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夏立国传-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家大人领众数十万,聚三州十郡之力,一旦发作便有雷霆之怒,你们还是快快降了,不要再行螳臂挡车的蠢事了。”
曾华一听,顿时怒极反笑,然后转过头对赵复森然地问道:“石炮准备好了吗?”
“回大人,大人从长安带来的一百二十部石炮已经列阵摆好,蓄势以待许久了。”赵复连忙回答道。
“那就让他们看看什么是雷霆之怒。全部给我用火弹,标尺三里到五里,不用试射,连发十弹。”曾华大声吼道。
城楼上一片寂静,晋军没有人出来传达答话。苻健等人当然不会认为这么几句空话就能把曾华他们吓住了,要是这样早几天恐吓几句就把他们吓散了,用不着在这里打得尸山血海的。
这时,从弘农城后传来一阵奇怪地呼啸之声。比刚才那种混乱的声音更惊心动魄。这时天空中现出百余个橘红色的火球。如同陨石流星一般向苻家军飞掠而来。
毛贵和王堕马上知道不好,连忙拉住苻健的坐骑就往后跑。
;;后是呼呼的声音在四处飞响,接着是无数的惨叫声在狂呼乱喊。苻健忍不住转过头一看,
余处地方就像是天火坠地一样,附近数十上百的军士火星并迅速然绕起来来。一会儿工夫只见到数百个火人在那里惨叫。
没过三十息地时间,只见天上又飞来百余火球。苻健不由连连叫道:“撤兵!撤兵!”
回到三十里之外地大营中,坐下来地苻健还心有余悸,他对坐在两边的毛贵、姜伯周、王堕等人说道:“竟想不到关右晋军有如此霸道的利器。当初我们以为曾镇北取关中实属侥幸,现在看来,十个长安城也被他打烂了。看来关中我们不但回去不了,如果他们全力东进的话,恐怕这洛阳也难保呀!”
王堕最先开口道:“大王说的是。我们谁也没有想到这曾镇北居然强横如斯。加上他尽据险要。恐怕我们这次真的是无功而返,无法回关右了。但是大人不用担心,依属下看曾镇北是不会东陷河洛的。至少在这两年是不会兵出河洛地。”
;;
“曾镇北要是想兵出河洛他早就出兵了,不会等到现在了,他只是不想出兵而已。而他不出兵的原因无非有两者,一,他占据河洛四战之地,北可能受我们和城魏闵以及姚戈仲等的侵袭,南有豫州张遇,东有青州段龛,种种势力会一涌而上,就是曾镇北再能耐他也没有三头六臂,无法抗拒这一轮又一轮的混战,因此一旦他陷在其中,不但河洛不保,而且还有可能连关陇也会因战火连累造成不稳,最后实力尽丧,反而两头尽失,为他人做了嫁衣。”
王堕一一详细地分析着,苻健等人都安静而入神地听着。
“二就是这河洛之地恐怕曾镇北不便出兵收复,只能由建康朝廷来收复,否则这南边就会猜忌曾镇北的,曾镇北怎么好去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一席话说得苻健等人连连点头,功高震主,当年老主苻洪在石虎也不是这样吗?就是因为功劳太高,结果石虎表面上非常其器重老主洪,但是暗地里却猜忌万分,阴中使人把看到的苻家几个有点出息的兄弟子侄都弄死,只留下这几个兄弟了。
“安生(王堕字),你说我们如何才能不作他人嫁衣呢?”苻健听完之后急切地问道。
“大王,我们和曾镇北不同。我们占据洛阳却是天意使然。这北边城已经混战不息,于襄国地战事一、两年是打不完地,只要我们不去惹城,冉闵小儿又怎么有精力来管我们。东边豫州张遇已经降服,我等只需盘踞司、豫、兖州富庶之地,苦心经营一、两年,到那时不管是晋室北伐还是曾镇北东征,或者魏闵南下谁能奈我们何?而且我们在关陇颇有根基渊源,只需多派细作探子,唆使各地豪强世家起兵,搅乱地方,到时曾镇北内忧外患,我们再趁乱一举拿下关陇,这时我们联有关陇、河洛,试问天下有谁能敌呢?”
