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居一品-第3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发现一根人毛,反倒白耽误了两个时辰。

全军安然渡河之后,俺答的心放下来,笑道:“薛禅放松些,本人跟明军打了一辈子交道,知道他们中间蠢人居多,尤其以那些不懂装懂的文官为甚。”引得众将一阵狂笑。

赵全却笑不出来,因为他想起了教主大人嘱咐过……如果遇到一个叫沈默的,一定要小心再小心。此人诡计多多、不择手段,绝不是一般的明朝官员可比。但人家蒙古人根本不把明朝的文官放在眼里,现在说什么都白搭,只能见机多加提醒了。

※※※※

蒙古人很快包围了万全城,赵全一面命令‘板升部队’做攻城准备……除了组装云梯、攻城车之外,还有件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把俘获的数千名大明百姓,驱赶到阵前去,好做自己的挡箭牌……一面陪同俺答,来到西门外视察。

此时正是晌午,俺答汗勒住马,手搭凉棚向城楼上观望,但见城墙上旌旗飘舞,‘忽啦’作响,一杆写着‘沈’字的大旗,居于中央最显眼的位置。

“那就是那沈默的帅旗?”俺答问道。

“是的。”赵全眺望一阵,答道:“看那旗下坐着个人,边上人都站着,八成就是那姓沈的。”

“喊话。”俺答沉声下令。

这种阵前招降的活计,自然是赵全负责,他培训了几个大嗓门的教徒,专门干这个。叫一个喊话的过来,细细吩咐几句,那人便持个铁片打成的扩音筒,拨马来到了城下,大声道:“不要放箭,我们阿勒坦汗要向沈部堂传几句话!”

过一阵子,城上一个洪亮的声音道:“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哎,我放……”那人顺口答一句,惹得城上一阵大笑。

“别笑,严肃点。”那人气急败坏道:“人家可就说一遍,听漏了可别怪我……”说着清清嗓子道:“万全城已经被我们十万大军包围了,你们已是插翅难飞,要是不想重蹈石州城的覆辙,就早早出城投降,我们大汗尚可给你们一条生路!要不然,哼哼!”

“瞎吹吧。”城上人大喊道:“你们一共才多少人?又分了一半出去干别的,恐怕最多三四万吧。”

“反正比你们多得多!”那喊话的气急败坏道。

“那可未必。”城上人大笑道:“我大明兵多将广,万全城又号称‘铁壁’,有本事就开打吧。”

见明军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俺答起了嘀咕,小声对赵全道:“薛禅,这万全城只要兵多将广,可确实是很难攻下哇!”

“情报不可能有误……吧?”赵全摇摇头,但心里也嘀咕起来,毕竟自己的内线也只是低级军官,万一要是情报不准呢?稍加思考后,轻声道:“不管他是真是假,既然咱们来了,也不能就这样被他吓回去。我先吓唬吓唬他,如果他是城内空虚,那他必定也会心虚,到底如何,一试便知!”

俺答点点头,不再说话。

赵全便让人喊话道:“沈大人,你就不要故作镇静啦,我知道你城内空虚。你要识时务,早早弃城投降,如若不然,我们就要血洗万全城,荡平张家口了!”说完蒙古骑兵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显然是在报复方才的嘲笑。

※※※※

城楼上,文官武将都站着,唯独沈默纹丝不动的,端坐在一把囤背椅上。面前宝剑杵地,双手交错,搭在剑柄之上,好一派大将风范……其实他也想站着,无奈身披厚厚的铠甲,头戴沉重的烂银盔,肩上的披风也沉得要命,好看固然好看,但实在是太累人了,要保持威严的姿态,就只能坐着了。

看不见督帅大人的脸色,边上的万全右卫的刘指挥,觉着有必要表现一下,便愤愤道:“不能任其胡言乱语!大人我们放箭吧!”

