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啸大明-第3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这到也并不奇怪,因为现在锦绣绣庄在南京的刺绣行业中,己是颇有名气的,一般的大户人家,者就连商毅的王府里,也会定期到这里来购买她们的最新刺绣品。当然现在谁也不知道,锦绣绣庄已经是清廷在南京的情报网络硕果仅存的唯一据点。当然现在清廷的情报工作,也几乎处于完全的停涉状态中。
紫玲珑一回到绣庄,就来到密室里,见墨经纬还是一付愁眉苦脸的样子,也忍不住道:“你怎么还是这样,臭着那张脸已经有好几天了,今天真该和我一起去看一看,出访英国的船队出发了,搞得到是真热闹。出去散散心,心情也就会好一些的。”
墨经纬苦笑了一声,道:“你到是看得开,这时候还有这份闲心思,大清恐怕就快要完了。”
紫玲珑坐到他的对面,道:“就是天要塌下来,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看不开又能怎么样?大清亡不亡的,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大清在,我们依附大清,如果大清不在了,我们就在转入地下,继续等待机会,以前几百年,我们圣门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
墨经纬呆了一呆,道:“话是这么说,但我可还是不甘心,这一次我们差一点就成功了,要不是出了一个商毅,我们圣门现在就可以彻底扬眉吐气了。”
紫玲珑淡淡道:“差一点也好,差几点也好,但现在的情况就是这个样子了,你又能有什么办扭转得过来吗?所以我们现在也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赶紧通知教主,随时做好撤离清廷,转入地下的准备。”
墨经纬道:“我们要抛弃清廷吗?”
紫玲珑道:“现在的清廷就是一艘破船,马上就要沉底了,我们还不赶紧撤退,难到还要跟着他们一齐下沉吗?如果清廷能够见机得快,放弃北京,逃回关外去,还能够再支持十几年,也许就把这一段时间给挺过去,也说不定,但如果清廷还是劣马恋槽,舍不得离开北京,硬要在北京撑下去,三年之间,清廷必亡,满族恐怕都要不复存在了。”
墨经纬怔了一怔,道:“清廷连三年都挺不过去吗?这也太夸大商毅的实力了吧?”
紫玲珑道:“一点也没有,三年时间是最长了,假如清廷一年亡国,你也别觉得奇怪。如果我想得没错,就在三月份,商毅就会向清廷发动进攻了。”
墨经纬道:“这么快吗?商毅去年十一月才从海外回来呀。唉,如果去年清廷能够抓住商毅远征海外的机会,那就好了。”
紫玲珑冷笑了一声,道:“另在后这个悔了,就算去年清廷抓住这个机会也没用。且不说清廷自身准备好了战争没有。商毅远征海外,出动的也全都是伏波军,虎贲军的五个军区全都没有动,因此就算清廷进攻过来,也只会碰个头破血流。而且北京的暴乱,也同样还会发生,这才是对清廷最致命的一次打击。”
听紫玲珑提到了北京暴动,墨经纬也不禁摇头苦笑。
因为消息闭塞,北京暴动的消息,他们最先是从《杭州时报》上才知道,后来才从国内得知详细的情况。
等两人得知了详细的情况以后,也不禁大为震惊,一来是没有想到商毅的报复手段会来得这么快,而且南京在北京内部,居然渗透了那么强的力晕,二来这次商毅下手也确实太狠了一点。他们对清廷内部的矛盾局势比商毅了解得更为透澈,当然知道这一次北京暴动对清廷打击之大、影响之广、其实比商毅预想中的,还要大得多。说是致命打击,一点也不为过,因此可以说清廷实际没有任何机会战胜商毅了。而且连维持现在南北对持的本钱都没有了。
又过了好一会儿,墨经纬才道:“我们还有最后的办法,就是刺杀商毅。只要是商毅一死,南京必然大乱,他手下的诸将也去各自为战,南北两方也能趁虚而入,就算清廷还统一不了天下,但守住北方,完全做得到。而只要商毅不在,未来统一天下,还是清廷的机会最大。”
紫玲珑哼了一声,道:“你以为我会想不到这一招吗?但问题是,商毅就是那么好刺杀的吗?这里是商毅的地盘,守卫有多么严密,要是那么容易就刺杀得手,商毅现在不知死了多少回了,局势还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吗?”
