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灰撕屠罡还笥捕ィ依罡还罂绻そ偷扔谡抖狭搜钚闱逑蛭鞯娜ヂ罚绞焙虿还苡忻挥行榘睬於际撬牧耍宰焐纤淙幻挥写鹩Φ且霰仍耆匆彩峭蛲虿荒艿模钚闱逅淙槐砻嫔戏浅G坑玻窃谕暾飧鲂〉胤胶屠罡还笥财茨鞘翟谑翘换懔耍锟季萘宋浜海庖丫瘸墒率担钚闱逡裁挥惺裁窗旆ǎ撬皆诮鞯慕侵鹑捶浅@骱Γ馐且怀∶挥卸嗌傧跹痰恼秸蕉家蛭淌锥妓悦挥卸嗌俦Ψ旁诮鳎孕」婺5某逋凰淙皇庇蟹⑸侵饕故峭ü潜┝Φ氖侄卫聪氚旆ǹ刂聘嗟牡嘏蹋魑蠛蠓降慕鹘岣暇┨峁┲饕墓└栽谘钚闱蹇蠢凑饫锊攀蔷霾蝗萦惺У牡胤剑劣谕辏⒉凰闶歉鲆兀淙焕罡还蟮牡剿涂梢越囟铣そ鞘导噬侠罡还缶退悴荒孟峦晁材芮岫拙俚慕囟铣そ裰室仓缓萌谜飧鲂⊙俦嫩Q几天。从心底里说杨秀清实在不愿意搞这个天京事变的,天国的元气大伤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人家杀到你头上来了那该怎么办呢?既然杀了,那就要斩草除根,正是基于这种心态所以南京才闹的如此的腥风血雨,现在面对咄咄逼人的李富贵,杨秀清真的有些束手无策。
进攻铜陵的工作交给了第二军团和第十军团,由于天京事变第二江北大营基本上已经感受不到来自南方的军事压力了,所以这两个军团就被抽调出来准备用来组建第二江南大营,铜陵县城中只有两千不到的太平军,而他们面对的是两个武装到牙齿的军团还有富贵军近一半的海军力量,与其说这是一次战役还不如说是李富贵在炫耀,向太平天国的两个巨头说明谁才是长江的主人。杨秀清在得到大批的富贵军战船开过南京的时候坐在殿中大骂石达开,这次石达开西去带走了太平军中大部分的水师,现在杨秀清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富贵军在江面上耀武扬威。他这时也在暗下决心一定要重建水师,只要有了船罗大刚未必就不如李富贵。
又夺得了一个优良的资源基地这当然让李富贵大大的兴奋,铜陵自古就产铜,矿藏的分布也很清晰,现在只需要架起现代化的设备把矿石从地下挖出来就行了,比邻长江使得交通无比的便利,海船现在可以一直上行到这里。就在李富贵准备甩开膀子大干快上的时候,一八五八年的五月北京传来的《爱辉条约》签订的消息一下子把他给打蒙了,割让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大片土地,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领土划为中俄共管,他对这件事可以说是完全的措手不及,俄国人虽然最近活跃了一些,但是并没有什么大动作啊,怎么会好好的就把那么一大片地方给割让了呢?查了一下地图,这块地方可实在不小,应该就是历史书上说的割让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那一次。对此李富贵百思不得其解,朝廷对洋人的态度一向强硬,即便在自己向咸丰上奏国际形势之前也可以说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怎么会就这样无声无息的割让这么一大块领土呢?
