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黛玉养了一只猫-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就这么直愣愣的摔了下去。
  “ 嗷~~!!”
  猫生无常啊……
  林妹妹你好狠的心,眼睁睁的看着我摔下去都不知道接一下的么。
  更让他觉得悲剧的是黛玉不仅不接他,也不扶他。于是他只能自力更生的撑起四肢,自己爬起来。抬眼看向黛玉,见他皱着眉,不由缩了缩脖子。林妹妹一定是发现昨晚他偷偷跑出去了,不会她一夜没睡,就等着自己回来算账的吧。
  “喵呜~”
  他叫了一声,黛玉只是抱着膀子看她,眼睛都没闪一下。
  不好,撒娇都没用了,这次的问题很严重。
  秉着“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原则,他打算不等黛玉问,自己全招。于是他将折腾了一夜造出来的几个新型炸|弹拿出来,告诉黛玉用途、威力等。黛玉的脸色渐渐柔和,将先前的不愉快放下,问:“这东西真有那么大威力?”
  周航重重的点头:“到时候你瞧见便知道了。”
  对于他和桑昇耗费一整夜弄出来的东西,他还是很有自信的。
  二人又说了一会子话,便到了早饭时间。吃了早饭大军就要开拔,肖晨宇、李域来请命。李域在远征姑墨的时候虽然受了伤,但因服了灵泉水,恢复的异常迅速。如今不过半月有余的时间,伤口不仅完全长好,痂也已脱落,完全不影响行动。
  周航将炸|弹命李域收着,告诉他好好保护,攻打石洞的时候有大用处。
  李域答应一声,命亲随收着。
  周航又说:“这东西金贵着呢,不能见水,尤其不能见火。”
  他问那亲随,“见过烟花么?”
  亲随被问的愣了一下,似乎有些意外,不知道太子殿下突然问他见过烟花没有干什么,难道这黑不溜秋的东西跟烟花有关。不过饶是如此,他还是点头道:“回殿下的话,小的见过。”
  “见过就好……”周航挑眉,“这东西就像烟花似的,遇火即爆,威力却比烟花强大的多,能将方圆十步之内之人炸的粉碎,你可千万小心!”
  这话若是别人说出来,那亲随定然不信。
  但是太子殿下说出来,想到他和军师出神入化神鬼莫测的本事,自然是可信的。于是,他吓得一愣,险些将怀里抱着的炸|弹扔出去。自己——自己自己还没娶媳妇呢,可不想粉身碎骨。
  “太……太太太子殿下,小的抱着不会炸罢……”
  周航笑吟吟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放宽心,只要不见火,便不会炸。”
  说完便扭过头同李域低语着什么。
  不多时,大军便排列整齐,浩浩荡荡的出发了。至城外的一个庄子处,李旭、桑昇已骑在马上等候。周航在李旭身上打量一眼,见他精神还算好,不像是刚被疼爱过的样子,暗道,桑叔叔倒是知道体谅皇叔,知道他今儿要骑一天马,并没有很折腾。
  李旭却是看向黛玉,皱着眉头道:“可是没睡好,怎么看着不大有精神?”
  黛玉笑道:“做了个梦,便睡不着了。”
  周航看向黛玉,眼里有些自责。若是,若是他提前跟她说一声,她也不会等他到半夜,后来放出神识才发现等的人根本不在城内,然后开始胡思乱想,竟是一夜未眠了。
  李旭并未觉察到周航的情绪,仍是看着黛玉问:“什么梦,噩梦么?”
  黛玉笑笑,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
  李旭扯扯马缰绳,又离黛玉近了些,低声问:“听说你有一只老虎,在战场上骑过,什么时候给我瞧瞧可好?”