墨经纬道:“那又怎么样,就算机会再小,我们现在也必须试一试,否则的话,就是坐以待毙,如果等商毅攻进了北京,就算是行刺得手了,也没有用了。”
紫玲珑道:“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但我们行刺的机会只有一次,如果一次不得手,商毅的防备就会更加严密,我们决不会有第二次机会了。因此这一次机会,我们决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选择一个有相当把握的机会才行。否则我们就彻底没有希望了。”
墨经纬也苦笑了一声,道:“我们现在那还有时间来慢慢等、慢慢选泥?”
紫玲珑微微一笑,道:“墨经纬,你尽管放心好了,我们一定会等到这个机会的,我已经预感到了,这个机会就快来了。”
————————————
送走了访英的船队和李华梅都离开了南京之后,商毅也终于可以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对清作战上来。早在开年以后,商毅就下令湖广、淮南、山东三个军区,要求他们作好一切准备工作,因此随时都有可能向清廷发动进攻。而现在需要确定的是,首先应该从那一个地方,开始发起进攻。
这三个军区都有可以发起进攻的点,湖广军区可以从襄阳出兵,首先进攻南阳,进而进取洛阳、郑州,直逼开封府,在绍兴十年(1141年)岳飞北伐,就是走的这一条路线进攻。这样一来,可以在河南和陕西两省的交界之间切入,将这两省分割开来,然后寻找合适的机会,逐个击破。
不过当年岳飞北伐的时候,长江上游的四川省是宋将吴璘的驻守地,因此岳飞不用但心自己的侧翼受到攻击,而现在四川在吴三桂的控制之下,虽然这两年吴三桂和南京一直保持着互不侵犯,但双方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接触,而从关条近密程度上来说,吴三桂显然是和清廷更为近密一些,那么执行这个方案的时候,对吴三桂可不能不防。
而在淮南军区则可以由凤阳出兵,进取徐州、归徳一线。这个方案最稳妥,因为在左右两翼都有自己的友军,不必担心侧翼,但获利也是最小,但面临的战场是正面平推,这就需要在正面战场投入大量的兵力作战。另外清军也可以采用逐步退却的战术,拉长中华军的战线,然后在设法击破,因此在正面推进时,也需要其他军区配合作战。当然如果仅仅只是要夺取徐州这个战略要点,这个方案到也是可行的。
相比来说,山东军区的进攻方向选择性就要大得多,可以选择向南配合淮南军区,进攻徐州、归徳一线。这样可以减轻淮南正面推进的压力,只是如果出动两大军区的力量,只为夺取一个徐州,然后再把整个战线向前平推一步,哪怕徐州确实是一个战略要点,也未免有些太不划算了。
当然山东军区还有一个方案,就是选择向北,进攻济南府,东昌府、大名府一线。这样一来就等于是切断了河南向北的线路,将河南与山西、北直隶分隔开,如果这时湖广军区再进取南阳、洛阳,淮南军区再正面平推,那就等于是把河南省给包了饺子。当然这也是动作虽大的一个方向,不过收益也是最大的,如果能够就此一举拿下河南省,那么南京政府将在全国局面上取得极大的优势地位,统一全国也是指日可待了。
但收益大也就意味着风险大,因为这个饺子也未包得太大了一点,能不能团得了圆,还很难说,另外这就需要出动湖广、淮南、山东三个军区的几乎全力,还很有可能南京军区都要抽调一部份兵力出来,那么在南京的南面,就只剩一个江西军区独立挡住南方的三个南明朝廷,一但河南这个饺子没包住,南方再出什么意外,商毅就将面临两面夹击之中。虽然说南京政府还不致于因此而走向灭亡,但也确实是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中了。
因此选择怎样的进攻方式才最妥当,最划算,而且能够把这次北京暴动取得的成果最大化,又要降低自己的风险,也确实要让商毅伤一番脑筋。就在当天晚上,商毅又坐在书房里,一直工作到很晚,而且不住的在地图上比划,计算,希望能设计出一个最理想的方案来。
第290章 小姨子的那点事
就在商毅想得入了神的时候,只听脚步声响起,抬头看时,原来是朱媺娖端着茶壶点心进来,轻轻道:“相公,还是先休息一会儿吧?”
