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啸大明-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百年之后,世界都以经进入了现代社会,一个没落了的天主教,还能翻得起多大的浪花来。
但对汤若望的问题,商毅也不能不给予一个合理的解释。因此道:“神父了解我国的情况吧,应该知道我国有不少住在家里的佛教信徒。”
汤若望怔了一怔,但马上明白过来。道:“将军是说的居士吗?”
由于受利玛窦神父“合儒超儒”传教策略的影响,汤若望和同伴刚到中国时,不仅精心研习中国语言文化,潜心研究中国经史和伦理,寻找其中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甚至会入乡随俗,脱下教袍,换上僧服,住进中式房屋,以增加中国人的认同感,从而达到其传播信仰的目的。
研究中国文化,自然不可避免的接触到佛教,这几乎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最大潜在对手。汤若望当然知道,想要成为佛教徒,同样要经历过一番类似洗礼的仪式。但按佛教的理论,只要是心里有佛,无论是否在庙宇中生活,无论是否接受过洗礼仪式,似乎都能够成佛,既得到佛教的认可。因此在中国有一种教名叫居士的人,大多都是官员,文人、士大夫,他们平时的生活与正常无异,可以不受任何佛教律条的约束,但依然可以被视为佛教徒,另一种形式的佛教徒。
尽管为了多发展信徒,天主教会放宽了许多限制,只要是接受了洗礼,就允许教民信奉其他宗教,可以在教堂里举行祭天、祭祖、甚致拜孔子的仪式。但汤若望还是不能理解佛教中的这一规定,接受洗礼,是天主教徒的最基本条件,如果连洗礼都不接受,还能称得什么信仰吗?要这样的教徒又有什么用呢?因此也百思不解。
但听商毅这么一说,汤若望立刻醒悟了过来,不得不承认,佛教的这一手确实十分高明。任何一种宗教,对信教的人都有一些教规限制,尽管天主教对这些教规的执行十分宽松,基本是睁一眼闭一眼,但和佛教的这种制度比起来,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对于居士而言,只用在家里念几句经就够了,同时依然可以享受世俗的一切生活,还不违返教义,猫照吃鱼、狗照吃肉,奥特曼照打小怪兽,而且死后照样能升入天国——成佛。
说白了就是让你先免费注册,然后再慢慢发展VIP会员。这样的好事自然谁都愿意干了。尽管他们的信仰并不算坚定,但至少在无形中为佛教又增加了一大批信徒,形成了庞大的信徒基数。而有了这个基数,自然可以再从其中发展信仰坚定而纯洁的信徒了。同时也使佛教在中国久盛难衰,尽管中国出过几位禁止佛教的皇帝,但依然无完全禁止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想到这里,汤若望也有些兴奋,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在中国传教的新路。但转念一想,不禁又有些泄气了。且不说神圣罗马帝国的教皇是否会同意这个建议,就是天主教会中国传教区的现任会长龙华民神父,恐怕也是不会同意的。
和前任利玛窦相比,现任的天主教会中国传教区会长龙华民神父的宗教情绪更为狂热,而且传教思想也更为激进,他认为利玛窦过于迁就中国人,影响了天主教的“纯正性”,才导致发展教徒速度太慢。因此在利玛窦去世之后,龙华民开始改变利玛窦的传教路线,坚决排斥儒家思想,严禁中国教民信仰其他宗教,在教堂从事与天主教无关的活动。
可惜中国不是美州大陆,也不是马尼拉,更不是另一时空的晚清时代,天主教这样的做法,只能激起社会人士的反感与怀疑,结果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酿成“南京教案”,使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一度遇到很大的困难。在同年,南京礼部侍郎沈潅三次上疏参劾耶稣会士图谋不轨,未得获准。8月底,他交结其他官员,逮捕并关押传教士、教徒,掀起反教会运动。
要不是当时后金兴起,明朝还需要这伙传教士帮助铸造火炮,而且又多亏了徐光启等人上书,极力分辩,万历皇帝才撤除禁令,传教士才得以继续传教。但传教事业却大受打击,虽然过去了二十多年,但也没有恢复到利玛窦开创的局面。这也时汤若望看重商毅的缘因,他现在迫切希望中国能够找到第二个徐光启。
虽然“南京教案”发生之后,龙华民被迫也做出了一些改变,但在本质上,他还是不赞这些不纯正的传教方式。不过汤若望的宗教信仰并不少于龙华民,但在变通方面却比龙华民强了许多,同时他在明朝的影响力以经远远高过了龙华民,因此完全可以绕开龙华民,按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传教。用中国话,这就叫做“天高皇帝远,谁也管不着”。
想通了这一点,汤若望对商毅道:“那么,商将军,既然您愿意为我们的传教事业提供帮助,那么需要我们为您做些什么?”