  黛玉道:“有机会的话,自然要给您瞧瞧的。”
  出了城不远,大军便进入山区。
  一万大军在山林里穿梭,行进速度想快也快不了。
  自陕县出来,足足走了一天,至傍晚时分才算赶到石洞。周围寂静无声,跟上一次黛玉、周航来并无太大差别,就是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周航触动机关露出石门,便同李域一起将炸|弹摆好,用一根长长的线作引。
  就像放烟花一样,随着引线燃尽,接着一声巨响,碎石乱飞,尘土掩蔽了视线。过了好长一会儿,扬尘才渐渐散去,露出黑洞洞极长的甬道。黛玉、周航并肩站在甬道口,放出神识查探一番,里面已没有了人。看来面具道人料到他们回来打,早早的便歹人撤退了。
  不过,神识查探的里面设置了重重陷阱,还有将近一千的活死人。
  大军若贸然进去,恐怕还是要吃亏。
  于是和李旭商议,由干脆放火烧,烧不完的再炸。既然这里已经是一个空巢,没必要做无谓的牺牲。烧完炸完之后,又动用大量人力将长长的甬道填实,确保这个石洞不能再二次利用才撤军。
  接下来又传来消息,说朝廷大军赶到的时候邱县县令已横死家中,其乡绅拜把兄弟也横死,仓库里的东西已搬空。
  面具道人及其团伙乍然出现又乍然消失,无影无踪的彻底,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就像他从未出现过一样。黛玉、周航却明白,这都是表像,也是暂时的,他还会出现,到那个时候便不会再让他逃脱了。
  周航所率大军再绕了一小段路之后又转上回京城的官道。
  接下来便是一马平川,一个月后大军已到京城城外。
  看着巍峨的城门楼、绵延的浑厚城墙,不过是两个月的时间,黛玉竟有一种恍然如隔世之感。陌生,这是黛玉最直接的感觉。不仅看到城门陌生,看到繁华的街市,看到鳞次栉比的房屋、华丽高大的楼阁也觉得陌生。
  皇宫的房子很华丽,却是一个华丽的牢笼,让人觉得压抑和寂寞。
  走在宫墙内,黛玉四顾一看,如此想到。
  从前囿于内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没见过外面的天高云阔,倒也不觉得。现在的她见识了外面的天地,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驰骋、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拼杀过之后,便不再甘心困于一隅。
  大军在腊月初五这日到达京郊,圣旨传令初六一早召集诸将进城,举行献捷、封赏大典。但提前一日,皇帝便召周航、黛玉、李旭先行进宫。
  于是便有了这一幕。
  魏兴安亲自迎出宫门,引着几人一路穿过重重宫墙,李昭已在宫殿门外迎接。
  李旭和周航并排走在前面,黛玉和桑昇落后二人半步紧随。盖因他二人一个是太子一个是亲王,身份尊贵,当着外人的面儿礼数上不能亏欠。
  李昭有些激动,看着胞弟和儿子沿着长长的台阶一步一步走来,紧攥着的双手微微的颤抖。他的内心澎湃着许多情绪,有激动,有自豪,有喜悦……
  他一直知道自己和她的儿子,定是耀目的!
  果然……
  快走近的时候,李昭快走几步,一把扶住正要下跪的李旭和周航,道:“不必多礼,都是一家人……”
  因一手拉着一个人进了内殿,细说这几个月的情况。
  当听到黛玉、周航如何英勇,面对潮水般涌来的不死人如何从容,如何运筹帷幄的时候,李昭脸上显出很自豪的样子。听到周航曾受过伤,他又不由皱眉,问周航伤到哪里,还一定要看。
  周航只好无奈的捋起衣裳,给他看自己的胳膊,上面十分光滑,连一个疤痕也没留。
  当初周航整条胳膊被砍掉,李昭是亲眼看着黛玉缝合的,在灵泉水里泡过之后都没有留疤。这会子一点小伤,自然也不会留疤,所以李昭倒没纠结有没有疤痕之事,只是皱着眉道:“当时一定很疼吧……”
  周航很不在意的呵呵一笑,道:“再疼也都过去了……”
  况且跟那次被老虎袭击被咬断胳膊还被抽取精神力和功德想比,这点小伤还真算不上什么。
  几人一直说了很长时间。
  李旭有意留给李昭父子多说说话的空间,因此拉着桑昇告辞。
  “航儿,玉儿,这次真是多亏你们了。”刚说完这句话,李昭突然捂着嘴咳了起来。黛玉有些担忧的问,“您生病了么?”