商毅也知道,这一时半会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因此也放下手里的笔,帲溃骸敖裉焓锹值侥阒蛋嗍匾沽耍
朱媺娖点了点头,笑道:“是啊!”然后又替他倒了一碗茶,道:“天已经晚了,虽说公务要紧,但相公还是早点休息才是!”
商毅一手接过了茶盏,一手搂着她的纤腰,道:“好吧,我等一会就去休息了。”然后又道:“要不你先到床上去等我来,不过可不许有一件衣服哦。”
朱媺娖的脸上微微一红,轻轻在他肩上捶了一下,道:“相公真坏,不过我还是伺奉相公一起休息吧,而且如果相公现在没有别的事情了,我……我到有点事情,想和相公说一下。”
商毅点了点头,把茶水一口饮尽,放到桌子上,又把朱媺娖揽得坐到自己怀里,在她脸颊上亲了一下,笑道:“有什么事情,说吧。”
朱媺娖道:“还是媺婕的事情……”
商毅怔了一怔,道:“媺婕又怎么了,你们又吵架了吗?”而在头脑里马上又回想了一下,自从那一次全家人玄武湖一日游之后,她们姊妹基本和好了,平时也是有说有笑,有打有闹的,似乎并没有吵架的样子。
果然朱媺娖道:“那到是没有,但我还是在想媺婕的婚事,也应该早些定下来,而且她现在的年纪也不小了,但这样还和我们住在一起,也多有不便。”
商毅认真想了一想,朱媺娖说得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以前朱媺婕是还小,但现在她也确实到了可以出嫁的年纪,这个时代就是这样,也没办法。因此一个可以出嫁的女孩子,老是住在姐姐的婆家里,也确实不是个事,虽然朱媺娖其实并没有婆婆。可还有自己这个姐夫在,姐夫和小姨子那啥得,也确实是好说不好听。
因此商毅也点了点头,道:“这事先别对她说,我们可以先给她物色几个合适人选,再慢慢开导她吧,现在你心里有何适的人吗?”
朱媺娖迟疑了一下,才点了点头,低声道:“有。”
商毅道:“是谁,我认识吗?”
朱媺娖张了张嘴,欲言又止。商毅也不禁笑道:“怎么了,不好说吗?你是给你妹妺挑女婿,又不是给你自己找丈夫。再说现在也只有你是她亲姐姐,给她挑女婿也是顺理戌章的,这有什么不好说的?你选好的人是谁?”
朱媺娖又迟疑了好一会儿,才道:“是你。”
商毅呆了一呆,还以为自己听错了,道:“你说什么?”