;;的手感激道:“安生一席话救我苻家及十数万关陇流民。”
第二日,苻健下令停止攻打函谷关,着手准备回洛阳。不几日,南北两路的消息一一传来,苻菁被新拜地宁朔将军、冯郡守谢艾大败,打得有点找不到北了,只好领残兵退河东大阳。苻雄在险要的卢氏城下一点办法都没有,主场作战的甘带着万余守军把卢氏城守得跟铁桶一般,再过几日,新上任的武卫将军王猛领着四厢步军赶来,一串的连环反击打得苻雄招架不住,只好领兵退回池城。
听到这两个坏消息,苻健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留辛牢领万余兵马据陕城(今河南三门峡市西),自领大军回洛阳。
八月底,苻健左长史贾玄硕等人请苻健依刘备称汉中王故事,自表为都督河洛诸军事、大将军、大单于、周王。苻健不由大怒:“我只能当一个大将军单于吗?天命如何,尔等胆敢妄意揣测!”暗地里却密使梁安等人上尊号,苻健辞让再三,最后才许之。
九月丁酉,苻健于洛阳即天王、大单于位,国号大周,大赦,改元皇始。追尊父洪为武惠皇帝,庙号太祖;立妻强氏为天王后,子苌为太子,靓为平原公,生为淮南公,为长乐公,方为高阳公,硕为北平公,腾为淮阳公,柳为晋公,桐为汝南公,廋为魏公,武为燕公,幼为赵公。以雄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领车骑大将军、司州牧、东海公;菁为卫大将军、平昌公,宿卫二宫;雷弱儿为太尉,毛贵为司空,贾玄硕为中书令,姜伯周为尚书令,梁楞为左仆射,王堕为右仆射,鱼遵为太子太师,强平为太傅,段纯为太保,吕婆楼为散骑常侍。
然后遣车骑大将军苻雄出兵兖州。不几月,赵兗州刺史刘启降于城,魏兗州刺史魏统降于縻丘。至此,周主健尽据司州河南、河内、汲郡、河东郡;豫州颍川、襄城、陈郡、梁郡及兖州濮阳、陈留、济阴郡等三州十一郡,一时兵势无盛。
曾华领军自回长安,也上表一封给建康,表示自己在池、弘农两地被健打得“大伤元气”,这河洛谁有能力谁就赶快北伐收复吧,不管如何自己也会尽起“残兵”为北伐王师摇旗助威。
第七十三章 … 巡视
晋散骑常侍陇西辛谧,有高名,历刘、石之世,征辟备礼征为太常。谧遗闵书,以为:“物极则反,致至则危。君王功已成矣,宜因兹大捷,归身晋朝,必有由、夷之廉,享松、乔之寿矣。”因不食而卒。
……………………………………引言摘述
回到长安的曾华算算时间,为刘惔守制的时间也快过了,于是就派亲卫去南郑将大小老婆范敏、真秀和两个儿子接到长安来。虽然长安还有一个正牌老婆,但是只看不能“用”,毕竟还只是十五岁都不到的幼女,等过了今年再说吧,这件事情已经跟桂阳长公主和跟过来的奶娘说清楚了,也托回建康的俞归给会稽王司马讲明白了,表明并不是嫌弃桂阳长公主。
在等待妻儿的空闲中,曾华在朴的陪同下开始巡视三辅之地了。
首先第一站是咸阳。现在的咸阳城己经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靠渭水的城南已经完全成了一个大兵工场了。按照曾华的规划,这里被重新整理了一下,分成了十六里,分别规划为冶炼、锻造、弓弩、箭矢、车辆、石炮、床弩、木工等十六区。渭水被从新设的西临水门中开渠引入城中,弯弯曲曲地绕着城西、城南、城东行进,形成天工渠,提供给工场使用,并在水渠落差稍大的地方设一个水车,为工场中的行车、鼓风机、简易车床提供动力。