  李昭接过魏兴安递来的茶水,抿了一口,放下茶盏,道:“一点小风寒,不碍事。”
  黛玉道:“我给您泡盏茶吃罢。”
  李昭一听便明白是怎么回事,黛玉大概是想接着泡茶的功夫给他加些灵泉水,吃了茶病便也好了。黛玉泡茶的手艺极好,加上灵泉水的茶味道更醇,他好些日子没饮,听她一说,那股子瘾便被勾上来了。
  于是,他欣然同意。
  八面玲珑的魏兴安忙摆好茶盏,打发两个宫娥抬来风炉,自己打着扇子扇滚了水,小心翼翼的捧到黛玉跟前,道:“姑娘,请——”
  黛玉便挑了一个翠玉的茶盏,用热水烫了烫,才开始泡。
  不大的功夫便泡好,将茶盏捧到李昭手边。
  李昭接过,先是眯着眼闻了闻,露出很享受的表情。然后才小口小口的饮了,之后放下茶盏,仍是意犹未尽的样子。黛玉就这么一连泡了三盏,李昭也一连吃了三盏。
  三盏过后,他说:“丫头,别忙活了,再累着你。”
  黛玉笑道:“这有什么累不累的,又不是什么重活。”
  李昭道:“这活虽不重,然你车马劳碌一路风尘,本已疲乏,朕可不敢再劳累你,不然有人要心疼了……”
  说着他看向周航,黛玉便扭过头,嗔道:“圣上也开人的玩笑!”
  李昭便哈哈大笑,推推周航:“小子,还不好生送林丫头家去歇歇。”
  周航“噢”了一声,道:“是是。”转向黛玉,“这一路走来你都坚持骑马,不肯坐车,辛苦你了。这会子你肯定累了,我这就送你回去。”
  说着,他又看向李昭:“我可以用太子辇吗?”
  除身份高贵的宫妃、宗室、皇子、公主,外人没得皇帝特许,在皇宫内是不许坐轿骑马的,无论多远都得步行。从这里到宫门口步行要走大半个时辰,周航舍不得黛玉劳累。
  李昭想也不想的道:“随你!”
  然黛玉如今的身份可是军师,总不能用太子辇大摇大摆的送到林府罢。想来想去周航打算直接把人送到东宫去,在自己的地盘干什么都方便不是 。
  李昭听说之后,道:“要不就在麒麟宫歇歇,你虽然已搬到东宫,麒麟宫还一直给你留着呢。”
  周航摇摇头,道:“还是回东宫罢,明儿再来给父皇请安。”
  李昭:“……”
  好吧,随你罢。
  告退之后,周航和黛玉并肩而退,刚要走出殿门。黛玉突然停下,片刻后回头,看了一眼在御座上略显孤寂的李昭,抿了抿唇走过去。
  周航也转身跟上去:“怎么?”
  黛玉边走边说:“忘了一件事。”
  李昭这时候已经抬头看向他俩,问:“怎么了?”
  黛玉从袖中掏出一个荷包,走上前捧给李昭,对上对方疑惑的眼神,解释道:“荷包里是我亲手作的护身符,注有我的精气,威力非同一般,圣上佩戴在身上可防邪祟入侵。”
  李昭脸上不由露出慈祥的笑容,接过,笑道:“你这丫头倒有心。”
  又说了几句话,黛玉、周航才走。
  刚出殿门,见一个小太监在栏杆后面探头探脑。
  仔细一看,竟然是小泉子。
  周航不由叫道:“小泉子,你在那里做什么?”