朱媺娖又深深吸了一口气,道:“相公,要不你娶了媺婕吧,我看她对你很有好感的。如果你娶她的话,她一定不会反对的。”
商毅的嘴张得大大得,足可以塞进一个鸭蛋了。朱微娖皱了皱眉,在他脸上拧了一把,道:“相公,你这是怎么了,该不会是欢喜得傻了吧。”
商毅这才恢复了正常的样子,伸手摸了摸朱媺娖的额头,又摸了摸自己的,喃喃自语道:“温度很正常啊,怎么说起胡话来了。”
朱媺娖在他腰里拧了一把,没好气道:“你才发烧了呢!我是跟你说正经的事情。”
商毅只觉一头暴汗。虽然他从来没有否认过,自己对女色没有兴趣,而且说姐夫和小姨子那啥的,确实令人浮想联翩,但凭良心说,商毅从来没有对朱媺婕动过别的想法。
而且商毅现在已经娶了六房妻妾,李华梅虽然没有收房,但总算也被推倒了。家里的妻妾也不算少了,因此商毅也就没有再多猎艳的想法,当然有主动送上门来的,到也不会客气。但一来是他刚把朱媺婕接来的时候,朱媺婕才是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因此一直到现在,商毅仍然把她当孩子一样看待。虽然商毅娶叶瑶瑱的时候,当时的叶瑶瑱其实也比朱媺婕大不了两岁,但那时叶瑶瑱在心性,行动上却明显要比现在的朱媺婕要成熟得多。
另外商毅现在也是奔三的人了,在这个时代已经属于中年人的范围,如果是在正常情况下,孩子也差不多该是朱媺婕这个年纪了,如果自己再娶朱媺婕,算不算是老牛吃嫰草呢?商毅也没有推到萝莉的嗜好,或是想玩什么养成游戏。
因此商毅也苦笑道:“怎么你突然会和我说这件事情呢?”
朱媺娖也叹了一口气,道:“其实那一天去玄武湖玩的时侯,我就注意到了,媺婕可比平时高兴得多。后来几天里,我也很注意的观察过了,只要和你说话,在一起的时候,她就会很开心。而且我也想过许多以前的事情,其实媺婕在小的时候就喜欢你带着她玩,她平时总是欢喜和我吵架,也是想引得你关注她,因为你不在家的时候,她可从来就不和我吵架的,因此我才断定,她确实对你很有好感。”
商毅搔了搔头,这些事情,他平时到是真的没有注意到,不过听朱媺娖这么一说,再回头想一想到确实真似乎是那么一回事,因此也没话可说了。
朱媺娖又道:“所以我前段时间,只要一谈她的婚事,她就和我闹别扭,其实也并不是她不想嫁人,而且因为她不想嫁给别人。既然是这样,不如相公就娶了她吧,一来是相公的为人我也放心,总比胡乱嫁一个人,耽误了终身要好,二来我们姊妹两人也可以永远在一起,不会分开了。”
其实在这个时代,姊妹两同嫁一夫是很平常的事情,反正男人只要是有条件,多半都会广纳妻妾,在一般的妻子看来,与期让丈夫娶进别的女子,不如把自己的姊妹给引进家来,在姊妺之间毕竟有血缘感情在,争风吃醋总会少一些,另外就是以后分起家产来,也算是没有便易外人。如果双家门户相当,自己的同胞姊妹不便给别人做妾,也会从同族中选一个远房堂姊妹,当陪嫁的待女。因此朱媺娖发现妺妹对商毅产生好感之后,虽然开始有一些意外,但后来也马上想通了。
另外朱媺娖也很清楚,按商毅的势头发展下去,统一天下,登基建朝的机会很大,一但商毅称帝之后,现在家里的这几个妻妾根本就不够,扩充后宫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不如早一点把朱媺婕拉进来,以后策册后宫的时候,也能捞一个靠前的位置,皇后肯定是没份的,但什么贵妃,嫔妃什么的,也不错。
而见商毅还是一付发呆的样子,朱媺娖忍不住又道:“你这算是什么态度,答不答应,也给我一个痛快话啊!”
商毅苦笑了一声,道:“你让我说什么?对了,你和媺婕说过没有?”
朱媺娖摇了摇头,道:“还没有,等你这边先说好了,然后再去和她说吧!这个死丫头,可能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些事呢?”说着又瞪了商毅一眼,道:“你还一想心不甘、意不愿的样子,媺婕有那一点不好,就是全都便宜你了。再说我们两个可都公主出身,金叶玉叶,怎么就都被你骗到手了呢?”
