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贾敏齐家记-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怎么看韩家都不像是为防万一,做出“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举措。
原本六皇子也是看热闹的众人之一:这些年他的差事更偏向于“武”。却没想到父皇一道圣旨,直接把二哥和他一起“放”到了江南。
天欲予之,他也是不得不取啊:他的母族对他帮衬十分有限,此行他说什么也得在江南结下几分善缘。他看来看去,杭州知府韩琦正是个很好的选择。
正巧他听说新纳的侧室在出嫁之前,与韩琦的长女有些交情。他此时闲来无事,自然乐意跟侧室聊聊天:万一能听出点门道,甚至……有意外之喜呢。
宝钗也知道殿下别有用意,因此有问必答不说,还务求详尽,“韩家姐姐鲜少说起族中闲话。林家妹妹族中早没了五服之内的亲眷,还时常说起京城的外祖母呢。”
韩琦都做了弃子,哪还能对族中感恩戴德?
没说坏话尚算厚道了,尹灏又道,“你们姐妹几个倒是说得来。”
宝钗答道:“当时姐妹们都还在扬州,同龄姐妹虽多,但因为林大人官居巡盐御史,若不沾亲带故便不好随意往来。”
林海为官多年,几无把柄在身,这一点尹灏也十分佩服:不过想直接拉拢这一位,未免过于艰难,他身为皇子也得有点自知之明——给点好处,便能让封疆大吏倒头便拜……太不现实了。
尹灏颔首道:“林大人管着盐政却清廉始终,我在京城都听说了。”
宝钗不像元春,基本对舅舅王子腾没什么期待,但若说一心指望这个自从父亲跑官到她待选都没真正出面的亲娘舅给她当靠山……宝钗还没有这样天真。
因此在她不知道六皇子的真正心意和偏向之前,说话一定是“与人为善”,“妾身听说,王爷南下便是去江南查案……”
江南亏空一案闹得天下皆知。身处的内宅女人们也都有自己的耳报神。
尹灏对此也不生气,笑道,“你这是想求情了?”
宝钗虽然微垂着头,但却在全神贯注地留心六皇子的神情,她端详来端详去,都没看出他有什么不快或者言不由衷,于是大着胆子道,“也不全是求情。”面对六皇子,宝钗也是越说越顺,“林大人做着巡盐御史都没贪,做了布政使怎么会反而想起图财了呢。”
六皇子不掩赞许之色,“难得。你年纪小,却很明理。”
宝钗得了夸奖,也是一脸喜色,连忙起身道谢,“当不得王爷夸赞。”
同时她还有了心得:王爷似乎并不介意和妻妾说一说朝中事。
其实,六皇子尹灏更喜欢重亲情的女子。
二人说了会儿话,尹灏便留宿在宝钗这儿——只是一路劳顿,他也没有旖旎之心,而是倒头就睡。
与六弟不同,二皇子尹泌更喜欢裹着被子,放下床帐与侧妃肩并肩地聊天。
侧妃替她家王爷掖好被角,才徐徐道,“妾身提醒了薛氏……妾身瞧着她是真不知情。”
二皇子笑道:“十几岁的小姑娘,能知道什么~内~情。”顿了顿又叹道,“我大哥他用得都是些什么人。”
不管是京城孙家还是江南孙家,都有不少“钉子”。
京城孙家还好,钉子们不得接近孙老太爷和孙大老爷的书房,真正的机密要闻他们都打听不来,但江南孙家都快成筛子了!
比如……孙大老爷写信,让幼弟收敛起脾气,行事务必谨慎:别以为江南官员对你礼敬有加,你犯了错他们放你一马,二位皇子也会跟他们一样。
看完信的孙二老爷把信往案上一摔,怒道,“要是安排在岛上的那些人还在,头一个我就要对付林海和周励!”顺了会儿气,又抱怨道,“太子贵为储君,还能让弟弟们反客为主不成!?”