李富贵立刻命令自己在北方的情报网全力搜集关于《爱辉条约》的情报,让李富贵后悔的是这件事在之前就收到过情报,是皇帝对弈山的一个批示,不过下面的部门对于关外的事情毫无警觉,就把这条消息给过滤掉了。现在再翻出来一看李富贵也是懊恼自己对北京太大意了,经由这些返回的情报李富贵才知道这个黑龙江将军奕山是个什么人,“是个名人嘛,原来就是他在珠江口摆下马桶大阵迎击英国侵略者的。”李富贵怒极而笑,实际上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用马桶去对付英军的是参赞大臣杨芳,不过杨芳算是奕山的下属,所以李富贵毫不客气的把马桶却敌的功劳算到了奕山的头上。“乖乖,乾隆五十五年庚戌年生人,这个王八怎么这么长命,”李富贵掐指算了一下,“都六十八岁了还憋着祸害大清朝呢,你说说这一把年纪做点什么不好,真想名留史册那一堆马桶也就够分量了。划出去这么大片的土地以后想往回弄你知道要费我多大劲吗,这块地方和阿拉斯加的那片不毛之地可不一样,这里有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俄国佬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翻过了这一页看到下一章报告李富贵恨不得以头撞地,朝廷会同意和俄国佬妥协的主要原因竟然是认为俄国人能帮助与英法居中调解,李富贵恨不得把一口血喷出来,“克里米亚战争才刚刚结束两年,那帮狗熊差点被英法两国把肠子给打出来,他们居然现在就敢跑到这里来替英法两国调解,还真就有人信?我帮着俄国与英法调解还差不多。”
“不行,这事不能就这么算完,可以发动民间的力量先来一场爱国主义教育,先把国家的概念普及下去,到时候在联合几个督抚上书朝廷,要好好的利用一下这件事情,这么多领土扔到水里我起码要听一个响。”看了一下皇历按农历算居然离五月四号不远了,真是个好日子,就让大家踏着先辈们的脚印再一次投入反帝、反封建的大潮中去吧。
这些年李富贵在报纸、戏剧、说唱艺术上一直保持着很大的投入力度,而在几次要用到他们的时候这些传媒业的先驱也的确没有让李富贵失望,看来这一次是到了总动员的时候了。本来《爱辉条约》并不为民间所知,清廷基本上是封锁了这个消息,另外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人并不认为关外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更何况那极北之地,李富贵对此自有办法,他专门弄了一批闯关东的回来现身说法,对他们来说没有别的任务,只管夸赞东北的好处就可以了,当李富贵听到这些人满嘴的“俺们那旮哒”之后就别提有多亲切了。这些人一散播出去果然大家对东北的印象大为改观,这黑龙江本来就是本朝太祖龙兴之地,那里到处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良田,插根筷子就能发芽,就是因为地方太好了所以不让汉人迁过去,还专门搞了个柳条边给围起来,现在居然一下子就把五六个江苏那么大的好地方划给俄罗斯人了,这还得了,听说那个地方漫山遍野的人参、貂皮、鹿茸角,总之就是让大家都觉得吃了大亏。
地理知识在这场运动中得到了很大的普及,现在每个说书人手中都有一份印刷的非常粗糙的世界地图,不过从上面还是能看出三大洋、七大洲,作为故事的主角之一,俄罗斯的领土无疑给大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大家都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了担心。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的疆域也让老实巴交的百姓们有些看不懂,这样庞大而零散的国土他们英国的皇上究竟是怎么统治的呢?