城西分十里,是民用工场。汇集有棉、麻、丝纺织场,羊毛呢绒场,铸造场,木器场等;城东分六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全是造纸场和印刷场。在南郑的时候,兵工场地工匠们已经改进出用毛竹、芦苇等材料制造出更白更有韧性的纸张来,正在大量销往各地。迅速替代木牍竹简和布绢。而印刷场在学机械出身的曾华指点下。直接从雕刻版跃进到铜活字印刷。效率不是一般的高。
这里印得最多的除了圣典之外就是各种邸报,有传达军情军令的《镇北大将军府邸报》;有传达政事政令的《雍州刺史府邸报》;有采访观风署出版的《民事邸报》,以采集各地时事,评论各地要案,抨击各种弊端,连载各长篇故事而颇受百姓们地喜欢,也是各地“说书人”必备之品;有由主管市集商业地理市司出版地《市商邸报》。上面全是每半月或每一月各地货品的价格,还有关税署定时公布的各种货品关税,颇受商贾们的喜欢;主管教育的提学署出版的《提学邸报》则是文人墨客们追捧的邸报,它由车胤、郝隆、罗友等名士主编,刊登地除了各地提学和招生录取情况,还有从众多文人的“投稿”中精选出来的诗赋妙文,能被刊登上《提学邸报》,流传各地是许多文人梦寐以求的追求。当然了。圣教的宣传邸报《真知邸报》在曾华的支持下也明目张胆地在这里印刷发行。
这些邸报定期印刷。然后由驿邮马车或一箭驿递传送到各州各郡,然后再散到各县去。自从关陇大道被修缮完整,加上梁、益两州也是大修道路桥梁。在各地的道路状况明显变优之后,曾华下令在驿制的基础上增加驿邮马车。马车就是在曾华授意下,由咸阳工场制造出来地四轮马车,前面加上两至四匹马,在宽直地大道上跑得可欢了,一天可以跑四驿一百二里,两驿换一次马,比步行快多了,都快赶上了一箭驿递了。以前步行驿丁背的邮包都放在马车后面的货厢里,而前面地客厢里可以坐四~八人,只要交钱和有行照(类似于现在的介绍信和身份证)谁都可以坐。但是这驿邮马车只能在关中、成都、汉中等平坦的地方使用,其余的地方还是要靠步行驿邮和快马驿递。
除了圣典和邸报之外,这里还要印刷各种书籍销往全国各地。
在咸阳城北大部分则是居住着各工场的工匠和他们的家眷。除了南郑迁来的工匠外,曾华还将关陇各地的工匠们都招募过来,总共足有近两万人,加上家眷足有十几万人,把整个咸阳城北住得满满的,还向外扩展了一圈才容纳下。在城北的东角是分别管理咸阳兵民工场的军器监和良造监两个机构,西角则是跟着从南郑搬过来的工匠学堂。它从十二岁开始招收有一定基础的百姓子弟,分科专门学习各项工匠技术。
而咸阳城外东西各驻扎一厢步军,北边二十里外的地方还驻扎着一厢骑兵,戒备森严地拱卫着咸阳城,而城里工匠中更是密布探马司、侦骑处、观风采访署三司的细作探子,密切注视着可能出现的奸细。
在咸阳停留两日后,曾华离开这座可以说是在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工业中心,向长安东北的霸城行去。霸城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可能只是一座普通的城池,但是对于曾家军上下将士来说却是如雷贯耳,因为霸城城北有曾家军军官最高学府-长安武备学堂,曾家军中所有的军官都是从这里毕业的,由曾华任总理,柳任总教导,是无数热血青年心中的圣殿。
城南有京兆讲武学堂,是雍州培训士官的学校,而在城东还有一座学堂,长安大学堂。这座曾华心目中的最高学府由于龙首原南的校区正在修建,而且新开张招收的学生不多,所以暂时占用了长安武备学堂新修的校区安置。
曾华
