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逢春-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康熙说道:“朕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满汉一家可不是说说而已,这天下汉人占了八成,如果他们都站出来造反的话,那咱们早就被赶回老家去了,如果这种时候了还不相信汉军,还防着他们,才是自曝其短呢。”
  周培公诚心诚意的说道:“皇上圣明!皇上是天下万民的皇上,并不是满族一族的皇上,汉军将士得到重用也会拼死力敌。百姓们并不愿天有二日,国有二主,他们也想过太平日子。”
  康熙说道:“不错!你们知道百姓为什么愿意跟着朝廷一体吗,就是因为跟着朝廷有太平日子过,跟着叛军则终无善果。”
  康熙说道:“朕今天召集你们来,还要说一说察哈尔叛军已经逼近京城的事,必须尽快做出决断。蒙古的骑兵了不得,要对付他们,少说也要几万的兵力。现在朝廷的兵力要么派去打吴三桂,要么被甘陕的王辅臣牵制住,而且远水救不了近火。就算是调集过来,所花用的时间也为时已晚了。”
  察哈尔的一万大军本来是康熙调去剿吴三桂的,但是察哈尔王临阵倒戈,打算趁火打劫,直奔京城来了!
  周培公说道:“臣有一个想法:这京城里的王公贝勒各级官员们,哪家没有百十个家丁,而且个个身强体壮,打得了敌人。若是能够将他们组织起来,就足足凑成了几万大军,也是一支劲旅了。”
  康熙一拍额头:“好!这个主意妙!朕即刻下旨,让京城的宗室王公有品级的各级官员们把家丁借给朕,和察哈尔王打上一仗!他们也算是为保家卫国做贡献了。”
  在场几人纷纷都说这个主意不错,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康熙说道:“周培公,你再给朕推荐个领兵打仗的将军。”
  周培功说道:“臣觉得图海将军骁勇善战,可当此重任。”
  康熙略一沉吟,说道:“好,就用图海,不过图海做要副将,你做主将。”
  周培公急道:“可是臣只会纸上谈兵,没打过仗啊!”
  康熙笑道:“谁是生下来就会带兵打仗的,朕之前还没做过皇帝呢,这不也是在慢慢学吗,你就说有没有信心给朕打赢这场仗?”
  周培公郑重的跪地谢恩道:“臣定不辱使命!”
  索额图,明珠等人看到周培公临危受命,也觉得皇上是目光独具,能知人善任,启用他这个善谋之人做将军。
  康熙看了看众臣的反应,说道:“朕还没有说完呢,除了你们两个之外,朕还要派一个人做参军。”
  “皇上请讲。”
  康熙不紧不慢的扔下一个地雷:“就是三格格建宁。”
  此话一出,险些惊掉了满汉大臣的下巴。
  周培公有些不可置信道:“皇上要派三格格上战场?”此时他真的觉得这个天子的思想不同凡人,不是他可以揣测的。
  有人说道:“请皇上三思啊,刀剑无眼,三格格一个娇滴滴的女孩子,如何能受得了那样的环境?而且从古至今从来没有过女子做参军的先例,此举容易引起军心不稳,民心猜测呀皇上!”
  康熙则摆手道:“朕心意已决,三格格做参军这件事出朕口便是圣旨,各位爱卿不要再劝了,你们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朕是不会收回成命的。”
  听康熙如此说,众人只能心思各异的应了下来。
  走出乾清宫之后,一向是政敌的明珠和索额图一起往外走,索额图小声说道:“明珠老弟呀,你一向擅长揣测圣心,你知不知道皇上此举到底有什么深意?为什么非得要派三格格去呢?”
  明珠摸了摸胡须说道:“皇上早就想御驾亲征,只不过被满朝文武挡着不让,可见对于想要结束战争,皇上比谁都急。如果皇上要是有已经成年的阿哥,估计一定也会派到前线去了。”
  索额图说:“你这说的是哪儿的话呀,皇帝自己还不到二十,怎么会有成年阿哥!”