商毅听了,也立刻举着手叫起了天冤,道:“天地良心,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了,你明明是被你那个皇帝老爹硬塞给我的好不好?现在你又把你妹妹硬塞给我,到头来还怪是我骗了你们姊妹两,我的冤枉找谁说去。”
朱媺娖也被他说得有一些羞恼,轮起粉拳就是一阵乱捶,嗔笑道:“你都占尽了便宜还要卖乖吗?”
商毅伸手抓住了她的粉拳,将她揽在怀里,道:“好了,好了,不说了,是我得了最大的便宜好不好。”
朱媺娖倚在他怀里,道:“本来就是吗?除了我们姐妺两,其他的姐妹们,那一个不是才貌俱佳的妙人儿,可不全都被你给骗上手了吗?真想不去你有什么好的地方。”
两人又闹了一会,朱媺娖才道:“那么你打算什么时候娶媺婕过门呢?”
商毅又搔了搔头,苦笑了一声,道:“这样吧,媺婕现在年纪还小,我和瑶瑱成亲的时候,瑶瑱也快十七了,她现在还不满十六岁,还是个孩子,而且心性也没有定下来,因此还是等两年再说。如果这两年里,她有了自己的意中人,那么这件事情也就算了,如果还没有,那就找个好日子,把她娶进来。你看这样好不好?”
朱媺娖想了一想,终于也点了点头,道:“这样也好,我只有这一个妹妺,也希望她能找一个好的归宿,如果真的是你娶她,可要对她好一些。”
商毅在她的耳垂边亲了一下,笑道:“我好不好,等一会儿你自己就能体会到了。”说着,立刻把她横抱了起来,向外面走去。
而朱媺娖双手搂着他的脖子,把头埋在他的胸前,心里却充满了甜蜜和欢喜的情绪。
第五卷 飞天篇
第001章 安抚
顺治六年(1649年)二月二十日,清廷正式下旨,赦免所有在动乱中离京逃避的百姓,允许他们回到北京的家室安居,如果原来的房屋在动乱中被烧,官府还将为他们重新安置住所。
多尔衮下达这一份旨意,并不是出于什么满汉一体,安抚汉人的目地,更是不少八旗贵族强烈要求的结果。原因很简单,八旗贵族自己受不了了。
北京城里这时只剩下二十余万,除了满人之外,就是依附满人的包衣、家奴,基本属于自由人的汉族人都已经跑光了,就算还剩及少数留在北京城里,也大部都被愤怒的满人杀死了。在一开始,还有许多满人叫嚣着杀光所有汉人,不许汉人在北京居住,还有不少人主张派兵到北京周边的通州、密云、怀柔等地,去把从北京逃到那里的汉人全都杀光等等。整个新年几乎都在一片喊杀声中度过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动乱之后的后遗症也陆续出现,汉人全都跑光之后,北京城里百业萧条,没有了酒馆、没有了青楼、没有了戏院,就连茶馆说书的地方都没有了,所有的娱乐活动全部都不存在了,因此有许多八旗贵族都已经习惯了北京城里丰富多彩的各种娱乐生活,这一下也都开始觉得生活无聊起来。
而娱乐活动的缺乏,只是对一些权贵的生活影响较大,对一般人的基本生活,还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所有店铺也都已经关门停业,大部份的生活日用品也都没有了着落,这可就非常要命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平时看上去虽然不起眼的小商铺子,但一但没有了,谁都受不了。
于是在新年之后,北京城的物资极度缺乏,物价飞涨,一石米竞然买到了五两白银,而且还是有价无市,因此八旗权贵也好,平民也好都纷纷的叫苦不迭,大有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觉。直到这时,满人才发现,自己的生活还真的离不开汉人了。
因此到了二月的时候,满族大臣刚林首先上书朝廷,建议朝廷赦免汉人,把汉人再招回北京来,恢复北京的正常生活秩序。刚林的建议也立刻得到了许多满族大臣的响应,毕竟都过惯了好日子,谁都不想再过以前的穷日子,没有汉人的生活,确实太痛苦了。
