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娱综英美]名利之巅-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着,布鲁斯·韦恩听见她不屑一顾的回答,“抱歉,韦恩先生,我对你没兴趣。”


第11章 
  艾黎卡离开韦恩集团大厦,站在华尔街楼宇之中,眼前是川流不息的高级轿车与忙碌行人,她走进电话亭,致电女摄影师安妮·莱伯维茨。
  几分钟后,结束通话的艾黎卡招手拦下一辆明黄福特出租车,坐进后座车厢,“请前往康泰纳仕集团。”
  康泰纳仕,国际期刊出版巨头。
  而以浮华声望扬名的《名利场》,以及时尚圣经《VOGUE》、顶级男刊《GQ》等一众著名期刊,悉数隶属康泰纳仕旗下。
  当艾黎卡抵达位于时代广场四号的《名利场》总部时,是美东时间上午九点四十分,距离她和安妮·莱伯维茨约定的时间,提早二十分钟。
  与《名利场》所热衷的浮华世界有些不同,杂志社内部布置更倾向于简洁的艺术感,艾黎卡进入极简主义风格的旋转门,莱伯维茨正从不远处走来。
  她有着自然的姜黄色长发,脸上不带妆容,黑框眼镜让她看上去严肃且专业,“帕克小姐,你非常准时。”
  “感谢《名利场》的拍摄邀请,能与您合作我倍感荣幸。”艾黎卡并不是假意逢迎,她面前的女士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
  莱博维茨很快开始谈论拍摄内容,“我准备了四组主题,我希望你能分别呈现出美艳性感,强势桀骜,古典风情,以及危险冷酷。”
  这似乎是极为严苛的要求,至少当莱博维茨的助手听清她的要求时,不禁露出难以相信的神情——
  别说艾黎卡·帕克是首次进行杂志拍摄,就算是在时尚界从事多年,最为专业的好莱坞女星或超级名模,都不见得能有如此的表现力。
  而艾黎卡面对莱博维茨的拍摄要求,却没有任何的迟疑犹豫,她展现出一个浑然天成的迷人笑容,“我不会浪费这场拍摄机会。”
  莱博维茨同样露出笑容,并且称赞道,“在你登上消遣小报的那张照片中,已经足以让我捕捉出这些魅力。”
  几乎没有多余说场面话的时间,艾黎卡在签下拍摄合约后,便开始了她的首次封面工作。
  莱博维茨选定第一组拍摄主题,要求她穿一条梦露式的经典丝绸白裙,“梦露是永恒的主题,她早已成为美国文化符号。”
  而几乎是在按下第一声快门之时,艾黎卡便让在场人士悉数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她竟然几乎完美复刻了梦露的慵懒风情,闪亮的金色卷发,碧眼迷离间充满无限热情,凹凸有致的身材艳感十足。
  可在下一刻,她的神情改变了。
  灰调的绿眼珠沉静而桀骜,她将原本精致闪亮的金发偏向一侧,依旧美艳撩人,但却充满现代女性的率性不羁,气场全开,由内而外散发出强大的自信魅力。
  摄影助理忍不住赞叹,“天,她看上去如此闪耀。”
  而当她换上一件微微泛出深蓝光泽的漆黑丝绒长裙时,她的气质再次改变,丝绒材质紧密贴合着性感曲线,高挑而优雅,却冷酷的让人心惊。
  艾黎卡的五官极接近黄金比例,带来希腊式的古典美,而她下颌微扬,神情高傲且疏离,气势摄人。
  可在如此冷漠的眼眸中,却潜藏着一丝引诱,仿佛一瞬间紧紧攥住你的心脏,而你只能无限沉沦坠入。
  “上帝在创造她时,一定无比认真。”准备在拍摄结束后,与艾黎卡进行访问交谈的撰稿编辑,不禁感慨。
  而专注于捕捉每一个完美瞬间的莱博维茨,正试图进一步放大艾黎卡的古典风情。