这话传到二皇子耳朵里,他还笑了好久:孙二老爷真是难得的“憨实”之人,一点不知愁。
当初私兵那档子破事儿,若不是靠着八皇子的人给孙二老爷遮掩,恐怕早就败露了。
二皇子离了京城,整个人精神了不少,“孙家如今手底下颇有几支船队,他们暗地里操练些通晓水性的家丁,谁都不好说什么,毕竟南边海上一直不大太平。”
二皇子的侧妃出身平平,但颇为聪慧,嫁过来便是二皇子半个文书。闻言她也笑,“谁让人家想一人多用呢。”
话说被拿个正着的那几百私兵,一没像样的兵器,二没管用的甲胄……因此父皇也只是恼火,但还能沉住气冷眼瞧着孙家作何反应。
孙家大老爷没有到父皇跟前去认错,但的确消停了挺久。
父皇想起先皇后,再看在太子面上,看着也像是逐渐消了气。但是二皇子尹泌怎么能让孙家就此安然消灾?
先皇后去世之后,孙家可是把母妃和他全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尹泌此来江南,纵然孙家像白板一样干净,他都要做出铁案来,更何况孙家浑身上下全是把柄,他甚至可以好生挑选一番,直至置他们于死地。
他这番心思只有宫中的母妃能猜着一二,其余人多是相信他会秉公办事,但涉及太子长兄……大约还是会在请示圣上之后,代为遮掩且大事化小。
尹泌心中恨意滔滔,面上却挂着和煦的微笑,“也不知道我这辈子还能不能再下江南……”
他那侧妃一听,眼圈立时就红了,“王爷千万不要这样说。”她也不提自己如何如何,“母妃和姐姐若是知道还不得心疼坏了……姐儿也还小呢。”
尹泌见状,连忙拍着侧妃的手背安抚道,“我是说以后难有做钦差下江南查案的机会了……”话锋一转,“既然难得来了这么一回,得空就多见见亲戚们吧。”
二皇子的外祖父也曾入阁,虽然没到首辅次辅的地步,但因为做过主考,从而桃李满天下。无奈外祖父不长寿,故去时二皇子的舅舅们年纪都不大,又全在江南做官或者读书,因此对二皇子帮衬不多。
时至今日,尹泌的舅舅们也没熬出足以出任三品京官的资历。但借着舅舅们前来探望,尹泌可以大大方方地请江南一众高官们上门坐一坐:江南五品以上官员足足九成都是进士,鲜少有勋贵和捐官出身。
同科同窗同乡,怎么着都能从这三种之中挑一个出来攀上点关系。
尤其是饭桌上总比大堂上更好说话。
侧妃抹去眼泪,强笑道,“六皇子那边您是不是得知会一声?”
她倒不是担心六皇子多心——圣上的明旨上写得清楚,二皇子为主,六皇子为辅。她是觉得王爷最好有皇子之中骑射功夫最出色的六皇子时刻作陪:孙二老爷向来目中无人,生怕他一个胡来……王爷的身子骨压根经不起什么折腾。
尹泌笑道:“好,都听你的。”
兄弟俩早就暗中有了默契:二人一文一武,正好联手。老五老八人家是同母兄弟,早就抱作一团,志在……反正他和老六看法完全一致。
也就是父皇觉得自己的儿子们纵然有心,也都是比较“乖巧”的。
这回南下,天时地利人和占了两样,这局面若是还不能出口恶气,他尹泌这辈子还是安心憋死在自己的王府里得了。
话说,此时此刻倒不见得只有贵妃才知道二皇子的真正目标,贾敏从父亲端着的水镜里也见识到了二殿下的手段,以及贵妃母子与孙家的仇怨。
她听说二皇子与六皇子不日便抵达杭州,特地拉住自家老爷提醒道,“二皇子倒是让我想起个典故。”
林海知道媳妇这些日子在翻看二皇子与六皇子母族与妻族的名册,心有所感并不奇怪,便笑着应道,“什么典故?”