经过这样的宣讲大家对于《爱辉条约》里的割让领土渐渐的开始不满起来,怎么早看不出来这样的条约吃了好大亏呢?士子们也都被鼓动了起来,这些家里没有多少余粮却整天心存天下的家伙们是最容易被这种民族大义所鼓舞的,李富贵趁此机会干脆发动了一场全民大讨论,黑龙江现在已经成了两江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李富贵现在天天都能收到要求他北上打击俄罗斯的请愿书,虽然让二鬼子去打大鬼子多少有些说不通,但是现在的中国也只有李富贵看起来能够和色目人较量一下。甚至很多士子不再顾及以往对李富贵的鄙视,决心投笔从戎。对于这些人李富贵专门成立了一个接待处给他们讲解欧洲历史和世界形势,向他们说明李大人和那些俄国佬不管是从宗教感情还是现实利益都不是一头的,如果看到来人比较好讲话,他们还会顺便解释一下英法联军的来历,帮助李富贵和他们小小的划开一道界线。
因为不能公开反对朝廷,所以弈山成了大家攻击的重点,这位大爷也的确有太多弱点留给别人,他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表现已经被编成了评书四处传唱,最后他不但成了愚蠢的代名词,而且也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国贼。
如果这股风潮仅仅局限在两江李富贵当然不会满足,实际上他的传媒触角已经伸向了很多其他的省份,就是太平天国的地盘也能听到他的声音。
第二部 二鬼子汉奸李富贵 第二十四章 扶清灭洋
咸丰对于下面的民情也有所耳闻,现在被各种不开心的消息所包围的皇帝对这件事倒有他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这是民心可用的证明,现在天津一带的的老百姓打起了扶清灭洋的旗号,在这个危难时刻这个口号听来特别顺耳,现在的大清国的确需要扶一扶啊。看到老百姓这么反对洋人咸丰对于抗击英法联军的决心更坚定了几分。都说洋人怕老百姓,咸丰觉得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当年广州不就干得不错,那些洋人也没有什么办法,可惜叶明琛晚节不保,但是这个思路还是对头的,其他几个地方反对洋人入城也取得过不错的效果,最可恨的就是李富贵,现在江北的地面上洋鬼子比狗都多,都是这个二鬼子闹的。
对于天津附近出现的这些民间组织,朝中争论很大,刘铭传北上之后整合了这里原有的一些力量,再与当地的一些地主达成了利益同盟之后实力迅速的壮大了起来,朝挺里那些老成持重的大臣觉得在天子脚下不宜出现这样的准军事组织,虽然动机是好的但难免不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可是一些更激进的大臣对此倒是非常欣赏,起码这证明大清朝还没有失掉民心,现在洋人的兵舰离北京这么近,这个时候气可鼓不可泄,既然民情汹涌当然要把他们向正确的方向上引导,灭洋现在就是最正确的方向。咸丰自从下决心对洋人决不妥协之后就已经站到了第二种观点上了,对于这位年轻的皇帝来说经过他通读史书发现历史上几乎没有哪个王朝能够经历他这样大的危难而再次兴起的,汉光武的中兴实际上已经是重建了一个王朝,所以证明老成的方法在这个时候救不了大清。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试一试新办法呢,不过也不是什么新办法都可以拿来试,就像李富贵的那一套,虽然有那么一点点可以借鉴但是绝大部分都断不可行,倒是这个利用民心扶清灭洋算是个新生事物,需要加以培养。
刘铭传最近的际遇证明了他在民间兴风作浪的确能尽展所长,这次去天津李富贵他已给他弄了一个候补参将的头衔,在天津边上买了一大块地外带一座十分气派的宅子,很快就打入到封建地主阶级的内部,天津这个地方因为一直是漕运重镇,所以有不少安徽人,这老乡见老乡自然是分外亲切,再加上富贵集团在此地的商界和官界早已打下的人脉,很快各种有头有脸的场合都知道这位刘参将了,至于以前天地会在这里埋下的钉子也都被刘铭传一把起了出来。
