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城里四条主干道的雏形以经出来了,商毅又命人去压整操场。而工匠们也开始兴建在穆陵关的第一座建筑,按照凡事都应该先公而后私的原则,商毅也理所当然就把自己千总衙门排在了最前面。

泥水匠一共有三十二人,其中领头叫石征,今年以有四十六岁,做泥水工程以有二十多年,也做过了不少房子,本来对到穆陵关来干活是信心十足,但听了商毅的吩咐之后,也怔了半响说不出话来,因为以前砌墙造屋,都是黄土、石灰和水拌匀了作黏合。最考究的,也不过是加了糯米汁的灰泥,而这种人工火山灰水泥是他从未听说过的东西,心里也不禁只打鼓,用红砖的粉未再加水调合来粘合砖块,能行吗?

但在商毅的保证下,石征终于带人试着砌了一堵墙,等干透之后一试,竟然是十分坚固,丝毫也不比其他的灰泥差。也令石工匠大开眼界,原来灰泥还有这么做的,这门手艺可太有用了。其他人也对商毅佩服不己,居然连这个都懂。

有了红砖和水泥之后,穆陵城的建设也正式进入了高峰期,泥水匠们立刻开始忙碌起来。而为了尽快多烧制红砖,因为有一部份水泥是用红砖碾碎来制作,又在城里曾加了两座烧砖窟,烧砖的工匠们也分作两班,日夜不停的工作。每天都会像天空中喷吐出大量浓厚的黑烟。

每次商毅看见烟雾,都不禁会露出了沉醉的神情来,在这个时代,现在终于有了一点工业代的样子。尽管真正的工业革命,要到一百年之后才开始。在后世被人们所厌恶的,象征着落后、污染的景象,但在这时,现在却是像征现代文明的标志。

墙体一面一面被树了起来,其他的居民也是开始努力的干活,男人们每天大车小车的拉用着粘土、石灰、砖块等建筑材料,女人和孩子们在家里做饭送饭,其他时间还帮着砸碎红砖、石灰粘土,制造水泥。人人都是干劲十足,一方面商毅给他们一日三餐都是白米饭供饱,吃饱了自然也就有干劲,而且还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在眼前了。

十天之后,千总衙门的主体结构也以经完工,整个衙门的建筑也初居规模了,而这里也用不着那么多人施工,只留下五六个人,进行内外部的墙面抹灰粉刷和一些细部的修饰就可以了。这时木工也进场来,开始上梁达枋。制做门窗。按商毅的想法,前面的衙门大堂只是一层,而后面自己的住宅是一座三层的楼房,不过因为没有钢筋,现在还做不出预制板和预制楼梯,这些都只能使用木材来代替,木混结构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常见做法。不过整个房子也一天一天的接近完工。

而接下来,石征将大部份泥水匠转入到其他房屋的建设中,接下来进行的是兵营和各个工匠作坊。红色的砖墙也渐在城里开始辅展开来。

在此其间,孟宏恭答应送给商毅的物资也陆续都送到位了,粮食和木材都是现在的紧急用品,木材立刻就送到临时的加工作坊里,粮草也送到了统一的伙房里。只有生铁暂时还用不着,先入库放置。而且孟宏恭又为商毅找来了五十多名工匠,青州府里的工匠也差不多派来了一半。同时还介绍来了几个商人。

每个人进城之后,也都大吃一惊,他们以前都来过穆陵关,都知道这里面又脏又破又旧,但这一次再来,却发现穆陵关里,以经大变样了,虽然还是又破又旧,但绝不能再说脏了。甚至可以说,除去因为施工产生不可避免的建筑垃圾之外,以经变得干净了许多。街上还多了许多清洁工——其实都扔垃圾而受罚的居民。而且从现在的规刬和在施工的样子来看,一个新的城市雏形,以经隐约可见了。

