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玄皇教主点了点头,道:“现在我们还能鸲抽出多少人马去驻守清军?”

傅长老道:“因为时间太短,我教目前只招筹到六千多人马,而且训练不足,难有大用,就算投入战场,恐怕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玄皇教主也苦笑了一声,说起来他们在南京朝廷中立足的时间也不算少了,而且也意识到自己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因此从一开始就把编制一支受玄皇教控制的军队当重要的目标。但在南京朝廷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斗争,一刻都不能停。根本就不可能全心投入训练军队。

先前玄皇教是借助马士英的力量在朝廷中立足,但东林党和马士英的斗争十分激烈,三大疑案一个接着一个,弄得他们应接不暇,好不容易把三大疑案都摆平下去,接着又是左良玉东犯、清军全面南征,同时在南京还发生了倒马事件,结果清军虽然被打退了,但马士英也彻底跨台了。

幸好玄皇教早有后手准备,先把夕颜送入皇宫,成为朱由崧的宠妃,并且也安插了一批中下层官员,而史可法当政,又没有对马士英的余党进行追究,因此玄皇教总算是没有受到太多的牵连,依然在朝中保持着自己的势力。而且史可法的施政也是以稳定为主,因此玄皇教这才得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开始招筹人马,训练士兵。

但却是好情不长,安稳了没几天,又闹起什么顺逆之争,东林党内部发生了大分裂,结果逼得李自成撤离武昌,史可法、吴蚕铝丝危寰牡诙文锨忠部迹艺庖淮文锨直壬弦淮慰梢椎枚嗌伲暇┮泊υ诩蟮奈O罩小

而玄皇教也跟在里面疲于应付,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却只招募到六千多士兵,而且训练也是一蹋糊涂,面对清军的大军一天天的逼近,还是一筹莫展。因此玄皇教主也不由得羡慕商毅,现在看起来,他到真的是聪明,当初明明有好几次机会,但都死活不进南京来,甘心守在浙江,却可以全心全意按自己的计划来发展,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打扰。现在己经成为南方最强的势力。

开始的时候,玄皇教主还自以为得意,认为商毅太傻,放弃了进入南京政局的机会,现在看起来,其实他比谁都精明,早知是这样,当初自己也该在外面找一块地方来驻军发展,起码到了这个时候,也有一支属于自己控制的军队,不会是一筹莫展。

只是到了现在,说什么都迟了,清军的大军压境,南京己是危在旦夕,而且南京一失,整个南方恐怕就都难以安稳,再想找到一段发展的时间,恐怕也不可能了。

就在这时,师长老道:“教主,现在南京的局势己经十分危险了,就算商毅肯出兵,也未必能够解救南京的危局,依属下之见,我们还是准备撤出南京,另寻安身之地。”

玄皇教主皱了皱眉头,道:“撤出南京?”

传长老道:“教主,属下也觉得师长老之言有理,现在的局势,我们没有必要守在南京,给东林党陪葬,不如撤出南京,再度转入地下发展,等待时机,再图大业。而且就算现在人员不撤,也应该将一部份财产先撤出南京,作为以后再起事之用。”

玄皇教主沉呤了片刻,终于点了点头,道:“你们说得都对,有备而无患,我们确实应该考虑撤离南京了。我教在江西、安徽、福建、两广匀有基础,我看可以先撤到徽州,然后再计议到那里去安身,你们可以先拟定一个计刬出来。”

就在他们说着的时候,一个教徒来报:“教主、各位长老,夫人回来了。”

玄皇教主道:“快,快让她进来。”

明石姬进屋之后,教主立刻问道:“石姬,你这次进宫的情况怎么样?”

