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胄-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全,练武的东西在这个小演武场基本上全都具备。石锁,从五十斤到三百斤都有。在小演武场的一侧是兵器架,虽然刘凌最喜欢的兵器是长枪,但是十八般兵器他都有涉猎。
不管是上一世还是今生,刘凌都有一个共同的偶像那就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那个常胜将军,白袍白甲的虎威将军常山赵云赵子龙。
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刘凌习武的时候对长枪格外偏爱。虽然他没有经过什么枪法大家的教导,所有的招式都是自己揣摩出来的。但是即便是赵二,被刘凌特意送去赵云后人家里学习了五年枪法,归来之后想要取胜刘凌也难以轻易做到。
这倒不是说赵家枪法不如刘凌自己琢磨的枪法,第一是因为赵家枪法经过这么多年的传承已经不再完整了。第二,刘凌是个有着两世记忆的妖孽,他从很现代的角度研究枪法的套路,将没有用处的花招全部剔除,而是加入了一些简单实用的招法。
虽然刘凌从十六岁才开始慢慢的习武,但是九年来风雨不断的刻苦修炼下一身武艺早已登堂入室。
刘凌先做了一会儿热身动作,然后围着小演武场慢跑了十几圈之后举步走到一排石锁的前面。五十斤到二百斤的石锁已经被闲置很久了,就连三百斤的石锁以刘凌现在的身体举起来也没有什么难度。不过单论臂力来说,他和花三郎那样的异类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在上一世的时候,刘凌不相信这世界上真的会有什么飞来跃去的轻功,也不相信有什么开碑裂石的内力,但是在这一世,刘凌亲眼所见让他不得不相信人体真的潜力无穷。
后来刘凌总结了一下,发现其实这也是很平常的一件事。用现代人上学读书来做比较就很清楚的解释出,为什么现代很少有人能将武功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了。一个学生从小学开始,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然后四年大学。这个时候的年纪大概在二十二三岁左右。如果加上课余自习的话,平均每天上课学习六七个小时左右。
从七岁开始上学,每天六个小时的学习到大学毕业。用了十六年的时间,而大学生在现代是很普通的群体。换个思维方式,如果一个人从七岁开始习武,每天六个小时到二十三岁,会是什么地步?
在古代,孩子可以选择的前途十分的有限。习文寒窗苦读考取功名和习武从戎参军封侯拜将这是两种最普遍的选择。用十六年上学大学毕业在现代稀松平常,同样,用十六年习武在古代也是稀松平常!
所以,刘凌觉得究其根本的话,是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够再肯吃苦下那么大的毅力去练习武术了。而在古代则不然,闻鸡起舞的典故不正是一个证明的例子吗?
比如花三郎,两臂何止千斤之力,这要是放在现代绝对能冲击奥运会举重金牌甚至随随便便刷新世界纪录。若是让他去参加射箭比赛的话,只怕全世界得有一万个组织怀疑他服用了兴奋剂。
刘凌弯腰提起三百斤的石锁,单臂一较力就将石锁提了起来。将石锁悠动了一下之后猛的抛上半空,然后再接住,身子一转借力再次抛起。如此反复,直到身体微微见汗他才停了下来。
刚要从兵器架上抽出自己那柄腊杆木的长枪,就看见仆从老吴头风风火火的跑了过来。
“王爷,王爷!”
刘凌转身笑道:“老吴,什么事这么风风火火。”
老吴气喘吁吁的说道:“王爷,圣旨来了!”