  她将拍摄场地换到一间被布置成复古宫廷风格的室内,“我需要你展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人像画作的古典风情。”
  随着拍摄场地的改变,艾黎卡再次被要求更换衣着。
  这次是一件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华丽长裙,有着奢美的织锦面料,可她显露在外的肌肤色泽,像是比这件华贵衣裙更为闪耀。
  她坐在蒙着金丝绒的古典长椅上,长发被梳拢的规整柔顺,侧颜面部线条堪称完美,沉静的凝眸远望,那种不经意展露的神采与风情,仿佛可以直抵人心。
  莱博维茨检视相机中的画面,这如果不是由她亲自拍摄,她恐怕会以为这是一幅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宫廷画,其构图、光线与姿势神情,简直足以以假乱真。
  随着这几组几乎是炫技般的拍摄,在杂志社内,引起了罕见的围观,甚至连《名利场》总编蒂娜布朗,都出现在拍摄场地内,旁观多时。
  可接下来的最后主题拍摄,却必须要清场才能进行——因为那将是一组‘裸照’。
  安妮·莱博维茨被外界戏称为“能劝说任何人脱掉衣服的摄影师”,无数好莱坞大牌名流曾为《名利场》宽衣解带,而莱博维茨含蓄且经典的镜头语言,总能令其散发出无尽魅力。
  在顺利清场之后,拍摄室内仅剩艾黎卡与摄影师莱博维茨。
  说是‘裸照’,实际上并不过界——
  不只有T型裤与胸贴作为基本防护,艾黎卡身上,还有一件摇摇欲坠的细肩带丝绸黑裙。
  她侧身坐在洁净崭新的丝绒之上,黑裙已经掉落在腰腹处,可她双腿弯曲抬起,膝盖遮挡住丰满胸脯,只隐隐显出极漂亮的诱人曲线。
  而掉落的丝绸裙那片不算多的布料,刚巧覆盖在臀部,于此同时,她双腿交叠产生的光影效果,在勾勒出极为完美的身体曲线同时,又将走光可能降至为零。
  她十足惹火,艳光摄人,却与色情肉欲全然无关。
  艾黎卡有意放大神情中的危险性,在仿照希区柯克胶片电影的迷人光影之中,她彰显出强烈的戏剧张力,驾驭在两性之间,美艳绝伦的面孔掺杂邪恶,这一刻,她成为生人勿近,勾魂摄魄的蛇蝎美人。
  那是一种无论男性或女性,都无法抗拒的危险诱惑,其强烈至极的吸引力,令目睹之人,仿佛被一剂肾上腺素直冲心脏。
  安妮·莱博维茨长久的叹息,“你恐怕会让《名利场》创下销售记录。”


第12章 
  “帕克小姐,你有着极符合古希腊人黄金比例的躯体与面部轮廓。”出身英国的《名利场》主编蒂娜·布朗,说着一口十分正统的牛津腔。
  二十分钟前,在艾黎卡超出众人预期的拍摄结束之后,这位传奇主编取代了原本的撰稿编辑,无比罕见的,由她亲自进行这一场访谈。
  采访地点被选定为总编办公室的接待区域,在落地窗宽阔明亮的光线下,艾黎卡正坐在含蓄优雅的米色沙发椅上,她听见蒂娜·布朗继续说道,“同时又兼具好莱坞一向偏爱的金发碧眼,这几乎已经成为性感尤物象征。”
  即便不少人长久对金发女郎持有偏见,认为她们大多是头脑愚笨的无知女孩,但蒂娜·布朗可不会如此看待她面前这位金发尤物——
  她有着一副聪明面孔,将古典比例与金发碧眼结合的浑然天成。十足美艳,却无轻浮卖弄之感,当你被她深邃的绿眼珠注视之时,几乎犹如触电一般,可她却依旧从容,仿佛任何事都在把握之中。
  可她如此年轻。
  未满二十岁的年纪,甚至让人难以想通,这种‘大杀四方’美得毫无死角的性感风情,究竟是从哪修炼出来的。
  蒂娜·布朗认为这个年轻女孩,浑身充满未解谜题,她继续抛出问题,用词有着英国式的礼节周到,“请先原谅我的冒昧,这个问题仅仅是出于好奇,从外貌来看,我想你应该是WASP?”