商毅在临时的帐蓬里十分热情的接待了几位商人,来的几位商人都是在靑州府里经营多年,信誊和家底都十分可能,经营的商品是粮食、布匹、生铁、木材和牲畜等建设,制做、生活的必需品。

经过和众人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商毅和几位商人也一一达成协议。因为考虑到清军将在十二月之后侵入山东地区,直到五月份才辙走,需要储备大量的物资,因此商毅一口气购买五干石粮食,五千斤生铁,三千匹棉布,二千斤棉花,一千五百斤木炭,三百斤硝和三百斤硫磺,五百料木料,五百张生牛皮。另外还购买了五十头耕牛,二百头生猪,以及小麦、甘薯、玉米等作物的种子等等。一共花费了三万二千多两白银。差不多把现有的白银用去了四成。

这还是孟宏恭事先向这几位商人打好了招呼,他们还真就并没有要高价的结果,要不然就花费五六万两银子也说不定。

不过因为这一次的釆购量大,几个商人还是能鸲赚了不少银子,因此也都十分满意,同时有两个商人在了解了商毅对穆陵关的整体规刬之后,也大感兴趣,立刻表示,要买下两间户,准备等关城俢好之后,在这里开辅作生意。

穆陵关不仅是山东的战略要地,而且是连接山东南北交通的一个主要关口,一但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商品流通一定会十分频繁,这两个商人到也颇有眼光,打算就在穆陵关还在建的时候,趁着辅户价格走低时买进。

不过这一点也早在商毅的预料中,交通要道自古都是商业活动频繁的地区,有两个商人愿意在城里开辅,说明自己预料的没有错,因此也一口回绝两人的要求,声名关里的户辅,只租不买,来城里开铺营业欢迎,租金可以优惠,但税收另计。

听得商人都起了一脸的黑线,这位千总大人怎么比自己还黑。

第068章 救援兖州府(上)

在建设穆陵关的同时,商毅当然也没有忘记对军队的整编,正所谓足基础建设和军队建设,这两手都要硬。

现在商毅在穆陵关的军队是一千人的标准,按照商毅的想法,将主力团全部的九个小队都编入正规的军队中。当然对团兵还是征求他们的态度,以自愿为原则。

这时商毅在民团中以经建立了崇高的威信,而且也得到三位村长的全力支持,加上民团成立之后的这两个多月里,商毅对团兵的月钱一直都按时足量发放,由其是打了这几场胜仗之后,每一个团兵们也多多少少都得到了一些额外的奖励,也更使团兵们对商毅也充满了近乎于盲目的相信,使他们觉得,只要是在商毅的带下,自己就不会打败战。

因此在征求意见时,绝大部分人都愿意从军,跟着商毅干下去,说不定日后还能混出个什么明堂来呢。只有二十几人不愿意成为军籍,商毅对此也不免强,只足从辅助团的青年团中选出一部分人来,将各小队补充满员。这样穆陵关千总司的总兵力为八百一十人。而原来主力团九个小队的队长都在穆陵关里担任把总,唐镇出任商毅的副手。

在主力团改编入军藉的同时,三村民团依然继续保留下去,因为现在清军以经打进来了,仅仅只靠穆陵关千总司的兵力,不足以抵抗清军的进攻。民团保留下去,对千总司也是一个有力的补充。对这一点,三位村长也没有反对。

于是商毅又对民团进行一次改组,将原来的辅助团的青年团全部提升为主力团,而他们的实际待遇也和以经转入军籍的团兵一样,只是没有军籍而己。

对这次改组,也釆用自愿的原则,在一部份人退出之后,仍然还有八百八十六人愿意留下来。商毅将退出的人和原来的十三个壮年辅助团一起,编成了新的辅助团,一共有十四个小队,农忙是务安、安闲时练兵,并付责日常保卫村子的工作和官兵的后勤辅助,在必要的时候,做为官兵的补充,这一点是带强制性,是每一个成年村民必尽的义务。

