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纠-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纠和齐侯的侄女、未来鲁公的夫人、也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事件的女主角哀姜,等等。
  吴纠之所以点名王姬,是因为他曾经看过一些齐桓公的小故事,齐桓公登位之后,先打了鲁国,然后受辱兵败,受到了极大的挫折,这才想起来和周天子拉近乎关系,派人说媒了自己和王姬的婚事,从而得到了周天子的庇护。
  吴纠想着,如果这件事情提前到和鲁国打仗之前,那么鲁国肯定有所忌惮,这打仗的胜率也高了不少。
  再有一点,就是王姬的这个亲哥哥,王子郑是王姬同父同母的亲哥哥,王子郑是谁呢?如今他还是王子郑,在不久的几年之后,周天子病逝,新的周王登基,王子郑就变成了太子郑,再有些许年,周王想要废太子,令立宠妾之子,齐桓公则是力挺太子郑,成功帮他登上周王宝座,这样一来,齐桓公可就是太子郑的大恩人,齐桓公能不称霸吗?
  吴纠觉得,这个王子郑,别看现在他只是王子,但是绝对是个潜力股,毕竟历史这么写着呢,所以才提出让齐侯娶王子郑的妹妹,这个决计错不了。
  吴纠并不知道齐侯是死过一次,重生而来的齐侯。
  齐侯也不知道,吴纠是看过历史的人。
  吴纠说完,齐侯就陷入了沉思,眯着眼睛盯着他看,其他人都觉得吴纠这个办法大好,说的简直是就是醍醐灌顶,振聋发聩,不过齐侯一时间没有表示,竟然眯着眼睛,眼神中尽是危险之色的看着公子纠。
  众人也闹不明白齐侯是怎么个意思了。
  其实齐侯心里并不是不想联合周天子,他只是在想王姬,王姬这个人,是他的正夫人,齐侯上辈子是喜欢颜色的人,他有三个嗜好,打猎、美酒和美女,齐侯上辈子有三个正夫人,分别是王姬、徐嬴、蔡姬,如同夫人待遇的还有六个妾夫人,长卫姬、少卫姬、郑姬、葛嬴、密姬、宋华子,而他的儿子一共有十几个。
  齐侯后期,易牙和寺人貂乱政,这两个人深得后宫宠妾的喜爱,宠妾也天天给齐侯吹枕边风,以至于最后易牙和寺人貂把持朝政,将齐侯软禁,儿子争位,愣是没人管他死活。
  齐侯这辈子重来一次,任用贤臣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也要戒打猎,戒美酒和女人。
  齐侯一听王姬,心里有些犹豫,不和周天子结盟,立不稳脚跟,无法跟鲁国抗衡,跟天子结盟,要娶王姬回来,齐侯可不想后院失火了。
  齐侯一直眯着眼睛打量吴纠,吴纠面色不动,其实内心也看不懂齐侯了,只觉得这个人变脸比翻书还快,而且喜怒不形于色,说不高兴就不高兴,没有任何理由。
  众人一片沉默,政事堂内空气有些焦灼,齐侯悠闲的托着下巴,目光却灼灼然的盯着吴纠,黑袍下的手指,轻轻敲击着酒案,发出“哒……哒……哒……”的声音。
  就在众人大气儿也不敢喘的时候,齐侯突然笑了一声,说:“好啊,说得好。”
  众人一听,这才“呼”的松出一口气,吴纠也暗暗将心放下来,就听齐侯又笑着说:“不过我觉得二哥说的有一些偏颇。”
  吴纠立刻恭敬的说:“请君上指正。”
  齐侯一派悠闲的样子,说:“孤今年已有三十岁,王姬不过二七年纪。”
  这个时代的女子,一般是十五岁就出嫁,齐侯登基的时候,年纪应该在二十九岁到三十一岁之间,算是个准大叔,公子纠比齐侯长一两岁,因该是三十岁到三十三岁之间。
  男子三十而立,娶十五岁美娇娘的事情比比皆是,根本不是什么稀罕事。
  不过齐侯这么说了,众人只能干笑赔是,也不知道齐侯到底是什么意思。
  齐侯突然笑着说:“孤倒是想到了……无亏年纪正好,与王姬该是相当。”
  他这话一说出来,众人都给吓着了,敢情齐侯竟然想给自己儿子说亲事?