“不可!你没见他把百姓押在前面作挡箭牌吗?不可伤及百姓!”沈默扶一下头盔,让视线通透点,淡淡道:“今天本官要用计赢他们。”说着让他附耳过来,小声吩咐几句。

刘指挥答声‘是’,快速走下城墙,布置去了。

沈默又让人喊话道:“鞑子听着,你带来的人马太少了。可知我城内有多少兵吗?五万!劝你们趁早打道回府,免得自讨苦吃!”

“不可能!我这就让他无话可说!”赵全跳脚道,终于按捺不住,拿过扩音筒,朝城上喊话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城中如果真有五万,我们情愿放还百姓,不战而退!”心中冷笑道,看你还怎么吹!

“好,一言为定!”谁知沈默却一口答应道:“你且睁大眼睛看看,我把城内的军队拉上城头,让你点点数!”随即故意对胡勇大声说道:“你速去通知,将士们登上城头,给他们看看!”

胡勇高声回答:“是!”快速跑下城楼。

城内响起紧急集合的鼓声,过了一阵,便见四排身穿褐色棉甲的士兵,出现在西城墙的北头。虽然军装都破破烂烂,但打着旌旗、手持武器、踏着整齐的步伐,显得士气昂扬。他们列队走过整段西城墙,从南头下去。

“这是宣府的兵……”俺答汗和明军各镇都是老关系了,自然一眼就能分辨出各镇的士兵……当然,其主要依据就是军服的不同,因为边军的服装都是各镇自己备料制作,所以在样式上大差不差,但颜色上就千差万别了。

等穿褐色的大概五千人下去了,又出现一批穿灰色棉甲的官兵,同样打着旗、拿着武器,精神抖擞,步伐整齐。

“这是大同的兵……”俺答倒抽冷气道。

这支灰衣军队人数稍多些,达到七千人,待其过去后,又走出一队身穿黑色军装的官兵。

“固原的兵!”蒙古人再抽一口冷气。

黑装官兵下去后,再上来的土黄色六千、藏蓝色五千、灰黑色四千、抹布色五千……队队士兵队列整齐,精神抖擞,从城墙上示威似的走过。当他们走下城墙,赶紧脱下身上的军装,另换上一套别样的,再整队,再出发,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其实统共也就是那么六七千人而已。

李成梁等人看向沈默的目光都直了,他们这才知道,大人为何宁肯晚出发半天,也要专门向各勤王军队,收集他们替换下来的军装……兵部已经拨下冬装,虽然质量不咋地,但好歹还能御寒不是,原先的单衣就穿不着了,当沈默向各位总兵承诺,户部会用新装和他们交换时,短短半天时间,便收齐了所需的八九样军装,再用大车拉着来到万全右卫。

原来费尽周折,是为了这一出啊!

“细作都盯紧了吧。”队伍在眼前隆隆开过,沈默的声音只有他边上的年永康才能听见。

“大人放心。”年永康低声道:“整个万全城,都在咱们的控制下,不想传出去的,插了翅膀也飞不出去。”

“很好。”沈默给他一个你办事,我放心的眼神,便不再说话。

※※※※

城下的俺答和赵全等人,一直仰着头观望明军,这会儿脖子都酸了。一个个的是越看越心虚,越看脸越白。

见明军这半天还在源源不绝地往外出,俺答喃喃道:“这到底有多少兵啊……”

赵全吞口吐沫道:“我粗略算了一下,已经快够四万了。真要是这么些兵,咱们还真打不了……”

“你不是说,城内兵力空虚吗!”蒙古贵族们一齐怒目相向。

“我的内线是这样说的啊……”赵全一脸无奈道:“谁知从哪冒出来的?”说着擦擦鼻子道:“不会是他们耍诈吧?”

“耍什么诈?”蒙古贵族们冷笑道:“你也看见了,那些兵都是不同地方来的,哪能作得了假?”要说沈默用得这一计,明明是很俗烂的计策,但因为某个环节的不可思议,却让人深信不疑。那就是谁也不会想到,有人能把不同军镇的军服收集起来,这不是一套两套,而是各有几千套啊,若不是赶上明军集合在一起换冬装,恐怕谁也办不到!