  索额图顿了顿又说:“你的意思是说皇上亲征不成,就要派自己信任的人去?”
  明珠不动声色地说道:“我猜皇上是这个意思。”
  索额图皱眉道:“可是,派一个长在深宫的小丫头,还是个金枝玉叶,这也太离谱了吧。”
  明珠说道:“皇上是圣明天子,他的想法哪是我们凡人能猜的透的,他说派谁就怕谁吧。再说有周培公和图海在,又不可能让三格格真的上战场去,在中军大帐还是挺安全的。”
  明珠和索额图心中各自也有了些猜测,不过都不打算在对方面前说,毕竟是政敌嘛。
  虽然皇上还年轻,但是文武大臣都知道,当今的皇上不简单,是一个走一步能向后看十步百步的人,所以才说君心难测。
  也不管众臣子心中如何猜测,康熙决定到建宁面前亲自颁旨,“你敢不敢去?”
  建宁知道这个事情之后,第一反应是不敢置信,她盯着康熙看了一会儿,心中对他的用意有了猜测,建宁看到殿内伺候的奴婢都离他们挺远,应该是听不到他们的谈话,她压低了声音道:“你不会是对御驾亲征还没死心吧?”
  就算满朝文武都不让他亲征,但是只要把建宁派去前线,他就有机会亲自看到战场,亲身体会战争,虽然每个月只有几天时间,但是这对一个皇帝来讲刚刚好,他平时毕竟国事缠身。
  康熙愉快地笑出声,同样小声说道:“知我者三妹也!”
  这道圣旨过后,各方心中不由得嘀咕上了,都在猜康熙皇帝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太皇太后不用猜,拄着她的龙头拐杖,走出了慈宁宫,她打算亲自去问。
  到了乾清宫之后,太皇太后被皇上让到了上位处坐下,“玄烨呀,你到底谋算什么呢?上战场的事儿岂能儿戏,建宁从小就听你的话,你也不能把她架到火上烤呀!”
  康熙佯装委屈的说道:“老祖宗怎么一上来就给我定罪呀?焉知不是建宁他主动要求去的呢”。
  太皇太后说道:“她知道分寸,我知道这一定是你的主意,不论你做出什么离谱的决定,她都向着你,你就从实招了吧!”
  康熙知道太皇太后不是好糊弄的,但是他们的那个秘密康熙从没打算向太皇太后吐露出口,他知道如果太皇太后知道建宁能够代替自己,虽然只有几天,太皇太后的反应也是十分不可控的。
  就算是万分不忍,为了朝中只能只有一君,太皇太后也一定会处置建宁,好点儿的结局是被软禁起来,严重了说不定她的小命都难保。
  所以康熙早就想好了说辞:“皇祖母,不是孙儿不信任周培公和屠海,可是这场仗至关重要,若是察哈尔的叛军不灭,那京城就要守不住了,说不定大清要面临迁都的可能……人心易变,而且会因时因地而变,都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朕必须派一个朕十足信任的人与他们同去才能安心,建宁可以随时向我汇报前方的战况。”
  太皇太后这才恍然大悟:“三格格确实是一个好人选,从小的情分决定了她只会忠于你,她是大清的格格,只会忠于大清国。她身为女子,又不会跟他们争战功,不过,这就太委屈她了,虽然我们满人没有汉人那么多规矩,但是你让她到军营去,到底怕名声有碍呀!那么彪悍的格格,哪个王公敢娶啊?”