刘凌神色坦然的一笑,他早就料到今天就会有圣旨给自己,不过却没想到这么早就来了。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二皇兄刘卓刚刚登基为帝,虽然身体带伤不过以他二哥的脾气,自然不会卧床不起。
辰时的早朝硬是被刘卓提前到了卯时,有此可见这位新帝是想好好作为一番。
刘凌笑道:“我知道了,你先带宣读圣旨的钦差到客厅休息,我换了衣服就来。”
老吴应了一声,颤巍巍的小跑着回到了前院。
刘凌也不好让钦差久候,立刻就回到自己的房间更衣。其实刘凌在这个时代最不适应的就是那些繁文缛节,一套一套的能折磨死人。就比如这接圣旨,按照规矩是沐浴更衣摆案焚香的,还要穿正服跪接,啰嗦的让人头疼。
一推门走进卧室,刘凌就看到小妮子柳眉儿已经捧着自己的大将军王的袍服乖巧的站在那里。刚刚洗漱完毕的柳眉儿带着一股出尘的清丽,精致的脸颊上挂着淡淡的温柔笑容。刘凌一看到她,心里就会有一种很安逸的感觉。
“奴婢见过王爷,王爷早安。”
柳眉儿施了一礼,盈盈的拜了一拜。
刘凌笑道:“在自己家里哪儿来的这么多规矩。”
柳眉儿道:“规矩就是规矩,不能废的。奴婢要是连规矩都没有,那说出去还不是丢了王爷您的人吗?”
刘凌伸手在柳眉儿的额头点了一下:“贫嘴!”
柳眉儿吐了吐粉红色的小舌头,调皮的笑了笑。想起昨晚偷偷在刘凌额头上亲吻了一下,这小妮子顿时又羞红了脸。她一边帮刘凌更衣一边说道:“王爷,这么早就有圣旨过来,奴婢想着一定是好事,大好事呢。”她帮刘凌穿戴整齐退后一步看了看,又上前将刘凌衣服上的些微褶皱用手抚平。
“奴婢先恭喜王爷了。”
柳眉儿轻笑着说道。
刘凌爱昵的在她鼻子上轻轻一刮道:“去封一个一百两银子的红包,一会儿用得着。”
吩咐完了之后刘凌举步走到客厅,在客厅门口两个小厮正在布置香案。八个穿着黄色官服的大内侍卫分左右站立在香案两侧,这八个人站在那里就好像钉在地上的八颗钉子一样一动不动。
“哎呦,我的王爷,奴婢小六子给您行礼了。”
刘凌听声音一看,一个穿着一身簇新八品宦官服侍的太监小跑着从客厅里迎了出来。这个太监年纪不大,也就在十七八岁左右。个子不高,很瘦,但是脸上白白净净看着很精神。刘凌认得,这个人正是皇帝刘卓新提拔起来的正太殿司职太监小六子。这个小六子原本在宫里不过是茶水房的一个低级小太监,因为和原来的内院总管太监郭汜有过节一直受欺负,这次郭汜死了之后,想不到他也时来运转了。
原本刘凌就对这个小六子印象不错,这次见来宣旨的是他刘凌也是会心一笑。
“原来是齐公公,辛苦了。”
小六子本姓齐,太原本城人士,因为家贫自幼就净身入宫。
“我的王爷啊,您这可是要折煞死奴婢了。”
小六子恭恭敬敬的给刘凌磕头行礼,然后站起来弯着腰赔笑对刘凌说道。本来按照规矩,即便小六子的身份再低,但是他既然是今天宣读圣旨的钦差,在行使钦差职责的时候是不必对任何人行礼的。
不过小六子既然能这么快就混到正太殿司职太监的位置,显然不是一个笨人。他自然是明白,皇帝都是刘凌捧上去的,自己这个一时半会儿的钦差在人家眼里或许真不如个臭屁,磕个头还是不会有错的。若是能巴结好了刘凌的话,内院总管太监这个还空着的职务落到自己头上还不轻而易举。
小六子个刘凌寒暄了两句之后,随即说了声:“王爷,得罪了。”
他深呼吸了口气,脸色随即变的肃穆。
“皇九弟,大将军王刘凌接旨!”
