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鸿鹄-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夫人和方夫人心里面都翻了个白眼,这顺便话真是会说,起码史鼎为着林如海的事情,是真的费了一番心思的,贾家呢,啥事也没干,慌得跟无头苍蝇一样,差点没将林黛玉扫地出门了,这会儿却来邀功。不过史太君毕竟是长辈,两个做侄媳妇的也不好多说什么,秦夫人笑道:“姑母说的是,我家老爷当初就说了,哪怕是看在故去的敏表妹的份上,也不能让林家姑爷真的被人冤枉了,好在圣上英明,不曾被小人蒙骗,林家姑爷在任上又是有功的,这才脱了难,日后在京任职,便是一片坦途,可谓是否极泰来了!”
林黛玉是个聪明的,相比于之前在背后嘀嘀咕咕,连院子里伺候的小丫鬟都敢意味不明地看着她的贾家,显然史家更加厚道一点,不管是否出力了,在得到消息后,就前来报讯劝慰,起码是真心关注林家的事情的,因此,便再次起身跟秦夫人与方夫人道了谢,秦夫人坦然受了,又安慰了几句,没敢说林如海遇刺养伤的事情,只是告诉林黛玉,林如海已经在来京的路上,回头上朝见了驾,便能来见她,林黛玉喜动颜色,眼睛一下子似乎都放出光来。
尽管史湘云不情愿,方夫人还是将她接走了,见她临走又跟闻讯过来的贾宝玉嘀嘀咕咕,要贾宝玉提醒史太君时常去接她,方夫人虽说没听清楚史湘云在说什么,不过见史湘云身边的丫头翠墨和翠缕都低头不语,便知道史湘云没说什么好话,心中不由冷笑,不用方夫人开口,方夫人身边的嬷嬷等了一会儿,便上前看似客气地说道,这会儿时间已经不早,云姑娘应该回去了。贾宝玉被宠惯了,差点又要搬出他那一套嫁了人的女人或者说是年纪大的女人就是死鱼眼珠子的理论,好在一边的探春轻唤了一声:“宝二哥哥!”贾宝玉才想起来,这个嬷嬷不是他们家的,不好随意训斥,只能低声嘀咕了两句,又点头许诺,过两天就让老太太去接她,史湘云这才依依不舍地跟着走了。
秦夫人疲倦地回到家中,暗自庆幸当初自家没有争取史湘云的抚养权,要不然这会儿头疼的就是自己了。秦夫人说实话也想不通,史湘云这丫头怎么莫名其妙就长歪了,当然,与方夫人一致的是,除了觉得史湘云本事就有问题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贾家!再想想林如海就要回京了,林如海可不是什么好糊弄的人,林黛玉在贾家显然不是那么如意,不过这也是难免的,她是外孙女,有个外字,自然是外人。只怕林如海再担心女儿的教养问题,也不愿意让女儿在贾家受委屈了。
在路上拖了半个多月,林如海才进了京,虽说甄体仁急着上任,但是圣上借口要先理清林如海任上的账目,确定林如海并无贪污私自挪用之举,免得甄家跟着背了黑锅,到时候说不清楚,对于这个理由,太上皇也没话好说,甄家是自己的亲信,自然确实不能让甄家给上任盐政擦屁股,反正如今还没到征收盐税的时候,盐政那边,除了巡盐御史,别的官员暂时也能顶事,等到事情了了,甄体仁自然可以顺利上任。