  WASP,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指最初来到美国,以英德为主的欧洲移民后裔,身居中产阶级之上,牢牢把控美国政治经济的精英阶层。
  蒂娜的猜测有着充足理由,艾黎卡有着典型‘英格兰’式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金发白肤,并且她就读常春藤名校,成绩优异,在本科实习期间,便足以进入华尔街巨头韦恩集团。
  可她却得到了否定回答——
  艾黎卡嗓音磁性沉静,“我是犹太人,我的外祖母是二战期间,自意大利来到美国的犹太移民。”
  犹太人以母系血统传承,而艾黎卡的金发碧眼虽然在犹太人中并不多见,但还算不上异类。至少艾黎卡的母亲奥罗拉·科恩,就有着同样的外貌特征。
  但艾黎卡的外祖母,却并不是如此。
  在艾黎卡从母亲处继承,并保存多年的旧影像中,她的外祖母,阿洛·科恩,是一位有着极漂亮棕发棕眸,笑容温柔但坚定的女性。
  艾黎卡并没有机会与外祖母相处,她对这位与她血脉相连女性的所有记忆,都只来自于幼年时,母亲奥罗拉·科恩的追念讲述——
  阿洛在二战期间曾被捕入纳粹集中营,四零年代初,受美军咆哮突击队解救来到纽约,并在随后的几年中短暂加入美军,进行情报破译工作。
  但曾经的集中营生活,对她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致使她仅仅三十岁便英年早逝。
  正如艾黎卡从未被告知父亲是谁一样,她的母亲奥罗拉,似乎同样有此困惑。
  在科恩家,‘父亲’是个从未有人出现过的稀奇符号。
  而在阿洛·科恩过世二十五年后,她唯一的女儿,艾黎卡的母亲奥罗拉·科恩,同样在三十岁因公殉职。
  这种可怕的巧合,就像是某种骇然的家族诅咒。
  艾黎卡垂下眼眸,这让蒂娜·布朗一时间误认为,她由于刚刚的族裔问题,而受到冒犯。
  “抱歉,我的询问实在是粗鲁又愚昧。”蒂娜立刻表明歉意。
  美国是对种族歧视十分敏感的移民国家,时至今日,在一些隐性规则中,对于多样种族依旧有着仔细分级——
  WASP自然牢牢占据优越主义,而爱尔兰裔、犹太人、意大利裔这类少数族裔,对WASP的印象一向算不上好。
  艾黎卡作为犹太人被错认成WASP,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对她的冒犯。
  但与此同时,蒂娜·布朗也注意到,艾黎卡并没有提到她的父系血缘。
  而对于被错认成英裔,艾黎卡显然已经习惯,她试图让语气变得轻松些,并解释道,“事实上,我原本姓科恩,从我更改姓氏后,确实很少被辨认出是犹太人。”
  科恩是美国十分常见的犹太姓氏,但艾黎卡在被帕克家收养后,不得不更改姓氏,为了便于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事宜——
  比如在她刚刚被收养时,帕克夫妇曾带上她与彼得,一同到洛杉矶的迪士尼乐园度假。
  但从进入机场安检,到迪士尼乐园里的各项设施,无数需要验证身份的场合里,由于艾黎卡的姓氏与帕克一家不同,他们总会遇到工作人员的周密详细查问,以排除艾黎卡是被诱拐的开能。
  于是帕克夫妇在征得艾黎卡的认同后,暂时为她改姓,同时依照艾黎卡的意愿,将她母亲的姓名奥罗拉·科恩,加入她的中间名。而艾黎卡随时有权选择重新改回科恩姓氏。
  蒂娜·布朗听闻艾黎卡提到改姓,自然会有所好奇,可此事无疑已经属于个人隐私,并且她能够看出,艾黎卡并不打算对此多谈,于是蒂娜转而谈论起其他采访话题。
  《名利场》虽然一向以名人效应进行热点报道,但她可从不是无良的小报记者,热衷于用那些出卖客户隐衷的下作手段,去攫取金钱名望。
