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夏立国传-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尹慎眼中的疑惑,顾原笑着问道:“你是不是觉得我们不像官?”
尹慎无语地点点头。
“大将军曾言道,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使万民忧乐,不在他一人,而在百官众吏。”顾原缓缓地说道。尹慎知道这是一次难得机会,便聚精会神地听讲起来。
“大将军曾言,以道德自律去约束官员的危险性说不定还远高于让狐狸去看管鸡群。”听到这里,费郎等人都不由莞尔一笑,他们应该都知道曾华的这个“特别理论”。
“道德高尚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他们才值得我们尊重。但是现在却多的是以高标准要求别人,对自己却低标准的人。所以大将军说约束官员只能靠监督和制度,要让官员们觉得失职、渎职的损失远远大于带来的收益。”说到这里,顾原伸出右手掰着手指头算起来了:“我是正五品下的官职,每月的俸禄是粮食折合三银圆,绢布折合三银圆,杂项折合两银圆,再补贴四银圆,总计有十四银圆,完全可以养活数十人,而且还很富足。”
尹慎点点头,他知道现在北府的粮食一斗不过十文,一银圆足够买十石粮食了。
“但是知道吗?任一职官,有多少人会盯着你?下面有百姓看着,上面有政绩考课,左右有检察官和御史,还有无孔不入的报刊耳目,一个不慎你就身败名裂,丢官罢职是小,重者会有牢狱之灾,祸及家族子孙。”说到这里顾原意味深长地对尹慎说道,“在北府做官,待遇极其丰厚,但是责任也是非常重大,有覆薄冰。大将军说得好,北府的官员,包括他在内,都要在自己的头上悬一把利剑。”
看到尹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顾原和费郎等人会心一笑,继续说道:“所以说,在北府做官,越低调越好。我要是敢摆官威仪仗,估计还没出凉州要么被弹劾了要么被百姓给告了。而且我们调迁的仪程、时间和费用都是规定死了,大张旗鼓地慢慢走也可以,但是这钱得自己掏,而且要是误了时间就更麻烦了。”
正说得高兴,车夫在外面高喊道:“诸位,快进长安了!”
听到这话,费郎便大声说道:“好了顾兄,不要再说了。尹举人前途无量,你就不要充前辈在这里教导人家了。”
顾原挥挥手说道:“我与尹举人有缘同车,而且相谈甚悦,难得投机,一时忍不住就废话起来了,尹举人不要见怪。”
尹慎拱手郑重地说道:“多谢几位前辈的悉心指导。”他知道顾原几人看在自己是举人的份上,一时爱才心起,所以悉心指点了一二。
“好了好了,我们还是给尹举人当当向导吧,这长安城我来一次就震惊一次,尹举人可要好好看看!”顾原一边说着,一边拉开开了窗帘,现出外面的景象来。
第二百零五章 … 进学(三)
前面就是长安凤章门了,是西城西三门的正门。”高大的城楼说道。
尹慎倚在宽敞的车窗上,探出自己的头,顺着顾原的指点向前看去。一座蜿蜒雄伟的城出现在尹慎的眼前,略一目测,这城墙应该超过十二米(北府制,江左制大约五丈)高,底部是花白色的石头垒砌而成,上面却是整齐的青砖,密密麻麻的浑然一体。城墙上有女墙和跺墙,相隔数百米便有一个高耸的哨楼。
尹慎仔细一看,他发现横在自己眼前的这条城墙并不是一条圆滑的曲线,而是曲曲折折,布满了有规则突出的棱角,就好像在城垣前加了许多三角形一样。
顾原指着那些棱角突出说道:“不要小看了这些棱角,军机参谋署推演计算过,同样的兵力和器械,攻打有这些棱角的城池要比一般的城池多付出五成的代价,尹举人,你知道这其中的玄机吗?”