蒙古人就是抓破脑袋,也想不到沈默能这么变态,把那些臭烘烘的军装从京城运过来。可见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化腐朽为神奇的关键,还是准备要充分。

赵全也不辩驳,但他还有个杀手锏,便吩咐自己的教徒,在阵前挂起一面红底白莲旗。这是他们的旗帜,只要那眼线一看到,肯定会设法把真情传出来。

看到那面突然出现的旗帜,沈默和年永康顿时浑身发紧。扶一扶沉重的头盔,沈默低声道:“行不行啊?”

“不行也得行!”年永康面目狰狞道。为了保险起见,现在城头站岗的全都是锦衣卫。且已经对军中的白莲教徒,实施了秘密抓捕,但谁也保不齐,那些走对列的官兵里,会不会还有漏网之鱼,要是不顾生死朝城下扯一嗓子,这半天可就白忙活了。

城头上密布的锦衣卫,也紧张极了,全都把见血封喉的弩箭上了弦,准备随时击杀任何有异动者。

“唱歌!”沈默突然一排大腿道:“唱我教的那首!”

“大明英豪戈指日,江湖侠气剑如虹!铁血男儿壮志冲九霄!驱逐鞑虏、保家卫国!此乃神州第一功,第一功!”将士们便一齐大声合唱起来,声音震天,令城下蒙古人闻之变色。

这下子什么声音也盖住了,加上锦衣卫杀气腾腾的威慑,到巡回演出结束,好歹没出什么意外。

※※※※

“可能是没机会。”在俺答等人鄙夷的目光下,赵全疑心重重道:“等晚上我再联络一次。”

眼见着夕阳西下了,一下午都在看明军走队列的俺答汗,知道部下已经没了锐气,只能郁闷道:“先吃饭,再作打算。”这一下午也不是干等,至少板升部队已经把军营立起来了……话说自从在板升招兵后,这些修桥铺路、安营下寨的活计,再也不用他们蒙古人操心了。

回到营中不久,俺答正在一边喝着闷酒、一边生闷气,心里还盘算着,晚上挑灯夜战的话,会不会损失太大。

这时外面来报,说城里出来一队人马、十几辆大车,打着白旗,说是劳军来了。

“劳军?”俺答的嘴角挂起一丝讥笑,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因为明军时常背地里干这种事儿,同时还会伴着行贿,就是为了能息事宁人,让他们退兵。

“他们有什么要求?”俺答问道。

“没有。”

“还不好意思呢。”俺答朝自己的部下笑道:“那就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众人哈哈大笑,把之前的郁闷冲淡不少。

虽然接受了馈赠的酒肉,但为了保险起见,他没有立刻分下去,而是让人匀出一些,先给那些掳来的汉人吃。

俺答和他的部下们,觉着自个很光棍……既占了便宜,又不用答应什么,何乐而不为呢?殊不知,他们又中了沈默的算计。因为沈默送这些酒食过来,无形中便会使俺答他们觉着,明军是不想打仗的。

在下午的那番表演后,蒙古人不管是将信将疑也好,还是确信不疑也罢,都不敢小觑城里的兵力了了——有实力却又不想打,这无疑符合他们对明军以往的印象……时常是数万明军龟缩在城里,眼看着几千蒙古骑兵在城外烧杀抢掠,却压根不敢出战。

就这么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蒙古人的战斗意志,不知不觉便被掏空了。心态也发生了变化……认为不打仗也能达到目的,至少能狠狠地敲一竹杠。

这时候赵全也回来了,面如土灰的朝俺答点点头,他终于接到了城里的密信,用白莲密语清清楚楚写道:‘确实有五万兵’!

俺答彻底断了开仗的心,艰难的咽口吐沫道:“来而不往非礼也,杀二十只羊给他们送去……”既然打仗不是好办法,那就谈谈吧。叹口气道:“邀请沈大人出城一晤!”

