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作死日常-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戏班子的人走了,史湘云被留了下来。
  经了袭人的事之后,王夫人对宝玉身边的人还是看得蛮紧的,只是这几日恰巧薛宝钗的月经在身上,王夫人自有耳报神让她知道,所以无人怀疑薛宝钗的清白。
  事实上,薛宝钗已失去了清白!原来自翠缕怀孕后,薛宝钗为了保住这得来不易的孩子,秘密地把她安排在外面的一个小院落里,派了薛家忠仆照应。她每每假借巡查薛家商铺的名义,抽空去看了几次,不想被忠信侯发现了,忠信侯以此作为威胁,威逼同样有把柄的贾雨村与其成了好事,所幸除莺儿外,再无人知晓。只是史湘云有一次外出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像薛宝钗的女人进了一个陌生的院子。
  事实上,后来薛宝钗对于此事心里也是愿意的,毕竟贾雨村虽年龄大点,但是长得一表人才,又身据高位,再加上贾家和贾宝玉已没有什么可以吸引薛宝钗的了,以至于薛宝钗对贾雨村产生了几分幻想和几分期待。她却从未是想过贾雨村是受忠信胁迫,只是报复贾府当年对甄家的落井下石,压根就没被宝钗的容貌给迷住。
  史湘云受到了薛家对她的惩罚,但考虑到贾母的面子,薛家也不敢太过分,几天后,薛家让人把她带出京城,卖到一个偏远地方的妓院里。土地虽说觉得史湘云是咎由自取,但当初如不是自己的缘故,史湘云也许不会落到如此地步,他不想留下什么因果,求了黛玉,黛玉先派人打着贾母的旗号,找到了刘姥姥,给了她二百两银子,让她帮着买了些田地和房屋,又派人半路买下了史湘云,给了她五十两银子,送她到了刘姥姥家,又另给了刘姥姥一百两银子,请她照料史湘云,并对刘姥姥说这是贾家的远房亲戚,如今落难了,身份不能让外人知道,同时让刘姥姥告戒史湘云,她如今可不是什么千金大小姐,请她认清自己的身份,珍惜现在的生活!刘姥姥也不必把她当成什么贵客,她只是一个可怜之人罢了。
  史湘云从此跟着刘姥姥,过起了虽说是粗茶淡饭,却安定、有自尊的农家生活。刘姥姥并没有告诉‘贾母’交代的话,而是热心地帮着湘云忙这忙那,还把那一百两银子给了史湘云。史湘云刚开始还感恩戴德,后来却对这贫寒平淡的生活产生了抵触情绪,尤其是当她还要自己亲自操持家务的时候。她想着,贾母是贾家的老祖宗,如她真正爱自己,就应该把自己接回去,难道还有谁敢说什么吗?如今却把自己交给这么个乡下老太婆,一应用度都像个村姑,连个粗使丫头都没有,还要自己打水、烧火做饭洗衣服,且这老太婆压根就没有把自己当成千金小姐。
  史湘云的这些贾家人完全不知道,林黛玉知道了,也一笑而过,毫不放在心上。
  

☆、大婚(捉虫)

  时间很快地流走了,王夫人衷心企盼的意外并没有发生,林黛玉就要大婚了。尽管是进宫,但她是以皇帝妻子的身份嫁入宫中的,所以,嫁妆是必须的,晒妆这日,是和新皇后交好的大好机会,与林家交好的、相熟的全来了。
  贾母也想着去添妆。一则是贾母还是很疼林黛玉的,毕竟林黛玉是她的亲外孙女,尽管那份爱掺杂了太多的东西;二则是她对元春的失望,尽管她表面上不承认,但她心里明白,元春恐怕已经失宠了:当夏太监第一次来‘借银’开始,她就知道元春已经失宠了。你见过哪个太监敢到宠妃家‘借钱’的?贾母不得不承认,元春无论是才,还是貌都比不上她的外孙女。所以,同外孙女修复好关系,那是必须的。她把她没放在库房里的,压在箱底的宝贝拿了出来,斟酌着要送些什么的时候,没想到被王夫人等知道了。
