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宫花为聘-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现在,南洋的那些树木更值钱?石头的价钱也十分可观?
哦!天哪!千万不能放火!那都是金子!
东方的贵族们挥着大把大把的金子求那些木头?!
鸦片换不来高级丝绸、高级茶叶、高级瓷器,木头能?
谁还去种植鸦片啊!大家都疯狂地抢地盘、去砍树了。
为了利润,这些商人们,联合海盗,开始了在南洋的疯狂圈地行动。另一个时空中的西方因为纺织业的高度发达出现了“羊吃人”的现象,可在南洋,虽然没有出现“树吃人”的情况却也差不多了。
那些西洋商人们把罂粟、咖啡都给铲了,补种上无数的树苗:紫檀、沉香、黄花梨、鸡翅木、酸枝木……等等等等,只要是硬木,他们都种!原本南洋原住民开出来的田地,都被他们强行退耕、改种树了。
也亏得这些地方靠海,有海鲜可以吃,不然还真的要出人命了。
南粤那几个出翡翠的地方的原住民,更是被他们赶去挖石头。
因为西洋商人把精力集中在了木料和翡翠原石上,大魏到吕宋这边的采铜船和运粮船再也没有遭遇到骚扰。在南洋,那些西洋商人是恐怖的种植园主,是奴隶主,对那些原住民只会各种盘剥,甚至把当地的原住民整村整村的杀掉,可到了大魏水师面前,他们都成了乖顺友好的远方的朋友,他们会跟着大魏的运输船同行,会拿出礼物和金钱请大魏水师护送他们一程。
这也导致了大魏上下对这些“友好”的西洋商人的感觉不坏,就是有几个对这些异色头发异色眼睛的西洋人怀有敌意的,终究还是因为那些老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如果别人问他们,到底这些西洋人做了什么坏事儿的时候,这几个老学究也只是涨红了脸、梗着脖子,吭哧吭哧地喘着气,半天不说话,然后拂袖而去。
以前贾琦在京里的时候,被这些老学究坑得不轻,可离开京师三年之后,贾琦反而开始感谢这些老学究。
这些老学究真的是太可爱了,如果不是这些老学究的防备心和坚决抵制,只怕朝廷会给予这些西洋人额外的照顾和礼遇。
在贾琦看来,这些西洋人不需要朝廷对他们的礼遇,有了这些礼遇,这些西洋人会跟对待那些南洋原住民一样,开始轻慢大魏,跟现在这样,胡萝卜加大棒,是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措施。
三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
比方说,贾琦由十三岁的半大孩子变成了十六岁的少年郎,而松江口也由原来的小渔村变成了一座拥有近六十万人口的大城市,除了第一年,因为时间的原因和松江口出于筹建阶段,所以只上缴了七百万的赋税之外,后来的两年是一年比一年高,第二年是一千六百万,第三年干脆就是两千三百万。
贾琦知道,他的任期已满,皇帝会不会让自己留在松江口还是两说,至于接替的人选……
相信朝中那些信奉着“为官千里只为财”的人都盯着松江口市舶司的位置呢。
进京以后的第一件事情,贾琦当然是直接进宫跟皇帝述职,然后在宫里呆了三天,这才回转家门,可把邢夫人等得心焦不已,至于贾母,她早就把林黛玉叫到了跟前说话去了。
邢夫人一见贾琦,眼眶就红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瘦?!一个人在外头,也不知道好好照顾自个儿!”
贾琦给长辈、兄嫂、姐姐姐夫见过礼之后,方才道“母亲,儿子这是长个儿了。”
邢夫人道:“不行,你可要在家里好好呆些日子,我给你好好补补。”
贾母倒是先笑了起来:“到底是做娘的,儿子不过是瘦了,就好像儿子瘦了多大的委屈一样。”又拉着贾琦仔细地看了看,道:“嗯,的确是蹿了不少个子,这身衣裳应该是你娘半年前叫人给你捎去的,你们看,是不是短了?”
王熙凤和张舒雅两个都笑着说是。
贾琦贵为御前侍诏,奉命筹备松江口市舶司,位高权重,手里经过的钱财更是万万千,哪里就会断了这么一件衣裳?不过,既然贾母都开口了,她们自然会说是。
就当哄老太太开心好了。至于太太,才不会为了这点事情生气。
贾琦左看看右看看,道:“怎么老太太跟前只有我们?”
