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啸大明-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
苏州分行的成立十分顺利,新丝路丝绸织造厂也首先带头在苏州分行开了户头,大宗银钱交易也都通过苏州分行来完成。其实这个时代的中国商人对钱庄的经营并不陌生,许多商人也都很习惯用钱庄做中价,进行货币交易。而且商毅在苏州商界的名声也很好,也有足够的实力,一些有实力的商人也纷纷都来开户。因此生意势头很好。
不过商毅来苏州可不是只为了成立苏州分行,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目地,就是成立苏州丝绸总会。
以前商毅办厂、办实业是为了解决自己的资金来源,但在得到了李自成搜刮的巨额白银之后,商毅现在是真的不差钱了,于是也不打算再办多实业,除了兵工厂、造船厂、印刷厂、银行这些重要部门之外,商毅打算逐渐退出其他的实业,让给专业的人士去经营。
因为商毅知道行政机构如果过多的干涉商业经营,对于经济商业和运行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政府应该做的是宏观的协调和引导,应该多成立一些协会,行会一类介与官商之间的行业管理组织,而不是亲自参与实业经营。成立苏州丝绸总会只是第一步偿试,以后还要扩展为浙江丝绸总会。包括其他行业的协会、行会等。
因此在到了苏州以后,商毅也把苏州分行的事情都交给林凤舞来付责,因为她才是浙江银行的行长,而商毅在新丝路丝绸织造厂里招集其他十八家丝造作坊的坊主一齐开会聚议,成立苏州丝绸总会的各项事宜。而且商毅己经拟定出了一个俱体的章程,由其他十八家丝造作坊的坊主来讨论。
大体来说,商毅拟定的章程分为总则、机构设置、入会标准三个方面。
总则是:苏州丝绸总会是面对苏州的所有商人,只要是希望从事丝绸行业,并符合入会标准,愿意服从会章,履行义务,就都可以申请入会。凡事加入苏州丝绸总会的商人,都可以被称为会员。并且对每一位会员都秉公对待,一视同仁。
在原则上,苏州丝绸总会并不干涉各商家、丝造作坊的俱体经营事务,主要是付责集中个体商人、丝造作坊的力量,对外统一说话,统一的销售价格和生丝收购价格,充份保障各商家、丝造作坊,以及丝农的利益,并合理分配国内资源,统一安排海外的运输和销路,使各商家、丝造作坊共同发展。
苏州丝绸总会将对丝绸行业制定统一的生产标准和质量,并定期抽查会员产品,保证苏州丝绸总会出产的丝绸品质,维护苏州丝绸总会的名誊。同时也会定期组织招商促销活动,扩大苏州丝绸总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苏州丝绸总会的机构设置分为:会长、执委、会员三级。会长为一人,由全体会员一起选举产生,任期为三年,可以连任一届,也可以隔届出任,在任期间付责整个总会的运行,组织招开执委会议、会员大会,对外交流招商等等工作。
执委为十二名,由全体会员一起选举产生,任期也为三年,不得连任,但可以隔届出任,总会的各项决议都将由执委投票决定,当票数相同时,可以会长做最后决定。同时执委还有罢免会长的权利。
总会的重大决议必然由会员大会投票决走,并定为每三年举行一次全体会员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会长和执委,并决定未来三年内总会的决策、制度和发展方向。
苏州丝绸总会将于明年开年之后,正式挂牌成立,入会资格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自己的生产作坊拥有的织机数量,明年必须在百台以上,然后以每年一百台的速度递增,在第一个周期结束以后,入会标准将达到三百架织机。如果织机数量不够,可以挂靠某一位会员的门下,但不能算正式会员。