  王夫人早把贾母的私房看成是自己的了,如何肯允许别人染指,可她又不愿破坏自己的一贯的贤淑外表,只急得团团转,心内火急火燎的,一刻也停不下来。毕竟周瑞家的不在了,也没一个贴心的心腹能猜出她的心事,越发的让王夫人心急如焚。
  无法,她最后只得让人把薛宝钗找来,将事情与她说了,薛宝钗的想法却与王夫人异途同归。她不认为贾母的私房全是王夫人或者宝玉的,但她不赞成贾母给林黛玉。受忠信侯的影响,她对皇帝都不那么尊敬了,何况是未来的皇后呢,更何况在她的心底有个魔鬼,就是林黛玉过得越惨,她越开心。这对婆媳商量了一阵,然后找来了贾宝玉,一起来到了荣庆堂。
  不想她们耽搁了太久,贾府各路人马都知道了这个消息,贾赦、贾政、贾琏、邢夫人、李纨、王熙凤等都来到了荣庆堂。
  这些人来到荣庆堂,谁也没有看贾母一眼,全都奔着大堂中央大条案上陈列的各色宝贝去了。贾母看着自己的子孙如此地无视自己,一个个却只管眼神贪婪地注视着自己的私房,觉得一阵阵地心塞,她冷冷地“哼”了一声,开口道:
  “你们既然来了,就帮我好好看看,送些什么给我们的皇后娘娘添妆。”
  贾母这话一出,贾赦不干了:“老太太,外甥女那里什么好东西没有?哪里还需要我们巴巴地再送上这些?”
  王夫人也不干了:“老太太,皇上还没有册封呢,她还不是皇后。”
  王熙凤跟进:“老祖宗,你的好东西已被林妹妹都拿走了,只剩下了这么一点点,您老就留着压压箱底吧。”
  贾政、邢夫人、李纨、薛宝钗也随声附和:“老太太,如今今上素来倡导节俭,听说林姑娘的妆奁已十分丰厚了,太过了就不好了,况且如今我们府里也不宽裕。”
  贾母望着她的子孙,深深无力地叹息一声,挥挥手,让琥珀带人将她的宝贝收起,一脸嫌弃地对她的子孙说:
  “不管如何你们也算是出身豪门,什么好东西没见过?怎么还眼皮子这么浅?”
  “老太太错怪我们了,到现在我们也没有收到林家的请帖,如此贸然登门,不知别人会如何想我们呢?”
  “老二说得对,老太太,那林丫头眼中何时有我们这些舅舅?她家里那么富丽堂皇,玻璃坊那么挣钱,她宁愿给那个不知哪里来的继母和弟弟,也没有想到舅舅一点点,这种外甥女我们是高攀不上。”
  “大老爷这话说得太对了,林丫头那种刻薄相,哪里及我们娘娘一点?”
  “老二家的,慎言!”
  贾母无奈地看着她的子孙,又一次失去了和林黛玉重修旧好的机会。
  林黛玉的添妆日,贾家人自是一个也没有来。刘夫人和林黛玉都松了口气,她们真心地不希望贾府的人来,她们真心希望能就此摆脱贾府。
  第二天,林黛玉的婚礼和封后大典自是隆重而盛大的,以至于在今后的许多年还被人津津乐道。
  次日清晨,帝后二人去慈宁宫拜见太上皇和太上皇后,林如海看着自己的女儿,身穿端庄大气的皇后正装,头戴凤冠,婷婷地和年轻帅气尊贵威严的皇帝站在一起,是那样的般配,那样的养眼,不由得想起过去种种,心中感慨万千,半晌,方平复下来,笑着给帝后二人赐了坐。
  太后娘娘也高兴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大方地给了丰厚的见面礼,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如寻常人家一样话着家常。
  很快,这温馨的氛围给打破了:“启禀太上皇陛下、太后娘娘、陛下、皇后娘娘:吴贵妃娘娘、陈淑妃娘娘、贾嫔娘娘、周嫔娘娘携各位贵人娘娘求见!”