刘凌刚要撩袍跪倒,小六子赶紧伸手扶着他说道:“奴婢来之前皇上特意吩咐了,大将军王不必跪听接旨。”
刘凌还是规规矩矩的跪下磕了一个头说道:“微臣谢主隆恩。”这才在小六子的搀扶下站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九弟,大将军王刘凌,忠心为国,殚精竭虑,自十六岁起为国征战四方,百战百胜,扬我大汉国威。积军功理应加封,故晋为忠亲王,朝堂赐坐,不行跪拜之礼。”
接下来洋洋洒洒数千字,都是溢美之词和封赏的奖励。刘凌左耳朵听了就从右耳朵又飞了出去,全当做是清风拂面。这些场面话来来回回都差不了多少,听多了也就腻歪了。好不容易小六子念完了,刘凌刚要谢恩小六子笑着说道:“王爷稍后,还有一份旨意。”
刘凌双手将第一份圣旨接了,就见小六子从袖袍里取出第二份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忠亲王刘凌,自即日起兼领大将军一职。”
这份圣旨不似之前那一份繁华锦绣,只是聊聊百余字,不过却意义非凡,这份圣旨的意思是将北汉国全部的军权都交到了刘凌的手里。这份信任,在当今皇帝刘卓眼里,也只有刘凌当得起。
刘凌心中一震,自己起草请辞军务的奏折就在书房桌子上摆着。现在不但军职没有辞去,兵马大将军的职务又加在他的头上了。
但刘凌也知道就算是拒绝,他二哥刘卓也断然不会同意的,现在北汉内忧外患自己一旦抗旨的话,朝局定然大乱。只能慢慢寻找合适的人才扶持起来,等朝局稳定之后再提退出朝堂之事。
小六子见刘凌又要行礼,再次阻止他。
“王爷别急着谢恩,还有一份皇上的口谕要给您。”
刘凌一愣,随即再次躬身听旨。
小六子笑眯眯的说道:“大将军莫怪,皇上口谕:老九!睡够了没有?如果睡够了的话就来帮朕,午时之前若是还没进宫的话,朕就要带着满朝文武明天随朕去你王府里早朝了。”
刘凌怔住,不由得苦笑起来。
第十章 卢氏玉珠
嘉丰元年,北汉孝帝刘卓连下三道圣旨加封忠亲王刘凌为并肩王,刘凌三次婉拒。嘉丰元年九月,刘凌上书孝帝请辞大将军一职,孝帝御笔朱批两个字。
不准。
孝帝登基一个月后,刘凌上书整改朝政。奏折数万字,陈述利弊。孝帝朱批:准,一切依卿之所奏,自朕以下皆支持整改。
这一日,早朝之上。
孝帝刘卓端坐于龙椅之上,语气平和的问道:“诸位爱卿,忠亲王所提之整改朝局之策,还有谁有什么异议吗?但说无妨。”
过了片刻,宰相卢森上前一步说道:“启禀陛下,老臣有一事不明。”
刘卓道:“老丞相尽管道来,有什么不明之处让忠亲王当面为你解惑。”
刘凌立于群臣左首位置,含笑说道:“不知宰相大人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卢森躬身道:“忠亲王,老臣得罪。对于忠亲王所提出的整改策略,老臣大部分都是深表赞同的。只是其中有一件不是十分的理解,就是关于建立军机处之事。”
卢森道:“朝廷政务,由六部分摊。吏部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勋封等事;户部掌管全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等事;礼部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等事;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军事行政;刑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
“这军机处却不知具体行使什么权利,又或是能为朝廷分担什么问题。如今六部健全,分摊国事,朝廷中再增添一个部门且置于六部之上,这个似乎有些让人费解。再说,增加一个部门就要再加取一批官吏,虽然如今我大汉国库还算充盈,不过平白增加一些俸禄开销还是有些浪费了。”
卢森语气虽然平和,但是话里的意思却有些不敬。要知道以现在刘凌在北汉国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地位,有谁敢当面质问他提出的方案?满朝文武都不是傻子,自然看得出来这卢森对于孝帝登基时刘凌派兵围了他的宰相府还是耿耿于怀。
不过话说回来,如今的朝堂之上也就他卢森倚老卖老敢对刘凌的提议指出疑问。
刘凌笑道:“既然卢大人有此一问,那我就借着这个机会向皇上和诸位大人们详细解释一下军机处的作用。”
刘凌清了清嗓子说道:“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二端,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陛下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臣也无不随从在侧。但军机处完全置于陛下的直接掌握之下,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衙门的样子。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
“军机处也无专官,军机处的人选都是以原官兼职,陛下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之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陛下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陛下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因为连日来的操劳,刘凌的声音带着些沙哑但是却清晰的传进了每个人的耳朵。他的话一说完,大臣中比较聪慧之人就已经明白了这军机处的真正意义!