林如海此次上京做足了准备,这一次的风波其实不仅仅是针对他,也是几个实权王爷对于圣上的试探,他必须向圣上表明他的价值,才不至于真的就被闲置,让圣上顺势答应他乞骸骨的要求。一个在职的二品大员,和一个不到天命就致仕的官员,显然中间的差距并不比鸿沟小多少,林如海纵然没有多大的野心,却也不希望等自己失了势,被人打压。要知道,自己这次得罪的人可真是不少,若是没了权势,只怕那些人毫无顾忌就能轻易报复自己,难不成以后的日子里面都得躲躲藏藏不成,林如海绝对不希望会有这样的结果。
虽说那几本关键性的账本林如海才到了手,还没来得及看,就直接被通政司的人拿走,通过秘密渠道送往京城,但是林如海几任巡盐御史,对于扬州那边的情况也摸得很清楚,这会儿已经准备了不少“好东西”,这些不管是在朝堂上,还是私下呈送给圣上,都会引发一场风暴,只要利用的好,江南官场就会迎来新一轮的清洗,圣上便可以拔除江南官场上大半的钉子,按插上自己信任的人。由此功劳,圣上自然不会薄待了自己。心里这样想着,林如海继续思考起进京以后的应对细节来——
第50章
林如海到了长安来不及先回自家的宅子,而是就驿站洗漱沐浴了一番;便直接进宫面圣。圣上单独御书房接见了他;不管到底说了什么;这会儿就算是傻瓜也知道林如海这下没事了,明天的廷辩只怕就是走个过场罢了。
不管之前参与陷害林如海的如今是个什么想法,反正收手已经是来不及了。第二天上午的大朝会上;林如海干脆利落地开始了他的反击。
林如海逐条批驳了那些御史言官对他的**;然后直接就上了本;将跟江南盐政有关的官员还有江南当地的一些不法盐商几乎**了个遍;圣上大怒;命严查江南盐政之事,又闻言抚慰了因为多年辛劳,几度遇刺,如今看着已经苍老了许多的林如海,直接就封林如海做了礼部右侍郎,入内阁行走,直接跟郑学俭变成同僚了,此基础上又加了资善大夫的散职,林如海直接就变成正二品了。除此之外,圣上体恤林如海伤势尚未痊愈,又是刚刚进京,定要处理不少事务,干脆额外给林如海放了半个月的假。
江南盐政的清洗其实已经开始了,林如海既然已经不其位,自然不再多加关注,反正该倒霉的,最多也就是早晚的问题罢了。回了早就让家收拾妥当的林家老宅之后,便叫管家亲自上门递了帖子,准备去拜访自己岳母,然后还得去这些日子以来,为他的事情出了力气的同僚那里道谢,自然,史家也其中。要知道,史鼎林如海的事情上运作的事情,可瞒不过别,不过一般只会想到是贾家请托罢了,不免暗自羡慕,果然娶到一个好老婆,抵得上奋斗二十年,这样得力的亲戚,简直是多一条命啊!
林如海上了门,贾家大开中门相迎,贾赦哪怕再不乐意离开温柔乡,还是打起精神,跟贾政一起出门迎客。
林如海虽说才到长安,但是,一些事情他还是能够知道的,与别猜测贾家出力了不同,林如海这会儿看似带着笑,心里却憋着一把火。林如海确定要回京之后,便先叫家里的两个管家还有一些下先行上了京,收拾自家的老宅,因为之前形势实险恶,林如海也颇有些大男子主义,并不像将这些事情告诉后宅的女子,因此,竟是一直没有告诉林黛玉,自己即将进京,他看来,贾家那边应该心里有数。
