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逢春-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琏十分惊异,林如海暗地里交给他带回去的林家家产要比这多得多,为什么偏偏这么郑重的拿出这十万的银票呢?
  他见宝钗和黛玉也在一旁,心里也就明白了,林姑父这是为了让林黛玉宽心,才特意在宝钗的见证下拿出这笔钱。
  贾琏说道:“林姑父请放心,我回去之后,一定当着众人的面把妹妹的生活费交给老太太,到时候也让宝姑娘在场作证。”
  林如海欣慰的点了点头,“辛苦你们了。”说了这句之后,他就有些支持不住了,让他们都出去了。
  过了没几天,林如海就不行了,一应的丧事都是贾琏在操办,林家族中来人也都是他在应对。
  林黛玉早已哭成了泪人儿,宝钗一直陪在她身边宽慰开导,以免她把自己哭病了。
  林黛玉悄悄地跟宝钗说道,“父亲他去世之前,交给我一本诗集,里面藏了二十万两银子的银票,另外还有苏州祖宅以及祭祀所用的族田的地契房契。说家里的其他更多家财,都已经交由琏二哥带到贾府中去,日后作为……我嫁到贾家的嫁妆,这二十万两银子,还有另外的家产,他让我除了宝姐姐谁都不要告诉,包括我……未来的。好生放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薛宝钗点点头,表示知道了,让她将那本诗集收好。林如海临去世之前必有书信带给贾母,跟她定下黛玉和宝玉的婚事。林如海这是也不打算瞒着黛玉,先跟她说了。
  但是,贾家收了银子之后是否会履行承诺,这也是难说的事儿,只能事后再看了。
  林如海这一去,林妹妹彻底成了孤儿,有这二十万两银子和田地契总比没有的好,至少林妹妹从此在贾府之中可以脊背挺直地说:我从小到大也没用花贾府一分一两银子。
  有那十万两,别说是一个,就是再养出几个公府小姐也尽够了。
  而且,今天林黛玉又与宝钗说出了自己父亲给她定下宝玉的这门婚事,也算是说出一个心结,算是使了一个小心机,先划定地盘。黛玉知道宝钗知道此事之后,在未来的婚事上,必然不会再与宝玉有什么瓜葛的,从此以后,心情应该不至于太过抑郁,患得患失了吧。
  林家族中的事务解决完,贾琏就带着黛玉为林如海扶棺去苏州的林家老宅安葬,这期间,宝钗抓紧时机去忙自己的事情,因为她知道贾家就要有一场泼天的大富贵,所以过不了多久就会派人来叫贾琏回去,到时候若是她的事情还没处理完,就只能自己走了。
  宝钗如愿视察了沿途的所有产业,并且又在繁华的城市中多开设了几间薛家名下的铺子,算不上是产业遍布大江南北,也算得上是遍地开花了。只要将这些好好经营,不出什么大纰漏,就足以保障薛家日后衣食无忧。
  当然,凡是有阳光的一面就有阴暗的一面,也有欺瞒不报中饱私囊之徒,或是借着薛家的名义为非作歹的,这种事情宝钗绝对不会姑息,用雷霆手段将之一一处置,不会念什么多年的主仆之情,这也算是给薛家的其他管事警醒一番。
  果然,在贾琏一行人还在苏州的时候,京城里来消息了,说贾家的大姑娘元春被封为贤德妃。
  其实在此之前还有一个更大的消息,不需要京里特意来人相报,而是全国都知道的,在位六十一年的圣祖皇帝殡天了!
  新皇是先皇第四子雍亲王,这大跌了很多人的眼镜,因为圣祖后期九龙夺嫡,皇子阿哥们个个手段尽出,雍亲王并不是呼声最高的皇子,也不是最活跃的皇子,甚至之前得罪了不少大臣,是一个孤王。谁也没想到,真龙天子竟会是他。
  这让许多人措手不及,也包括在京城里的贾家,因为贾家向来不是雍亲王这一派的,在各个朝代,朝臣们都难免结党营私。
  好在这国孝期间,贾琏也正在给长辈扶棺,需要避忌的正好都一起了,他正想着上位的是这位皇子,自家从此以后要低调行事。没想到过不了几天,就传来这么一个大的好消息,他们贾家出贵妃了!