  不得不说,蒂娜·布朗在面对艾黎卡时,称得上宽遇优待——
  作为力挽狂澜,一举令《名利场》东山再起的功勋总编,蒂娜一惯行事称得上强势,甚至曾被竞争对手称为“杂志界的扬基队”,强硬到足以将所有人逼疯。
  但在蒂娜·布朗与艾黎卡的采访中,她表现的十分温和有礼,即便艾黎卡仅仅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她始终保持尊重。
  与此同时,蒂娜发现,她与面前这位年龄相差超过二十岁的女性,意外的相谈甚欢。
  当六十分钟后,详实精彩的采访稿完成之时,蒂娜对面前金发尤物的称呼,已经由‘帕克女士’换成‘黎卡’。
  此刻,《名利场》功勋主编蒂娜·布朗看向艾黎卡,“明天之前,这份稿件将与你精彩绝伦的拍摄影像一起,被交到迈克尔·奥维茨手上。”
  ——“相信我,黎卡,没人能对你视若无睹,这将是你扣响好莱坞大门的梦幻一役。”


第13章 
  当艾黎卡结束她在《名利场》的工作,并带上一张十万美元的支票回到帕克家时,时针正巧指向午后两点。
  梅姨自然还没有下班归家,而彼得此刻同样不在家中,艾黎卡猜测,他可能是与昨天返回纽约的哈里·奥斯本,相约外出聚餐。
  “Whew——”一上午紧张忙碌的日程过后,在无人之时,艾黎卡终于能放松些的呼一口气,让这两天紧绷的精神压力得到释放。
  走进卧室,她将自己用力抛到床上。
  昨晚睡得不算好,虽然美国向来没有午休的习惯,但艾黎卡此时难免感觉有些疲倦,可由于她向来规律的生物钟,又没能轻易入睡。
  于是她只能从手边书柜摸出一本《论表演的技术》,侧躺着翻阅起来。
  它同样是由表演训练大师迈克尔·契诃夫所著,比起广为流传的《致演员》,更为详实完整。
  而在艾黎卡刚刚翻阅到‘演员该如何用身体形象展现美感’时,耳边传来一阵声响,是公寓门被开启的声响。
  “黎卡——”彼得很快出现在她的卧室外,他显然没想到艾黎卡此时会在家,不只露出诧异神情,好像还有点无措——
  他邀请了哈里·奥斯本来帕克家做客,对他最近正进行的生物竞赛课程,提些有效建议。
  而此刻,彼得站在艾黎卡敞开房门的卧室前,身后传来轻缓的脚步声,几秒钟之后,哈里·奥斯本停在房门另一侧。
  他克制心绪,尽力只用一种温和有礼的目光,看向室内女孩,“艾黎卡。”
  哈里·奥斯本出奇英俊的脸上,露出优雅又讨人喜欢的笑容,但在他内心里,正为他所说出的称呼深感不满——
  彼得能亲昵的叫她‘黎卡’,他却只能生疏的直呼其名。
  “嗨,哈里,”艾黎卡说出问候的同时坐起身,看向彼得,“你们有什么安排?需要我配合吗?”
  彼得下意识就想要摇头,可在这之前,他注意到了哈里收紧的呼吸。
  此刻,彼得·帕克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困扰的人——他现在究竟是该支持哈里,为他与艾黎卡多制造些相处机会;还是就此制止?
  面对‘好友暗恋姐姐’这件事,却只能装作毫不知情的彼得,觉得自己就像是怀揣着定时炸弹。
  “今天的工作顺利吗?”彼得并没有回答艾黎卡的问题,而是主动说出询问,并且走进卧室里,在她身侧坐下。
  艾黎卡将放在床边书柜上的支票拿给彼得,“韦恩集团已经批准我的离职,《名利场》的拍摄同样顺遂。”
  哈里·奥斯本听闻彼得与艾黎卡的交谈,并没有露出任何疑惑神情。
  在几个小时前,他已经从彼得口中得知,昨天那篇声称‘艾黎卡在与韦恩或斯塔克约会’的虚假新闻的真相,以及艾黎卡打算暂时休学,前往好莱坞的决定。
  而艾黎卡在解答彼得的问题后,接着看向依旧站在原地的哈里,出于礼貌,她当然不会让哈里感到被冷落,“我们的天才先生,提前进入牛津的生活怎么样?”
