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华夏立国传-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曾华不由大笑起来,还有这样的人,真是太可爱乐。不过可爱归可爱,但是这个黑锅还是要你来背了。

就这样,曾华和杨绪你问一句,我答一句,两人秉烛夜谈,一直谈到深夜,最后曾华笑眯眯地把眉开眼笑的杨绪亲自送出大门外。

谈完话的第二天,杨绪这位监事假仇池公开始发威了。他打着清理前夜谋乱的关联叛逆分子,在换上仇池守军衣服的梁州军的配合下,先从武都城开始,把忠于杨初的官员将领和贵族们全部揪了出来,该杀的杀,该关的关。

然后杨绪又以仇池公的名义把各地重要的官员和将领全部紧急召集回武都城“商量重大事情”,当然也包括杨初的全部心腹。

最先是武都城里的官员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情了,立即向表面上的杨绪再表了一次忠心,就差插血刀发毒誓了。但是在杨初的“火眼金睛”下,任何想“伪装混进革命队伍里来的敌特分子”全部被揪了出来。

在短短的十几天里,一批批官员和将领被派到各地,掌管起来各地的政务和兵马,当然了,这些人都是被杨绪选来选去精心挑选出来的,他们的家人都统统被留在武都城里做为人质,而且在他们的随从属官中,谁也不知道谁是武都城的密探。但是这些官员和将领们都知道,周围有很多人都希望能探到自己“谋逆”的一点点迹象,然后再去告密以便取代自己。于是个个不由地打起十二分的小心。

对于没搞明白那晚发生什么事情的仇池大多数人来说,大部分人在猜测是杨沿在图谋篡位,而且差点就得手了。少数心计深沉的人却感觉得出来,恐怕这篡位的人应该是现在的监事假仇池公杨绪。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在这个纷乱的时候,还是小心谨慎一点好。

在杨绪暗地里大力清理杨初势力的时候,曾华却和姜楠泡在了一起。

姜楠也是仇池的老人,但是他和杨绪不同,杨绪是高高在上,在贵族阶层里面混,但是姜楠却是仇池的一名奴隶,一直生活在最底层。数年来他放过马,看过羊,种过地,也替主人去打过猎,反正什么有危险的事情他都干过,而且他的足迹也遍及了仇池两郡,认识了许多同样悲惨的奴隶朋友。

姜楠告诉曾华,仇池的奴隶有两种,一种是从西边买来的生羌,包括白马羌,西海羌,甚至是生羌党项人,这些人一般都被用来放马看羊,所以也叫马奴。另一种是世世代代的奴隶,一般是帮主人种地耕作或者是家事杂活,这些也没有名字,都被叫作卑种。

姜楠还向曾华推荐了他认识的两个马奴好汉。一个是二十来岁的党项生羌,叫野利循,十来岁的时候跟着父母被吐谷浑部众围猎的时候俘获了,卖给了武都郡的一位氐人首领。但是野利循的父亲却“野性未改”,时时想着逃走和反抗,最后被首领活活剥皮处死,他父亲的那种又干又黑的人皮还是前几日姜楠帮着从氐人首领的祖宗堂里取下来如土未安。

而野利循的母亲含辛茹苦地将野利循抚养到十四岁时,终于不堪凌辱而死了。

而另一位是三十来岁的西海羌先零族人,叫先零勃,二十来岁的时候被吐谷浑抓住卖到武都,成了一名马奴。

曾华看着眼前的两人,野利循瘦黑身长,于中原人有点不同的高颊长脸,一双深褐色的眼睛看上去有点呆呆的味道,但是却抑止不住偶尔流露出的那种雪山野狼的气质。

如果说野利循是野狼,那么先零勃就是一只狮子。他阔脸粗脖子,身体雄壮,双臂长伸。满脸的胡须加上那双虎眼,颇有点威猛的气势。

看着两人身上那破破烂烂的衣服,曾华突然想起了姜楠说起的话:“这些马奴卑种都是仇池最苦难的人,他们过着猪狗都不如的生活。如果谁要是给他们最渴望的自由和尊严,他们会为这个人粉身碎骨,万死不辞。”