过了大半个时辰,城内传回消息道:“沈大人已经摆好了美酒佳肴,静候俺答汗进城一晤。”

第七八一章 西风破(下)

万全城,临时督帅府。

终于除下那身该死的盔甲,沈默换上了自己的常服,躺在安乐椅上,揉着酸麻的脖颈,对胡勇道:“把那几个女子送回去……”

“总是地方官的一片心意。”胡勇挤眉弄眼道:“再说也不干什么,就是给大人捏捏,据说手法很好的哩。”

“要是放她们进来,我就黄泥巴跌到裤裆里,说也说不清了。”沈默笑骂一声,声音转低道:“你让下面人放明白点,这次我强出头,已经把山西帮得罪了,正巴巴的找机会寻趁我呢,一个战场宿嫖的罪名,就能让我坐了蜡。这个节骨眼上,少给本官惹事!”

“那……就让她们回去。”胡勇肉痛道。

“滚一边去……”沈默虚踹他一脚,对年永康笑道:“见笑了。”

“胡兄弟是个知道深浅的。”年永康笑笑道:“咱们已经把假消息发出去了,俺答他们应该会相信。”

“不相信也无所谓。”沈默搓搓手,把身子靠近火盆道:“蒙古人对攻城战,有着天生的畏惧,只是趁着石州措手不及,拿下来一城,这才一下子信心膨胀,打起了万全城的主意。”这时侍卫端上热乎乎的奶子,沈默端一碗,示意年永康也拿一碗,轻轻吹着道:“‘曹刿论战’的故事,你听说过吧?”

“咱跟着青霞公读过几年书。”年永康轻笑道。

“那自然该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火光映照下,沈默的眸子闪闪发亮,悠悠道:“今天算是第一鼓,明天再让他们第二鼓也泄了气,就彻底没攻坚的心劲儿了。”

年永康不住点头,端着碗道:“大人准备怎么做呢?”

“俺答请我去他那里坐坐。”沈默笑道:“我也请他来城里,当然谁都不能成行。”顿一顿道:“但我准备派个代表,去和他谈谈。”

“派谁?”年永康问道。

“把李将军叫进来。”沈默吩咐一声。不一会儿,面色阴沉的李成梁走进来……他这次出来,本想杀敌立功,好好表现一番,却被沈默牢牢栓在身边,一直扮演着旁观者的角色,心里当然不痛快。

不过他很快调整好情绪,恭声道:“大人,您找我。”

“心里肯定很后悔吧,要是当初去了居庸关多好。”沈默望着他,促狭的笑道。

“……”见沈默没有忽略自己的感受,李成梁的怨气也就没了,低头道:“大人身边不能没人。”

“真会说话。”沈默笑骂一声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明天我准备派你出使敌营!”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这个人野心很大,这正是他所需要的人选,只是还需要敲打一番才能合用。

“属下是武将,焉能行文事?”李成梁错愕道。

“我还是文官呢,不一样行武事?”沈默不容置疑道:“让你去你就去,不辱使命的话,战后就是一等功……”说着淡淡一笑道:“莫非,你想就这么跟我回去?”

“当然不想……”李成梁不好意思笑道:“也不瞒着大人,看着马将军、戚将军他们在前线杀敌,末将这心里跟小猫抓挠一样。”

“这是人家应得的。”沈默淡淡道:“你一个空头参将,就算跟着去,也是走个过场。人家虽看在我的面子上,会分你一份功劳,你便能安然消受?”

“当然还是自己挣来的硬气。”李成梁是聪明人,摸着后脑勺笑道。

“所以你就去,把自己的功劳挣回来!”沈默朝边上的年永康笑道:“李参将为保全城中百姓,孤胆入敌营,与俺答汗巧妙周全。这要是传出去,就是一段佳话啊!”

“人人都得说一句。”年永康竖起大拇指,凑趣道:“有勇有谋!”