设立军机处,其实是将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控制在皇帝的手里。
刘凌不属于这个时代,他自然知道真正的皇权集中才是有利于北汉的发展。而军机处是在清朝才出现的部门,是君主集权制度发展到了巅峰的产物。上一世的时候刘凌博览群书,对于清代设立军机处带来的方便自然了解。
而且清军机处还要实行严格的归档保密规定,凡本日所奉谕旨,所递片单,均钞钉成册,按日递添,月一换,谓之“清档”。凡发交之折片,由内阁等处交还及汇存本处者,每日为一束,每半月为一包,按季清档,月折及各种存贮要件,收入柜中,值日者亲手题封,谓之“封柜”。清军机处还设有专门的档案房,有专职的保密人员管理这些档案,由此而使军机处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之好。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这样一来,不但军政大权就牢牢的掌握在了皇帝手里且军国机密大事很难泄露出去。而刘凌这样做,出发点无疑是想帮孝帝刘卓尽快稳定朝局,也为了他自己能早日退出朝堂所作出的努力。刘凌对他二哥刘卓十分的了解,刘卓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勤勉而公正,将来必能成为一代明君。
听刘凌说完,卢森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质疑什么,似乎正在理解刘凌所说的话。朝堂上的一众文武都是默不作声,其中有些心思细腻之人已经品出了刘凌这个建议中的厉害之处,同时也嗅到了一股飞黄腾达的味道。
若真如刘凌所说,虽然进入军机处没有实质性的职务,也没有什么俸禄可拿,但是一旦进入军机处的话,那就意味着成为皇帝真正的心腹之人。而且军机处的主事还有代皇帝主持一般事务的决策权,这对于为官者那将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
代天子行使权力,这是一种多大的荣耀!
刘凌见卢森沉默不语,于是将满朝文武扫视了一遍问道:“列为大人,还有谁对设立军机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礼部尚书曹志上前说道:“下官还有一事不明。”
刘凌道:“请讲。”
曹志道:“如忠亲王所说,进入军机处之人不论官职品轶只取才俊。那是不是说布衣也可进入军机处?而朝廷官员也要对布衣行礼?这不是有违国家法纪?”
刘凌道:“曹大人,进入军机处之人纵然是一介布衣,若是对国家正事有所帮助,能将我大汉基业稳固更甚至开疆拓土,拜他一拜又有何妨?”
孝帝刘卓拍案而起道:“忠亲王说的好,若是能助我大汉江山永固,强盛繁华,不要说你等纵然是朕拜他一拜又有何妨?”
刘凌撩袍跪倒道:“吾皇万岁,吾皇英明!”
曹志哑口无言,只得跪下随着刘凌一起高呼吾皇万岁,吾皇英明。连皇帝陛下都已经表态了,他这个礼部尚书还有什么话能说?