尹慎摇摇头,这牵涉比较深的军事建筑知识,只有从过军,打过仗,然后又受过专门教育的人才会明白,显然顾原是这种人,而尹慎却不是。
“你进学后会明白的。”顾原笑了笑便不解释了。
走近城门,尹慎就越发地觉得这城墙高耸入云,越发地雄伟,一种龙盘虎踞的宏伟气势迎面扑来。
尹慎发现车的速度慢了下来,往前一看,发现巨大的城门通道被用木制鹿角给分成两边。左边应该全是从城中出来地车辆和行人,速度比较快;右边却全是准备进城的车辆和行人,也分成两路,只是速度变得缓慢,排成了两条长龙。
虽然进城的车辆变成了一条长龙,但是前进的速度并没有停止下来,而只是缓缓地继续前进,不一会尹慎所乘的车便越过护城河桥。来到城门前了。这时一位侍卫军士走到了车窗前说道:“诸位。请出示证件。”
顾原招呼一声。将四人的行贴和尹慎赶紧拿出来的行贴叠在一起,递了出去。军士略略一看,很快就递还回来,手一挥道:“赶紧走吧。”说罢,便走向下一辆马车。
马车驶进门洞,尹慎觉得光线一暗,这才发现这座城门到底有多大。就是并排过四辆马车也没有问题。两扇巨大的木制城门靠在门洞地两边墙壁上,上面包着地一层铁皮泛出青灰色,显得更加坚固和厚实。可以想象得出,一旦这两扇门发挥作用,严实地关闭上后,要想撞破它该是一件多么困难地事情。
出了门洞,尹慎觉得眼前一亮,第一印象以为自己入了长安。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如果做为一个完整城池的话又太小了。尹慎环视了一下,发现周围都是高耸的城墙,围着一个空地。城墙上闪烁着刀枪的寒光。应该是一队队的侍卫军士在巡逻。尹慎再往前一看,前面还有一道门,这才猛然想起,这里应该只是凤章门的瓮城。只是这瓮城太大了,远远超过他在姑臧城所见的,这瓮城包围地空地估计能容纳千人,都赶得上一座小城了。
很快,马车驶出瓮城的城门,尹慎这才发现自己的视野真正地变得空旷,只是太空旷了。
平坦的地势上种满了树木,远处几条水渠在蜿蜒中闪着水光,不高的丘陵在水渠两边起伏着,而树木中,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楼台阁宇,空中时不时地飞过几只黄雀白鹭,一派清逸祥和的气氛,看到如此情景尹慎还以为自己来到了哪一户侯府王宫的后花园。
不过大道两边出现的阁楼店铺却让尹慎打消了这个念头。
驰过靠城墙地一片空地,大道两边终于不止是行人了,还出现了房屋店铺。这些临街地店铺显得典雅素正,没有太多的商贾气息,与周围的气氛环境非常融洽。而挂出来迎风晃动地招牌上写着“三味书屋”等字,更多的是直接写着“某某工科书店”,“某某医科书店”,也有挂着如“墨瀚轩”等招牌,表示自己是卖古玩字画的店铺,此外还有卖笔墨砚纸、卖琴具乐器、卖衣服鞋帽等店铺,多是跟治学和日常生活有关联的,文墨气息浓厚,就是其中几家饭店酒楼的名字也取得古朴文雅。而这里来来往往的行人也都显得温文尔雅,渲染上了这里的书卷气息。
费郎指着外面对尹慎说道:“从那条路走进去是鲁班学院,由原长安治部学院改名而成,专授治水土木;这边走进去是华佗学院,就是原长安医科学院,专授医治护理。”