明石姬道:“回禀教主,夕颜说她有办法,可以让东林改变主意,立刻调商毅进京,但就是担心商毅不愿来。”

玄皇教主也不禁面露喜色,道:“夕颜的担心也有道理,我看你就在辛苦一趟,到浙江去劝说商毅,只要他来,我们一定全力配合他。”

————————————

自从《杭州时报》把清军南侵的消息公布出去之后,在每一期的报纸上都会刊登清军的进展消息,一边指责东林党的失策,一边又宣扬清军的残暴行为,并且劝说南京市民,尽可能出城去躲避。

而随着消息传播,南京城内外的恐惧情绪也在与日俱增,一开始是在外地有亲友的人纷纷出城逃离,去投亲靠友去了。接着是一些有钱的大户,也纷纷将自己的房子地产等等,兑挽成金银,然后逃离了南京。而现在已经有不少百姓,也开始出城逃难。短短十几天内,已有十余万居民离开了南京,各奔他乡而去。

另一方面,南京城里的秩序也开始混乱起来,抢劫偷盗事件也层出不穷,一直发展到了公然械斗,史可法入南京之后压制下去的这地方帮会势力也都又死灰复燃,纷纷又拉帮结派,在南京城中公开的抢劫打砸,而且这一次,有不少军队都参与进来,因此整个局面也比倒马事件之后更乱。

面对着这样混乱的局面,执政的东林党根本就一筹莫展,拿不出一点办法来。一开始内阁还下令,关闭城门,不许百姓出逃,但守门的士兵都跑光了,城门自然也守不住了,而从此之后,东林党也再没有任何行动了。

当然东林党不采取行动,也是因为实在抽不出功夫来,因为每一天的朝会。几乎都是在争吵中渡过的。自从清军南侵的消息被《杭州时报》捅出去之后,倒顺派的几名主要成员,以及内阁的二名阁员也就成为众官员们攻击的目标,有人指责他们封锁军情是何目地,莫非是想等清军打到南京来,把皇上,圮大家都一网打尽吗?也有人指责他们不该逼走了李自成,导致清军一路东进,畅通无阻;还有人干脆就要求他们辞职谢罪,然后调商毅出兵,来保护南京。

而在指责他们的官员中,有不少是在顺逆之争中,他们的支持者,甚致还有不少就是东林党的成员,现在也都反戈一击了。当相也不是所有的人却转变了立场,还是有一部份死硬到底的官员,极力的分辩自己的倒顺行为是正确的,错的是史可法、吴⑸桃闼恰

于是每天的朝会就变成了官员们的吵架大会,而且内容也从最初的顺逆之争,该不该调商毅进京,一直引申到什么君子小人、天道人欲、忠奸事非的辩论上来。而清军大军逼近的事情,却似乎全被遗忘了。

就在这时,朝堂中又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卢九德带领着一帮小太监来到了当场,花了老半天劲,才算让所有人都停了下来,然后卢九德才宣称,皇帝朱由崧要升殿设事,招集所有官员上殿。

第215章 全力备战

“集合,集合。”

“立——正!”

“向右看——齐!”

“向前——看!”

“稍息。”

随着一阵杂乱的口令声音,在军校的大操场上,不一会儿就按照各自的班级,站好了十几方阵。而陈永华和夏完淳两人和其他的同学一起,站好了队伍。他们现在己经在军队学习了四个月,而且渡过了最初三个月的预备阶段,也成为凤凰军事学院的正式学生。被编入凤凰军事学院到第三期第十二班,全班一共有一百二十名学生,班级的教官叫刘青山。

和刚入校时相比,这批新生的素质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由其经过了四个多月的队列、步伐仪态训练之后,学生们在举手投足之间,也有了几分军人的风范,就像这次从起床到吃早餐再到列队,总共只花了不到四十分钟的时间。虽然和正规的部队相比,还有一段距离,但也初见成效了。

而陈永华和夏完淳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也是经历了一场全新的观念冲击。不仅仅是因为军校的教学方式,严格训练和教授的一些所谓格物致知、经世济用之学,而且在军校的大图书馆里,他们还接触到大量海外的世界。