而其余愿意升级为主力团的团兵们的仍然按穆陵关的官兵编制,也分为六个步兵队,一个骑兵和一个侦察队。各队实际都划规各把总管辖,跟官兵一起训练,这实际上,就等于是把穆陵关的兵力扩大了一倍。

其实商毅本来还打算按照后世现代军队的编制方法,将军队整个进行一次重组,但也考虑到现在这个时机还不成熟,因此也就暂时作罢。

对少年团,商毅也是釆用自愿原则,当然还要经过他们父母的同意,分别编制为主力少年团和辅助少年团。前者和主力团一样,就是编外的官军,主要付责官兵的后勤补充,但军饷比成年士兵减少一半,年龄达到以后,就自动成为正式士兵。而后者的性质和工作与辅助团一样。

结果划分之后,成立了二个主力少年团小队和三个辅助少年团小队。这样一来,穆陵关的总兵力可以达到一千八百九十八人,辅助团可以达到一千七百三十六人。总计可以动用三千五百人以上。几乎以经达到一个游击将军的标准兵力了。

军队重新编制完之后,商毅在主抓穆陵关的基础建设的同时,也没有放松对士兵训练。因为现在穆陵关里的兵营还没有建好,因此商毅只把编入官军的八百一十人调到穆陵关来,一方面是保护关城,另一方面也维持建设生产秩序。新升级成为主力团的团兵仍然留在王家大屯,由唐镇带领着训练。而商毅则在穆陵关、王家大屯和清水村三地之间来回奔走。

到达穆陵关的军队暂时在关外扎营居住,平时的训练也是在城外进行,只是每天都会安排一队士兵进城来回巡逻几次。给居民们增加一些安全感。由于新来的官兵不仅精神风貌与众不同,而且军纪也很好,平时绝不会搔挠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在几天之后,居民们对官兵的态度也由恐惧变成了欢迎。

等城里的大训练场的地基整平之后,商毅就安排士兵,在城里举行了一场蹴鞠比赛,也吸引了全城的居民前来观看,使得穆陵关里充了欢声笑语。

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半个月,眼看着就要进入闰十一月下旬了。而在穆陵关里的建设,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商毅的千总衙门的主体结构以经全部完工,正在覆盖屋顶的瓦片,门窗也都在安装中。而兵营、各工匠作坊也都进入了主体结构的施工期。西北区的民宅也开始筑立基础。整个新的格局以经基体能够形成了。

而商毅购买的第一批物资也以经送到了穆陵关里,主要是粮食、木料和生铁等建筑材料,剩下的也将随着工程的进度,陆续送到。

同时在此其间,清军攻下了河间府之后,并没有继续南下,而是暂时在河间府驻扎下来。商毅知道,这是清军奔袭的一贯作法,打下了一处大地方之后,就会以该处为中心,四处掠劫一番,然后屯积起来。

这一天正是崇祯十五年(1162年)闰十一月十八日,登莱巡抚曾化龙也派人送来了一批物资。除了商毅要的火器,有鸟铳二百支,鲁密铳六十支,虎蹲炮六门,佛郎机炮四门,火药八百斤,另外还有纹银一千两,战马五十匹,铁曱一百付,刀枪器械三百件,还派来了火药工匠十二名。

同时曾化龙还带来了一封信,兖州府遭到流寇袭击,自己应山东巡抚王应泰和兖州知府陈观的请求,去救援兖州府。请商毅也带兵相助。

原来山东巡抚的治所应该是在济南府,但自从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军入关奔袭,火焚济南府之后,山东巡抚的治所暂时设在了兖州府。而这一次来进攻兖州府的流寇到也不是一般人,是几名首领都是明末的农民军中颇有名气的人,是改世王许可变、兴世王王国宁、混十万马进忠、四天王李养纯等人,都是参加过荣阳会议的七十二营的成员。