“这条路是通往长安农科学院,那里专授农事,渔牧耕种都有涉及。你可不要小看这些,这其中可有大学问,做的好可以让百姓丰收增产,牛羊肥美。农科学院后面有一片地方,被叫做农科所,据说里面全是北府商旅和探子从天下各地采取来的农物种子和禽畜良种,专门研究提产增量;那边是长安商科学院,专授贸易学问,不过比不上长安大学的经济学院,那才是真正治学经国济民的地方;还有那里,对,从那条路直走就是张衡学院,这所学院可不得了,专授天文地理,什么气候星象,山河地理,没有他们不知道的。”
听到这里,尹慎不由眉头一皱,心里不由一惊。自古以来,天文地理都是比较神秘的学科,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因为它牵涉到天下气运,风水地理,但是大将军却把它赋予了另外的意义和内容,最后变成一门专门研究地形地貌和气候星象的学科,的确让人吃惊。以前他只是偶尔听说过这么一个机构,还以为跟以前的太史监没有什么区别,想不到居然是一所学院。
“那里是墨子学院,由长安工学院改名而成。专事良工机造,与咸阳工学院齐名。不过它更重军械制造和城堡营造,主学改良兵器,发明军械,还有就是垒城砌寨,就比如说你刚才看到的那些棱形城堡,就是这里地一个学士提出来的。这学院中有一个
,等闲人士无法靠近。专门研究象我北府军中威名床弩、伸臂弩等军械。”看来顾原对这里比较熟悉。所以他接过费郎的话。介绍起这个地方。
这时,一阵清风从远处的人工湖泊吹了过来,带着一股树木花草的芳香,还混合着一种不知从哪里飘来的疑似书墨香味的气息,顿时让车内地人更加心旷神怡起来。
费郎先闭着眼睛陶醉了一番,然后拍着窗框叹息道:“以前我总是自豪自己是益州大学毕业地,后来来了这西城。我真是悔啊,当初要是能不顾家中挽留,执意来长安进学,我也是这些学院其中一所地学子,时不时能回母校游学一番,倒也不枉此生了。”
其他人也不由地跟着一阵叹息,却都是差不多的心事。
看到众人如此,尹慎终于明白了。从县学到郡学。为什么所有的老师都会喋喋不休向自己灌输着一个观念,长安是进学的圣地!自己只是这么匆匆览了不到三分之一,心中已经抑制不住对这里的倾慕了。
尹慎很快发现一个问题。这里除了水渠池塘,林园楼台之外,只有数目不算多的人在这里行走着,显得异常的僻远幽静,难道这里就是被来过此地地同乡们赞叹为天下第一繁盛的长安吗?
尹慎说出自己的疑问,顾原等人不由放声大笑起来,笑得尹慎都不好意思了。
“这里只是长安的西城。”顾原细细地解释起来,“长安由五座城池联结合并而成,这五城各有城墙和护城河,北城是前汉遗留的长安城,现在已经是官员、显贵和勋臣们居住的地方。不少有钱的大商贾和名士们也在那里治有住所,各地迁来的豪强世家也大多居住在那里。那里依靠渭水,有明渠、曲渠、安渠贯穿其中,飞月池、静月海、流花湖、昆明湖荡漾其间,更有桃丘、离园、芙蓉曲等景色优美之处,地确是居家地绝佳所在。”
“东城是百姓们居住所在,有甘泉渠、东昌渠、安平渠、飞马渠贯穿其中,还有望月海、池两个人工湖泊。东城被街道和水渠分成五十六坊,人口集中。而且除了民家住所外,还有六大教坊,里面有酒肆、戏院和乐营,所谓秦楼楚馆,最是是风流所在。”
说到这里顾原笑得有点暧昧道:“要是尹举人感念我们一路辛苦为你做向导,可以在教坊宴请我们一晚,我们不胜感激。”