想到这里,曾华再也不犹豫了。由监事假仇池公杨绪下令,借口为正规军作仆役辅助,从武都郡、阴平郡众多部落的马奴、卑种中选出或勇武善斗者或骑射精湛者两千人,,却暗暗配上养马城的良马和武都城里缴获的刀枪,再粗粗训练几日。

看着被编成两营的新军,曾华不由心情万绪。历史不管是由谁书写,但总会有人昨日是奴隶,今天却成了万户侯。

曾华举起一根白色羽毛,对着站得整整齐齐的两千新军,高声说道:“以前你们叫马奴,叫卑种,是最卑贱的人,你们的生命在许多人眼里就象这根羽毛一样轻。”

听到这里,两千人都默不作声,手心紧紧地撰着刚发下的羽毛,继续静静地听着,并注视着曾华和他手里那根白色羽毛。

“但是从今天开始,你们会让那些人看到羽毛的力量!你们这些卑贱者的力量!”说到这里,曾华将羽毛紧紧地插在了自己头盔的边沿空隙中。没有谁下令,两千人同时将自己手里的羽毛插在了头盔上。顿时,整个校场除了两千沉寂如山的军士,就是无数随风摆动的白色羽毛!

在杨绪忙着搞“大清洗”的时候,曾华一边训练草草成军的飞羽军,一边将这些人的家眷从他们的主人手里强买过来,统统接到养马场和武都城分别安置,并许下重诺,只要飞羽军军士立下军功,不但他们本人,就是他们的家人也全部获得“解放”成为平民,而且在此之外,军功封赏制度(自然是梁州军的那一套,只不过没有讲出来而已)对他们一视同仁。当然了,梁州军那森严的军法同样给众飞羽军讲清楚了,让他们知道那些该做,那些不该做。

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到了二月中旬,血光之夜已经过去半个月了。正当曾华训练军士,安排家眷时,杨绪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曾华,说这武都城上下和武都、阴平两郡的要害位置都已经换上了“自己人”了。

曾华听完之后把杨绪一顿猛夸,然后再勉励一把给打发走了。

望着杨绪的背影,曾华开始盘算起来了。前几日毛穆之派心腹秘密送来一封信,说已经接收了杨岸的一万五千人马。先将五千骑兵人马分离,送到晋寿重新打乱整编。而一万步军先全部收缴兵器,然后押送到成固等地,在徐当的监视下也打乱整编,重新编成数支新军。

而毛穆之留下汉中折冲府兵守住武兴关、阳平关等关口后,和柳畋率领全部换上仇池军衣服装旗帜的第一军团正打着“奉命勤王”的旗号,正朝武都而来。应该这两日就会到武都城了。

曾华接着开始数起仇池的几个隐患了。祁山的杨直危险最小,可以暂时不去管他。

镇守宕昌城的镇南将军杨芾是杨初的叔叔,当时接到杨初亲笔手书的“武都遭偷袭,我被刺伤,事关重大,速来武都相商。”就给吓坏了,加上私交不错的杨绪也跟着一封手信,把情况简单一说。杨芾看完之后,立即觉得事关重大,马上带着心腹迅速回武都城,结果一下子就中了杨绪的奸计。收拾完杨芾,曾华和杨绪一商量,派杨初的小舅子,第二个向曾华投降的“氐奸”-谷举接任镇南将军职,接管那里的三千兵马。而宕昌羌的几个大首领早就已经被杨初请到了武都城,只不过现在改由曾华和杨绪招待了。这也不足惧了。

阴平郡的几个白水羌大首领也一同被杨初早早请到了武都城,也免得曾华现在操心了。

那么这样算下来的话,只剩下下辨杨沿这位老兄了,事情折腾到这个地步,也该有人出来担黑锅。

曾华当即叫来野利循和先零勃,交给他们仇池公府颂发的令牌和命令,然后说道:“你们点起一千人马,去下辨取杨沿的人头回来。”

