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啸大明-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璞愚印张了张嘴,本来想说什么,但终于还是没有说出来。
墨冲宇又道:“但现在清廷的第二次南征马上就要举行,而且这一次我们圣门也将全力出动,帮助清廷取得这次南征的胜利。而商毅是我们最大的阻碍,因此这次我们己经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要在攻取南京的时侯,将商毅一起除掉。”
璞愚印也怔了一怔,道:“有这样的计划吗?”
墨冲宇点了点头,道:“经纬和玲珑在己经在南京布置安排好了,只等清廷的大军南下,南京朝廷必会招商毅进南京救驾,而我们就会在那个时候趁机下手,除掉商毅,永绝后患。”
璞愚印也不禁吸了一口冷气,忽然想起来,叶星士曾经对他说过的话,如果真天命,自己到底是应该顺天还是逆天呢?
而墨冲宇却没有注意到他的脸色,接着道:“就算叶机辅所说的没有错,以前商毅取得的成就与他无关,但这一次却不同了,自从叶启元夫妻死了以后,瑶瑱就是叶机辅唯一的亲人,他既然把瑶瑱嫁给商毅,就绝不可能对商毅不闻不问。因此我们不能不防。”
璞愚印心中一凛,道:“你打算……”
墨冲宗道:“我既是这一代的圣门之主,就绝不能让圣门大业有半点意外的事情发生。大师应该明白,如果当年不是叶启元自己放弃了,那么死的人就是经纬了,要知道当年叶启元在各方面都比经纬强。因此为了圣门的复兴大业,我决不惜任何代价。”
璞愚印苦笑了一声,道:“我明白,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圣门的复兴,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她也是我的弟子。”
墨冲宇道:“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现在必须决定了。”
第193章 清廷的准备(下)
“怎么还是个样子?难到说商家军就是用这种火铳打败了我们的大清铁骑吗?”
多尔衮一身戎装,只是没有戴头盔,站在打靶场上,手里握着一支新造的火枪,一脸的不悦之色,而在他面前,跪着十余名工匠,人人低着头,不敢和多尔衮对视。有几个人的身体都在瑟瑟发抖。
见没有人回应,多尔衮更不悦了,道:“王天相、金世祥,你们以前督工造出的红衣大炮都很好啊,怎么造火铳就不行了呢,这是怎么回事?”
王天相和金世祥都是清廷的铸炮老工匠,早在皇太极天聪年间,出榜招募能铸炮之人,王天相、金世祥等十人揭榜应募,随后又有七人应募,帮助当时还是后金造出了第一门红衣火炮,皇太极赐名为“镇国龙尾大将军”。因此这十七人也成为满清的第一批铸炮工匠,并且都因铸炮有功,而得以入旗造籍,当然是汉旗。其中最差的也有个拜唐阿的职位。而为首的王天相、金世祥现在都己经是牛录章京了。仍然付责清廷的火炮督造工作。
听了多尔衮的问话之后,王天相只好硬着头皮道:“回禀摄政王,这种火铳叫做自生火铳,和鸟铳不同,乃是靠燧石撞击打火,奴才也听说过明朝确是有这种火铳,到是比鸟铳方便。但奴才们确实是按照这个样品来制做的,一分也不差,但不知怎么,就是打不着火。而且就是用原来的样品,也一样打不着火。”
原来江淮战役失败之后,多尔衮也接授了洪承畴平南四策中的大部份意见,准备大量制造火器,来和商家军对抗,仿制商家军用的各种武器,包括火炮、火枪、手榴弹、霹雳火箭等等。
因为在与商家军的交战中,清军到是也抢到十几支商家军用的煫发枪,多尔衮听说这种火铳射速快,打得远,因此也命王天相、金世祥两人,以这样的燧发枪为样本,进行仿制,然后大量装备清军使用。那知仿制出好几次燧发枪,在试射的时候却根本就打不着火,而且就是用缴获的商家军的火枪,也同样打不着火。
因此多尔衮听了,也不禁有些奇怪,如果是仿造的不中用还情有可原,但原版的也没发用,那可就非常不能理解了,道:“有这种事情吗?拿来我看。”
王天相、金世祥赶忙一人递上来一支火枪,一把原版,一把是山寒版,多尔衮把两支火枪拿到手里一比较,确实仿制的几乎一模一样,随后让他们填上火药,装好煫石,果然两支火枪都没法打着火。多尔衮也不禁皱起了眉头,道:“这是怎么回事,商家军也是用的这样的火铳,怎么我们用就不行呢?难到是有什么邪术不成吗?”