李成梁红了脸,讪讪道:“二位大人取笑咱,我还不知道去干什么呢。”

“你此行可以打着和谈的幌子,拖住俺答并不难。”沈默坐直身子,低声吩咐道:“但我的目的不在和谈,而是要把被俘的百姓救出来,这才是重中之重。”今日在城上看得清楚,俺答手中最少有四五千大明子民,估计大都来自石州城,沈默觉着朝廷有愧于他们,自己应尽可能地把他们救回来。

收拾起情怀,沈默细细吩咐起来。李成梁听得脸色数变,终于忍不住道:“大人,至于为了那些老百姓,担那么大风险吗?万一……”

“这关乎我大明在边疆的人心向背。”一抬手,不让他继续说下去,沈默加重语气道:“此役我军获胜的可能很大,一旦消息传来,蒙古人肯定要撤军无疑,撤军是不会带俘虏的,多半是要屠杀了事,一来减负、二来泄愤、三来报复……我们若不救这几千人,白莲教就会借此大肆宣扬,把几万、几十万人拉到对面去。”说着两眼定定望着他,仿佛要把自己的话,印他脑中一般:“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而在人心所向,对我大明九边来说,人心便是长城,失人心者,就是自毁长城!”

见大人如此坚决,李成梁唯唯诺诺的应下。沈默也不指望他能听到心里去,之所以反复强调,只是希望他日后能有所顾忌,不要走上边军将领的老路而已。

※※※※

翌日一早,俺答正集合一众头领,在汗帐中议事。经过昨天的事情,对于要不要强攻,他们很是矛盾。正在迟迟不决之际,外面来报,说明军有使者求见。

“噢?此时明军来人,会有事?”俺答一皱眉,道。

他麾下的头领们七嘴八舌嚷起来,有的说是来议和的,有的说是来挑战的,有的则推测是官军胆怯,前来送礼求和的……

“管他是来干什么的,先给他个下马威!”俺答一拍桌子道。

“是!”众头领皆兴奋地应答。

李成梁神色肃穆,昂首阔步进了俺答的汗帐,便见里面站了两排刀斧手,个个对他怒目相向,仿佛随时一拥而上,便要将他千刀万剐一般。他知道,此刻决不能堕了大明的威风,便嘴角哂出一丝冷笑,大模大样地上前施礼。

俺答原想来者一定是个文官,没想到却是个穿着盔甲的大个子武将,还是个浑大胆。没了笑话可看,俺答意兴阑珊,坐在那儿屁股抬都不抬一下,轻蔑地问道:“来者何人?”

李成梁不卑不亢地道:“在下乃大明使者、居庸关参将李成梁是也!”

“噢?”俺答听他官职倒不低,但还是不会放在眼里,不屑地撇一撇嘴,讥讽道:“既然是居庸关参将,为何跑到这里来了?”

“咱随着督帅大人,前来支援前线。”李成梁沉声道:“不瞒大汗说,城中五万大军,来自八个军镇,咱们都立了誓的,要跟万全城共存亡。”

“既然如此。”俺答冷笑道:“还来见我干什么?咱们刀兵相见就是!”

“你要打仗咱们也奉陪,但我们大人说了,先礼后兵。”李成梁翻翻眼皮道:“我们大人是文官,不爱打打杀杀,你们要识相退兵的话,什么都好商量……”

“呵呵……”俺答心中一动,这才是他熟悉的套路,便狞笑道:“退兵也可以,但必须容许本汗派三名使臣进京求贡,并允准开边贸易,若朝廷答应,本汗即令撤兵;否则,必攻破城池,杀个鸡犬不留!”

“可以……”李成梁满口答应道:“谈。”俺答差点被他闪断腰。李成梁却视若无睹,接着道:“我家大人来之前说过,蒙古人打仗,不是为了我大明的土地,而是缺少日常用度;我大明物产丰饶,不缺你们这一份儿,若是双方能和平互市,用你们的牛羊马匹,换我们的日用百货,这样对两族人民都有好处。”

这番说法并不稀罕,因为明朝向来是主战和主和两派并存,听起来那礼部尚书,乃是个主和的。俺答沉吟半晌道:“空口无凭,我凭什么相信你?”