贾母刮了刮贾琦的鼻子,道:“小促狭鬼!你是不是想说宝玉啊?”见贾琦没有否认,贾母这才道:“上个月宝玉跟云丫头成亲了,我也老了,不可能照拂他一辈子,现在不让他立起来,还要等到什么时候?云丫头又孩子气,不大会过日子,可不是指望着宝玉了?趁年轻,我还在,让宝玉把能吃的亏都吃了,将来就好了。”说着又顿了顿,道:“曾经,我也觉得云丫头不如宝丫头,如今看来这倒不是坏事儿。女人就是再能干终究还是女人,跟宝丫头那样把宝玉管得死死的,将来有个什么事儿,宝丫头力有未逮,宝玉又没有长大,岂不是更吃亏?”
说得贾琦微微惊愕,不自觉地瞪大了眼睛。
王熙凤见贾琦好奇,忙把薛宝钗的事儿告诉了贾琦。
原来,那年贾政王夫人出事儿,薛宝钗就跟薛姨妈搬走了。薛家既然知道王子腾是想害薛蟠的人之一,如何能够咽得下那口气?薛宝钗就算计了王仁,然后顺顺利利地嫁给了王仁。
王仁是王熙凤的亲哥哥,薛宝钗觉得,只要她拿捏住了王仁,就能够跟王熙凤搭上关系,还能够报复王子腾。不得不说,薛宝钗很能干,她很快就挑起了王仁对王子腾的仇恨,又把王仁笼络在了手里。
可以说,除了针对王子腾这件事儿,薛宝钗做的每一件都可圈可点,就连王仁,因为被薛宝钗拘着,也不去外面跟那些狐朋狗友鬼混了,也很少闯祸了。
王子腾没有亲生儿子,只有一个闺女,说句不好听的,如果将来王子腾有个什么万一,这未来的家主可不是只有王仁一个了吗?所以,王子腾夫人容得下王仁在外面鬼混,却容不得王仁恨上他们夫妇。
有王子腾夫人在,王子腾也很快发现了王仁薛宝钗两个背后的仇恨。
王子腾自认,自己有亲闺女不假,可对王仁也不薄,既然自己对王仁这么多年的照顾,还不如薛宝钗这几日的功夫,那以后,谁知道自己老了,王仁还会不会给自己养老。
王子腾就回了一趟金陵,收养了一个父母双亡、上头没有长辈的八、九岁的男孩儿做了养子。
薛宝钗傻了。
她原本是想逼王子腾就范,还想着等王子腾服软之后为她救出哥哥,却没有想到王子腾竟然会釜底抽薪!
更懵逼的是王仁。
王仁在跟薛宝钗结婚之前,都是跟王子腾住在一起的,等王子腾收养了嗣子之后,王子腾就借口王仁结婚了、已经不是小孩子了,给了王仁一个小院子,又给了一点财产,让王仁跟薛宝钗单独过日子去了。
以前王仁是王子腾的侄子,王子腾没有亲生儿子也没有嗣子,大家默认王仁是王子腾唯一的继承人,那些纨绔子弟跟王仁交好,不过是看在王子腾的面子上,现在,王子腾过继了嗣子,谁还理会王仁?
落差太大,王仁染上到了酗酒的习惯,还喜欢在酒后殴打薛宝钗,短短两年多一点的时间,薛宝钗都两度被打到流产。
贾宝玉肯定是同情薛宝钗的,可他再同情薛宝钗,他也不可能被薛宝钗接到自己家里,不说别人,就连薛宝钗自己都不会跟他走的。
贾宝玉并不认为薛宝有什么错,可无论是贾母还是王熙凤,都觉得,这是薛宝钗罪有应得。
贾琦听了薛宝钗的现状之后,无语了好半天。
昔年在大观园里以贤惠闻名、获得大观园里交口称赞的宝姐姐竟然落得这么个结局,虽然十分意外,却也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果然,还是因为她管得太宽了吗?
邢夫人道:“可不是这话,这世上哪里有女人管着男人的道理?宝丫头是仁哥儿的媳妇,又不是他妈!年轻的哥儿再不懂事儿,他想上进的时候就会上进,他不想上进,用鞭子抽都没用。再说了,原本是宝丫头对王家有所求,就应该放低姿态。搅得王大人厌弃了仁哥儿,最后吃亏的还不是她自个儿?”