  齐侯重生而来的时候,正好赶上了时水之战,这一年齐侯已经三十岁了,虽然他这辈子对妻妾和儿子都有了忌惮之心,但是他眼下已经有了三个儿子,长子无亏今年十四岁,已是上战场的年纪。
  不过长子无亏还没有娶妻。
  齐侯如今还没有正夫人,他的三个儿子都是妾夫人所出,但是齐侯不想再娶,以免导致自己的悲剧,就把思想打到了儿子身上,这样也是齐国和周天子联盟,也无不可。
  众人都听说周天子这个宗族公主,生得美貌如花,又有才华,齐侯竟然看不上眼,要指给自己的儿子,公孙隰朋是惊讶,高子国子是不解,鲍叔牙管夷吾则是暗暗赞叹,连召忽都多看了齐侯一眼。
  这是一石二鸟之计,既能和周天子联盟,而且王姬嫁过来是儿媳妇,正好比齐侯矮了一辈儿,往后王子郑要是登基,也矮了一辈儿,简直就是放长线钓大鱼。
  吴纠垂着头,眼睛转了转,这个时候,要数最惊讶的就是他了,历史书上可不是这么写的,王姬的确嫁过来齐国,但是嫁给的是齐桓公,那个春秋第一霸主,而且是身为第一夫人嫁过来的,是齐侯的嫡妻,结果现在怎么要变成儿媳妇了?
  吴纠想着,眼睛灵动的转了几下,突然脑补了宣姜的故事,宣姜和文姜都是公子纠和齐侯的妹妹,这两个人才华横溢,美貌惊人,但是这两个奇女子都不太检点,文姜和哥哥诸儿私通,而宣姜更甚。
  吴纠想到“儿媳妇”三个字,不由就想到了宣姜,难道齐侯也要效仿卫宣公,说是给儿子太子伋娶妻,结果新娘子接来了,却把太子伋派出去公干,自己迎接了儿媳妇?
  齐侯不知道他乱七八糟的想法,只是看着他眼睛不停的转,那黑色的眸子甚是灵动,充斥着一股说不出来的感觉,犹如天上繁星,光可夺月。
  其实他不知道,吴纠把他想成了一个窥伺儿媳妇的“老色狼”了,吴纠这么一想,顿时觉得,齐侯别看长得端正,还有王者气度,但是这思想也太龌龊了。
  齐侯莫名被吴纠在心里暗骂了,也不知怎的,这夏日炎炎的,似乎有些着凉,鼻子一酸,赶紧用袖子遮住,竟然打了一个喷嚏……
  齐侯说:“替公子无亏迎娶王姬的事情,就劳烦高子国子两位上卿了。”
  高子国子是周天子指派的监国,周天子最信任的人,让这两个人去说媒,再好不过了。
  高子国子立刻站起来说:“是。”
  这事情算是说完了,吴纠还误会了一些,齐侯又说:“另外一件事,就是二哥所说的曹刿这个人,曹刿……是个能人啊,孤在逃亡莒国的时候,也曾听说过。”
  这个时候鲍叔牙就捋了捋胡子,仔细回想了一下,他是和齐侯一起逃亡莒国的,怎么不记得有这样一个能人异士?
  齐侯只是信口说来,毕竟他经历了一辈子,已经讨教了两次曹刿的厉害,说起来,曹刿打败了长勺大军,又在会盟上众目睽睽之下,用刀抵住齐侯的脖子劫持他,这种耻辱和管夷吾的射勾带只是有过之,没有不及。
  不过齐侯这个人,说他气量小,他的确刚愎,但是都在小事情上刚愎,说他气量大,他连仇人都能尊为国相,何怕再多一个曹刿?
  齐侯说:“孤刚刚登基,不方便离开临淄城,但是寻访曹刿这个事情,又势在必行,这件事情……就劳烦二哥,二哥意下如何?”
  吴纠一愣,眼睛又快速一转,这情况突然有些摸不着头脑,自己可是膳夫,膳房里烧火做饭的,齐侯突然让自己去招揽贤臣,而且还要出使莒国,这可是大司行的活儿。
  而且一旦把吴纠放出齐国,谁知道吴纠还会不会回来?会不会趁机逃命?