贾敏正色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林海颔首,“那几位……就没有善茬儿。”说着便凑到妻子身边,轻声道,“孙老太爷还没致仕那会儿,趁着人家父亲去世,很是折腾了下贵妃她娘家。”
水镜里可没有这一段往事!贾敏也来了兴致,“那他动二皇子没有?”
林海很是慎重,“不好说。动了他就不能平安致仕了,但是……也难保他没吩咐别人下手,而圣上还不知道。”
难怪孙家老太爷主动求去,但人还在世,孙家声势和盛宠却大不如前——这真不是人走茶凉能解释得通。
贾敏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又笑道,“老爷也是消息灵通的……百晓生不成?”
林海笑道:“还不是有人有求于我,才肯告诉我些隐秘之事。再说这隐秘是真是假尚不好说。我有些头疼,不怕账上的亏空,而是担心舞弊一事牵连甚多,二皇子万一存了恻隐之心……最后周兄和我白做恶人,今后在江南也无法立足了。”
贾敏试探着问道:“二皇子的舅舅们难不成也……伸手了?”
林海道:“怎么会。他们就是太老实了,不然何至于此。”连三品都捞不上。
贾敏劝道:“那老爷就不用担心了。”
舞弊一案背后孙二老爷得了重利,二皇子说什么都不会姑息的。
林海又点头道:“我想也是。二皇子只带了侧妃过来,许是想在女眷这边能变通一二。”
亲王的侧妃也只有三品,更何况二皇子如今还只是郡王。也就是说,他的侧妃品级比不上贾敏这位布政使夫人,跟别提浙江巡抚夫人以及两江总督夫人。
因此这位侧妃在一众诰命眼前也必定不会做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女人们一来二去地往来见面,等生出些亲近感来,有些男人们不好出口的话,完全可以交由夫人们转述。
果然不出夫妻俩所料,两位皇子先是驾临了江南官员为二人举办的接风宴——在席上待多久不重要,至少表明了他们相对和气的态度。
而第二日二皇子侧妃便亲自下帖子邀请起一众夫人吃酒说话。
作为宝钗的生母,薛姨妈也得以出席。
堂上,二皇子侧妃坐了主位,宝钗就在她的下手,距离母亲薛姨妈隔了老远。
好在宝钗气色不错,薛姨妈心中颇为安慰。
此时正是江南好时节,林木繁茂百花盛开,于是这席面便摆在了园子里。
距离开席还有一会儿,夫人们多是三三两两聚在一处闲话。
薛姨正要直奔宝钗而来,偏偏宝钗身上还担着六皇子的吩咐,她只是冲母亲微微摇了摇头,而后便快步转身走向凉亭之中的贾敏和韩琦的夫人。
闻声抬头,正是宝钗,贾敏一点都不意外。因为周围全是耳朵眼睛,三人见礼后,宝钗便长话短说,“孙二老爷让御史把林大人和韩大人都参了。”
贾敏与韩琦他太太对视一眼:果然来了!恶人先告状。须知被御史参了的官员,大多都得闭门写自辩折子……
这调虎离山真是一点都不高明,但……管用。
☆、第32章
贾敏略作商量,便笑着道,“有劳薛姨娘。妾身记下了,回头自有老爷亲自向殿下道谢。”
韩家太太亦是类似说辞,只是没有贾敏这般镇定:脸色有点发白,但还算沉得住气。
这二人的反应跟宝钗设想的不一样,害得她……也忘词儿了。
六皇子嘱咐她把口信儿带到,之后的事儿一概没提。宝钗本想两位夫人应是心乱如麻,拉着她询问,而她则好言安抚,顺便打听些旁的事情才是,能让二位太太多照看下母亲最好……
哪想到这二人根本不接她的话茬。
贾敏见宝钗忽然不言语,微微挑眉道,“姨娘可还有事?”