商毅一听,也不禁好笑,汤若望在中国呆久了,也学着上道了,也知道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道理。
不过话挑明了就好办了,在“无利不起早”这一点上,老外确实比中国人实在,明码实价,决不遮遮掩掩,那怕是洋和尚也不列外。因此两人经过一番协商之后,马上就达成了几点协议:
一、商毅将在自己的管辖区和职权范围内,为传教士传教尽可能提供一切的有利条件,并划定修筑教堂的地区给传教士,可以随着管辖区的改变,而享受同样的条件。传教士的传教方法商毅不进行干涉,但必须尊守商毅本人的命令,同时有义务配合商毅来应付朝廷的法令。
二、允许传教士在商毅管辖区的公开场合内传教,但不经商毅允许,传教士不得在官府、军队、学堂(传教士自办除外)等地区及周边三百米的范围传教。同时也不得强迫居民信教,与其他宗教发生冲突时,交由官府处置,不得私下以暴力行为结决。
三、传教士有义务向商毅管辖区的各种学院的学生、士兵、工人教授指定的知识,帮助工厂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并且帮助商毅收集翻译指定的书籍,到澳门、马尼拉等地雇佣所需的欧州技术工人,及完成商毅指令完成的其他任务,但不得在此其间趁机传教,拉陇教徒。
四、商毅会视传教士完成工作的大小,给予传教士合理的报酬。但报酬的支付形式,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示,在事先由双方协商而定。
五、如果传教士在商毅管辖区在违法行为,商毅将有权根据《大明例律》,对传教士实行处罚,教会无权干涉。
五条协议是商毅经过细仔的思考后拟定出来,基本照顾到了双方的利益。而且在目前的条件下,汤若望也不可能要求过高,就是龙华民看了,也提不出其他的异议来。只是加上一条,在商毅的管辖区,禁止除天主教耶稣教会以外的其他教会传教,而且将随着商毅管辖区的改变,依然生效。
因为天主教内部也分了许多大小教会,在中国活动的传教士其本都是耶稣教会,但在东南亚一些地方,也有其他教会。汤若望显然不希望其他教会来中国分一杯羹。
商毅听了,也不禁道:“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叫‘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瑚的地方就会有斗争’说得真是一点也没错。”
汤若望怔了一怔,也有些尴尬的笑了。
第198章 廷议(上)
就在商毅和汤若望达成秘密协议的时候,而几位内阁大臣也在朝堂上,将对这次商毅的护架之功,拟定的嘉奖向崇祯汇报。
崇祯皱了皱眉,道:“升授定国将军、加特勋护军。诰封其妻叶氏为三品淑人?救架之功,但只得到这样的封赏,是不是太少了一点。”
定国将军属明朝武散阶,从二品武官,从二品武散阶分三等,为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商毅现在是都司指挥同知,就自动取得了镇国将军的散阶,升授定国将军,相当于加了一级。护军是属“勋”类,一般只有少数立下特功的文武官员才会有勋级,从二品对应的勋级就是护军。而对一般官员的妻子的诰命分为九级,一二品都称夫人,三品称淑人。
虽然这些都是非常荣耀的官位称号,但商毅的实际职位却没有得到一点提升,崇祯对此也颇为不满。崇祯用人一向都是跟着感觉走。只要是感觉对了,咋说咋好,不仅升官晋级不在话下,而且是要条求给条件,要政策给政策。袁崇焕、杨嗣昌当初都受过这种待遇。而现在崇祯对商毅也来了感觉,因此崇祯认为商毅的正式官职,至少也该升到副总兵武是都司指挥使才对。
陈演道:“回禀皇上,臣等之意,其实也是为我大明保护忠勇良将,保全商毅的一片好意。”
崇祯怔了一怔,道:“这话怎么讲?”