而十八家丝造作坊和新丝路丝绸织造厂将自动成为第一批会员,但在明年内,也必须将自己的生产作坊扩大到拥有织机百台以上,以后每年按要求递増。
当然众坊主对商毅拟定的章程基本没有太多的异议,因为这些章程制定的十分公平,并没有给新丝路丝绸织造厂特权,同时现在各坊主也知道啇毅己经从荷兰和郑芝龙那里取得了海外贸易权,因此对他们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而且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做生意向来都喜欢搞单干,互相之间主要靠压价竞争,结果只能白白便宜了老外,其实谁都吃过这个亏,谁都不想但还只能这么做,因为也没有能力改变这个现像,因此如果真的能够联合起来,用一个声音说话,肯定是对众人都有益的。
唯一令众坊主觉得不满的是入会标准,在这十八家丝造作坊中,达到百架织机以上的只有三家,大多数作坊的织机只有七八十台左右,少数还不足五十台。而且一百架的标准还不算大问题,但在三年之后,要达到三百架织机,对各作坊来说,还是有一定压力的。目前也只有新丝路丝绸织造厂一家能达到这个标准。
但入会标准可是商毅促进中国丝绸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另一时空的十七、十八世纪里,每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有自己的支柱产业,英国的羊毛业、荷兰的造船业,法国的纺织业。而中国最适合做支柱产业的,当然就是丝绸业了。因此商毅也要首先改变丝绸业的小作坊生产状况,推动丝绸业彻底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向规模化、专业化、工厂化的方向发展。以织机数量为入会标准,是必须坚持的。
不过商毅并没有强制众人通过入会标准,首先抛出了所有会员均可享受浙江的对生产作坊的税务优惠政策的诱饵。因为苏州不靠海,丝绸想要出口,必须运到浙江沿海地区,因此浙江省的对生产作坊的税务优惠政策。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同时商毅又让这十八家作坊平分江苏织造局的利益。在郑敬高离开苏州之后,苏州织造局就由新丝路丝绸织造厂来接管,新任的苏州织造太监韩赞同到任了之后,也非常明智的选择了沉默。
苏州织造局是官办的丝造坊,因此规模十分庞大,共有织机一千二三百台,就是新丝路丝绸织造厂,也只有它的三分之一,其中织造各种花纹图案的提花织机就有二百畲台,可以说蕴藏着巨大的利益,商毅把苏州织造局分为二十股,每家织造作坊占一股,新丝路丝绸织造厂占两股,除去供应南京皇宫之外,剩余的利润就由各家一起平分。
最后商毅又表示,对这十八家织造作坊,浙江银行苏州分行也将给予贷款优惠政策,解决他们的资金困难。于足这样几条优惠条件下,众作坊主也都接受了这个入会标准。而在此同时,也为苏州分行拉来了第一批客户,实在是一举两得。
不过从现在到明年苏州丝绸总会正式挂牌成立还有四五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都算为筹备期,主要是吸收会员,制定章程细节,在今年十月或十一月,招开第一次会员大会,选举正式会长和执委。在目前还是由新丝路丝绸织造厂领头,而林进旭出任临时会长。
商毅当然不会多管事了,只是交待了一下自己大致的构想,具体的细节就都交林旭升去付责和其他十八家作坊主来讨论完成。