  小泉子满眼含泪的飞奔过去,一把抱住周航的腿大哭。
  “太子殿下啊……您这些日子上哪去了,奴才想死您了,奴才日日盼夜夜盼,终于把您盼来了!奴才天天盯着他们打扫殿内外,这些日子您虽然不在,但殿内的东西一点也没动,还跟您走的时候一模一样,您……”
  罗里吧嗦说了一大通,边说边哽咽,便哽咽边说,周航大半都没听清。他无奈的抬头看看天,这小泉子原来看着挺机灵的,怎么才两个月不见变得如此之——蠢。
  伸脚踢踢跪在他脚下抱着他大腿的某人,他说:“别哭了,爷看着烦。”
  小泉子正哭着,被他这话一呛,强行止住,憋的打了一个嗝,满脸通红。


第192章 
  “傻样!”周航哼了一声; “还不快起来; 跟爷回东宫!”
  在这跪着像怎么一回事;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堂堂皇太子虐待下人呢。
  “是是……”小泉子忙站起来,点头哈腰的跟在周航身后。
  太子辇已抬至阶下,周航先扶黛玉上去; 然后自己才上去。他这自以为绅士的举动却看得旁边一干人掉了一堆下巴,继而默默的出了一身冷汗,纷纷觑着眼瞧黛玉; 暗道,这看似年轻的公子就是传言几百岁的军师么,怎么太子殿下都要如此屈就?
  黛玉扶着周航的手上了车辇,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 以往她上马上车的时候都是这样; 只要周航在她身边。车辇上铺着厚厚的狐毡,坐褥也是狐裘的,极是柔软舒适。找了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黛玉示意周航可以走了。
  二人全幅仪仗的打道回府,声势不可谓不浩大,一看便是太子出巡; 出了皇宫便引起许多百姓围观。众人议论纷纷; 言语都表露出对皇太子和军事的敬畏,甚至夸张的说着北征大军如何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如何力挽狂澜、拯救万军于水火;太子殿下和周军师如何神鬼莫测,如何撒豆成兵呼风唤雨; 大手一挥敌人便成群成群的倒下。
  黛玉听得不由抿着嘴笑。
  一是笑这些人想象力够丰富,形容的绘声绘色,甚至连他们怎么杀敌,用的什么武器使的什么招数,出了几分力,打的敌人什么部位,甚至敌人倒下瞬间的表情都要形容一番,像是他们亲自到了战场亲自杀了人还仔细观察力一番似的。
  说句实话,连她自己都不能记得这样详细。
  二笑这些人把她和周航想想的太过出神入化,真像他们说的那样,自己就是神仙了。
  周航看着黛玉,见她笑,不由也勾了勾唇。
  想问她笑什么,黛玉却摆着手让他听。
  “你们知道什么!拿下明珠城不算什么,都围困了那么久,板上钉钉的事。太子殿下直捣姑墨王宫那一战打的才叫精彩!我们英勇神武的太子殿下和军师只带了几千骑兵,一边追一边打,听说追了一天一夜,大大小小的战役几十个,个个都胜利了,打的敌兵来不及逃回去,都四散跑开了。一直打到姑墨王城,遭遇了姑墨守军的顽强抵抗,接下来——”
  一个男人兴致高昂的说着,突然停了下来。
  听者都着急,瞪大了眼珠子看着他,催道:“接下来怎么样了,快说呀!”
  “接着就打起来了。”
  “接着呢?!”仍是问。
  “不是说了么,接着就打起来了。”
  问的人气急败坏:“废话,我当然知道接着就打起来了,打的怎么样啊?具体一点!光说打打打的,谁不知道是打打打,要只是这样,还用听你说?”
  说话的人看了他一眼,带着很瞧不上的蔑视眼神:“你急什么,接着听便是!”
  于是他整整衣衫,做出一个说出先生的样子:“打的非常惨烈,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地都染红了,尸体把河流都堵住了……”接着进行了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场面描述,别管是编的还是怎么样,总是讲的十分精彩,且十分连贯,一口气说了有几千字都不带停的。
  过了一会,有一个人弱弱的插嘴:“打赢了么?”
  话音刚落,便遭到众人七嘴八舌的言语攻击。
  “废话!当然打赢了!”
  “你傻啊,不打赢太子殿下能出现在这里么!”
  “就是,太子爷和军师亲自出手,怎么可能不赢!”
  “你是傻,还是笨啊!”