  艾黎卡看见那双漂亮至极的透蓝眼珠正看向她,听见她的询问声音时,男孩长睫微动,双眼睁大了些,原本心事重重的沉郁神情,像是顷刻间被点亮一样。
  哈里脑海里此时只浮现出——她将他叫做‘我们的天才先生’,她几乎说了“我的”不是吗?
  此时,年轻的奥斯本先生满心惊喜,可在艾黎卡开口与他交谈之前,他心里却充满着偏执的不悦情绪——只因为彼得能有资格坐在艾黎卡的床上,近到几乎能触碰她的身体,可他却只能停留在原地,离她如此之远。
  哈里朝艾黎卡走近,用一种轻缓并优雅至极的步伐,可只有他自己知道,在他朝她迈出每一步时,究竟是怀着怎样强烈到常人无法理解的偏执。
  但他只能克制心绪——
  哈里在距离艾黎卡两步远的位置停下,靠在壁炉旁,回答艾黎卡对他牛津生活的询问,他语气磁冷,“学术水准毋庸置疑。”
  但他一分钟都不想再回到牛津郡,他只希望生活在纽约,或者任何其它有她在的城市。
  “可你似乎不太喜欢它。”艾黎卡显然听出了在哈里的语气中,充满对异国求学的抵触。
  但这似乎也十分正常,哈里·奥斯本母亲早逝,在他几乎还是个孩子时,就被父亲强制送去英国寄宿公学,简直就像是在放逐罪犯。
  艾黎卡目光柔和的看向男孩,她希望能让哈里感到足够的,应有的关切,即便不是来自父亲。
  她接着朝哈里眨眼,用轻快语气说道,“我想我们需要些咖啡,在这过程里,你可以发发牢骚,跟我和彼得谈谈‘讨人厌’的不列颠。”
  来到起居室,艾黎卡将冒着热气的咖啡递给两个男孩,而哈里在接过她递来的咖啡杯时,指端触碰到了她的。
  极为短暂的,温暖而柔和,带来某种近乎电流冲击神经末端的,无可救药的感觉。仿佛正在他鲜热的血液中跃动。
  透过咖啡升腾的热气,哈里用透蓝眼珠注视着艾黎卡——
  Ma chérie,Mon coeur。
  我亲爱的,我的心上人。


第14章 
  “ring——”
  艾黎卡正要端起咖啡啜饮,一旁斗柜上的电话机却开始发出急促声响。
  她只好暂时停下与哈里和彼得的交谈,快速拎起电话手柄,放在耳边。
  而在她说出开场白之前,对方先行展开交谈,男性嗓音有着典型的上位者气派,“这里是迈克尔·奥维茨,可以请帕克小姐接听电话吗?”
  “您正在与她讲话。”艾黎卡当然对这通致电感到惊讶,但她语气依旧沉稳。
  “希望我的致电没有打扰到你,帕克小姐,”奥维茨语调矜重,但措辞却算得上体面有礼,“十分钟前,我得到一份您的个人资料,它实在杰出非凡,让人无法忽视。”
  艾黎卡有些意外于《名利场》行事的快速,而此时迈克尔·奥维茨的亲自致电,似乎足以表明他的态度——
  至少她的资料,引起了这位好莱坞大人物的兴趣。
  不过艾黎卡并没有因此表现的振奋不已,虽然奥维茨此时主动与她通话,但这并不表示她因此就能得到奥维茨的青眼器重,成为他的客户。
  “多谢您的认可,奥维茨先生,这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来说十分贵重。”
  “名不见经传?我想等到月末《名利场》期刊发行后,这恐怕会变成一件全世界最大的困难事。”奥维茨像是每一个好莱坞人一样,最擅长说出些夸张言语。
  但接着,他几乎没有停顿的继续说道,“除此之外,此刻还有另一个提升名望的机会,正摆在你面前——或许你听闻过《教父3》近日的换角风波?”