在以前他们只是知道在海外确实还有国家,但对出于天朝上国的一惯自大心态,对海外的国家基本抱以轻视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对他们的概念仅仅只停留在传教士和商人的印像,甚致是《山海经》一类的奇志小说。但通过大图书馆里的藏书,包括大量的图画,还有授课的西洋传教士们,使他们对海外的世界也有了一层理性的了解。

因为陈永华和夏完淳的年龄都不大,尽管己经形成了一定的事非观念,但思想并不顽固,对于世界还充满了好奇心,因此也比较容易接受这些观念。中国并不是这个世界唯一的文明古国,而海外的国家并非都是蛮夷之国,他们的历史并不比中国短多少,而且同样也是丰富多彩,精彩分呈。虽难不能说海外的这些国家比中国更先进,包括一些传教士也承认,中国在绝大多数地方,中国都要强于欧州,但也不可否认,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中国的历史和文明,依然值得尊重。

等全班整好了队伍之后,刘教官站到全班面前,宣布今天的任务,是在杭州城北部去贴标语、大字报,号招杭州市民齐心协力,全力支持商家军,抵抗清军的入侵。

第三期的学生都是新生,本来是轮不到他们有外派任务的,但现在随着清军南侵消息的确认,商毅也下令整个浙江地区再次进入紧急态度,开始全面动员准备,迎战清军的第二次南侵。

因为得到了商家军在北京的情报网络的消息,清军有可能在年内或开年再度发动南侵,因此在清军第一次南侵结束之后,浙江地区的全面管制状态并没有完全解除,再加上从南京的顺逆之争一开始,《杭州时报》就提到了清军有可能会发动南侵,在渐江地区到也没有引起太多的动荡,毕境浙江的百姓对商家军还是有充分的信心的。

在全面动员进入战争状态之后,军校的学生也再次被发动起来,将配合统战部和行政部,进行战前的准备宣传,同时由于正式军队大都将开拔上战场,因此军校还有和预备兵一起,维持治安的工作,将由第一、二期的学生付责在城内站岗、值班、守卫、巡逻等工作,而第三期的学生是新学员,还胜任不了这些工作,主要就是在城里贴标语,写大字报,宣传抗清、安定人心。

南京的顺逆之争当然也传到了军校里,并且在军校里也引发了一场讨论。商毅一直秉承着开明冶学的态度,因此并没有对学生们进行刻意隐瞒,将顺逆之争后进展情况通过《杭州时报》传递给学生,也没有要求军校对支持倒顺的学生进行压制,只是用道理和事实进行说服,当然前提是支持倒顺的学生不许违反校规。

一开始倒顺派还有一定的市场,但在清军趁着李自成撤军之后,发动了第二次南侵,支持倒顺的学生也在日益减少,因为军校毕竟不是道学,而且在为先帝报仇和南明灭亡中间选择,除了极少数死脑筋之外,绝大多数人都会作出理智的选择来。其实就是在南京发动倒顺的东林党,也是因为对南北局势判断错误,要是他们知道清军会这么快就发动第二场南征,也决不会傻得发动这场斗争。

陈永华和夏完淳两人,由于各自的出身不同,在这场顺逆之争中所处的立场也不同。陈永华的父亲陈鼎虽然是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进士,但并不是官宦世家,而且因为明朝的灭亡,陈鼎并没有出仕为官,因此陈永华也比较容易接受从现实出发,招安李自成,共同抵抗清军。

而夏完淳的出身,与和东林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的父亲夏允彝是江南名士,与东林党十分交厚,而且还是东林的另一个分舵——几社的创建者之一。老师陈子龙更是东林纟统的干将之一,因此在各种斗争中,夏完淳都是十分坚定的站在东林党的一边。但这次顺逆之争,却是东林党内部的斗争,而且斗争的双方:史可法、吴⑶妗⒒谱隰硕际呛苁芟耐甏咀鹬氐娜耍虼讼耐甏疽彩置攒恢雷约焊弥С炙