大清朝的官员们看到了一个灭洋的刘铭传,可是他们没有发现刘铭传在灭洋的同时还在向人们讲解为什么要灭洋,在一般来百姓眼里刘铭传对洋人的东西知道得一清二楚,洋人的长处在那里、短处在那里他都知道。另外他手里也有不少洋鬼子的东西,于是这些纯朴的乡民们就在批判中接受了一次现代知识教育。
刘铭传还组织青壮年进行训练,不过他的训练方法十分奇特,在他的训练场上竟然没有布置什么兵器,而且一切军营中要练到的科目他这里都没有。这个训练场是在一块小山坡上,刘铭传买下了不少这样的地,作为农田它们的出产非常微薄,可是如果建训练营的话崎岖的地形倒是非常合适。在把这一块地方大肆挖掘了一番之后刘铭传开始对这些庄稼汉子进行战地训练,从节气上说这并不是一个开始军训的最好时机,不过刘铭传成功地让大多数人相信洋鬼子已经打到大沽口外了,这里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变成战场,大家学一点战场上保命的技巧那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周围的乡绅对此举也都是颇为支持,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虽然北京已经被八旗污染了,但是天津卫的老百姓可还是不含糊。
训练的科目时刘铭传想出来的,他在富贵军中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这些想法,刘铭传希望在这里先行试验一番,等到稍有成果之后再向自己的战友公布出来。与特种作战训练营地的情况不同,在那里接受冷兵器对抗热兵器战术训练的都是一些百战老兵,而刘铭传面对的是一群农夫,对于如何让农夫去打仗这一命题刘铭传倒是非常熟悉,他以前可以说就是干这个的,所以他的训练也就别开生面。刘氏训练法的最大特色可能就算是牛粪训练了,刘铭传命人收集半干的牛粪,在这些牛粪里埋上大号的爆竹布置成一个个爆破点,农夫们将利用地形穿沟越洞,这些爆破点会在他们附近爆炸,半干的牛粪不会掀起太过密集的弹雨,但是如果砸在身上还是会留下一块印记。那些身手不够敏捷的一趟跑下来绝对是浑身臭烘烘的。
大家对此都颇感兴趣,庄户人家对牛粪是没有什么心理问题的,从枪林弹雨中冲过来后看着大家满头满脸的牛粪这些年轻人反而兴奋得不行。大号爆竹的威力相当大,当然牛粪能够吸收一些冲击波,不过如果在近距离爆炸还是十分吓人的,这样训练场还真的有了一点战场的味道。这样炮声大作的训练当然会引起上面的注意,不过县丞来看过一次之后就承认了这种乡勇训练的合法性,这里除了鞭炮比较多之外没有任何违禁的东西,在县丞看来这里更像是在教这些农民如何逃命,如果不是碍于身份这位老爷倒也愿意下场去试一试,毕竟洋人就在不远的地方,到时候能够脚步快一些活命的机会当先要大一些,最好把那个县太爷远远的甩在后面。
刘铭传告诉这些农民,战场上洋鬼子最令人害怕的不是他们手里的枪,那个东西的射程本来就不远再加上需要成排的使用更是限制了他们的机动性。但是洋人的大炮绝对是非常可怕的东西,那玩意一顿饭的功夫就能把一个村子犁个遍,所以他们从现在开始就必须在村子里挖坑、挖壕沟、挖地洞,反正怎么不好走就怎么挖。这个观点虽然被大家接受但是洋人毕竟还没有上岸,如此大费周章实在有些不必要,看到大家还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刘铭传也不多说,只是把自己的庄园改造了一番。其他的几个地主看到刘铭传这么一幅高深莫测的样子心里也有些打鼓,回家想了想觉得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刘参将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他既然说洋鬼子一定会从这里过那一定有他的道理,再说挖几条沟也不费什么事,于是就在宅子周围也弄了一些,算是应个景,至于普通的庄户无非是在房前屋后挖上两个洞就算完了。