“那薛大哥哥呢?”
“流放了。”王熙凤道,“那天薛家太太哭哭啼啼地找上门来,结果被前头的陈御史听到了。陈御史一道本章上去,那个应天知府就获了罪。京兆尹最后查出来,竟然是那位想谋财害命、借着宝丫头的婚事鲸吞薛家的财产,才会有这样的事儿。这也是为什么宝玉去了我哥哥家好几次,宝丫头都不肯见他的真正原因。”
原来这根子还在王夫人身上。
不,应该说,还是在薛姨妈身上。如果薛姨妈跟王夫人一样,就是对儿子下不了狠手,却能够对儿子身边的那些小厮们下狠手,只怕薛蟠也不会变成那副无法无天的模样。
薛蟠不好,完全是没有人教的缘故。
“那薛大哥哥是真的被流放了?”
“没错。没有人帮忙,薛姨妈也千里迢迢地跟着去了,宝丫头可不是连个回娘家的地方都没有了吗?”邢夫人想了想,道:“你可还记得薛家那个眉间有粒胭脂痣的丫头?”
“好像是叫香菱还是秋菱来着?据说当初薛大哥哥闹官司,就是为了她。”
“可不是她?听说,她爹爹曾经还是那位应天知府的恩人,那位发达前还资助过他呢。那个应天知府明明认得她,也知道她原本的出身,竟然还恩将仇报,加上别的数罪并罚,已经被问斩,就连家眷也被罚作官奴,倒是这个香菱,被官府送回她母亲身边去了。可怜,为了找她,她父亲都疯了,早些年就疯疯癫癫的,跟着个和尚还是道士跑了,就留下她母亲一个……”
众人都是一阵叹息。
贾赦忍不住咳嗽了两声,道:“琦哥儿回来的大好的日子,说这些不相干的做什么?我说琦哥儿,你也大了,你跟林丫头的事儿什么时候办?”
林黛玉早就羞红了脸。
贾琦听见父亲开口,早就站好了,洗耳恭听,等父亲说完了,这才道:“父亲请放心,我已经跟万岁请了三个月的婚假。”
“什么?三个月?”贾母一听,立刻就担心了:“可是发生了什么事儿吗?”
“并无。”
“不可能。你如今也是一方大员,平白无故的,上头会放你这么长的假?”
贾赦立刻反应过来,道:“老太太,万岁既然有这个安排,必然有缘故。这是琦哥儿的差使,琦哥儿自然心里有数。”
“又在敷衍我这个老婆子。”贾母立刻就道,“你跟你弟弟最大的不同就在这里,你有事儿从来就不跟我说,倒是你弟弟,一有事情就会来找我。你当我不知道么?市舶司不是万岁特派人监管着,就是各省总督兼管。就向广州市舶司就是两广总督领着,而金陵市舶司打太上皇登基之初,就是万岁特派人领着。虽然这松江口市舶司是琦哥儿一手筹建出来的,可那每年的赋税,大家可都是看在眼里的。表面上看,今年是琦哥儿回京述职,事实上,却是各方对松江口那大笔财富的争夺!琦哥儿将来是荣养在京里,还是被外放,继续做他的一方大员,都看今朝了。”
邢夫人听了半晌,这才反应过来,道:“还是老太太见多识广,我竟然都不知道这里头还有这么多的文章。”
“什么见多识广,等你到我这一把年纪,自然就知道了。”贾母道,“琦哥儿的将来,最差是近内阁,他年纪太轻,功劳却大,这时候进了内阁,就跟养老没有什么两样!次一点呢,就是继续领着松江口市舶司,而最好的出路呢,就是出任江南省总督,当然,做不了总督,差一点,做了江苏巡抚、布政使都使得。”
王熙凤吓了一跳:“哎呦呦,那四弟可是天下年纪最小的总督了。十六岁的总督!这可是大喜事儿!”