到了崇祯十五年,明末的农民军基本以经形成了李自成和张献忠两大集团。这时分别在河南和湖广一带地区活动。当初参加过荣阳会议的十三家七十二营的成员,除去被朝廷招安和剿灭之外,其他的大多都被这两大集团吞并或是合营。由其是李自成,这时以与绰号曹操的罗汝才、还有以革里眼贺一龙、老回回马守应、左金王贺锦、乱世王蔺养成、争世王刘希尧等组成的左革五营合营,拥兵三十余万,以经有了争雄天下的实力。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农民军都愿意与李、张合营。因为实力弱小的农民军一但合营,就基本是被李、张吞并了。于是许可变、王国宁、马进忠、李养纯等几个实力较弱的农民军就不愿被李、张吞并,于是几个人在淮西一带聚集,也自合成一营。同时为了躲开李自成和张献忠,几个人商议决定,躲开河南和湖广,转道进入山东活动。因此才聚集人马,进攻兖州府。

这几个人合营之后,到也拥兵五六万人,实力不弱,于是对外号称十万,直杀向兖州府而来。

山东巡抚王应泰和兖州知府陈观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也被吓得魂不附体,兖州府里一共也就只有三四千人马,而现在清军也打到山东边缘,东昌府和济南府也抽不出多少人马,那里抵挡得住流寇的进攻。因此只能向朝廷救求。但两人商议一番之后认为,估计现在朝廷也派不出兵力来救援兖州府,而负责剿寇的左良玉又远在湖广,指望不上,于是也只好向邻近的登莱巡抚救援了。

曾化龙只是登莱巡抚,按说兖州府并不是他的管辖范围,因此也完全可以不管兖州府的死活。但一来曾化龙还算是一个付责任的官员,邻区有难,于情于理也应该去救援。

而在另一方面,兖州府里可不光只有巡抚王应泰和知府陈观两名官员,还有一名特殊的人物——鲁王朱以派。

他可是老朱家的自己人,崇祯继位之后,对这些蕃王还是比较照顾,一但有蕃王死于农民军之手,对当地的官员必然严惩,因此如果兖州府城破,鲁王有个闪失,那可就不得了了。在三年前的那次清年入关奔袭,在济南生擒了德王朱由枢。结果在事后顺天、保定、山东三巡抚,蓟镇总兵、山东总兵等三十二名高级官都被处以死刑。余者一百二十多名官员受到革职、降级的处份,诛连之广,实在少见。

因此虽然兖州府并不是曾化龙的辖区,但这些前车之鉴可以不能不防,毕竟自己是离兖州府最近的地方大员,万一事后朝廷给自己安一个坐守失札,失陷藩封的罪名,虽然不至于丧命,但个巡抚显然是不能再干下去了。

在出兵的时候,曾化龙又想到了商毅,他手下的人马到是有些战斗力,于是派人传令到穆陵关,让商毅带领人马,到兖州府聚集。

第069章 救援兖州府(下)

收到了曾化龙的来信之后,商毅想了一下,终于还是决定,接受曾化龙的命令,率兵去救援兖州府。

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现在毕竟以经是朝廷的官员,虽然现在明朝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度以经大不如从前了,但商毅现在还是羽翼未丰之际,并没有和朝廷叫板的实力,因此还是老老实实听话为好。而在另一方面,商毅对曾化龙的印像很好,而且无论如何,也是他把自己提拔起来的,于理于情,也应该去帮他一把。

同时现在商毅对这些流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只要不是李自成或张献忠的人马,基本都是乌合之众,虽然这支流寇的人数要多一些,但救援兖州府却是有城墙可守,因此也并不难对付。一般来说,流寇不会在一座城拖延太久的时间,如果十天左右取不下来,就会主动撤退。即使是实力最强的李自成,三攻开封时,第一次只打了五天就撤了。因此救援兖州府,最多挨到十二冃上旬就可以了。