  齐侯见众人面露惊讶之色,连面色苍白淡然的吴纠,一瞬间单薄的身子也为之一颤,眼中一闪疑惑,因为血行加速,变态的白皙的脸颊上露出淡淡的殷红,竟然平添了几分灵动的颜色。
  齐侯看着众人的反应,心里有几分得意,君王怎么能让臣子摸清楚脉门呢?
  吴纠只是稍微一考虑,立刻行礼说:“君上厚爱,纠当不辱命。”
  齐侯笑着说:“好好,孤与二哥,就如同叔牙师父、管师傅与召师傅,亲如手足,孤自然相信二哥。”
  众人听齐侯说的那叫一个温柔似水,心里都七上八下的,齐侯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突然又亲近上公子纠了?
  就在众人纳闷的时候,齐侯眯着眼睛,狭长的眼睛透露出一股危险的光芒,笑着又开口了,感叹的说:“不过孤没想到,鲁公收留了你,你却恩将仇报,替孤想办法讨伐鲁国,二哥……也是狠心之人呐。”
  刚刚还温柔似水,这会儿语气就结了冰锥子,若是真的掉下来,非要扎死一个人,尤其这话说的半真半假,半开玩笑半是谴责,在座的众人一时又弄不清楚齐侯的意思了。
  吴纠心里猛跳两下,两颊还透露着微微的红晕,语气淡淡的,白色的衣袍微微一动,发出“簌簌”的声音,行了一个大礼,滴水不漏的说:“纠听说有句话叫做……‘公而忘私,国而忘家’,能对恩人狠心的人,才能对君主忠心。”


第12章 大行
  众人一听,全都怔住了,不由吃惊的看向吴纠,这话说的滴水不漏,而且辩才出众,饶是国子高子这样的上卿大夫都没办法如此对答如流,而公子纠不只是反应快,答得也好听。
  鲍叔牙管夷吾和召忽心中也暗暗惊叹,他们不知吴纠换了芯子,都以为是公子纠经过这次的大劫难,突然成长了,若是公子纠以前也这般成熟持重,就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齐侯听了这话,真别说,也是莫名的受用。其实做君王的,尤其做的地位越高,越不可一世,就越是喜欢听别人表达对他的忠心。
  上辈子易牙是个烧火的奴隶,却能一跃成为齐侯面前的宠臣,制衡群臣大夫,就是因为易牙对齐侯表达了忠心。那时候齐侯只是顺口说,自己什么肉都吃过了,这辈子唯独没吃过人肉,大家都是听了听,这肯定是在说笑,哪知道易牙就把自己刚满四岁的儿子给烹了,献给齐侯吃。
  齐侯自然是不敢吃人肉的,但是他也看到了易牙的忠心,在他心里,家人儿子没有君王重要。
  管夷吾当年曾经劝过齐侯,易牙这种忠心,没有人性,所以不能启用,但是齐侯当时已经位高权重,帮助太子郑登基成为周天子,成功制衡了周国,哪听得下管夷吾的劝谏,日后才后悔不迭。
  吴纠这个忠心,则表的恰到好处,说吴纠恩将仇报,这太牵强,毕竟鲁国都是贪心不足的人,鲁公摇摆不定,只是从吴纠身上图谋利益,最后还想杀了吴纠献给齐侯,完全没有一点舅舅侄子的情面在里面。
  吴纠的忠心,既不激进,也不消极,配合着吴纠淡然的面容,就显得很让人受用。
  齐侯笑了笑,说:“众卿别拘束,用膳,用膳。”
  众人应了一声,又开始低头用膳,吃的都异常“专注”,就算鲍叔牙和管夷吾这样的不世之材,都闹不清楚齐侯和公子纠这是上演的哪一出,着实费解。