野利循和先零勃二话不说,领令而去。先点起一千飞羽军,策马狂赶一夜的路,黎明时分来到下辨城前,用仇池公府的令牌叫开城门,然后直入镇东将军府,杀散数百杨沿的亲卫,冲进府中。这时杨沿披甲持刀来敌,结果未及先零勃三刀,就被枭了首级。随即,武都城四处传檄文,说杨沿勾结晋军,图谋篡位,已经被正法。

而就在这天,“伪装”成杨岸参军和部将的毛穆之、柳畋顺利地率领六千“武兴关援军”赶到武都城。

就在晚上举行欢迎宴的时候,赵复悄悄来到曾华的身边,低声耳语几句,顿时把曾华吓出一身冷汗来,连忙借口有事,中途退席,召集杨绪、毛穆之、柳畋等人议事。

修改和补充了昨天上传的,尽量保证今晚再上传一章。

第三十七章 … 杨初的女婿

杨初遍数周边,强敌环临,故欲求强援。吐谷浑地处仇池西陲,有控弦两万。初以重利卑求吐谷浑酋首叶延,得其世子碎奚联姻。

__________引言摘述

曾华把一封皱巴巴的信递给旁边的杨绪,然后说道:“苻惕,你给大家念一念吧。”

杨绪心情有点紧张,他知道这周围都是曾华的心腹,自己能坐在这里,应该要熊猫烧香才是。他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接过曾华递过来的书信,然后展开一看,满满一纸的汉字。杨绪清清嗓子,按照上面的话开始念起来。

越念杨绪越觉得莫名其妙,而周围的众人也觉得一头雾水,原来这书信里写得全是不相干的字,连在一块念出来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曾华也在那里纳闷,刚才自己匆匆看了一眼,也不知道这信里写的是什么?难道这里有密码?所以才递给杨绪去读,以为他能看出这里面有什么玄机。但是看着杨绪那一脸的诧异,估计他也不知道是什么一回事。

杨绪很快就念完了,但是众人却还是没听明白信上讲的是什么意思?曾华略一沉思,开口说道:“苻惕兄,烦你再念一遍。”

杨绪连忙从头再读了一遍,读着读着,杨初读错了几个音,一口勉强能听懂的官话顿时不知变成什么了,大家更加莫名其妙了。杨绪不由地停了下来,抱歉地说道:“不好意思,这上面许多字的发音和我们氐语的音有点象,一不小心就说成氐语了。”

曾华听到这里,心里不由一动,连忙说道:“苻惕兄,你刚才说这书信上字的发音和你们的氐语音很相近?”

“是的!大人!很多都相似”杨绪老老实实地答道。

曾华突然明白了:“苻惕兄,你把这书信上的话按照相近的氐语发音念出来。”

杨绪连忙按照曾华所说的一样,连忙念起来,但是这回杨绪的脸色越读越凝重了,也越读越慢。最后读完,杨绪赶紧向还是一头雾水的众人解释一遍。

原来这封信虽然全是用汉字写的,但实际上全是不相干的字,真正的内容必须要用和这上面各汉字发音相近的氐语音去读,然后才能从氐语中知道所说的是什么。难道写这封信的人是不是学过保密学,或者也读过金大大的小说?

曾华一边想一边听杨绪讲述着已经“翻译”过来的信中内容。信中说杨绪这个老贼勾结外人,先故意烧养马城草料,吸引众人注意力,然后指使贼军从后山偷袭。占据了武都城之后就开始残害忠良,大肆捕杀无辜,现在的仇池武都已经是人间地狱,还望贤婿立即发兵,肃正奸贼,以靖正道。

从杨绪口中听到的这些话可以知道,这封信一定是那个“安心荣休”的杨初写的,只是不知道他信中的贤婿是谁?

