会。”皇甫真的疑问被慕容评解答后,立即表明了自己的意见。

“北府穷兵黩武。好战连伐,不以仁义治国,自当有天遣报应。想我燕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