孝帝心情极好,又议了一会儿国事之后宣布退朝。
“老九留下,朕早就饿了,陪朕一起吃饭。”
刘凌躬身道:“微臣遵旨。”
在正太殿之后是承先殿,也就是皇帝上朝之前之后略作休息的地方。在刘业为帝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每日早晚两次朝会,而这刘卓登基之后甚至吃住都搬到了承先殿中,为了方便朝会并且随时召唤大臣们单独议事。
“老九,最近辛苦你了。”
刘卓亲自动手给刘凌夹了一些菜放进碗里,刘凌赶紧起身谢恩。刘卓将手里的筷子放在桌子上,佯装发怒道:“此处只有兄弟,没有君臣。你要是在张嘴闭嘴的谢主隆恩就别怪我不念兄弟之情,直接一道旨意将你发配边疆去了。”
刘凌道:“今时不同往日,刘凌岂敢忘了主仆尊卑。”
刘卓一把将刘凌拉坐在椅子上说道:“再说这话我可真生气了,这里只有你我兄弟二人,哪里有什么主仆之分。”
刘凌笑了笑说道:“那好,老九就放肆一回吧。”
刘卓哈哈大笑道:“这才是我的好兄弟,是我熟悉的那个率真的老九。”
刘卓端起酒杯喝了一口,貌似不经意的问道:“老九,你今年二十三岁了吧?”
刘凌道:“二哥好记性,正是二十三岁。”
刘卓放下酒杯叹了口气,似乎是有什么烦心事。刘凌问道:“二哥,什么事让你心烦?”
刘卓一脸愧疚的说道:“以前父皇病重忙着服侍左右,这些日子又只顾忙着朝政,倒是忽略了你的终身大事了。老九啊,你已经二十三岁了,早就该大婚了。”
刘凌笑道:“我当是什么事呢,二哥不必为这个发愁。我一个人自在惯了,娶妻反而有所约束,不好不好,大大的不好。”
刘卓摆手道:“话不能这么说,你是堂堂忠亲王,一直不娶妻满朝文武是要看笑话的。”
他拍了拍手,一个小太监捧着一件东西恭敬的站在刘凌身侧。
“看看。”
刘卓说道。
刘凌疑惑的拿起小太监手里的东西看了看,是一块白绫,上面画着一座好大的府苑。亭台楼阁,恢弘气派。
“二哥,这是?”
刘凌问道。
刘卓哈哈笑道:“这是二哥送你的礼物,我命人在都城北侧兴建忠亲王府。你现在住的那府邸太寒酸了,不说别人,二哥看了心里都不舒服。”
刘凌刚要说话,刘卓摆了摆说道:“你不要推辞,这不是送你一个人的。”
他笑道:“这是二哥送给你大婚的贺礼。”
刘凌怔住,诧异道:“我?大婚?”
刘卓说道:“正是,二哥打算做一次月老,包一桩大媒。”
他笑呵呵的说道:“宰相卢森有一幼女,名为玉珠,年芳二八,端庄秀丽。卢森中年得此一女视若明珠,珍爱的很啊。若不是二哥亲自做媒,只怕他还舍不得将宝贝女儿嫁出去呢。那卢玉珠前些天我让人带进宫里看了看,甚好,果然是一代佳人,也算不怎么辱没了老九你的身份。”
刘凌吓得赶紧站起来撩袍跪倒在地:“请陛下收回成命!”
第十一章 家法从事
刘凌千辞万辞终于让刘卓暂时打消了给他指婚的念头,最主要的是将已经筹备建造的忠亲王府给推辞掉了。现在国家贫困,若是为了建造府邸大兴土木只怕老百姓都是要戳他脊梁骨的。而刘卓信口提出的这件事对于刘凌来说无异于一颗炸弹。并不是刘凌真的不想娶妻生子,而是绝对不能取卢森之女!