众人闻言不由大笑起来。
尹慎脸变得有些红了,忙拱手道:“那是一定,还请诸位一定要赏脸。”
这次进长安参加联考,所需的赶路、住宿的费用都由凉州地各大商社、工场赞助所出,郡里的乡绅和族人也捐了一笔钱,加上尹慎家中还算殷富,他父亲也给了一笔钱防身,所以尹慎算了算,自己还有些余钱去请这四位。再说了这四位都是前途无量的五品官员,要不是自己有缘,就是想巴结都没有机会。
尹慎虽然只有十八岁,但是也跟着同学在姑臧去过两次教坊,这是当时的风气所致,算不上道德瑕疵。尹慎因此知道,北府只设官妓,严禁私妓。教坊中的官妓歌姬有一部分出自罪人家属。当年大将军设北府,行新政,反对的世家豪强有不少,他们的妻女有一部分被卖于各家为姬妾,还有一部分就转入教坊,专门训练,充任官妓。此外如叛国、谋逆、贪墨、渎职等罪犯,他们的妻女也有可能被卖入教坊;还有一部分是高句丽、百济、新罗等国的王室贵族妻女,也有一部分被卖入教坊。据说这长安教坊里还有一些西域、大宛、波斯等异族女子,最是绝色。
不过北府规定,逼迫北府百姓的良家女子为妓,无论是诱拐、强迫或是欺骗,只有一个下场…绞刑,其妻女被卖为官妓。而丈夫或者夫家敢卖妻女为妓者,也是一个死字了结。很多亡国的王室贵族女子都愿意选择嫁与一位北府普通男子。那怕他长得又老又丑。因为只要北府男子娶了她并在民政曹备案,那么她就能享受到北府良家女子地待遇和权利了。
谈笑中,马车沿着笔直的大道继续向东行,这时,费郎指着窗外说道:“尹举人,那里就是雍州大学了。”
尹慎精神一振,连忙看去,只见树木之间。几座高大宏伟的楼台半掩其中。所及的范围要比刚才几所学院宽广许多。真不愧是与长安大学齐名的北府最高国学。
看了几眼,尹慎便转过头来,继续听费郎介绍长安五城,反正已经到了长安,改日定要来这里细细游览一番,不急在这一时。
“南城是集市所在,也被称为南市。那里有长源渠、飞跃渠、白马渠、顺风渠贯穿其中。并且设有六个集市,分区分物品经营。那里商贾云集,店铺林立,西到沙州,东到青州,北到河州,南到交州,。山珍海宝。无不齐全。这天南地北的商贾真是多如牛毛,甚至连波斯、大宛、天竺的商人都比比皆是。那里还设有十五座仓库,专门提供给商贾们屯放货物的。还有二十六座大粮仓,专门用来储备粮食。南城除了两座城门,还有一座水门,叫朝天门。朝天门紧靠通渠,并设有一处水运码头。通渠西连渭水上游,东接灞水和渭水下游,刚好在长安城南绕了一圈。渠宽三十米,深两米,可通百吨舟船。那里舟船密集,西可直通扶风秦州,东可直下河洛青州。”
“啊,有这么厉害吗?”尹慎有些不可想象。
“正是如此,前年咸阳工场发明了一种车轮船,能日行百里,转运更是快捷。我见过此船,这船浑圆硕长,船侧两边置水车明轮六到十个,船夫在舱中踏转车轮,鼓水疾行,无论逆顺。”那位一直沉默不语,准备就任平原郡守地官员接口补充道。
尹慎不由地又震撼了一把,这也许就是北府为什么富强地原因吧。
“西城就是我们现在所见地地方,这里有除了院校学所,就是教授学士们所住的地方,所以显得格外幽静。我们刚才已经过了慧渠和梁渠,还有阳湖、鉴湖和镜湖,前面还要过陈渠和愚湖。”费郎指着前面说道。
马车在大道缓缓地跑着,过了一刻多钟,依然没有跑出雍州大学的范围。
尹慎突然问道:“请问,佛学院在哪个位置?”