魏藻德接言道:“皇上,虽然商将军立功甚多,然而毕境太过年轻,资历尚缺,骤得高位,不仅难以服从,而且也易遭人嫉妒中伤,因此不若让其继续历练,以观后效。而且商毅还尚年轻,我大明又正是多事之秋,日后还怕得不到晋升的机会吗?还望陛下三思。”
听魏藻德这么一说,崇祯也猛然醒悟,商毅今年才二十四岁,就以经是从二品武将了,以目前明朝的局势,需要打仗的地方还多的是,他以后再立功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这不马上就要去缴灭流寇了吗?因此拜将封候,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如果到了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时候该怎么办?
而且现在看起来,商毅对自己确实是十分忠心,那天在皇宫里舍命保驾就是证明,但等到商毅升到更高的位置,掌握了更大的权力之后,还会不会对朝廷保持忠心呢?而且就算商毅没有野心,那么谁又能保证他的部下没有个立从龙之功,做开国元勋的想法,等到黄袍披到商毅身上的那一天,只怕就由不得商毅自己了。想到了这里,崇祯心里也不禁一颤,忽然觉得一点把握也没有了。
其他三名内阁大臣都不说话,静候皇帝的指示。崇祯沉默了良久,才道:“商毅好像没有表字吧?”
几位内阁大臣都怔了一怔,不明白皇帝为什么问起商毅的表字来。吴溃骸盎刭骰噬希映妓肥得挥小!
崇祯点了点头,道:“‘毅’者,持之以恒也,朕赠表字为‘以恒’,卿等以为如何?”
几位内阁大臣这明白崇祯的意思,忙一起跪倒,齐声道:“皇上英明。”
赐字,赐府邸。
崇祯又道:“传朕旨意,可加封商毅为奉国将军,加特勋护军。加爵临邑伯,诰封其妻叶氏为二品伯爵夫人。追赠其父为博平伯,其母为二品伯爵太夫人。在京师赐府邸一座。”
皇帝赠表字,在这个付时代是十分荣耀的事情,而且按崇祯的封赏,将商毅的散阶又升了一级,达到了从二品加授奉国将军,并且还被加封了一个临邑伯的爵位,不仅有了勋级,还有了爵位,并且又把叶瑶瑱的诰封加了一级,因为商毅有伯爵的爵位,这样叶瑶瑱也可以被称为伯爵夫人。同时又将商毅的父母进行追赠,显然是希望利用这许多荣誊虚衔来弥补商毅未得实质晋升的遗憾。
等三位内阁大臣一番歌功颂德完毕之后,崇祯才道:“吴爱卿,你与商爱卿议论南下平乱之事,进行如何了?”
吴Φ溃骸盎刭骰噬希探跃鹩Γ霰煌颍娉寄舷缕铰摇6宜婧蠡褂形迩寺砦挥弥 !
一下子有了一万五千人马,崇祯也颇为满意,又道:“商爱卿有没有说,他怎么时候可以出兵呢?”
吴溃骸吧探裕舜巫厣蕉挂彩勘沂簦锉噶覆菥瑁行枋比眨礁鲈轮螅讲趴梢猿霰舷隆M毕M噬隙髯迹勘沂羧甲А!