“我这里有一封亲笔信。”李成梁暗叹一声,心说‘大人啊,这样值得吗?’但事已至此,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是我家大人写给大汗的。”说着掏出那信封来,淡淡道:“敢问哪个看得懂汉文?”

俺答看看赵全,道:“给赵薛禅吧。”便有卫士去拿信。

“且慢!”李成梁却护住道:“让他过来看!”

见他如此坚决,俺答朝赵全点点头,后者只好站起身来,走到李成梁面前。

李成梁这才掏出信纸,紧抓住左右两端,展开给对方看。

赵全定睛一看,果然是大明礼部尚书写给俺答的,信上除了方才李成梁所说,还信誓旦旦的保证,他的老师,大明首辅徐阶,也是支持开边互市的,但需要俺答先生配合一二,他们才能说服反对派,同意开边互市,并永为定制云云。至于如何配合……沈默有三个要求,一是让他们撤军,二是请他们释放被俘的大明百姓,三是请他们派出几位代表,随他前去京城称贡。

后面还有鲜红的印章。

赵全看了一遍又一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俺答听了之后,也是难以置信,两人让李成梁先出去,这玩意儿太刚猛了,他们得好生消化一下。

※※※※

“薛禅,这次不像作假啊……”俺答小声嘀咕道:“都敢让咱们的人去入贡,看来他们的新皇帝,确实跟老皇帝不一样了。”

“是啊……”赵全也喃喃道:“要是单纯为了诳咱们,他断不会白纸黑字写下来的……就算不是他亲笔写的,这礼部尚书的印章也肯定没问题。”

所谓入贡,不过是明朝主动求和的体面说法。这意味俺答就能派出他的使者,到大明的地盘作威作福、强拿强要,提出各种苛刻条件!

这关系到国家的体面,谁也不敢拿这种问题开玩笑。就像赵全说的,若只是缓兵之计,沈默断不敢留下证据……谁都知道,大明天朝最重脸面,就算这些承诺全是情有可原的胡编乱造,可一旦被人抓住证据,那为了朝廷的体面,他沈尚书、还有徐首辅,全得乌纱不保。

反复思量,两人都觉着,不大可能是骗局,看来朝廷真得有意和谈了……只是幸福来得太突然,总让人感觉不太真实。

“听说,那个新皇帝跟嘉靖性子截然相反。”赵全猜度道:“看来是真的了……”

“嗨,管他的呢,反正我只要把证据拿在手里,谅他们也不敢玩花样。”俺答拿定主意,下令道:“把那使者叫进来!”

李成梁被叫进来。

“把信给我。”俺答伸出大手道。

“可以,但必须先履行条件。”李成梁镇定道:“否则,我就将其吞下去。”

“三个条件不能都答应。”俺答摇头道:“我要是这么撤了,你们赖账怎么办?”

“有我家大人的信。”李成梁道:“你怕什么?”

“哈哈……”俺答放声笑起来道:“我有什么好怕的,只是我兴师动众前来,岂能无功而返?没有拿到国书,我是不会撤军的!”顿一顿道:“不过……”

“不过什么?”

“那些俘虏可以释放。”俺答沉声道:“我也可以派出使者去递交国书,三个条件答应两个,这样够诚意了吧?”

李成梁仿佛思想斗争好半天,才有些不甘愿道:“好吧……”

“拿来吧……”俺答再次伸手道。

“先放人!”李成梁坚决摇头道。

两人四目相对,发现对方的眼屎都不少。

终于还是俺答撑不住,一摆手道:“放人!”