  “宣。”
  吴贵妃、陈淑妃、贾元春、周嫔各携带一、二名贵人常在答应之流,以及各自的两名宫女一起鱼贯而入。这些高贵的女人一个个盛装而来,摆出一付高贵端庄的姿态,目不斜视地走了过来。
  “臣妾吴氏拜见太上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岁,千千岁!皇上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妾贾氏拜见太上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岁,千千岁!皇上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
  坐在上面的三尊大神,见这些女人如此行礼,均十分生气,他们绷紧面孔,谁也不理她们。这些女人一见三位大神一言不发,马上又转过头来:
  “臣妾吴氏拜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岁,千千岁!”
  “臣妾陈氏拜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岁,千千岁!”
  ……
  独贾元春站在那里,仅点头道:“林妹妹,好久不见!”
  贾元春如此行径,自是惹恼了三位大神。
  原来如今的太上皇,当年的皇帝,因原配皇后过世多年,欲立奉圣夫人的女儿甄氏做皇后,但当时的皇太后孝贤太后对奉圣夫人颇有微词,也不喜欢甄氏;而群臣也因甄氏出身低微,且甄氏亦有了一子,怕影响皇太子的地位,坚决不同意。这事又拖了几年后,奉圣夫人因和贾家有亲,便把贾敏推荐给皇帝,孝贤太后一看,干脆来了个釜底抽薪,乱点鸳鸯谱,将正在和新科探花林海议亲的内阁重臣的孙女沈氏封为皇后,贾敏则指给了林如海。
  好在林如海虽与沈氏青梅竹马,但后来两人碍于礼数,已多年未见,压根就不可能到了非卿不嫁非卿不娶的地步;皇上是不管是谁,他的宠爱都是甄氏;贾敏虽喜欢皇后这个荣耀,但林如海要比皇帝年轻许多,英俊许多,所以也是乐意的;不乐意的只有奉圣夫人和贾母罢了。
  如今林如海成了太上皇,自是要在人间要找些恰当的帮手,太后沈氏就成了首选。这原来的太上皇自元后去世后,只宠爱甄太妃一人,对太后只是面子情罢了,要不是甄家势力过大,且甄太妃母子够蠢,群臣的反对,这皇位还真没当今母子什么事。纵是如此,当今上位后,太上皇依旧对甄太妃母子恩宠有加,给当今制造了许多麻烦,甄太妃有太上皇撑腰,也从未将太后娘娘放在眼里,太后娘娘也因此对太上皇寒了心。
  如此,林如海挑明身份,并讲了许多他们幼年之事,惹得太后娘娘泪水涟涟,他们竟是破镜重圆了。
  这新皇后既是林如海的女儿,太后娘娘爱屋及乌,自是喜爱非常。如今见贾元春如此地欺负新皇后,顿时大怒:
  “放肆!赵嬷嬷,去宣慎刑司的管事来,将贾氏交给他们,让他们好好教教贾氏规矩!”
  “是。”
  “太后娘娘,太上皇陛下,皇上,臣妾错了,臣妾再也不敢了。太上皇陛下,林妹妹是臣妾姑妈家的女儿,是臣妾的表妹,我们还是在省亲那时见过,后来——所以——,求太上皇陛下明鉴!”
  太后娘娘和林黛玉看着贾元春死不悔改的样子,看着她不知死活地竟抛开别人,去求太上皇,突然都不气了,一脸看好戏地望着林如海和贾元春。
  林如海如何不知道她们的心事,他微微一笑,转头对皇帝说:“皇儿,这贾氏是什么来头?”
  皇帝一愣,不过他是绝顶聪明的,略一思索,便知太上皇和太后的意思:“回禀父皇,这贾氏原是甄贵太妃面前的宫女,儿臣大婚前,甄贵太妃将她和周氏一起给了儿臣,说是教导儿臣人事。后来,儿臣登基,甄贵太妃派人来说父皇的意思,要给贾氏一个名分,毕竟她是荣国公的孙女。”
  太后望了林如海一眼,林如海尴尬一笑:“朕好像不记得和甄氏说过这话。戴权,你记得吗?”