但在清军南侵开始之后,夏完淳才意识到,倒顺派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由其是这个时候,吴话展僦罄吹搅撕贾荩蛭菔蔽奘拢脖簧桃憷郊杆@锶グ锩萄В比灰踩盟稚硭捣ǎ颜獯嗡衬嬷睦戳ヂ鼋淮宄K堑笔氯酥唬彩嵌值车睦铣稍保匀灰灿邢嗟贝蟮乃捣Γ獠攀瓜耐甏境沟椎瓜蛄送λ骋慌桑币捕郧妗⒒谱隰恕⑺墓拥热瞬还舜缶值男形植宦

不过这个时候李自成的败亡己经成为了定局,而且清军的兵锋也直逼南方,再争论谁对谁错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因此商毅也在军校中进行了全面的动员,要求学生停止争论,少些虚谈阔论,多做实干事情,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抵抗清军的准备工作中来,虽然他们还不能亲自上战场杀敌,但如果尽力保卫杭州的治安,加强抗州的宣传,也是为抵御清军做出贡献。因此陈永华和夏完淳也都决定响应商毅的号招,尽自己的力量,为抵抗清军的入侵,做出自己的贡献。

军校第三期的学生基本都能识字,但像他们两个这样饱读诗书,下笔成文的人毕竟不算多,而且学问高的人一般也都受人尊重一些,教官也有意让他们付责一些教导其他同学基础知识的工作,有时写个什么通知、宣传也都叫他们代笔,所以平时两人在同期的同学中也形成了一定的威望,有了几分领头者的架式。

而这次宣传工作,绝大部份标语,宣传文章也都是出自他们两人之手,因为两人都还写得一手好字,因此十二班付责的宣传工作也得到军校的不少表扬,也使两人的名字开始在学校中逐渐传开了。

其实不仅仅是陈永华和夏完淳,就连吴吹胶贾葜螅捕院贾莸男送比倬跋翊笪鹁谀暇┑氖焙颍仓郎桃阍诤贾萁辛艘幌盗械谋涓锎胧逭赏恋亍⒎鲋倒ど桃担罅Ψ⒄购1呙骋祝比灰仓鹎瞬簧俚胤降暮狼渴屏Γ渲邢嗟币槐斗荻际怯卸直尘暗娜恕

有一些浙江的地方豪强势力惹不起商毅,只好迁移到南京来,当然就拼命诋毁商毅的这些做为,并且还有人上下活动,要求南京朝廷罢免商毅,这也是商毅不受大多数东林党成员待见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一些到浙江经商的商人却都对商毅交口夸赞,虽然他们的意见不能直接反应到朝廷中来,但也能通过各种途径表达出来。因此商毅在南京朝廷中也是毁誉参半的两种评价。

吴且桓鼍美潞5睦瞎倭牛比环值们宄渲械牡览恚鬃缘搅撕贾葜螅欧⑾趾贾莸拿婷踩肥凳腔寥灰恍拢恫荒暇┠侵殖渎烁嘀闹阶斫鹈钥杀取4诱庖坏憷纯矗桃慊蛐碚娴氖且桓隹康米〉娜恕

这次吴吹胶贾荩环矫媸且蛭桃阊耄环矫嬉彩且馐兜侥暇┛坎蛔×耍虼司≡绱幽暇┏樯恚诒渫ǚ矫妫肥当仁房煞榛畹枚唷2还任猱‘到了杭州之后,却发现浙江地区或许可以真的在南京失守以后,继续抵抗清军,因此吴部级越羁悸且院蟮氖虑榱恕

靠钱谦益、黄宗羲这一批人是肯定守不住南京的,如果能够在南京失守之前,把朱由崧接到杭州来,借助商毅的军事力量,就可以继续以正统的名议号招南方,而自已和商毅的关系,自然可以在新朝中站稳脚跟,也不用再怕别人来和自己争权了,如果朱由崧不幸也失陷于南京立中,则可以考虑另选一个藩王拥立。现在浙江附近的藩王还有在徽州府安置的潞王,和在衢州安置的鲁王,都是可以考虑的人迭。