  齐侯刚刚登基,的确需要网络人才,他认命一个昔日和自己争夺侯位,如今已经是膳夫之身的吴纠去做出使莒国的使臣,帮他寻访能人,这太奇怪了,若是吴纠趁机逃跑,或者像旁边的鲁国借兵,再或者暗暗网罗能人,这都是大不妙的事情。
  齐侯不但不担心,而且还一副悠闲自得,成竹在胸的样子。
  再说王子郑的妹妹王姬,如今齐侯刚刚而立之年,正是娶妻的好年纪,齐侯却要高子国子替自己的儿子说亲,最重要的是,齐侯的后宫里,虽然有几个妾夫人,但是没有一个正夫人,齐国没有真正的夫人,说出去让人笑掉大牙,齐侯也不着急,实在让人捉摸不透。
  乐人演奏,酒女献酒,舞女献舞,一时间政事堂变得歌舞升平,齐侯试探完吴纠,什么也没有再说,似乎在享受这种登基而来的生平之气。
  酒过三巡之后,齐侯说自己不胜酒力,就离开席位往寝殿去了,其他人也吃得差不多,纷纷散席。
  召忽见吴纠站起来要走,立刻也站起来准备去追,管夷吾一把拉住召忽,对他递了一个眼色,轻微摇了摇头,召忽转头看向对面的高子国子,两个监国大夫还没有走,见到召忽把目光投过来,立刻假装瞥斜,不过目光还是撞在了一起,那两个人显然在观察他们。
  鲍叔牙看到着场景,连忙说:“二位贤弟,咱们许久未见,老哥哥请你们再喝两杯,这边请。”
  管夷吾拉了一个把召忽,虽然召忽有些鲁莽,但是他事理分明,心中也有计较,尤其是在这关键时刻,绝不会拖后腿,就跟着鲍叔牙和管夷吾走了。
  高子国子对视一眼,两个人监国大夫似乎是想去再聊聊今天的事情,于是互相请着就走了。
  剩下公孙隰朋一个,公孙隰朋将杯盏中最后一点儿乌梅酒饮尽,啧了啧舌,似乎有那么点儿意犹未尽,真是唇齿留香。
  公孙隰朋好酒,这是他这辈子唯一的一好,他既不好打猎,也不好打仗,更不好战功和女人,反而是好酒,平时不敢喝,喝酒误了战事,那可是杀头的大罪,而这个酒不只是入口甘甜爽口,回味无穷,而且不上头,喝着解馋又不误事儿。
  公孙隰朋有点意犹未尽,不过其他人都散席了,公孙隰朋也不好叫人笑话,就站起来走出了政事堂。
  公孙隰朋正准备去车马处把自己的马领了,然后出宫去,眼下天色已经黑了,再过一会儿恐怕宫中要禁夜了。
  公孙隰朋走了不远,就看到一个白色的人影,就一个人影儿,乍一看大黑天还有些耍还邢敢豢矗飧鋈擞岸行┭凼欤谷皇歉崭绽胂奈饩馈
  公孙隰朋这个人在众臣之中算是比较直来直去的,刚刚他见识了吴纠的辩才,还有临危不惧的气度,说实在的,心里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了,根本没有一点儿小觑的意思。
  公孙隰朋如今见到了吴纠,立刻过去,笑着拱手说:“公子有礼。”
  吴纠的确是一个人,还穿着刚才那身白色的衣服,白冠束发,一身白色看起来虽然寡淡了些,但是公孙隰朋觉得,这颜色真是万分适合吴纠,透露出一种仙人之姿,不嚣张,也不卑微。
  吴纠因为饮了酒,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和红晕,看起来气色润泽了不少,对着公孙隰朋也回了一礼,然后将怀里的一个小坛子递给公孙隰朋,说:“纠方才见大司行似乎偏爱这乌梅酒,特意取了一坛。”
  公孙隰朋一见,实在太欣喜了,说:“这给我的?真的?”