哪知道,昨儿个回到老宅里面,却见自家老管家林福欲言又止,等他发问之后才知道,贾家居然有背地里面嚼舌头,似乎那会儿贾家以为自己这次是真的要栽了,甚至传出要将自己女儿赶出去,以免连累贾家的传闻。这些还是林黛玉的奶娘王嬷嬷想办法传出来的,王嬷嬷当年跟着林黛玉来了京城,林如海后来便让王嬷嬷的儿子儿媳也上了京,老宅那边看房子,王嬷嬷也能偶尔出来一次,与儿子儿媳他们见面。那会儿见林黛玉忧心忡忡,食不下咽,差点病倒,贾家那会儿也守得严,生怕出什么事情,王嬷嬷想要出去打听消息也是不能,花了不少银钱,才打点了守门的婆子,叫二门外的小厮给老宅那边的儿子媳妇传了信,询问具体是何等光景,老宅这边的下才知道林黛玉的处境,刚到的老管家想要上门求见,却被贾家当家的夫给拒绝了,等到后来,史家告知贾家没事之后,老管家的媳妇才得以去荣国府见了林黛玉一面,林黛玉虽说没说什么,王嬷嬷却是没有多少顾忌的,甚至还将之前不少事情都说了一通,比如说,前些年,林黛玉是跟贾宝玉一起住的,到了如今,贾宝玉依旧当自己是小孩子一般,经常往林黛玉这边跑,贾家那些下不仅不阻止,还总是给贾宝玉行方便,姑娘如今小,没太多忌讳,这样下去,可就要坏了闺誉了。总之就是一句话,贾家不是久留之地,为了姑娘好,老爷哪怕不肯续弦呢,请个教养嬷嬷回来也是好的。
林如海是何等物,若真只是个书呆子,哪里能到如今这等位置,纵然因为是男,内宅的事情上难免粗心,但是却是个精明物。他看来,贾家前倨而后恭,从下的表现就可以知道,贾家的几个主子也是各有心思,要不然,那些下如何就敢传出那些话来。哪怕老太太再喜欢外孙女呢,毕竟荣国府如今当家的已经是孙子媳妇了,而且,读书重视规矩,荣国府次子住正院本就不不合礼法,只是贾政是读书,而且因为贾敏的关系,林如海跟贾政关系更好一些,一直不好多说而已,如今看起来,反而是贾政那一房的,对自家女儿不太友好,这就让林如海很不高兴了。
因此,上门之后,林如海的态度难免有些梳理,拜见岳母史太君的时候,很快便提出,自己如今常住京城,因此要将女儿接回家去抚养的意思。史太君才一说到家里没当家理事,林如海就直接道,虽说自己年纪已近天命,不想续弦,不过老太太年纪大了,老是劳动教导实是做女婿的不孝顺,因此,回头就去聘请一个口碑好的教养嬷嬷,家是独女,用不着入宫选秀,不过,有名嬷嬷教出来的姑娘,谁也不能随意挑剔。
史太君知道林如海已经生出了芥蒂之心,也不好随意阻拦,只是说着教养嬷嬷也不是那么好找的,自己也舍不得外孙女,所以这之前,还是让自己抚养。
林如海虽说算得上是谦谦君子,但是如今,他注定只有林黛玉这么一个血脉了,哪里肯让林黛玉继续住贾家受委屈,因此只是说道自己已经数年不见女儿,之前因为江南那边形势不好,为了女儿的安全,甚至不能经常书信往来,如今好不容易回京任职,自然是要父女团圆的。到最后,林如海带着点无奈很干脆地对史太君言道,自己自从夫去世之后,身体状况就大不如前,据名医言道,即便好生保养,寿数也不长久了,自己算起来也看不了女儿几年了,哪里还舍得让女儿外呢!
话说到这个地步,史太君还能如何,只得应了下来。虽说她对林如海的话半信半疑,不过,看林如海的气色,确实不怎么好,而且,林如海比贾赦还不少呢,如今看起来,却是两鬓斑白,虽说依旧翩然温雅,不过真是已经有了老态了,心里不免暗自盘算起来。
而这个时候,林黛玉也过来了,见得林如海,不由悲喜交集,刚行了礼,脸上泪水也流了下来。
林如海见女儿亭亭玉立,却显得有些弱不胜衣,同样又是欣喜又是难过,不过并未失态,只是温言道:“几年不见,玉儿已经是大姑娘了!”