当然商毅也决定,一但拖到了十二月中旬,说什么也要从兖州府离开,因为清军马上就要打过来了,他可不打算在兖州府与清军决战,一切还是以保存实力为主。

决定以后,商毅立刻又招集唐镇和另外九名把总商量。唐镇自然也知道,救援兖州府是非去不可,因此也支持商毅的决定。而其他人有的明白,也有的不明白,不过他们都是唯商毅马首是瞻,既然商毅同意出兵,也就都不反对。

出兵的事情决定下来了之后,商毅就立刻开始着手准备,现在穆陵关的工程还远没有结束,因此也需要一个得力的人在这里盯着,那么这一次出兵,唐镇也就不出战了,由他留守穆陵关。

而人马也不能全都带去,这里还要留一部份看守。因此商毅决定,带第一队、第三队、第四队、第七队后全部人马,第六队和骑兵队、侦察队只带一半,也就是原来的老兵。共一千零五十人。同时又带上一个少年队,付责看守和押运粮食。这样总计是一千一百六十二人。

同时商毅还考虑到,虽然按明朝的规定,移师到驻地三天之后,就由当地供应粮食,但在这个时候,兖州府里有多少粮食,够不够供应还很难说,还是自己带些粮食,以防万一才好。因此也决定,随军携带八百石粮食,这是足够全军食用二十天的粮食。同时也动用了八十辆驴车,五十辆用来拉粮食,十五辆拉马驴的草料,十五辆装载其他物资。

并且在商毅出发之后,也从王家大屯过所有主力团的人马都拉到穆陵关来驻扎。安排决定之后,唐镇也觉得商毅考虑得十分周全了。

这时青州府的孟宏恭也传来了口信,在青州府城里,以经腾好一片空地,还有六十多间房子,供三村的百姓临时入住。让商毅安排,可以向靑州府迁移了。

商毅谢过了来人,打发他回去。第二天就带领着人马车辆出发。在当天下午到达清水村。商毅下令,人马就在清水村过夜,同时又派人去王家大屯,调集从那边抽调的士兵们。

安排完了这些事情之后,商毅立刻来找周世奇,首先告诉他,自己现在奉命去援救兖州府,而靑州府那边以经安排好了,因此可以组织这几个村子,先向青州府里迁移一部份村民。按商毅的想法,把正式士兵的家属都搬到穆陵关里去,其余的人都迁到青州府里。同时每一户至少要准备三个月的粮食,但也不要带太多,怕引起别人向窥视。多余的粮食都留在穆陵关里,必要的时候,商毅再送到青州府里去。

听商毅说完之后,周世奇也点了点头,因为现在清军打到了河间府,离山东也不远了,人心以经开始有些慌乱起来,这个时候,知道可以迁移到兖州府里,会使人心安定许多,于是道:“商毅,我们这几个村子,就多亏了你了。但这一次去救援衮州府,你自己也要多加小心啊!”

商毅也点点头,道:“周伯父放心吧。这一次去救援衮州府,不会拖太久,最多到下个月上旬,我们就会回来,到那时,穆陵关里就应该修得差不多了,其他的人也应该可从搬迁了,只要把这段时间熬过去就好了,只是现在,还要请伯父在村子里多多辛苦。”

周世奇微微一笑,道:“那到也没有什么辛苦。不过这段时间里又有三个村子的村长来找过我,也想加入我们的民团。被我推说你在穆陵关有事,暂时不能决定。现在你回来,看看这事情怎样处理呢?”

商毅一听,原来都是过去周世奇成立民团的时候,想拉他们入伙但被拒绝的几个村子,现在民团连续打败了几支匪贼,在这一带建立起了威名,也让他们看到了民团的实力,因此也回心转意,又想再加入民团中来,问道:“这三个村子一共有多少人口?”