车胤、王猛等谋臣达成共识,准备在龙首原南扩修新曾华的规划草图,龙首原北汉长安将被改造成官署办公和官员居住的地区;龙首原将成为曾府的地址和新长安的中心;城西是教育区,方圆数里的长安大学堂将占据一半地地盘。收纳数万学生都不是问题,留下的空地还将修建京兆学堂、工科学堂等稍低一级或专业学堂;城东将是居住区;城南将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区,分东区商铺区和西区市集区,一旦修建完善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区。
但是这个修建是极耗人力和物力,而且旷日持久的。在目前的曾氏体制下,曾华只能每年用结余的钱来一步步修建新长安城。首先修建的不是龙首原上地曾府,也不是改造城北地官署区,而是城西地教育区的长安大学堂。按照曾华的规划。先把东西南北城区按照独立的城区各自全部修建完善。然后留下足够的空间。最后再修建城墙把这个大长安圈起来,这样算下来,这座新长安将在此后一千年的时间内都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在霸城巡视了长安武备学堂、长安大学堂和京兆讲武堂之后,曾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冯郡治临晋城(今陕西大荔)。
现在曾华坐拥五十七厢步军,二十三厢骑军。其中秦州驻有十厢步军和四厢骑军;益州驻有四厢步军、一厢骑军;梁州(包括魏兴郡)驻有六厢步军、两厢骑军。其余地全部驻扎在雍州(包括上洛、弘农郡),其中上洛郡驻有六厢步军、两厢骑军,弘农郡(包括潼关)驻有十厢步军、四厢骑兵;冯郡驻有十厢步军。六厢骑军;剩余尽数驻扎在长安附近;更有七十一营折冲府兵,分驻各险要城池。
曾华来到冯临晋,除了巡视这里外,最主要的是这里将举行一次骑军大比武,以便选出两千名最精锐骁勇的骑兵来。选拔早早地直接从骑兵各队开始,无论鲜卑还是羌、或是汉人,只要有本事都可以报名,而且不论官阶高低一律平等比试。然后优胜者一级级往上选拔。一直在近七万骑军中选出了近五千骑兵,然后集中在临晋最后比试出两千人来。
来到临晋时,所有骑军将领都集中在这里了。姜楠、姚劲、米擒鹿,费听傀,钟存连,傅难当,当煎涂,封养离和杨绪、卢震、吕采等人,济济一堂,除了正在远征山南(拉萨地区)的野利循、镇守青海的先零勃、协助镇守秦州的狐奴养和协助镇守上洛的当须者赶不回来外,曾华属下有名的骑兵将领都汇集在一起了。但是此地地地主,冯郡郡守谢艾却没有赶到,据郡守官署地人说他正在朝邑处理流民事宜。
曾华想了一下,反正谢艾跟这选拔没有关系,于是传令开始选拔。
选拔分马术、骑射、马上搏斗等各种项目,然后还有徒手搏斗,木制兵器厮杀,最后是以小队为单位对抗。经过三天的激烈争夺,最后选出两千优胜者。
曾华亲自为前十名换上黑铁重甲(里面是连环甲,外面是板甲),坐骑挂红边黑皮甲,然后再给他们披红袍、系红围巾、插红缨,而其余骑兵将领分别为这两千骑兵换甲披红。
接着,曾华对着这些人马皆甲,浑身火红的骑兵宣布,他们将被重新编制为一军,分左右两营,正式成为甲骑(跟后世全副武装地重骑兵有区别),将换上上矛、重刀等重长武器,并换乘精选出来的高大良驹,号“探取军”。
曾华最大声问道:“你们知道什么是探取军吗?”
看到众军纷纷摇头,曾华继续问道:“那你们听过《三国传》吗?”
“听过!”听书是军士们业余时间最大的乐趣,而《三国传》更是他们最喜欢听的故事,怎么没听过呢?
“那书中是如何评论蜀汉五虎将张飞张翼德的?”