  康熙说道:“我也知道要委屈她了,可是这个时候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况她是咱们大清国的格格,在这个紧要的时候,更应该担起一份责任。”
  太皇太后现在倒是不去想如何阻止这件事,而是惦记着建宁的未来。
  康熙看出她的忧虑,说道:“皇祖母,你就不要多虑啦,朕早就跟她说过,这大清国无论她看上了谁,只要给朕示意一下,朕就可以给她做主指婚。她身为大清国尊贵的公主,只有别人配不上她,没有她配不上别人的。”
  太皇太后点了点头道:“你说的没错,确实是我多虑了。”她感叹道:“这天下将来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我老太婆也不愿意出来讨人嫌,只要你们事事三思而后行,觉得对的就去做吧。”


第193章 刁蛮公主43
  皇后宫,这皇宫里有点什么风吹草动; 大格格都爱过来分享消息。何况是宫里又出了一个这么大的话题; 大格格自然不会放过在别人面前给三格格上眼药的机会; 对着皇后又添油加醋了一番,煽动得皇后心火上升; 才意犹未尽的离开。
  等她走了之后,皇后捂着胸口气愤的说道,“这真是奇了怪了; 我猜从古至今的皇后从来没像本宫这样; 还需要时不时的跟皇上的妹子争宠!这个三格格简直越来越离谱了; 军中都敢去,皇上怎么不送她上天呢!”
  从索府里就开始伺候她的老嬷嬷也一同跟进了宫来; 一边帮着皇后顺气; 一边说道:“娘娘快别气了; 奴婢心里一直有句逾矩的话; 不知道该说不该说。”
  皇后顺了顺气儿,说道:“嬷嬷在我面前何需这么拘谨; 我从小是你带大的; 说句不孝的话; 一直觉得嬷嬷比我的娘亲还亲呢。”
  老嬷嬷说道:“既然皇后娘娘信任奴婢,那奴婢就说句心里话,皇后不应该总在皇上面前说三格格的不是; 更不应该她对着干。”
  皇后说道:“你以为我愿意这么干,我怎么会不知道他们兄妹俩从小就感情深厚; 不过这个三格格实在是太能闹腾了!处处踩了我的底线,之前她像男人一样领了差事还不算,这回竟然要跑到军中去。我不全是嫉妒她在皇上面前说什么皇上听什么。我也是为皇上着想,不想将来史册上记上这么一笔,污了皇上的圣明!”从没听说过有哪个皇帝,把妹子送到前线去的,皇后听了这事儿也是气得很了。
  老嬷嬷说道:“娘娘从小就饱读诗书,心胸见识自然不是奴婢可比的,可是奴婢只知道一个理儿,那就是凡是跟三格格有关的那些事儿,那就不是女人争风吃醋的事情,而涉及到了朝廷的大事。皇后娘娘总因为这些朝廷上的事儿跟皇上据理力争,奴婢怕娘娘触怒了皇上。”
  皇后也不是听不进去劝,她沉思了片刻,说道:“我正是因为知道这些是国家大事,皇上又总爱把三格格牵连进去,所以才忍不住规劝皇上。我是国母,看到了不应该发生的事情,自然要劝谏,我心里是为皇上好啊。”
  老嬷嬷焦急地说道:“可是,大清的列祖列宗可是有明训:后宫不得干政啊!皇后娘娘虽然说的是三格格的事,但是您也一次次的干预政事了呀。”
  皇后一怔,听了老嬷嬷的话,才惊觉自己已经在皇上忍耐的边缘了,不过她仍然强辞道:“本宫……是后宫不得干政!那三格格都几次三番的被派了差事,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干政,怎么不见皇上收回成命。”
  老嬷嬷说道:“听说三格格从皇上登基就搬去了前面的毓庆宫,深得皇上信赖,她算不算是后宫奴婢不知道,但是皇后娘娘一定是后宫呀!”