正当大家正在猜测时,曾华开口说话了:“这封信是赵长军巡视内府时,发现一位为杨初小妾看病的武都大夫从府内走出来,神色慌张,就截住盘问。谁知那人没说几句话就已经神色大变,满头是汗。长军叫人一搜,顿时在他的鞋底搜出这封信来。”

说着曾华举起了这封信大声说道:“长军又立一功,还请武生记下。要不是长军机警,这封信要是被传了出去,外敌到了仇池山下我们都还不知道,到时杨初再振臂一挥,我们在这仇池山上连葬身之地都找不到了。”

看到大家都深以为然地点头,曾华转向杨绪说道:“至于杨初的这位贤婿,还请符惕兄给大家讲一讲。”

杨绪向曾华拱拱手,沉着脸面向大家说道:“在数年前,杨初为求强援,派人携重礼西赴西海河湟,意图和吐谷浑联盟。几经来往,吐谷浑可汗吐延终于答应和仇池结盟,并为其世子碎奚聘杨初那十四岁的二女,去年七月已完婚。而这位碎奚一直负责巡视河曲诸西羌,去年入冬的时候率五千骑驻白水源(今四川墨曲北),离仇池西边的宕昌只有不到四天的路程。想不到这杨初居然敢来这一手。“

看着杨绪那咬牙切齿,恨不得把杨初生吞活剐的样子,丝毫没有以前杨初驾下第一重臣的模样。

曾华笑了笑,摆摆手道:“这很正常。我们夺了杨初的位,逼他退归内府,就是泥人也有三分火呀!何况这位仇池公也不是一个泛泛之辈,自然会想些主意。”

说到这里,曾华突然笑了:“这位杨初躲在内府啥都不想,估计光想着如何去写这封密信去了,真是难为他了。”

说罢,曾华转向毛穆之问道:“武生,仇池大捷的上书已经发出去了吗?”

毛穆之点头道:“我离开武兴关的时候就已经发出去了,这会估计已经到了江陵了。”

“只怕朝中众人又要吃惊了吧,我这疯虎的名号算是坐实了。”曾华半是自嘲,半是玩笑地说道。

毛穆之马上接道:“满朝众人大半是又要大吃一惊,只不过还是有一人不惊。”

“谁?”

“刘丹阳,真长先生(刘惔)。”

“的确是。”

“还有一个半惊!”

“恐怕武生说的是桓公吧!”

“是的,还有一人恐怕是后悔末及吧。”

曾华假怒道:“武生呀!何必提这一节呢?”

看来刘惔和毛穆之之间的书信往来中提到过向会稽王司马昱求婚的事情。当时刘惔万般无奈地向毛穆之说起这事,希望毛穆之能好好辅助自己这位弟子,也帮忙劝住这位“心思非常大”的梁州刺史。现在这位曾华刚任梁州刺史没有多久就把旁边的仇池给收拾了,已经开始显现出强劲的“上升趋势”。估计司马昱这会儿已经开始后悔了,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北方逃过来的破落户居然会如此生猛。

看到曾华和毛穆之突然把话题绕到天边去了,旁边满腹心思的杨绪顿时有些坐立不安了,他心里着急呀!这吐谷浑的世子碎奚和他的五千骑兵可不是开玩笑的,都是吐谷浑部和各归顺羌族选出来的精锐,骁勇善战,不是人心涣散、久乏训练的仇池军能比的。

现在既然杨初已经开始筹划同碎奚取得联系,谁知道他还有没有别的途经跟他女婿联系呢?要是这五千铁骑杀进仇池,别的不说,曾华和杨绪在武都干的这点“坏事”立马就曝光在众人面前,到时各部群起攻之,曾华还可以跑回梁州,自己怎么办?只有先找个地方把自己埋了。

听到杨绪在那里猛咳嗽,曾华闻声转过头来,看到杨绪坐在那里跟屁股烧火的猴子一样,不由笑了:“符惕兄,不必着急。既然杨初想让他的女婿领吐谷浑骑兵入仇池,我们就遂了他的心愿。如果我知道有五千人驻扎在仇池不远的白水源,我早就睡不着觉了,干脆这次就一把搞定他。”

而毛穆之接过杨初的那封密信,仔细看了一下,旋而笑道:“这杨初的笔法很是一般,很容易摹拟,只需符惕兄用氐语把我们想说的说一遍,我再用笔写一遍。关键是这块玉佩,应该是杨初和碎奚的凭证信物。”

杨绪一听差点没吓晕死过去。人家杨初只不过给自己的女婿写了一封信,曾华他们就开始打起人家的主意,而且还是打着把人家引进来再关门打狗的主意。看来这梁州不止曾华一个疯子,你看柳畋等人在那里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简直就是一群疯子。