林黛玉含泪道:“父亲却是比从前更瘦了!”她看着林如海的老态,心酸不已。
父女两个几乎要相视垂泪,好都是知礼之,很快收拾了心情,各自向史太君表示了歉意,尽管归心似箭,还是勉强贾家又用了饭,等着下们将东西都收拾齐全了,这才一起告辞离去了。
临走的时候,贾宝玉跟痴了一样,直接就冲过去撒娇耍赖,不许林黛玉走,看得林如海目瞪口呆,贾政老脸通红,差点没当场叫拿家法板子,教训贾宝玉一通,另一边,王夫已经恨得拧紧了帕子,看着林黛玉的眼神更不对劲了。
“那个贾宝玉,一直就那样吗?”回到家里,林如海叫来了王嬷嬷还有一直伺候林黛玉的雪雁,问道。
王嬷嬷有些谨慎地点点头,然后才说道:“老爷,虽说亲家老太太没有明说,不过,荣国府好些都知道,亲家老太太有意撮合姑娘与那宝二爷,尤其宝二爷那性子,最是放诞荒唐不过!好如今姑娘还小,也不懂什么男女之情,跟那宝二爷不过是兄妹之情罢了!”言下之意就是,老爷如果不乐意这门亲事,趁着姑娘还小,也没有什么名声上的拖累,及早断了贾家的念想便是。王嬷嬷是林家的世仆,自然更忠于林家,她一直将林黛玉当做亲生的一样,只是贾家,就她跟雪雁两,别的都是贾家的下,她一开始又有些水土不服,不得不移出去养了一段时间的病,等回来之后,竟发现姑娘身边快没她说话的地了,她也不好贾家就说贾家的坏话,只得暗自着急,如今才算将之前憋的那口气都发泄了出来,因此,言语间,对贾家的恶感简直是快要溢出来了。
林如海对贾宝玉真心没什么好印象,皮相倒是不错,可是,都十几岁的了,居然还不懂事,据说女儿刚过去,就给女儿取字?这算是什么大家公子,当自己女儿是什么啊!今儿再看他后来的举止,简直可以说是荒唐了,又听王嬷嬷说了些贾宝玉的“名言”,林如海简直要气乐了!这样的男,那里配做他林如海的女婿!想到这里,林如海不由咬牙切齿,想了想,林如海说道:“姑娘之前担惊受怕,身子有些不妥,回头请个太医来给姑娘好好调理一番!这就托寻找教养嬷嬷,就算没有宫里的,王府出来的也行!回头若是贾家来接,就说姑娘要静养!不行,总之,们多找点理由,跟贾家的姑娘可以见见,至于那个贾宝玉,以后没必要,不要让他出现姑娘面前!”女孩子家,若是有个体弱多病的名声可不是什么好事,林黛玉先天差了一筹,却不能为此被说嘴。林如海眼里,自己的女儿自然是掌上明珠,什么都是最好的,因此,更要维护好女儿的名声——
第 51 章
林如海过了两天;便来了忠靖侯府。正好是休沐日,史鸿也在家;听得林如海来访;史鼎也不是什么倨傲无礼,挟恩图报之人;因此;便带了史鸿在门前相迎。
史鸿还是第一次见到林如海;林如海风仪独具,虽说不是翩翩佳公子的年纪了,老了却也还是个美男子,史鼎很是热络地迎了上去:“如海兄来访,真是蓬荜生辉啊!”
“虎臣兄实在是太客气了!”林如海拱手说道;“此番林某得脱大难,全靠虎臣兄上下奔走,林某感激不尽!”
“如海你这是说得什么话,本就是一干小人可以构陷,即便没有我插手,圣上圣明,也不过让忠臣蒙冤!”史鼎笑道,“如海,这是犬子史鸿!”
史鸿上前一步,行了一礼:“侄儿史鸿拜见世叔!”
“不必多礼!”林如海上下打量了史鸿一眼,含笑道,“果然是一表人才,虎臣兄教子有方啊!”一边说着,一边解下腰间一只装着折扇的扇套,拿给史鸿赏玩,史鸿赶紧谢了。
“哪里哪里!”史鼎心中得意,嘴上却谦虚道,“这小子顽劣得很!让如海一直站在门口,真是失礼了,如海,快快请进,咱们入内细谈!”
“虎臣兄先请!”