尽管崇祯恨不得商毅马上就出兵,但也知道,商毅说的也是实情,发动大军确定需要时间来筹备,而且他还要走马上任,交接公事,同时从山东到湖北,也要二十多天的路程,需要两个月来准备,到真不算多。而将士兵转为军籍,家属转为军户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让士兵安下心来,也好打仗。说不定商毅想从这些军户身上捞一笔,现在的卫所大都如此,因此崇祯想了一想,道:“就依商爱卿所言,但责成山东总督曾化龙,命他尽力配合商毅调度,好让商毅尽早出兵。”
吴厦τ炙盗艘簧盎噬鲜ッ鳌保值溃骸吧探寡裕阒乩肷蕉星Ю镏#虼艘诤阋淮∫坏匚偈本莸悖怨┤寺碜ぴ图覆菸镒剩硗獯缶那腹┯Γ雇蜗隆!
他刚一说完,陈演就皱了皱眉头,有些不悦道:“他收复济南,不是得了不少酋奴的粮草物资吗?为何还要向朝廷要钱,如今朝廷那里还拿得出钱来。”
吴溃骸吧探崭醇媚希肥档昧艘恍┝覆菸镒剩欢仓媚衙瘢湫粽介馑鹕私浚谴又兄Ц叮从贸⒁环忠樱灿玫貌畈欢嗔恕H缃癯⒁魉哪铝昃舷缕娇埽匀唤⑶腹┯Α!
现在崇祯就怕大臣伸手找自已要钱,但要士兵打仗,则不说饷银,就是人吃马喂,也是一定要用钱的,沉吟片刻之后,才道:“军前设据点,理所应当,朕将授权于卿,便宜行事也就是了,至于大军的钱粮供应……如今朝廷的库房空虚,存银粮米颇为不足,如之奈何?”
吴患实塾行┧煽冢Φ溃骸盎噬希钢拢⒖删×Χ缬腥笨冢痹诤恪⒔鳌⒛现绷ヒ淮偷卣骷弦淮皇氡啬芄还┯Φ蒙稀!
崇祯听了,也苦笑了一声,不过马上又想到商毅是不是打算在江南也捞一笔,心里到有些释然,崇祯到不怕商毅贪财,相反如果商毅不贪财,到让人不放心了,最好商毅在江南大捞一笔,弄得天怨人怒才好,于是道:“也只能如此了,可责成户部发银五万,朕再发内币五万,以充军资。余额不足就在当地自行征集,可南京户部协协助办理,还有什么事情?”
吴溃骸吧探顾担铝昃朴没鹌鳎朔霰铰遥雇⒛芄话蔚饕恍┗鹌鳎栌媚耧トЦ耍趁茱ヒ磺Ц耍角Ы镆磺Ы锖煲拇笈诟魇牛欢欧鹄驶诟魇拧⒛咎家煌蚪铮跷迩Ы铮蚧俏迩Ы铮砬氲骶骶郑叹窒喙刂凇⒒鹨┘际α桨偃恕!
崇桢还没有说话,陈演以惊呼道:“要这么多,这岂不是要把京里的火炮火铳全都搬光了吗?若京师再遇凶险,又当如何御之呢?何况火器乃军国利器,铸炮技师不可拔给边镇,仍为我大明之惯例,此事万万不可,还请皇上三思。”
吴睦锲牟灰晕破涫拢壤淦鳎蛭獯纬鼍┒绞Φ氖撬匀幌M珈跄芄煌耆闵桃愕囊螅赋渥悖髌氡福蒙桃愕木幽芄环⒒映鐾耆恼蕉妨ΑT偎迪衷谇寰肆耍骺芏荚诤隳痔冢┦Ω揪推桨参奘拢苡惺裁次O盏摹6揖退闶侵诩际Σ豢砂胃哒颍饕恍┗鹨┕そ乘婢鲂谢故强梢缘模鹨┒际窍闹铮懿荒苋檬勘茸糯泳┦ο蚝阍怂突鹨┌伞R跃┦ν享车陌焓滤俣龋褪峭仙弦荒辏膊皇遣豢赡艿摹
不过吴彩蔷美俪。猿卵莸男睦硪材艽Ω霭司挪焕胧衷谥苎尤宓固ㄔ诩矗钣凶矢穸ヌ嫠鋈文诟笫赘ǖ娜俗匀皇谴胃ǔ卵荩还坏庖淮挝猱‘出京督师,立下大功回来,势必将成为内阁首辅的有力竞争者。就算自己坐上内阁首辅的位置,也不安稳,因此陈演心里可是不希望吴獯味绞梢曰袷ざ兀刖“旆ㄒ蚕胪弦煌衔猱‘的后腿。
吴睦锩靼渍庖坏悖膊缓迷偎凳裁矗缓迷谛睦锫畛卵葜恢勒ǘ崂徊还舜缶帧
崇祯又沉思了良久,才缓缓道:“可着军器局调集鸟铳二千支,鲁密铳五百支,红夷大炮,大将军炮各六门,一二号佛朗机炮各八门,木炭五千斤,硝三千斤,硫磺三千斤下拔到商将军军中。致于铸炮、火药技师,关系重大,再容妥善议决,容后再论。”