  贾琏匆匆办好了林如海的丧事之后,就带着黛玉和宝钗加紧启程回京。
  回去的路上,宝钗就算是在马车之中,要处理的事情也不少,便把马车当成了一个办公场所。林黛玉父亲新丧,正是时时垂泪之时,宝钗见了,便将一些需要整理的工作交给她做,以分散她的注意力。
  林黛玉是个极其聪明的女孩,这些事情交给她之后,上手非常快,没多久就成了宝钗的得力助手,宝钗的工作量骤减,黛玉又能分散精力得以展颜,简直是一举两得。
  薛宝钗有的时候会顺便给黛玉说一些里面的门道,告诉她其实这些经济上的事与管家之事都是相通的,只不过管家之事要更加细碎繁杂,但是道理都是一样的,先懂了这些之后,日后黛玉嫁了人,成了管家奶奶,自然就难不倒她。
  其实,女孩儿大了,家里母亲若是重视,一般都会教她管家之事,免得日后到别人家中不会管家,被奴仆欺瞒,或是被婆婆看不起,不交于管家的权力。
  林黛玉自幼丧母,寄养在贾府之中,谁也没给她说过这些,如今听宝钗教导她这些,虽然年岁不对,但竟然如慈母一般,不由得泪又湿了眼眶。宝钗只觉得十分无辜,不知道她又想起了什么事,惹得她又哭了一回。
  林黛玉见到宝钗的表情,不由得又破涕为笑。
  薛宝钗玩笑道:“又哭又笑的,这就是咱们林大小姐的好风度!好在没有外人,不然人家以为遇到了疯婆子呢!”
  京城贾府内宅之中,贾宝玉躺在床上,整天没精打采的,也不出去玩儿,他的丫鬟麝月逗他:“咱们家大小姐封了娘娘,全府上下都乐得什么似的,怎么你这个当亲兄弟的,反倒脸上没有笑模样?”
  另一个丫鬟晴雯打趣着说道:“他呀,正想着林妹妹呢,别说咱们大小姐当了娘娘,就是当了皇上,他也是这个样子的!”
  秋纹说道:“是在想妹妹,还是在想姐姐?你们可别忘了,和林妹妹一道出门的还有一个宝姐姐呢!”
  贾宝玉躺在床上,听这些丫头们逗闷子,顺嘴回道:“姐姐妹妹们都不能在一处,只剩我一个了还有什么意思!”
  贾宝玉虽然跟老太太住,但是他房里的事情自然有耳报传给王夫人,不到晚间,王夫人就听到了这些话,她心中有些生气。
  她素来知道贾宝玉与林黛玉十分亲厚,与别个不同,不过走了半年多,竟然就弄的贾宝玉茶饭不思的!
  而且丫头们竟然还拿宝丫头与那林丫头放在一起开玩笑,林丫头怎么与宝丫头比!整天病病歪歪的,像风一吹就要倒的竹竿儿一样。
  是自家亲戚家的闺女是一回事,若是给自己当儿媳妇,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哪个婆婆愿意找一个病西施回来!更何况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在闺中之时,素来与王夫人有些龌龊,王夫人怎么能看得上她的女儿!
  王夫人在那自己气了一会儿之后,想着让宝玉的奶娘李嬷嬷去宝玉房里,将他的丫鬟挨个敲打一遍,让他们再敢胡说,就都打发出去!