刘铭传的这种训练方法虽然颇为实用,也能够让这些农民很快的适应战场气氛,不过也不是没有反对的意见,其中年纪比较大的村民就反对他们如此糟蹋牛粪,在这个时候的中国农村牛粪仍然是主要的燃料,尤其是北方,树木稀少又没有充足的煤炭供应,现在牛粪被刘铭传都搜走了让他们颇有怨言。还有几个北地好汉对他们这种闪转腾挪式的训练颇为不肖,在他们印象里打仗就是要一往无前,怎么能这样一会趴下,一会翻滚,一会像狗一样的在地上爬。
对于前者刘铭传没有加以理会,即然你们卖牛粪的时候拿了钱就不要抱怨没有牛粪烧。至于后者他专门请来津门一带赫赫有名的霍恩明霍师傅来向大家解释战场上闪避的重要性。
霍师傅在看了这些乡勇的训练后不觉大敢奇怪,“刘大人,虽然面对洋兵的火器事先加以闪避是理所当然的,不过用得着弄得这么吓人吗,要是枪子、炮弹真的有这么密集那哪还有人的活路。”
“霍师傅没有上过战场,不清楚现在战场上的情形也难怪,以前我也不敢相信战斗中会有这么密集的炮击,可是在广州我可是见到了,那炮弹就跟下饺子一样的落下来,当时我们站在炮台上那可是没处藏没除躲,弟兄们一死都是一片一片的。”
“刘大人在广东打过洋鬼子?”听到刘铭传与洋人正面战斗过霍师傅不觉肃然起敬,在最近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广州的沙角之战被反复提起,各方对这一战都是大加宣传,叶名琛希望利用这一场恶战证明自己实在是把力气完全用尽后才不得已撤出广州的,朝廷也觉得广州失守实在是堕了大清的威风,既然下面送上来一个正面典型,那当然需要树立一下,李富贵那边就更不用说了,沙角之战是中国军队与英军的作战中一次非常典型的战例,当然需要大加宣传一下。所以人们虽然都在大骂叶名琛弃广州而逃,但是也知道广州确实打得非常惨烈。
“惭愧,那个时候洋人虽然围困了广州好几个月,但是我们没有把这当作一回事,都以为洋鬼子不会上岸,就算上岸也不会待太长时间,所以防范不足。”
“真的会有这么猛烈的炮火吗?”霍恩明指着一片狼藉的训练场,在他看来这样猛烈的轰击下士兵已经不是如何生存下来的问题,而是最后能不能找到一块完整的尸体的问题了。
刘铭传点了点头,眼中显出了痛苦的神色,“洋鬼子一条船上恐怕有六七十门炮,一面就算他三十门,三十条船那就是一千门炮,都比咱们大清国最重的炮还厉害,一下子轰过来,您说怎么没有这么厉害。”
霍恩明暗暗吐了一下舌头,一千门大炮,只怕整个大清国也没这么多吧,“不过那是海上,到了岸上应该不会有这么多吧?那些炮那么重,上了岸他们也拖不动不是吗?”
“谁说他们的炮重,您以为他们的大炮都像我们这样动不动就八千斤、九千斤的,没有。可是打的比我们那些八千斤的大炮还要远、还要猛。”
“这么说回去我也得让徒弟们练练这钻洞的本事了。”
“主要是这种工事,洋人毕竟不多,我们那时候的炮台都是石头做的,洋鬼子的炮弹冲进去然后再一炸,弹片、碎石乱飞,弟兄们死伤惨重。如果是这种土战壕,人再散的开一些,伤亡就会少很多。而且上了岸以后他们的弹药也成问题,应该不敢不停的轰下去。”刘铭传又适时的安抚了一下这位霍师傅,因为本来这位霍师傅对于洋人上岸是非常期待的,觉得自己这一身功夫终于可以为国家出力了,刘铭传可不想把这种抗战的积极性给打下去。
“有道理,回去一定要好好准备。”
那几个愣头青在霍师傅的一番教训之下终于懂得了战斗中躲闪的重要性,“你们这帮小兔崽子懂个屁,不要说在战场上,就算是真的是比武较量也有些功夫是喜欢在地上爬的,地躺门还有南方的狗拳都是这样的,爬一爬还委屈你们了?刘大人可是在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他说的句句都是至理名言,谁要不服先跟我练练。”