在商毅索要的军器基础上,崇祯给拦腰一砍,相当于打了一个六拆,不过吴仓溃獠畈皇浅⒛芄怀惺艿募蘖耍涫悼飧龅プ拥氖焙颍桃憔兔魅犯嫠呶猱‘,能够下拔一半就够了,现在朝廷能够拔下来六七成,商毅也该满足了。同时也对得起商毅送给自己五千两白银的活动费用。
第199章 廷议(下)
三位内阁大臣走后,崇祯一个人又坐了半响,终于长长出了一口气,才起身转回到内宫里去,一边走着,脑子里却还在想着商毅的事情。
当初杀袁崇焕的时候,崇祯才只是个十八岁的少年,多少还有一些意气用事,而且那时崇祯刚刚清除了魏忠贤一党,正是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有自己这样的圣明天子在,就是没有袁崇焕,也一样能够中兴大明。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的局势也每况愈下,崇祯这才发现,自己面临的这个乱摊子远比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多。而且所有的事情不可能自己一个人都做了,但总要有几个有能力的大臣来帮着自己。因此尽管后来崇祯杀死了不少大臣,但对于一些公认有能力的干臣还是比较宽容。对洪承畴、孙传庭、杨嗣昌等大臣都有过格外开恩的举动。
正是因为如此,崇祯对商毅也不得谨慎对待。商毅有能力,目前看来对自已也算忠心,但太过于年轻。而年轻就意味着未来充满了变数和无限的晋升空间。但目前他又偏偏是大明急缺的将材,自己不仅要用,而且还必须重用。因此才更让崇祯感到头痛。
这一次用一大堆荣誉虚衔算是把商毅给免强应付过去了,下一次呢,只能升商毅为总兵了,那么再以后呢?拿什么再封商毅呢?自己又应该怎样才能控制住商毅呢,想到这里,崇祯叹了一口气,偏偏商毅又以经娶妻了,不然用婚姻到也是一个好办法。
其实崇祯还没有意识到,他把自己绕进了一个误区里,没有能干的武将的时候头痛,但等有了能干的武将的时候,还是头痛。祟祯想着想着,不觉来到周皇后的宫前。这时早有太监报了进去,周皇后带着一干太监宫女以在宫门外迎候着。
进宫落座之后,有宫女奉上香苕,崇祯喝了几口,周皇后这才道:“皇上看起来有心事吗?”
崇祯叹了一口气,道:“还不都是朝中的那里事情,这些年来,又何曾少过。唉,不说也罢了。”然后左右看了看,又问道:“娖儿呢?”
周皇后道:“她出宫去看望临邑伯夫人去了。那天臣妾招见临邑伯夫人,娖儿和她年岁相当,因此两人也颇为投缘。”
崇祯正是满腹心事的时候,一时也没往心里去,道:“也好,这孩子命里不该常关在宫里,让她多出去走走也好。”
周皇后迟疑了一下,这才又道:“同时娖儿也是去探望一下临邑伯的伤情。”
崇祯听了,正好有所触动,叹了一口气,道:“可惜商毅以经娶了妻室,要不然倒是……”忽然意识到自己失口,赶忙止去了。
周皇后听了,道:“莫非皇上想……”
话以开口,也难以收回,而且崇祯这时也正是满腹心事,正想着找个人来说一说,道:“皇后也是知道,商毅正当少年,而且年轻有为,和娖儿到是佳配,如果能招他做娖儿的驸马,一来娖儿的终身有依,二来也能对商毅表示恩宠,使他对朝廷感恩戴徳,日后永远忠于我大明。”
周皇后也吓了一跳,赶忙屏退了左右的宫女太监,然后才道:“皇上,莫非商毅他有什么不臣之心吗?”