  戴权也被林如海威胁利诱,早成了林如海的人,如何不明白林如海的意思?忙躬身答道:“回禀太上皇陛下,奴婢也不记得。”
  “哦,连你都不记得了?皇上这话又从何而来?难不成甄贵太妃敢假传圣旨?”
  皇上此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他虽然不知为什么太上皇清醒后,对甄家如此的深恶痛绝,但不管如何,这些都对自己大为有利,他自然不会反对,而且是大加欢迎:
  “父皇说的可是真的?那——也太胆大了吧!去查查‘起居录’。”
  皇上百分百的相信,太上皇自是不会让自己干预儿子后宫的这些溴事记在‘起居录’上的。
  林如海和皇上看着起居录,林如海还做出震怒的样子,皇上是又惊又怒:“父皇,竟真有其事!甄贵太妃竟胆大如此!”
  “这个甄氏!戴权,传朕旨意,甄氏罔顾圣意,持宠而骄,假传圣旨,着夺去贵太妃封号,贬为罪奴,逐出妃陵。”
  贾元春颓然地坐在地上,她知道自己这是往死里得罪了忠信侯。甄家虽倒了,可忠信侯还在,那些残余的势力还在,光自己知道的宫中,就有不少曾经是甄贵太妃的人,自己本就靠这些人起家的,这可如何是好?
  此时林黛玉缓缓地站了起来:“父皇、母后容禀:今天是臣媳新婚第二天,虽知道的人会说贾嫔张狂,不知道的还以为臣媳是个不容人的,所以还请父皇、母后饶了贾嫔这一回。”
  “皇媳,这贾嫔十分可恶,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你同我一样,是从乾清门抬进来的,是堂堂正正的皇家媳妇,且是那些不知所谓的东西所能比的,赵嬷嬷,传本宫懿旨:从今天起,皇家也讲讲规矩,只有皇后是皇上的妻!什么妃嫔之流都是妾,妾在普通人家只能是半个主子,现在开始,我们皇家也一样:妃是妾,嫔以下就是同房丫鬟了。皇后,记住了:你们以后是不能以姐妹相称,你是她们主子。不过看在你的面子上,赵嬷嬷,和慎刑司的管事说一声,因皇上大喜之日,贾嫔的罪,就减轻一等处理。”
  太后娘娘训话的时候,吴贵妃等也坐不住了,均起身,跪了下去。
  “臣妾谨遵太后娘娘慈训。”
  林如海叹息一声:“哎,当年朕就是太宠甄氏了,以至于弄得江南一团糟,现在朕想起来真是悔不当初啊。所以皇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是,父皇儿臣记住了。”
  皇帝本来就被丘比特的箭射中,再加上林黛玉才貌双全,言语风趣,举止娴雅;且皇帝的政务也很繁忙,他以前的那些女人虽很美,但却远没有能打动他的心。所以他对太上皇和太后娘娘的决定毫无意见。再说了,他是皇帝,将来他想改变这些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林黛玉的爱恋越来越深,其他的女人对他是毫无吸引力,他虽说没有废除后宫,但却如虚设。这是后话。
  一时,慎刑司传来话,按例贾嫔应降一级,罚奉一年,禁足三月,皇上当即批准了。
  

☆、太后

  贾府的人接到南安王府送来的信,大惊,贾家众人赶紧聚在荣庆堂一起商量。
  王夫人最是着急,她迫不及待地说:“娘娘自幼就由老太太亲自教养,最是知礼守礼的,如何会逾规越距呢?”