史鼎直接将人带进了正院的书房,几个丫鬟迈着小碎步过来上了茶,又悄无声息地退了下去。
史鼎毕竟是武将出身,因此书房里的书算不上多,主要还是一些史书还有兵书,当然,史鸿私底下猜测,史鼎大概也会看一些诸如《□》之类的民间小说话本什么的,只是这些不可能放在明面上。
史鼎跟林如海叙了一会儿旧,史鸿在一边听着,说句老实话,史家在史鼎之前,跟读书人压根没多少交集,顶多身边有几个在仕途上不得志的读书人做幕僚而已,林家这样的人家,要不是因为林如海的父亲早逝,林家选择了贾家进行联姻,跟史家绝对扯不上任何关系。也就是林家跟贾家议亲之后,史鼎他们兄弟几个,跟林如海见过几次面,那会儿也算不上什么交情,等到贾敏嫁过去之后,史家兄弟几个跟贾敏关系都不错,因此,史家跟林家开始有了交集,逢年过节什么的也会礼尚往来一番,不过,多半仅限于内宅的交情而已。亏得两人都能找出很久之前的事情,还说得很投机。
史鼎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之前郑学俭借口史鸿的文章跟林如海风格有些相像上,林如海一怔,不过,他也是聪明人,立刻就明白了史鼎的意思,也不生气,顺势就问道:“果真如此,那我就要考校考校了!”心里却想着,只要史鸿还过得去,如了史家的意便是。
史鸿赶紧站起身来:“还请世叔指点!”
林如海想了想,直接从《春秋》中挑了一句话,让史鸿破题作文。史鸿这些年来在八股文上很是下了不少功夫,反正不管是什么考试,都是在四书五经上挑句子,这便是固定的考试范围。八股选士这么多年,大考小考不知道多少场了,可以说,几本书上几乎所有的句子差不多都翻来覆去考了个遍,四书且不说,五经中,《春秋》上出现的概率也很高。史鸿跟那些两三天才作一篇的人不同,上辈子从题库里面走出来的,那会儿还多少门课呢,如今不就是天天写作文么,可轻松多了。他现在没事的话,起码一天要写两篇八股,早起一篇,晚上再一篇,还得写出新意来,不能匠气。林如海挑出来的句子并不冷僻,史鸿也写过一次了,这会儿也不用以前写过的那篇,心里想了一会儿,便开始破题,直接就一气呵成地念了下去。
林如海仔细听着,等到史鸿收了尾,脸上已经露出了赞赏之色,他看着史鼎,夸奖道:“令郎的确是才气天成,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绝无此捷才,仅这一篇文章,便是会试也足够了!”
史鼎摇头道:“说起来也惭愧的很,我们史家这么多年了,还真没怎么出过像样的读书人,因此,在这科举一道上,也只好让鸿儿自己去闯了!”
林如海抚了抚胡须,笑道:“鸿儿这文章,果然有点林某的意思,林某这么多年来耽于俗务,在学问上少有进益,若是虎臣不嫌弃我才疏学浅,我便收鸿儿做个弟子如何?”
史鼎大喜,赶紧说道:“怎么会,这是鸿儿的福气!鸿儿,还不拜师?”
史鸿一听,当即直接跪下连磕了三个头:“弟子史鸿,拜见老师!”说着,又奉上了一杯茶。
林如海接过茶杯,抿了一口,放到一边,便叫史鸿起身,笑道:“倒是我占了便宜了!”说着,解下腰间那块羊脂玉佩,拿给史鸿,算作给学生的见面礼。
史鼎在一边欣喜非常,笑道:“今儿实在太仓促了,回头还得将正式的拜师礼补上才好!”