崇祯见左右的人都退下了,也少了些顾忌,摇了摇头,道:“那到不是,相反前天他为救架受伤,足见对朕忠心耿耿。只是他还太过年轻了,朕是怕日后他受奸人挑拔唆使,不得不有所预防。只可惜他以经娶了妻室,而且那天救驾时,他的妻子也多有功劳,朕虽是天子,又岂能强行令商毅休妻呢?”
因为按照明朝的制度,一但做了驸马,是不许另娶纳妾,一辈子只能守着公主过日子。因此崇祯想招商毅为驸马,基本是不可能的。
虽然周皇后从不干涉朝政,但后宫中也是耳濡目染,又经常听崇祯发牢骚,因此多少也能体会到崇祯的用意,道:“皇上,臣妾只是一介女流,本不该干涉朝政,只是现在说到了娖儿,她虽不是臣妾亲生,但却是臣妾将她从小养大,与亲生也无二。因此斗胆也说几句,还请皇上恕罪。”
崇祯点了点头,道:“有什么话就直说吧。这里只有你我两人,也传出不去。”
周皇后道:“居臣妾看来,娖儿似乎对商毅颇有好感。”
崇祯怔了一怔,脸色顿时变了,道:“你说什么,难道说……”
周皇后忙道:“皇上误会了,臣妾只是说娖儿对商毅颇有好感,但两人绝无私情。皇上请想,商毅和娖儿年岁相当,又是年轻有为,两次救过娖儿,还救过皇上。娖儿对他生出好感,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崇祯听了,这才冷静了下来,仔细想了想,也点了点头,道:“皇后说的也是。”
周皇后接着道:“虽然此前臣妾向皇上提过,想把娖儿许配给臣妾的一个远房侄儿,但现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如果能为我大明栓住一员干将,臣妾又岂能以私家之事,而不顾朝廷大局。”
祟祯听了,也颇为感动,道:“皇后肯如此顾全大局,朕也甚是感动,只是商毅以经娶妻,这又当如何呢?”
周皇后道:“臣妾到是想了一个法子,不知可行不可行?”
崇桢道:“你则说说看吧。”
周皇后道:“臣妾打算将他的妻子认为义女,让娖儿与她结为姊妹,皇上再封她一个公主的封号,然后再效娥皇女英之故,一起赐婚给商毅。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招商毅为驸马,而且他的结发妻子也被受封为公主,由显恩待。又了却了娖儿的心愿,不知皇上以为如何。”
崇桢当然明白,周皇后绕了这么大一圈,其实就是钻个空子,虽然驸马不能另娶纳妾,但并没有明文规定,不能同娶两名公主。虽然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也说不出什么来。而且还能让女儿有个好旧宿,也能让她帮着自己牢牢栓着商毅,如果在商毅日后确实无法再封赏,而又必须要重用他的情况下,这也未必不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事实上除了婚姻之外,崇祯也觉得确实再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了。
因此崇桢思考了再三之后,才道:“商毅马上就要出兵南下平乱,等平定了流寇之后,朕再做决定。娖儿虽然己到了婚嫁的年纪,但再拖一二年还是拖得起的。”
周皇后点点头,道:“一切就如皇上所言。”
————————————
第二天,朝廷的圣旨传下,商毅也得知自己又升官了,对此他到并不在意,不过拔下来白银、武器才是他最需要的,因此先带人到户部,去领拔发给他的银子。
圣旨中说好的户部拔银五万,内库再拔银五万,共计是十万两白银,那知经过了几层拔毛,发到商毅手上之后,只剩下了六万多两。而且这还是各方面都知道,这笔银子有大用,不敢苛扣太狠,手下留情的结果。按照正常的情况,十万两白银至少要经过宫里、内阁、吏部和五军都督府这几层剥扣,最后落到商毅手上能有三万两就很不错了。