  “可是宫里传来的消息就是这样的,只是到底发生了什么?又为了什么?他们也没有说清楚。”
  “据我的糊涂想法,娘娘受罚是在皇后娘娘大婚的第二天,应该是在拜见皇后娘娘的时候,会不会是因为我们之前得罪了林妹妹,所以……”
  薛宝钗没有开口,她并不太了解贾元春,但她很了解林黛玉,她知道林黛玉虽然表面上牙尖嘴利,内里却是个极重感情,且心胸开阔不会斤斤计较的人,所以她不认为林黛玉会对贾元春做什么,只是她很嫉妒现在的林黛玉,所以她才不会开口替林黛玉辩解呢。
  贾母却不这么想,她想到了以前林黛玉常常和贾宝玉口角,贾宝玉的脾气是那么好,对她是那样的做低伏小、殷勤周到,且每次发生争执都是宝玉在赔礼道歉,即便如此她还是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三天两头地吵闹,云丫头情愿和薛家那个丫头在一起,也不和她玩,可见是个不容人的。但这事她说可以,别人说她可不乐意:
  “珠儿家的这话可不能乱说,林丫头不管怎么说都是皇后娘娘了,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褒贬的,别给大家招祸。我们也别乱猜了,明天我先递牌子,求见太后娘娘再说。”
  贾政听李纨如此说,贾母又这样说,便怒视着王夫人,想着要是这个婆娘当初对外甥女好些,怎么会有这些事?也许她会因此感谢我们,会心甘情愿地为了我们,答应去忠顺王府了,那时皇后之位也许就是我们娘娘的了;即使是现在这样的局面,如果不是这个蠢婆娘那样地得罪外甥女,也许外甥女会想着回报我们一二,我们娘娘也许能够重回妃位,说不定还能更进一步,成为贵妃或皇贵妃,那是怎么也不会遭到贬斥的。想到这里他怒斥王夫人道:“你也是大家子出身,怎么总记得当年和小妹那么一点点鸡毛蒜皮的事?黛玉只是一个小孩子,你也容不下,生生地把她逼走了,你的心也太小了。”
  王夫人目瞪口呆地望着贾政,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觉得一阵阵的心塞。
  贾母望着这夫妻两个,尽管她偏心贾政,可此时她还真说不出赞成的话来,她又一次对自己心爱的儿子感到了失望。
  果然第二天,贾母就递了牌子,求见太后娘娘。贾母毕竟是国公夫人,又这么大年纪了,太后娘娘还是很给面子地召见了她。
  一番见礼、赐坐后,贾母就和太后娘娘忆起了当年,可把太后娘娘给恶心到了,想想贾母当年巴结甄妃的嘴脸,太后娘娘就气不打一处来。只是她如今已与林如海破镜重圆,且自己已成了太后,而甄妃也成了泥土。而林如海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根本不会和如何其他女人走得近,所以,太后娘娘现在很是舒心,她见贾母如此,也只是从容地淡笑了下:“贾老太君记性真是好,你说的这些本宫压根就没有一点印象。”
  贾母尴尬的一笑:“娘娘宫务繁忙,不比老身悠闲,总是想起往事。”
  太后一听,贾母竟说自己记性不好,她不由得心里‘哼’了一声:“贾老太君想左了,本宫别的不敢自夸,本宫的记性可是好得很,更何况本宫要比贾老太君年轻得太多,所以贾老太君最好请记住,编故事,最好对着比自己年纪大的人编。”
  贾母老脸一红,可很快她就调整过来,她清楚地记得自己的此行的目的,她解嘲地一笑:“人年老了,有时常常会搞错了许多事情,还请太后娘娘海涵。”
  “贾老太君客气了,人都是要老的,只是要有自知之明就好。”
  “太后娘娘教训的是,老身老了,只是放心不下子孙罢了。”
  “贾老太君也不必太过忧郁,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我们女人只要做好本分就行了。再说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你的那些糟心的儿孙,不提也罢。不过本宫的皇儿那是真正的好男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样样都拿得起来,如今新娶的媳妇也是个难得的,如此佳儿佳妇还要本宫烦什么?哎呀,说起我那媳妇,真正是个难得的好女,言谈、举止真正是有大家风范,心地良善,为人宽厚,见到她,我就想起了当年的林老太君。”
  贾母一噎,半晌方说:“说来我这外孙女也是可怜的,她出生时,林老太君早已不在人世了,养下来一直到六岁是我的女儿在教养,她自六岁起又养在我的身边,我待她如嫡亲的孙女一般。”
  “是吗?怎么我一点也看不出来?林皇后身上有种天然的大气,贾老太君身上怎么一点也没有?林老太君去的时候,本宫早已记事了,那时我们两家是世交,我们经常见面,对她熟悉得很,所以我说她们祖孙虽未见过面,但相貌神态却极像。到是那个贾贵人有些像老太君,不过在气派上、言谈举止上还不如老太君罢了。”
  贾母努力平了平胸口的郁气,对方是太后娘娘,她可没有胆子和她叫板,还得陪着笑:“娘娘说笑了,娘娘慧眼,林皇后自是女中典范,只是贾贵人也不差,否则皇上当初就不会封她为‘贤德妃’”
  “老太君真会说笑,‘贤德’是当初圣上是因甄氏假传上皇的圣旨,而不情不愿给封的名号,因她姓‘贾’,皇上用‘假贤德’之意,所以就封了个‘贤德妃’,你见过有两个字封号的妃子吗?”