而就在这时,出现了一件让商毅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苏州知府彭正穗的慕僚,赞画李松晨来投奔商毅,请求商毅收留。
原来苏州知府彭正穗虽然对商毅在苏州的行为不闻不问,但心里总是不舒服,也觉得当个傀儡知府没什么意思,而且万一那天商毅失事了,自己说不定还会受到牵连,那才是冤枉,因此也上下活动,终于运作的转任其他地方,现在只等南京的调任公文下来,就可以离开苏州了。
而李松晨的想法和彭正穗不一样,他考虑再三,认为明朝己是积重难返,南京朝廷中兴的可能性不大,而商毅到是颇有潜力,在这乱世中大有可为,因此决定投靠商毅。
见了商毅之后,李松晨对自己的动机到也直言不违,而这还是第一个主动投靠商毅的文人,因此商毅也答应收留他,并且表示在彭正穗离任之后,就让李松晨去杭州找自已。
第069章 黄宗羲来访(一)
就是浙江银行杭州总行刚刚挂牌成立,有消息传来,说是南京朝廷派遣黄宗羲为使,来到杭州,颁发对商家军在山东取得的胜利的嘉奖诏书。
商毅也不禁吃了一惊,这到不是说他没想到南京朝廷会对自己进行表彰奖励,立了这样大的功劳,而且弄得风声水响,怎么样也要给点奖励吧。但这次使臣的人选:黄宗羲到让商毅有些意外。
黄宗羲的大名,商毅当然是知道的,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学家。和王夫之、顾炎武并称为明末三大宗师学者。是这三大宗师学者中年纪最大,而且也是唯一一个有着深厚东林背景的人。
不过在南明的南京朝廷时代,黄宗义的表现和其他东林党人并没有什么区别,视野狭碍,思想顽固,观念偏激,但却偏偏又自以为清高道徳,自以为事,眼高手低,不仅没有为南明朝廷做多少实质有用的工作,而且只顾内斗,不顾大局,使南明的力量在内耗中不断削弱。而在这方面,黄宗羲也可以算是东林党的一个典型代表人物。甚致可以说南明南京朝廷的短命,包括黄宗羲在内的东林党也有不可推缷的责任。
而且在南明灭亡之后,有一些学者也在反思东林党的行为,只有黄宗羲依然全力在为东林党辩护,他的观点是东林党都是正人君子,凡事与东林党作对,或意见不同,就是奸佞小人。而后世的学者往往出自对黄宗羲在学术思想上成就的尊重之情,只好对黄宗羲在这段时期的表现和政治观点避而不谈,有意忽略。
不过尽管黄宗羲在政治上的表现差强人意,甚致可以说是十分拙劣,但商毅也不否认,黄宗羲在思想、学术上的成就,确实达到中国古代最高境界,被称为宗师绝对一点也不过份。毕竟是人无完人,一个优秀的思想未必就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这种显像也并不少见,在另一时空里的二百多年以后的那位康圣人,同样在思想成就上独树一帜,但在政治上的表现幼稚得连儿童都不如;还有比康圣人稍晚些时候的孙国父,虽然无愧于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但在政治领域中,同样也是被晚清的老官僚们玩弄于股掌之间。
黄宗羲的政治理想主要集中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在中国古代,敢于骂皇帝不少,最知名的莫过于海瑞的那一份第下第一疏。而黄宗羲的最大成就就在于,他并非把予头对准历史上的某一位皇帝,而是从民本的立场来抨击整个君主制度。
有学者认为黄宗羲的思想仍属治权在君,并没有到达近代民主思想的标准,也有学者认为黄宗羲的思想是近代民主思想,在民权理论上还超越了欧洲的卢梭。但无论是那一点,在中国己经维持了数千年的君主制度社会中,能够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念来,也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商毅在南京的时候,和黄宗羲到是见过一面,但两人并没有什么交流。黄宗羲只把商毅当做一般的武将存在,而商毅也不想和东林党多拉上关系。