贾母道:“不是我说,我还怕他爬得太高,将来封无可封。好在他是文官,”又拉着林黛玉的手,道:“你是个极好的。以后啊,琦哥儿就交给你了。”
林黛玉是贾母的亲外孙女儿,虽然比不得贾母的几个孙子,可这些孙媳妇和女孩子们里面,她从来都是头一份儿。当初贾母跟王夫人斗法的时候,王夫人就喜欢拿薛宝钗跟林黛玉比较,每次都会惹得贾母很不高兴。偏偏薛宝钗又惯会装模作样,林黛玉又被贾琦保护得很好,很少出现在人前,贾母就是想显摆也没有机会。
如今,贾母可算是能够堂堂正正地夸奖林黛玉而不被堵在心口了。
林黛玉被说得满脸通红,少不得垂下头,低声应了。
贾琦回京,少不得跟着父兄外出拜访亲眷,如果没有贾琮参加殿试考中二甲第六名,王熙凤也不会有这么深刻的体悟。
以前的王熙凤一直以贾琦才十岁就进了内阁为荣,就是后来贾琮考中了进士,王熙凤也认为贾琮不如贾琦,可这一次,贾琮和贾琦两个前后脚地进京,贾琮拜会了自家亲眷之后,还去拜访老师和同年们,家里连着热闹了大半个月。
反观贾琦,拜会了亲眷之后,竟然无处可去。
再看到当初林如海留下的人脉跟贾琦也渐行渐远,王熙凤的心里就有股子不得劲儿,少不得来找林黛玉商量,是不是这节礼再加厚一点?
林黛玉拒绝了。
林黛玉是这样对王熙凤说的:“阿琦跟三哥哥是不一样的。三哥哥是功劳政绩都刚刚好,他想升迁,上头的位置不少,跟他争的人也不少,所以需要走动,需要恩师和同年们的帮衬。阿琦呢,他是功劳太大,不方便在这个时候跟别人有太多往来。”
王熙凤想了又想,忍不住道:“林妹妹,你说,上头是不是在防着琦哥儿啊?”
林黛玉道:“凤姐姐,你且安心,不是什么大事儿。这三品以上的官儿有三品以上的官儿的行事,这四品的官儿有四品的官儿行事,四品以下,京官和地方官又有各自的行事。万岁以国士待阿琦,这是好事儿。”
王熙凤更纳闷了。
在她看来,皇帝在会试之前就突然任命贾琦为御前侍诏,看似是荣宠,可实际上,贾琦在内阁里根本就无事可做,连起草诏书都轮不到他,反而是贾琦,没有参加会试,就少了老师和同年这一批的人脉。
外头哪个文官没有主考恩师、房师和同年的?那些没有恩师和同年的,跟贾琏这样,升迁都比别人慢些。
这些王熙凤原本也不知道的,如果不是贾琏酒后失口,她也不会知道这里头还有这样的缘故。
尤其是贾琏不是正经的科举出来的,还是捐官,偏偏爬到了那些科举上来的官儿的上头,很是受了些闲话,就连贾琦也被人编排了许多。
这也是王熙凤最搞不懂的地方。
不是说朝廷收不上赋税,因此穷了吗?
不是说朝廷赋税太高百姓只能逃税去做流民了吗?
贾琦将原来集中在男人身上的赋税摊了一部分给女人,又给女人找了活计,还每年帮朝廷收上来数千万两银子的赋税,这就算不能当做功劳,只是贾琦的能力,也足够证明贾琦这个人够能干了吧?结果,那些官儿还是看贾琦不顺眼。
好吧,不顺眼就不顺眼。反正这个世界上就是有那么一群人,不知道自己好好做事儿,光盯着别人的。可王熙凤就想不透的是,朝廷怎么能这么对待贾琦呢?
让十六岁的贾琦进内阁?
荣养?
王熙凤的心都是灰的。
这种事情多了,谁会乐意为朝廷、为天下做事儿?可不是个个可了劲儿地为自己捞银子去了?谁来做事儿?
王熙凤总觉得林黛玉的话中有话,可林黛玉都那么说了,王熙凤也只能罢了。
另一边,虽然贾琦跟林黛玉早就是未婚夫妻了,而且婚礼在即,可在礼法上,他们还是不能在私底下见面,送送东西和信件倒是可以的。
这不,雪雁就领着一群仆妇扛着一堆的东西来了。
“姑娘,您看,姑爷送了什么好东西来了?”