李富贵对于刘铭传在北方的进展还是非常满意的,其实刘铭传在性格上与李富贵十分相似,尤其是在狡诈这一方面。他现在在南方串联大家闹事,没想到应者寥寥,这些封疆大吏们似乎真的是不关心那漠北的一片不毛之地,李富贵散播出去的那些那里到处是人参貂皮的谣言在他们看来实在是不值一哂,当然也可能是害怕得罪洋人,这个时候的满清大臣仍然鲜有能够把几个列强分清楚的。只有左宗棠在西面呼应李富贵,原来在一个说书人那里看了这次割让的土地之后左宗棠突然意识到俄国人得到这片土地之后就在东方有了良港了,这就使的俄国人不必再拘泥于北方,到那时大清将更加被动。可惜历史上未来的左文襄公现在还无权无势,他的呼应实在起不了多大作用。不过李富贵对于这位民族英雄站在自己这一边倒是颇感欣慰。
就在李富贵为了废除《爱辉条约》奔走呼告的时候俄国公使普提雅廷却找上了门来,与一般俄国人给人的印象不同,这一位并不是十分的高大,也没有壮硕的身材,两片修剪得整整齐齐的小胡子,一幅文质彬彬的样子。在参观过连云港之后,普提雅廷给了这里极高的赞誉,当然对李富贵也是一片称颂之声,对此李富贵倒是毫不客气,如果现在把连云港和香港放在一起实在很难让人相信香港是一座在英国统治下的城市。
“听说李大人对于最近我们两国签订的友好条约不太满意?”普提雅廷在兜了一大圈之后开始切入正题了。
“如果贵国被平白无故的切去那么一大块领土,阁下会感到高兴吗?”李富贵有一种直觉,那就是这个人不好对付,经过与脑子里的历史一加验证发现的确如此,这帮俄国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没有费一枪一弹就得到了英法得到的一切,还割去了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得到了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这样漂亮的外交胜利李富贵自问做不到,难怪后来英国人在东方一直十分忌惮俄国人。
“您只看到我们得到的,可是我们帮助大清作的也很多啊。我一直在英法与大清之间斡旋,我们两国毕竟有着悠久的良好关系,俄国是大清可以相信的朋友,如果能够为大清消解这场兵祸,那关外的一片不毛之地又算得了什么呢?”
除了韦小宝与索非亚长公主之间有良好关系之外李富贵是在想不出中俄历史上还有什么友好交往,“普先生有些太瞧不起我李富贵的吧,我和北京的那位瞎眼皇帝可是不一样,李某的眼里从来不揉沙子,贵国与我国历史上的确有些交往,不过还是干戈多于玉帛,至于贵国与英法更是连年征战,公使先生是不是以为长了一头金发外带一个大鼻子你们就都是一家的了?”
普提雅廷对于李富贵能够准确的把握国际形势还是有一些心理准备的,他当然从没有指望过李富贵能像其他的满清官员那样对海外两眼一抹黑,对于李富贵的反驳他也有过一些准备,“我的国家的确最近与英法有过一些不愉快,不过那已经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而且本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李将军想必知道欧洲大陆上一直都是这样打打闹闹的,现在误会解除了,一切都云开雾散了。”
“死了几十万人只是算打打闹闹,你们俄国人真是大手笔,佩服佩服。”
普提雅廷对李富贵话中的讽刺意味毫不在意,“好吧,就算如李大人所说,我们与英法的确算不上好朋友,但是在对待远东的问题上我们的立场还是一致的。俄国与大清以往的关系也不算友好,所以如果我们俄国与英法一起出兵,那会怎么样呢?李大人熟知国际形势,不会不知道俄国是一个陆军强国吧?”欺骗既然不起作用那不妨试一试威吓。
“那又有什么?”李富贵对于普提雅廷的恐吓完全无视,“打下来那就是你们的战利品,愿赌服输我自然没什么话好说,就像这次要是英法联军真的把这片花花江山给打下来的话,让维多利亚来坐这个龙廷我也没意见,不过要是像公使这样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割去一百多万平方公里,我可是不服。”
普提雅廷对李富贵的逻辑有些莫名其妙,这个逻辑应当是那种不计胜负、只求战斗的军队狂人才会拥有的,可是据他的情报李富贵是个彻头彻尾的商人。“贵国的政府已经答应了,李将军有能怎么办呢?”