商毅两次上报到南京的山东捷报,给南京朝廷造成了不小麻烦,因为现在南明朝廷中,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马党都己经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决意与清军议和。因此以马士英为首的一批官员但心商毅的行动会激怒清军,而拒绝与南京朝廷和谈。而吴慈衔碳揖谏蕉〉玫氖だ梢匀们寰鲜兜侥暇┏⒒故怯邢嗟钡氖盗Γ豢汕嵋渍绞ぃ砸楹褪怯邪镏摹
虽然两派的观点各异,但不管怎么说,商家军毕竞是取得胜利,而且还是对清军的胜利,当然应该给予嘉奖。不过商毅的官职爵位己经够高了,这一次也就只赏赐,不加级,但对在山东战场的几员商家军主将都给予加官晋爵。周少桓现在己经是副将,加授山东指挥使,童大勇现在是参将,加授山东指挥同知等等。而黄宗羲就是被派来宣告南京朝廷的封赏。同时还有封周世奇为浙江布政使、王夫之为浙江按察使的正式公文。
当然黄宗义还有一个使命,就是劝商毅悠着一点,别干得太过火了,万一真把清军给惹急了,也不好办。因为黄宗羲也同意与清军暂时议和。
和左良玉、江北四镇这些军阀不同,在表面上,商毅对南京朝廷还是表现得相当尊敬。黄宗羲的官职并不高,但是朝廷的特使,也就相当于钦差大臣,而且又是著名的思想家,因此商毅也对黄宗羲做了十分隆重的欢迎。并且带着周世奇和王夫之在杭州城外迎接。
双方见面之后,商毅也主动上前施礼,笑道:“南雷先生,南京一别近两个月了,别来无恙吗?”黄宗羲在晚年号梨洲,但在年轻时号南雷,因此商毅也这样称呼他,以显得对他尊敬。
见商毅的态度客气,黄宗羲也不能倨傲,他对商毅虽然不怎么待见,但也清楚现在东林的首要敌人是马士英,而商毅从一定意义上说,还可以算是东林党的盟友,因此拱手施礼,道:“商军门,久违了。”因为商毅是以武将出任巡抚,因此按惯例可以被尊称为军门。
两人都客气了一番,然后商毅又向黄宗羲指引周世奇和王夫之。其实王夫之对黄宗羲也慕名己久,因为这个时候黄宗羲的文章学识在仕林中己经很有名气了。
而现在王夫之的名声虽然还不如黄宗羲,但他一直在《杭州时报》上发表文章,随着《杭州时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王夫之也知名度也在逐步提高。黄宗羲虽然对《杭州时报》有不少非议之处,但也在报上看到过王夫之的文章,也对王夫之的才学十分赞赏。
商毅把黄宗羲迎进杭州,在巡抚衙门坐座,黄宗羲首先宣读了朝廷对商毅的嘉奖,以及对有关人员的升职欶令。而商毅等人也装模样向南京方向遥拜,表示对皇帝的谢意。而黄宗羲也说了一些免励鼓舞的话,气氛也十分和谐。随后周世奇、王夫之等浙江官员也都一一告退,只留下了黄宗羲和商毅两个人。
黄宗羲这才道:“商军门,你可知道,朝廷己经派出北使团,北上进京谒陵,祭告先帝。”
商毅点了点头,道:“这样的事情,我当然知道,难到说朝廷是怕我在山东胜利,会惹恼清军,影响了这次议和吗?”
黄宗羲到没想到商毅会说的这么直接,也不禁苦笑了一声,道:“现在朝廷内部的情况,商军门恐怕也是知道一二,奸臣当道,阻塞贤路,朝纲不兴,因此不可轻开战端,还是稍作退让为好。”
商毅心里想着,南京朝廷现在乱成一团,你们东林党恐怕也是功不可莫吧,不过他正在也不想和黄宗羲去争这些,因此道:“南雷先生,依我看来,此番和与不和,恐怕不再于我们,而在于满清吧?”
黄宗羲怔了一怔,道:“商军门,此话怎讲?”