林黛玉笑道:“松江口的好东西,除了那些西洋玩意儿之外,也就木头和翡翠了。看你的样子,该不会是阿琦又送了翡翠的摆件来?”
雪雁立刻道:“又让姑娘给说中了!正是翡翠摆件,还是竹石兰图!”
竹石兰图?
林黛玉忍不住放下了手里的书。
贾琦在松江口这几年,松江口的翡翠摆件已经成了一绝。无论是太上皇还是当今万岁,都喜欢在寝宫里面摆一盆翡翠盆景,而这些翡翠盆景,也多以兰为主题。
这也让翡翠摆件成了京师的新风尚。
只是好的翡翠摆件难得,就是以松江口的财力也只进贡了两回翡翠摆件而已。太上皇和当今万岁仁慈,不强求,还约束着下面,不许下面强行摊派。
不过,翡翠兰石盆景的美丽震慑住的,可不仅仅只有君王,只要进过勤政殿的,都会被窗前的盆翡翠盆景给吸引住,因此,以兰石为题的翡翠盆景价格一直都是居高不下。
跟贾琦上次送给自己的那盆,放到外面,二十万两都下不来。
这是又是竹石兰图。
一竹一石一兰,
有节有骨有香。
这是对士人最高的评价,单单只有兰和石的翡翠尚且能够卖出天价,更别说三者齐备的竹石兰图了。
听说贾琦送了这么贵重的礼物给自己,林黛玉不见欢喜,反见忧虑。
不是不知道贾琦对自己的心意,而是担心会招来祸患。
虽然那些丫头婆子们个个都兴高采烈,林黛玉的脸上却不见欢喜,反而叫人把盆景装好了,放回箱子里面,又封锁了消息,这才让人带话给贾琦。
不多时,幽若就来了。
幽若道:“姑娘放心,这盆景,原本是要进上的,大人都已经送到宫里了,却因为太上皇跟万岁不高兴,这才没有收入内库。大人的意思是,东西先放在您这里,免得被人磕了碰了,或者打了某些人的眼,没的惹出事端。”
林黛玉这才收下了。
等幽若一走,春纤就用小托盘捧了茶过来,等玻璃接过茶奉与林黛玉,她才道:“我就说么。我们姑爷那么厉害的人,会不知道这里的事儿。”
林黛玉叹了一口气。
她不是个爱说人是非的,就是她屋里的这些人,也都被她约束得好好的。可是李纨和史湘云实在是让她喜欢不起来。
当初贾政王夫人还在的时候,林黛玉就知道,李纨嫉妒王熙凤,嫉妒王熙凤能够拿着贾赦这边的账本和库房钥匙、正儿八经地做管家奶奶,她却遇到了王夫人那样的婆婆,不但连钥匙都摸不到不说,还被赶去了大观园。
后来,贾政没了,王夫人也被流放,可那边也跟着被抄家。李纨才做了管家奶奶没几天,就被赶了出来,如果不是贾母收留,她跟她的儿子只怕要流落街头了。贾母也知道李纨的嫁妆私房都被抄没了,母子俩除了那身衣裳什么都没有,私底下可没少贴补李纨母子,就跟贴补贾宝玉一样。
可李纨不服气。
李纨觉得,日后贾宝玉跟史湘云结婚,史家肯定会给史湘云嫁妆的,贾宝玉有史湘云的嫁妆,再有贾母的贴补,日子肯定不会差。可自己的贾兰呢?
贾宝玉是自己不上进、不喜欢读书,可贾兰却是个好学的,却遇上了贾政王夫人那样的祖父母,这辈子,连同下面的儿孙都没了进学的指望。贾兰今年也十五岁了,眼看着就能够娶妻生子,可好人家谁愿意把女儿嫁给一个罪人之孙?
贾宝玉娶了史湘云,就是史湘云跟自己的叔叔婶婶关系不大好,将来也能够托庇在史家的福荫之下,可贾兰呢?难道让贾兰娶个上不得台面的女人?