  宝钗与黛玉的马车入了京,进了荣宁街后,与贾琏一起从正门进府。众人得到了消息,都知道他们今天回来,所以都聚在贾母房中。薛夫人知道宝钗向来懂礼数,今日必然会来贾府中拜见,所以便也过府中来等着,以免舟车劳顿的女儿急着见她,还得两头跑。
  贾母又拉着林黛玉哭了一回,贾琏当着众人的面,将那张十万两的银票呈给贾母,转述了林如海的遗言,听说林姑爷拿了这么多钱做姑娘的生活费用,邢夫人,尤氏,李纨等人,都忍不住伸长了脖子看向那银票,她们还没见过这么大面额的钱呢。
  王熙凤对她们这些见钱眼开的蠢样儿,在心里不由得嗤之以鼻。她虽然也爱钱,但是不会像她们那些没见识的表现得这么明显,再说这钱在贾母的示意之下还是入了官中,不还是流转到她王熙凤手里支应,而别人摸都摸不到边儿。
  邢夫人说道:“哎哟,林姑爷真是大手笔,黛玉一个姑娘家能吃用多少!这么一大笔银子,便是让她吃用几十年也尽够了!”
  王夫人说道:“大太太说的可有些不像话了,难道姑娘大了不用嫁人,哪个会在娘家吃用几十年的。”
  邢夫人见到贾母的脸色沉了沉,连忙说道:“哎哟,看我这笨嘴拙舌的,向来不会讨巧的说话,尽捡些大实话说了,我的意思是林姑爷也太过外道了,林姑娘是在外祖舅舅家,我们把它好好养大,不是应当的,还特地让琏儿捎来这么多银子。”说到最后,已经喜得合不拢嘴,向来都是拿人手软,从此贾府中人,看在这么多银子的份儿上,都会对林黛玉客客气气的了。
  又有人凑趣儿着说了几句,贾母的脸色一直有些淡淡的,因为她知道,林家应该不止这点儿银子,那为什么林如海要让贾琏巴巴的在众人面前提生活费的事儿,莫非是觉得贾府亏待了林姑娘,才要过一下明路,不过现在人已经过世了,再去追究这些已经没有必要。
  贾母又问了黛玉及宝钗一些路上的事儿,就让众人散了。薛宝钗将路上准备的仕仪让人分送各处之后,就随着薛夫人回了梨香院。
  回去之后,自然也有好消息等着她,原来四皇子登基之后,十三皇子胤祥封了和硕怡亲王,就连薛蟠也跟着水涨船高,封了一个正六品的武职京官亲军校卫!
  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当官儿,而且还是个有品级的,薛蟠十分自豪,正等着妹妹回来显显摆摆,让妹妹好好夸赞一番呢。
  薛宝钗听到之后说道:“六品官,也就比芝麻大一点,你可别因此就得意忘形了。按理说,哥哥你无功无劳,因为十三爷和当今圣上体恤,就封了这样的官,日后要常思尽忠报效,对得起这个官职才是。”
  薛蟠得意地说道:“你放心吧,不坐则已了,既然坐了这个职位,我就想着怎么把它坐稳,还得想办法升上去。”又对薛夫人说道:“母亲,你这个诰命夫人,我给你挣回来了,日后咱们的品级说不定还要换换呢!”
  薛夫人早已笑得合不拢嘴,女儿回来了,儿子又挣气做了官,再没有什么值得她忧心的事儿。于是命人让厨房准备开饭,一家人好久没在一起好好的吃上一顿,算是给宝钗接风。
  饭罢,宝钗又问薛蟠:“哥哥现在需要在哪儿当值?”薛蟠说道:“还没有正式上任,十三爷的意思是,过两天让我去京郊大营。”薛宝钗沉吟道:“也好,既然是封的武官,自然要去大营之中历练一番。”
  薛蟠说道:“十三爷也是这个意思。”
  宝钗看着他的身板说道:“可惜哥哥自幼没有习武,只有一些和人打架的本事,这在营中怕是立不住脚的。”
  薛蟠挠了挠头,说道:“那又怎么办?我看营中是不会让带几个仆人的。到时候真打起架来,我岂不是要吃亏。”
  薛宝钗白了他一眼,说道:“谁让你真去打架了,你还想带几个仆从去?忘了上一次差点打死人的教训了!我是怕你武功不行,难以服众,就算是入了营中,也是最末一等!”
  薛蟠听宝钗这么一说,也恍然大悟:“可不是嘛,妹妹,那要怎么办,我现在找个师傅练武还来得及吗?”