原本她还想着,这孩子总是端得太高,日子怕是过不顺心。如今一瞧,傲气去了几分,但依旧还是……太年轻了些,遇事有点绷不住。
她瞥见不远处正翘首以待的薛家太太,又道,“姨娘且瞧瞧身后。”
宝钗心道:这就送客了?贾夫人倒是一直都爽利……想起贾夫人的出身以及她夫婿,宝钗也没了脾气:她这辈子都会如此爽利了。
此刻,姜巡抚夫人带着大丫头含笑凑了上来。
众人见礼后,姜家太太冲着贾敏故意问道,“薛姨娘还跟你有旧?”
贾敏笑道:“这是我娘家嫂子的外甥女,今年进宫待选。”
像姜家太太还有贾敏这样自己出身不凡,丈夫亦是高官的二品诰命夫人,绝对不会为了亲戚家的女孩儿做了侧室而觉得面上有光的——当然,嫁给圣上又成了一宫主位的那种,另说。
姜家太太点了点头,又笑眯眯地端详了下宝钗,“难怪。”
宝钗终于待不下去,行了礼带着莺儿走开了去。
这种时候,她也会迟疑:选了这样一条荆棘路,究竟对也不对。可转念一想,只凭父亲这七品县官之身,她纵然嫁入官宦人家做正室,也很难嫁给荣华富贵之家的嫡长子。
与其如此,还不如搏一场富贵。
宝钗再抬头,已经恢复了满面笑容:直直奔向眼圈儿都红了的母亲。
这一切二皇子侧妃又悉数看在了眼里。
她再如何得宠得信任也是侧妃,因此她下帖子时都做足了姿态,甚至明说此乃小聚,并非正式宴请,请太太们前来也是吃酒取乐,说一说话。
江南这些诰命夫人们纵是她婆婆贵妃来了,也得小心应对。
至于林大人和韩大人同时让御史参了,这消息还是六皇子从她们王爷那儿听来的呢。
六皇子瞧中了韩大人:他不会大喇喇地期望人家听见他的名头就如何如何,只是想在江南结交些……背后没有大家族或者不全受家族掌控,且不偏向勋贵,品级又不低的官员,时不时地往京里他王府送点消息罢了:正好杭州知府韩琦满足了全部的条件。
须知勋贵们大多支持太子,士大夫们更亲近二皇子,他这个两边都不沾的,拉拢点文官都如此谨慎……估计还不大容易如愿。
二皇子听完六弟的要求,也觉得这个六弟胃口不大,眼光也靠谱,便默许他去拉拉关系。
可在二皇子侧妃看来,就凭那几位夫人的反应,这关系似乎……没拉上。
原本以为薛姨娘跟贾夫人还算亲近,能说得上几句话呢。
却说姜家太太过来寻贾敏和韩琦他媳妇,自是有话要说。
她得先解释清楚,“你们应是知道了吧?”
贾敏道:“我们老爷挨参?自然是听说了。”
姜家太太诚恳道:“此事我们老爷并不知情。”
贾敏颔首道:“这话我会带给我们老爷,夫人且放心。”我们可不是随便挑拨唬弄一下便轻易上了套的蠢人。姜大人作为林海的上峰,出了事他怎么摘得干净?
话已带到,姜家太太寒暄几句便毫不拖泥带水地告辞了。
贾敏望着她的背影道:“看来这回牵扯又是不小。”
韩琦他媳妇心有余悸,双手合十道,“但愿这回也能平平安安。”
贾敏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背,“放心吧。”
前世,二皇子从江南返京的时候,孙家在老家江南便已不得不龟缩起来,轻易再不敢出声。
散了场,贾敏到家时不过掌灯时分,出来迎她的除了黛玉和珝哥儿,还有侄子贾珠。
黛玉行了礼便上前挽住她的胳膊。儿子珝哥儿……当然是一溜烟儿似地扑过来,小手齐伸牢牢抓住她的手腕。
瞬间她两只手就全占上了。贾敏没法儿甩开两贴小膏药,却不忘先向侄儿道谢,“辛苦珠哥儿了,他们两个有没有闹你?”