四位官员对视一笑,向西南方向遥指道:“佛学院原本是建在城南的遵善寺里,后来南城扩建,必须要占用那里的地方,于是大将军做主,将遵善寺和学院迁到西城的西南处,就在华佗学院后面。自从沙州迁来许多大和尚,运来许多佛典书籍后,现在的佛学院和遵善寺是更加兴旺了。江左很多名士都到这里来礼佛习经。”
尹慎听到这里,不再多问了,只是低低地说了声:“多谢!”他知道,自从圣教已经在北府占据强势之后,大将军反而给佛教和道教开始“松绑”,这不是一时“慈悲为怀”,而是一种强大地自信,因为大将军知道,就是让你佛道两教放开手脚折腾,你们也难以成事,因为大势已去了。现在的遵善寺和长安佛学院的确在天下更加闻名,因为这里集中了原中原和西域的大批高僧,正源源不断地将佛经、典籍和原西域王室藏书翻译过来,成了北府了解天竺、西域、大宛、贵霜甚至波斯等异域文明的翻译中心。但是北府辖下的百姓,信佛的越来越少了。
默然了一会,费郎指着前面说道:“这里已经是长安大学的法学院和经济学院。”
尹慎一听到长安大学,立即精神一振,立即从刚才地思绪中回过神来了。
“法学院和经济学院?”
“是地,长安大学的法学院是专出检察官和司法判官的地方,经济学院原是长安大学商科学院改名过来地。大将军以经国济民之学的缘故,将其改名为经济学院,并搬迁到这里。这里除了专出大商贾,就是专出官员,尹举人可以试一试报考这里。”费郎笑着说道,“不过你可要想清楚,这里可是贵族和富商子弟梦寐以求的进学之所,竞争激烈呀!“
“专出官员的地方?”尹慎有点不明白了,经济学院专出大商贾这不难理解,怎么还专出官员呢?
“你读过《国民财富论》吗?”费郎反问道。
看到尹慎点点头承认便继续说道:“大将军曾经说道,经济学就是研究财富产生、增长和分配的学问。商贾追究的是自己的财富,而官员追究的却是地方和国家的财富。你明白了吗?”
尹慎低头想了想,很快便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过了一会,尹慎指着外面说出了自己的另一疑问:“长安大学只有这两个学院吗?”
顾原笑着回答道:“长安大学最先设立的是人文学院和理工学院,全在内城里。如法学院、经济学院、长安农科学院、华佗学院都是从其人文学院分出来,鲁班学院、张衡学院、墨子学院都是从其理工学院分出来的,正因为如此长安大学才会被称为北府第一国学。”
“长安大学人文学院分国史科,专门治学前古历史;国文科,专门治学诗词歌赋;哲学科,专门治学先贤学说,如老子、孔子、孟子等。理工学院的理工一词是大将军取‘格物穷理,工善器利”之意而得,分算科,治学数学、几何等学问;物理科,治格物致知等学问;良造科,治冶炼制造等学问。除此之外长安大学最出名还有它的图书馆,里面有藏书数百万册,唯一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大将军府府下的大图书馆了。”
这时,费郎指着前面出现的又一道城墙说道:“那里就是内城,长安大学的主区就在那城墙后面。东、西、南、北四城就像四朵花瓣一样围绕这内城,最后组成了大长安城。”
马车很快就穿过了内城的城门,直接驶入内城。这时,尹慎觉得眼前顿时变得繁华起来,来往的行人也变得更多起来,街道两边的房屋楼台也修得更高大雄伟。
“那里就是长安大学的主区。”费指着北边说道。
尹慎举目望去,看到那里也是绿树成林,不过房屋更加多一些,一排排屹立在林园之中,其中有一栋高楼在湖泊水渠环绕之中,应该是费郎所说的长安大学图书馆。
“南边是长安神学院。”费郎指着南边说道。
尹慎转头看过去,觉得那里也是幽远僻静,只是显得有些肃穆而已。
这时,顾原远处的一处高地说道:“那就是大将军的府邸。”
尹慎连忙抬头看去,那座高地正在内城中央,长安城中无数的建筑物都围绕其中,那就是传说中长安风水第一的龙首原,只是原上似乎什么东西也没有。
“十几年了,大将军一直想修的府邸,现在却还是地基一片。”顾原的语气变得非常地深沉,其余三人的神情也变得凝重起来。
“什么?大将军的府邸修了十几年还没有修起来?”尹慎觉得这有点不可思议。
“是的,大将军现在还是居住在前石赵安乐王府旧居里。”费郎嘶哑着嗓子说道。
“为什么?”