  众人一致的指责问话之人。
  甚至还有一个人说:“这里有一个老实人,大家都不要理他。”
  周航听着听着不由也乐了。暗道这些人的脑洞真大,要搁到现代都能去当编剧了,而且还是天雷滚滚的那种。他和黛玉是拿下了姑墨王城不错,也杀了不少人不错,但杀的人绝没有将河流堵住,他们还是很注意卫生的好不,就算是死人也不会往河里扔。
  他们二人因那点子道法和孤军深入灭了姑墨一下子成了百姓心中的英雄,这些人便将什么功劳都往他俩身上扯,明珠城也是他们拿下的,荣国也是他们灭亡的,五六万北征大军耗费大半年的时间,忍受酷暑寒冬所立下的战功倒被他们忽略,甚至是张冠李戴。
  他和黛玉的到来直接促进了战事的结束,这么说是没什么错误;但能如此迅速的达到战略目标,北征大军长达八个月多的围困才是前提。
  若没有北征大军前期的战果,仅凭他和黛玉,可没这个本事。
  很多人就是这样,看事只看表面,只看结果。
  就像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不是这跟稻草多么特殊多么强大,只是时机和条件都恰到好处而已。但人们往往将功劳归结在那根稻草上,前面的无数根稻草不过是做了无聊的垫脚石,不会被人记得。
  黛玉皱着眉头道:“这些人说的……未免也太夸张了罢。”
  周航从荷包里摸出一个精致的小锦盒,揭开,里面竟整整齐齐的摆着几样蜜饯,有糖金桔、糖莲子、果脯和桂圆干。他捧着小锦盒递到黛玉跟前,道:“尝尝好吃不?”
  黛玉看他一眼,疑惑道:“你从哪里得的?”
  她挺喜欢吃这些零嘴儿,不然无聊的时候老觉得嘴里没味儿,因此空间里也常有储备。但这次出去两个月多,空间里储存的点心和坚果、蜜饯等早在漠北草原的时候便吃完了,有些是她和周航吃的,有些给了人,早就没有了。
  周航神秘的一笑,只说:“你先尝尝。”
  黛玉道:“你先告诉我。”
  周航便拨开一个桂圆干,将外壳扔掉,果肉递到黛玉嘴边,笑道:“张嘴。”黛玉愣了愣,明知道他们坐在轿辇之中,隔着层层帷帐外人看不到,还是下意识的四顾一看,然后才张嘴含了。
  “这是方才我从父皇那里顺的,当时皇叔也在,不过你们正说话呢,都没有人看见。”一边说一边瞧着黛玉一张一翕的樱桃小嘴,咽了咽口水,“好吃么?”
  黛玉点头,嘴里含着东西,含糊道:“好吃好吃,你也吃啊。”
  “噢,好好。”周航有些慌乱的移开眼,匆忙别捻起一块果脯放在嘴里,拼命的嚼了几下,才将心头那些旖念逼的消退了些。
  东宫距皇宫并不远,走了不到半个时辰便到了。
  太子詹事杜威已带领所有东宫属官在大门外跪迎。太子詹事主管东宫詹事府,正三品,相当于王府里长史官的位置,是东宫的大总管,既有协助太子三师教导太子之则,也处理一些杂事,甚至太监监国的话可以代行宰相职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杜威是个五十上下的和蔼老者,留着一副美苒。
  周航下了辇,将杜威扶起,对方瞧了黛玉一眼,道:“这便是军师罢?”
  周航于是给他绍介,他拱拱手道:“军师的本事,下官都听说了。只是闻名不如见面,不想军师竟如此年轻有为,倒让老朽觉得惭愧。”
  他是不相信外面传言的什么军师已经几百岁,如今之所以看着是个少年只是因违返老还童之故。传言十之八|九均为谣言,而谣言是不可信的,他宁可相信自己亲眼所见。
  于是将黛玉往里让,周航一手携了黛玉的手往里走。
  现在黛玉是男装,没有人怀疑她的身份,所以他便是抓了黛玉的手,在旁人看来只是太子礼贤下士,并不会往旁处想。倒是黛玉有些不自在,挣了挣没挣开,当着众人又不好闹出太大动静,只好由他去。
  周航命将自己的卧室收拾好给黛玉歇息之用,众人也只当他惜才爱才,不做他想。
  黛玉这晚便没有回林府。
  她睡了周航的卧房,周航便在外面的床上睡。若非身边有暗卫时刻盯着,他是想直接进空间的。躺在床上的时候周航暗自盘算,明天一定要跟皇帝老子商量把暗卫去了。他自己有足够的自保能力,还要那些影子似黏人的暗卫做什么!