第116章 钗在奁中10
  薛宝钗摇了摇头,“现找师傅当然来不及。”她心想; 当初薛父一心让薛蟠学文明事理; 学算账指望他掌管家业; 但是没想到他两样都学不成,最后还是沦落到舞枪弄棒去了; 若是早知如此,还不如早早的请个习武的师傅,还能练出健康的体魄。
  薛宝钗在自己的家当之中找了一番; 才在最角落翻出一个给薛蟠用的呼吸吐纳的法门; 适合这种没有任何武学根基的初学者。而这世上又没有特别高深的武功; 只是些拳脚功夫。薛蟠这时能依照此法修炼,也足够他用的了。
  薛蟠听妹妹说; 照此法修炼就能练成武功高手; 当下如获至宝; 捧着这本薄薄的书日夜研读; 倒是比平日上学念书,要勤奋十倍。一直到他去军营报道那日; 也将书细细裹好; 揣在怀里带走了。
  谁也没想到薛蟠竟然如此走运; 竟然让他闭着眼睛摸到了一个真佛!谁不知道当今圣上对怡亲王那是十分爱重,雍正皇帝一上位,怡亲王胤祥就是铁打不动的军机重臣!
  贾家的几人贾珍贾琏贾蓉贾蔷等虽然忙着盖贾妃省亲别墅的事儿; 但是也想着要好好给薛蟠摆一桌酒。但是没想到他只在家几天,就跑到东郊大营里不出来; 所以他们一直也没抓到人!
  薛蟠这次封官儿,倒是有不少以前相熟的人家送来贺礼,宝钗每日要登记造册,也因此忙了有小半个月的时间。而且薛蟠跑到京郊大营之后,薛家京城里的各项事务,自然又都找到薛宝钗头上。
  这段时间,被薛大爷支使得团团转的各位管事们重新回到大小姐手下,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们不怕能折腾的主子,就怕不会的来给瞎指挥,他们在薛大爷的指挥下使尽浑身解数才没让各个铺子赔本。
  经此一事之后,薛宝钗也觉得,看来薛蟠还是不适合经商。
  所以等家里的事都料理得妥帖了,宝钗进贾府也是隔了有一段日子,并没有听说黛玉与宝玉定亲的事,一点儿风声都没见有,看来果然是被贾家压下来了。
  王夫人到是每天都容光焕发,心情大好的样子,从她肚子里蹦出来了一个皇妃,连这个家的当家老爷贾政也更敬重她三分,更别说是别人,何况她向来是一个菩萨一样的人,这贾家上下对她都更为敬重了。
  当今皇上又圣旨隆恩,准许新加封的贤德妃回家省亲。于是宁荣两处,里里外外,莫不是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常常言笑鼎沸。既然娘娘要回来省亲,自然要一个符合他身份的省亲别墅才行。京城里冷清之一的,吴贵妃家周贵妃相,都已经开始破土动工了。
  王夫人一向喜欢宝钗,说道:“这一阵子家里又要商量着盖园子的事儿,越发没时间过去与你母亲闲话家常了,我知道你一向也忙,还时时找出空儿来过来看我,真是个好孩子。”
  薛宝钗说道:“真是赶巧了,前一阵子,我母亲和哥哥也总是在各处相看房舍,可是总没有特别中意的,还是觉得原本薛家旧宅那处最好,只不过房子都旧了,即便是翻新出来也怕不那么结实,所以想着推倒了重建呢。”
  王夫人一惊说道:“在这不是住的好好的,怎么又想着买房子盖房子的事儿。”
  薛宝钗笑着说道:“姨妈怜惜体恤我们,才一直留我们在府中住着。可是我母亲说我哥哥也渐渐大了,总寄居在别人府中也不像样,也是该顶门立户的时候了。所以这才商量着把薛家的老宅重建。”
  王夫人捂着心口说道:“我们姐妹这两下里都是住习惯了的,你们若是真搬走,岂不是在我身上挖块肉一样!”