就在这时,却从南京发来诏书,招商毅出兵,拱卫南京。

第216章 朱由崧升朝

弘光元年(1645年),十二月十八日。面临着清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一直躲在后宫里享乐,久未理事的皇帝朱由崧也终坐不住了,下旨升朝,招集文武官员,商议应付清军的进攻。

说实话也没有什么好商议的了,因为现在谁都知道,整个南方只有商家军能够抵挡得住清军的进攻,只有把商家军调入南京来驻守,才是保住南京的唯一方法。因此朝会的目地只有一条,就是说服目前执政的东林党派系同意,调商毅出兵,戎卫南京。

其实现在执政的钱谦益、黄宗羲还有候恂、四公子等人心里也都清楚这一点,包括在他们内部,也有人提议过,调商毅出兵。但在这一段时间以来,商毅不仅在《杭州时报》上连续发表攻击东林党的文章,而且还连上了三份正式的奏折到南京朝中,不仅要求朝廷罢免钱谦益、黄宗羲等人,重新启用史可法和吴踔掳凳径值诚衷诩壕殉至顺伲芸樟嘶实郏虼酥灰⑾轮迹约嚎梢源寰颉4笥泻投质撇涣搅⒌囊馑肌

在这样的情况下,钱谦益、黄宗羲等人当然不敢调商毅进南京了,候方域甚致表示,一但调商毅入京,东林党人将会重复天启年的惨剧,死无葬身之地,因此宁可熬到清军兵临城下,设法与清军讲和,或者是弃南京而逃,也不能调商毅率军进京。而他的这种观点也得到了不少其他东林党的赞许。

如果是真正的政治老手,就会明白,虽然商毅说得十分严厉,但实际上不过是政治领域中常用的套路,说白了夸大其辞,漫天要价,而这里面其实有很多可以缓合的余地,毕竟在政治范围内,没有什么是不能妥协的。否则以商毅目前的实力和兵力,早就可以长驱直入,直接打进南京城了。

只可惜东林党的政治智慧一向都不怎么高,而且也习惯了不是黑就是白,不是对就是错,不是自己人就是敌人,只走极端而没有中间层的简单思维方式,因此根本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来,也就只能是一味的强撑着硬是不调商毅,但面对清军的逼近,却又束手无策,拿不出应对的办法来。

不过这次在金殿上,有不少大臣都知道情况紧急,因此纷纷建议,立刻调商毅率军入京,保卫南京,还有几名大臣甚致认为现在调商毅都来不及了,建议朱由崧立刻幸架杭州,躲到商毅的势力范围里去。还有人对东林党的作风非常不满,要求钱谦益、黄宗羲等人立刻辞职,以谢天下。

这些意见显然是不能被钱谦益、黄宗羲等人所接受的,因此很快在金殿上双方又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辩,而辨论的主题和内容,也很快就跑了题,变成了互相攻击和指责。而且开始的时候还是一个接一个的说,但后来就变成两个人、三个人争抢着说,最后所有的人都卷入了进来,整个金殿上也乱成了一团。而坐在大殿正中最高位置上的皇帝朱由崧,其本都被众官员给无视掉了。

也不知吵了多久,朱由崧才在卢九徳的搀扶下,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一抬脚,将龙椅边的一个花瓷瓶给踢翻在地。“哗拉”的响声终于也提醒了众大臣,皇帝的存在,也就都慢慢停了下来,看着坐在宝座上的朱由崧。

这时卢九徳才尖声道:“这可是在金殿上啊,你们就敢这吵闹,成何提统啊!这也太不把皇上放在眼里了吧。”

众大臣听了,心里也都不由生出几分愧疚来,因此纷纷跪拜于地,道:“臣等不敢。”

朱由崧这才开口发言,道:“如今清虏大军逼境,形势危急,朕意己定,立刻招商毅率军入京师拱卫,由内阁立刻票拟,交朕批红,马上向杭州下旨。”

他刚一说完,钱谦益立刻站起身来,大声道:“皇上,万万不可,商毅拥兵自重,心怀异志,如调他入京,如少帝招董卓,必有大祸。”

而黄宗羲、候恂、候方域、方以智等人也都纷纷起身,道:“皇上,千万不可招商毅入京。”

朱由崧道:“不招商毅入京,清虏大军逼进,又何以抵抗呢?”