但是疯子占多数,杨绪是少数派,必须服从多数。于是他按照毛穆之杜撰的“一篇发言稿”代替杨初开始发言了,而毛穆之在旁边根据杨绪的发音用汉字摹拟杨初的笔迹开始写起来。

前面杨绪老贼图谋篡位都差不多,后面就差的远。杨初说自己看到大势不秒,就假装输诚,任命杨绪为监事假仇池公,尽付大权,自己退归内府。杨初说自己忍辱负重,趁着杨绪得意忘形时暗中联络有志之士,悄悄集结兵马图事。但是群臣众多却绝少忠良,苦于没有外援恐怕大事难成。所以请碎奚看着翁婿的分上赶紧领兵入仇池,和自己内应外和,一举剿灭逆贼。在信中杨初告诉自己的女婿,新任的宕昌城守将陶仲是自己的心腹,表面上归顺了杨绪,实际上对自己还是忠心耿耿,是靠得住的人,可以由他带路抄小路直入仇池武都城。

杨初还许下重诺,如果碎奚能帮助自己平定逆贼,重夺仇池公大位,自己愿意把宕昌地区和阴平郡北部全部补做女儿的嫁妆送给碎奚。

书信写得很简洁,就像是匆匆忙忙地写下的一样,而毛穆之还煞有其事用不知是猪血还是牛血在结尾写上“翁盼”两个血字。

杨绪接过来一看,发现这封信连自己这个非常熟悉杨初笔迹的人都真假难辨,读着读着连自己都不由地信了五分。

曾华再择一名机敏可靠的杨绪心腹,细细交代一番,再许下重赏,派他乔装打扮一番,然后骑马向西“仓惶而去”,直奔白水源。

而曾华等人也开始行动起来。

曾华留下毛穆之、柳畋和段焕、赵复在武都继续稳定仇池的政局,开始将梁州势力渗透进仇池,而自己和乐常山、魏兴国等人领着左右护军营穿着仇池军服饰先行,打着接管宕昌城的旗号,迅速奔宕昌城而来。而两千飞羽军却从小路日夜兼行,直接开到宕昌城下,用仇池公府的令符强行接管了宕昌城的防务,并在第二天接住了曾华。

曾华入了宕昌城,先把所有原来的官员和兵马统统派飞羽军押回武都,再用飞羽军一部和左右护军营装成守军,正儿八经地守起宕昌城,就等碎奚这位杨初的女婿上门。

杨绪心腹带着“杨初的密信”日夜不停地急奔,终于在第四天找到了碎奚的营地。

看着眼前疲惫不堪,浑身脏不拉兮的“密使”,好像是从鬼门关里逃出来的一样,碎奚心里先信了一分。当他按照密使的提示叫旁边的参事读完信之后,心里又信了三分,当他看到那块自己做为聘礼送给杨初的玉佩,心里又信了三分。

他用狼一样的眼睛盯着密使看了半天,最后突然喝道:“你明明是杨绪的奸细,前来讹我,还不快快从实招来。”

密使也不慌,闻声只是跪倒大哭:“公爷派小人潜偷下山的时候曾切切叮嘱过,说世子是仇池唯一的希望了。今天世子不信我也罢,把我千刀万剐、磨成粉末也行,只求世子速速发兵,求公爷于水火之中!世子,请你看着公爷待你如亲子的份上,就发兵仇池吧!”

说完,密使伏地大哭,一副求死的样子。

碎奚和旁边的参事对视一眼,连忙上前扶起密使:“我只是试探一下。此事重大,不能儿戏。我翁父有你如此死忠之士,真是万幸!来,坐!”

密使也收起眼泪,顺势起身,恭敬地坐在一旁。

“你说说这仇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碎奚问道。

密使便一一道来,说的和密信上差不多,不过讲得更详细而已,说到杨绪密使便咬牙切齿,捶手顿足,说到杨初便眼泪哗哗,泣不成声。

碎奚边听边点头,最后问道:“这信中说到的陶仲真的可靠吗?”