  公孙隰朋一说完,这才觉得自己这话有点儿孩子气,实在太丢人了,吴纠却没有嗤笑他,而是从宽袖中拿出一方锦帛,递给公孙隰朋。
  公孙隰朋展开锦帛,就看到上面写着——乌梅十斤、甘草一斤、盐四两、檀香末半两,等等。
  公孙隰朋没看懂这是什么东西,吴纠笑了笑,说:“这是乌梅酒的配方,酿造过程也详细记录在上面,大司行若是喜欢饮这乌梅酒,把这放锦帛拿回去,府上酒人自当明白如何酿造。”
  公孙隰朋一听,顿时更加高兴了,心想着公子纠不但送了自己一坛酒,而且还把酿造的方法都给自己了,简直是慷慨大方。
  公孙隰朋连连道谢,吴纠摆手说:“举手之劳,不足言谢。”
  他说着,也没有再说其他话,就转身走了,公孙隰朋看着吴纠的一身白衣,慢慢隐没在黑夜之中,心中又是感激,又有些微妙,说公子纠是拉拢自己,用一坛酒也太轻了,而且他不说其他的话,也没有任何暗示。
  公孙隰朋思索了一阵,最后爱惜的拍了拍怀里的酒坛子,赶紧将锦帛掖好,然后快速去车马处,取了自己的高头大马,先回家去,让酒人把这美酒酿上才是……
  齐侯请公子纠吃家宴的事情,一下传遍了宫里,就连最逼仄的角落,也听到了这股风声。
  而且齐侯还口头上认命了吴纠,让他作为出使莒国的使臣,这就仿佛是钦差大臣,你说他官儿大,他有特权,你说他官儿小,因为说免就免。
  很多人都持观望态度,例如高子和国子,两个人就忙碌着给公子无亏说亲事这个事情上,仍然观望着齐侯对吴纠的态度。
  吴纠自从那日从宴席回来,这身份可就大不同了,膳夫上士愣是对他毕恭毕敬,低头哈腰,一脸横肉都在赔笑,差点把吴纠当祖宗供起来。
  就连带吴纠的烧火“师傅”东郭牙,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以前天天烧火做苦力,现在好了,也被拱起来,天天没事儿干,好吃好喝的养着。
  日子就这么过去十几天,转瞬半个月都过去了,齐侯一直没有任何反应,膳夫上士都已经要装孙子装不住了,偏偏又不敢原形毕露。
  这个时候,就听到“踏踏踏”的脚步声,声音还挺大的,整齐划一,此时正是将近中午时分,正在给齐侯和各位妾夫人们准备午膳,膳夫们以前都没听过如此仗势,这么一听,吓了一跳。
  又在外面的膳夫,一听吓得立刻冲进来,喊着说:“不好了不好了!虎贲军来拿人了!”
  膳夫上士一听,说:“什么?拿人?拿什么人?!”
  他说着,下意识就看向吴纠,子清在他身边,立刻瞪着眼说:“为何看我家公子,说不定是拿你们!”
  他的话音一出,就听到“踏踏踏”的声音涌进了膳房里,膳房非常大,里外一共七八间,一堆虎贲军突然涌进最里面的膳房,差点把狭小的空间给挤爆了。
  可不是虎贲军?一身黑甲加身,整齐划一,手上还都拿着剑,一个个英武不凡,虎目生辉。
  那虎贲军打头的是大司行公孙隰朋,公孙隰朋也是一身黑甲,衬托着青年英伟,身材高大,英武中又透露出文人的儒雅之气。
  公孙隰朋走进来,众人吓得都要跪了,今日的大司行,昨日的大将军进了膳房,这不是拿人是什么?!
  而且这膳房里的人,除了吴纠,其他的膳夫要是被拿,也根本不需要大司行走这一遭。
  公孙隰朋走进来,所有的人都要跪地,吴纠则是面色冷静,只是拱手说:“大司行,许久不见。”
  公孙隰朋手里托着一卷羊皮,见到吴纠,也没有怒目呵斥,而是笑了一声,先小声说:“公子那个酒方,好使得很,酿出来果然一个味道!”
  吴纠笑了一声,说:“是大司行府上的酒人地道。”
  公孙隰朋赶紧轻咳了一声,说:“传正事,隰朋先恭喜公子了。”
  他这一说,其他的膳夫都面面相觑,子清也一脸诧异,刚才公孙隰朋那气势,感觉不只是拿人,像是就地正法的样子!
  吴纠面色淡淡的,笑着说:“何喜之有?”
  公孙隰朋展开手中羊皮,说:“恭喜公子,荣迁大行一职,代寡君出使莒国,和谈盟誓。”
  吴纠一听,心里“梆梆”狠跳两下,没想到齐侯说的竟然是真的,这一下又和历史产生了偏差,吴纠不知道,能从这膳房走出去,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不过不管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死都死过一回了,还怕这些无妄之灾么?