※※※※

正如沈默所料,这次俺答的俘虏,大都来自石州城,和蒙古人有着血海深仇,指望把他们转化成生产力,难度之大,还不如再掠一批呢。所以俺答才能这么痛快,把这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放走。

望着浩浩荡荡往万全而去的大明子民,李成梁轻舒口气,心说总算不辱使命。

便听赵全阴测测道:“现在可以把那东西给我了吧。”说着冷冷一笑道:“那些老百姓可没走远……”

李成梁点点头,从怀中取出那信递给他。赵全检查一遍,确认无误,交给了俺答。

“请大汗快点派人和我回去,好跟督帅大人商谈具体称贡事宜。”待俺答把信收好,李成梁出声道。

俺答满口答应,便问手下的众贵族道:“你们谁愿意走一遭?”

这可是个没比的好差事,作威作福,享乐无边,还能得到丰厚的礼物,一众头领踊跃报名,表示自己愿为大汗分忧。

最后俺答从中选了自己的叔叔和侄子,当然还有他的薛禅赵,加上护卫一共一百多人,组成了出使团队。

队伍即将出发,俺答却让人把李成梁扣住,呵呵笑道:“他们认得路,李参将就不必多跑一趟了,留下陪我喝酒去。”俺答不是三岁小孩,几十年来也绝不是白混的,人证物证俱在,心里更踏实。

望着身周虎视眈眈的蒙古武士,李成梁暗叹一声:‘就知道当英雄没那么容易……’索性豁出去了,笑道:“恭敬不如从命!”

※※※※

沈默站在城头之上,看着锦衣卫在城外对归来的百姓进行审查……这是十分有必要的,若是让奸细混进城来,演个‘木马计’什么的,那乐子可就大了。

好在不难审查,因为这些男丁大都来自石州城内,互相之间必然沾亲带故。这时就体现出严格的户籍制度的好处,只要命其按照保甲站好队,一队队的查问,再互相印证,就不会出什么漏子……况且这些人和蒙古人有血海深仇,不可能替奸细隐瞒。

最后剩下几百个没法证明的……据说是来自村镇上的,只能委屈一下,给他们蒙上头,找个宅子先集中看管起来。对于经验丰富的锦衣卫来说,这些都不在话下。

“大人不必担心,孩儿们都是火眼金睛,不会出篓子的。”年永康低声道:“倒是您这边,不能让他们拿那封信做文章。”

“呵呵……”沈默却云淡风轻的笑道:“戚继光的《练兵纪实》,是我和他一起编的。”

“啊?”年永康被他没头没脑的话弄糊涂了。

“其指导思想是……”沈默嘴角挂着某种阴谋得逞后的笑意道:“先立于不败之地,再求克敌制胜!”说完又摸摸下巴道:“不过小李的性命,还真让人担心呢……”

第七八二章 凯旋(上)

说话间,看到百十号蒙古人得意洋洋的来到城外,想必就是那做着称贡美梦的使团吧。

“你去招呼一下。”沈默虽然是礼部尚书,但绝不想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

年永康摩拳擦掌道:“大人放心,只要他们一进城,就成了瓮中之鳖。”

“悠着点,别弄死了。”沈默淡淡道:“还有用呢。”

“那只能用点特别的招数了。”年永康嘿嘿一笑道:“弟兄们会好好招待他们的。”

沈默点点头,没有再说话,他的目光投向西南方向,那里才是这次的主战场,尽管自觉胜算在握,但战场上风云变幻,没到战果落定的一刻,他又怎能不牵肠挂肚呢?

城墙上满是全神戒备的官兵,但没人敢发出一点声音,就连走路也放轻了脚步,生怕打扰到沉思状的督帅大人。

直到沉重的脚步声响起,不用看,沈默也知道是胡勇来了。胡勇眉眼带笑的凑到他边上,小声道:“大人,一顿饭下来,全放倒了……要说这些蒙古人的警惕性,也忒差了点。”

“那是他们自以为有恃无恐。”沈默淡淡道:“人欢无好事,就是这个道理。”说着拿出怀表一看,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他轻轻叹息一声,道:“恐怕俺答已经知道,他的儿子们遭到了伏击。”这就是沈默为何铤而走险,也要急着把那些俘虏换回来,要是再晚一会儿,让俺答知道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