李纨觉得,大概贾母的嫁妆私房,是她的儿子未来唯一的倚仗,因此明面上对贾母是各种讨好,可背地里,她跟史湘云两个可没少争斗。
李纨把钱财盯得很紧,史湘云呢,脑子也不大够用,贾宝玉又是个只知道风花雪月的日子,贾母也知道二房那边乱的很,因此重要的日子,轻易不会让李纨和贾宝玉那边上门。
好比这几天,贾琦回京述职,贾母干脆就让人给李纨和史湘云带了话,让她们在家里好好地呆着,不要多事儿。
要知道,得知贾琦回京一事,就连出嫁了的贾玥贾琬和贾萱都跟在夫婿的陪同下回娘家了,放在从前,如果贾母还跟过去一样喜欢李纨、喜欢史湘云,她肯定会让李纨和史湘云陪在她的身边。
可是现在,连贾母自己都没有跟李纨史湘云磨叽的兴致,更别说,贾宝玉对林黛玉的心思,贾母一直是清清楚楚的。
贾母会让贾宝玉在这样的日子出现在林黛玉面前给贾琦添堵吗?
完全不可能。
第40章
这个月,贾家连着办了两桩喜事儿,一件是林黛玉进门,一件是贾菡出嫁。
贾菡跟林黛玉、史湘云等人同岁,今年都是十七岁,只是,贾赦家的女孩子们定亲晚,都是十五岁及笄礼后方才定亲,贾菡又跟姐姐贾萱同年,所以,贾赦邢夫人是先为贾萱定亲,然后次年把贾萱嫁出去,再来为贾菡定亲。
换了别人家里,姑娘都拖到十六七岁了,差不多都是个老姑娘了,可谁让贾赦家出来了个贾琦呢?贾菡十六岁还没有定亲又如何?人家姑娘又没有什么毛病,只是上头有个姐姐,因此晚两年罢了。再者,有贾琦那样的叔父,害怕贾家将来不扶持?
等到晒嫁妆的那一天,看到贾菡十几万的陪嫁,还有翡翠葡萄盆景,贾菡的婆婆更是笑歪了嘴。
能够娶到这样的儿媳妇,可不是她们家的服气?
贾家老老实实地办喜事儿去了,完全不管朝堂上已经炸了锅,就连后宫也动荡不安。
松江口市舶司,岁入两千万!
这个消息传遍了整个朝野,只要有这个资格的人,只要眼下没有资格成为宰辅的人,都在心里狂吼着:
我要!
我要成为松江口市舶司最高长官!
与外面的八方神仙各展神通成为鲜明对比的是,新婚燕尔的贾琦竟然连家门都没有出,光顾着享受他的新婚生活去了。
在工作的问题上,贾赦是从来不会干涉儿子们的事儿的,邢夫人更不会对贾琦的事儿指手画脚,更别说贾琏贾琮兄弟俩了。他们三个兄弟三个娘,虽然在官场上互相照应,可这私底下的分寸却掌握得极好。
贾赦这边和谐得很,可就是有人这么没有眼色。
这不,这日贾琦按照礼仪去给贾母请安的时候,正好遇见了同样一大早就过来给贾母晨昏定省的李纨史湘云妯娌。
史湘云早就看见了林黛玉身上的那袭大红缂丝遍地缠枝莲褙子,下撒着大红石榴裙,又见贾琦陪着林黛玉一起来,当下就笑盈盈地道:“等了这么多年,可算是吃到林姐姐的喜酒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请我们吃汤饼啊?”
旧时,孩子百日,就要请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吃汤饼,所以百日宴又有汤饼大会的叫法。
林黛玉听说,早就羞红了脸。
贾琦见状,笑道:“云姐姐会这么说,难道是有好消息了?”
史湘云笑道:“哪里有这么快?”顿了顿,道:“几年未见,琦哥儿倒是长个儿了,这日子过得可真快,我总觉得,琦哥儿还是那么一点点大的孩子,坐在林姐姐的身边的时候,都够不着地儿,来给老太太请安,还要太太把他抱到椅子上。”
邢夫人笑道:“可不是。偏生那个时候他生得古怪的脾气,打小就不爱要奶嬷嬷碰他。如今一转眼啊,他都已经是大人了。”
李纨道:“这倒是要恭喜太太了,今年娶了儿媳妇,来年就要抱孙子了。”
邢夫人等人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妯娌俩的重点还在孙子上。
张舒雅的脸色立刻就不好看了。谁让她进门三年,这肚子都一点响动都没有呢?