周世奇道:“三个村子相加,也有近八百户,三千多人口。”

商毅想了一想,三千多口人也不是小数字,从里面至少可以抽出一千人的兵源来,接纳这一帮人对于扩大自己的实力,自然是有益,而且现在主动权在自己手中,不怕他们不听话。但现在清军都快打到眼皮低下来了。自己就只有一个穆陵关,容得下这么多人吗?就算容下了,还有这几个月的粮食呢?三千多人,至少也要多备三千多石粮食,于是道:“如果是平时,按纳他们到也没什么?但现在连我们这五个村子都自身难保,那还能顾得上他们。我看还是先把我们这五个村子的人都安排好之后,再来处理他们,能够容纳多少就容纳多少!不过在现在,还是请伯父继续再拖一拖。”

周世奇也点了点头,现在也只能这样了。毕竟先顾自己才是最要的。然后又道:“好了,商毅公事都说完了,该说一说私事了。”

商毅一怔,道:“私事?什么私事?”

周世奇笑道:“自然是你的婚事。虽然说你和叶大姑娘以经订亲了,但终究是没有完婚,就这么不明不白的住在一起,时间长了,也是好说也不好听。而且你现在也是做官的人了,传出些闲言碎语,对你日后的前程也不好。依我看,我就先替你准备着,等你从衮州府回来,或者就在清水村、或者是在穆陵关里,就给你们把婚事办了。”

“这……”商毅也没有想到,周世奇会突然说到自己的婚事,原来他也想过,等把穆陵关的建设工作告一段落了,自己的千总衙门修好之后,就把叶星士接到穆陵关来,简简单单就把自己和叶瑶瑱的婚事给办了。但看周世奇的意思,到是准备要大操办一场,因此道:“还是不要麻烦伯父了吧?”

周世奇笑道:“这有什么可麻烦的,这段时间以来,你一直都在为村里忙碌,我也没什么可以谢你的,你又没有父母在世,因此我为你操办婚事,也是应该的。再者说了,你也知道,我们家的少桓和绢丫头也到了该成亲的时候了,说实话,他们婚事仪式我早就准备得差不多了,这一场婚事,总是少不了的。到时候就给你们两人一起办了吧,也免得再做二次麻烦。而且少桓一向都很尊重你,绢丫头和叶大姑娘也好得和姐妺一样,你们两对一起成亲,他们一定都很高兴的,说不定还能同时怀上孩子,以后还可以结个娃娃亲呢!”

商毅听了,也不禁有些啼笑皆非,周世奇也想得太远了,不过即然他都这样说了,自己也不好再拒绝,而且为叶瑶瑱想想,结婚对一个女子来说,确实是一生中的大事,一个热闹气派的婚礼,无论是古今,都是令人向往的。

于是商毅也点点头,道:“好吧,周伯父,我回去和瑶瑱商量一下吧,再问一问她的爷爷。”

周世奇也微微笑道:“这到也是应该的,回去吧!你们小俩口也好几天没碰面,我就不留你了。”

商毅离开了周府,回到自己的家里。这时刘妈正带着芸儿,小秋在楼下坐着缝衣服,一见商毅进门,立刻迎上来道:“老爷可回来了,小娘子这几天都在想着老爷呢?”马上又对楼上喊道:“小娘子,老爷回来了。”

其实商毅对“老爷”这个称呼一直有些郁闷,好像自己以经七老八十一样,但这个时代都是这么叫的,也找不到别的叫法,也没办法。

而就在这时楼上的门一开,叶瑶瑱的倩影以经从房间里出来,一脸惊喜的表情,扶着栏杆,道:“哥哥,你回来了。”

刘妈拉了拉两个小丫环,一边向厨房走去,一边道:“老爷上去和小娘子说话吧,我们这就去做饭,做好了再叫你们下来。”

商毅心里也是一阵激动,恨不能立刻就把叶瑶瑱搂在怀里,亲一亲她。因此也马上几步上了楼。两人刚走进房里,商毅就忍不揽住了她的柳腰,叶瑶瑱只发出一声短促的娇呼,樱唇已经被商毅给堵住了。叶瑶瑱只是稍稍推拒了一下,就没有再抗拒,反而开始热烈的回应起来。