金世祥忙道:“回禀摄政王,依奴才来看,应该是我们用的煫石不行,扣机的力量太小,因此打不出火来。”
听他这么一说,多尔衮这才发现确实是这样,扣机扣动的力量确实很小,因此又道:“难到商家军用的就不是燧石打火吗?”
王天相道:“也许商家军所用燧石,容易打火一些,只是没有见过,奴才也不敢妄言。但奴才们试过六七种常用燧石,都不行。”
其实金世祥说的到是没有错,清廷仿制的煫发枪的问题确实出在燧石上。用燧石打火,需要较大的撞击力量才行,早期的燧发枪发射成功率基本不超过八成,就是因为燧石打火极不稳定,但扣机的力量过大,又容易造成手指疲劳,因此还不如火绳枪好使,这也是早期燧发枪没有普及的原因之一。
而商家军的燧发枪是用雷汞为打火药的火帽打火,雷汞的灵敏度可比自然生成的燧石强多了,只用轻轻一击就能产生火花,因此扣机的力量也不大,成功率也极高,接近百分之百,而这种打火结构换上了用燧石作打火药,自然就打不着火来。
多尔衮虽然不懂什么雷汞火帽,但基本意思也明白了,心里不禁骂这些抢回火铳的清兵太粗心了,怎么不连燧石也一起抢回来呢,至少也有个样子去找,但现在怎么办呢?
这时跪在地上的工匠中有人跪爬了一步,道:“摄政王,奴才到是有个办法,不知可行不可行?”
多尔衮看了他一眼,道:“你则说来听听。”
那工匠道:“奴才是见过明朝制造的自生火铳,扣力确实比这支火铳大得多,因此奴才想改变一下这支火铳的打火结构,加大扣机的力量,就是用一般的煫石,也能打着火了。”
多尔衮点了点头,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工匠道:“回摄政王的话,奴材名叫王承烈。”
王天相忙道:“禀摄政王,这是奴材的犬子。”
多尔衮听了之后,也呵呵笑道:“哦,王天相,原来是你的儿子。王承烈,你说的有道理,我就把这事交给你去做吧,做好了,我重重有赏。”
王家父子赶忙又千恩万谢,其他工匠见终于有人接了榜,也都松了一口气。
但多尔衮却连连摇头,虽然清军现在仿制商家军用过的火器,但几乎每一项都进行得不顺利。一来是因为商家军使用的火器,多少都有一点超过这个时代的技术,也是清廷难以仿制的,而就是这么差一点技术,但在性能上相差了一大截,用起来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像这种山寨的燧发枪,基本就是失败。还不如鸟铳好使。
像在其他的火器中,手榴弹应该是最简单的,早在宋朝就有了类似的武器,也很快就能做出来,但不是商家军那种拉弦式的手榴弹,而只能造出点火式的。多尔衮当然清楚这里面的区别,点火式的手榴弹只是在守城时有用,在进攻中作用就不大了,因为士兵不可能一手拿着火把去作战,更别说是在两军混战的时候了。但商家军攻城战术基本都是先用火炮猛轰,等把城墙上都收拾得差不多了,再派出攻城部队。估计这种手榴弹能发挥的余地也不大。
而地雷也一样,同样是只能造出引线点燃式的,做不出触发式的地雷来,实际的作用也不大。
另一方面,商毅从北京撤退时,把北京的火器工匠几乎全都打包带走,一点也没给清廷留下来。虽然清廷自身也有不少火器工匠,但清廷的火器基本属于畸形发展,过份的遍重于铸造火炮技术,连能造火铳的都极少,致于制造其他火器,基本就是没有了。
就是清军最善长铸造的火炮,也无法在减轻重量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射程。尽管清廷也掌握了铜体铁芯的铸炮技术,但还是用煤作燃料炼铁、炼铜,使造出来的火炮的膛壁较脆,重量相同的情况下,填充的发射火药都要少三成左右,因此射程也就难以提高了。
至于开花弹,更是想都不用想了。不过有的工匠到是想出一个办法,就是把点火式的手榴弹集中在一起,用投石机投出去,到也能够扔出二百步左右,虽然在射程上远不如商家军的火炮,但总算也是个办法,在攻城守城时,到也能够用得上。