“陶仲家三代都跟着公爷鞍前马后,后来到了陶仲,公爷看他还颇懂兵马韬略,就让他去下辨领兵,顺便监视镇东将军。”

碎奚明白了,看来这杨初对陶仲不是一般的器重,谁都知道镇东将军杨沿是杨初最大的潜在敌人,派陶仲去下辨镇守外加监视,就说明陶仲在杨初心里的分量不一般。也正是这样,所以上次自己到仇池迎亲的时候没有见到此人。

“陶仲接到公爷被刺伤闭府休养,诸事尽托于杨绪老贼的消息,当时就觉得不对。当即亲自跑到武都去看个究竟,终于发现了真相。他暂时忍负下来,暗暗找了个机会和内府的公爷取得联系。当时的公爷正感叹世态炎凉,臣无忠良,接到陶仲的消息,顿时是泪流满面。不过他交代陶仲,说现在是奸贼当道,群臣犬附,不能硬来,不如阴降杨绪老贼再图大事。”密使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陶仲接到公爷的话,当即写下血誓再送入府,然后向杨绪老贼假献殷勤,取得老贼的信任。过了几日,杨绪老贼赚得镇南将军杨芾入武都城,这宕昌城无人镇守,杨绪左右无大才,便选了陶仲出镇宕昌城。陶仲临行前曾又和公爷密约,其到宕昌后立即尽掌兵马,而公爷伺机传书信于世子,求得援兵,然后陶仲愿为世子驱使,合兵一处,引为向导,直取武都城。公爷在前几日寻得杨绪老贼设宴庆祝下辨杨沿被诛,戒备稍微松懈时,派小人携此书信下山。”

说到这里,密使又泪流满面地跪地磕头道:“世子,请速速发兵吧!现在公爷被囚已经一月多了,要是杨绪老贼稳定住了局势,尽握权柄,到时不但回天乏术而公爷也危险了!”

碎奚连忙安慰两句,然后好言安慰,并保证尽快发兵,就这样把密使打发出去休息去了。

“笮朴先生,你说该如何办?”碎奚把玩着那块西域过来的白温玉佩问旁边的参事道。这是他父亲从白兰羌人“讨来”的“精品”,后来做为最贵重的聘礼送给杨初,碎奚自然认识。

“应该没有问题,这恐怕是世子图取仇池的最好机会。”笮朴把这封密信和以前杨初写的书信仔细对一遍笔迹(当时的各西羌、吐谷浑应该没有通用文字,所以在书中假设汉字为通用文字),发现无误后缓缓说道。

“好,那我就发兵!”碎奚瞪着眼睛,低声说道,“你们争来争去,恐怕最后还是便宜了我!”

笮朴站在一边,心里暗暗盘算着。但是他开始觉得哪里有点不对,但是却总也想不出。他偷偷看一眼前面的碎奚,心里明白,这位主子表面上对自己有三分客气,但要是自己现在在他下定决心后再“无理”阻止的话,恐怕一顿鞭子是跑不掉的。

第三日,收拾齐整的碎奚带着五千骑兵从白水源出发,沿着白水江向东而行,先过甘松,直奔宕昌。

站在城楼上的曾华和众人向西张望,一连数日,西边的探马还是没有发现一点有兵马东来的迹象。难道密使的表演不成功?难道碎奚如此聪明,识破了这连环计?

“大人!”看着这太阳就要西落,而西边一点动静都没有,姜楠开口道,“这碎奚真的会来吗?”

曾华笑了笑:“不来他什么都捞不到,来了他就可能捞到宕昌和阴平郡北,甚至整个仇池。你说他来还是不来?”

这时,一匹快马从西边疾驰而来。

“大人,西边五十里发现有数千骑兵!”探子喘着气说道。

来了,大家顿时忙开了,姜楠马上变成了陶仲,而先零勃成了他的副将,曾华等人就变成了宕昌守军的军官,混在守军中间。

“世子,世子!”在宕昌城外,姜楠“含着眼泪”快步迎了上去。可把你们盼来了,我们站在那里等了好几天,脖子都快等长了,终于等到你们了。但是姜楠这种神情到了碎奚眼里就完全是一副“忠臣”终于把援军等到的样子。

“世子,我可终于等到你了。每次想到公爷还在武都受苦,我的心就象是被刀绞一样。但是我却势单力薄,一旦轻举妄动,我身家性命事小,恐怕会危及公爷的性命。”姜楠边抹眼泪边说道,“可恨那杨绪老贼心里还是信不过我,把这宕昌精兵尽数调走,只留下老弱残兵千余,你叫我如何杀到武都城去。现在好了,世子来了,一切都好了。你是公爷的女婿,我等心甘情愿受世子驱使,以为前锋,只求救出公爷来!”