第070章 大战曲阜(一)

兖州府距离沂水县有三百多里的路程,商毅带领着穆陵关的人马,从清水村出发,一路向西南而行,渡过沂水,经过常山,在蒙阴县附近进入兖州府地界内,然后沿泗水而下,直奔兖州而去。

在行军的过程中,商毅丝毫也不敢大意,一路上都派出侦察的队员,在以大队人马为核心的前后左右十里以外范围内来回巡查,一方面是为了警慎起见,而在另一方面,也是想利用这次难得的远途行军机会,煅练侦察队的侦察能力和与大队人马的配合。

就这样大队人马走了四天,这一天正好路过防山,这时有侦察队的士兵来报,前方发现有一支流寇匪贼,大约有两千多人,正在进攻曲阜县。商毅一听,立刻下令全军,准备作战。

曲阜是春秋时鲁国的国都,也是文圣孔子的后裔,历代衍圣公居住的地方,而且离兖州府很近,还不到二十里。

作为中国人,商毅自然是不可能不知道孔子。可以说是两千多年以来,孔子是唯一屹立不倒的一位中国圣人。

只不过在商毅穿越前的那个时期,孔子几乎以经完全退尽了所有的神圣光环,彻底还归为一个普通人,而且孔子后裔世袭的衍圣公头衔也被取消了,彻底融归入社会的各行各业中,虽然其中同样也出了不少名人,如乒乓球名将孔令辉,围棋名人孔祥明等,但基本和孔子没有多少关系了。

尽管在那个时代,还有不少人在为孔子摇旗呐喊,从恢复儒学传统,到制定统一的孔子画像,甚致有人提议要恢复孔子后人衍圣公称号等,但在本质上来说,并非是出于对孔子和儒学的真正推崇,而是用来在制造新闻效果和话题,或者是旅游热点而己。

商毅对孔子虽然尊敬,但也并不把他视为圣贤,因此下令准备作战,也并不是冲着孔子的名头。只不过曲阜是自己的人马到达兖州府的必经之路,这一战到是不能不打。

随着大军靠近曲阜县,流寇显然也得到了消息,立刻也停止了进攻曲阜县,调转过头来,准备迎战官军。

双方的人马都以经互相可以看见了,这时周少桓忽然道:“千总你看,这支匪贼好像就是咱们在沂水县城前打过的那一支,三个匪头我还都记得,就是那三个人。”

说着,他一指对面,商毅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隐约约看见为首的三个人确实就是上一次在沂水县那一战交过手的杀虎沟的三名贼头。因为当时商毅用望远镜看过,绝山虎还基本正常,但靠山熊和钻山鼠的体形都名虚其实,一大一小,这三个人站在一起,给人的印像非常深刻,因此周少桓这一提醒,商毅立刻也想了起来,不由的想起了那句老话:冤家路窄。

原来绝山虎、靠山熊、钻山鼠三个人领着部下来进攻沂水县,结果被商毅打得大败,接着又被刘天锡等人痛打落水狗,一走上打下的几个村子都被官军又夺了回去不说,抢来的东西也都便宜了刘天锡等几个人。等他们逃回杀虎沟的时候,带出去的二千五百人只剩下一千来人了。

这时正好许可变、王国宁、马进忠、李养纯等几个人为了避开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两条大鱼的吞并,打算到山东地区来混饭吃,而其中的马进忠和杀虎沟的三位当家有过几面之交,因此向其他人建议,索性就把杀虎沟的同行的拉入伙来。其他人也觉得自己都是笫一次到山东来,人生地不熟的,如果有当地人给指引指引,在这片地区也好混得开。就这样在他们合营之后,进入兖州之前,马进忠派人到杀虎沟来,拉他们三个入伙合营。

虽然和李自成、张献忠相比,许可变、王国宁、马进忠、李养纯等人只等算是几条小鱼,但杀虎沟匪贼们连小鱼的资格都够不上,顶多就是几只虾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