几天之后大部份的满族大臣都赞同安抚汉人,让汉人回到北京定居。只有极少数在这一次动乱中损失较大的满州贵族还坚决反对,仍然坚持杀光汉人,不许汉人在北京居住。建议朝廷,北京的人口不足,可以把其他地方的满人都迁到北京来居住,实在不行的话,就从关外再迁满人到关内来。而这一批人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基本都是宗室的权贵,由其以礼亲王代善的子孙为代表,反对也犹为激烈。代善虽然死了,但影响力仍在,因此这伙人的能量也不容小视。
以前在驱逐汉人的建议中,还有一点要求,就是将所有的原明官员,也就是所谓的关内汉人全部都赶出朝堂,汉人官员中只能任用关外的汉人。但现在满人内部分成了两块,争吵起来,也把这个茬给忘了。
而在这个时侯,一批原明的大臣也看到了机会,于是也依附于那些主张安抚的满族官员,纷纷上书疾呼,请求清廷宽容汉人,让汉人再回到北京定居。虽然这批汉官的职务都不高,都是中下级的基层官员,但却胜在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由其是以陈名夏为首,连续上书,并引经据典,找出历史上入主过中原的北方民族,鲜卑、氐、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族,都有制定与汉人和睦相处,重用汉人的政策,来劝告清廷,绝不能镇压汉人。
而主张安抚的满族官员也充份利用这批汉官的力量,让他们在前面冲锋陷阵,自己则在背后为他们打腰提气,因此在气势上立刻压倒了那些主张严惩的官员。
其实多尔衮从一开始就十分清楚,把汉人全部杀,或者是全都赶出北京,是跟本就不可能的事情,但一开始几乎所有满族官员都持这样的主张,多尔衮也不敢明言反对,只能以北京尚未安定为由,暂时拖挻。
而到了后来,大部份满族官员都建议安抚汉人,多尔衮虽然心里窍喜,但在表面上,还不得不做出一付一定要为代善报仇,出这一口气的姿态来。因为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由于长子早亡,实际是爱新觉罗氏第二代的老大而且还是多尔衮的兄长,儿子、孙子里都有比多尔衮年纪大的,因此如果多尔衮也马上改辕易帜,于情于理对代善的子孙们,以及其他的爱新觉罗氏的权贵交代不过去。
虽然这时清廷立国己有十几年,入主关内也有五年时间了,但在本质上,还是一个部落政治,无论是谁当皇帝,当掌大权,首先要维护的,是满族的利益,而满族的核心,也就是爱新觉罗氏。因此多尔衮也只能在暗地里鼓动汉官和主张安抚的满族官员联手,来压制这批主张严惩的满族官员。
等到主张安抚的势力大涨,几乎已经完全压倒了主张严惩势力的时侯,多尔衮这才感觉到时机成熟了,于是才开始逐个劝慰说服主张严惩的满族官员。当然多尔衮也明白,要说服主张严惩的势力,首先要说眀的是代善这一系的势力。因为代善的这一系,是主张严惩的核心力量,把他们说服了,那么主张严惩的势力也就基本可以瓦解了。
因此多尔衮也把劝服的重点放在代善这一系,不仅是自己亲自出马,同时还请两宫皇太后出面,找代善的几个主要的儿子、孙子尽力的劝服。
这时北京动乱的后遗症,也影响到了皇宫里面,至少两宫皇太后也能感觉到,开年以后的一个月时间里,皇宫的生活质量也明显降低了不少。虽然饮食并未缺少,但质量、品种也减少了一大半,而至于什么胭脂水粉、布料首饰等等,更是有大部份都等了,整个皇宫里面也怨声载道。因此两宫皇太后也清楚,要稳定清廷的统治,也确时需要对汉人进行必要的安抚和宽恕,在这方面,也必须帮多尔衮一把。