“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五虎将可是大家崇拜的偶像,尤其是勇猛无比的张翼德和忠义无双的关云长,这么经典的评语自然熟记在心。
“是的,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我为新军取探取二字,就是希望你们这些骑军中最骁猛善战的勇士个个都像张翼德一样,象他¬;——”
曾华说到这里,下面轰然应道:“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
编制完探取军之后,曾华委任骑兵将领中最骁勇的傅难当。当煎涂分领左右两营,然后丢下一本自己回忆出来地重骑兵训练手册,让他们一边换装备坐骑一边开始训练。而自己在朴和封离养的陪同下赶往朝邑。
刚到朝邑,只见到城外密密麻麻的都是临时搭建的木棚,里面熙熙攘攘地挤着上万流民。这些流民青壮老幼妇孺都有,他们个个都衣衫缕褴、蓬头垢面,面黄肌瘦,目光呆痴。一看就知道他们在路上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他们的脸上满是绝望、哀伤、悲痛、冀望。种种表情混杂在一起反而让他们显得表情怪异。神色迟滞。
他们以家为单位围坐在各自的木棚前面,围着一堆不大的火,抱着小孩,扶着老人,默默无语地从火堆中摄取热量以抵抗十月天寒冷地北风。
一些医官打扮地人走在其中,他们打扮有些怪
白色地紧身袍子。嘴巴上带着一个大大罩子,只露眼睛。看到面露病态的人他们就停下来蹲在那里诊断一番,发现可能是瘟疫者就叫身后也带着口罩的随从将病人抬走,抬到另外一处营地隔离起来。可能是已经做过解释了,流民们也知道这瘟疫的利害,所以看着亲友被抬走也没有说什么,任由那些带口罩的人把亲友呆过的地方撒上石灰水。
而在流民中间,更显眼地是一些身穿白袍的人。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慈悲和怜悯。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围拢过来的流民中轻轻地讲述着。声音低沉而缓慢,故事感人而真实。不由地听得流民们聚精会神,最后泪流满面。他们都是圣教的传教士或教士。虽然现在的圣教还非常低调,但是在曾华的大力支持下,在范哲等人地苦心传播下,它现在在雍、梁、益、秦州发展得非常迅速,尤其在西羌和关陇羌、人中间影响力巨大。他们深知流民是最惶恐无助地一群人,不管在物质还是精神上都急需帮助,所以流民也是他们传教的重点。
这时谢艾走了过来,对曾华拱手叹道:“这些都是河北的流民。城、襄国混战,无一月不血战。伪赵前些年迁徙地青、雍、幽、荆等诸州百姓和、羌、胡蛮数百万人,由于伪赵崩溃,其法禁不行,于是就各还本土;途中道路交错,互相杀掠,其能到达目的者十中只有二、三。据闻现在中原大乱,饥疫满地,百姓相食,恐怕已经没有什么耕地的人了。”
说到这里,谢艾缓了缓说道:“这些都是原雍、秦、梁州被迁徙到河北的流民,现在纷纷西迁回本土。部分百姓和、羌数十万跟着苻健南迁河南,还有数十万百姓滞于河东、河内诸地,这数万百姓是趁着我大败菁后冒险跑过来的,途上死伤过半,过河的只有不到两万余人。”
曾华心里大忿,转头对朴说道:“素常,写封书信给洛阳的苻健,明明白白地告诉他。我这段时间不会出兵攻打,但他必须放开边境关口,任由流民西归。要是他不答应!”说到这里曾华有点咬牙切齿了,“老子有数万骑兵,要是他不答应,老子把这些骑兵全部放出去,日夜侵袭他的地盘,我要让他上茅厕都担心辖下的哪个城池被攻陷了。”
记到这里朴不由疑惑地问道:“苻健会答应吗?”
谢艾想了一下回答道:“苻健现在是稳定地盘、收拢人心的时候,如果真的让我们骑兵日夜侵袭,恐怕他半年都坚持不住了。虽然放弃数十万百姓有点心痛,但却可以丢卒保车,孰轻孰重他自然算得清楚。”
||可以省粮食。现在天下恐怕除了江左和关陇没有谁手里的粮食够吃,对于健能省一点算一点。但是他想稳定,恐怕明年一开春南边就不会让他消停了,看他怎么招架,怎么稳定?”