  皇后被说的哑口无言,呆坐在那儿半晌无声。
  自己听信了大格格的挑拨,为志一时之气,已经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危险的边缘。要不是老嬷嬷今日当头棒喝,她一定会再去找三格格让她向皇上请赐差事,或者还会向皇上劝谏,让皇上不要派三格格做参军。
  若是真的那么做的话,皇上就会对她不耐烦了吧?想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皇后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又在风口坐了半天着了凉,当天晚上就发热叫了太医。
  上次牛街清真寺事件,康熙等人商定的对策,引火为信号竟然都被泄露出去,这一点让康熙意识到,宫里一定是出了叛徒,而且乾清宫伺候的人中就有重大问题,因为这种机密的君臣交谈根本就出不了乾清宫,于是下令严查宫人。
  有异心的人,怕被人发现,赶紧蛰伏起来,但这也不是办法,既然投靠了另一边,就只有那一边攻进了皇宫,登上帝位,他们才有出头之日,于是一场由宫内的太监和宫外秘密组织里应外合的叛乱正在酝酿。
  这一日是后宫例行给太皇太后请安的日子,所以慈宁宫今日聚集的人比较齐全。太后,太妃,皇后,嫔妃以及格格们都来了。
  太皇太后已经年过六旬,头发早就花白了大半,但是她今天见到自己宫里人气多很开心,所以精神气儿就特别好。来的这些人都是她的儿媳妇们,孙子孙媳妇儿,都是来到她跟前尽孝心的。
  如果把皇室比喻成一棵大树的话,那她这个宫里的老祖宗就是树干,这些小辈们就是她的枝桠。
  面对众人的见礼,太皇太后慈祥的说道:“好,好,都起来吧,不用多礼,你们呀常来陪我说说话就成。”
  太皇太后人情练达,在这种时候总是面面俱到照顾周全,不让别人以为自己太过偏爱谁,每个人都会问上两句。
  建宁做参军是皇上下旨决定的,大格格不会傻到亲自去质疑皇上的旨意,顶多跪在皇后面前,或者是太后面前煽风点火。当她面对建宁时,也只是不冷不热的说道:“三格格见多识广,自然是比我们有见识。”
  建宁笑了笑,没有接她的话,她一向懂得如何不锋芒太露,在太皇太后面前,她们两个若是针尖对麦芒的说起来,两个都留不下好印象,还不如这样,不去在意大格格说什么,反倒更会被人高看一眼。
  果然,太皇太后说道:“三丫头,来,到我这儿来。”
  建宁依言走到了太皇太后身边,极为自然的接过宫女手中的茶捧给她。
  太皇太后说道:“听说皇上在城里就召集齐了五万大军,你去看过了吧,那些奴才们都作威作福惯了,好不好管束?”
  建宁说道:“已经步入正轨,开始操练起来了,相信过不了多久就是一支像模像样的队伍了。”
  太皇太后道:“那就好,那就好。”
  建宁见她倒是挺愿意听这些,继续说道,“这些凑起来的家丁大兵们确实不好管束,毕竟有很多人已经是混出了名堂,更有那封侯拜相奴仆成群的人,却又突然被征调过来,一时不能适应新兵这个新身份。不过周将军是一个很有能力的
  人,最开始有人喝醉了迟到违背了军法,被毫不留情的军法处置,这样杀鸡儆猴之下,其他人也不敢再造次了,都很服气,乖乖的操练等待出征。”
  太皇太后说道:“那个周将军是个汉人啊,没想到也能压服得住他们,那些奴才我太知道了,经过了这么多年,当年的奴才都熬出头了,就是奴才的奴才都熬成主子爷了,他们的顶头上司还是一个汉人,傲慢无礼是在所难免,没想到周将军杀伐果决,也不给那些自持有功的满人面子,倒是个人才。不过……”
  太皇太后没有接着往前说下去,建宁却知道了她的意思。能得到皇上重用的汉臣毕竟是比满人少得多,他这样得罪了满族的王公们,日后说不定要因此受到满臣的排挤,埋下隐患。
  不过建宁倒是觉得周培公这么做没有错,若是自己统兵也会用同样的方法,毕竟强敌将至,若是不用雷霆手段建立威信的话,凑起来的那些兵也只是一盘散沙。
  大格格以为皇后会沉不住气,会给三格格没脸,至少要呛她几句,却是料错了,皇后说道:“三妹妹真是女中豪杰,又能帮皇上分忧,又能讨得太皇太后欢心,让我好生羡慕呢。”
  其他人一向是以太皇太后为风向标,而且平时就愿意巴结建宁,所以气氛自然是和乐融融。
  这时,总管太监进来回报说:“太皇太后,皇上派人给您送东西来了。”
  太皇太后说道:“叫进来。”
  一个太监手中提着一个食盒,神情紧张的走进来,似乎没调到慈宁宫,终会有这么多人。
  太皇太后开口问道:“皇上让你送什么东西?”