第13章 公子无亏
  吴纠当下跪下行礼,朗声说:“谢君上恩典。”
  膳房里的膳夫们纷纷面面相觑,那个膳夫上士很快挤过来,满脸堆笑的说:“恭喜大行人,小人早就看出来了,公子定非凡人,真是恭喜了。”
  吴纠什么也没说,子清看着那膳夫上士善变的脸皮,不屑的冷哼了一声,他这一声冷哼,声音还挺大,旁边的人都听见了,膳夫上士想要发火,毕竟他身上可是有等级的,好歹是个上士,而子清是个奴隶,别看他是跟在公子身边的小童,但是他终究是个奴隶,就跟宫里头的寺人是一个等级。
  在这个年代,有很多称谓和之后演变的不太一样,例如臣这个称谓,臣是奴隶的自称,一般在宫里做工的苦力,或者没有等级的寺人,其实就是没有等级的宦官,都会自称是“小臣”,“臣”并非是对卿大夫的称谓,如果卿大夫自谦,有的时候也会称自己为臣,这年代一般都会以自己的名字自称。
  膳夫上士好歹是个上士,子清就是一个伺候公子的奴隶,不过膳夫上士虽然心里生气窝火,但是不敢造次,就干笑着没说话,毕竟子清可是跟在公子纠身边的人,也不好得罪。
  公孙隰朋宣读了齐侯的旨意,因为有公务在身,很快就离开了,另有寺人引着吴纠往膳房外面走,因为现在的吴纠可是大行人,并不是膳夫伙夫了。
  寺人恭敬的引着吴纠到了他之前的住处,毕竟这里是齐宫,在公子纠还没有逃难之前,他也是有住处的,这里打扫的很干净,一看就是刚刚打扫的,东西也一应俱全。
  寺人引着吴纠进来,就恭敬的退了下去,子清立刻开心的说:“公子,真是太好了!咱们又回来了。”
  这事情对吴纠来说,好,也不好,好是因为他从膳房走出来了,但是谁又能说,阴晴不定的齐侯,不会明天就把他又丢回膳房里呢?
  不好的说法,是因为这段事情和吴纠所知道的历史有所偏差,吴纠也没想到,自己那两下嘴皮子一张一合,竟然能把齐侯说动?按照历史上写的,鲍叔牙力劝齐侯,不要第二次攻打鲁国,齐侯非但不听,而且还和宋国结盟,两面夹击的攻打鲁国,结果齐国和宋国都被鲁国打得屁滚尿流,何其凄惨。
  按照历史上的轨迹,齐侯这个人,虽然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是他心里想要的,笃定的事情,再好的意见他也不会听,简单来说就是假谦和,真刚愎。
  吴纠实在没想到,自己说了两句,齐侯就答应了,既不攻打鲁国,还要派自己去招揽贤臣曹刿。
  吴纠此时心里其实没有多少底儿,毕竟他只是知道一些历史,说白了是个书本派,真让他实打实的去干,吴纠心里没什么底儿,但是如今已经到这个节骨眼上了,就算赶鸭子上架,那也是要真刀实枪的。
  吴纠在自己的殿里坐着,子清忙里忙外的各种收拾,嫌弃那些寺人收拾的不干净,又重新收拾了一遍,吴纠也有些轻微的洁癖,见子清收拾,就说:“我出去走走。”
  子清不放心的说:“公子,别走远了。”
  吴纠说:“就在门口,收拾好了叫我。”
  吴纠说着,出了殿门,在殿外的花园里站着,如今正是夏天,花园里的草木茂盛,有很多都是吴纠不曾见过的花卉,他顺着花草慢慢往前走,突然想起了自己走的匆忙,都没有和东郭牙说,毕竟东郭牙也算是自己的“师傅”,而且是日后的齐侯五杰之一,深得齐侯宠信,自己和他打好关系,绝对没错。
  吴纠顺着路往膳房走,刚走了几步,就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吴纠不认识那人,那男子的年纪不算大,大约在十四五左右,穿着不凡,头束黑冠。
  那男子正在调戏一个宫女,宫女急得团团转,却不敢说话,吴纠一看,顿时猜出了七七八八这个人的身份,这么轻的年纪,但是穿着不凡,这个时间在花园里瞎晃,也不可能是卿大夫的孩子,当然只有一个答复了,那就是齐侯的公子。