在刘卓看来,将卢森之女卢玉珠许配给刘凌,是两全其美的一件大好事。卢森和刘凌有所间隙,这是满朝文武都有目共睹的事情。当初为了帮刘卓登基,刘凌派兵围了宰相府这件事至今仍然让卢森耿耿于怀。
刘卓有心做个和事老,毕竟刘凌当初那么做是为了帮他,如今刘凌贵为忠亲王而且正在主持朝廷整改之事,若是与宰相不和的话于公于私都不是好事。若是能让刘凌娶了卢森之女的话,那两家联姻对朝廷对刘凌都是一件大好事。
虽然卢森对于刘凌提出来的整改之策没有太大的抵触,但是这个隐患如果不消除的话早晚会有爆发的时候。卢森为相,乃是不二人选。而刘凌是他的最亲近之人,若是能让他们二人和好的话那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而刘凌如此坚持不肯接受这让刘卓有些意外,他觉得刘凌应该能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这样对于国家对于个人来说的好事,刘凌应该没有拒绝的理由。可是刘凌坚决不肯就范,刘卓也不好逼他太急。
刘卓又怎么会知道,刘凌有他心里的难处?
刘凌一听到刘卓要将卢森之女卢玉珠许配给他,他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就是四个字,权倾朝野!
现在的朝廷里,刘凌主掌军国大事和改良朝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卢森主掌吏治民生,乃是百官之首。如果他们两家联姻的话,那这朝政可以说就完全把握在刘凌手里了!
这是为臣者的大忌!
虽然刘凌知道他二哥刘卓不会对他有疑心,而自己也断然不会有什么图谋不轨之举。但是刘凌是了解中国数千年封建史上,起初君臣同心后来反目为仇的例子比比皆是。而最后那些权倾朝野的绝世人物,又有几人能善终?
远的不说,清康熙皇帝当政的时候,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可谓是荣宠至极。他的侄女赫舍里氏乃是康熙帝最珍爱的一位皇后,也是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后。有这层关系,再加上索额图还是助康熙亲政的大功之臣,可是索额图后来权倾朝野之后又落得个什么下场?
再说赫舍里氏死了之后,第二位皇后钮钴禄氏,乃是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遏必隆又落了个什么下场?
纵然皇帝刘卓现在对他信任有加,可是舆论这个东西是最可怕的武器。饱读史书的刘凌在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其中的厉害关系,他能赢得刘卓一时的信任,还真没有把握刘卓一世对他的态度都没有丝毫的改变。
他要设立军机处就是想加强皇帝的集权,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将自己身上那些让人眼红的权利变相的交回到皇帝手里。他掌管北汉国的军权,这既是一份天大的荣耀也是一份潜在的危机。
自古以来拥兵自重者没有一个落到好下场的,皇帝就算开始的时候对他推心置腹难免在日后无尽的小人谗言中心生隔阂。刘凌设立军机处,其实在实际意义上就已经将军权交回了皇帝手里。这是一招妙棋,是刘凌苦思数夜之后的才想到的办法。
如果真的娶了卢森之女的话,难免日后不会有小人在孝帝刘卓面前搬弄是非。那样一来的话,刘凌小心翼翼维护的在这个时代唯一的一份亲情也就会分崩离析。
这是刘凌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在承先殿怀着心事陪刘卓吃完了早餐,刘凌借口身体不适请了一天假回到了自己的府里。虽然在刘凌的再三请求下刘卓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是刘凌看得出来他二哥并没有死心。刘凌不是不明白他二哥的心意,但是这份好意刘凌却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刘凌回到王府之后先去了后院的一个偏房,这里环境比较清静。后院是刘凌练武的地方,一般他不允许下人们随便进入。而现在,这个地方还有另一个用途。
轻轻的推开房门,刘凌迈步走进了屋子。
“赵大参见王爷!”
赵大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就要磕头行礼,在一边伺候他的赵二见刘凌来了也赶紧跪下行礼。
刘凌快步走过去扶着赵大说道:“别动,不要牵扯了伤口。”
“赵二,你也起来吧,这是在自己家里,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规矩。”
刘凌扶着赵大躺下之后说道。
赵二起身,转身给刘凌倒了一杯茶。
“怎么样,好些了吗?”