只有霹雳火箭也是这个时代早有的技术,原理也很简单,不用火器工匠,烟花师父都可以做得出来,但那些都是小尺寸,想做出三四尺长,不仅能够燃烧飞行,而且射程还要远,落地之后还可以爆炸,也要经过反复的试验才行,不是一两个月能够仿制得出来的。
因此多尔衮也觉得非常的郁闷,商家军到底是请了何方高人,能够造出这么多好用的火器来,而自己难以仿出来,后来才想起洪承畴也提到过,商家军里有一支西洋人的军队,大概是从西洋人那里学来的吧,于是多尔衮马上下令,招来传教士入宫面对。
清军进入北京之后,龙华民为首的外藉传教士并没有离开北京,都留了下来。而清军见他们是西洋人,又是出家人,到也没怎么为难他们,仍然允许他们住在北京,保留教堂,并且继续传教。而一些排斥天主教的原明官员则都忙着在新朝中抢占有利的位置,也没顾得上管他们,结果这一年多来,龙华民等传教士到是很清静。只是传教的情况变得非常艰难。
接到多尔衮的招见之后,龙华民也赶忙进宫,面见多尔衮。其实外教士本来就不是兵器制造师,学过铸炮技术只是为了方便传教,但现在唯一掌握了这项技术的汤若望也跟着商毅去了南方,因此龙华民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不过尽管龙华民对火器的了解基本等于白痴级,但并不妨碍他吹牛,反正只用一句话来应付多尔衮就行了:“虽然我不懂,但欧州有这项技术。”
这个回答也使多尔衮深信不疑,因为在这个时代中国人的观念中,西洋人的火器技术比中国高得多。因此多尔衮也舒心了不少,洋和尚虽然不会,但有洋人会就行了,商毅能请洋人教,咱也行啊。于是又和龙华民胡扯了一通,终于以封龙华民为通玄教师,换取龙华民帮助从澳门请几名火器师傅来指导清廷制造火器。
而另一个收获是把教堂里仅有的两架单筒望远镜也给多尔衮半抢半要,给弄到手了。
第194章 岗前培训
早上起来之后,赵岳穿戴整齐之后,出了军官的宿舍,像凤凰军校的方向走去,今天是军校第三期学员开学的日子,也是赵岳参加两个月的短期培训的第一天。
因为扩军的需要,商家军的基层将领几乎都晋升了一级,因此商毅也决定,对新晋升的军官都进行一次短期后培训,帮助他们尽早的进入角色,好在这批人都有足够的实战经验,只给他们补充一些理论知识,教程商毅都己经准备好了,而且针对不同级别的军官,也有都一些不同的内容,毕竟不能用排长的管理方式去管一个连,也不可能用连长的经验去指挥一个营作战。而教官则是由商家军的高级军官担任。
现在赵岳也由连长升为营长,手底下可以管着八百多人,虽然还比不上过去的千户,但也算是差不了多少了。尽管赵岳心里有些不平衡,但实际在商家军中,也算是晋升速度很快的了。因为他加入商家军也才一年多的时间。就己经升到了营长的位置。再和他同期入伍的几个同伴里,是晋升速度最快的一个了。
不过一走在大街上,还是令赵岳感觉比较舒心,因为街上的百姓看着他的目光都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还有不少人主动向他打招呼,叫一声“首长好”,这可和过去大不一样,过去百姓见了明军就像见瘟神一样,躲都躲不及,那会这样热情的打招呼。唯一让赵岳觉得别扭的是身上穿着的新军服。
现在商家军的将士们都有两套军服,一套是野战服,还是过去那一种,是在作战或是训练时穿,另一套是制服,一般是平时穿的,颜色也是深绿色,虽然也是中开短襟、竖领,挺肩,有肩章,中间双排钮扣,长裤,帆布牛皮鞋,不过裤腿不用打成绑腿,最大的区别是帽子,不再是八角帽,而大盖单沿帽。
虽然这套军服基本就是仿照后世样的照式。但在这个时代,却是非常怪异的服装。不过商家军的士兵基本都穿习惯了,而浙江地区的百姓也都看习惯了,到也不觉得有什么?当然还是有少数人依然不适应,赵岳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受人尊重的感觉总是好的,因此也冲淡了不少赵岳的不适感觉。