  那太监低垂下头说道:“皇上说,让太皇太后亲自打开。”
  太皇太后微笑了一下,“怎么今儿个这么神秘,拿过来吧。”
  他一步一步的走过去,到了太皇太后跟前,刚要向前递出手中的东西?建宁突然说:“慢着,你是乾清宫的?我怎么没见过你?”
  大格格轻笑,忍不住嘲讽了一句:“怎么不见得乾清宫的人你都认识!”
  那太监结结巴巴的说:“奴才,奴……”变故忽起!他突然从盒子底下抽出一把匕首,向太皇太后捅去!
  变故来得太快,太皇太后愣了一下,苏麻拉姑正在一旁伺候,下意识的挡到了太皇太后身前,那柄匕首冒寒光,一看就锋利无比,她以为这下护主不死也要搭进去半条命。
  危急时刻,建宁推翻了炕上的小茶几,帮她们挡住攻击,那刺客被茶几的力道一砸,登时被砸晕过去。
  里面的人还来不及为这突发事件惊呼,外面已经乱了起来,到处都是尖叫哭喊之声。室内的众妃嫔和宫女顿时不知所措,过不了多久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有一个被捅伤浑身是血的宫女进来回报:有一大群胳膊上绑着红布条儿的太监在造反四处杀人,慈宁宫门口的守卫已经被他们冲散,杀进内宫里来了!
  众嫔妃们顿时被吓得花容失色,这还得了,本以为最安全的皇宫,竟然有太监造反!还见一个杀一个。都知道这慈宁宫里住的是太皇太后,大清国最尊贵的女人,说不定造反的人直奔这里来了,别处反倒更安全,当时就有想到这一层的人往外跑,可惜叛乱太监已经杀进来了,顿时做了刀下亡魂。
  建宁在知道起了变故之后就迅速说道:“墨菊墨香出去帮忙!”
  墨菊墨香人影一闪就冲了出去,快得别人都没看清楚她们是如何出去的,只要是见到手里拿着武器的太监就立刻废掉他们!因为宫里有严格的规定,宫里人除了侍卫之外,是不允许携带任何武器的,所以绝对不会冤枉了他们。
  室内的人不知道外面情况如何,又能听到外面的刀剑之声和喊叫,更加心惊胆战。
  建宁把太皇太后交给苏麻拉姑照看,也起身往外走去,“我出去看看。”
  皇后叫道:“你站住,你要出去送死吗?”
  建宁回头说道:“宫里出了这么大的乱子,明显是有预谋的,不可能只有这一处动乱,皇上的乾清宫恐怕也已经陷入其中了。”
  听了她这话,嫔妃之中已经有人发出响亮的抽泣声。
  太皇太后年轻的时候,也是跟随征战多年,自然很快就镇定下来,说道:“不错!最重要的是皇上!三丫头等等,我和你一起去!”