商毅笑道:“如果满清一意要夺取我大明江山的话,我们就是派出使臣,做出退让,恐怕他们也不同意与我们议和的。因此我料这一次议和难成,而己恐怕是议和的使臣都难以再归南方。”
黄宗羲摇了摇头道:“此前满清曾有五次进攻我大明,而且每一次都深入腹地,但最终都退回关外去了。可见他们只在意子女财帛,而并无意夺取我大明江山,因此这一次恐怕也不例外,只要许他们一些财物,议和当是可成。”
商毅心里苦笑,黄宗羲在政治上的见解确实很差劲,当然也不仅仅是黄宗羲,整个南京朝廷也都差不多,只看这次北使团议和的主要内容:割山海关以外地方与清朝;以南北朝之例平等待之;弘光帝年长,称“叔”;顺治帝年幼,称“侄”;明朝每年给清朝十万“岁币”等。就可以想得到,别说清朝现在根本无心和南明议和,就算是有议和之意,这样的条件也是不可能答应的。
因此商毅道:“满清素来窥视我大明,又怎会不欲求土地呢?此前满清五次攻我大明,并非不欲占我大明强土,仍是不能,当时我大明国力尚在,虽一时失利,但仍有余力,而满清国小民寡,不经久战,为一不能;当时在关外尚有宁远、锦州未失,满清根基不稳,为二不能;而且山海关尚在我大明手里,满清五次攻明,都绕道而入,为三不能。正是有此三不能,满清才未久占我大明强土。而如今此三不能皆无,满清己占北直京师、河北、山西、山东等地,而且还会得陇而望蜀,挥师南下,收入江南之地。又怎会轻再退出关外呢?”
顿了一顿,商毅又道:“就说这次的青州之战,我大明军队尚在青州,是满清出兵相攻,我军才不得己而反击。如果满清无意占我大明强土,又岂会来攻青州。南雷先生熟知史事,岂不知南宋涯山之故事,当年蒙古尚可以挥师南进,收取江南,如今蒙古己降于满清,而满清又岂有不欲效蒙古之举吗?”
黄宗羲听了,也不禁苦笑了一声,觉得无话可说。
第070章 黄宗羲来访(二)
虽然商毅和黄宗义虽然没有取得共识,但商毅仍然对黄宗羲十分礼敬,请黄宗羲在杭州盘桓几天,并让王夫之带着他在杭州参观。
黄宗羲本是绍兴余姚人,对杭州也不陌生,在这里也有不少好友,因此也想逗留几天。而且他对王夫之的文章颇为赞许,而且在许多学术观点上,两人都有相似之处,也想借这个机会,和王夫之多交流一下,而王夫之也正有此意,自然也十分高兴的接手这个差事。
这当然也是商毅有意这样安排,因为在另一时空里,明末清初的三大宗师虽然在学术和思想上都有非凡的成就,但在互相之间基本没有什么交集,缺少类似与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朱熹和陈亮之间的那种交流和沟通,甚致是争论。现在黄宗羲和王夫之阴错阳差的见了面,商毅也希望看一看,他们在一起时能碰撞出什么火花来。虽然两人都还没有达到自己思想大成的境界,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却可以更好的取长补短,吸收对方的长处。致少商毅感觉得到,王夫之的思想观念,和另一时空相比,己经有了一些新的东西。
于是从次日开始,王夫之就领着黄宗羲一面在杭州城里游览参观,一面也交流了许多自己目前形成的观点看法,虽然也发生了一些争执,但互相之间都觉得受益非浅,都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其实如果排除政治立场之外,黄宗羲还是一个相当见识和气度的人,否则也不可能成为一代学术宗师。
当然在杭州城里游览参观的地方也是经过了商毅的安排,主要是目前商家军在杭州开设的工厂、学校等地,参观这些地方的时候,自然也免不了谈到商毅,王夫之也趁机把商毅在浙江的所做所为向黄宗羲都介绍了一番,也使黄宗羲对商毅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商毅在浙江大张旗鼓的搞清理土地,征收商业税,设立海关,实际上都是得罪豪门大族的事情,这些豪门大族在浙江当然惹不起商毅,只好纷纷到南京去托人情找门路,希望把商毅给整下去,而南京朝廷现在一来是自顾不暇,二来也确实是拿商毅没有办法,无论是马士英还是吴疾换岫砸膊桓叶陨桃愣郑虼艘仓荒懿涣肆酥