“答应了又怎么样?我国的政府经常说话不算话。”
看着李富贵普提雅廷觉得这次会见实在太过荒唐,在他的外交生涯中还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对手。“外交协议怎么能说话不算?”
“只是奕山签了约而已,如果皇帝要是不愿意他会把奕山的头送给你们来抵消这个合约。”
普提雅廷忽然发现自己的这个对手并不是认真的在和自己谈判,他只是满嘴的胡说八道以图迷惑自己,人们都说李富贵的脑筋不太正常,但是却从没有人占到他的便宜,遇到这种情况普提雅廷总是倾向于认为这个人在装神弄鬼,“说到底还是要给他好处,这个吸血鬼,什么事情他都要占些便宜。”
就在普提雅廷打算把谈判实质化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个李富贵想通过这件事捞取好处应当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本人对这件事的看法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刚才他表现出来的气愤应当是假象,可是他真地像那些卖国贼一样对于国土的割让毫无感觉吗?
普提雅廷对李富贵的能力评价颇高,如果这个人真的如其他人所说将成为中国的统治者的话,那他对俄国会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俄国人与英法对中国抱有不同的目的,英法就目前来说只是希望打开中国的市场,他们只要一想到所有的中国人的下摆长上一寸就会兴奋得睡不着觉,所以他们很少会认为李富贵手中的武力是一个威胁,同样一个开化的中国在他们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好,因为那意味着他们可以出口更多的钢铁等现代化材料。可是俄国的目的中商业只是一个次要的目的,他们对吞并中国的领土更感兴趣,东北、蒙古、新疆都让他们垂涎,所以普提雅廷是西方人中第一个意识到李富贵有可能会反过来威胁到他们的人。
这样就让普提雅廷感到十分的矛盾,他即希望得到李富贵的支持,同时也害怕养虎为患。如果李富贵继续这样发展下去的话他的军力很有可能给列强在中国的行动带来麻烦,英法或许问题还不大,李富贵完全明白通商的好处,可是俄国就不一样了。
实际上李富贵这个时候正在计划着将来如何把俄国人从远东驱逐出去,李富贵打算打一场持久战和破袭战,“组建一支骑兵对俄国人在西伯利亚的交通线进行大范围的骚扰,那么他们在远东的军队就彻底完了,不过要防止他们在新疆反攻,这场战争胜利的关键是满、蒙、维这些少数民族,民族问题是关键啊。”
普提雅廷思前想后决定不在这里对李富贵妥协,在他看来李富贵虽然有可能把《爱辉条约》搅黄了,但是向那个昏庸糊涂的清政府榨取好处应当比从李富贵这里要容易,而且不会有什么后遗症,对李富贵的关系可以先冷一冷,毕竟这个时候俄国与他并没有交集。
想通了这些之后普提雅廷耸了耸肩膀,“如果贵国政府撕毁条约,那么一切后果将由你们承担,如果真的发生了那种事,我也只好很遗憾的告诉阁下,俄军会立刻加入到英法联军当中去。”
对手如此的强硬让李富贵感到很奇怪,按照他的计算这一位俄国外交官应当是具有很灵活的外交手腕才对,怎么几句话一说就下最后通牒呢?
“其实那块地方的确没有什么人烟,如果条约上规定两国共管我想还是可以商量一下的。”
这个时候普提雅廷彻底确定了自己对李富贵的判断,目前李富贵是想捞好处,但是他也为将来翻脸埋下了伏笔,“李将军对于《爱辉条约》有什么看法都是很正常的,这毕竟是您的私人观点,但是这不能代表贵国政府的意思,我刚才向阁下解释了我们的立场,至于是否接受也是阁下自己的事情,不能得到阁下的谅解我很遗憾,但是条约就是条约,一经签订就不会再有什么商量。”
听到对方一下就把门封死了李富贵也无可奈何,虽然他可以摆出一个高姿态来呼吁清廷废除这个条约,但是咸丰应该不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