  虽然一个在外间一个在里间,但一想到黛玉现在躺在自己床上,周航便觉得亢奋,心跳加速,哪里还有睡意。
  几乎彻夜未免,他放出神识包裹着黛玉的身子纠缠了一夜。
  翌日一早,典膳局便备好精致膳食给太子享用。因太子离府多日,又是打了胜仗立了大功回来的,早膳准备的十分丰盛,大小盘碟几十个,十几个丫鬟足足提了二十多个红漆食盒,摆了满满一桌子。
  知道黛玉不喜油腻,周航挑了几样清淡的给她吃,便命下人们都退下。
  他吃饭的时候不喜欢旁边站着一帮子人,黛玉也是喜清净不喜热闹的。因此,众人一退下,二人都觉得十分放松。黛玉一边用汤匙舀了红枣桂圆小米粥,一边问:“你平日都是这么吃的?”
  看她将冒着热气的汤匙送到嘴边,可能是太烫的缘故,眯眼吹了吹,然后才微微启唇,小口小口的抿着,周航不由勾了勾唇,道:“我不喜欢太过铺张,平日不过五六样素菜加几样汤点。这次怕是杜威擅自主张吩咐典膳局加的菜,庆祝我立功回京,也是情有可原。杜威虽然寡言少语,看着不大好相处的样子,但是为人谨慎,办事也很牢靠。”
  黛玉嗯了一声,道:“我看他也是个仔细人。”说完,仍是抿着汤匙里的粥。
  汤匙本不大,若不是因为太烫,一口也便吃尽。黛玉小口小口的抿,也很快吃完,只有一个红枣静静的躺在汤匙里。红枣已经不很烫,黛玉便张口含了枣儿,咬了半边,抿着嘴嚼,片刻后将红枣的皮儿吐在一个小碟子里。然后才吃另半个,这一半是有籽的,她先是吐了籽,又是吐皮儿。
  她用这种方法一连吃了五六颗枣儿,才放下汤匙,用帕子擦了擦嘴。
  周航便知道她喜欢吃粥里的枣儿,却不喜欢枣皮儿,却不知为何。秉持着不懂就问的原则,他便问了出来。
  黛玉说:“皮儿太硬,我嫌它刺喉咙。”
  周航冲站在外间伺候的小泉子招招手,叫他进来,吩咐:“告诉典膳局以后熬粥的时候将枣皮儿去了!”
  小泉子答应一声便去了,速度很快。
  黛玉皱了皱眉头,咕哝道:“不用,我又不是天天在这用饭。”
  周航暗道,即使你现在不天天在这,难道以后嫁过来还不天天在这么,让他们提前练练去枣皮儿的功夫也是有备无患嘛。
  见他不说话,黛玉哼了一声,扭过头不理他。
  周航问:“怎么不吃了?”
  黛玉道:“吃饱了。”说着便站起身,走到旁边一个小榻上坐了。
  想想她已吃了一个包子几个小混沌,并小半碗粥,应该也差不多了,周航便也不再多说什么,端起自己的碗快速而优雅的往嘴里塞食。黛玉坐在小榻上四顾看,突然被博古架上的一样东西吸引,便起身走过去。
  那是一个红漆的管状物,顶端微微弯曲向下,可以用手握住。
  黛玉走过去,拿在手里把玩片刻,问:“这是什么东西?”
  周航转头,惊的忘了嚼口里的饭菜,他忙走过去,将那东西从黛玉手中接过,道:“这东西不是玩的,小心走火!”