有这个侄子在,他们夫妻俩不知省了多少心。黛玉出门,有珠哥儿作陪,这一年多下来没有半点“意外”。
贾珠笑道:“姑妈这是哪里的话。”
贾敏正色道:“你的好我们固然要记在心里,但该谢还是要谢的。你越是贴心,我越不能倚老卖老啊。将来荣府还要指望你支撑门户,瞧你这样上进又爱护弟妹,我便彻底安心了。只等你金榜题名,仕途顺遂,将来到下面去见你祖父,我也问心无愧。”
这话说得贾珠面色微红:他还是头一回让长辈这么直白的夸奖。姑妈果然最像祖父,无论是脾气还是相貌。
他定准了三年后回京参加春闱。
而在江南的书院读书且结识了一众同窗之后,姑父怕他沾染江南士子华而不实的风气,将来考试时也纸上谈兵,除了让他帮助韩琦韩大人赈灾济民,更刻意在议事和处置些不大机密的公事时叫他旁听。
于是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贾珠自觉长进极大。若是没有姑妈为他说话,他相信姑父未必会这般器重他:姑妈和母亲合不来,这些年和父亲也越发疏远,可对他们兄妹两个实在没话说。
不过话说回来,他跟在姑父身边数年深受影响,再见识了韩大人,特别是督学周大人的言行,他也越发没法赞同父亲死心塌地紧跟太子的举动。
自从祖父去世,太子对他们家便不闻不问,父亲几次讨好也没见着半点回应。父亲想把妹妹送入东宫,太子妃又没点头,待选时若非姑妈请姑父伸手,家里定是鸡飞蛋打,尤其是妹妹这辈子怕是都要毁了!
可看太子对孙家百般回护的态度,便知道东宫又并非对所有人都薄情寡义……贾珠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太子已经彻底瞧不上他们荣国府了。
那还继续热脸贴……做什么!这都快成了自轻自贱了。
这些念头在贾珠脑中一一闪过,片刻后他再抬起头迎上姑妈好奇的目光,面皮越发红了。
贾敏调侃道:“想什么好事儿?这么出神。”
黛玉连忙给贾珠救场,“大表哥今天教我做文章呢。”
贾敏好奇道:“八股?你越发能耐了?也好,等你弟弟们再大些,就由你教他们得了。”
黛玉双眼一亮,“真的啊?”
贾珠也诚恳道:“妹妹天资卓然,侄儿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姑父姑妈向来开明,妹妹的四书便是让正经进士教的,上一任老师当年是解元,如今……正是新科传胪。
闻言黛玉一脸得意,“母亲听听,大哥哥夸我呢。”
贾敏也笑,“你呀。”
母亲和表哥姐姐有说有笑,珝哥儿忍不住开口,“大哥哥也教教我。”
横竖这些日子不好出门,妙玉姐姐也得安生待在家里,黛玉便道,“我教你吧。”
珝哥儿闻言便拉住姐姐的手,“好呀!”
贾敏冲贾珠点了点头,“钦差来了,珠哥儿多帮帮你姑父吧。”
贾珠连忙应下。
回屋后,贾敏先沐浴再换了衣裳,用了点清粥小菜,再吃了碗茶,可算把那点酒气和油腻压了下去。
一双孪生儿子正好醒着,她便叫乳娘带过来抱上一会儿……自从她生了珝哥儿,这臂力见长。
看着两个儿子在她眼前连续打了好几个滚儿,还边滚边笑,她也忍俊不禁:不管什么时候,还不会说话的小儿子都是一剂开心的良方。
儿子还没玩够,老爷先回府了。
她还没换好衣裳,老爷都进门了——后面还跟着黛玉。
黛玉皱着鼻子道:“父亲身上的酒气好重……”
贾敏笑道:“交给我了,你回去睡吧。”
黛玉放开父亲的胳膊,抱起两个弟弟在父亲眼前晃了一晃,“不让您熏弟弟。”说完,带着乳娘和大丫头潇洒地走了。
林海也不生气,“这丫头!个子高了,脾气也见长。”
贾敏先把自己披着的外衣~脱~了,再帮林海换起衣裳,边动手边道,“本事也不赖。珠哥儿正教她做文章。”
女儿的才气林海最是清楚,换上家常衣裳,他才惋惜道,“可惜是个女孩儿。”
在韩琦落难时,黛玉照看好姐妹妙玉的义气劲儿,夫妻俩都看在眼里。
这种感慨没啥意义。
贾敏看得出老爷酒气重了些但眼神清明,这会儿正该说些正事,“听说您和韩大人都让人参了。”
林海点了点头,“刚才二皇子特地跟我说起来着。”
贾敏叹道:“我可记着您跟我说过,无论是亏空一事,还是数年来的舞弊,大家都达成了共识,等钦差来了自有公断的。”
林海道:“可不是。当初正是姜大人把牵涉进这两件事的五品以上官员全叫在一处,大家当初答应得可是好好的。”
“您就没防备他们忽然背后捅刀子?”