“如果大将军府修好了,这西城却没有办法修成现在这个样子了。”顾原悠悠地说道。
尹慎一下子明白了,天下人都知道大将军富甲天下,他每年挣得如金山银海,但是他的府邸却从十几年前开始设计,一直到现在还只是打好地基,这是因为他每年都把挣得的钱大部分拿去开设学校,修筑西城去了。上行下效,也许只有大将军才带得出像眼前的这四位一般的北府文武官员来。
马车很快来到了三台广场,尹慎跟着四人下了车,在一边感叹广场的空旷,一边跟着往尚书行省所在的阁台走去。
第二百零六章 … 进学(四)
车没有直接停在尚书行省的正门,因为那里正对着三般不准停马车。所以车夫将马车驶进了阁台的左侧门,那里有一大块空地,停着数十辆马车,应该都是来阁台办事情的。
走下车的尹慎看到前面的这座建筑物是由十几座高低不一,却同样宏伟的阁台组成。在这座建筑群中最醒目的是四角高耸的高楼阁堂,飞檐挑角,共有四座。而左右对称的高楼底部各是一座方形高台,高台上却是那些稍低的楼台建筑物围绕其中。四座高楼都被弧形飞桥相连,通于正中的大堂。
顾原招呼正在仰着脖子瞻仰阁台的尹慎:“尹举人,我们赶紧进去。”
尹慎这才回过神来,然后指着马车说道:“我们的行李怎么办?”
“没关系,放在车上安全的很。都是些日常行李,不怕车夫卷着跑了。”顾原开玩笑地说道。
“尹举人,不要听顾兄胡说。这车夫都在长安县转运曹备过案的,都是本地户籍。要是他敢卷跑了行李,一张海捕文书能让他吃上一顿官司。放心吧,他不会为了一点搞不清楚值多少钱的日常行李去蹲大狱。”费郎接着解释道。
尹慎释然了,跟在四人后面向阁台走去。顾原意犹未尽地指着南边说道:“那里就是三台广场,现在被改名为胜利广场了。广场南边正对着宪台的那座建筑群是大理寺。再南边过了金水渠就是大竞技场了,刚修好不到两年。每两年一次地北府竞技大比武就是在那里举行的。里面可宽敞了,中间一个大空地,周围全是坐席,可以坐上万人。平时最热闹的时候就是举行马球联赛的时候,真是人山人海。大竞技场左边是射箭馆,右边是赛马场。”
“那大神庙呢?”尹慎小心地问道。
“大神庙在内城的东边,也在龙首原的东边,这里是看不到的。”
正说着。五人走近了侧门。那里站着几名身披红色布褂的宿卫军士。正在那里值勤。尹慎学着顾原等人地样子,将行贴和身照拿出来,老实地排着队,交由军士们检查。
训练有素地宿卫军士能够轻易分辨出文书地真假,所以检查过程非常快。尹慎很快就和顾原等人走进了阁台。
阁台像是一个巨大的院子还不如说像一座城池,里面来来往往的人非常匆忙。顾原告诉尹慎学部衙门在哪个位置,再约好在哪里等待。然后和费郎等人径直奔吏部而去了。
尹慎懵懵懂懂随着人流往学部衙门走,路上居然碰上了几名并州的举人,大家欣喜之余便结伴而行,很快便到了学部。
学部的吏员很客气地招待了这几位举人,并把他们引到了国学局。一名佥事员外郎带着几名吏员很快地就核准了他们的文书和身份,并发给他们一人一个执照,做为登记备案的回执,以及将来参加联考地凭证。快忙完时。国学局主事郎中闻讯赶来。在偏厅接见了这几位举人,请喝了几杯,并好生勉励了一番。这才散去。
尹慎问明几位并州举人的住所,然后与他们告辞,自己坐在阁台的候事厅里等待,过了一个多时辰才等来了顾原等人。
顾原等人将尹慎送到南城的凉州同乡馆,再约好明日相聚的地点和时间,然后匆匆奔东城而去,或者投亲友,或者住驿馆去了。