但黄宗羲到还是能够从中听到一些关于商毅的风声,不过多半都不是好事,豪门大族当然不会说商毅清理土地,征收商业税,设立海关这些事情做的不对,而是另找借口,什么危害地方、贪脏卖法、不尊朝廷、飞扬拔扈之类,反正就是乱扣大帽子。而黄宗羲来到杭州之后,也有不少朋友来找黄宗羲申诉商毅的罪行,因为黄宗羲的官职虽然不高,但是东林的得力干将,很有影响力,因此也希望通过他向南京朝廷施压,来管管商毅。
不过黄宗羲毕竟不是那种听风就是雨的人,至少在目地的政治立场上,商毅还算是偏向于东林一方,而且这几天在杭州城里的见闻,还有听王夫之的介绍解说,也澄清了不少关于商毅的错误言论。
其实对清理土地,黄宗羲还是相当赞成的,因为黄宗羲熟知史料,知道土地兼并对国家财政、对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作用,而且清理土地也都是得罪人的事情,没有相当的勇气和责任感,一般人都轻易不敢去做。整个大明朝也只有两个人敢在土地上下手,一个是张居正,一个是海瑞。
而征收商业税,设立海关这些工作,经过王夫之的解说之后,黄宗羲也明白,其实这是扶植工业商的做法,并非什么与商争利。因为黄宗羲是持工商皆本的思想,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由其是商毅的那一套扶植产业型商人,限制流通型商人的理论,却是黄宗羲从没听说过去,虽然黄宗羲对促进社会分工,瓦解小农经济、社会化生产这些新词还有些半懂不懂,但也承认,商毅的这种做法,还是相当有道理的。
还有在玻璃厂、印刷厂参观之后,黄宗义也觉得自己大开眼界,虽然他不像宋应星那样重视技术,但也不会对这些技术不屑一顾。毕竟这些技术对国家、对朝廷来说还是相当有用的。
因此黄宗羲也对商毅的印像大为改观,因为原来黄宗羲只当商毅是一个普通的武将,最多也就是第二个戚继光,但现在才发现,商毅的行为做法,其实远远超出了一个武将的范围,他不仅有很强的治理地方的能力,而且重视工商业,重视工匠技术,甚致还十分重视教育,可以说就是许多朝廷大臣,也未必能做到这些。由其是商毅制定的浙江学校建设规划,更是令黄宗羲没有想到,这确实是一件利在后世百代的好事,但却是由一个武将来完成后,也令黄宗羲心里总觉得怪怪的。
在第三天,王夫之又带着黄宗羲出城参观了刚刚兵工厂和成立的军校。
到了军校之后,黄宗羲就十分惊讫,因为这所军校占地极广,足有数里方圆,操场平整,一应设施齐全,而且学生的宿舍、教学的教室都是一色的红砖瓦屋,不少房间的窗户居然都是用的透明玻璃,显得既整齐统一,又气派美观,可见商毅对这所军校是下了不小的投资。
而且学生的年纪虽然都不大,但却都是昂首阔步,精神焕发,就连走路的姿式也是虎虎生威,不过有不少学生们见了王夫之却都十分尊敬,都立正站行礼,然后叫一声:王先生或是王首长。虽然在黄宗羲看来,敬礼的姿式非常古怪,但却显得不仅是训练有素,而且十分懂礼守纪。就是正规的军队,也做不到这一点。
随后在王夫之的陪同下,黄宗羲还参观了两堂军事课,黄宗羲对教授的军事理论听得似懂非懂,但看另一堂实战技能训练课却看得十分认真,虽然都是十五六岁的少年,但一个个却是生龙活虎,神情专注,态度极为认真,完成动作也是一丝不苟,丝毫也绝不逊色于正规的军队。黄宗羲甚致觉得,就是自己在南京所见过的精锐明军,也未必打得过这批娃娃兵。
王夫之一边陪着黄宗羲看着,一边也把军校的组织结构,学校制度,教学内容等都像黄宗羲一一做了介绍。
看完了军校之后,王夫之又带着黄宗羲来到了兵工厂,厂长孙和鼎也早就收到了通知,亲自出城迎接他们两人,并且领着他们在厂区里参观,同时还付责向黄宗羲介绍兵工厂的情况。