书信送到洛阳苻健手里,他思量来思量去就是舍不得这数十万百姓,但是他既怕关陇骑兵日夜侵扰,又担心手里的粮食不够吃,到时没东西吃了这些百姓可就不管你周主是否奉天承运了,照样造你的反。
正当苻健犹豫时,上万骑兵从卢氏城和弘农城呼啸而出,大肆侵袭了陕县、池、宜阳等地,说明曾华说到做到。接着河南各地纷纷传流言,说洛阳苻健就是宁愿饿死数十万百姓也不让他们西归乞活。谣言之下人心惶惶,“周国”新定的地盘开始出现乱局,有百姓依附当地豪强,结堡成垒,自号太守校尉,以求自保;或成千上万的百姓打出乞活旗号,纷纷结队西归。
;;余,有近四十万百姓通过弘农郡、二十余万通过蒲坂、十余万通过卢氏纷纷涌入关中,停留在上洛、华阴、冯临时搭建的营地里。
雪花慢慢地飘了下来,很快就把整个天与地变成了雾蒙蒙的一片。初冬的第一场大雪对于曾华和他下属的官员来说是一场考验。他们紧急调集厢军、折冲府兵搭建临时木棚、房屋,调集粮草柴禾,准备医官药物,终于让这数十万西归的流民暂时安顿下来,开始在严寒中慢慢煎熬,期待春天的到来。
看着密密麻麻的营地,曾华不由黯然了。这些活着来到这里的流民都是幸运者,而更多的百姓还在中原煎熬着。他们将在大雪和饥饿中绝望地倒下,永远也站不起来,他的眼睛也许永远也闭不上,一直都望着远处看不见却又望得着的关中和江左。在这里,曾华只能祈祷上天让他们转世投胎的时候投到一个太平盛世。
默默无语许久,曾华最后说道:“我想去江左建康走一趟!”
一向对曾华有什么说什么的朴不由意味深长地问道:“大人,你是不是想去江左看一看?”
曾华点点头,眼睛却一直注视着远处的营地:“我想去看看,看真长先生值不值?我值不值?这百万冤魂值不值?”
听到这里,谢艾不由和朴对视一眼,最后两人几乎是同声幽然地说道:“是该去看看了。”
第七十四章 … 长安
一月,魏主闵帅骑十万攻襄国。署其子太原王胤为大将军,以降胡一千配之为麾下。光禄大夫韦謏谏曰:“胡、皆我之仇敌,今来归附,芶存性命耳;万一为变,悔之何及!请诛屏降胡,去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闵方欲抚纳群胡,大怒,诛謏及其子伯阳。
…………………………………………………………引言摘述
告别谢艾回长安的路上,曾华依然是郁郁不乐,脸上的神色就如同头上的天一样阴沉沉的。骑马跟在旁边的朴明白曾华的心思,也知道自家大人毕竟还是一个二十七岁的热血青年。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成为江左晋室最年轻的一镇方伯,除了老天眷顾之外,和他本人睿智明远、谋定而动不无关系,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的血还是热的,前几日看到那多苦多难的流民,心中自然按捺不住了,恨不得立即率军东进,肃清宇内。
“大人,你曾经说过多大的能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今天大人能够带领雍、秦、梁、益四州百姓过上安宁的日子已经非常不易了,大人,你已经尽力了。”朴开始劝导曾华。
“素常,我知道。可是我看到这中原百姓,我心中就有如刀绞。我也曾经做过流民,知道其中的艰辛,也明白他们所受的苦难要比我重百十倍。我真的很想立即领兵东去,尽自己一份力。让他们早日脱离苦海。”
“大人,洛阳好打,拥兵十万杀过去就行了,苻健是绝对抵挡不住的。可关键是洛阳打下后怎么办?”朴地话是一针见血。
“我知道,我知道!”曾华嗡嗡地说道。
“大人,你不知道!你不知道这其中的轻重。”朴毫不客气地说道,做为曾华的谋臣他们都有幸可以直白地指出、甚至痛斥曾华的不对之处,这也是众谋臣越发觉得离不开自家大人的原由之一。
“我们就拿城的魏主冉闵来说。现在几乎是无一月不战。我们也清楚他肯定是不想战。但是他的政治手腕欠缺。加上襄国城有他的死敌,这才打成了不死不休地局面。要是他多些谋略,能多联合河北各地豪强,称臣江左晋室,巩固根本,早灭襄国,也不会落入到如此窘迫地局面。现在魏主冉闵完全靠着他地勇猛在支撑着。我们都清楚,襄国支撑不了多久,他也支撑不了多久。现在的中原荒芜千里,百姓流离失所,今年熬过去了,明年又怎么办?今年灭掉了襄国,明年北边更强大的燕国来了怎么办?真是可惜呀!”