  宝钗笑道:“瞧姨妈说的这样严重!就是搬走了,难道我们娘俩不会再来叨扰小住不成,况且那边的工程还没有动工,正在找人设计参谋,哪是那么快就建完的,我们家也不打算请太多工匠,只让一伙人慢慢干着,从建造到全部装修好到能住人,少说也要一年半载的时间。这段日子还得在府上叨扰呢!”王夫人念了一句:“阿弥陀佛,好在不是说话就要离了我,还是慢慢建着吧,就是建个三五年,咱们也不嫌慢,你长长久久的陪着我才好呢。”
  薛宝钗笑笑的并不答话。
  王夫人见宝钗不动声色,不去搭这个话茬,想来是姑娘家面嫩不好意思,便将话题岔了过去说起别的,不过王夫人倒是从此,更留心起了宝钗。
  贾家的省亲别院已经划定好了,就从他们现在的府址东边起,借着东府的花园再转至北边,一共丈量了三里半地,挨着自己家的住宅,又不用另外选址,以后老太太,夫人,小姐们去园子里逛也方便,不用另外出门儿,从自家内部就进去了。
  薛家的工程自然没有贾家这么庞大奢华,但是自有它的一份精巧,宝钗找人做设计就用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力求把一家三口人的要求都满足,又有各自独立的空间。薛蟠整日的猫在军营里不出来,所以问他自家的细节,就是要等他休假问一句,有可能下次回来又改了。
  十三爷胤祥听说他们家要翻盖房子,若是让薛夫人或宝钗出去监工有些太不像样,便派了自己府中的人帮忙督办,这倒是省了薛家不少事情。
  因为定的各位妃子省亲的日子正月十五,说话就要到了。贾府的省亲别墅却不敢拖慢工期,而是将各行匠役齐集,金银铜锡,土木砖瓦,都准备好,该拆的拆,该建的建,真可谓是平地起楼阁,所用的银子堆山填海。
  园内的工程竣工之后,贾政又带着贾宝玉在各处提了对联和匾额。
  贾宝玉一向怕贾政,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见这次他爹竟然“和颜悦色”的让他在各处题匾,不由得有些沾沾自喜起来,终于得以一展其才。
  其实,贾政自有他的考量。元春没入宫时,自幼也是由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心念母亲年迈才得此幼弟,所以待他更与别的弟妹不同,这长姐和幼弟年龄相差十几岁,在宝玉三四岁时,已经由贾妃亲自传授开蒙习字,选侍入宫之后,带出的信来也是常嘱咐父母:好生教养幼弟。对宝玉的眷念切爱之心,竟是刻未能忘。
  所以贾政在园子落成之后,让宝玉题撰,虽然还远不如名家之笔,但是到底是本家风味儿,贾妃见了,这圆中的题字对联都是宝玉所作,必也会十分心慰。
  眼看要过年了,宝钗和薛夫人在家打点送往各处的年礼,当然,一般长久相处的人家,总是有来有回,就如怡亲王家的,向来都是如此。虽然知道互相之间都不缺这点儿东西,但是年年也要如此。
  薛夫人埋怨道:“你哥哥从小爱出去疯,玩惯了就不爱回家,我原本想着他身上有了官职,就能好些了,谁想到更加变本加厉,连年都要在军营中过。”
  薛宝钗知道薛姨妈埋怨的背后,其实也挺骄傲的,薛家好几代没出过在朝为官的了,薛蟠这个六品武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没看贾府中在那几位,连当家的贾政也只是一个从五品的员外郎,与薛蟠之间只差半级。
  宝钗说道:“平日在家里你又嫌他烦,现在好不容易出息了点儿,知道自请在过年期间主动留营,简直是当兵的典范了,母亲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薛夫人说道:“我倒不是阻碍他长进,他能越来越懂事,跟同僚之间也没有什么龌龊,我怎能不高兴呢!只是今年你大舅舅难得回京过年,你舅妈邀请了我们一家在那儿过年,偏巧蟠儿留在营中不回来,咱们家进京也有几年了,他这个做外甥的还没见过大舅舅呢!”