原来以为军校就己经出乎于自己的想象了,见到了兵工厂的全貌之后,还是让黄宗羲又大大的震惊了一次,兵工厂的规模不仅比学校更大,人数也更多,而且还有为数不少的外国工匠在里面做事。还有许多黄宗羲根本就叫不上名来的器械设备。同时生活设施几乎是一应俱全,几乎就是一座小城。
当然在这里参观可就不像在学校或是其他工厂里那么随便了,有许多地方都有卫兵把守,进出都需要特定的证件,如果没有证件,连王夫之也不能进入,孙和鼎虽然可以通行无阻,但也不能带无证人员进入。另外虽然孙和鼎对黄宗羲的提问都回答得十分详细,但涉及到兵工厂规模、产量、人数等问题,却都告之不能回答。可见管理相当严格。
因此王夫之也只能向黄宗羲连连道赚。好在黄宗羲对此也不做强求,不让进就不进了,不回答也就不打听。当然看一看兵工厂的制成品到是不禁止,也是在兵工厂里重点参观的一项。在仓库里放置着百余门各式各样的火炮,一尊尊青光崭亮,沉重而威严,还有数千杆火枪,排列的整整齐齐,还有其他霹雳火箭、手榴弹,甚至是刀枪盔甲,也使仓库里的气氛不自觉的变得有些沉重起来。
参观完兵工厂之后,己是下午吋分,黄宗羲和王夫之这才返回杭州。而在一路上,黄宗羲却是沉默寡言,远不如来时那么谈笑风生,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如果说在杭州城里参观工厂、学校的时候,黄宗羲还是站在傍观者的立场,而且多少还有一些赞赏这些做法的心态。但在参观完了兵工厂和军校之后,黄宗羲却本能的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劲了。
军校的作用十分明显,就是陪养军事人材,而兵工厂的规模制度之严、生产出来的武器数量之多,就是南京也大大不及。如果军校和兵工厂是由朝廷来付责兴建,那怕是委任商毅付责,到也是无可厚非,但现在却是完全商毅的私人行为,那可就大不一样了。
而陪养的军事人材、生产出的武器自然都是供商家军使用,因此黄宗羲心里也不能不冒出这样一个念头,军校和兵工厂的规模和作用,己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巡抚的行为权力范围,商毅这是打算干什么呢?
第071章 黄宗羲来访(三)
进城之后,在黄宗羲的建议下,黄宗羲和王夫之找了一间酒楼,要个一个雅座单间,对酌饮酒。
喝了几杯之后,黄宗羲才神色凝重的对王夫之道:“而农,我想商军门不过只是一省巡抚,又无朝廷法令许可,还建立军校,虽然是为了培养人材,但终不妥当,更不用说公然开办兵工厂,建造火器军需,我看以是有越职专权之嫌,你即为商军门的左右臂膀,还是要劝告一二为好。”
王夫之却若无其事,摇了摇头,道:“太冲兄,凡做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何况现在正是乱世,只可事急从权,又岂能凡事循规蹈矩。我们商家军过去所以战无不胜,全仗有火器犀利,士兵训练有素,若不如此,我们商家军又何以抵抗满清吗?虽有越职专权之嫌,这次我们商家军在山东为朝廷守住青州、莱州、登州三府之地,亦足可相抵,难到太冲兄以为,尊规守矩要比击败满清更为重要吗?”
黄宗羲呆了半响,也只好道:“训练士卒,培育人材,尚有可说,但商军门若是需要火器,大可向朝廷索要,又何必硬要自己建一座兵工厂呢?何况这座兵工厂的规模,不用我说,而农也该看得出来,也未免太大了一点,只为守卫山东一地,有必要弄得如此规模吗?终非为人臣者应做的。”
王夫之也叹了一口气,道:“太冲兄,你是在南京任职的人,也应该看得出来,如今的南京朝廷是个什么样子,别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