  说罢就起身,不看到皇上安然无恙,太皇太后怎么可能安心,若是皇上出了事,他们满宫的宫眷都平安无事也无济于事了。
  建宁顿了顿,说道:“好吧。”
  好在慈宁宫与乾清宫离得不远,把宫中重要的人都会聚在一处也好做保护,总比被人各个击破的好。
  原来,康熙也是不久前才接到慎刑司从杨启龙嘴里问出的消息,三郎乡会的余党本来打算在清军对回民动手之后立刻发难。他们相约好在宫外十三处据点一同起事,再联合宫中早就暗中投靠他们的三百余名太监把宫门打开,引三郎香会的人进来,一起杀进禁宫里来,直接杀了皇上和太皇太后,好能达到改朝换代的目的。
  接到这一消息之后,康熙就马上命人布置兵力,将北京城内的那些据点一一剿灭,只是如此的话,就没有足够的兵力可以派来保护宫中了,但是为了迅速除掉宫外的隐患,不让百姓们受到太大波及,因为国家要被这些乱党给毁了,也只能先这么做。
  太皇太后一行人虽然是老弱妇孺,但是沿途有墨菊墨香对付乱贼扫清障碍,建宁也抄起一把匕首,就护在太皇太后身边,偶然有那漏网之鱼,也利索的手起刀落,保证半个都近不了身。
  太皇太后有她们护着,亲眼见到那些叛乱的试图围攻他们的太监根本不是几人的对手,也安下心来,快步走向乾清宫。
  太皇太后没想到建宁和她的宫女们能够临危不乱,扭转战局,这种时刻,她只想着快点将人带到皇上身边,好成为他的助力。
  见到穷凶极恶的太监扑上来的场面,有那承受能力弱的女子不由得惊叫连连,太皇太后怒道:“住嘴!若是再有人尖叫,等收拾了乱贼,就把你们通通贬出宫去,皇室不需要胆小怕事的无用之人!”
  她们半路遇到皇上派来保护慈宁宫的侍卫,压力骤减,一路顺畅的到达了皇帝的居所。
  养心殿外果然也有大批的太监作乱,康熙正站在丹犀之上,看着侍卫和他们战斗呢,不过这边的战况明显十分激烈,可谓鲜血横飞,尸横遍地。
  太皇太后身后的人见到此种场面,想起尖叫想起太皇太后的威胁,不得不捂住自己的嘴巴,把吃惊都咽进了肚子里。
  康熙见到太皇太后一行人走过来,连忙扶着她:“皇祖母,您没事儿吧?没受惊吧?”
  太皇太后说道:“有建宁他们在,我能有什么事,就怕皇上这边应付不来。”即使是强作镇定,太皇太后也被这边的血腥味冲得头晕。
  她有奇怪的说:“怎么墨菊墨香这一路上扫平障碍时,画面没有这么刺激。这些侍卫们下手可够狠的。”有的竟将人大卸八块了。
  康熙见到她们都在,松了一口气说道:“是朕下令让他们可以大开杀戒的。”
  建宁说道:“墨菊墨香没接到圣旨和懿旨可以在宫内杀人,所以她们只是挑断了乱贼的脚筋和手筋,废掉他们的行动力,这些人若是侥幸没有流血而死的话,估计也是终生残废了。”
  太皇太后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因为没有援军到来,只是一些武力值不高的太监作乱。这场叛乱很快就被平定,宫外也没有闹出什么大乱子。到是因此去除了早在顺治时就埋下的宫中毒瘤,康熙也是因此可以重新整肃宫人,将太监和宫女们来了一批大换血。
  三郎香会的人虽然喝了符水,拜了神明,但是一碰上真刀真枪的官兵就现了原形,被打乱了阵脚,一个个抱头逃窜。
  而且那天在牛街发生的事并不是秘密,他们事先都知道香会的头头杨启龙已经被抓。平时杨启龙极力建立自己高大的神棍形象,连骗带蒙的愚弄大众。他常常只需端坐在上首接受香会众人的顶礼膜拜,号称是无所不能,还能赐予自己的教众们刀枪不入之身。
  三郎香会仅剩的高层这次鼓动众人继续之前的布置,就是说要把杨启龙从宫里救出来。而那组织他们之人,没有杨启龙那么大的威势,在行动没开始之前,就有一大半人已经觉得事情不对逃跑,从一开始他们就人心涣散的状态,所以才被一举剿灭。
  尘埃落定之后,才知道原来宫中叛乱的只有慈宁宫和养心殿两处,伤亡的只是一些太监宫女,没有造成什么无可挽回的恶劣影响。
  太皇太后的心放回了肚子里,开始对参与战斗的人论功行赏:“墨菊和墨香每人赏一百两金子,其他人嘛就五两吧。”
  康熙听到太皇太后如此的处置,不由得朗笑出声,“皇祖母赏得好,侍卫们虽然参与了剿贼,但是惊吓到皇祖母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孙儿这就亲自送您回去。”
  太皇太后一直抓着建宁的手,和皇上说话时都没有松开,她伸出左手让康熙扶着,一边走一边絮絮叨叨的说道:“皇上看人的眼光准啊,建宁丫头临危不乱,是所有皇格格的最优秀的。经过了这一次的事儿,我也想明白了,让她跟着上战场绝对拖不了后腿,说不定还能给你立一个大功回来呢!”