  薛宝钗说道:“我也没见过呢,正好借此机会见见大舅舅。”
  王子腾做着九省统制,奉旨巡边,这次回京述职,年前皇帝没有时间召见他,于是才能在京城中过年。王子腾是薛夫人,王夫人,一母同胞的兄长,王熙凤的父亲。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互相牵扯甚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贾家最开始袭的是公爵,史家袭的是侯爵,王家是伯爵,薛家无爵位排在最末。
  但是现在这个顺序要换一换了,贾家虽然还是最大的氏族,但是四大家族之中如今官位最高的就是这位王子腾,他在薛蟠进京之前就是京营节度使,掌管着京师一带的军队,现在又升迁奉命出去巡边,是朝中真正的军政实权人物。四族之中现在依靠的主要势力就是这位王大人。
  新皇登基之后,对王子腾的态度也是安抚拉拢。新皇一登基,就封了贾府出身的女子为妃,倒不见得是多喜欢这个贾妃,王家并没有适龄的女孩可入宫,但是由此,新皇却与王子腾之间的君臣关系更加牢靠了。
  王子腾的夫人赵氏是王熙凤亲母,王熙凤的爽利性格多半也随了她,薛夫人和宝钗到了之后,赵氏亲亲热热的招待,待薛夫人如亲姊妹,待宝钗更如亲生女儿一样。
  一见面赵氏就拉着宝钗说道:“怎么不常来家里,叫我好生想念,自你凤姐姐嫁人之后,我总想有个乖乖巧巧的女孩陪在我身边该有多好,现在蟠儿又在亲王老人家的眷顾之下有了出息,当真是咱家的一大喜事!可见你母亲是个多么有福气的。”王子腾和赵氏的儿女皆已成年,而且都有了孙子一辈的人,正想有半大的姑娘说说话。
  宝钗给这位大舅母,还有另一位王子胜的妻子刘氏见过礼,又见了几位嫂子并几个小侄子,还有一些其他旁枝亲眷。王家也是大家大业的大族,只不过没有像贾府,老太君那样的老一辈人了,所以府中一切全由赵氏在掌管。
  族中子弟颇多却没有一个成器的,也如贾家一样,都是一群斗鸡走马吃喝嫖赌的纨绔子弟。
  之前逢年过节,或者是赵氏的寿辰,薛夫人会带着宝钗过府中来,只不过是头一次在这边过年。一番斯见之后,王家人请薛夫人和宝钗入了坐。
  宝钗说道:“许久没来,原应该陪舅母们好好说会儿话,可是外甥女还没见过舅舅,我先去给舅舅请安之后再回来相陪。”
  薛夫人点了点头很是赞许,赵氏刘氏等人也夸她最知礼数,于是派了妥当的人跟着带她去前院见王子腾。
  王子腾是王家的长兄族长,今年也有五十多岁了,常年身居高位,自有一番上位者的气度。
  薛宝钗拜见之后,王子腾说道:“你母亲是我最小的妹妹,在家里被老人娇宠惯了,所以才导致她的性格有些立不起来,还好薛家有你这么个争气的,孤儿寡母才不至于被欺负。”
  薛宝钗说道:“大舅舅言重了,母亲对我们向来慈和,正是因为她包容的性格,才能有今天的薛家。”
  “我听说了,你把薛家的产业经营的不错。”王子腾又说了一些:“缺什么少什么,尽管来找你大舅母,在舅舅家,像跟在自己家里一样。”
  到这儿,宝钗就应该告辞出来了。这个时代的男子对子侄辈并不亲近,有个抱孙不抱子的说法,以防骄纵得孩子们不成器。大多数都像贾政对宝玉那样如对仇人一般。常常是板着脸教训,更别说对女性内眷。
  今日王子腾是破例见的宝钗,若是换了别人,还不一定会接见。
  宝钗略顿了顿,说道:“大舅舅,既然你是素日知道我的,外甥女有一些与别人不同的愚见,想同您说一说,不知你现在可否方便。”
  王子腾一听这话,这宝丫头竟然是要有话与他说,而且还暗示别人在这不方便,于是他让侍候的人下去,王子腾目光灼灼的看着她说:“现在没有外人,你方便说了吧。”
  薛宝钗说道:“几个月前,我和贾家琏二哥哥从南边回京的路上,有一位贾化贾雨村大人与我们同行,听说他细论起辈分关系,还是琏二哥的族兄,是大舅舅上门举荐回京的。”
  王子腾点点头说道:“前日贾大人来府上,说起与琏儿一路回京之事。”
  薛宝钗一听,这贾雨村倒是惯会钻营,王子腾才回来几日,他就已经来拜见过。薛宝钗说道:“看来这贾大人是还在待职,并未补缺儿?”