这个时候凤凰军事学校的基础建设也己经基本完部完工,操场、走道、训练场、教学楼、宿舍等建筑的分布都井然有序。而且军校的教学安排也完全走上了正轨,实行的是跨年制的学制,分寒暑假,每一学年从八月中旬开学,至第二年七月上旬结束,在过年其间会有二十天寒假。
现在军校一共分了步兵、炮兵、骑兵、海兵、特战、指挥六个大专业,但在第一年不分专业,全是基础和基本军事素质训练。等到第一年的学业合格之后,才能开始选修专业。而第一年不合格,则复读一年,如果连续两年都不合格,就会被勒令退学。而到了第四年,将会分配到各部队中去实习。
教官基本都是从军队中抽调出来的人员担任,同时只要是有空,商家军的师级将领都会到学校里来教学,包括商毅在内,只要是他不出行,几乎每天都会到学校里来教课。
今年是军事的第三期招生,现在军校共有正式学生近五千人,加上临时班,共计约有六七千名学生。因为江淮战役的胜利,使商家军的名声在南方也如日中天,加上《杭州时报》又拼命的推波助澜,因此尽管军人在除了浙江以外的地还很受岐视,但还是激发了不少青少年从军的热情,不仅是浙江本地,就连福建、江西、湖广、山东、南直等地都有人赶来报名进校学习军事。因此今年招收的新生也极多,达到了二千三百余人。而且素质也高了不少,不乏十六七岁的读书人,其中有一些还有功名在身。
因为今天是开学的日子,因此学生都集中在大操场上。等赵岳来到这里的时候,己站满了人。同时还不断有人招呼各期的学生,按各自的位置站好。
赵岳也在人群中东张西望,寻找着自己的位置,忽然听见有人叫道:“老赵,这边,在这边。”
赵岳循声看去,只见在自己右侧的不远处,郑广明、刘原、张立东三人都己经聚集在一起,郑广明还在向他挥着手。江淮战役结束之后,不仅仅是赵岳,除了战死的刘平辉以外,他们三人也都得到提升,和赵岳同期入伍的郑广明升为连长,刘原和张立东都升为副连长,而且都是调到其他的新建制队伍里,不在十四团里,因此现在几个人都不住在一起,平时见面的时候也不多,在这里相见,自然都觉得十分亲切。
赵岳也快步走到他们中间,道:“原来你们都来了。”
郑广明在他胸前捶了一下,笑道:“你小子最行啊,一下子都升到营长了,可比我们几个都强多了。”
刘原道:“是啊,现在只有老赵还留在十四团里,我们都被调到其他队伍里去了,说实话,要是不能够留在团里就好了。”
张立东道:“你还算好的,不管怎么样,还和老郑分到一起了,只有我一个,不知被扔到那个角落里去了。”
赵岳道:“不调到其他编制里去,那有那么容易就晋升呢?到了别的队伍里都好好干,也许下一次见面,又都升了一级。”
张立东道:“还是老赵说得对,反正都是在商家军里,分那个队伍里,也会上战场和鞑子干,反正只要是和鞑子干,我老张绝不含糊。”
郑广明呵呵笑道:“好不容易见面了,在说这个干什么?不过今天可不能这么放过老赵了,晚上可得该他请客。你们说是不是。”
赵岳无奈,只好举起双手,作投降状,道:“好吧,好吧,你们说去那里。”
————————————
“呼,总算是到了,现在还不算晚,应该才刚刚开始吧!”
因为在出发之前,商毅刚刚收到了亚莉桑徳拉发回的报告,知道这次进攻萨摩的战斗己经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因此也耽误了不少时间,等他赶到军校的时候,差不多己经是开学典礼开始的时间。这时参加典礼的学生和官兵都己经到位,校门口除了值班的士兵以外,进出的人员并不多。
虽然是浙江地区的最高统治者,商毅身边只带了四名卫兵,在进校门时还主动出示自己的证件。
验证了证件无误之后,警卫兵将证件还给商毅,然后举手敬礼,道:“首长请进。”
商毅正要进门,忽然听见有人道:“年轻人,你们来晚了,报名的时间早就结束了,今天都己经开学了,你们等明年再来报名吧。”
“明年,还要等那么久吗?我可是专程从福建赶来的,不就误了几天吗,就通融一下不行吗?”
“是啊,我是从松江府赶来的,今天才刚刚开学,也不会耽误学业,就让我们补一个名字不行吗?”
“唉哟,福建和松江来的,可都不是本地人,到是真不容易。但报名的时间已经结束了,而且这事我也做不了主啊,所以我也没有办法啊?”