安顿好的尹慎开始忙碌起来。第二日,尹慎先去北城与借住在姚劲府中的姚晨会面,然后一起到谢艾谢府和朴府的门房投名帖。这两人可是北府军国重臣,每天等着求见地人太多了,不早点投名帖,不知道要排期到什么时候。
晚上尹慎带着姚晨会齐了并州那几名举人,然后杀向东城六大教坊之一地长乐坊,与顾原等人会师,再找了一家“高级酒楼”,好好耍了一晚上。
第三日,尹慎好好地休息了一天。
第四天,尹慎会齐了姚晨和那几位并州举人,出东城含章门,相送结伴东去赴任的顾原等人,顺便认识了数十位同来相送的长安各部司官员,他们都是顾原等人地亲友同学。
后面的时间里,尹慎和姚晨在等待朴和谢艾接见的同时,开始忙着自己的事情。
姚晨开始一一拜访羌人将领和官员,羌人跟随曾华多年,多以军功在北府占据了一席之地。姚晨做为羌人第一批以学识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自然受到这些羌人中坚力量的关注,就是连远在河州、西州、平州的姜楠、野利循、姚劲等人也早派人送回书信,让亲友和同僚好生照拂一下羌人的第一批举人。
尹慎却在忙着到西城四处拜访。按照北府学子们继承下来的“风俗习惯”,参加完州学考试的学子们都喜欢去游学一段时间。比如雍州、梁州、秦州、益州等靠近长安的举子,他们不着急来长安,而是四处去参观州学和拜访名士,游学一把。当然了,这几州都是北府的老根据地,学术根基牢固,不担心举荐和联考的事情,所以有这个心情四处游学。
而并州、羌州、朔州、凉州等半附之地,学术基础没有旧四州扎实,但是却和长安有不少关联和瓜葛,所以不如早点到长安来四处走动一下,取得一封举荐书来得更实际。冀州、青州、幽州、西州、沙州等新附之地,要不学术基础不扎实,联考估计只能垫底
跟长安没有多少关联,只好凭真才实学了。所以这还不如洒脱地一路游学过来。
搞清这个状况后,尹慎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碰上的不是羌州地就是并州的举子。
这段时间,尹慎和那几个并州举子在西城一家家大学拜访过去。现在正是春季学期开始没有多久。尹慎一行人以举子的身份在西城大学里旁听,提前感受一下长安国学的气氛。按照北府新近改进的学制,到长安参加联考的各州举子,只要没有“交白卷”,一般都会被国学录取,只是录取的国学不一,考的好自然能进长安大学和雍州大学,差地就要分配到各国学去了。当然也要看举子填报地志愿。
在旁听期间。尹慎除了感受到与郡学不一样地国学生活。也终于搞明白了国学的教授和郡学、县学的教师有什么不一样。按照改进的北府学制,初学、县学、郡学的老师叫教师。在目前,初学的教师必须是县学毕业后才有资格获得县学学正衙门的聘任,县学地教师必须是郡学以上毕业后才有资格获得郡学督学衙门聘任,郡学的教师必须是州学以上毕业后才有资格获得州学学政衙门聘任。
而州学以上的老师被称为教授,分博士、直学士、学士、翰林院学士四级,直接由学部聘任。而且从博士开始。已经不再按六艺分老师种类,而是按学科分老师了,例如有算学博士,法学学士等等。这些人多是各地的文人名士,而且出身江右的寒门和破落世家的居多。他们聚集长安后按照各自的爱好兴趣进行深入地治学,很快就成了一个方面的大家。也还有不少人是跟随这些大家地原国学学子,毕业后也就留在各国学了,一边继续研究学问。一边当起教授来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