  王子腾说道:“不错,不过应该马上要下来了,你怎么对他这么感兴趣?”
  宝钗知道这贾雨村最后捅出娄子,会连累贾家和王子腾。因为在上头的人看来,这贾雨村是他们一力举荐,又互相遮饰过错,自然是一路的。
  贾家最后衰亡是他自己族中子弟不争气,宝钗也没那个能力,也没那个心去管那么多。反正薛蟠也没闹出什么大事儿来,没靠贾家周全。
  只是王子腾若是也因此受牵连,那薛家就不得不跟着伤筋动骨了。官场上若没有大的护身符,薛家这些产业分分钟就能被人蚕食干净。宝钗从来不觉得她所在的是什么平等公平的社会,王子腾这棵大树,能迟一点或者干脆不倒那是最好了。
  宝钗说道:“只因这位贾大人的名字我曾听过,所以有些印象。”
  王子腾一怔:“你在哪里听过?”
  宝钗说道:“在曾经的十三贝勒府上。”
  王子腾终于正色,听她细说。
  宝钗说道:“不过是偶然间听了那么一点儿的,到底是不是这个贾大人,我也不是很确定,不过,那时还在潜邸的当今圣上也在,这个名字是出自他之口。”
  此时只有他们两个人,出她口,入他耳。今天宝钗说了什么,王子腾又不可能去找皇上去对质。
  此时的王子腾已经坐直了身体,脊背紧绷,道:“你见过圣驾,那是什么时候的事?”
  薛宝钗说道:“就在我们刚来京的那大半年,因为我哥哥的关系,十三爷邀请我们家人去府上做客,机缘巧合之下,我帮十三爷治疗腿疾,因为总去换药,与当时的雍王爷见过那么几次面。”
  王子腾不由得心情复杂,他看着宝钗,常人见过几次驾,已经是多大的荣耀了,像他们这种朝政大臣,每次御前对答都如临大敌,宝钗却能安之若素,可见她的心理素质很是不错。
  宝钗对王子腾震惊的脸色视若无睹,继续说道:“虽然只见过几面,但是看得出来,那位是个嫉恶如仇,一心以民为先最恨粉饰太平的人,当初的雍王爷与十三王爷议论当时政治,说:‘贪酷之人如贾化张谭瑞就不应该启用!’只这么一句,我是有些印象的。今年回来的路上我因和已故苏州巡盐林御史的女儿一路,她说这位贾大人是她的从师,单名一个化字。也是与她一起进京,被贾家举荐才重新做了官的,我才又想起这句话来。今日既然见了大舅舅,您别嫌我多嘴,就算是我当时听误了,少不得要说于你听听。”
  王子腾沉思半晌,说道:“你应该没有听错,张潭瑞与贾化贾雨村,确实是同年革职的,那时当今圣上管着户部,对官员的考核以及升免的原因应该很清楚。”说到这儿,他又兀自陷入了沉思,不再说话了。
  薛宝钗也不去打扰他,静静地等在一旁。
  王子腾说道:“宝丫头,你这个消息我知道了,只是再也不要给别人讲,也不要告诉别人,你见过圣驾的事儿,这事挂在嘴上,容易招来祸患。”
  宝钗说道:“大舅舅你放心,我有这个分寸,我不是拿这事儿炫耀的小孩子了,只有今日说与大舅舅听过,也是为了取信于你。”
  王子腾说道:“很好,你去吧,回你舅妈他们那,这个年在家里好好欢聚一场。”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眉头一直难展,看来是把宝钗的话听进去了,既然已知圣意,他若是再逆着行事,岂不是自寻没趣。
  宝钗知道他听进去了就好,那她这次就没有白来。她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