而清廷名议上的统治者,顺治皇帝福临,对多尔衮的决定非常不满,他也是一个坚决主张强硬态度,对汉人必须严惩。而且在两宫皇太后面前还慷慨激扬,认为多尔衮的决定太软弱了,决不能对汉人作出让步。但等到晚上吃饭的时候,发现菜式少了一半,由其是自己最喜欢吃的几个莱都没有了,福临的心里也不禁开始动摇,第二天再对两宫皇太后时,虽然嘴里还不放松,但态度已经明显缓和,不在是那么激烈了。
因此在这一段时间里,代善的孙子等人,还有他们的福晋都被频频招入皇宫,摄政王府里,多尔衮和两宫皇太后不仅是好言相劝,同时也是尽力给他们施加更大的压力,让他们不要再闹下去了。而福临也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当然多尔衮也明白,光靠好好说,是没有用的,一味的压制也是不行,大棍轮下去,也还要给一两个胡萝卜,因此随后的几天里,也以抚恤代善的家人为名,对代善一系的家人加官晋爵。
现在代善还存于世的一共有八子,但不是夭折就是战死,现在只有四子瓦克达一人尚存,因此只能由瓦克达袭代善的王位,加封为谦亲王。
代善的孙子辈里约有二十畲人,根据每人现在或其父的爵位,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晋升:加封罗勒克德诨为顺郡王,加镇国大将军,次子多罗精济为怀郡王,杰书为康郡王。喀尔楚诨,巴尔楚诨,常阿岱为多罗贝勒,其余的人也都各有封增,反正不是贝勒就是贝子。
结果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清廷一下子就多出了好几十名贝勒贝子来。因此代善的子孙们大多也都十分满意,看来老头子这一去也真值了,死了他一个,造福了全家人,现在几乎全家人的爵位,也都晋升了一大级。
而且摄政王、皇太后、皇帝都主张安抚,自己也不会再一味坚持下去,毕竟代善已经死了,杀再多的汉人也活不过来,相反真的要是和朝廷闹僵了,也没有自己的好处。因此由瓦克达代表代善一族,上疏朝廷,也要求对汉人进行安抚。
代善这一系转变了态度,虽然还有少数人依然强烈反对,但这时也是大势己去,再也翻不起多大的浪来,而多尔衮的底气也足了起来,因此也立刻以清廷的名议下旨,安抚汉人。而主张安抚的满族官员,和以陈名夏的汉官也都举手相庆,庆贺自己的胜利。
安抚的决议确实下来之后,多尔衮也松了一口气,总箅是把这件事给摆平下来了,当然俱体的工作事务,不会由多尔衮亲自去做,经过了思考之后,多尔衮决定,让陈名夏来付责这件事情。毕竟陈名夏等人都是汉官,让他们去安抚汉人,当然更合适一些。万一那个满族官员来个阳奉阴违,那可就麻烦了。
而陈名夏接令之后,也十分高兴,立刻踌躇满志的上任去了。
第002章 应对
就在清廷下旨,对北京百姓进行安抚之后,多尔衮又立刻下令,招洪承畴入见,商议军务。
北京动乱发生之后,洪承畴也奉旨率领本部的新军进入北京,平定这一次动乱,在动乱平息下来之后,多尓衮也没有让洪承畴回去,而是让他将人马就驻扎在北京的西南郊外。一方面是动乱平息之后,还要稳定一段时间来稳定,另一方面多尔衮也要向洪承畴了解一下新军训练的情况。
多尔衮心里十分清楚,这场动乱是南京政府在背后组织、谋划。那么这个消息很快就会传到南京去,而商毅一但收到这个消息,他绝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因此现在也有必要了解一下,新军的训练达到一个怎样的水平,是否可以出战了。而如果中华军向清廷发动进攻,会选择从那里动手,清廷应该怎样布置防御。
现在清廷的兵边布置是:在边境的主要分南阳、徐州、济南三个地区驻守。驻守南阳的是怀顺王耿仲明部,总计兵力为八万余人;驻守徐州的是顺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