虽然邢夫人从来不催,可是张舒雅心里也着急啊。
至于林黛玉,她也忍不住僵了一下。
没办法,谁让林家是出了名儿的子孙艰难,林家几代单传,到了林如海干脆直到四十多岁了,才有了她跟她弟弟,偏生她弟弟还在三岁那年就没了。如果她继承了林家的体质,迟迟没有儿女,那……
虽然说贾琦对自己情深意重,可在这个世界上,为丈夫生儿育女是女人的自然,如果自己生不出儿子,哪怕贾琦跟自己的父亲一样,不会责怪妻子,可林黛玉也很可能跟当初的贾敏一样,无法原谅自己。
邢夫人却好像没有注意到张舒雅和林黛玉的不自在一般,笑盈盈地道:“孙子?我已经有了啊。”说着,对着王熙凤就是一笑。
可不是,去年三月初八,王熙凤就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正好比贾琏的生日早了一天,那天这孩子出生的时候,贾赦可是叫人放足了三天的鞭炮。
虽然孩子娇弱,后来的洗三和满月都没有办,可百日宴却办得极为热闹。
史湘云道:“太太还真是慈悲。”说着又笑看了王熙凤一眼。
虽然史湘云依旧爽朗大方,表情也没有一丝一毫地不对劲,换了不知情的人,也听不出这里头有什么不对劲儿,可在座的谁不知道谁啊?
就连张舒雅都知道,史湘云是个不好相与的。
再说了,慈悲,在贾家可不是什么好话。
在贾家,说起慈悲人,跟邢夫人那一辈的,也只有一个王夫人。
当初王夫人在贾家可是出了名儿的慈悲人,而邢夫人只有刻薄寡恩这四个字。说句不好听的,就是迎春已经出嫁后的现在,别人说起迎春的时候,就会说邢夫人不贤惠、对继女不好、逼着丈夫把继女过继出去,却对迎春对父母兄嫂基本不理会,只顾着贾政王夫人那边的事儿只字不提。
现在史湘云当众说出“太太还真是慈悲”这样的话儿来,到底是夸邢夫人还是骂邢夫人,还是单纯地想让人想起被流放在外的王夫人呢?
没等邢夫人开口,里头贾母已经梳妆好了,扶着鸳鸯的手出来,看见外头的气氛有些尴尬,便取笑道:“你们方才在说什么呢?我方才在里面就听见你们叽叽喳喳的。”
贾琦道:“老太太,方才云姐姐说了一句‘太太还真是慈悲’,让我想起了那边的婶子来。当初婶子在的时候,可不是两家数一数二的慈悲人吗?只是婶子到底是犯了大错的,云姐姐又是个伶俐的,好端端的,又如何会提起婶子。我便想,是不是宝二哥哥想母亲了,这才让云姐姐来老太太这里敲木钟。”
贾母听说,长叹一口气,道:“宝玉那孩子啊,心善是心善了,可惜,这么大了,还跟个孩子一样!不说别的,就说他屋里,单单从他搬进园子里就出了多少事故?就跟那个袭人,不也是仗着他胡作非为吗?至于老二媳妇,我也知道,她是宝玉的娘,别人能说她的不是,宝玉却是不能,宝玉若是跟别人一样嫌弃他亲娘,我也不会这么疼他!只可惜,他这一辈子,注定了要被他娘给拖累了。”
说着,贾母又对邢夫人道:“老大媳妇,虽然说两家已经分宗了,不过,宝玉终究是老大的亲侄子,我也老了,也照应不了他几年。我百年之后,只怕宝玉就要你们多担待了。”
被贾母点名,邢夫人连忙站起来,下面的贾琦、王熙凤、张舒雅、林黛玉也跟着站了起来。
既然是贾母的请求,无论邢夫人心里多么不情愿,邢夫人还是要应承下来的。
贾琦也道:“老太太,别人也就罢了,我爹是您肚子里爬出来的,您还不了解他?虽然爹爹跟那边的婶娘不对付,却从来没有迁怒过下面的珠大哥哥、宝二哥哥和一干姐妹。再者,现在宝二哥哥天天在家,也出去胡闹了,他还能惹出什么祸事来?是要宝二哥哥不惹事儿,父亲总不会看着别人闹上门地欺负宝二哥哥。”
贾母听贾琦说话,看贾琦的神色,便知道,贾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