  “什么东西啊,值得你这么着?!”黛玉嘟着嘴道。
  “这是火*枪,杀伤力很大的。”他重新将东西放在博古架上,“炸碎石门的炸*弹你还记得吧,这东西虽然比不上炸*弹,但一不小心走火,杀个人还是轻而易举的。”
  黛玉歪了歪头:“这东西我怎么没听说过?”
  周航道:“这是西洋的东西,我也是托人买的。”
  黛玉抿着唇想了想,说:“要是真有你说的那么厉害,以后我们要是跟西洋人打起仗来,岂不是要吃亏?”
  周航又惊讶了一回。他没想到黛玉竟然想到这一层,他那火*枪给好几个人看过,对方都是不以为然,也没人想到远隔重洋的西洋人有一天会跟自己有冲突。
  一帮子号称经邦治国的大臣竟还没黛玉有见识,满脑子都是文死谏武死战的老一套,有个屁用啊!
  周航一时觉得自己找到了知己,喜道:“所以我才要研究,怎么造出杀伤力更强的武器,真打起来咱们也不吃亏不是。”他已反复调查过了,虽然这是个架空的时代,也有很多古代中国历史上没有的国家,但是大致的地理分布和历史走向与地球相似。有俄罗斯、法兰西等国家,西方国家已经在发展火器,自己这方若不加紧自强,以后便如晚清政府一般是被欺凌的命。
  既然他周航来到这里,当然不能沦落到那种地步。
  接下来他打算阻止一批人到西洋去,先了解了解西方国家的发展进程。这个时代造船术还不是很发达,从海上到西方国家不大现实,还是需要长途跋涉走陆路。以往因为荣国、姑墨横亘在中原和西域之间,时常打劫、骚扰沿途商旅,导致路上通往西方国家的道理很不顺畅。如今荣国既灭,姑墨也没有了,往西方去虽然路途遥远困难重重,但已不想先前那样难了。
  “这东西怎么用?”黛玉又问。
  于是周航饭也不吃了,拉着黛玉到院子里,命人竖起靶子,展示给黛玉。这一时期的火*枪还没有瞄准星,弹药也是从前面的枪筒填充,打一枪便要重新填充弹药,十分麻烦。这也是为何火*器不被朝廷多数大臣,甚至不被将领们看好的原因,填充一下弹药都要一分钟,有那功夫两支箭都射出去了。
  虽然在速度上暂时比不上弓箭,但杀伤力已胜出弓箭许多,还是有优势的。黛玉看着靶子被洞穿的黑洞,不由道:“这东西果然厉害!”
  周航道:“还需要改良。起码得改变弹药填充方式,这样打一枪装一弹太费事,瞄准星也得加上。”
  黛玉不由问:“什么是瞄准星?”
  周航便给她解释,告诉她火器发展下去会是什么样子,有多么大的威力,在他从小长大的那个世界火器已经发展到多么可怕的地步,一颗炸*弹便能将一座城夷为平地,甚至有能将人类毁灭几万次的核武器。
  黛玉听得怔怔的:“我们这里的火器也有能将人类毁灭的一天么?”
  周航道:“理论上会有。但我们不能因此就不钻研火器,毕竟在大洋的另一边已经有人比我们早了一步,我们便是不研究,他们也会研究。届时随着航海技术的完善,他们便会漂洋过海来侵略我们,如果我们没有与之匹敌的武器,便是亡国灭种的命运。”
  说到最后,他顿了顿,缓慢而坚定的说:“这个世界,是强者为王!”
  黛玉抿着唇,半天没有开口,过了一会,她抬头,看向周航,道:“我明白。”
  二人正说着,杜威穿过仪门走来,在距离二人约半丈处站定,躬身道:“殿下,军师,车马已备好,二位该进宫赴宴了。”
  周航虽然还有话说,但当着杜威的面,不好说出口,便将火*枪递给小泉子,道:“放在博古架上那个紫檀匣子里,上锁。”
  小泉子忙双手接过,唯唯领命。
  周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