林海怎么会这么天真?
不过他也的确有所忧愁,虽然愁得不怎么厉害,“我那座师可是刚刚离任左都御史……他可不是致仕,甚至不是平调,而是高升了去。”
林海有两位座师,一位是入了阁的周大人,另一位便是他们夫妻俩正说的李大人。
李大人可跟“人走茶凉”一点都搭不上。他任职左都御史期间,虽然没能上下一心,但绝对称得上“服众”二字。
就算他离任,也依旧有数位心腹肯给他递消息,因此林海和韩琦让御史参了,这消息按道理也该从李大人那儿传过来才是。
偏偏李大人那儿一点消息都没有。
本朝与前朝一样,御史可风闻奏事,但从太~祖~到今上,一连四位帝王都对搬弄是非的御史殊无好感,无凭无据参人一本的御史也的确没人有什么好下场。
因此林海才道:“八成那位御史手里也有些实在的东西。”
贾敏也迟疑道:“都察院最是消息灵通的地方,退一步说就算瞒得住离任的李大人,哪里还能堵住其他御史的眼睛和嘴巴?”
也就是说既有真凭实据,还能瞒住前任左都御史的所有耳目,更让其余御史不敢走漏消息……那只能是有哪位大人物出手了!
六部尚书之中还没有人能有此等威望……再往上想,要么就是六位阁老之中的一位,要么是安王这样的实权亲王,亦或干脆是圣上的授意。
亲自指使御史参人,来对付一个从二品和一个五品官员,圣上无需如此麻烦;若是安王出手,也不至于让二皇子六皇子一起透口风过来……
于是林海又道:“我琢磨着,该是从安王那儿透出的消息,二位钦差才来提醒咱们,不用想也知道能让皇子亲自来提醒,背后的大人物定是六位阁老之中的一位了。”
安王虽然不算六位内阁大学士之一,但他是~摄~政~亲王,每次廷议都在场。
话说,做官做到从二品,谁能没几个很拿得出手的~政~敌呢?由此可知,谁又能一路真坦途,无人非议呢?哪怕是做到了位极人臣这一步。
林海的座师周大人,在内阁之中就至少有两位大学士跟他不大对付——这两人资历都还比他更深,人脉比他更广。
不过周大人也并非没有盟友,比如他跟安王就……很说得来,还跟如今的首辅是同乡。
其实挨参真不算什么,关键是那御史背后的大人物。听到这里,贾敏也无奈道:“阁老们正斗法呢……这可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哪里这样简单了。”林海往东一指,“那一位……如今有些不大稳固,六位内阁大学士,至少有两位都护着他……”
这里的“不大稳固”四个字,贾敏听得分明:其实就是太子最近的言行,让圣上很看不惯。
想到这里,她也只能摇头了:这是皇子们夺嫡加内~阁~夺~权合在一起了吗……
☆、第33章
夺嫡本来就会搅得整个天下都不安生。
但贾敏没想到……会来得这么早。在她设想之下,最开始不是靠着知府县令角力,先抢一波地盘吗?怎么这就从封疆大吏开始斗起来了?