“那么谁能作主呢,你告诉我,我马上就进去找他。”
“呵呵呵,年轻人,你当咱们这凤凰军事是莱市场吗?说进就进,说出就出,想找谁就找谁,那不就乱套了吗?这儿的学生可都是未来商家军的士兵,所以就和军队的管理一样,没有证件或者是保证人,谁都不能随意进出。”
“我们就是想参加商家军,才专程赶到杭州来的……”
这时商毅询声看过去,只见在大门的另一侧,有两个少年人一高一矮,正和警卫的队长在说着。刚才听了他们的对话,商毅也基本清楚是怎么一会事了,因此也走了过去,道:“你们两个也想来报名吗?”
两个少年人和警卫队长一齐转身,看着商毅,警卫队长怔了一怔,显然认出了商毅,赶忙立正敬礼,道:“首长好,我刚才没看见您,所以……”
商毅一笑,道:“没关系,他们两个人……”
这两个少年人到是十分机灵,一下就明白这个首长大概就是能够作主的人,高个少年向商毅施了一礼,道:“这位大人,我们两个本不相识,但都是慕名而来,希望入学习武,效班超投笔从戎之故。只是路途遥远,误了几天时间,还请大人相助,替我们补授姓名。”
商毅点了点头,这两个少年人都是十五六岁的年纪,高个的剑眉大眼,方面脸庞,矮个的眉清目透,颇为文雅,不过都透露着一股书卷气,显然都是读书人。这在军校的学生中可并不多见。因此商毅道:“好吧,我就帮你们一个忙。”转身对自己的一个卫兵道:“吴亮,你带他们到校务处去,请他们给补办两个入学的学生吧。”
吴亮道:“是。”
警卫队长见商毅这么说了,也没有在说什么,又道:“首长,他们两人没有证件,必须登记,有担保人以后,才能进去。”
商毅道:“好,吴亮,我先进去,你留下来,给他们担保,陪他们登记,然后带他们进去,等办完了之后再来找我。”
警卫队长把几人带到值班室。
矮个的少年这才问吴亮道:“刚才那个人是谁呀。”
吴亮看了他们一眼,笑道:“这就我们的督师商大人啊。”
警卫队长也找出纸笔,道:“你们两个运气真好,遇上商大人,总算可以补上报名,没有白跑一趟了。”
两个少年互相看了一眼,都露出了难以自信的神色。
警卫队长又道:“来,报你们的姓名。”
“陈永华。”
“夏完淳。”
第195章 军校
“陈永华,夏完淳,这是你们的学生证,从现在开始起,你们两人就是凤凰军事学院第三期一年级的正式学生了,希望你们以后能够在军校里努力学习,毕业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下面你们可以凭学生证到生活部去领取你们的生活用品,在那里他们会给你们安排宿舍。然后再到图书馆去,拿这个学期的课本。明天开始,就要正式上课了。”
商毅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两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自己不经意间的扇动了一下翅膀之后,阴错阳差一般成为浙江凤凰军事学院第三期最后两名学生,从此也走上了一条与另一时空完全不同的道路。
不过现在这两个少年人对军校的一切都感觉十分新鲜,陈永华今年十七岁,夏完淳今年只有十五岁,两个人的年龄虽然都不大,但对学院并不陌生,每个人都有近十年的学习经验,由其是夏完淳,小时侯有神童之称,但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学院,和自己以前经历过的学校几乎完全不一样。
从总务处出来以后,每人手里都那着一个红绸包皮的小册子,上面烫金写着“学生证”三个宋体字。第一页是刚才给两人作的速画像,第二页写着两人的姓名、年龄、籍惯、入校日期、班级等内容,后面几十页全是空白。
两个人按照刚才总务处的吩咐,先找到了生活处,接待他们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管理员,在检查了他们的学生证之后。管理员立刻给他们登记,吩咐人去给他们安排宿舍,然后发给他们一大堆生活用品,包括有:一顶镶着红色五角星的八角帽,一套军服含皮带,一双绑腿,草鞋帆布牛皮底鞋各一双,还有面盆、毛巾、茶杯、碗筷等物,另外还有一本《学生手册》。每发一项,都要在学生证上记一笔,两人这才明白,原来后面的空白页是用来记这个的。
看着这一大堆东西,两人也不禁都有些发傻,虽然从报纸上看到,军校是全寄宿制,包吃包住,但也没想到这里什么都发,东西发完了之后,管理员道:“好了,先就是这些东西,用坏了可以到这里来购买,但一个月只能买一次,因此小心着点用,等一会给你们安排好了房间之后,再发给你们铺盖蚊帐和钥匙。”然后又道:“你们还有没有带别的行李来呢?”