  康熙说道:“托皇祖母吉言。”
  建宁笑了笑,仍然是不卑不亢的样子,丝毫不为自己救了众人自觉立了大功而得意洋洋。
  太皇太后看在眼里更是顺心,笑着拍拍她的手。谁都看得出来,这宫里除了皇上唯有三格格是太皇太后的心头好。
  宫变后三日,开赴热河对付察哈尔的大军也从京城开拔了。
  建宁策着马稳健地走在队伍前面。因为她的身份特殊,康熙帝特地下旨,三格格的一切用度从宫里带来,不必照着军中的样子来。所以她的舆驾也带来了,现在正跟着押运粮草辎重的车马走在大军的后面。
  不论她身份如何,大军也不可能因为迁就她一个人而放慢了速度,所以相对较慢的车只能跟在后面。
  而出乎众人预料的,建宁一出了京城大门,就弃车上马,赶在了队伍的前头,无论如何都不打算再回去坐车了。
  几天的行军对她来讲,好似丝毫不算什么,她面上不带疲惫,反而带着两团健康的红润。要知道这种强度,许多男人都受不。
  周培公就是典型的例子,他脸色极为苍白,像是大病了一场,其实是大腿内侧被骑马时给磨破了,现在马每走一下,他都疼得要命,感觉他整个人都要不好了。
  图海先是劝建宁:“三格格您就坐回车里去吧,这样在马背上连续赶路,我怕您的身体吃不消啊。”
  建宁似笑非笑的看着他:“图海将军,你哪只眼睛看到我吃不消了?”
  图海一时噎住,确实她看起来好得很,苦海总不能睁着两只眼睛说瞎话了。而大家都知道,他只是关心格格的安危,习惯了每日例行一劝而已。
  图海又转头对周培公说:“大将军,三格格不回她的舆驾上去,反正空着也是空着,要不您上去坐着。”出门打仗在外,也不在意那么多的避讳规矩了,反正的车空着也是空着,还不如物尽其用,有眼睛的都看得出来周培公遭了很大的罪,也不知道他还能坚持多久。
  闻言周培公的脸色更白了,“我是抚远大将军,我要是连这点苦都吃不了,跑到格格的舆驾上去躲着,咱们这大军不得军心涣散,对上察哈尔王也是送死的。”
  图海皱着眉头说道:“可是你伤的真的很重,你又不像我们常年舞刀弄枪又总是骑马,所以皮肤都磨厚了。你一直是文臣书生,大家会体谅的。若是还没有遇到敌军就因为这点伤影响了大将军的发挥判断,这也太冤了吧。要不休息的时候我来叫军医给你看看。”
  周培功连连摆手,说道:“别,别,可千万别叫军医,我也不想这么丢脸,若是传扬出去,还是会动摇军心的。”
  图海这下为难了:“这……”
  建宁说道:“周将军,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也尊重你的决定,这样吧,一会儿扎营的时候,我给你配些草药,你自己敷上,然后再让人找来柔软的毛皮绑在腿上,你会好受些。”
  周培公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多谢三格格,有劳你了。”他的脑袋是好用,但是谁想到这副书生的身体到成了拖累,早知道自己有一天要随军出征,他也会把这幅身子骨提前练好,不过现在也为时不晚,看到金枝玉叶的三格格和他们一样骑马行军,周培公觉得自己更不能这么没用了。
  建宁倒是不知道自己的无意举动刺激了这位大将军,等到安营扎寨的时候,她查看一下地形,策马向树林的方向走去,打算亲自去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