  齐侯还没有娶正夫人,如今有三个公子,老大是长卫姬所生,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唤作公子无亏,齐侯之前还想要替自己儿子说亲事,就是给作为长子的公子无亏说。
  之所以说公子无亏有名,是因为公子无亏非常聪慧,而且喜欢结交人,他结交的则是大名鼎鼎的乱臣贼子寺人貂和易牙,因为公子无亏和这两个人交好,所以在易牙和寺人貂把持朝政的时候,就力废太子,扶持无亏上位,在齐侯死后,无亏成功叫太子赶出齐国,成为第一个继任的齐侯。
  不得不说,其实公子无亏也是有些手腕的人,在易牙和寺人貂还没有被宠信的时候,公子无亏已经对他们礼遇有佳,这两个人一个是厨子,一个是宦官,都是奴隶之身,公子无亏和他们称兄道弟,没少被人白眼,或者看不起,然而谁就能知道,日后这两个人飞黄腾达了呢?所以说公子无亏这个人精明、狡诈,擅于算计,懂得放低自己的身份,确实是个聪慧的人。
  二公子公子元,是少卫姬的儿子,也就是说,大公子和二公子的母亲,都是卫国的宗室公主,宗室公主就是国君封的公主,带有宗室血统的,但并非是国君的亲女儿。
  长卫姬先嫁过来,所以就叫长卫姬,名字前有个“长”,少卫姬后嫁过来,所以就叫做“少”。
  按理来说,长卫姬和少卫姬感情应该不错,毕竟都是卫国人,他们远嫁齐国,理应互相扶持才对。
  但是其实不然,少卫姬并非是宗室公主,而是陪嫁的高级宫女,因为得到齐侯的宠爱,所以卫国给她封了公主,齐侯还升了他做妾夫人,这样一来,就和长卫姬平起平坐了。
  长卫姬是个宗室公主,一个宫女竟然和自己平起平坐,哪能咽下这口气,而且长卫姬怀孕不久,少卫姬竟然也有喜了,长卫姬怕他生下男孩,让人偷偷给少卫姬下了毒,少卫姬差点没保住孩子,这一下,两个人的梁子结的无比深刻。
  所以二公子公子元和大公子无亏的关系,因为母亲的缘故,也是势同水火。
  这个公子元,年纪应当也在十四岁。
  三公子年纪比前两位公子稍小,这位公子叫做昭,是郑国公主所生,不过现在郑国有些渺小,也没有卫国和齐国这么亲密,郑姬虽然也生了儿子,但是一直很低调,她的儿子也被她教导的非常低调,甚至有些懦弱,似乎身体也不太好,虽然非常有才华,但是不喜欢表露,公子昭是齐侯日后正是册封的太子。
  吴纠看了看眼前这个年轻人的年纪,应该是老大或者老二,绝对不可能是老三。
  被调戏的宫女急的团团转,正想着脱身执法,就看到了吴纠,那公子也看到了吴纠,咳嗽了一声,宫女趁这个空当,连忙直接跑了。
  那公子一看,顿时有些气怒,但是人都跑了,只能瞪了一眼吴纠,那公子似乎一眼就认出了吴纠,脸上露出一些不屑,晃了过来,笑着说:“我当是谁,原来是膳夫纠,你不在膳房里理膳,跑到这里来做什么?”
  吴纠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一声轻笑,又有人走了过来,而且不只是一个人,一个和调戏宫女的公子差不多年纪的年轻人走了过来,他一身白衣白冠,腰横四指白玉带,穿着不凡,身材纤长高挑,标准的古代美人鹅蛋脸,下巴微微有些尖俏,双目略微狭长,生的是一双桃花眼,眯起来的时候眼尾高挑,看起来无限精明的样子。
  他嘴唇很薄,抿唇笑着走过来,说:“二弟有所不知。”
  他这一开口,吴纠瞬间就分清楚了,后来的这个生的一副美人模样的年轻人,是老大公子无亏,刚才调戏宫女的那个年轻人是老二公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