  太后娘娘这一席毫不留情的话,噎得贾母差点吐血,可她现在对上的是太后娘娘,是这天下最尊贵的女人,她的儿子拥有绝对的权力,可以毫不费力地灭了整个贾府!所以再难听的话,她只能笑着听着,再难受的气,她也只能受着。
  太后早年为了保住儿子,受过甄妃许多的气,当年甚至连贾元春为了讨好甄氏,都敢把她这个正宫皇后娘娘不放在眼里!如今压在她头上的太上皇去了,甄氏也被她的如海打入了尘埃,她真是心情大好啊,想找个乐子,这不贾母就来了,她于是就尽情地吐出那心中的块垒,她看着贾母那如坐针毡的样子,心中狂笑不己。
  她继续补刀:“说来这贾氏,也是荣国公的孙女,长相还罢了,只是这气度太差,进宫这么多年,一点长进都没有,还是一股小家子气,偏偏还没有自知之明,自己认为自己聪明漂亮,自以为是,看来是和甄氏那个贱人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不过她也就是我儿子的一个小老婆,一个无足轻重的玩意儿罢了,贾老太君,你说,本宫的话对吗?”
  “这……太后娘娘,甄贵太妃娘娘……”
  “哦,你说甄氏那个贱人啊,太上皇陛下刚刚查到这个妖人当年竟仗着太上皇对奉圣夫人的宠爱,竟假传圣旨,就如当年那个妲己一般,是个真正的狐狸精,现太上皇已将她贬为罪奴,逐出妃陵。所以现在再也没有什么甄贵太妃了,只有甄姓罪奴,请贾老太君记住。”
  贾母一愣,张了张嘴,她不知道她该说什么,只得尴尬地笑了两声。太后娘娘却意犹未尽:
  “贾老太君,本宫真是同情你,养了这么两个儿子,真是一个比一个差劲,不谈让他们如何建功立业了,修身、齐家都做不到,甚至连安分守己也做不到。听说你家老大还好些,老二——还真是提不上嘴。他自己这样也就算了,偏偏老太君你还给他娶那么一个儿媳妇,本宫可听说王家女是出了名的大字不识一箩筐,贪财还眼皮子浅加心狠手辣。”
  贾母一愣,太后却很八卦的样子悄悄地对贾母说:“哎,贾老太君,本宫还听说你那衔玉而诞的宝贝金孙是个天阉,这话是真的吗?”
  贾母真是受不了了,她脸上的笑越来越僵,太后娘娘才不管呢,她继续说:“哎呀,贾老太君,这就是你们的不是了,既然贵金孙有如此冤孽病症,你们怎么能还给他娶亲呢?听说那位小姐虽说身份低一些,家风差一些,却是容貌极好,你们府里的人都把她比作‘杨妃’,可见其容貌不俗,你们这不是害了人家姑娘一辈子吗?”