碎奚一听,心里有底,连忙信誓旦旦地说道:“杨公是我的外父,我自当尽全力救出他老人家,并助他剿灭叛逆。”

碎奚跟着“陶仲”来到宕昌城西门,只见数百人在门口迎接。也不知曾华他们从哪里找来的人,一个个好像都是从老人院借调出来的一样,要不是就是从幼儿园领出来的。有的没有刀枪高,有的全靠着刀枪才没有被风吹倒。

看着这些兵马,“陶仲”有点脸红说道:“这些都是我军中能集合的青壮,虽然不能上阵杀敌,但是给世子军牵马助力还是可以的。”

还都是青壮?我一百勇士就能杀散你这些青壮。尽管碎奚心里鄙视,但是却顿时放心了。他表面上哈哈一笑,下令五千人马尽数驻扎在西门城外,自己带着百余护卫就走入有点空荡荡的宕昌城。

到了镇南将军府,“陶仲”设大宴款待碎奚,并备下大量好酒美食,由碎奚派几个心腹领着送到北门城外犒赏三军。

欢宴一直喝到深夜,终于喝得镇南将军府没有了高声喧哗,而北门城外也慢慢地静寂下来。

当碎奚摇摇晃晃站起身,端着酒杯准备再给“陶仲”敬一杯的时候,从门口走来十几个人,打头的还在嚷嚷道:“姜楠,酒喝完了没有,都折腾一晚上了还没有把他们喝趴下?”

碎奚转过头来,晕晕乎乎地问道:“这位兄弟是谁?”

“我,鄙人是大晋镇北将军,梁州刺史曾华。”来人笑眯眯地站在那里说道。

碎奚摇了摇脑袋又问道:“梁州刺史是什么官职呀!我怎么没听说过仇池有这个官职呀!”

而坐在旁边的笮朴却突然全明白了。难怪刚才我坐在那里越喝越心虚,越喝越不敢喝了。现在终于想明白了,杨绪如果没有外援怎么敢作乱呢?而他的外援就是眼前的梁州刺史!

第三十八章 … 宕昌城(全)

宕昌羌者,其先盖三苗之胤。周时与庸、蜀、微、卢等八国从武王灭商。汉有先零、烧当等,世为边患。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南北数千里。姓别自为部落,酋帅皆有地分,不相统摄,宕昌即其一也。

___________引言摘述

“你是什么人?”碎奚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被结结实实绑上了,而身上还满是冷水,正滴答滴答地往地上掉落。他使劲摇摇头,这才依稀记得自己昨晚和宕昌城守将陶仲对饮成欢,最后不知从哪里跑来一个自称是什么镇北将军,什么刺史的人,刚跟他搭了几句话自己就醉倒在地了,结果醒来就成了这个模样。

碎奚从来被人绑过,而且被绑得更粽子一样。(不知碎奚有没有吃过粽子,所以也不知道有没有粽子这个概念?)再看看身上的冷水还有上面的污迹,怎么不叫碎奚愤怒呢?

曾华蹲了下来,仔细看着被绑着坐在那里的碎奚。只见他穿着小袖袍和小口袴,带大头长裙帽,身上的饰品挂满了,不是松石就是红、蓝宝石,还有镶金镶银的丝带。靠,你是来打仗的还是来参加XX代表大会的?

曾华不顾咆哮的碎奚,转身站起来走向被绑在另一边的笮扑。这位笮朴看上去大约五十多岁,头上满是花白的头发,显得非常苍老。穿着一身麻布衣服,披着一件羊皮坎,比碎奚看上去寒碜多了。

“你是叫什么名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