林如海笑道:“何必拘泥于形式,喝了这杯茶,鸿儿自然就是我的弟子了!”林如海知道自己命不久长,但是他得为自己的身后事考虑,之前史鼎说的时候,他就下了决定,哪怕史鸿天资差一些呢,这个徒弟收了也就是了。史家算起来也是林黛玉的血亲,史鼎他们人品也还算可靠,若是再拉上一层关系,即便自己熬不住,不能看到林黛玉出嫁,史家想必也会看在自己是史鸿的老师的份上,善待林黛玉,帮助林黛玉打算,毕竟,林如海正经的弟子,也就是史鸿一个人而已,将来,林如海的人脉,也是会留给史鸿的,自然,史鸿也该对作为师妹的林黛玉负有照看的责任,史家到了这个地步,当不起忘恩负义之名。
再一听史鸿的文章,林如海更是欢喜起来,不说史鸿这般捷才,短时间内,便能破题作文,而且颇有新意,眼中有物,并无年轻人常犯的浮夸错误,林如海是惜才之人,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引荐贾雨村。若非史家出身勋贵,跟文官之间关系较为疏远,史鼎也不好随便找个人就领着儿子去拜师,要不然,史鸿这样的学生,还真轮不到林如海。
而史鼎的打算也差不多,之前林如海被弹劾的时候,史鼎立刻就发现,这位亲戚的人脉当真是不容小觑,而且,林如海在扬州多年,虽说因为盐政的事情得罪了不少人,同样也结下了不少善缘。虽说史鼎并不知道林如海如今身体状况不佳,但是,史鸿想要在文官阶层立足,必须要有一个有力的领路人,史鼎哪怕入了内阁,简在圣心,大权在握,在文官阶层中依旧是外人,他这辈子也坐不到首辅的位置上。而史鸿,欠缺的也不过就是一个桥梁罢了,史鼎本来想的是郑学俭,可是郑家看似清贵,并无实权,而且,郑家子孙繁茂,政治资源需要分给太多人了,哪怕两家结了亲,但是史鸿毕竟姓史,哪能分到多少呢,因此,在得知林如海将要进京的时候,史鼎便下了决心,哪怕被人说成是挟恩求报,也要让林如海收下史鸿。等到林如海应下来之后,史鼎才算将心放了下来。
这段师徒关系在两家半带算计,半带真心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也算得上是皆大欢喜。林如海看了看史鸿拿过来的平常的功课,也是颇为满意,史鸿明显是勤奋型的,字在这个年纪,也算得上出彩,诗词略显中规中矩,不过也算得上可以。其实前朝跟本朝,也没出过什么特别突出的诗人,有那么几个,诗词也只能说是比同辈人强上一些,比起唐宋那会儿诗词的辉煌,不知道差到哪里去了。史鸿基础很好,林如海如今也没有太多精力,全力培养出一个学生来了,史鸿这样的,只需要略加点拨便可,他也明白,史鼎之所以要史鸿拜师,主要还是希望让史鸿得到文官阶层的认可,自己身后无人,既然希望史家能帮忙照应女儿,自然要投桃报李。
林如海在史家待到下午太阳快要西沉的时候才离去,临走又嘱咐史鸿不得懈怠了功课,到了休沐日,便带着这段时间做的文章去林府给他点评,史鸿自然点头答应了,又一直送到林如海的马车拐了弯,这才转身回了家。
史鼎心情很好:“如海是个信人,既然收了你所弟子,自然便会帮你打算,为父总算心放下大半了!”
“父亲费心为儿子打算,儿子实在是惭愧!”史鸿心中暗叹,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为了儿子的前程,两个父亲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史鼎笑道:“傻小子,为父就你一个儿子,你也不是跟你三叔家的堂哥一样扶不上墙的稀泥,我不为你打算,为谁打算呢!不过,为父暂时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以后的路,还得你自己走,要是你有个探花做先生,将来却连个进士也考不上,那才叫贻笑大方呢!”