  她说着说着回过头来,见贾母脸都变了色,这才考虑到贾母毕竟年纪大了,她怕她在宫中出事,于是就放了贾母一马。
  贾母从宫中出来的时候,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至于向太后打听消息,以及求情的话,自是一句也没说出口。
  
  

☆、元春

  贾家人不得不消停下来了。
  三个月后贾元春禁足期满,因贾政已没有了官职,王夫人也就没有了身份,贾母只得再次出马,带着王夫人来到宫中。
  她们按例得在拜见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后,方能见到贾贵人,只是太后娘娘不耐烦,只让她们在殿外磕了个头。林黛玉到是在她的坤宁宫接见了她们,只是她被王夫人那明显装出来的慈爱面孔恶心到了,连同贾母交谈的兴趣都没有就打发她们去了贾元春那里。
  上次王夫人进宫时,贾元春是妃,如今却是贵人了,且有太后娘娘的妃=妾、嫔以下=通房丫头之说,林黛玉就将她安排到了周嫔那里,和其他贵人住在了一起。林黛玉还大幅度地削减了这些宫妃的待遇,放了不少宫女回家,给了她们一些赏银,令她们自行婚嫁;一些多余的太监,令他们去各个自家的作坊,由各个作坊的主管按能力重新分配他们的工作。这样后宫就多了不少空房子,她把后宫里一些空房子隔离出来,办了个皇家女子学校。
  于是贾元春就不可能在正殿接待贾母她们了,且贾元春的待遇也下降了好几个档次,身边的宫女和太监也少了许多,且除了抱琴外,其他均是些生面孔。贾母和王夫人见到了贾元春,只见贾元春尽管搽了厚厚的脂粉,但仍掩不住满脸的憔悴之色,正站在那里强颜欢笑地接见了她们。
  见到了如此的贾元春,贾母还好,王夫人如何忍得住,一把抱住贾元春就大哭起来,把贾母和贾元春吓得半死,忙上前捂住了王夫人的嘴,好半天,王夫人方忍住了哭泣。
  贾元春自然不会讲当时她拜见林皇后时的狂傲态度,免得贾母她们觉得自己蠢,自不量力,从而对自己失望,使自己少了家里的支持。
  她只是叹息道:“总是我们当年做得太过了,太后娘娘把当年甄妃娘娘的账都算到了我头上,可是当年我也是身不由己,我连命都握在甄妃娘娘手里,哪里敢不听她的。”
  王夫人轻声地嘀咕着:“想不到太后娘娘是这样小心眼的人,这都过去这么多年了,甄妃娘娘也已经去世快两年了,她还抓住不放。怪不得她会选林丫头做皇后,原来她们婆媳一个德行。”
  “老二家的,慎言!”
  世人大都是欺软怕硬的,王夫人母女两心里再不甘,再不服,也不敢和太后娘娘较量,王夫人只能拉住自己的女儿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贾元春平复了下自己的心情,对王夫人说:“好在皇上还念旧情,所以她们也不敢太过分。”
  王夫人听了这样的话,信以为真,双手合十,庆幸道:“阿弥陀佛!佛祖保佑,只要皇上还念着娘娘,娘娘总会有出头之日。”
  贾元春苦笑了一下:“正是太太这话,所以,老太太、太太尽管放心,只是你们要好好督促宝玉好好读书,将来我们家可是要靠他们支撑,光耀门庭呢。”
  “娘娘这话很是,宝玉自成亲后懂事多了,人也沉稳了许多,到底是长大了。”
  贾元春听说,垂泪道:“自省亲那年一别,就再也没有见到父亲和弟弟,哎——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
  “娘娘,你父亲和宝玉在宫外,也是时时念着娘娘,娘娘总要放宽心,养好身体才好,最好能在林丫头之前生下太子。”
  贾元春低下了头,她可不愿让她们知道,皇上已很久很久没来过她这里了,她每次都只能远远的望着皇上,可皇上从来也不望向她,她估计皇上如果看见她,可能都不知道她是谁。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家里的人有多势利,如果让他们知道这些,她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放弃自己,任自己在这深宫中自生自灭!所以别看贾母、王夫人现在如此地重视自己,只怕到时连她们也一样,会毫不例外地放弃自己。
  贾母对贾元春的话半信半疑,她可不会像王夫人那样对贾元春有着盲目的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