夏完淳道:“行李到是有,不过现在都放在杭州城里的客栈里了。”
管理员点了点头,道:“拿来之后,先送到这里来,我们要进行检查,有些东西是不许带进宿舍里去的,放在我们这里保管,等你们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领走带回去。还有钱也一样,存放在这里,要用的时候再来取,等会儿好好看看《学生手册》,里面会告诉你们以后在学校里注意什么。”
这时宿舍也己经给他们安排好了,于是又给他们发了铺盖枕头蚊帐各一套。管理员道:“东西齐了,走,我领你们到宿舍里去。”看了看两人对着一大堆东西为难的样子,管理员又笑道:“不急,一次那不完,可以分几次拿,先把铺盖带上。”
于是两人拿起铺盖,跟着管理员走进了宿舍区,这里一排一排,全是三层楼高的红砖灰瓦房。穿过了几栋房子之后,管理员将他们领到一扇房门前,道:“这就是你们的宿舍了,记住门牌号码,这里的房间都一样,很不好认的。”
打开房门,把两人带进房间里,只见入门处是一排高柜,屋内一侧是十张床,有八张都已经铺好了被枕,还有两张是空着做,另一侧是一排桌椅,也是有二张空着,其余都放满了物品,不过这时屋子里一个人也没有。
管理员指着两张空床,道:“这两张床是你们两用了,现在其他人都不在,先把东西放下,到外面去把其他的东西都拿进来。等一会再慢慢清理吧。”然后又把钥匙给两人,道:“食堂就在生活处的左边,凭学生证去领饭票,就可以领饭吃了。”
等把其他东西都领来了以后,两人也都傻了,虽然他们都不是出生于富豪之地,但也是望族门户,在家里都有服持的下人,虽然不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但这种铺床叠被的活可都没有干过,因此弄了半天,也没把床铺好,结果看着两张乱七八糟的床,两人都忍不住互相大笑了起来。
陈永华和夏完淳在另一时空里都是知名的历史人物,不迈一个成名于前,一个显着于后,都互不相识,但在这个时代却鬼使神差的碰到一起来,因为经历相同,而且两人的家境,阅历,教育情况都十分相近,因此认识的时间虽然短,但却十分投机。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以后,免免强强总算是把床给铺起来了,宿舍里的其他人都还没有回来,两人这才想起来,要到图书馆去取课本,因此赶快又锁好了门,问清图书馆的位置,赶了过去。
说实话两人对课本都充满了好奇,尽管中国古代的教育水平算是世界领先的,都只限于文的一方面,而在武的一方面,却几乎是一片空白,武将的知识,基本都是靠家传或是读兵书自己摸索,在不就是从军队里一步一步从基层干起,像这样大张旗鼓,专业教授军事知识的学院,确实是一个全新的东西,如果不是正逢乱世,加上商家军现在的威名,恐怕早就被口水给淹没了。
而且中国古代教育基本没有专业课本的概念,初上课堂时是以《三字经》《弟子规》一类起蒙读物当课本,大一些之后就是用儒家经典当课本,也就是所谓四书五经,而等这些都学完了,就只能凭老师的兴趣,想到什么讲什么。有些知名的学者授课,也会以自己的著作当课本。
两人的年纪虽然不大,但都己博览群书,兵书战策也看了不少,心里也在猜测,军校会以那几本兵书当教材课本。但到图书馆去把课本领到手之后,两人又一次傻了,因为拿到的课本分别是《数学概论》《几何原本》《天体运行论》《初级物理》《泰西诸国简史》《士兵手册》《初级战术》《战争简史》《兵器谱》这么九本书。
其实这九本教材可是费了商毅不少心血,虽然有一些是己有的著作,如《几何原本》《天体运行论》,但也经过商毅重新组织,编写,删除了一些这个时代的中国还难以接授的概念,《数学概论》《初级物理》则是用后世的中小课本改编,《泰西诸国简史》是传教士们帮助编写,而《士兵手册》《初级战争论》《战争简史》《兵器谱》这四本书虽然也参考了许多书籍,但也花了相当的功夫来组合整编,有些地方是由商毅自己写成的,一直到这时,才算基本完成。当然在作者名字上,商毅毫不客气的写上了自己的大名。
商毅的用意是希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并且对外面的世界有一定的了解。而数学知识,是一切科学知识的基础。
不过陈永华和夏完淳显然还不能理解商毅的苦心,因为这九本课本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