钱谦益和黄宗羲顿时答不上来,而候恂赶忙道:“清虏大军不过是疥癣之疾,而商毅久藏祸心,才是朝廷的心腹之患,皇上不可……”

“放屁。”朱由崧心里一急,连粗话都冒了出来,“清虏己占我大明半壁江山,如今几十万大军沿江而下,还是疥癣之疾。现在放眼江南,能敌清虏者,唯有商毅一人而己,你们却千推万阻,不调商毅率军入京,贻误军机,是何道理?”

钱谦益道:“臣等皆是一片忠心,还请皇上明察。”

听他还说自己是一片忠心,朱由崧越气急,道:“你们是什么忠心,清虏大军破城,你们还可以投降清虏,保全自己的性命,只有朕是必死无疑,这就是你们的忠心吗?”

自从朱由崧即位以来,表现得一直都不是很强势,总是温温和和,给人以一个好脾气的印像,恶人都是马士英去当了,就是假太子案的时候,也没有在金殿这么急过,但这一次在存亡忧关的时候,终于火了。

但他的话说得虽然严厉,但基本平时一惯的温顺表现,东林党的众人也没太在意,毕竟在他们心里,朱由崧就是一个没用的皇帝,因此态度依然强硬,钱谦益立刻道:“臣等忠心,天地可见,但调商毅入京一事,臣等万死也不敢奉诏。”

一听钱谦益还不肯妥协,朱由崧几步从台阶上下来,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只见他一把扯下了头戴的龙冠,双手捧到钱谦益等人的面前,道:“好吧,即然朕指使不了你们,那么这个皇帝,我也不当了,你们谁愿当来当吧。”说着,他“仆通”一下,跪倒在地上,把龙冠放在自己面前,道:“钱先生,你来当这个皇帝吧,不然黄先生、候先生都可以,谁当都可以,我马上让位。”

满殿的官员,谁也没有想到,朱由崧居然会来这么一出,不禁都被惊得呆住了,一时间谁也说不出话来。而钱谦益、黄宗羲、候恂等人也都傻在那里,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一个个都不禁吓得汗流夹背,手足无措。尽管朱由崧不是东林党人属意的皇帝人选,而且在他继位之后的做为,也是一个标准的昏君形像,但他现在已经是公认的大明皇帝,这一点东林党人否定不了,也从来就不敢否定。在东林党和马士英斗争的时候,也从来没有想要把朱由崧推下去,包括南渡三大疑案,也不过是借来和马士英斗争,并不是真的想要推翻朱由崧。

虽然在另一时空里,黄宗羲曾写书暗示过朱由崧的身份有假,但那时南明早己灭亡,清朝已经定鼎中国了,因此并不表示朱由崧在位的时候,黄宗羲有废除朱由崧的打算。而且无论是东林众人的道徳观念还是东林的宗旨,也都不可能真正有这种念头。

因此众人慌忙又都跪倒在地,连头都不敢抬,磕头不止,只撞得地面上“砰砰”直响。口里连声道:“臣不敢,臣万死也不敢。”

见到东林众人这样惶惶不安的样子,朱由崧也不禁来了劲,毕竟自己可被这帮人欺负过不少,因此也不理他们,大声道:“卢九德。”

卢九德一直就跟在朱由崧身边,立刻应道:“皇上,老奴在。”

朱由崧“哼”了一声,道:“别叫我皇上,现在皇上在他们这几个人里面,你立刻给我准备纸笔,我要下诏退位。”

卢九德也一下子跪了下来,扯着朱由崧的袖子,放声大哭道:“皇上,您可不能这样啊!老奴就是死了,也不能让您退位呀。”

而其他的官员也都回过神来,也都纷纷磕头,道:“皇上,您可不能这样啊!”