  《教父》,美国电影史上至今无人能及的伟大作品,其历史地位与深远影响,几乎是空前绝后。
  两部前作于七零年代获得巨大成功,而在时隔十六年后,数月前,派拉蒙影业决定重启《教父3》。
  这一消息在全美乃至世界范围内掀起激烈反响,可谓是举世瞩目。
  无论是好莱坞业界还是寻常影迷,都毫不怀疑《教父3》在上映之后,将创造出一个神奇票房数字。毕竟在整个美国电影史上,难道还有比它更伟大的系列电影吗?
  但眼下,在《教父3》剧组全员抵达意大利拍摄地,开机仅仅一个月的现在,《教父3》却遭遇到媒体难以数计的诟病质疑。
  这部传言中史上耗资最昂贵的影片,在年末圣诞档上映时,究竟能否入账一亿美元,都成了未知数。
  在大大小小的负面新闻中,媒体先是指责剧本仓促,竟然仅用六周时间打磨,让人无比怀疑它的完成度。
  其后是前作中重要的律师角色扮演者,因不满片酬而退出拍摄,再次引发舆论热议。
  接下来,由于导演科波拉在八十年代中,指导的多部电影票房惨败,媒体纷纷质疑他是由于陷入经济危机,为了赚取百万美元的导演酬金,以偿还债务,才决定重新拍摄《教父》系列。
  甚至就连制片方派拉蒙,重启《教父3》的理由也十分功利,近年派拉蒙陷入低潮,他们急需一部高票房电影,拯救财务那难看到极点的账面。
  而在目前,《教父3》剧组遭受的诸多诟病中,最首当其冲的,就是‘玛丽·柯里昂’的换角风波。
  玛丽作为教父麦克·柯里昂的女儿,有着仅次于两位男主角的重要戏份,但在选角方面,却十分曲折——
  茱莉亚·罗伯茨原本是扮演玛丽的人选,但因片约冲突辞演;麦当娜看中这一角色,却被导演科波拉以年龄过大为由拒绝。其后当选的女演员,在开机不久因病退出剧组,于是‘玛丽·柯里昂’扮演者再次空缺。
  众多媒体对于《教父3》的唱衰不绝于耳,艾黎卡自然听闻过这场换角风波,她对奥维茨说道,“据《好莱坞报道者》称,科波拉导演已经决定启用女儿索菲亚·科波拉,扮演玛丽·柯里昂。”
  “可媒体并不认可他的决定,正纷纷指责科波拉任人唯亲,称他几乎将所有亲戚都塞进了《教父3》剧组。”奥维茨的语气不算愉快。
  虽然业内媒体的言辞难免夸张,但这确实也算不上是空穴来风——
  在《教父3》剧组里,科波拉的堂妹、父母、叔叔、孙女等不少亲人纷纷出镜,甚至就连侄子尼古拉斯·凯奇,也是电影制片人之一。
  现在他又要将重要角色玛丽·柯里昂,交给没有演出经验的女儿索菲亚,甚至为此重新编写剧本,将原本二十几岁的玛丽改写为十九岁,以符合索菲亚的年龄。
  这在《教父3》剧组内引起许多演员的不满,不只一位演出者威胁要退出该片拍摄;制片方派拉蒙影业,同样不认可科波拉的决定,于是他们继续推荐众多名女演员,前往意大利参加试镜。
  但由于目前的剧本中,已经将“玛丽·柯里昂”的年龄改写为十九岁,因此科波拉直接告诉派拉蒙,剧组要找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
  这让派拉蒙影业越发不满,甚至因为这场换角风波找到了迈克尔·奥维茨,谁让科波拉是CAA旗下的重要导演。
  并且在《教父3》剧组里,奥维茨又玩了一出捆绑式“打包”服务,提供电影人才,从导演科波拉到主演艾尔·帕西诺,以及编剧、制片人,几乎全员都是CAA的签约客户。
  于是正忙着在纽约城里,挑战华尔街权威的迈克尔·奥维茨,此时不得不暂时放下他‘并购环球影视上级公司MCA’的棘手任务,准备亲身前往焦头烂额的《教父3》剧组,解决科波拉和派拉蒙一触即发的冲突‘战火’。
  而就在这时,艾黎卡·帕克的资料递送到他的面前——
  她有着令人难以忽视的完美脸蛋,极上镜的面容轮廓与躯体,甚至在《名利场》的拍摄影像中,展现出了精彩绝伦的戏剧张力。
  并且,她来自意大利移民家庭,与《教父3》中柯里昂家族的经历,十分接近。
  甚至她还有着十九岁的年纪,完美契合剧本角色。
  这可真是个意外巧合不是吗?大概是上帝将这女孩送到他面前。
  此刻,一九九零年一月二日,美东时间十四时三十七分,在位于纽约皇后区的帕克家中,艾黎卡听见电话另一端,传来迈克尔·奥维茨愉快的声音——
  “帕克小姐,一小时后我将飞往罗马,不知你是否有兴趣与我同行,前往意大利参加一场试镜?”