在朴一连串的问话中,曾华低着头一言不发。
“如果我们赶走了苻健。收复河洛。那么我们就成了众矢之的。退回河北的苻健、东边的伪赵残余、还有姚戈仲和河南各地守堡接垒地豪强等等都将像狼群一样扑过来,消耗我们的实力。我们一边艰难地应付着这些内外敌人,一边安抚着数十上百万的饥民。拼命地消耗着关陇、益梁来之不易的元气和实力,到时燕国来了怎么办?靠江左晋室?”
说到这里,朴异常凝重地说道:“大人,今日这个成果也正如大人所说的,是数万将士洒热血抛头颅得来的,来之不易!你不能就让它毁之一旦呀。大人,我知道你的志向远大,难道你就愿意收复河洛了事?大人,在惨痛的耻辱和悲伤前,我们不缺热血,但我们缺地是冷静地头脑和深远的眼光,大人,你不能叫数百万百姓失望呀!”
不,当然不。自己现在出兵收复河洛,打不好自己要把关陇、益梁的老本搭进去不少;费尽千辛万苦打好了,江左地朝廷却会大摇大摆地北上还都,就凭那时自己残余的实力,要想跟晋室翻脸,桓温一个人就能收拾自己了。到时自己顶多就是一个中兴闲臣,高官显爵享着,快活日子过着,但是历史却继续向某个方向前进,也许用不了数十年,历史又会重演一次。自己甘心吗?不甘心!
收复河洛稳定以后就跟晋室翻脸,那么自己就成了晋室北伐的对象了。到时北有燕国,南有晋室,然后又是一场势均力敌、不死不休地战争,彻底把华夏民族的元气打完。
想到这里,曾华摇摇头,很艰难地对朴说道:“我很矛盾。素常,你是知道的,虽然我名义上好博冒险,但是没有哪一次不是谋定而动,只是出其不意而已。这次东出河洛,我真的没有把握,我不敢拿关陇去冒这个险呀!”
“是的大人,现在我们最大的任务就是积攒力量,等我们有平定天下的能力时,再看准时机席卷而出,方是上策。”看到曾华已经回过神来,朴微喜道。
“我明白,我不会轻举妄动的。我会继续执行我们以前定下来的策略,东守北攻,一边力向力量薄弱的北地、朔方和并州进军,一边恢复元气,积攒力量。”说到这里,曾华转向朴诚恳地说道,“多谢你素常!”
||大,请大人务必三思而后行。”
回到长安曾府,迎面走来的范敏和真秀顿时将曾华所有的烦恼都赶得干干净净。范敏还是那样明艳绝伦,真秀还是那样妩媚可人,只是她们做了母亲之后少了一种青涩动人的风采,却多了一种成熟撩人的风韵。
她们手里都抱着一个婴儿,浑身上下用棉被裹得严严实实。
曾华一个箭步就冲了上去,双手一抱,就紧紧地拥着范敏和真秀,还有她们怀里的孩子。在那一刻,曾华觉得整个世界只有他们五人。
“真是老大吗?”曾华拔开真秀怀里的棉被。露出一张熟睡地小脸,小小的鼻子在轻轻地扇动着,圆圆的脸蛋如同两个熟透了的小苹果,小巧的嘴巴微微张开,一双小眼睛闭得紧紧的,细长的睫毛在微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