刘凌握着赵大的手问道。
赵大脸色一变,心中升起一股让他想哭的暖意。他不过是刘凌王府里的家奴,可是刘凌不以他出身卑微而轻视,不但将他提拔为掌管两个千人队的偏将,更是对他推心置腹,这一份恩情他如何能不动容。
“王爷……”
赵大眼睛里有泪花闪烁,张了张嘴居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刘凌拍了拍赵大的肩膀,叹了口气说道:“赵大,我只给你三百人冲击城门。破城之后又直奔皇宫没有理会你的死活,你可怪我?”
赵大脸色顿时变得惶恐无比,他猛的从床上挣扎着爬跪起来叩首道:“王爷对赵大之恩深重如山,赵大活着就是为了服侍在王爷左右,这命就是王爷您的,赵大生是王爷的奴才,死了还是王爷的奴才,赵大绝不会对王爷有怪罪之心。”
赵二也跪倒在地说道:“王爷,我和哥哥能有今天都是王爷给的。我们兄弟的命只在王爷一念之间,我兄弟绝对没有半点怨言!”
刘凌伸手扶起他们兄弟二人叹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们觉得自己是我刘凌的家奴,就将自己的性命交在我的手里,对我忠心耿耿,誓死跟随。只是你们可知道,在我的心里,却拿你们二人也当兄弟看待?”
他阻止住惶恐的赵大兄弟,继续说道:“可是我也知道,你们只当我是主人。算了,我也不为难你们了。可有一件事你们要答应我。”
赵大兄弟二人连忙说道:“请王爷吩咐。”
刘凌道:“以后在外人面前,你们二人是我刘凌的下属。在自己家里,你们就不必这么拘泥于礼节。我看重的是你们兄弟二人重情重义的品行,你们在我眼里不是下人不是家奴,而是可以倾心相交的朋友。这一点你们可能做到?”
赵大和赵二相视一眼,无论如何也不敢答应刘凌这个要求。两人只是再次叩首,无论如何也不敢奢求和刘凌成为朋友。
刘凌苦笑一声,说了句罢了。将从御医那里讨来的外伤金疮药放在桌子上,转身走了出去。
等刘凌走后,赵大抬起头看着刘凌的背影,眼睛里已经充满了泪水。
“弟弟,此生你我兄弟绝不可负了王爷的赏识之恩!若是日后我有异心,你便一剑斩了我的人头,若是你有异心,为兄也断然不会手下留情!”
赵二也已经感动的泪水直流,他使劲点头道:“大哥,你放心吧,我此生来生生生世世都愿做王爷的一条忠犬!”
刘凌回到书房,柳眉儿早已经给他沏好了香茶。刘凌进来的时候闻到屋子里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这味道让人闻了不由得变得轻松下来。刘凌看了看,只见在书桌上摆放着一个小香炉,正在婷婷袅袅的飘着几缕烟气。
“这是檀香?”
刘凌站住,指着香炉说道。
柳眉儿笑着点头说道:“是呢,这檀香是昨天工部尚书赵居正赵大人特意送过来的。本来王爷您已经吩咐过了,所有王公大臣们送过来的礼品全都原封退回去。但是奴婢想着赵大人送来这檀香算不得什么金贵的东西,而且王爷您最近休息一直不好,赵大人说檀香有安神助眠的功效于是奴婢就……就给留下了。王爷,您不会责怪奴婢吧。”
刘凌笑了笑说道:“算了,留下就留下吧。以后再用,你出去买来就是了。”
柳眉儿乖巧的福了一个说道:“谢谢王爷不骂之恩。”
刘凌笑道:“我什么时候骂过你了?如此污蔑主上,我是断然不能容忍的。看开我若是不家法从事是不行了。”
柳眉儿脸色顿时变得嫣红起来,一双手捏着衣角扭捏道:“王爷,真的要吗?”
刘凌故意板起脸说道:“那是自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岂能作废?”
“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