“儿子定不会辜负了父亲的期望!”史鸿诚挚地说道。
“你一向是个有主意的,自己心里有数就好!”史鼎欣慰道。
第 52 章
既然拜了师;史鸿自然不会浪费这个机会,经常会往林府过去。史鸿是个会做的;嘴巴也甜,也时常会有些小东西孝敬,虽说不值多少钱,却是心意。林如海也很尽心;他本就是世家子弟;除了读书之外,别的上面也很有一套,除了教导史鸿八股诗文之外;也会教他赏鉴古玩字画什么的。史家一家子多半是粗;琴棋书画里头;史鸿也就是书法还拿得出手,围棋上辈子也就是网上混了个业余水准,画也就是上辈子谈恋爱的时候,学了点素描还有那种漫画的画法,别的那是半点不懂的。
这会儿就能看出林如海的博学多才来了,家简直就是那种除了生孩子不会,什么都会的全才,不过他也不要求史鸿一下子就恶补成高手,只需要懂得一二,会看会听,能说出点门道来就是了,史鸿科举是为了做官,又不是真的要追求什么风雅,这些东西,感兴趣的话,可以慢慢练,不感兴趣的话,知道一点也就成了。按照史鸿的理解,这些算是敲门砖,证明是文学青年,而不是土鳖,有了证明,那就一切都好说了。
史鸿很快就上了手,不过他除了对下棋还算有兴趣之外,弹琴画画什么的,实是缺少这个天赋,林如海干脆直接教他如何赏鉴品评,这些其实是不需要自己也精通的,就像是那些美食家,也没几个真的是高级厨师一样。
林如海对史鸿尽心尽力,史家那边很快也给林如海带来了好消息,虽说史鼎秦夫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林如海宁可大费周章给自己的女儿找教养嬷嬷,却不直接续个弦,不过秦夫还是尽力自己的圈子里面打探,有没有合适的选。
秦夫运气好,居然真的很快找着了一个。
说起来这事跟林如海掀开来的盐政上的事情也有关系,这案子说句捅破了天也不为过,不光是江南那边,好些个盐商直接就被抄家灭族,让国库很是充实了一番,一干涉案的官员,运气好的,不过是夺职罚银,运气不好的,虽说不曾牵扯到九族,也有好些个官员丢了脑袋,还连累了家,家产被查抄,男丁被流放,女眷直接就进了教坊司,可以说是几代都翻不了身来。
除了江南之外,京城也有不少官员被连累,几个官职相对较小的处罚得比较严厉,官职高一些的,圣上担心引起反弹,便做足了宽宏大量的样子,一部分被贬职外放,一部分被夺职罚银,就直接将事情给了了。
这几个官职比较高的家,都是够得上选秀的门槛的,自然有女儿的,就要请一两个教养嬷嬷回来教导,如今被贬官去职,只要当今位,估摸着这辈子都没有多少起复的希望了,自然,选秀的事情也就泡了汤。
秦夫看重的就是其中那一家陆家的教养嬷嬷,那嬷嬷姓周,据说当年是太上皇后身边伺候过的女官,出宫的时候都三十出头了,想要嫁也难,她干脆便自梳做了嬷嬷。陆家其实也算不上是几个王爷的,他原本是故义忠亲王的,只是义忠亲王坏了事,陆家就比较尴尬,他们家没有参与过义忠亲王谋反的事情,偏偏,太上皇和圣上对他们家都不是那么信得过。陆家因为下一代也不怎么出色,无奈之下,便打着将女儿送进宫,好向当今表示投诚的意思,这才费了不知道多少心思,才请到了周嬷嬷,结果还不到一年呢,就因为盐政的时期,被圣上趁机给贬了职,从原本的从二品,一下子变成了五品,还被外放了,这辈子还不知道能不能再回京呢!自然,选秀的打算也黄了。周嬷嬷本来也是顺天府这边的,自然不会跟着陆家走,陆家自然不能阻拦。
要不是周嬷嬷之前是陆家供奉的,很多家有些忌讳犹豫,以周嬷嬷伺候过太上皇后这份履历,早就一大堆上门了,这才让秦夫抓住了机会。林如海也说过,林黛玉是不会去参加选秀的,因此便不需要忌讳太多,秦夫一边命给林家传了消息,一边就先去了周嬷嬷那里打探她的意愿去了。
林如海很快也打听到了周嬷嬷的底细,当下便拍了板,秦夫那边才传了话,便让大管家媳妇带了礼物过去延请。条件也很优厚,说实话,从宫里出来的很少会还想再回宫里去,要不是当初陆家花了大笔的银子,买通了周嬷嬷的父兄,周嬷嬷其实也是不乐意去教导待选秀女的。林家就好很多,很干脆就说,自家姑娘只需要教导一些际往来、内宅理事的功夫,如果周嬷嬷愿意留下来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