她忽然福至心灵,“难不成阁老们也觉得这会孙家二老爷难以保全,好在手里攥些周老大人这边的把柄,将来要么兑子,要么当做交换的筹码不成?”
林海闻言直点头,“我想也是。”他轻叹一声,“且等等圣上的旨意吧。”
如果圣上真命他闭门写自辩折子,那……也只能如此了。
贾敏怒道:“我倒要看看老爷的‘罪名’究竟要怎么编?!”
林海笑道:“我哪有罪名了……顶多就是荐人不妥当。”
这还得多亏了他就任巡盐御史那段时日,女儿多病,长子夭折,妻子卧床休养许久也不见起色……闹得他心灰意冷,无心上进。
也正因为他数年里不贪不争,才在巡盐御史位子上全身而退,不止是搏得了好名声,更让两位座师看重,期满后便升任四品道台。
当然现在他不仅要为老婆女儿上进,三个儿子他也得为他们每一个都置办出一份像样的“家业”。
这个“家业”说的可不是银子——林家数代单传,人少但家底十分丰厚,摊到每个儿女身上依旧……十分丰厚。
于是他又道:“咱们的儿女都还小,治家不严压根谈不上。”说着他拉住媳妇的手,柔声道,“我估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连累你为我忧心了。”
“老爷这话可真生分。”贾敏话锋一转,又立即问道,“这是说正主还是韩大人,那边生拉硬套,也只能用老爷荐了韩大人这一条,来参老爷一本?”
不牵扯到林海,怎么牵扯到后面的李大人和周大人呢。
林海道:“二皇子那儿我没见着什么凝重严厉之色,再说我心里又没鬼,怕个什么。话说回来,孙二脑子里没这么多弯弯绕绕,孙家老大大约是真地心虚了。”
贾敏颔首,把今日巡抚夫人和宝钗所言一一说给林海,最后想了又想,还是打算趁热打铁,给老爷来一回“有言在先”。
她低声道:“若是亲戚做出不法之事,‘治家不严’这名头也是能算在老爷头上的。”
夫妻多年默契非凡,林海如何听不出媳妇的弦外之音,他轻拍媳妇的后背安抚道,“偏你又多心。你哥哥们一心向往东宫……你也劝了但必然劝不动,总归还是尽了心。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也是互相连累不到的。”
贾敏勉强笑道:“但愿吧。”
好事儿娘家哥嫂大约是想不到她的,但遇上坏事就准得开口,甚至上门求援。所以她就算为了自家少些麻烦,也会尽力拉扯侄儿侄女。更何况如今看来,不论是珠哥儿还是元春都很出挑,甚至琏哥儿亦有可取之处,值得如此她费心费力地提携。
与此同时的京里,宁王府里嫡出的兄弟尹鸿和尹泽也在说话。
二位皇子已然平安抵达杭州,尹鸿也即将启程——圣上给两个儿子准备了“不时之需”,万一孙二真地胡来可怎么办?
尹鸿便是这精锐之中的一员。他们这些人得秘密南下。顺带一提,北静王水溶亦在秘密南下的名单上。
此刻尹泽颇为坐立不安,“大哥,元春她姑父让御史参了!她是不是正担惊受怕?”
被参的又不是咱们的姑父。
弟弟消息灵通也不稀奇,因为这小子跟安王那个宝贝独子交情极好。
尹鸿一脸平和,起身给弟弟倒了杯茶,“你先喝口茶冷静冷静。”
尹泽默默仰脖,半盏茶下肚,又嘀咕道,“元春跟她姑妈可亲了,她哥哥更是在杭州读书,跟她姑父姑妈住着。”
女孩子闺名都知道了,还知道人家跟哪位亲戚亲近……这弟媳妇还没嫁过来呢,家里出了点事,弟弟先坐卧不宁跑来求主意……
有了媳妇忘了哥啊!
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