第15章 
  纽约皇后区,肯尼迪国际机场
  占地面积开阔的第一航站楼外,艾黎卡驾驶着奥斯本的劳斯莱斯银灵,极快的停靠在泊车位上,这辆被英国女王选为座驾的高级行政轿车,几乎被她驾驶出了跑车气派。
  “梅姨,我保证,我会照顾好自己。”高级轿车上,艾黎卡从彼得手上接过最新款的手提电话。
  在她从帕克家赶往肯尼迪机场的行驶过程中,彼得已经向梅姨说明她这两天里做下的决定。而目前最关键的,当然就是艾黎卡即将前往意大利的突发行程。
  说服梅姨算不上是一件艰难事,尤其当艾黎卡坦承自己对于戏剧的衷爱后。
  梅虽然对艾黎卡将要独自前往欧洲试镜这件事,依旧难免为此担忧,可梅一向是个疼爱孩子到了有些纵容程度的监护人,她当然会选择支持艾黎卡。
  结束与梅姨的通话,艾黎卡将个头不算小的手提电话交还给哈里·奥斯本,这款市面售价超过五千美元的“奢侈品”,显然不可能是她和彼得购买的。
  而哈里却希望艾黎卡能留下它,她即将前往欧洲,携带手提电话,无疑会方便的多。可哈里又十分清楚,艾黎卡恐怕不会接受他的好意,她只会认为这是个太过昂贵的‘礼物’。
  年轻的奥斯本先生,心中又一次满怀躁郁——由于两人算不上亲近的关系,他甚至都无法让艾黎卡接受一件这样平常的物品。
  只是礼貌性递还电话的艾黎卡,当然不知道面前这个总是一副深沉表情的男孩,又开始在过度思考些什么。
  艾黎卡推开行政车的顺开式车门,转身制止正要钻出车身,打算将她送进登机闸口的彼得·帕克,“我自己能处理一切。”
  接着她又看向年轻的奥斯本,“哈里,多谢你今天将车借给我。”
  她几乎没有时间继续与彼得和哈里说些什么,只能朝两人挥手道别,接着转身走进航站楼。
  迈克尔·奥维茨的私人飞机将在四十分钟后飞往罗马,他在不久前的那通电话里,与艾黎卡约定在VIP候机厅碰面。
  而当艾黎卡走进那间像是私人沙龙俱乐部的候机厅时,距离奥维茨的私人航班起飞还剩不足半小时,“奥维茨先生,希望我没有迟到。”
  这位好莱坞最具影响力的大人物,正坐在宽大的意大利手工椅上,当他发现艾黎卡的身影时,面露出一丝讶异,接着是认可的神情,“不,帕克小姐,你比我预计中早非常多。”
  虽然在《名利场》交给迈克尔·奥维茨的采访稿件中,提及艾黎卡住在皇后区,因此与肯尼迪国际机场同区。
  但奥维茨在与艾黎卡通话时,提到他一小时后将要登机,无疑是存了些考验心理——
  一小时内,艾黎卡·帕克要完成从家中赶赴机场,以及登机手续的整个流程,这时间实在是过于紧张。
  在奥维茨的预计中,即便她遇上最佳路况,也不过是堪堪赶上登机,因此他在三十分钟前,就已经提前要求他的私人航班机长,通知机场控制塔台,他将要延迟飞行。
  奥维茨做好了这个年轻女孩无法准时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