朱由崧却越发来劲,挥动着双手,甩开了卢九德,道:“不要拉着我,这个皇帝,我是说什么也不当,不当了,你们谁爱做谁做吧。”

这时卢九徳一边哭着,忽然大骂道:“钱谦益、黄宗羲、候恂,你们看看,你们把皇上逼成什么样子了,你们个个都是死罪,都该诛灭九族。”

这一句话到是提醒了不少官员,忽然有一人大声道:“皇上,臣弹亥钱谦益、黄宗羲、候恂等人,不守臣节、欺凌天子,竞敢妄行废立之举,实仍十恶不赦之罪,臣请将其立刻拿下,交由三法司论议罪名。”

有一个人开火,马上又有人接着道:“还议论什么罪名,我看应该立刻推出午门,用梃杖打死。”

又有人道:“用梃杖打死算是便宜他们了,我看要用凌迟处死才行。”

“光是处死他们还不够,还应该灭族,灭九族。”

“什么灭九族,要灭十族。”

……

而这时的钱谦益、黄宗羲、候恂等人,有的听清楚了,有的也没听清楚,但谁也不敢言语一声,为自己辩觧,只顾着一个劲的磕头,有的连额头都磕破了,鲜血滴落在金殿的地面上。

第217章 商毅出兵(上)

在朱由崧升朝的第二天,朝野上下都钱谦益、黄宗羲、候恂等人群起而攻之,就连有一些东林党的成员为加入了攻击他们的阵营中,弹亥的奏章也如雪片一样飞向朝中来,仅仅只一天的时间,弹亥的奏章就达到二百多份,昔日的正人君子,道德楷模,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王莽、曹操之流的叛逆谋位之臣。而就在当天,钱谦益、黄宗羲、候恂等十七人因为承受不住这舆论巨大的压力,终于集体辞职。

好在朱由崧只是批准了他们的辞职,到也没有对他们进行什么追究。然后立刻下旨,将史可法和吴俑丛埃猿鋈问赘ê痛胃ā6址至阎蟮哪暇┑恼握酚忠淮畏⑸讼肪缧缘谋浠

因为史可法现在就住在南京,因此当天就被招入宫中复职,全权负责南京的防务,而史可法一上任,并且代表内阁提议,调商毅率军进南京驻守,也立刻得到了朱由崧的批准,并且决定以高弘图和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为使,到杭州去调商毅,同时也是招吴啬暇┤沃啊

而且史可法还怕商毅不来南京,又亲自给商毅写去了一封信,请他千万以大局为重。并又给吴残戳艘环庑牛胨×θ八瞪桃愠霰

高弘图和王德化是十二月二十日从南京出发,两人也知道现在情况危急,不容耽误,因此也是一路急行,这时江南入冬以后的第一场大雪已经过去了,气温也有些回暖,虽然路上还有不少化雪的积水,但也算比积雪好走,而且由其是从湖州到杭州的这段路,都是新路,宽阔而平整,也没有积水,行程也大大加快,在二十二日就到杭州,而在进城的时候,两人也受到了商毅和吴娜攘一队

在宣读完朝廷的诏书之后,商毅也立刻表示,自己和东林党人并无私仇,为国效力,义不容辞,而且在浙江地区的兵马粮草物资都己经准备好了,明天自己就会出兵,赶到南京去驻守,也请两位使者放心。

高弘图和王德化听了,也不禁大为安心,想不到商毅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而且连史可法的书信都没有出示。不过这样一来,南京到是还有守住的希望。

原来就在高弘图和王德化到达杭州的前一天,玄皇教的密使明石姬己经赶到杭州,面见商毅陈述利害,并且表示,现在东林党己经不是障碍了,而且玄皇教可以控制南京的局面,因此只要商毅愿意率军入南京驻守,玄皇教愿意尽一切力量配合商毅,守卫南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