拿到了银子之后,商毅也哭笑不得。这么重要的一笔银子,底下的人居然也要盘剥,明朝的官员以经到了为了捞钱而不顾一切的地步了。而等到一年之后,李自成的大军兵临北京城下的时候,崇祯命大臣们捐银助守,结果一个个却都哭起穷来,左推右推,被崇祯软磨硬泡,一共才捐了二十万两白银。
结果等李自成打进北京,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从明朝的官员身上竟搜刮出七千多万两黄金白银来,真不知道他们捞这么多钱干嘛。最后还不都便宜了李自成。
这时商毅才想起,据说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打开了内厍,发现里面竟藏有白银三千多万两。后世一般都引用这个例子,来证明崇桢的昏庸,明明内库有钱却舍不得拿出来用,偏要去盘剥百姓。到了兵临城下的时候,还要官员们捐助,还舍不得用自已的私房钱。
不过商毅知道,这种说法显然是一个编造的谎言。且不说以明末糟糕的政府财政收入况态,崇祯可不可能在自己的内库存下等于明朝两年政府全部财政收入的白银。
而仅从史料记载来看,崇祯在位其间,就多次从内库中发银助饷。在崇祯四年(1631年),发内币银十万,令吴吧挛餮映り饧茫辉诔珈趿辏1633年)发内币四万,素红蟒缎四四千匹,红素千匹,于军前给赏;在崇祯八年(1635年)崇祯命洪承畴出兵潼关,剿灭流寇,大发内帑二十万以供军用。
虽然这几次的数额都不算巨大,但在当时局势尚可维持的时候,崇祯还可以从自己的内库里拿钱出来助饷支供,那么到了李自成兵临城下的时候,生死存亡的关建时刻,崇祯没有道理反而一下子就变得吝啬起来,舍不得出钱了。
因此只能说到这个时侯,眀朝确实是以经没有求了。
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
幸好商毅也没指望这一笔银子,他这次到北京来,到是随身携带了七万两白银,准备是在北京打通关节之用,到现在以经花去了近五万两。下拔到他手里的白银有六万多两,两下抵消之后,商毅到还有一万多两的盈余,这样算来还是赚了,商毅到也觉得十分满意了。
拿到了银子之后,商毅又来到了军器局,提取下拔给他的各种武器,按说他只用在军营里等着就行了,军器局自然会把挑好的火铳送来,但商毅对明朝的火铳质量可不放心,而且明朝的军器局都由太监掌管,商毅就更不放心了,因此坚持要自己亲自挑选火铳。吴源艘裁挥幸饧蒙桃阕约喝ヌ簦约喝グ幔揭怖值们崴伞
因为有圣旨和兵部批下的条子,因此军器局的主管太监们也不敢过刁难,十分顺利的放行。当然这也和商毅送上了三千两白银,分发给军器局的主管太监和各级官员,人人都有一份有关。
众人自然都喜的眉开眼笑,都说这位商将军果然上路,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因此商毅趁机提出,自己想亲自去挑选火铳,军器局的官员们二话没说,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心里还高兴,他们自己还省功夫呢?于是一个官员将他们带到库房之后,自己就走了。
商毅自然是和他一起到库房去挑选火铳的,是成进、成刚、段鹏三人和两个侦察班的士兵。周少桓和童大勇带着另一个排和剩下三个侦察班在外面看守着车辆。
进了库房之后,只见里面密密麻麻放满了各式和火铳,足有二三万支,依类形分别排放着,段鹏到吸了一口冷气,道:“我的娘啊,竟然有这么多火铳,要是能都拿走就好了,咱们穆陵军里,就可以人手一支火铳了。”
成进拍了他一把,道:“那有这么多废话,还不快挑,这里面还不知有多少劣质的火铳,要从挑出两千五百支优质火铳,没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